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92.00 KB
- 文档页数:27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使用时间:2012、3、21 制作人:申洪光审核人:坚永乐编号:18013 【旧知新学】阅读下列材料:清朝宣统皇帝溥仪退位后,仍住在紫禁城内。
遗老遗少们仍然向他行跪拜礼。
1913年元旦,袁世凯派大礼官朱启向溥义拜年。
溥义身穿龙袍端坐中央,朱启走进殿门,遥遥的向溥义鞠了一躬。
然后,直立向溥义致新年贺词。
贺毕,清宫内务府大臣绍英走上台,在溥义面前跪下。
溥义取出一份写好的答辞交给绍英,绍英站起来向朱启宣读,读毕交给溥义。
朱启再鞠躬,然后离开。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2)你认为两种截然对立的新旧事物能否同时并存?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课前预习】一、交通领域的变化(一)铁路1.铁路的重要性: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而便于国计民生。
2.表现(1)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__________建成。
(2)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建成。
(3)_______以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
(4)1909年,__________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成为中国铁路的里程碑。
(5)至1911年,全国铁路半数以上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6)以后,各条商路收归国有,但铁路建设始终未进入正轨。
(二)水运与航空1.轮船航运(1)1872年,________________成立,标志新式水运业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创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在艰难求生。
(3)以后,这种情况没有多少改观。
2.航空(1)真正起步于______年。
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究水上飞机。
(2)同年,北洋政府设“”,先后拟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
(3)此后十年,获得较快发展。
二、通讯领域的变化1、邮政(1)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课题: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知识体系】【重难点解析】1.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冲击,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具体原因:西方先进科技与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合力影响。
2.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①变化首先由通商口岸开始,逐渐向内地扩展。
这与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深入路线相同。
②由于经济发展及风俗习惯存在极大差别,各地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③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巩固练习】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的是:A.“竞尚洋装” C.西餐馆的出现B.“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D.西式洋房的出现2.中国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但从光绪三十一年起,清政府对传统的军服进行改革,陆续拟订了陆军、海军和巡警等新式服制。
这说明:①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相矛盾②民间服饰变革之风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③清政府主动顺应服饰变革的潮流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A.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3.西式服饰传入中国的时间是: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C.太平天国运动以后 D.辛亥革命以后4.维新派人士发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 .外国传教会的宣传 C .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B .民族危机的影响D.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5.下列关于“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政治色彩B. 二者同时被取消C.“去辫”是中国留学生在西方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下产生的D. 放足受外国传教会的极力宣传6.193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A. 看到有人穿中山装B. 在西餐馆就餐C. 见一男士拖着长辫子D. 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7. 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A. 《申报》B.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中国丛报》D.《绍文新报》8. 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是A.《渔光曲》B.《定军山》C.《风云儿女》D.《歌女红牡丹》9. 近代以来,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具体是在A. 鸦片战争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太平天国时期D. 五四运动时期10.读报刊与看电影说明了近代文化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②太平天国运动后,报纸成为抢手货③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民报》④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⑤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清朝宣统皇帝溥仪退位后,仍住在紫禁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