中国传统藏族服饰共4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40 MB
- 文档页数:46
藏族传统服饰是什么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那么传统服饰具体是怎样呢?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能帮到您。
藏族传统服饰:藏袍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
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因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长还长,穿时要把下摆向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长,要扎上腰带。
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
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
藏族服饰的另一特点还突出地表现在色彩的依次递增和构图上。
牧区皮袍的花边,常用蓝、绿、紫、青、黄、米等竖立色块,依次组成五彩色带。
女皮袍的肩部、下摆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宽的黑、红、绿、紫色条纹依次排列。
她们大胆地运用红与绿、白与黑、赤与蓝、黄与紫等对比色,并且巧妙运用复色、金银线取得明坑邙又和谐的艺术效果,配色十分大胆、精巧藏族传统服饰:帮典帮典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帮典颜色相组合,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藏族传统服饰:藏帽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
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藏族传统服饰:头饰佩饰头饰佩饰在藏装中佔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
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
西藏传统首饰的表现形式,取决于藏民族的思想观念、社会形态,以及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是传统的游牧生活,更需要将全家,甚至几代人所积累的财产转化为珠宝首饰满身披挂,而四处搬迁去寻找水草丰盛之地,既安全又方便。
布达拉宫的藏族服饰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建筑,也是西藏文化的象征。
作为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服饰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篇文章将为您介绍布达拉宫中的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细节而闻名。
为了展现藏族服饰的魅力,让我们透过文化的窗口,一同来了解这些独特的服饰。
1.藏族服饰的特点藏族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纹饰的表现。
传统的藏族服饰以红、白、蓝为主色调,通常以对比色的搭配展现独特的美感。
同时,纹饰的丰富多样也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如藏式宝石图案、莲花纹饰等,都富有传统文化的内涵。
2.男性藏族服饰男性藏族服饰常由长袍、披肩、褶裙等组成。
其中长袍是最常见的装束,一般采用上衣和下裙相连的方式,宽松舒适。
披肩则是保护健康和显示身份的象征,常采用丝绸或皮革制作,装饰有各种装饰品和纹饰。
褶裙则是在长袍外搭配的下装,常用纯羊毛或马海毛制成,保暖性能极佳。
3.女性藏族服饰女性藏族服饰通常由上衣、长袍、长裙等组成。
上衣常采用各种材质制作,如丝绸、棉布等,具有丰富的纹饰和装饰物。
长袍是女性传统装束的核心,通常由缎子和绸缎制成,色彩亮丽、花纹精美。
长裙则是传统的下装,采用多层次设计,增添了服饰的层次感和流动感。
4.配饰与头饰在藏族服饰中,配饰与头饰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男性常佩戴帽子,如尊贵的羊角帽、皮质帽子等,展现男性豪放洒脱的一面。
女性则多佩戴各种首饰和头饰,如银饰品、珠宝项链等,展现女性优雅华丽的一面。
5.现代藏族服饰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现代藏族服饰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的藏族服饰常融入了时尚元素,如运动款式、花朵图案等。
同时,在特殊场合,如婚礼、节日等,人们仍然会穿着传统的藏族服饰,保留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布达拉宫作为西藏自治区的重要文化和历史遗产,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西藏文化的象征。
其中藏族服饰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要素,通过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细节,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藏族服饰文化藏族服饰文化丰富多彩的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结构样式和艺术特点。
它在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藏族的民族风格、习俗和文化特点。
民族服饰和民族语言一样是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实证。
民族服饰是划分民族的依据之一。
它在民族学、考古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19世纪中叶以来,由于西方及其他地区和国家对民族的研究逐渐形成热潮,国际上出现了“藏学”热。
60年代以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洲,出现了大批西藏学研究中心。
现代西藏学研究范围越来越大,包括了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社会科学和天文、科技、医药等自然科学。
当然服饰作为民俗也是藏学家及为重视的研究对象。
藏族服饰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随着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对藏族服饰的研究无疑有益于民族工业、手工业、旅游业的开发,有益于文化生活的繁荣。
我们本着继承、研究、发挥藏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精神,搜集、整理了这本藏族服饰艺术。
因限于资料与编辑水平,错误之处望名方专家和领导不吝斧正。
一、藏族服饰渊源民族是历史的产物,一个民族往往是古代许多部落或民族长期融合形成的。
藏族是在大约6世纪前后我国西北和西南各地区一些部族同西藏土著长期交往、分化、融合而形成的。
现在藏族服装基本特征在藏族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之前就已存在。
藏装的基本结构是肥腰、长袖、大襟。
牧区的皮袍、夹袍,过去官吏、贵族的锦袍,都具有这种特点;拉萨、中甸等地区的“对通”(男短衣)也具有这种特点。
至于工布地区的“古休”(无袖袍)其基本结构也是和肥腹、大襟的袍式服装一脉相通的。
藏族服装结构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的一系列附加装束。
穿直筒肥袍行走是不方便的,腰带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了。
束袍腰带又是附着饰品的主要衣物。
各种精美的“吃穷”(腰刀)及其他饰品都系在腰带上。
具有如此特征的藏装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人们曾试图从西藏壁画中探索它的渊源。
虽然西藏现存壁画中具有上述特征的服装比比皆是,但最早的壁画只是距今一千多年的作品,而且绝大多数经历代复修重绘,已不足作为藏装溯源的凭据。
藏族服饰名称藏族服饰一直在不同文化中受到认可,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在历史悠久的文化中繁衍生息,留下了千古流传的文化遗产和古老而精美的服饰。
藏族服饰在山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和西藏的藏族人群中,流传甚广,其服饰以彩色珠宝、花样繁多的针织品、精致的鞋子和各种布料装饰而闻名。
其中藏族服饰的经典服饰历史悠久,分为礼服和日常服装。
藏族服装的礼服大多是由藏族人自己设计的,由施工员丝绸、棉布和羊毛精心编织。
礼服大多分为上身和下身两部分,上身是稀有的藏传斗篷,下身则是长裤。
礼服上绣有各种花纹,颜色风格明亮、引人注目。
此外,礼服必须配上各种装饰,如头饰、腰带、领带和鞋子,其中头饰则以羊毛编织的头绳、头巾、头饰为主。
藏族服饰的日常服装则以平纹、印花布料为主,颜色较淡,偏于清新、典雅。
日常服装一般单体式,其上覆盖着长袍和外套(称为班袍)、半身裙等服装,男性服装通常是长袍,而女性的服装则有班袍、半身裙和褶边长裤等,外面可以配以各种新风格的外套和大衣。
另外,藏族还有很多传统特色服饰,如藏族旗袍、藏族马甲都是当今流行的服饰。
藏族服饰历史悠久,其文化成果丰富多彩,被认作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藏族服饰的独特设计和精致细节都让人惊叹不已,其服饰也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赞赏。
藏族服饰在不断演变,开发出新的服装设计,令藏族服装更加流行,被世人所熟知。
藏族服装让我们见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古老与流长,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它精湛的工艺与独特的风格。
藏族服装有着自己的名字,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藏族服装中充满着藏族民族的多样性、繁复和精湛工艺,每一件服装都让人惊叹不已。
藏族服饰被认为是中国凝聚文化的象征之一,它不仅是藏族文化的象征,而且也代表着古老而精致的文化传统。
藏族服饰简介藏族服装简介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差异并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
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
藏族服饰的特点、外貌和介绍藏北高原气温低,风沙大,又是辽阔的草原、天然的牧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要选择便于起居、行旅、保暖御寒的服装。
牧区藏族穿着以皮袍为主,它结构肥大,袖口宽畅,穿着自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夜间可解带和衣而眠。
牧民的皮袍离不开腰带,穿时提起下摆与膝盖平齐,腰带一束,怀里形成大囊,里面可装不少随身用品。
皮袍是用土法加工的绵羊皮缝制的,既经久耐用又抵风御寒。
普通皮袍,男式的宽腰、大襟、肥大,襟、袖和下摆用10至15厘米宽的黑绒镶边,但也有不做装饰边的。
女式皮袍的襟、袖和下摆先用宽10至20厘米的黑平绒镶边,再用红、蓝、绿三色平绒(各宽5至10厘米)镶边。
青海果洛地区新婚女子要穿大油大褂,在袖边上镶一圈红彩式氆氇并着华丽的背心,还有在背上挂汗巾的习惯。
下摆讲究用水獭皮镶边,衣领用金钱豹皮装贴。
牧民的节日盛装质地高级、做工精致,这种皮袍以羊羔皮缝制,面子用獐皮(去毛铲净,手工鞣制使其柔软后刷白凉干) ... ,袖口、襟领、下摆用红、蓝、绿纹呢子装饰,用水獭皮或豹皮镶边,显得格外漂亮。
青海海南藏族有一种用羔皮缝制的加面藏袍,轻巧美观,是节日和走亲访友的礼眼。
羔皮有毛短而卷曲的,有毛长而适中呈稳状的。
用各种羔皮缝制的藏袍,多用各色条绒、缎子、平绒、毛呢挂面,用锦缎或花氆氇、水獭皮镶边,用狐皮或豹皮做领。
农区气候温和湿润,人们穿着的男式袍子和女式长坎肩,都主要以黑氆氇为原料,款式仍属大襟眼装,右腋下钉一个钮扣。
男式袍子用绿色或蓝色绸布做两条宽5厘米、长20厘米的飘带。
一般男式白氆氇藏袍的领口镶上6厘米宽的加洛(一种间隔有十字图案的花氆氇)。
西藏服饰详细介绍康巴人的服饰和佩饰藏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他们所处地域较广,大多都在积雪终年不融的雪山脚下,居住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这个民族拥有同一文字同一信仰,但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生存方式和不同的装束。
俗言道“佛需金鎏,人需饰修”,大凡有生命的动物,都无不有爱美和展美之心。
藏族地区的服饰是颇具独特民族色彩的,而就康巴服饰言,更是以其自然环境条件和人对美的追求而衍变发展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服饰。
寒暑不易的袍康巴传统藏族服装予人以雍容华贵之美,藏东康巴服饰大气而粗犷,在头、颈、耳、手等处佩戴金、银、象牙、珊瑚、玛瑙、玉石等首饰,腰间挂藏刀、火镰、钱包、鼻烟壶、针线盒等生活用具,既方便实用,又富有装饰效果,整套装束豪气凛然,尽显康巴人桀骜不驯的民族性格。
藏北是广阔的草原和砾石戈壁,那里盛产的羊皮是制作藏袍的主要原料。
这种羊皮袍宽大厚重,白日作衣,夜晚当被,就是凭借这种藏袍,人们抵御了藏北高原上严酷的高寒气候。
羊皮袍大多是光皮的,有的在袖口、衣襟、下摆等处缝制黑平绒的镶边。
夏季牧民们戴着红缨毡帽,腰间佩挂制作精美的火镰、鼻烟壶和腰刀、火枪、扩身符等。
这些物品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用具,也是他们的装饰和财富的体现。
羊皮袍也是藏北牧女们的主要服装。
她们的羊皮袍上还缝制红、蓝、绿三色绒条作为装饰,平时腰间挂满奶桶钩、针线盒和牧鞭之类的物件,遇到节日喜庆的时候,还挂起串串项链和金银饰品,头发梳理成多股小辫,戴上缀满绿松石、贝壳、银币等的呢绒或氆氇长披。
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之下,整套服饰色彩鲜艳动人,极富民族特色。
拉萨地区气候宜人,长期以来是西藏地区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中心。
该地区的装束以严整规范著称。
拉萨民间女子以毛料或布帛制作短袖夏装,里面穿藏式衬衫,已婚妇女腰间围各色毛线或丝线织成的彩色帮典。
冬季穿羔皮长袖藏装,头戴"杨夏帽"。
装饰品有珍珠、珊瑚、绿松石等制成的"巴珠"冠及各种耳坠、项链、戒指。
藏袍:玉树藏族的外套,虽然和整个藏区藏袍相似,但其结构、式样、色彩选择等方面略异于西藏,也略别于安多藏区,它非常讲求色彩的鲜艳与协调。
佩饰多为金银及珊珊、玛瑙、蜡贝、猫眼石等金珠美玉,整个服饰富丽堂皇,充分反映了玉树藏胞对美的爱好和追求。
袍衣分为冬夏两装以及常服礼服多种。
因质地的不同,可分为羊皮袍、布袍、毯毡袍、夹衫袍、呢料袍、羔皮袍等,其基本结构为垂直的大襟(安多藏区则略呈菱形)、宽大的衣袖(西藏地区农村和城镇妇女夏天着无袖常袍,已婚妇女还在腰间系一块有彩色横条的围裙)、肥腰而无兜。
另袍长度等身,女袍略长于身。
穿着时,先用头部顶住衣领,束腰后放下领子。
垂下去的衣襟高度男女有别,男以系藏靴靴带处为界,不高于膝盖,女与脚面齐。
平时男女均脱右袖,露右臂,劳动和跳舞时,或两袖全脱,结挽于腰间,严冬两袖全套。
青年妇女还往往举起左袖口捂住眼下脸部,以挡住尘沙或抵御寒气,也形成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 的遮掩美。
羊皮袍:用绵羊皮缝制而成,藏语叫“臣巴”,世居汉族等则称为“老羊皮袄”。
肥大、保暖、耐磨,不挂面,通常不镶边,为冬季常用服,夜间解带当被,白天束带为衣。
氆氇袍:“氆氇盖” 藏语叫“楚”,是藏胞用手工编织的羊毛织物,品种分加翠毛毯疆、花毛氆氇、棉纱氆氇等,质地细密,手感柔软,保暖防雨,结实耐用,用毡毡做成的藏袍称之为“楚拉”。
颜色多为咖啡色、黑包或白色,前两鱼毯毡袍的衣边、袖口镶以红、绿两色缎子。
女子着纯黑,男子着咖啡色和白色。
呢料袍:均由内地或通过西藏从印度进口,富裕人家常用高级呢料做袍,多不镶边。
夹衫拖:家常夏装,轻便贴身。
面料多为黑蓝棉布,富有人家多用呢绒、锦缎、丝绸。
沿衫领至襟摆四周,由外向里,镶有宽窄相异、绿红相接的布绸类贴边,通常绿色贴边宽约18 厘米,红色为 3.3 厘米,加上料面颜色陪衬,三色相映,绚丽多彩,藏语称之为“嘉莫然苟”,意即“彩虹”。
羔皮袍:藏语叫“察日”,镶獭边的叫“察日桑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藏族民族风情服饰
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都可以作为美学问题来研究,藏族服饰的美学特点更为明显,服饰产生于人类生活,它是一定时代、一定场所人们的社会活动现象。
所以,服饰必然同社会问题、宗教问题、经济问题、产业问题、道德问题、知识问题密切相关。
这些问题是服饰的存在基础,也是我们研究服饰艺术的意义。
服饰的美与不美,是与民族风情息息相关的。
服饰是人的装束打扮,离开人的体态和活动,服饰的艺术美也很难体现出来。
服装的款式、尺寸都是同人们的体态、习俗观念相联系的。
在这有限的篇幅里,详谈藏族服饰美学的各个方面是不大可能的,
在我们提出上面藏族服饰的美学原理后,着重谈谈藏族服饰的审美特点,也就是它体现出来的造型艺术的特点。
藏族服饰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随着藏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藏族服饰的研究无疑有益于民族工业、手工业、旅游业的开发,有益于文化生活的繁荣。
我们本着继承、研究、发挥藏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精神,搜集、整理
了这本藏族服饰艺术。
因限于资料与编辑水平,错误之处望名方专家和领导不吝斧正。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藏装,藏语称为“曲巴”,虽有地区差异.但其基本特征是大襟、宽腰、长袖、超长、无扣。
藏装品种多样,可分为长袖高领衬衣、宽腰粗布衬裤、长袖皮袍、布袍、无袖袍、长坎肩、短坎肩、围裙、腰带、靴、帽等。
藏装的特点是宽大、保暧、实用、一衣多用。
藏袍长过身高,左襟大,右襟小,无领。
着装十分讲究,先穿上衬衣和衬裤,然后将袍底提至习惯高度,一般男至膝,女至脚面,再用腰带扎紧,前面要平整,后面折皱要有序。
腰带扎好后放下衣领,将提起的部分垂悬于腰部,形成一个自然的宽大的囊袋,可以随身携物乃至放婴孩。
穿好袍后一般要露出右臂,有的则将双袖横扎于腰际,裸其双臂,露出高领衬衣。
接着再穿靴戴帽,佩挂各种饰物。
康巴服饰:康巴服饰农区和牧区有所区别,主要反映在服装用料和头饰上。
过去农区主要以氆氇为衣料,也有用布或毛哔叽的;牧区则使用耐寒的绵羊或山羊皮,一般为皮朝外毛在内的板皮袍。
此外,农牧区藏装部有镶边的习惯,通常镶上黑色平绒、毛呢或彩色氆氇,也有许多在衣襟、袖口、底边等处镶上水獭皮、虎、豹皮等动物皮毛。
镶边大约宽10至15厘米,也有宽达30多厘米的。
康区妇女喜欢围“帮典”。
这是被看作藏族妇女象征的花条围裙,由红、黄、蓝、绿、白等十余种彩色布料组成。
高级的围裙藏语称“斜玛”,其色条多而细密;一般围裙称“布鲁”,其色条少而宽疏。
康巴藏族无论男女,都喜爱穿藏靴。
藏靴有多种,主要有“松巴鞋”和“嘎洛鞋”。
松巴鞋底为牛皮,用粗毛线缝钉3至5厘米厚;鞋帮用红、蓝、绿等颜色的丝线绣彩边;鞋面为氆氇或黑色布料;鞋筒高至腿肚部,后边开一条约15厘米长的口子。
嘎洛鞋用牛皮作底,鞋帮用三层氆氇粘缝而成;鞋尖如船端上翘,跟和尖都用黑皮包缝;鞋面用黑牛皮条和丝线镶边;鞋筒用条格氆氇拼缝,花纹竖立,后腿肚开口处加染色羊皮加固,深受藏民喜爱。
康巴藏族服饰最大的特点是运用金银珠宝装饰,其饰品遍及头、发、颈、胸、腰、背、腕、指等处。
康巴藏族十分讲究头饰,特别是妇女.从发式上看,一般扎一独辫者表示未婚,双辫者表示已婚;无数小辫中若有两大主辫者表示已婚,一主辫者表示未婚;有的中老年妇女剪成光头,表示丧夫不嫁;有的在发辫中加绿色丝线或取掉有色丝线,表示家有丧事。
藏民服装文案1. 引言藏民服装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多样,独特而又富有民族特色。
本文档将介绍藏民服装的起源、特点、分类以及意义等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对藏民服装的深入了解。
2. 起源与历史藏民服装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藏区。
受地理环境与生活方式的影响,藏民服装融合了牧民、农民和牧民等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3. 特点与风格3.1 材料与制作工艺藏民服装选材独特,常使用羊毛、牦牛毛、马海等动物毛发作为原料。
同时,还采用彩色绸缎、棉花等材料进行装饰,使服装富有层次感和质感。
制作藏民服装的工艺也非常复杂。
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剪裁、缝制以及手工绣花等环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匠人们的精心打磨,才能制成精美的服装。
3.2 颜色与图案藏民服装以鲜艳多彩的颜色和独特的图案著称。
常见的颜色有红、黄、蓝、绿等,这些颜色象征着吉祥、富贵和繁荣。
图案方面,藏民服装常采用传统的蝴蝶纹、绣球纹、云纹等传统元素,这些图案多采用刺绣或织锦等工艺进行呈现,增添了服装的艺术感和附加价值。
3.3 式样和款式藏民服装的式样和款式主要受到地域和社会地位的影响。
例如,西藏地区的服装通常有宽松的袍子和长袖,以适应高原寒冷的气候条件。
而藏族农民的服装则偏重实用性,常见的款式有长袖马褂和青色上衣,展示了他们朴素而坚韧的生活态度。
3.4 经典服饰在藏民服装中,不可忽视的是经典的“卡宴”和“贝隆”两种服饰。
卡宴是藏民男性常见的服饰,通常由长袍、围裙以及腰带等组成,给人以庄重而典雅的感觉。
而贝隆则是藏民女性的典型服装,包括上衣、长裙、袜子等,其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繁复,极具女性美的同时又透露出一种坚韧而自信的气质。
4. 藏民服装的意义藏民服装不仅仅是一种外衣,更是藏族人民传统文化的体现和独特精神的象征。
首先,藏民服装展示了藏族人民的传统美学观念和审美追求。
服装中的颜色、图案和设计元素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反映了藏民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
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差异并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
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
藏族民居极具特色,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
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各有特
色。
藏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同时,
也采用开辟风门,设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较好
地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生
产、生活的影响,达到通风、采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