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习题:拓展作业 Word版含答案 (2).doc
- 格式:doc
- 大小:247.50 KB
- 文档页数:9
相信未来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瞳.孔(tónɡ)摇曳.(yè)脊.背(jǐ) 劫后余烬.(jìn)B.凝露.(lù) 寄予.(yǔ)嘲讽.(fěnɡ) 不屈不挠.(ráo)C.依偎.(wēi) 轻蔑.(miè)笔杆.(ɡān) 同仇敌忾.(kài)D.睫.毛(jié) 曙.光(shǔ)给.予(gěi) 沧海一粟.(sù)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坐阵声名鹊起真相大白堕落腐化B.青睐呕心沥血咎由自取美仑美奂C.宣泄袒露心迹兵荒马乱坐收渔利D.和蔼甘之如饴人情事故不胫而走3.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B.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C.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D.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我之所以________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2)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________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3)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________、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A.坚强摇曳探索B.坚强摇撼摸索C.坚定摇撼摸索D.坚定摇曳探索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诗歌,文学体裁的一种。
在对文学体裁进行分类时人们常常采用“四分法”,即将文学体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大类。
B.词,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
它产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中国古代的豪放词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词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C.意境是诗词中情景交融的生活画面。
“意”,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境”,就是作家笔下的外部世界。
二者在艺术上和谐统一,就形成了诗词中的“意境”。
高中语文必修一(浙江专用苏教版)课时作业专题一向青春举杯1-2Word版含答案.doc回旋舞拓展演练延伸拓展夯基提能一、类文阅读(一)赏析《根》,完成1?2题。
根郑敏根从很远处伸来走过了几千年的地下通道当我想去除掉它好种上光辉的花朵我追踪着,挖掘着直到,猛抬头看见一棵美丽的大树我用带血的手指画着避邪的符号我知道我挖不了它它是我们的坟墓的母亲1.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比喻、拟人、象征。
把根比喻成母亲,写出了根是孕育传统文化的根本, 生动形象。
(“走”赋予根人的情感,根象征着我们的传统文化)2.诗歌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依恋之情,坟墓是最后的归宿,母亲是源头,表现了诗人对根的敬畏、依恋之情。
(二)赏析《镜子》,完成3?4题。
镜子艾青拓展演练延伸拓展夯基提能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为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谁都从中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有的人恨不得把它打碎3?诗歌中的“镜子”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中的“镜子”是直言刚烈之士的典型,“平面”展现了镜子出身普通,“真实” “不隐瞒缺点”“谁都从中发现自己”表现了镜子的率直与忠诚。
4?诗歌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主要运用了排比。
含蓄地刻画了人们对于直言之士的种种态度,鞭挞和嘲讽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弘扬了正直无私的品格。
二、语言运用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心是平静的,所以能够呼吸海风,呼吸花香;眼神是平静的,所以能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思想是平静的,所以能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 的生活就是幸福。
(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语言运用(30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________等于牛的一毛。
②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________,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③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
________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④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________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A.大概安适况且未免B.大致安适何况未免C.大致安逸况且不免D.大概安逸何况不免解析:选A。
大概:①形容词,不十分精确的或不十分详尽的;②名词,大致的内容或情况;③副词,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大致:①大体上,基本上;②大概,大约。
根据语境,应用“大概”,表示不十分准确的估计。
安适:安静而舒适。
安逸:安闲舒适。
从语境看,应强调“安静”,故用“安适”。
况且:连词,用在后一分句前面,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
何况:连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未免:①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②不免。
不免:免不了。
2.根据语境,选出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3分)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________,以便刺激;在北平,________。
A.大蒜与辣椒是必要的有白白的大葱片就够了B.咖啡与酒是必要的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C.摇滚与爵士是必要的有柔曼的圆舞曲就够了D.潮水与瀑布是必要的有潺潺的小溪水就够了解析:选B。
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前者应选择与“刺激”相关的内容,后者应选择与“刺激”相反的内容。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
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肖邦故园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住处./处.境宿.舍/星宿.一幢./石幢.夺冠./冠.冕堂皇B.诞.辰/涎.水瞻.仰/宏赡.眷.顾/誊.写永诀./决.无异言C.伶.仃/玲.珑温馨./謦.欬翩.然/蹁.跹纰缪./寥.寥无几D.绚.丽/殉.情烙.印/炮烙.驰.骋/松弛.油漆./促膝.谈心解析:B项“诀/决”、 C项“伶/玲”、D项“驰/弛”读音相同。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在肖邦旦辰125周年时,波兰人民为他重立了墓碑,墓志铭是:至爱所在,心之所在。
B.在北京音乐厅,一场“肖邦之夜”音乐会举行,音乐会吸引了正在北京访问的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在演出中场休息时,杜达总统亲自向北京音乐厅赠送一尊肖邦雕像。
C.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连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D.这钟楼的尖顶如箭穿空,是所有钟楼尖顶最大胆求新、最精雕细刻、最玲珑惕透的,透过其网扣似的塔锥,碧空一览无余。
解析:A项,“旦”应为“诞”;C项,“连”应为“联”;D项,“惕”应为“剔”。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时不仅是寂寞,更是悲哀。
作为一个先驱,是不是就得注定在灵魂上孤独,在处境中茕茕孑立....呢?B.所有政治生命,除非在春风得意....的当口急流勇退,否则都将以失败告终,因为政治的本性就是如此,人类事务的本性就是如此。
C.了解此案进展的人士透露,此次接受调查的这三名官员,都与他有着千头万绪....的关系。
D.想不到一向慌乱的他,在会议上陈述理由时,竟能侃侃而谈,有条不紊....。
解析:C项,“千头万绪”使用不当,应用“千丝万缕”。
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前,我省正把握“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努力构建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格局。
B.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全人类找到了对抗疟疾的新武器。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迁徙.(xǐ)奔.跑(bēn)按捺.(nài)颠簸.(bǒ) 崔颢.(hào) 召.唤(zhāo)苦旅.(lǚ) 抛锚.(máo) 兴.奋(xìnɡ)【答案】“捺”应读“nà”,“召”应读“zhào”,“兴”应读“xīnɡ”。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曚胧篇幅凑足索然无味戈壁芒然袭击拥挤不堪劳顿简陋吼叫东歪西到【答案】“曚”应为“朦”,“芒”应为“茫”,“到”应为“倒”。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________场面。
②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
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________一派苍凉。
③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________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A.宏大体味惦记B.宏伟体会惦念C.宏大体味惦念D.宏伟体会惦记【解析】“宏大”重在强调场面大,“宏伟”往往强调气势;“体味”和后面的“苍凉”更搭配;“惦记”重在“记”,“惦念”重在“念”。
【答案】 C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①使他们行动②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③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④前方使他们兴奋A.③④①②B.④①②③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解析】注意所选语句的排列,同时要兼顾与结句的衔接。
④陈述话题,①②④中“使他们”句式一致,应组成排比,所以排定④①②,③是前三个句子的承接,也照应最后一个句子。
【答案】 B阅读课文9~12段,完成5~8题。
5.请分析第10段中“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一句的作用。
(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语言运用(2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萍漂四方的游子________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②我的故乡没有________酥骨的都会,没有________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________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A.无论繁华静谧幽深B.尽管静谧幽深繁华C.无论繁华幽深静谧D.尽管繁华静谧幽深解析:选A。
①句表假设,应用“无论”;②句注意与中心词“都会”“湖泊”“城堡”搭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发展,业界专家均表示,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引人注目....。
B.韩少功的散文《我心归去》哲理性很强,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得十分透彻,很多说法非常有新意,真可谓别具匠心....。
C.西安市长安区一家宾馆内,发生了一件耸人听闻....的杀人碎尸案,死者是一名男性,48岁的郭某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
D.因饮水机行业发展过快,而相关部门监管乏力,饮水机市场出现大量鱼目混珠....的现象,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解析:选C。
C项,耸人听闻: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震惊。
此处应用“骇人听闻”。
A项,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点,引起人们的注意。
B项,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D项,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人们还未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之前,总是会莫名其妙地走一些弯路。
B.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
C.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关系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本4十八岁和其他——理解、尊重、对话与交流一、语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蛮横.(hénɡ)茁.壮(zhuó)溺.爱(nì)宠.爱(chǒnɡ)B.琐.碎(shuǒ) 晨曦.(xī) 枝桠.(yā) 挚.友(zhì)C.祈.祷(qí) 怪癖.(pǐ) 甫.健(fǔ) 初露.(lù)D.憎.厌(zhēnɡ) 桉.树(ān) 摭.拾(zhí) 翱.翔(á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迷惘眷恋急燥光宗耀祖B.烦脑炫耀涉猎历历在目C.譬如抹杀惆怅废寝忘食D.溺爱锁碎慈祥欣欣向荣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________病榻多日,影响了工作。
②大会上,不经过深思熟虑,不要________发言。
③如一个______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
A.沉绵草率孕育B.沉绵轻率孕育C.沉湎草率蕴蓄D.沉湎坦率蕴蓄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不能在自己孩子面前唱反升学主义的高调,尽管我希望你能从心所欲....地享受读书之乐。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在你正为准备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我像其他的父母一样,虽然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鼓励你,甚至鞭策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竞争的胜利。
B.孩子,现在你是十八岁了,你告诉我把自己比作什么?C.想起一手托着你的身体,一手为你洗澡的去日;想起你吵闹不睡,我抱着你在走廊上行走半夜的情景。
D.我读过一个父亲因对孩子无端发脾气,伤了孩子的心,而事后深表懊悔的文章。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十八岁使我想起我当年跟学校大队同学远足深山。
春夏初交,群峰碧绿,我漫步于参天古木之中,发现一大丛新长的桉树,枝桠上翘,新芽竞长,欣欣向荣。
课后巩固检查我的基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纤.巧( ) 墓冢.( ) 濡.养( ) 思忖.( ) 商榷.( ) 屏窒..( )抉.择( ) 雏.形( ) 妥帖..( ) 甄.别..( ) 绚.烂( ) 忐忑( )遗骸.( ) 惶.然( ) 斟酌..( ) 觑.( )答案:xiān zhǒng rú cǔn què bǐng zhìjué chú tuǒ tiē xuàn tǎn tè zhēn h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青年人缺少经验,犯点错误是无可非议....的,要热情帮助他们改正才是。
B.有些国家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C.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得好听而没有行动,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D.你只要设身处地....为我们想想,就会同情我们的处境,不会对我们求全责备了。
解析:A项中“无可非议”是指没有错误,不能指责。
这里应用“无可厚非”。
答案:A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娃哈哈AD钙奶,运用高科技手段,解决了维生素A易氧化、不稳定,确保维生素被充分吸收,发挥保护视力之功效。
B.这批进口的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绝对是一流的。
C.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D.我们兄弟手足情深,怎能丢下生病的哥哥和弟弟去看演出呢?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不稳定”后加宾语“的问题”。
B项表意不明,是由“保管”这一词语的含义不同而使停顿不同造成的。
若把“保管”理解“担保”“保证”,可读为“这批进口的种子/保管没问题”;若把“保管”理解为“保藏和管理”,则可读为“这批进口的种子保管/没问题”。
课后巩固检查我的基础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荡漾.(yàng)皱.巴(zhòu)艾蒿.(hāo)B.迸.发(bēng)饿殍.(piǎo)补偿.(cháng)C.兆.头(zhào)蠕.动(nuó)悚.然(sǒng)D.嗥.叫(háo)闪烁.(shuò)湍.急(chuài)解析:B项中“迸”应读“bèng”,C项中“蠕”应读“rú”,D项中“湍”应读“tuān”。
答案:A2.依次填入下文空缺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___________,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___________,在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___________是狼,___________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A.所以因此无论或B.因此但是无论或C.所以但是即使还D.因此因此即使还解析:根据复句的逻辑关系判定。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看见一只雌鹿——当时我们是这样认为——正在涉过这条急流。
B.当它爬上岸朝向我们,并摇晃着它的尾巴时,我们才发觉我们错了:这是一只狼。
C.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
D.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就要来临的拾遗的允诺。
解析:C项分号没必要,应改为逗号。
答案:C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我想在这一片天籁中__________出诺日朗瀑布的咆哮,却难以如愿。
(2)诺日朗瀑布,正是压抑后的一次__________和喷泻。
(3)我们看见一只雌鹿——当时我们是这样认为——正在涉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________在白色的水中。
A.分辩爆发淹没B.分辨暴发湮没C.分辨爆发淹没D.分辩暴发湮没解析:分辨:辨别。
(时间:45分钟分值:42分)一、语言运用(20分)1.下列诗句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3分)A.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B.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C.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D.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解析:选A。
“相信未来”中间不需要停顿,因为在朗读时必须节奏急促。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比喻历史真相,生活真相。
B.“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年轻”就是优势,年轻就可以战胜衰亡守旧的势力。
C.“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借代我们的生命,“腐烂的皮肉”指...皮肉我们死去。
D.“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脊骨”就是脊梁,指独立不屈的人格。
解析:选A。
“历史迷雾”或掩盖真相的东西。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当文明因为稀有而徒增了虚幻的意义时,成年人将对文明的向往努力地压抑在蓝绿的统一色之下,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却________地追求着心目中神圣的优雅与真诚。
②在众多的歌手中,她是最受年轻歌迷喜欢的,最令人感动的是她将患绝症的女孩请上台,这个女孩________在她身边流着泪唱完了那首《忘不了》。
③茫茫宇宙,悠悠历史,从古至今,向我们展示了无数光怪陆离的现象,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永无止境地________,许多难以解答的奥秘如今得到了科学的、合理的解释。
A.固执依偎摸索B.执着依偎探索C.固执依靠摸索D.执着依靠探索解析:选B。
“固执”指(性情或态度)古板执着,不肯变通。
侧重性格,贬义词。
“执着”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
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
侧重毅力、精神,故句①应选“执着”。
“依偎”指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也是弱者对强者的依赖。
“依靠”指指望某种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
句②强调这名歌手和女孩的距离之近,也强调了女孩对这名歌手的依赖,故应选“依偎”。
拓展作业[学生用书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考查(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佞.臣/宁.愿噱.头/戏谑.畜.牧/六畜.兴旺应.有尽有/应.接不暇B.悲恸./恫.吓毛坯./胚.芽圈.养/可圈.可点曲.尽其妙/曲.径通幽C.绯.闻/悱.恻谙.熟/喑.哑载.体/载.歌载舞称.心如意/称.兄道弟D.柳.絮/纽.扣眼眶./匡.复结.交/开花结.果瑕瑜互见./层见.叠出解析:选D。
D项的读音分别为liǔ/niǔ,kuàng/kuāng,jié/jiē,jiàn/xiàn。
A项的读音分别为nìng,xué/xuè,xù/chù,yīng/yìng;B项的读音分别为tòng/dòng,pī/p ēi,juàn/quān,qū;C项的读音分别为fēi/fěi,ān/yīn,zài,chèn/chē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销魂节骨眼瞋目结舌无事生非B.敲榨副作用怨天尤人风餐露宿C.调剂孤零零要言不烦形迹可疑D.撼动三角架杳无音信舐犊情深解析:选C。
A项,瞋目结舌—瞠目结舌;B项,敲榨—敲诈;D项,三角架—三脚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栩栩如生....,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B.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寥寥..无几..。
C.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我总会把眼神转向他,一种非常温柔、期待的眼神。
我的问题不难,又在提问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D.中国男篮以大比分输给西班牙队后,姚明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
解析:选B。
A.“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来形容“演出”显然不妥。
B.“寥寥无几”意思是非常稀少,没有几个,符合语境。
C.“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多适用于文学、绘画方面,“答案”是不能“呼之欲出”的。
D.“怨声载道”指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民众普遍不满,这里指姚明个人,不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保证公共权力纯洁性的基本手段。
B.个人的生活阅历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C.现在商店里出售的一些廉价儿童玩具制作粗糙,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家长在购买时切忌不要一味贪图便宜,以免孩子的健康受到影响。
D.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纪实的叙事手法成功塑造了胸怀博大、内心丰富、视野开阔的领袖形象,受到了观众好评如潮。
解析:选A。
B项,搭配不当,“经验阅历”与“大幅度提升”不能搭配;C项,否定不当,去掉“切忌”或“不要”;D项,句式杂糅,后一分句可改为“受到了观众的好评”或“观众好评如潮”。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的古人提出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得出中国古代确实不主张与外部世界热情交往,不倡导离开家乡宗族独自出行的生活方式。
①中国文化的理想是老子所说的“安其居,乐其俗,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②但却只适用于太平盛世的读书人③中国古代愿意摆脱科举制诱惑跋涉旷野的读书人很少④在多数中国人心中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安土重迁”的观念⑤这种境界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也有生动地描述A.②④③⑤①B.③②①⑤④C.②③④①⑤D.③②④⑤①解析:选C。
②句紧承文段首句,③④句提出自己的观点,“少数人”与“多数人”紧密连接,然后用①⑤进行证明。
①是引证,⑤是例证。
注意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
二、阅读理解(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两家客店[法]都德在那小村的边界上有两所大客店,静立在街的两旁。
那边,是一所高大的新建筑,尽是热闹、生动的气象。
门都敞着,门前停着驿车,远客们在墙阴遮挡的大道旁酣饮。
庭院里挤满了骡马和车辆,车夫在棚下躺着,等候夜间的凉气。
屋里溢出狂暴的呼号和叫骂,酒杯在叮当相碰,拳头在乱击着桌子。
还有一种清脆欢快的歌声超出一切喧嚣之上,震得窗户都在颤动。
这边呢,静悄悄的像是没有人住。
大门前乱草丛生,窗扇都已破碎,一株脱皮的冬青树横悬在门上。
进门来是一间狭长的房子,荒凉而惨淡,从三个没有帘子的窗口中透入些微光,屋子越发显得荒凉难堪;桌子上放着积满灰尘的破玻璃杯;一张黄色小榻和一张书桌,似乎都在那里打瞌睡。
好多的苍蝇,聚集在天花板上,爬在窗户上。
推开门,只听见一阵嘤嘤嗡嗡的翅子声。
房子尽头,有一个妇人紧靠窗子站着,眼睛茫然地向外边张望。
这是一个衰老的农妇,皱纹满面,容色灰暗。
“你要什么?”她擦了擦眼睛说道。
“我想在这里休息,还想喝一杯酒。
”她惊愕地注视着我,立着不动,像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
“这不是一所客店么?”妇人长叹了一声:“就算是吧。
可是,为什么你不到对面去呢?那里多热闹呵。
”“我受不了热闹,我想安静地休息一会儿。
”不等她的答复,我就在一张桌子旁边坐下。
看出了我说的是实话,这女店主才显出忙碌的样子。
她打开门,搬过酒瓶,擦净杯子,竭力想驱散那成群的苍蝇。
今天来了一位客人,显然是一件郑重的事情。
这女人不时停步,手摸着头,像是因为东西不齐、供应不周而觉得失望。
她走进后面的屋里去,我听到她的大钥匙在摇动作响,听到她在摸索锁孔,在开面包箱,在洗拭盘子,时时传来沉痛的悲叹和掩抑的抽咽。
这样过了一刻钟,我面前有了一盘葡萄干,一块干面包,石块一般硬,还有一瓶新制出来的酸酒。
“替你预备好了。
”这古怪的老妇说完,又回到窗口去了。
我一面喝酒,一面想些话来和她攀谈。
“不常有人到你这里来吧?”“从没有一个客人,先生。
比起从前真差得远了。
这里本是换马的地方,还要替打猎的人们预备晚餐,终年有牛马在这里往来停留。
但是,自从我们邻家的铺子开张以后,就什么都完了。
客人都跑到对面去,觉得这里太无趣味。
实在呢,这屋子里确实没有一点儿快乐处。
我既长得不好看,又一向害着热病,我的两个小女孩也都死了。
对面店里可大不同,他们终日地欢笑。
有一个从阿莱来的女人——一个美貌的女人,衣上镶着好看的花边,脖子上挂着三串金珠——在看管店房。
驿车上的车夫就是她的情人;所以把车子赶到那边去。
她又雇了几个轻贱的女孩做使女,怎能不得顾客的欢心?车夫们不惜绕着远道从她的门前经过,可我呢……”她迷惘地,冷冷地说着,前额还紧紧地压着玻璃,显然是由于对面店里的事情能引她的注意。
突然间,大道那边起了一阵骚动,驿马车轧着尘灰向前移动了。
鞭声在空中爆裂,跑到门外的女孩们都喊道:“再会呵!再会!”那里又发出一种洪亮的歌声,压下了别的声音,就是我刚才所听见过的。
这歌声飘来,使女店主听了浑身颤抖。
她回过身来对我说道:“你听见没有?那就是我的丈夫,唱得好么?”我茫然望着她。
“什么?你是说他……?”她脸上现出伤心的神情,但又柔声答道:“自从两个女孩死后我只是悲泣。
这屋里充满了忧郁和苦痛,自然没有人肯来了。
受不了这样的烦闷,我可怜的约瑟就跑到大道那边去喝酒了。
他有一口好嗓子,那阿莱的女人就教他唱歌,听啊!他又在那边唱了。
”她僵直地站着,神魂恍惚,颤抖着,泪珠从颊上滚下,她越显得难看了。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你要什么?”这句生硬的发问,既表现了老妇人对陌生客人到来的冷漠和不欢迎,也反映了她作为店主人高度的警惕性。
B.“她惊愕地注视着我,立着不动,像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表现了老妇人对于“我”的话很怀疑,她不相信“我”真的会光顾她的客店,足以看出店里无人光顾时间之久。
C.顾客都不约而同地光顾对面客店,即使等待也愿意,其中有顾客喜新厌旧的心理原因,同时也与老妇人的客店卫生条件差、饮食质量不高、服务不周到有一定关系。
D.丈夫痴迷于对面客店,跟着那个女人唱歌,说明他是一个耐不住寂寞贪图热闹的人,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音乐的极度热爱,而这一点是之前他自己也没有发现的。
E.老妇人小店衰落的原因有对手的恶意竞争,有男主人的软弱轻浮,也有女主人的沉溺于痛苦不能自拔。
这种一言难尽的丰富性正是小说韵味所在,令读者久久回味。
解析:选BE。
A项,这句发问的话表明老妇人对“我”的到来觉得很突然,不相信“我”是光顾的客人。
C项,错在“同时也与老妇人的客店卫生条件差、饮食质量不高、服务不周到有一定关系”,这只是老妇人客店的现状,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文中并没说明,所以因果关系错误。
D项,丈夫痴迷于对面客店,跟着那个女人唱歌,说明他是一个脆弱、轻浮而不负责任的男人,表现了他逃避苦难、抛弃妻子。
7.小说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分)答:解析:这篇小说以“两家客店”为题,作者的写作意图应当是通过对比写两家客店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或事。
作答时,注意找出角度即可。
答案:对比的手法。
两家客店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丈夫的逃避、贪图快乐和妻子的忍受痛苦形成对比;“我”想要清静和众人的贪图热闹形成对比。
8.小说中的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5分)答:解析:这篇小说中的老妇人失去了两个女儿,丈夫也抛弃了她,她心灵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对自家的客店也失去了经营的兴趣。
答题时,先总体概述,再加以分说。
答案:老妇人是一个经历了多重打击的、让人同情的弱者形象。
①失去了两个女儿,这给她原本平静、幸福的生活致命的一击;②沉浸在丧失爱女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她无心经营,客店也衰落冷清;③相依为命的丈夫也追欢逐笑,抛弃了她,使她陷入走投无路的悲苦境地,令人同情。
9.作为小说另外一个主要形象的约瑟,始终以暗线的形式出现,作者为什么如此安排?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的理解。
(6分)答:解析:这篇小说作者安排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写老妇人及其客店,暗线写约瑟,这种写法匠心独运,效果显著。
答案:作者这样安排使小说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同时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约瑟与自己的妻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小说更跌宕多姿;约瑟的追欢逐笑、轻浮放荡,和众多光顾对面客店的顾客一样,只是人物群像中的一部分,没有突出描写的必要;约瑟处于暗线中,使作者节约出更多的笔墨,对老妇人和客店的环境加以更充分的表现;约瑟以暗线形式出现,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