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公共关系概述2-案例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5.19 MB
- 文档页数:35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与要素一、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一)公共关系的定义1.定义: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二)“公共关系”一词多义1.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形象地位的评估知名度:知道美誉度:有好感知名度-美誉度矩阵I双高II高美誉度低知名度III双低IV高知名度、低美誉度A的策略:维持双高B的策略:优化形象、强化形象C的策略:提高知名度,进入ID的策略:低姿态改变形象,先进入II;再争取知名度,进入IE的策略:降低知名度,进入III;再策划进入II,再恢复高知名度,进入I 2.公共关系活动(工作或实务)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取的政策、行动和手段,主要包括协调、传播、沟通等活动,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3.公共关系观念(意识)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4.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学是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实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5.公共关系职业公共关系职业是指专门提供公共关系方面的劳务而获取报酬的职业,其职能是协调社会组织同公众的关系,塑造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以促进组织不断发展和完美。
(三)公共关系的特征1.人情性公共关系是一种创造美好形象的艺术,它强调的是成功的人和环境,和谐的人事气氛,最佳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各界的了解、信任、好感和合作。
2.双向性公共关系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的公众传达或对公众舆论进行调查、监控,它是主体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信息系统。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关的定义,掌握公关三要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公关的意义及公关与推销广告区别。
2、公关主体客体和媒介。
教学内容:1、公关的误解及与人际关系的区别2、学习公关的几点要求。
3、公关的定义。
4、公关的要素:公关主体——社会组织公关客体——公众公关媒介——传播教学课时:教学反思:本学科是学生各方面知识的培养,针对课程特点及学生的素质,以案例分析说明枯燥的定义和抽象的概念。
效果较好,同时便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师生互动。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概述从综合素质方面提问学生对公关的认识,引出:(1)对公关误解为“攻关“举例:①某公司招聘公关小姐的案例(见案说明)②赖昌星的“攻关”反例公关与人际关系区别民间公关——各企业和捐赠贫困大学生(2)、公关与人际关系区别(3)、身边处处有公关民间公关包括——各企业捐赠贫困大学生飞鸽车飞向美国政府公关——乒乓外交穆沙拉夫在9.11后的外交政策(4)几点要求1、应用性很强,要活学活2、课堂上的师生互动3、平时多关注政治经济生活,收集资料、实物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引导学生阅读案例:只有一个乘客的飞行(见课本)得出结论:从表面看,10万美元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但它却是一个无法做估计的收获,它换取了一个用金钱也难以买到的良好的公司形象。
一、案例分析一个企业的再生——管理之你亚柯卡的公关智慧,(案说见第2面)亚柯卡的公关思路总的主题明确,并通过有条不紊的步骤展开:内部公众——同业公众——媒介公众——相关公众,一步步稳扎稳打,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1)、游说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公关技巧,亚柯卡说服了媒介同行,让受众接受自己的观点。
(2)、他在国会上的演说精避入里,切中要害,通过利害剖析,达成主体意见向普遍意见的转化。
(3)、他的公关手段运用也十分成熟,从影视、文化、实物、媒介运用到公关广告,演说、产品展示,邀请参观等形式。
皆能做到自如。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大体含义一、公共关系的大体涵义公共关系的大体涵义至少包括着如此几层意思:第一,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彼此关系,其中社会组织是主体,公众是客体;第二,主体与客体之间联系的纽带是传播活动,这种传播活动具有必然的行为标准,以保证其正常而有效地开展;第三,公共关系的要紧方式与途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主体发布信息给客体,并非断地从客体那里取得信息反馈;第四,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塑造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博得公众的支持与合作;第五,公共关系的实质是一种经营治理艺术。
简而言之,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公共关系是信息交流关系,公共关系具有治理职能,公共关系是有目的的自觉活动。
这些确实是公共关系的大体涵义。
明确了公共关系的大体涵义,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共关系概念的多种表述,咱们以为: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借助双向信息传播,增进组织与目标公众之间的彼此了解、信任和合作,树立良好组织形象的经营治理行为和进程。
二、什么是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作为现代社会组织的重要治理功能和经营艺术,作为一种愈来愈重要的客观实践活动,从本世纪初开始引发人类的重视,并慢慢形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
1.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的反映。
2.公共关系学的大体内容公共关系学的大体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公共关系的概念与组成要素;(2)公共关系的起源与进展;(3)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4)公共关系的对象;(5)公共关系的手腕、方式和途径;(6)公共关系的实务活动;(7)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标准;(8)公共关系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
3.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进展的产物,而它的显现又推动了现代社会的进展。
就那个意义上说,任何处于现代社会的国家,它的公共关系学研究都有必然的现实意义。
公共关系案例公共关系案例(我自己整理的)第一编公共案例概说第一章公共关系案例的基本问题一、公共关系案例的特征与构成要素“案例”是指对某一具体事物或现象的描述,总结和分析(一)公共关系案例的基本特征1.客观性2.典型性3.实用性(二)公共关系案例的构成要素1.目标要素公共关系的特征之一是目的性,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是为了达到特定的公关目的而进行的。
组织的公关目标包括经济目标,形象目标,环境目标等等2.主体要素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任何公共关系实务是公共关系主体的主动行为,社会组织因而成为公共关系案例的主体要素。
3.客体要素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4.传播要素任何公共关系实务都离不开传播,若没有了传播这一中介和桥梁,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都是孤立存在的,公共关系亦无从谈起5.环境要素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下,包括宏观层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不包括微观层面的时间,地点,人物,场景,历史沿革,客观情况等(三)公共关系案例的结构形式1.案例标题案例标题是对公共关系实务活动的基本揭示,一般有单一型标题和复合型标题两种2.案例正文案例正文是公共关系案例的主干部分,主要包括时间的内容及产生的思考与分析3.案例结尾案例结尾是指具有客观性,典型性,实用性,由特定内容和形式构成的,被描述总结和分析的公共关系实务二、公共关系案例的类型与研究意义(一)公共关系案例的类型1.根据案例的篇幅和复杂程度分类(1)小型案例(2)中型案例(3大型案例)2.根据案例的内容分类:专题性案例与综合性案例(1)专题性案例,一般是指有关组织某一特定的公关项目,公关议题的案例(2)综合性案例,一般是指针对组织关乎全局性的公共关系目标3.根据案例的编写方式分类,描述型案例与分析型案例(1)描述型案例侧重在如实的记录和反映公共关系活动,为学习者和使用者提供更多的研究余地和思考空间(2)分析型案例融入编写者的看法或评价,对其成败得失惊醒归纳或分析以使学习者和使用者更加深入,细致的理解和把握公共关系案例(二)公共关系案例研究的意义1.深化学习2.提供借鉴3.模拟训练4.提高技能5.知道实践公共关系案例的局限性:1.案例间缺乏整体性的系统关联2容易产生一定的片面性3.对案例的客观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三、公共关系案例分析的程序与方法(一)案例分析的一搬程序:1.阅读案例,理清头绪2.全面考察,确定重点3.深入探讨,提出思考(二)案例分析的一般办法:1.专题是分析:针对案例中某一问题或某一因素,选其某一侧面或某一角度,进行专门的深层分析2.综合式分析:对案例所反映的各种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甚至包括背景资料的引入和与同类案例的比较3.讨论式分析:更注重见解的多元性和结论的开放性,多种思路与多种结论的交叉共存第二编公共主体类第二章公共主体概说公共关系的主体,是指策划,实施公关活动的各类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