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九年级2-13墨竹赋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1、论语六章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三、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行,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四、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译文】志向在于道(立志要高远),根据在于德(从道德起步),凭籍在于仁(有爱心),活动在于六艺(有渊博的知识学问: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河水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流。
”2、老子二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译文】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
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
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3、孟子二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头越过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答谢中书书陶景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1. 古诗文默写。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2)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4)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5)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6)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7)为了表达对亲人的劝慰,苏轼化用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豁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情怀。
(8)《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悠悠五千年,在广mào( )的中国大地上,存在过和存在着许多平凡而伟大的人:面对虚妄,他们从不轻信盲从;面对赞誉,他们不骄不躁,始终kè( )守本职;面对失败,他们反躬自省,从不自怨气馁。
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从不说冠冕堂皇的话,总是默默地奋斗着,让那些亵渎职业之神圣的人自惭形秽.( )。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墙上挂满了名人字画,其实他什么也不懂,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B.整个科研过程,李工程师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据为己有。
C.这个同学只读了这篇文章的一部分就概括出了文章的主题,这种断章取义....的能力赢得了听课老师的称赞。
D.在中秋晚会上,动听的音乐与曼妙的舞姿相得益彰....。
4.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明媚秀丽的江南风光孕育了外秀内慧的无锡人。
,,……无锡人精明缜密,文化底蕴丰厚,为地方和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墨竹图题诗》课件【三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水平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水平。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
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自主学习:1、字: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2.解词:劳顿:劳累。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协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赈济灾民。
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3、交流材料:①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②图题诗(找擅长绘画的学生介绍)③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
3.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1、引导学生阅读“诗画赏析”第二段。
(明确:郑板桥这首诗的背景、原因和被罢官的结局,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2、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使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四、合作探究: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本诗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1句是实写、第2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
九年级上册第一部分:诗歌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子衿《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从军行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感遇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4.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5.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6.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7.行经华阴崔颢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8.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0.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11.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12.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3.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河东区初中毕业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9分)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
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一项是()A.恣睢(suī)嗤笑(chī)根深蒂固(dì)B.拮据(jù)栈桥(zhàn)不省人事(xǐng)C.空旷(kuàng)拜谒(yè)前仆后继(pú)D.聒噪(ɡuō)勾当(gōu)孜孜不倦(zī)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孔子认为,人们_________“忠恕”是可以相互尊重、互谅互让的。
“忠恕”是个体生命与自己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_________,在《论语·宪问》中,孔子明确提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面对非正义之人之事,有德之人不是一味_________,而是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惠来回报恩惠。
A.秉承和解迁就 B.秉持调解迁就C.秉承调解妥协 D.秉持和解妥协3.下面一段话中有语病的一句是()①今天对传统经典的改编,要围绕着艺术形象下功夫。
②艺术形象能不能立起来,能不能既蕴含传统精髓又体现当代审美旨趣,成为改编成功的关键。
③新时代文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传统经典的滋养。
④当下以各类艺术形式对传统经典进行的改编,给新时代文艺带来显著的活力。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电影当如何呈现我们这个时代的风貌在国产新作中,可以找到答案:幻想未来的《流浪地球2》,最终拯救地球的“移山计划”“逐月计划”仿佛是远古传说的投影48首唐诗贯穿《长安三万里》,奔流而来的是永不褪色的时光与诗情;《朝歌风云》重新讲述故事,汪洋恣肆的想象力转化为恢弘的历史图景和奇幻的神话世界A.?,! B.。
墨竹赋
苏辙
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
文同擅长画墨竹,画出的竹子看起来和真的一样。
客见而惊焉,客人见到他画的竹子之后非常惊讶,曰:“今夫受命于天,说:“大自然赋予了竹子生命和形貌。
赋形于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竹子受到雨露滋润,存在于天地间。
春而萌芽,春天竹子开始萌芽生长,夏而解弛,夏天竹笋就脱离竹壳,散柯布叶,舒展为竹。
等到叶子慢慢增多,待冬而遂。
到了冬天竹子就长成了。
性刚洁而疏直,竹子性情刚直,姿婵娟以闲媚。
长得姿态却娴雅妩媚。
涉寒暑之徂变,历经寒暑变化,傲冰雪之凌厉。
笑傲面对冰雪严寒。
均一气于
草木,草木所吸收的天地间浑然之气是一样的,嗟壤同而性异。
嗟叹它们生长的土壤一样,但是性情却不一样。
信物生之自然,确实万物生长有其天然的本性,虽造化其能使?除了造物主谁能够驾驭的了?今子研青松之煤,如今你却用松烟制成的墨,运脱兔之毫,用兔毛制成的笔,睥睨墙堵,漫不经心地看着作画的墙壁,振洒缯绡,然后在绢帛上尽情挥洒,须臾而成。
不一会儿就画好了。
郁乎萧骚,曲直横斜,秾纤庳高,竹子枝叶纷繁茂盛,极为传神,仿佛能听到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
画出的竹子弯直横斜,粗细高低,形态各异。
窃造物之潜思,赋生意于崇朝。
子岂诚有道者耶?”窃取了造物主的神妙构思,赋予画竹以蓬勃生机。
你难
道就是那得道的人吗?”
与可听然而笑曰:“夫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始予隐乎崇山之阳,庐乎修竹之林。
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⑩。
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⑾,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
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猗猗其长,森乎满谷,叶如翠羽,筠如苍玉。
澹乎自持,凄兮欲滴,蝉鸣鸟噪,人响寂历⑿。
忽依风而长啸,眇掩冉以终日⒀。
笋含箨而将坠,根得土而横逸。
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忆。
至若丛薄之馀⒁,斤斧所施,山石荦埆⒂,荆棘生之。
蹇将抽而莫达,纷既折而犹持。
气虽伤而益壮,身已病而增奇。
凄风号怒乎隙穴,
飞雪凝冱乎陂池;狂风怒号的天气,天寒地
冻,悲众木之无赖,虽百围而莫支。
叹息别的树木即使很粗大却没有自持。
犹复苍然于既寒之后,凛乎无可怜之姿;竹却依旧在严寒之后苍翠,没有那种可怜的姿态,追松柏以自偶,使自己与松柏同列,窃仁人之所为,这是效仿仁者的做法,此则竹之所以为竹也。
这就是竹子为什么称之为竹了。
始也,余见而悦之;我一开始见到竹子就很喜悦,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现在这种喜悦的感觉已经融入自己身体里了。
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来了兴致之后,挥毫泼墨,那真切的竹子就在眼前了。
而修竹森然,虽天造之无朕,亦何以异于兹焉?” 虽然自然的竹子是天造地设的,可是这与墨竹又有什么分别呢?”客曰:客人听了之后
说:“盖予闻之:“我从前听说,庖丁,解牛者也,庖丁,是个杀牛的厨师,而养生者取之;但是学养生的人从他那里学到了养生的道理;轮扁,斫轮者也,轮扁,是制造车轮的木匠,而读书者与之,读书的人却从中学到了读书的道理。
万物一理也,世上一切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只不过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而已,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更何况您把这道理寄托在竹子中,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我说您是得道的人,难道不对吗?”与可曰:“唯唯!” 文同听过之后说:“大概是这样子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