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物理试题试卷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中考物理试卷分析2009年江西中考物理试题(人教版)符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和以此课程标准修订的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以及省教育厅2009年中考文件精神。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导向,注重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今年我省中考物理试卷的难度比去年稍大,从试卷的整体情况看,在保留以往命题优点的基础上,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和应用,突显“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做到稳中求变,稳中创新,贴近社会生活,加强能力考核。
这无疑对平时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正确导向功能,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形式,实验操作考核已由各地市自行考核完成。
闭卷笔试考试的时间120分钟,试卷的总分100分。
试题的易:中:难水平分值比例控制在6: 3: 1。
难题分值比例不超过总分的20%。
2009年我市已经统一使用人教版教材,双向细目表上罗列的知识点共有106个,而试卷直接考查到的有62个,覆盖到的有58%^右,没有像大纲下的考试那样,知识点的覆盖面达到80%A上,而是重点知识重点考,加强科学探究及科学方法的考查。
试卷的结构(表一)与去年中考试卷相比,没有很大的变化,维持了中考的基本稳定,试卷依然是四个大题,28个小题,只在选择题上有一个较大的区别,原来的不定项选择题实为多项选择题,而今年出现了第17 题是一个选项正确,出确实符合不定项选择题的本意。
二.学生抽样试卷分析:1 .成绩分析表(表二)2 .各小题得分率(表三)34 .在抽样的100份试卷的标准差为:24. 3三、试题知识结构双向细目表(表五)四. 试题的特点:1.注重基础、突显知识与技能的考查。
今年的试题难度有所提高,去年中考物理考试85分以上高达27% 80分以上高达35.67%的比例,,而今年在所抽的100份样卷中,平均分只有56 .16分,及格率51% 80分以上只有21%因此较去年更难,但试卷中没有出现繁、偏、怪的题目,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玉林市2009年中考物理科质量分析一、基本情况1.考试情况2009年玉林市中考物理科参考考生共人,平均分为分,及格率为 %,优秀率为 % ,最高分为分,难度为,区分度为。
2.试卷结构2009年玉林市中考物理科试卷分为四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
其中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共12小题,赋分36分;第二大题为填空与作图,共10小题,赋分24分;第三大题为实验探究,共4小题,赋分20分;第四大题为综合应用,共4小题,赋分20分。
试卷中各部分知识点所占比例为:力学40分,电学40分,热学9 分,光学9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2分。
内容见初中物理试题多向细目表(表二)。
二、试题的总体评价2009年玉林市中考的物理试题,严格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按照2009年玉林市中考物理科命题思路说明,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查。
突出考查了实验技能科学探究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广,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都占了适当的比例。
试题结构和分值布局合理,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和信度;试卷无偏题、怪题和难题;题型与上一年保持相对稳定,但稳中有变,突出了两试合一的要求,考查的基础题更基础,同时也设置适量的有区分度的试题;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的要求,体现了课改的理念,对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有鲜明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引导师生领会课改的理念,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积极自主发展;有利于中等教育的各类学校选拔人材。
表二 2009年初中物理试题多向细目表三、试题特点1.试题对教学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今年中考试题对新课程下物理科教学改革,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试卷中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引导师生重视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教学,如第5、8、14、18、23、24、25、26题考查了学生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试题较好地区分学生做与不做实验的情况,做过实验的学生明显比没有做过实验的学生得分高得多。
物质的物理特征及其分类温度及其测量固态、液态和气态物态变化和水循环物质的属性及用途物体的质量物质的密度物质的组成原子的核式模型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 半导体的特点 超导体的特点 纳米材料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热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物质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和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速度力及其作用效果重力 弹力 摩擦力 二力平衡的条件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的惯性 杠杆 滑轮 压强 液体的压强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的条件运动和相互作用机械运动和力声音产生与传播乐音的特性防治噪声的途径超声与次声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成像 45.光的色散 46.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47.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48.电磁感应 49.光是电磁波 50.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51.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52.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53.能量的转移与转化 54.做功与能量的转移与转化 55.功率 56.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电和磁能量、能的转化和转移机械能声和光57.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58.机械功和功率 59.机械效率 60.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61.内能、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62.燃料的热值 63.热机 64.热量 65.比热容 66.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67.电流 68.电压 69.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70.欧姆定律71.电功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72.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73.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74.电热及焦耳定律 75.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 76.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77.效率 78.能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79.能源 80.核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电磁能能量守恒09年10年09-28-单选题-以趵突泉水面上“云雾润蒸”景观为背景,考查物态的变化10-24-单选,考查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09-20-单选题-考查橡胶的属性及其应用;09-35-实验题-以实际生活现象为背景,考查影响金属膨胀长度的相关因素及其应用10-27-(A)多项选择题,考查橡胶的物理属性及其应用;10-31-非选择题,考查撑杆的物理属性及其应用09-37-计算题-考查密度和浮力的计算及影响物体浮沉的条件10-14-单选,以高墙倒塌不会对人造成伤害为背景,考查物质的密度属性10-15-单选,考查卢瑟福原子的结构模型10-30-非选择题,考查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09-31-填空题-以实际生活应用为背景,考查分子的热运动和内能与温度的关系09-26-单选题-以玩具“悠悠球”的滚摆运动为背景,考查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及速度的变化10-36-非选择题,考查由v=s/t 求速度10-33-非选择题,考查重力示意图的画法09-32-填空题-以沙滩车为背景,考查影响压强和摩擦力大小的相关因素09-22-单选题-考查二力平衡的条件10-26(B)-多项选择题,以足球运动员射门为背景,考查对惯性的理解09-27-单选题-以手握哑铃向上曲肘为背景,考查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特点及支点的识别10-23-单选,考查物理探究方法中提出问题这一环节。
2009河北省中考试卷评析(理综)物理石家庄市第40中学马剑今年的中考理科综合试题终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究竟物理试题有什么变化呢?1、试题更灵活,力求新颖和变化从整体来看,今年的物理部分的试题新颖、灵活,一些常考的知识点都改变了问法,增加了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列举如下:1、往年的光学选择题都是结合实际的凸透镜成像问题或者光学现象的汇总判断,今年的光学题把物体和像都给出来,要求学生判断凸透镜的位置;2、以往的浮力题都是从生活中截取一个现象,判断物体所受浮力的变化等等,今年的浮力题要求学生对物体入水后的压强和浮力变化从图像上进行分析,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读图能力;3、以往的磁学试题都取材自课本上的图片,这次的磁学题给出一个比较新的电路,要求学生分析滑动变阻器滑动过程中的种种现象,这个题综合电学、磁学、受力分析等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而且最后又把电路中的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换成一块电流表,从电磁铁摇身一变成了电磁感应现象,实在是非常灵活。
综上所述,今年的物理试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应变能力,死读书、读死书的同学应对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2、贴近生活,关注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年的物理中考题中涉及到非常多的生活细节:听诊器增大响度的原理、洗衣机的功率和所用的插座、双层玻璃的作用、河北省的平均气温、推桌子问题的受力分析、黑板反光的原因和改进方法、滑雪运动中的物理问题、怎样测量热水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家庭电路电压偏低的原因、家庭电路烧保险的原因等等……物理是一门科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今年的中考题非常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提示我们学习物理学时也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看书和做题上,应该用我们学习过的知识试着去解释平时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多动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在生活中应用物理;在生活中学习物理。
3、深挖细节,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更有效今年的中考题对一些原本常规的东西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在命题中把一些细节突出出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
2009年宁夏中考物理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6分)1.(4分)“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歌词中描述月亮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A.月亮B.地球C.云朵D.星星【微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思路】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即参照物。
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析】解:以云朵为参照物,月亮和云朵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月亮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故选:C。
【点拨】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2.(4分)人们常用“放声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主要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微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思路】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解析】解:“放声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低;故选:B。
【点拨】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
3.(4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微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思路】要判断各选项的物态变化是否相对应,首先要弄清楚各选项的物态变化特点,然后根据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来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解析】解:A、灯泡用久了,钨丝受高温升华为气态钨,所以灯丝会变细,属于升华,故A错误;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湿衣服内的水分蒸发所致,属于汽化,故B错误;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变干,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故C正确;D、水在慢慢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固,故D错误;故选:C。
2009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1.(4分)下列计算机相关设备中,质量约为2千克的是()A.一个U盘B.一个鼠标C.一部笔记本电脑D.一整套台式电脑【考点】23:质量的估测.【分析】此题考查的物体都是常见的,而且都和电脑有关的。
质量大小差别大,用排除法,易判断。
【解答】解:A、一个U盘相当于一根粉笔的质量,约6g。
B、一个鼠标不如一只鸡蛋质量大,一只鸡蛋约60g。
C、一部笔记本电脑,一只手能轻而易举提动。
和一只重一点的母鸡差不多,约2kg。
D、一整套台式电脑包括主机和显示器。
中学生分别抱动它们较吃力,约20kg。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同时又考查了对一般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学生需对熟悉的物体质量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作为衡量标准。
比如一只母鸡质量约2kg。
2.(4分)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器材是()A.磁体B.电源C.导线D.电流表【考点】CP:电磁感应.【分析】首先要弄清电磁感应现象的含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其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解:电磁感应现象实验装置如图:需要的器材有电流表、开关、导线、蹄形磁铁,没有电源。
故选:B。
【点评】由电磁感应现象的能量转化可知,实验产生的是电能,故实验装置中不应有直接提供电能的电池,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相对比记忆,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装置中有电源,装置如图:3.(4分)如图是利用某滑轮组提升货物的示意图。
已知货物G的重力是12N,被匀速提升0.2m,绳子自由端所施力F为5N,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货物G所受的拉力与其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有用功是1JC.力F做的总功是3J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考点】6R:平衡力的辨别;EC:功的计算;EH:有用功和额外功;F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A、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判断。
株洲市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株洲市2009年的中考物理卷以《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物理》为依据,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这些充满时代气息又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理念。
w同时又全面反映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不仅考查知识和技能,同时重视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w1.试卷的结构1.1近三年试题的数量、分值及其分布表1 2007年、2008、2009年试题题量与分值分布从表1可以看出2009年的试题量跟2007、2008年的题量相同,题型也基本稳定。
w其共同之处是,减少了记忆性试题、突出了应用性试题和探究性试题,从而适当延长学生思考和答题时间的缘故。
w1.2试题所考查的科学内容与能力表2 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中能力要求的具体含义是A.了解和认识所列的知识内容。
w能描述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举出例子,在有关问题中再认或识别它们。
wB.理解所列的知识内容。
w能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能运用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会收集、整理信息,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w如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区分不同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等。
wC.能独立操作实验仪器;会实验探究。
w统计表明,2009年的中考物理新课程卷所考查的科学内容中,“物质” 10分,“运动和相互作用” 46分,“能量” 44分;“科学探究”约35分,均比较合理地渗透在科学内容中。
w2.1近三年中考命题意见反馈可以看出, 老师们普遍认为09年中考物理试题整卷难度适中,无论是在课改理念的体现方面还是对整卷的评价,都做得比较好。
w大部分物理教师对中考试题的评价已从过去单单看及格率和平均分的高低来评价试题的优劣的传统观念向是否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是否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是否有利于高中学校选拔新生的观念转变。
w很显然,这种转变与我市高度重视新课程培训是密不可分的。
中考物理试卷分析2009年江西中考物理试题(人教版)符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以此课程标准修订的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以及省教育厅2009年中考文件精神。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导向,注重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今年我省中考物理试卷的难度比去年稍大,从试卷的整体情况看,在保留以往命题优点的基础上,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和应用,突显“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做到稳中求变,稳中创新,贴近社会生活,加强能力考核。
这无疑对平时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正确导向功能,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形式,实验操作考核已由各地市自行考核完成。
闭卷笔试考试的时间120分钟,试卷的总分100分。
试题的易:中:难水平分值比例控制在6:3:1。
难题分值比例不超过总分的20%。
2009年我市已经统一使用人教版教材,双向细目表上罗列的知识点共有106个,而试卷直接考查到的有62个,覆盖到的有58%左右,没有像大纲下的考试那样,知识点的覆盖面达到80%以上,而是重点知识重点考,加强科学探究及科学方法的考查。
与去年中考试卷相比,没有很大的变化,维持了中考的基本稳定,试卷依然是四个大题,28个小题,只在选择题上有一个较大的区别,原来的不定项选择题实为多项选择题,而今年出现了第17题是一个选项正确,出确实符合不定项选择题的本意。
二.学生抽样试卷分析:1.成绩分析表(表二)3.各小题的区分度(表四)4.在抽样的100份试卷的标准差为:24.3 三、试题知识结构双向细目表(表五)四.试题的特点:1.注重基础、突显知识与技能的考查。
今年的试题难度有所提高,去年中考物理考试85分以上高达27%,80分以上高达35.67%的比例,,而今年在所抽的100份样卷中,平均分只有56 .16分,及格率51%,80分以上只有21%,因此较去年更难,但试卷中没有出现繁、偏、怪的题目,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2009年中考物理试题试卷分析
1、题型及分数比例:
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类;选择题占24%、填空题占28%、
解答题占48%。题型上有了变化:以往作图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在新命题要求
下都统一归为解答题。填空题的分值增加了,涵盖部分实验题。不再设定专门的
实验题,但实验题的内容将贯穿在试卷的所有的题型中。
2、内容分布:物质约占15%;运动和相互作用约占45%;能量约占40%。
3、难易分布:试卷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控制在7:2:1左右。试
卷的全卷难度控制在0.7左右。摒弃考查死知识的做法,即使是知道层次的知识,
也是要求在具体的事实中进行辨认,突出注重概念、规律的意义和形成过程。
4 、试卷呈现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贴近新课程理念: 渗透了思想和人文精神、渗透了品德、情感、意志、
态度、方法等评价因素,注意了学科交叉渗透与综合,从而发挥试题在素质教育
中的导向作用。体现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又同时重视了“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加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2)尤其突出的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物理知识的生活化,如第2、
3、6、9、11、12、16、26、27、30等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
向社会”的新理念,使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确实有用的道理。
(3)重视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
注意了立足于具体的情景,没有一道题简单的停留在知识的再现和记忆上,都注
重应用,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
例如:第12题,本题得分率较低,错误分析:绝大多数学生本题选C,学
生的第一感觉,圆柱型的玻璃杯可以相当于凸透镜,在近处观察物体,可以成正
立、放大的虚像。但实际上,圆柱型的玻璃杯并不完全等同与凸透镜,因其左右
相对于中间来讲确实变厚了,符合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特点,但圆柱型玻璃杯
的竖直方向上是一样粗细的,因此,竖直方向上不具有凸透镜的结构特点,所以,
所成的像在竖直方向上也就不会放大了。基于这一点,答案应该选A。
又如第27题,典型错误分析:a、第一小题中许多学生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规律作为判断的依据,偏离了回答的要。, b、实验设计方案中,所设计的实验
并不能支持自己的观点:磁极程纵向分布,而仅仅停留在物体有磁性这个层面上。
整个大题中所暴露出来的共同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较随意,不注意
用语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导致词不大意,表达模糊不清。
5、对教学的几点建议: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脱离,知识与现象之间仍处
于相对游离状态,也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对学科交叉与综合方面的知识认识、掌握不够,科学素养不高,
利用各学科综合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
(3)科学探究的意识缺乏,大部分学生一提到探究性试题就茫然,对试题
的叙述和题型感到不适应,这与教学中只重视“知识与技能”,而不注重“过程
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维目标有关。
(4)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之下,教师理应积极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加强自
身的学习,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5)教师应改变和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能力。提倡通过多种形式将这些知识延伸到课外、校外,让学生广泛
接触生活和社会,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能自主学习,学会科学探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