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肿临床路径
- 格式:docx
- 大小:13.20 KB
- 文档页数:7
临床护理路径在彩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及硬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窦晓霞【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00)006【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彩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及硬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96例需要行彩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及硬化治疗的肾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方式进行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46±4.27)d,1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占29.17%,1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占35.42%;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15±3.14)d,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占6.25%,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占4.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彩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及硬化治疗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2页(P230-231)【作者】窦晓霞【作者单位】730065 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研究 [J], 唐伟雄;叶木石;田焕书2.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Meta分析[J], 王星渊; 曹德宏; 陈泽昱; 雷淏然; 魏强3.Meta分析评价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和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J], 马慧;刘会玲4.Meta分析评价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和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J], 马慧;刘会玲5.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的疗效观察 [J], 董理珂;张彩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囊肿的诊断和治疗单纯性肾囊肿(simplecysts)是最常见的肾囊性疾病。
它通常为单侧和单发,但也有多发和双侧发生。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从婴幼儿到老年,1岁以下发病率较稳定,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属非遗传性先天性疾病。
囊肿增大时才引起症状,包括腹块、疼痛、高血压、血尿等。
根据典型的症状与体征,以及B型超声、CT、磁共振(MR),—般不难做出诊断:(一)B型超声对肾囊肿诊断有极大的帮助,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典型的B型超声显像为囊肿轮廓清晰,一般为圆形、椭圆形,囊内无回声,远侧囊壁光滑,边界清楚,该处回声增强,并明显大于邻近正常肾实质的传导。
当囊壁显示不规则回声或有局限性回声增强时,应警惕新生物的存在,尤其要严格检查邻近囊肿的肾实质,以免遗漏恶性病变。
继发感染时囊壁增厚,囊内有稀疏回声,这是由于囊内液体存在炎性颗粒物质或碎屑所致。
伴囊内出血时,囊内出现无回声及回声増强的复合型声像图,只有液体介质中的血块才出现回声增强。
大约有1%~2%的单纯性肾囊肿发生囊壁钙化,囊壁表现为薄的“蛋壳”样钙化层。
由于钙质是声传导的主要障碍,故使该病变得难以准确判断,以致错误地提示它是实质性病变,需联系其他影像学检查做出正确诊断。
B型超声显像鉴别囊性和实质性占位病变的正确率达98%,可靠性大约是95%,另外,5%囊性表现可能为非囊性病变,包括乳头状腺癌、肾内和血管畸形。
(二)CT检查CT显示囊肿光滑、呈均勻的圆或椭圆形状,同邻近的肾实质有鲜明的边缘,而实质肿块常不规则。
囊肿CT值接近于零,其范围在-10~+20HU,此值最髙也明显低于正常肾实质的CT值(+30~+50HU),在给予造影剂以后肾囊肿之GT值无变化。
只有小的和肾内囊肿因部分容积效应可出现CT值增髙,而多数肾囊肿不出现这种人为现象。
囊肿伴出血或感染时,呈不均质性CT值增加。
髙密度肾囊肿易被误诊为实质性肾癌,密度增高的原因主要取决于囊液蛋白、褐色含铁物及钙盐含量。
肾囊肿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肾囊肿的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湿热蕴肾证:肾囊肿中医治疗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灼热刺痛。
色黄或红,腰背胀痛,口腻纳呆,渴不欲饮,身胀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清热化湿。
代表方:四苓散、八正散、小蓟饮子加减。
2.脾肾阳虚水停证:肾囊肿中医治疗浮肿显然,面无人色,畏寒肢冷,腰腿酸软,神疲备力,纳呆或便溏,肾囊肿中医治疗小便短少或清长,少腹可荆及水囊样包块,舌嫩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无力,肾囊肿中医治疗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代表方:附子理中汤合真武汤加减。
3.肾虚血瘀水聚证:肾囊肿中医治疗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腰膝酸软,耳鸣,口唇色暗,眼眶发黑,指甲紫暗,腰胀痛或刺痛,小腹包块有压痛,舌淡暗,脉细涩。
肾囊肿中医治疗补肾利水,活血化瘀。
代表方:肾囊肿中医治疗右归饮合少腹逐瘀汤,五苓散加减。
4.肾虚火旺证:肾囊肿中医治疗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口干咽燥,肾囊肿中医治疗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知柏地黄汤合小蓟饮子加减。
肾囊肿的中医治疗二、针刺治疗:肾囊肿中医治疗肝俞、脾俞、肾俞、志宝、飞扬、太溪 ; 膻中、鸠尾、中脘、肩俞、气海、复溜、三阴交。
肾囊肿中医治疗每次 3~ 4 穴,依照证之虚实而采纳补泻手法,肾囊肿中医治疗留针20~30 分钟,或用灸法, 2 组穴位交替进行。
1、热敷方子:吴茱萸50 克、小茴香 100 克、干姜 50 克、丁香 50 克、肉桂 50 克、黄芪50 克、附子 50 克、补骨脂 50 克、樟脑 10 克、赤茯苓 50 克、甘草 50 克、桂枝 50 克。
上药研末,每天取 100 克,用酒侵泡后,装在药物短裤里,治疗时穿上,再把热疗短裤穿在外面,通电治疗40-70分钟左右,一天使用1-3次。
2、口服方子:丹参10 克、片姜黄10 克、虫草100 克、黄芪50 克、肉桂50 克、党参50克、补骨脂50 克、熟地50 克、当归50 克、川芎50 克、肉苁蓉50 克、茯苓50 克、甘草10克。
临床路径在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前后研究,对照组48例实施传统治疗和护理,实验组49例实施临床路径,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等。
结果两组病人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路径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路径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CP)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欧美国家逐渐兴起的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1]。
临床路径是一种符合成本—效益规律的“管理式照顾”新模式[2]。
应用临床路径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日、提高服务品质[3]。
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上的逐渐开展,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是目前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最理想的方法[4]。
我科至2011年1月实行CP,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1年1月至11月,设1~12月入院的97例患者,入院时按单双数排序,双数48例为实施CP前对照组,其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16~65岁;单数49例患者为实施CP后实验组,其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18~62岁;两组患者术式均为全麻下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
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治疗模式,在治疗、护理、检查项目、住院天数等方面不做统一规定。
实验组由CP小组采用CP表格式病历,实施标准化治疗护理。
实施过程中有变异者在变异栏内记录并分析原因。
出院后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作效果评价。
1.2.1 临床路径的制定及内容:临床路径小组的人员组成:科主任、护士长、责任主治医师、责任主管护师、护理文员等组成,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确定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明确分工。
单纯性肾囊肿(非手术)临床路径(县级医疗机构版)一、单纯性肾囊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肾囊肿(ICD-10:N28.101)。
(二)诊断依据。
1.通常无症状,可有腰、腹部不适或疼痛。
2.囊肿破裂者可出现血尿,过大囊肿可出现腹部包块、高血压。
3.肾脏B超是肾囊肿检查的常用方法之一,超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①囊肿界限锐利,平滑薄壁;②囊内液体均一、通常密度<20Hu,高密度见于囊液高蛋白质或囊肿出血;③囊肿没有回声增强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泌尿外科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泌尿外科学分册》。
1.对于小的肾囊肿,无自觉症状或囊肿压迫引起梗阻影像学改变者,不需要做任何治疗,但需定期复查B超,每半年一次,观察囊肿变化。
一般认为需要外科处理的指征是:①有疼痛症状、腹部包块或其它不适者;②囊肿直径大于4cm 或有压迫梗阻影像学改变者;③继发出血或怀疑癌变者。
2.囊肿穿刺硬化术:囊肿直径小于8cm,可选择行无水乙醇穿刺硬化术,有效率接近80%,推荐为首选。
3.外科手术:囊肿直径大于8cm,建议行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或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4.防治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应避免挤压、碰撞,剧烈活动等,预防囊肿破裂出血,如出现出血、感染者,以对症治疗为主。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28.101单纯性肾囊肿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CRP、内生肌酐清除率等;(3)超声波检查(双肾形态大小、皮质厚度及血流量)。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形态、RASS系统检查。
病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卧位,垫高腰部,常规皮肤消毒、铺巾。
取三个套管针位置:以腋后线十二肋缘下为第一穿刺点,作一长~ cm横切口,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达腰背筋膜进入腹膜后间隙,用手指适当游离腹膜后间隙,防止用力过大撕破腹膜。
放入自制气囊,注入气体700~800 mL,放置3~4 min,取出气囊,置入10 mmTroca。
以腋中线髂嵴上方~ cm处为第二穿刺点,置入10 mm Troca,为观察通道。
以腋前线肋缘下处为第三穿刺点,置入5 mm Troca。
于第二穿刺点置入观察镜,向腹腔内注入CO2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 kPa。
在直视下仔细辨认腰大肌、膈肌角、腹膜反折、肾周脂肪囊等解剖标志,先找到肾下极,用超声刀切开肾周筋膜及脂肪囊,沿肾下极向上游离直至显露肾囊肿。
充分暴露囊壁边缘,切开囊肿并吸净囊液,提起囊壁,用超声刀距肾实质边缘3~5 mm处切除囊壁。
切口边缘电凝止血,囊腔巨大者填入肾周脂肪或于囊壁边缘夹上钛铗。
检查无出血后于肾周放置一引流管由一穿刺通道引出,排净腹内气体,缝合穿刺孔,切除的囊壁送病理检查。
2 结果本组139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手术时间35~130 min,平均57 min,病人术中出血量为10~60 mL,平均32 mL。
术中腹膜损伤者8例,给予钛铗夹闭,无不良反应;皮下气肿者9例,未给予处理,无不适。
术后当晚因疼痛不能忍受给予镇痛剂者37例。
病人术后体温~℃,平均℃,无高热病人,术后1~2 d体温恢复正常。
术后24~48 h内肛门排气,72 h内自主饮食。
术后1~2 d拔除引流管,4~8 d出院,平均住院 d。
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个月,7例复发。
病理报告均为单纯性肾囊肿。
3 讨论肾囊肿是常见的肾脏良性病变,多为单侧和单发,可发病于任何年龄,多见于成年人。
文献报道,40岁以下发病率为20%,60岁以上为33%,男女比例为∶1[1]。
单纯性肾囊肿(腹腔镜下肾囊肿取出术)临床路径【2023版】临床背景:单纯性肾囊肿是常见的肾脏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通常情况下,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检或B超检查中发现。
但部分肾囊肿会增大并导致肾功能损害,而且大囊肿还容易破裂引起腹膜炎、出血等并发症,因此需要治疗。
适应症:肾囊肿直径≥5cm,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对侧肾功能受损;- 手术前不能确定性质;- 增大明显或症状明显;- 囊肿内有出血、感染等情况。
禁忌症:- 全身严重感染及出血性疾病;- 单侧肾功能不全或已及时维持血液透析;- 骨质疏松,手术单纯性肾囊肿时容易在肾周组织形成漏斗变形;- 其他不能耐受手术的疾病。
术前准备:- 临床医生应在术前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详细了解患者体检报告,如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 针对性抽血化验,包括心电图、胸片、尿常规、肾功能等。
- 为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并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
- 注意检查手术器械是否妥善无损,必要时进行消毒或更换。
术中操作:- 根据患者情况采用腹腔镜或开放手术方式,一般情况下优先选择腹腔镜下肾囊肿取出术。
- 术中应注意保护肾脏,并谨慎处理囊肿,避免造成手术损伤。
- 按照手术步骤逐个进行,确保手术质量。
术后处理:-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
- 处理术后并发症,如肾周血肿、尿瘤、尿液渗漏等。
必要时宜做B超、尿液、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
随访:- 术后3天内复查B超,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尿量减少等异常情况。
- 术后2周、4周、3个月、半年复查。
对于电生理检查、X线等特殊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随访。
- 根据患者随访情况进行个性化诊疗方案。
预防控制:- 定期进行人体器官检查,尤其是B超等影像学检查。
- 戒烟限酒,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肥胖等高危因素。
- 对不良生活惯需要进行矫正,防止肾脏损害导致肾囊肿。
结语:本临床路径提供全面详实的单纯性肾囊肿(腹腔镜下肾囊肿取出术)治疗方案,望医护人员能够认真研读、严格操作,为患者的健康护航!。
肾囊肿穿刺术日间手术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囊肿(ICD-10:N15.101)肾囊肿穿刺术(ICD-9-CM-3:55.9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一)临床表现:腰部不适或疼痛,血尿,腹部肿块,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
(二)体格检查:腹部肿块,肾区叩击痛。
(三)影像学检查:B超、CT。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一)一般治疗:控制血压血糖,控制感染,停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二)手术治疗:肾囊肿穿刺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5.101 肾囊肿编码。
(二)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天。
(一)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B超。
(二)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2.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3.CT。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一)麻醉方式:局麻。
(二)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一)局部麻醉患者术后即可进食,半小时后可下床活动、进食。
(二)术后用药:抗生素选用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地尼)0.1 tid *3天。
(三)复查的检查项目:3天后穿刺处换药。
十、出院标准。
(一)伤口愈合好:伤口无感染及出血;(二)无需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一)术前检查:1.患有血液病,如贫血严重、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者,可以考虑纠正贫血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等治疗。
2.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应予停用,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单纯性肾囊肿(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临床路径一、单纯性肾囊肿(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肾囊肿(ICD-10:N21.101)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ICD-9-CM-3:55.010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200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版)。
1.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
2.能够耐受手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28.101单纯性肾囊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尿细菌培养;(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
(5)中腹部平扫+增强。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肾动态显像、泌尿系CTU、冠脉CT、肺功能(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酌情使用,并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全麻和/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等。
4.输血:必要时。
输血前需行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和交叉合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9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2.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3.术后抗菌药物用药:酌情使用抗菌素,并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肾囊肿治疗方案第1篇肾囊肿治疗方案一、背景概述肾囊肿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是由于肾脏组织异常生长形成囊性肿块。
根据囊肿的性质,可分为单纯性肾囊肿、复杂性肾囊肿和多囊肾等。
本方案针对单纯性肾囊肿制定,旨在提供一种合法合规、人性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目标1. 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防止囊肿增大,降低并发症风险。
3. 保护肾脏功能,避免肾功能损害。
三、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1)观察和随访:对于直径小于4cm的无症状单纯性肾囊肿,可采取定期观察和随访,密切监测囊肿大小、肾功能和血压等指标。
(2)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劳累、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高蛋白食物摄入;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2. 介入治疗(1)经皮穿刺抽吸术:对于直径大于4cm或伴有明显症状的单纯性肾囊肿,可考虑采用经皮穿刺抽吸术进行治疗。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囊肿去顶减压术:适用于直径大于6cm、症状明显且经皮穿刺抽吸术无效的患者。
手术过程中,尽量保留正常肾组织,减少创伤。
3. 药物治疗(1)降低囊内压力:可选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降低囊内压力,缓解症状。
(2)改善肾功能: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用保护肾功能的药物,如肾衰宁、金水宝等。
4. 并发症处理(1)感染:肾囊肿并发感染时,应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进行穿刺引流。
(2)结石:肾囊肿内结石形成时,可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肾镜碎石等方法治疗。
四、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严格遵循医疗法规和诊疗常规,确保治疗合法合规。
2. 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3.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4.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做好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
五、总结本方案针对单纯性肾囊肿制定,采用保守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旨在为患者提供一种合法合规、人性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肾囊肿临床路径
一、肾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囊肿(ICD-10 :N28.103 )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55.391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 版》(那彦群等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年4 月,第1 版),本组疾病包括单纯性肾囊肿。
1. 症状:腰痛、腹部肿块。
2. 体征:肾区叩痛
3. 影像学检查:B 超,CT。
4. 病理检查:常规病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N28.103 肾囊肿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7-9 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3)心电图、胸部X 线检查;
(4)泌尿系B 超泌尿系CT 平扫+增强。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核素肾图IVU CTA ;
(2)肺功能、超声心动图、阿托品试验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 版》(那彦群等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年4 月,第1 版)。
1.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有疼痛症状或心理压力;肾囊肿
≥4cm或有梗阻影像学改变;和并出血或怀疑癌变者。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 号)执行。
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如可疑感染,需做相应的微生物学检查,必要时做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
为入院2-3 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3. 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 手术内固定物:无。
5. 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6. 病理: 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恢复。
住院恢复4-5 天。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
发〔2004〕285 号)执行。
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2.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十)出院标准。
1.伤口对和好:无积血,无感染征象,拔除引流。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
分析。
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肾囊肿(ICD-10 :N28.103 )
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55.391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