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案例分析 (2)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案例:特色事件:行贿金额超过受贿金额影响力所在:社会公众普遍表示判决难以服众,高级干部职务犯罪的处理引人关注。
7月20日,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被告人、江苏省交通厅原厅长章俊元受贿、行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行贿罪判处章俊元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40万元。
2000年8月至2004年,章俊元利用职务便利,先后接受4家单位和11人的请托,23次非法收受他们贿送的财物合计人民币118万余元。
与此同时,章俊元还为解决其个人职务、职级问题,于2004年1月13日晚,到中共江苏省委原常委、组织部原部长徐国健(已被判死缓)的家中,送给徐人民币200万元。
行贿“投资”200万元,而受贿所得只有118万元。
抛开章俊元另有40万元被没收的“个人财产”不算,尚有82万元的巨额“赤字”。
章俊元受贿、行贿一案宣判后,其本人表示“服判、不上诉”。
但舆论普遍认为这样的判决难以服众。
案例分析:腐败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大的危险。
当前中国出现了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并存,群体腐败上升的趋势;腐败犯罪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同时,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公开化和制度化;腐败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涉及层面不断扩大;腐败的社会认同度提高,腐败文化开始形成。
其主要原因有: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对腐败的惩罚力度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削弱。
腐败损害了经济发展,危害着社会秩序,危及了政治稳定。
应当从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等方面进行控制和治理。
当前,腐败存在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的不良态势。
一方面,腐败行为主体正在从基层向中层和高层领导干部蔓延,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甚至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因腐败受到查处的案件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腐败出现从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开始下落的现象,即科级干部及科级以下的普通干部出现大规模腐败,腐败渗入基层社会。
第1篇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领域成为腐败案件的高发地带。
近日,一起工程施工腐败案被曝光,涉及利益输送、违规操作等多个环节,令人触目惊心。
案情简介:某市某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10亿元。
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负责招标工作的政府部门相关人员与某施工企业负责人相互勾结,通过虚报工程量、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等手段,使该施工企业顺利中标。
中标后,施工企业负责人与政府部门相关人员继续勾结,在工程款结算、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等方面进行利益输送,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具体案情如下:1. 虚报工程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负责人与政府部门相关人员相互勾结,通过虚报工程量、虚增工程造价等方式,使工程款结算金额大幅增加。
据统计,仅此一项,就使工程款增加了5000万元。
2. 降低工程质量标准:为降低成本,施工企业负责人与政府部门相关人员相互勾结,擅自降低工程质量标准。
在工程验收过程中,验收人员收受好处,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工程予以验收合格。
3. 利益输送:在工程款结算、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等方面,施工企业负责人与政府部门相关人员相互勾结,进行利益输送。
具体表现为:施工企业负责人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采购材料、设备,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在工程款结算过程中,虚增工程量、虚报工程进度,使工程款结算金额远远超过实际工程量。
4. 违规操作: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负责人与政府部门相关人员相互勾结,通过不正当手段使该施工企业顺利中标。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负责人违规操作,如擅自改变工程设计、违法分包等。
案件处理:经查,该工程施工腐败案涉及政府部门、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等多方人员。
目前,有关部门已对涉案人员进行立案调查,并对涉嫌违法违纪的部门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理。
案件启示:该工程施工腐败案再次敲响了工程建设领域反腐倡廉的警钟。
为防止类似案件再次发生,有关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管:1. 加强招投标监管,确保招投标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职务犯罪案例分析(二)——从易善玲案谈女性职务犯罪预防一、案情介绍易善玲,女,原中共江苏省溧水县人大副主任。
2010年6月18日,被法院以受贿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没收财产人民币35万元。
其丈夫张世龙作为共犯也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腐败经历:在易善玲堕落轨迹中,溧水A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A公司)董事长吴某扮演了重要角色。
法院认定易善玲受贿的192.7万元中,吴某就“贡献”了161.2万元。
在掌控A公司之前,吴某并不知名,正是2001年下半年A公司的改制,让他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A公司原先是永阳镇的集体企业。
当时A公司名义上的“一把手”是时任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的王某,得知公司要改制后他马上表示出兴趣。
不过,王某很快就发现,吴某早已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被内定为A公司改制后的负责人了。
王某经过别人“提醒”,去找时任永阳镇党委书记的易善玲,给她送去了5万元现金。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不久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还是被更改为吴某,王某只好认输。
后来,他自己出来组建新的开发公司,靠着易善玲的帮忙,也做了不少项目。
女儿买房老板出手百万这次蹊跷的改制,让吴某与易善玲之间的关系突飞猛进。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A公司遇到困难时,吴某都会想到找易善玲帮忙。
2001年下半年,A公司买到了一块地要开发项目,可是公司缺少土地出让金,易善玲想办法从镇里借了90万元,让A公司顺利开工。
同一年,易善玲接受吴某的请托,出面与溧水县政府协调,形成了一个会议纪要,让A公司得到了88亩土地的开发权。
吴某深知这样的关系是需要“维护”的。
从2001年到2004年,他每年春节都会给易善玲拜年,同时送上1万元红包。
易善玲的女儿出国留学前,吴“资助”了10万元学费。
2005年,易善玲的女儿从外国留学归来,每年的春节两家人都在一起吃饭,他每次都给她女儿2万元压岁钱。
易善玲的女儿回国后在上海定居发展,2006年上半年的一天,吴某在易善玲的办公室里闲聊。
易善玲抱怨说,“上海房价太高了,为给女儿买房都要找亲戚凑钱。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违法行为和犯罪案件层出不穷。
为了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我们选取了以下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以期为广大群众提供警示和教育。
二、典型案例剖析1. 国有企业腐败典型案例案例一:遵义市道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建勇腐败案徐建勇在担任道桥公司董事长期间,忽视党建工作,只抓业务,导致公司人员抱团腐败,共套取私分国有资金3000多万元。
此案暴露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党建工作中的缺失,以及权力滥用、利益输送等问题。
2. 行政处罚典型案例案例一:石煤矿案某石煤矿企业因非法开采、破坏生态环境,被当地政府依法责令关闭。
此案警示企业必须依法经营,尊重生态环境保护,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3. 非法集资典型案例案例一:罗某、赵某非法集资案罗某、赵某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非法集资1609万元,造成众多集资参与人损失。
此案警示广大市民在投资时,要谨慎对待,避免上当受骗。
4. 反洗钱典型案例案例一:雷某、李某洗钱案雷某、李某在明知他人进行非法集资的情况下,仍为其提供洗钱服务。
此案表明,反洗钱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5. 刑事案件典型案例案例一:盗窃电能刑事案件杨某、杨某子涉嫌盗窃电能,被依法逮捕。
此案表明,电能作为特殊商品,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盗窃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总结通过对以上典型案例的剖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党风廉政建设任重道远,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党建工作,严防腐败现象发生。
2. 企业要依法经营,尊重生态环境保护,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3. 广大市民在投资时,要谨慎对待,提高法治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4. 反洗钱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维护金融秩序。
5. 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建议1.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
2.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防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然而,在消防领域,一些腐败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消防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社会稳定。
为了加强消防队伍的廉洁教育,提高消防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本案例选取了一起典型的消防领域腐败案件,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广大消防人员提供警示和教育。
二、案例概述2018年,某市消防支队发生了一起消防设施采购腐败案件。
该支队在采购一批消防器材时,存在严重的违规操作和利益输送问题。
具体表现为:1. 采购过程中,消防支队与供应商串通,故意抬高采购价格,导致国家财政损失数十万元;2. 供应商在消防支队内部人员中行贿,部分消防人员收受贿赂,为供应商提供便利;3. 采购的消防器材质量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到消防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案例分析1. 违规操作与利益输送该案例中,消防支队在采购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违规操作。
首先,采购程序不规范,缺乏公开透明;其次,消防支队与供应商串通,故意抬高采购价格,损害了国家利益。
这种违规操作不仅浪费了国家财政资金,还损害了消防工作的正常开展。
2. 行贿与受贿在消防设施采购过程中,供应商通过行贿手段,腐蚀了部分消防人员。
这些消防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供应商提供便利,收受贿赂。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消防队伍的廉洁形象,损害了消防工作的公信力。
3. 质量不合格与安全隐患该案例中,采购的消防器材质量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
这不仅对消防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还可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这一事件暴露出消防队伍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四、原因分析1. 制度不完善消防领域腐败案件的发生,与现行消防制度不完善密切相关。
消防采购、验收、监管等环节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为腐败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
2. 监督不到位消防领域腐败案件的发生,也与监督不到位有关。
上级部门对消防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腐败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3. 廉洁教育缺失消防队伍中部分人员廉洁自律意识淡薄,缺乏对腐败现象的警惕性。
反腐败斗争利益输送与公职人员贪污案例分析近年来,反腐败斗争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场持久而艰巨的战斗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公职人员利用职权进行利益输送,并导致贪污腐败的问题。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通过分析一些经典案例,探究其原因和影响。
一、案例分析1.某地政府官员贪污案例该案涉及某地政府官员利用职权地位,通过权力寻租、收受贿赂以及其他利益输送手段,非法获取巨额财物。
该官员利用其对公共资源的掌控权,通过改变规划、调整土地用途等手段,为私人企业牟取暴利。
同时,他还通过购买权力、插手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运作等方式,获取非法利益。
2.某国企领导干部贪污案例该案涉及某国企领导干部将企业资金转移至自己的个人账户,并通过虚构合同、假冒发票等手段掩盖踪迹。
这位干部利用其在企业中的职务和权力,通过滥用公款、虚假报销等方式非法获取巨额财物。
同时,他还通过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友谋取经济利益,导致了利益输送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1.权力集中和监督不力许多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和贪污腐败,一方面与其掌握的权力过于集中有关。
权力集中容易导致公职人员的垄断和腐败行为。
另一方面,监督不力使得这些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监督机制不完善、部门之间的监督缺失等问题,使得贪污腐败的现象难以被发现和制止。
2.利益诱惑和道德缺失一些公职人员在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时,缺乏足够的道德约束力。
他们追逐金钱和权力,以达到满足自己私利的目的,而忽略了自身职责和社会责任。
这种道德缺失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利益输送的干扰,也使得贪污腐败行为泛滥。
三、影响分析1.破坏社会公平与公正公职人员利用职权进行利益输送和贪污腐败,使得社会公正和公平受到严重破坏。
资源分配不公、官商勾结等现象层出不穷,使得社会阶层分化加剧,社会信任度降低。
2.削弱政府治理能力贪污腐败行为削弱了政府的正常治理能力。
公职人员的利益输送和贪污行为破坏了政策的实施、资源的配置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
这种现象将导致政府失去公信力,无法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第1篇一、案例分析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法律廉洁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案例以某市某区住建局原局长李某涉嫌受贿案为背景,通过对案件的分析,旨在揭示法律廉洁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防范和惩治腐败现象。
二、案情简介李某,男,汉族,某市某区住建局原局长。
2016年至2018年间,李某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200万元。
案发后,李某被某市某区人民检察院以受贿罪提起公诉。
三、案例分析1. 案件性质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受贿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李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其行为符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2. 案件原因分析(1)权力滥用。
李某作为住建局局长,手中握有项目审批、招投标等权力,但其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未能做到依法行政、廉洁自律,而是将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2)监督不到位。
李某所在单位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其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的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3)法律意识淡薄。
李某在担任局长期间,对法律法规缺乏敬畏之心,未能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导致其走上犯罪道路。
3. 案件影响(1)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形象。
李某作为住建局局长,其受贿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形象,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信任度。
(2)破坏了公平正义。
李某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破坏了招投标等领域的公平正义,损害了国家利益。
(3)损害了社会风气。
李某的受贿行为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助长了腐败风气,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威胁。
四、防范和惩治腐败的措施1. 加强法治教育。
加大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力度,提高其法律意识,使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强化权力监督。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廉洁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廉洁,作为一种道德品质,是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本文将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对廉洁教育进行探讨。
一、典型案例概述近年来,我国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
以下将以两个典型案例为例,进行廉洁教育。
案例一:某市原市委书记贪污受贿案某市原市委书记在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收受贿赂,涉及金额高达数亿元。
他不仅收受企业老板的巨额贿赂,还收受下属和朋友的财物。
在查处过程中,他还企图通过转移资产、串供等手段逃避法律的制裁。
最终,法院依法判处其无期徒刑。
案例二:某县原县委书记滥用职权案某县原县委书记在任期间,滥用职权,干预和插手司法案件,严重破坏了司法公正。
他还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
在查处过程中,他还试图通过关系网干扰调查。
最终,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二、案例分析从以上两个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廉洁自律的重要性。
以下是两个案例的分析:1. 典型案例一分析(1)理想信念缺失。
某市原市委书记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严重缺失,导致他走上了犯罪道路。
他忘记了党的宗旨,背离了人民群众,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
(2)道德品质败坏。
某市原市委书记在道德品质上出现了严重败坏,收受贿赂,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3)纪律意识淡薄。
某市原市委书记在纪律意识上出现了严重淡薄,违反了党纪国法,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
2. 典型案例二分析(1)权力滥用。
某县原县委书记在权力滥用上暴露无遗,干预和插手司法案件,严重破坏了司法公正。
(2)关系网干扰。
某县原县委书记在查处过程中,试图通过关系网干扰调查,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
(3)法治观念淡薄。
某县原县委书记在法治观念上出现了严重淡薄,认为只要有人脉关系,就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
三、廉洁教育启示1. 坚定理想信念。
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1篇一、引言贪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职权、侵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是腐蚀党和国家肌体的毒瘤。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严厉打击贪污犯罪。
本文以XX市某局原局长贪污案为例,对贪污案例进行警示教育,以期提高公职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二、XX市某局原局长贪污案基本情况1. 案件背景XX市某局原局长李某,在担任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大肆贪污受贿,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
经查,李某贪污受贿金额达数百万元,涉及多项工程项目。
2. 案件经过(1)非法收受他人贿赂。
李某在招标过程中,收受某企业贿赂,为其在招标中谋取利益。
(2)滥用职权。
李某在审批工程项目时,故意拖延审批时间,给企业带来损失,以换取企业的好处费。
(3)侵吞公款。
李某将局里的资金挪用,用于个人挥霍。
3. 案件结果XX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三、XX市某局原局长贪污案警示教育1. 警示一:权力与责任李某身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本应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却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最终导致身陷囹圄。
这警示我们,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人民服务,也能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正确行使权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2. 警示二:廉洁自律李某贪污受贿,严重违反了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
这警示我们,党员干部必须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做到清正廉洁。
3. 警示三:严守职业道德李某在担任局长期间,背离职业道德,滥用职权,损害国家利益。
这警示我们,公职人员要严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为民务实、清正廉洁。
4. 警示四:强化监督李某贪污受贿案的发生,暴露出监督机制存在漏洞。
这警示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反腐败格局。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某,男,45岁,某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
乙某,男,35岁,甲某的下属,担任该局土地利用科科长。
2012年至2014年间,甲某利用职务之便,在土地审批、征收补偿等环节为乙某谋取利益,收受乙某贿赂款共计人民币100万元。
2014年10月,乙某因涉嫌受贿罪被刑事拘留,甲某也因涉嫌受贿罪被调查。
二、案件分析1. 案件定性本案中,甲某、乙某的行为涉嫌构成受贿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甲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乙某贿赂款,为乙某谋取利益,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
2. 案件分析(1)甲某的受贿行为甲某在担任国土资源局局长期间,负责土地审批、征收补偿等工作。
在此过程中,甲某利用职务之便,为乙某谋取利益。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土地审批环节,甲某擅自降低土地审批标准,为乙某的公司办理土地审批手续。
②在征收补偿环节,甲某擅自提高征收补偿标准,为乙某的公司谋取更多利益。
③甲某收受乙某贿赂款共计人民币100万元。
(2)乙某的受贿行为乙某作为甲某的下属,在土地利用科科长岗位上,利用甲某的职务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乙某在办理土地审批手续过程中,接受他人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
②乙某在征收补偿环节,擅自提高征收补偿标准,为他人谋取利益。
③乙某收受他人贿赂款共计人民币100万元。
3. 案件判决(1)甲某的判决经审理,法院认为甲某的行为已构成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
(2)乙某的判决经审理,法院认为乙某的行为已构成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
三、案例分析1. 贪污受贿犯罪的特点贪污受贿犯罪具有以下特点:(1)主体特定。
贪污受贿犯罪的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相关案例:利用影响力受贿
2010年11月,首起利用影响力受贿案件被查处———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判处萍乡市国土资源局原职工李阳有期徒刑1年零10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5万元。
法院经审理查明,2007年10月,李阳调入萍乡市国土资源局,担任局长刘某的司机。
2008年9月27日,萍乡市蓝波湾花园酒店有限公司因违法用地被萍乡市国土资源局行政处罚罚款117.7万余元。
蓝波湾酒店负责人邓某找到李阳帮忙。
在多次见面后,李阳表示会尽力帮忙,邓某等人提出拿10万元给李阳,李阳表示接受。
后李阳对蓝波湾酒店称,他找了自己某亲戚。
2009年6月26日,萍乡市国土局以蓝波湾酒店违法用地罚款39万余元。
2010年1月12日,李阳到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检察院投案。
同年2月2日,李阳在上海将10万元退回给邓某。
案例分析:
政府的行政腐败问题一直是社会争论的一个焦点。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个属性决定了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谋福利的部门,政府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
然而,处于固定领域高层的政府很多都违背了这个宗旨,它的政府工作人员不仅没有为人民服务,反而利用人民赋予他的权利来为自己服务,大肆贪污腐败,损公肥己。
在这个层次问题上,人民不仅没能享受国家主人应有的福利,反而成了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方便”的“仆人”。
减少甚至杜绝政府行政腐败,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改革和完善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体制,并立法加以强制执行。
以上面案情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迄今为止,我国刑法已经形成针对受贿行为的三道堵截网:第一道是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针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务行为而索贿或受贿的行为;第二道是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针对国家工作人员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而索贿或受贿的行为;如今,“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设立了第三道法网。
我国刑法已经形成针对受贿行为的三道堵截网:第二道是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针对国家工作人员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而索贿或受贿的行为;如今,“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设立了第三道法网。
目前,反腐败实践对于反腐败法制建设的促进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利用影响力贿赂罪?的出台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二是加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
关于政府部门的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涉及到各部门在理论用途上产生的工作效应以及现实实践中遇到的不利于社会协调的各种各样复杂的因素,才会慢慢地改革和完善。
在这一途径需要花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由上诉可知,在慢慢检验和完善我们的政府工作体制的同时,如何对我们的政府进行监督,减少直到杜绝行政腐败,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于政府的监督主要有以下六种途径:
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这是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主要是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质询等。
3.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可以通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主动向政府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
3.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4.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监督:政府行政过程中侵害群众利益时,群众可以到相关政府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到司法部门提出行政诉讼。
5.司法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通过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司法监督。
6.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监察、审计部门是政府内部的行政监督部门,通过加强廉政监督、执法监督、效能监督,督促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从政,防止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也有专家认为,“通常来说,立法相对于实践会有一些滞后。
因此,我们在反腐败立法中可以考虑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去解决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困难。
”这从某个方面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于如何减少直至杜绝政府行政工作的腐败方法,的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不管如何,群众的智慧永远是无穷无尽的。
只要是有利于我国政府部门建设的,都是好方法,都值得政府借鉴和参考。
政府是我们大家的政府,只有我们自己真正去关心他,监督他,去改造他,完善他,他才更能为我们自己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