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常忠诚)
- 格式:ppt
- 大小:14.75 MB
- 文档页数:45
第四单元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及其对全球化的影响。
2.理解交通发展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学会运用图表分析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变化带来的社会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重难点:交通发展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三、自学指导与检测四、巩固诊断1.下列城市的空间形态与交通工具不对应的是()A.人力、畜力——紧凑B.火车、汽车——星状C.私人小轿车、快速道路系统——立体化D.船——带状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是()交通工具的变化城市空间形态___________时期交通工具不发达,以人力、畜力和风力为主要动力,城市居民几乎集中在城区内,呈______状、______状等空间形态。
___________时期交通的发展,城市居民可以在较大范围内选择居住地,城市郊区沿主要交通干线扩展,形成_______状城市。
___________时期私人汽车,使人们出行更方便,城市范围进一步________,中心城镇呈多角星状,郊区在干线出现次级城镇___________时期地铁和高架公路的发展,使城市空间由_______向__________方向发展,城市间联系加强,一定区域范围内相邻近的城市形成一个整体,出现城市群图例中心城镇火车、电车路线高速公路公路次级城镇知识点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阅读课本第105-107页,完成右框内容)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1.交通__________的地方,商业比较容易得到发展。
商业中心往往与__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它集散周围地区的各种产品。
2.商业中心的形成过程:3.商业网点的布局原则、区位及原因布局原则区位原因市场最优原则位于城市的____________ 消费者集中、商业活动范围广交通最优原则位于市区___________或市区边缘的_______________ 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沿____、沿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___________地理位置适中的___________附近地区有利于_________为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的______为商品流通提供优越条件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三维目标领航✧ 结合自己的体会,举例说明近现代交通、通信的发展对促进全球化的重大推动作用。
✧ 了解在不同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通过案例(特别是所在地的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 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商业网点,理解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密度的影响。
学习过程记载课前预习[纲要预览][相关调研]你家附近有商品城或商业街区吗?分析一下它所处的交通位置。
我的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生成[学习资源]课本、地理图册、当地区域地图与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图、互联网[探究活动1]列表比较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的差别,了解近200年来由于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地区间、国家间交往形式的变化,并完成填充。
表4-3-1[探究活动2] 根据图4-3-1中某市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分析回答:(1)1949年以前该市的城市形态呈______状,街区沿________伸展,这是因为当时该地的主要运输方式以 _____为主。
(2)目前该市的城市形态呈_____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该市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3]收集近30年来本市或附近城市不同年代的市区交通旅游图,分析该市城市图4-3-1图4-3-2 形态发生了哪些改变,主要原因是什么?[探究活动4]交通位置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
读图4-3-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⑴甲、乙、丙、丁四大商业中心的共同区位因素是________提供的 条件。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优秀版)word资料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设计思路】交通与通信发展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极大的变化,这部分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搜集的丰富资料,使学生理解交通运输对人类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特别是在平原和山区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差异。
从教学方法看,可利用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知识构建】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实例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二是结合实例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从教材的知识内容看,各个版本教材对本“标准”的阐释既基于其基本要求,又各有不同的理解与拓展,因此不同版本教材在文字表述、案例选用、图表设计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的心理品质,淡化差异,并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体会,举例说明近现代交通、通信的发展对促进全球化的重大推动作用。
2、了解在不同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通过案例(特别是所在地的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3、 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商业网点,理解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密度的影响【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交通发展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这两部分内容文字叙述言简意赅,讲述的比较概括和简洁,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以分析,说明并做必要的延伸,使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原理,对教材内容处理时,要充分利用图表,加以分析和归纳,还要补充一些有关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的情境中运用有关原理进行分析和评价。
2.教学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对“交通发展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加以分析和归纳,因此通过对大量丰富案例、图表等内容加以比较、分析,需要学生有较高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能力。
《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以下哪个变化最直接地体现了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A. 城市人口向市中心集中B. 城市用地向郊区扩展C. 城市商业中心向交通便利的地方迁移D. 城市绿化带面积增加2、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地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A. 速度变慢,质量下降B. 速度加快,质量提高C. 速度不变,质量不变D. 速度下降,质量提高3、下列哪种通信方式改变了传统的通信模式,使得信息传递更为迅速和便捷?A、邮政系统B、电话通信C、无线电广播D、互联网4、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对以下哪个方面影响最小?A、经济增长B、文化交流C、就业机会D、养殖业规模5、题干:下面哪项交通方式最有利于发展物流业?()A、铁路B、公路C、水路D、航空6、题干:以下哪个通信方式可以长时间传递信息?()A、电话B、手机C、无线网络D、邮政7、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A、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B、加剧了环境污染C、促进了经济全球化D、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8、下列关于交通线路布局的叙述,错误的是:A、交通线路布局要遵循经济效益原则B、交通线路布局要遵循安全原则C、交通线路布局要遵循自然条件原则D、交通线路布局要遵循文化原则9、我国高铁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高了出行效率。
截至2021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位居全球首位。
请问,中国高铁线路最长的铁路是哪一条?A、京沪高铁B、京广高铁C、哈大高铁D、兰新高铁 10、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得信息传递更加便捷快速。
请问,下列不属于现代通信技术的是:A、电子邮件B、传统的书信C、微信交流D、视频通话11、我国高速公路的修建与发展对区域经济起到了什么作用?A. 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B. 工业化进程加快,促进产业升级C. 交通运输便利化,提高物流速度D. 劳动力流动加剧,带来人口红利12、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手机通信取代了固定的电话通信B. 电话通信更加不方便,因为通信设备更小、更便携C. 互联网通信整体上取代了传统通信D. 传统通信手段和互联网通信并存,各有优势13、题目:以下哪项不属于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A. 交通运输效率提高B. 人口流动增加C. 城市规模扩大D. 地理环境恶化14、题目:在交通运输与通信发展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A. 交通运输网络布局B. 通信技术进步C.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D. 生态环境保护15、下列哪项不是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A、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B、促进了经济的发展C、增加了城市的污染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6、以下哪种交通方式最能体现高速和便捷的特点?A、自行车B、火车C、飞机D、电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