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21
《蜡烛》教学设计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黄华课题:《蜡烛》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读准“瓦砾、拂晓”等字音,理解“名副其实”等词语的含义。
2.在默读中抓住描写说出老妇人的形象。
3.在品读中理解蜡烛和黑色围巾在文章中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炮火是葬礼的伴奏音乐,炮弹炸出来的水坑是埋葬地点,坟堆是用手一捧一捧的捧出来的,举行葬礼的人与被葬的人素不相识。
这样一个特殊的葬礼,发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样一场特殊的葬礼。
二、说说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
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
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
六十年后的今天,回首二战的历史,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
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目的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切断驻希腊的德军“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
这样,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写写字词说说目标学习目标1.在朗读中读准“瓦砾、拂晓”等字音,理解“名副其实”等词语的含义。
2.在默读中抓住描写说出老妇人的形象。
3.在品读中理解蜡烛和黑色围巾在文章中的含义。
预习检测烧灼.()地jiào()拂.晓()瓦砾.()名()其实颤wēi wēi()()pú fú()()jū gōng鞠躬()()三、说说人物过渡语:既然标题叫蜡烛我们来看看这是谁的蜡烛?在这蜡烛的背后有怎样的一个老妇人。
第一单元我们爱和平1、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
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2、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常会伴随着不和谐的音符,各种战争、冲突时有发生。
3、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命运,和平稳定、和谐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必要前提。
4、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5、1892~1907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国。
6、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大战的开始。
7、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遍及欧、亚、非三洲,最终于1918年年底,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卷入战乱,双方伤亡人口数达3000多万,战争费用约1863亿美元。
在一战中,各种新式的飞机、坦克等武器被用于战场。
9、1939年9月,德国突然袭击波兰,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0、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1亿人,大约9000万士兵和平民伤亡,3000万人流离失所。
战火遍及欧、亚、非三大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广大地区。
战争直接损失达4万亿美元以上。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民伤亡3800万人以上,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以上。
12、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
在中国战区,是9月9日在南京,由冈村宁次向中国代表何应钦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3、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长崎和广岛投放了原子弹,直接导致几十万人在爆炸中丧生,之后,还给当地带来了癌症、霍乱、伤寒、结核、白血病和皮肤灼伤等后遗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
对于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经济上,一战后德国利用英法矛盾和美国的经济扶植,再次超过英法;日本利用“一战”期间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获得的利益,迅速发展起来。
政治上,德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过程中,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经济大危机中更是建立了极权统治—— * 专政;英、法、美则继续发展了民主政治。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再次改变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并且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发展强大的 * 国家要求按新的实力重新分割世界。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二战爆发的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重重,受压制国家一直希望能改变这一政治格局。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惩罚性的规定在德国人民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战胜国意大利因英法没有履行大战前的承诺而不满;华盛顿体系使日本在军事、中国问题方面受到压制。
因此,德、意、日三国都迫切希望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三、经济大危机是二战的导火线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摆脱 * 打起了贸易壁垒战,严重依赖美国的德国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都无法通过自身内部经济政策的调整来摆脱危机,只能借助原有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建立 * 专政进行疯狂对外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四、 * 国家蓄谋发动侵略战争,是二战爆发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5~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和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初德国突袭波兰。
这些事件充分说明德、日、意 * 国家蓄意发动战争是二战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
五、英、法、美“祸水东引”战略以及“绥靖政策”和苏联的“祸水西指”,加速了二战的爆发面对 * 国家的侵略,英、法、美等国为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既得利益,同时出于对 * 苏联本能的仇视,尽可能将 * “祸水东引”,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 * 国家扩张欲望。
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①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的伤痛难以忘却。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看到战火导致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看到人们在战争中失去家园、流离失所,也看到核武器的使用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
(2)表现: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派驻维和部队;签署核不扩散条约……2.威胁和平的因素。
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
3.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恐怖主义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严重威胁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4.实现和平对我们的要求。
我们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5.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
6.贫困的原因、危害及消除。
(1)原因: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
(2)危害:最不发达国家深受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
(3)消除:①人类社会对于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的追求没有止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努力。
②面对问题,世界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
(1)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和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反观这场浩劫,深刻检视战争爆发的根源,有益于人们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一、战争深刻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当今世界加强经济相互依存的可持续发展是抑制战争的有效途径“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来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列宁的论断仍然不失其深刻性和正确性。
二战的爆发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
20世纪20年代,一方面以英法为代表的老牌殖民帝国已将有限的原材料、土地和市场瓜分完毕;而以德日为代表的后起新兴工业国,其经济增长迫切需要资源和市场。
由于当时世界经济体系还处于无序的发育期,这些国家只有通过硬实力的比拼来强行夺取资源。
另一方面,一战使包括战胜国在内的欧洲遭受重创,经济整体缺乏动力,出口市场完全依赖远离战火的美国。
然而1929年开始的美国经济大危机则使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正是在这种困顿、混乱与不满中,德、日、意选择的法西斯道路得到了民众的追随。
经济危机成了法西斯国家发动二战的一个借口。
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导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又有两点值得提出: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片面谋求利润、牺牲普通劳动者福利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使得消费增长赶不上生产供给的扩张,这是导致经济大衰退,并最终导致战争悲剧的原因之一。
第二,二战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各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国与国之间经济矛盾激化,使战争的爆发无可避免。
今天,人类在设计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时无疑应深刻记取这些教训。
二战结束后,人们鉴于战前各国经济分裂的教训,痛感重建国际经济秩序的必要。
在1945年后,形成了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主的国际经济秩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联合国、IMF、WTO等国际组织相继建立,为国际社会的制度化创造了条件。
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加强合作,防止和抵御各种危机成为全世界的共同愿望和利益所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战争。
最后以反法西斯国家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世界而告终。
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
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热裂度,使其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大革命。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纳粹德国的崛起半截蜡烛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
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
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
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1935年至1939年的欧洲局势,纳粹德国迅速崛起,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在纳粹运动的狂热浪潮中并入第三帝国,捷克其余地区也在不久后被德国占领(斯洛伐克保持独立),立陶宛的克莱佩达地区(德国称默麦尔地区)并入德国;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在德国的保护下独立;捷克斯洛伐克其他部分被匈牙利和波兰瓜分;法西斯意大利在欧洲局势不稳的时候占领了阿尔巴尼亚;西班牙则处于内战状态,内战的结果以亲法西斯的叛军获得胜利而告终。
另外,希特勒在其政治主张中强烈反对共产主义,1933年2月,纳粹党通过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给德国共产党,并在德国境内取缔共产党。
1936年11月25日,德国和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该协定,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该协定是在反对共产主义基础上企图建立一个政治军事同盟,有史学家分析,德国的矛头主要是指向共产主义的苏联,这是德意日轴心的初步形成。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2)●苏联政权更迭●苏联二战后经济形势●战后国家外交二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5)●二战后美国经济形势●美国政治走向巅峰●与他国外交情况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9)美英法等第一强权国家中非等主要战胜国德意日等主要战败国二战后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15)文化艺术科学进步人权意识觉醒联合国的诞生世界现代史(二战后的世界)一、1.1953年斯大林逝世,戈尔巴乔夫稳固地位后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会后,苏联在爱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斗争,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活动。
2013年4月1日、8日、9日类型:复习序号:19、20、21三课时第二单元复习题第1课战争的记忆(一)不能忘却的记忆1、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无数次的战争,战争的炮火带给人们的是死亡和流血,带给被侵略民族的是屈辱,带给人心灵的是创伤。
2、列举近代发生过的大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在中东地区的巴以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抗日战争等。
3、迄今为止在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是什么?并说说它的起止时间。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在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2)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
4、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是多方面的,是复杂的。
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1)德、意、日等国建立起法西斯政权,他们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采取侵略扩张的政策。
(2)1929——1933 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了掠夺他国的财富,减少经济危机对本国的打击,走上了发动侵略战争的道路。
5、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军队入侵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1)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
(2)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而且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7、说说德、意、日法西斯所犯的骇人听闻的罪行,并简要分析。
(1)奥斯威辛集中营: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希特勒的杀人中心,大约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
奥斯威辛是纳粹德国犯下滔天大罪的历史见证。
(2)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屠杀,共有30万中国人在这场劫难中丧生。
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残忍的暴行,震惊了世界。
8、南京大屠杀的感想:(1)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的铁证,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是日本民族的耻辱。
(2)使我们懂得落后就要挨打。
(3)作为当代的青少年,不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2019年精选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题精选第九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只有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才能登上理想的空中楼阁。
B、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C、夜莺在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那歌声的意思游击队员早已知道了。
D、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结合课文内容选择划线词语的解释( )
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任务中壮烈牺牲。
A、祭祀时宰杀的牲畜。
B、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C、放弃或者损害一方的利益。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照样子,选写同结构词
不明不白请清楚楚神采奕奕高高兴兴
白发苍苍干干净净有始有终一心一意
明明白白土生土长人海茫茫得意洋洋
不慌不忙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给多音字组词。
拧níng ______
nìng ______。
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①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的伤痛难以忘却。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看到战火导致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看到人们在战争中失去家园、流离失所,也看到核武器的使用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
(2)表现: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派驻维和部队;签署核不扩散条约……2.威胁和平的因素。
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
3.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恐怖主义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严重威胁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4.实现和平对我们的要求。
我们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5.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
6.贫困的原因、危害及消除。
(1)原因: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
(2)危害:最不发达国家深受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
(3)消除:①人类社会对于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的追求没有止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努力。
②面对问题,世界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
(1)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纪念抗战胜利国旗下讲话同学们,每当庄严的国歌响彻校园,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空中的时候,我们的心中总是涌动着一股难以言表的感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前身《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最早是作为故事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为大众所熟知,由我国著名音乐家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这首歌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前仆后继顽强抗日的不屈精神。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走向和平的六十年。
我们不能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
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
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心灵,令人无法忘怀。
我们不能忘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平民共伤亡1800余万,军队伤亡38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000多亿美元。
日军被中国军队歼灭133万余人。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战争的完全胜利。
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气吞山河的气概、不屈不挠的精神、血战到底的勇气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缅怀这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今天我们告别了战争,告别了苦难,告别不了的却是历史上每一段血与火的文字。
中国曾经落后,但不会永远落后;中国曾经贫穷,但不会永久贫穷。
六十年前,无数热血青年及民众以生命和鲜血报效祖国,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六十年后的今天,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你们为日后报效祖国应立志为中华民族腾飞富强而发奋读书!同学们,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从今天就让我们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从仔细聆听每一节课,认真完成每一份作业,充实度过每一天做起吧!最后,预祝同学们在新的学期开始之际,能启动自己一个更好更高的开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