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平衡功能评估量表
- 格式:doc
- 大小:19.22 KB
- 文档页数:4
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表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表用来评估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跌倒的风险。
测定后将各个测试项目的得分相加得到总分,根据总分来判断平衡能力和跌倒的风险大小。
一、静态平衡能力(说明:原地站立,按描述内容做动作,尽可能保持姿势,根据保持姿势的时间长短评分,将得分填写在得分栏内)评分标准:0分:≥10秒; 1分:5~9秒; 2分:0~4秒小提示:在做闭眼练习时应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最好旁边有人保护,以免不慎跌倒。
二、姿势控制能力(说明:选择一把带扶手的椅子,站在椅子前,坐下后起立,按动作完成质量和难度评分,将得分填写在得分栏)评分标准:0分:能够轻松坐下起立而不需要扶手;1分:能够自己坐下起立,但略感吃力,需尝试数次或扶住扶手才能完成;2分:不能独立完成动作。
(说明:找一处空地,完成下蹲和起立的动作)评分标准:0分:能够轻松坐下、蹲下、起立而不需要扶手;1分:能够自己蹲下、起立,但略感吃力,需尝试数次或扶住旁边的固定物体才能完成;2分:不能独立完成动作。
三、动态平衡能力(说明:设定一个起点,往前直线行走10步左右转身再走回到起点,根据动作完成的质量评分,将得分填写在得分栏)评分标准:0分:平衡能力很好,建议做稍微复杂的全身练习并增加一些力量性练习,增强体力,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1~4分:平衡能力尚可,但已经开始降低,跌倒风险增大。
建议在日常锻炼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提高平衡能力的练习,如单腿跳跃、倒走、太极拳和太极剑等。
5~16分:平衡能力受到较大削弱,跌倒风险较大,高于一般老年人群。
建议开始针对平衡能力做一些专门的练习,如单足站立练习、“不倒翁”练习、沿直线行走、侧身行走等,适当增加一些力量性练习。
17~24:平衡能力较差,很容易跌倒造成伤害。
建议不要因为平衡能力的降低就刻意限制自己的活动。
刻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运动如走楼梯、散步、坐立练习、沿直线行走等,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平衡能力,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康复锻炼。
Berg平衡量表
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法。
此法包括从坐到站的量表式的平衡评定,内容比较全面,简单易行。
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内容及标准如下:
测试项目评分标准
I 无支撑坐位0分:不能保持坐位
1分:能坐,但少于5min
2分:能坚持坐5min以上
Ⅱ健侧“展翅”反应0分:肩部无外展或肘关节无伸展
1分:反应减弱
2分:反应正常
Ⅲ患侧“展翅”反应评分同第Ⅱ项
Ⅳ支撑站位0分:不能站立
1分:在他人的最大支撑下可站立
2分:由他人稍给支撑即能站立1min
V 无支撑站立0分:不能站立
1分:不能站立1min或身体摇晃
2分:能平衡站立1min以上
Ⅵ健侧站立0分:不能维持1~2s
1分:平衡站稳达4~9s
2分:平衡站立超过10s
Ⅶ患侧站立评分同第Ⅵ项
评定方法及结果分析无支撑坐位时双足应着地。
检查健侧“展翅”反应时,术者要从患侧向健侧轻推患者至接近失衡点,观察患者有无外展健侧上肢90°以伸手扶持支撑面的“展翅”反应。
同理,检查患侧“展翅”反应时,要从健侧向患侧轻推患者。
7项检查均按3个等级记分,评分标准见上表,最高平衡评分为14分。
评分少于14分,说明平衡能力有障碍,评分越少,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
治疗前、治疗后的评分结果可作为训练前后平衡能力变化的比较。
(完整版)Clark平衡量表Clark平衡量表简介Clark平衡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人体平衡能力的工具。
该量表由F.E. Clark于1987年首次提出,通过评估人体在不同平衡任务下的表现来判断其平衡能力水平。
量表结构Clark平衡量表包含以下四个主要任务:1. 静止平衡任务:评估人体在不移动的情况下的平衡能力。
2. 动态平衡任务:评估人体在移动的情况下的平衡能力。
3. 手臂移动任务:评估人体在进行手臂移动时的平衡能力。
4. 发呆任务:评估人体在进行认知任务时的平衡能力。
评估流程在进行Clark平衡量表的评估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为被测者提供清晰的量表任务说明,确保其理解每个任务的要求。
2. 记录被测者在每个任务中的表现,根据预定的评分标准给出相应的评分。
3. 将每个任务的评分进行总结,得出被测者的平衡能力水平。
应用领域Clark平衡量表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1. 临床: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判断其可能存在的平衡问题。
2. 运动训练:辅助运动教练评估运动员的平衡水平,为其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3. 研究:用于科研领域对人体平衡能力的量化研究。
结论Clark平衡量表是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能够客观地评估人体的平衡能力。
通过对被测者在不同平衡任务下的表现进行评估,可以得出其平衡能力水平。
该量表在临床、运动训练和研究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Clark, F. E. (1987). An evaluation of clinical tests of balance. Australian Journal of Physiotherapy, 33(3), 222-228.。
平衡量表一、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项目评定内容1从坐位站起2无支持站立3无支持坐位4从站立位坐下5转移6闭目站立7双脚并拢站立8上肢向前伸展并向前移动9从地面拾起物品10转身向后看11转身360°12交替将脚放在小凳子上13两脚一前一后站立14单腿站立•每个动作评分标准为0、1、2、3、4分,最低为0分,最高分为56分。
•检查工具包括秒表、尺子、椅子、小矮凳和台阶•0-20分:平衡功能差,患者需坐轮椅;•21-40分:有一定平衡功能,需在辅助下步行;•41-56分:平衡功能较好,独立步行;•<40分,提示有跌倒的危险。
BBS侧重于活动能力中平衡与移动功能的测评,缺少步行中的平衡测试部分,且有天花板效应?。
(周明,彭楠,石荣光,等.活动能力测试对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的预测价值.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35(6):456-459.)二、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Tinetti Performance Oriented Mobility Assessment,Tinetti POMA):包括平衡和步态测试2部分,满分28分。
得分在19~24分之间则预示有跌倒风险,低于19分提示有高跌倒风险。
该量表在国内应用较少。
三、计时起立-步行测验(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Trueblood的研究中TUGT≥11.0s为跌倒预测点;Wrisley的研究中TUGT≥12.3s为跌倒预测点。
四、特异性活动平衡自信量表(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 Scale, ABC):共16项任务ABC对跌倒的预测点为67%,低于67%提示有高跌倒风险ABC在帕金森病患者中也存在天花板效应ABC的中文版是香港理工大学的学者颁布的,是广东话版。
无中文普通话版发布,国内也无关于ABC的报道。
完整版)Berg平衡量表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和诊断是填写此表格时必须填写的基本信息。
本测试旨在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
在测试开始时,患者需要尝试不用手支撑站立,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包括四个等级,分别是独立稳定的站立、需要手的帮助、需要尝试几次才能站立以及需要中度或最大帮助。
此外,还需要测试患者在不同条件下的平衡能力,如站立时间、坐下、转移、闭目站立、双脚并拢站立等。
最后,还需要测试患者的前伸能力和捡起物品的能力。
在填写此表格时,需要注意填写基本信息,并根据评分标准对患者的平衡能力进行评估。
同时,需要根据测试要求,对患者在不同条件下的平衡能力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分。
最后,需要记录患者的前伸能力和捡起物品的能力。
4能够双向旋转360°,且重心转移较少,转移方向从左肩开始。
在旋转时能够保持平衡。
3只能在一个方向内完成360°旋转,重心转移较多。
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8次踏板动作。
2能够安全地完成360°旋转,但速度较慢。
在完成4次踏板动作时需要监护。
1需要严密的监护或语言提示,在完成2次踏板动作时需要轻微帮助来预防跌倒。
在旋转时需要帮助,以确保安全。
4能独立、安全地在20秒内完成8次踏板动作。
3能独立、安全地完成8次踏板动作,但需要超过20秒的时间。
2能够在监护下完成4次踏板动作,但不需要帮助。
1只能在轻微帮助下完成2次踏板动作。
需要帮助来预防跌倒或无法进行。
4能够双腿站立,脚尖和足跟没有距离,能够持续30秒。
3能够双腿站立,但脚尖和足跟有距离,能够持续30秒。
2能够迈出一小步,但脚不在一条直线上,能够持续30秒。
1需要帮助来迈步,但能够独立站立15秒。
如果在迈步或站立时失去平衡,需要帮助来预防跌倒。
4能够用单腿站立并能够维持10秒以上。
3能够用单腿站立并能够维持5-10秒。
2能够用单腿站立并能够站立3秒以上。
1能够抬腿,但无法维持3秒以上,但能够独立站立。
平衡评定量表是用于评估个体在静态和动态环境中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的工具。
这些量表通常包括一系列标准化测试,旨在评估个体的平衡功能,以便于诊断、治疗和监测平衡障碍。
下面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平衡评定量表:1. 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目的:评估个体在日常活动中的平衡能力。
-组成:包括从坐位站起、无支持站立、无支持闭目站立等多个测试项目。
-评分:每个项目根据完成情况给予0-4分的评分,总分为56分。
-特点:简单易行,适用于各种人群,特别是老年人。
2. 改良Ashworth分级法:-目的:评估肌肉张力,尤其是在被动运动中的抵抗。
-组成:通过全关节活动范围来评估肌肉的张力。
-评分:根据肌肉的抵抗程度,分为0-4级的评分。
-特点:适用于脑卒中患者,可反映痉挛的严重程度。
3. Penn分级法:-目的:评估自发性肌痉挛的频度。
-组成:根据肌痉挛的发作频度来分级。
-评分:分为0-4级的评分。
-特点:适用于脑瘫痉挛的患者。
4. Brunnstrom分期:-目的:评估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发展和恢复过程。
-组成:分为弛缓、痉挛、共同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和基本正常六个阶段。
-评分: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评分。
-特点:适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估。
5. Fugl-Meyer量表:-目的:评估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和疼痛。
-组成:包括上肢、腕手、下肢等多个项目的评估。
-评分:采用0-2分的3分制评分,总分为226分。
-特点:全面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6. Carr-Shepherd运动功能评定(MAS):-目的:评估运动功能,特别是对于MRP技术的应用。
-组成:包括8项运动功能评定及1项全身肌张力评定。
-评分:每项得分为0-6分,总分为48分。
-特点:操作简单,针对性强,适用于脑卒中患者。
这些量表各有侧重点,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适用的评定工具。
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结果分析:最高平衡评分为14分,对训练后平衡能力变化进行比较。
注:1、无支撑坐位时双足应着地;2、检查健侧伸展防护反应时,术者要从患侧向健侧轻推患者接近失衡点,观察有无反应,同理,检查患侧,要从健侧轻推。
1.坐到站:尽量不用手支撑。
()4不用手扶持独立稳定地站起()3用手扶持独立地站起()2经过几次努力用手扶持站起()1需要较少的帮助站起()0需要中度或最大的帮助站起2.无支撑站立:没有扶持下站立2分钟()4安全站立2分钟()3监护下站立2分钟()2无扶持下站立30秒()1经过几次努力无扶持站立30秒()0无扶持不能站立30秒3.无靠背的坐位:双足稳定支撑于地板,手臂交叉维持2分钟()4安全坐2分钟()3监护下坐2分钟()2坐30秒()1坐10秒()0没有支撑不能坐10秒4.站立到坐。
()4少量用手帮助安全地坐下()3用手帮助控制身体下降()2后方的腿靠着椅子控制身体下降()1独立地坐但不能控制身体下降()0扶持下坐5.转移:从椅到椅或床到椅()4少量用手帮助下安全转移()3大量用手帮助下安全转移()2口头提示或监护下转移()1需要一人帮助下转移()0需要二人帮助下转移6.闭眼无支撑下站立:站立10秒()4安全站立10秒()3监护下站立10秒()2站立3秒()1站立稳定但闭眼不超过3秒()0需要帮助以防摔倒7.双脚并拢无支撑站立()4自己并拢双脚安全站立1分钟()3自己并拢双脚监护下站立1分钟()2自己并拢双脚站立不超过30秒()1帮助下并拢双脚站立15秒()0帮助下并拢双脚站立不超过15秒8.站立下向前伸手:双手向前抬高90度,尽可能向前伸手指()4向前伸超过25厘米()3向前伸超过12.5厘米()2向前伸超过5厘米()1监护下向前伸手()0尝试向前伸手时失去平衡9.站立时从地板捡起物体:物体放在双脚前方()4轻松安全地捡起物体()3监护下捡起物体()2离物体3-5厘米不能捡起物体但能独自保持平衡()1不能捡起物体,尝试时需要监护()0不能尝试或需要帮助维持平衡以防摔倒10.站立时转身往左、右肩后看。
breg平衡评定量表是一种评估老年人平衡能力的量表,主要用于评估老年人在坐位和站立位下的平衡能力。
以下是Berg平衡评定量表的具体内容:
1.评分标准:每个项目按照5个等级进行评分,最高分为5分,
最低分为0分。
总分为56分,评分越高表示平衡能力越好。
2.项目:包括以下14个项目:
•坐位下双脚同时离地
•坐位下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
•坐位下保持膝盖弯曲90度
•坐位下将脚向后伸直
•坐位下将脚向一侧伸直
•坐位下将一只脚抬离地面超过10厘米
•坐位下将一只脚抬离地面超过20厘米
•坐位下将一只脚抬离地面超过30厘米
•站立位下双手离开身体站立
•站立位下将一只脚向前走一步
•站立位下将一只脚向后走一步
•站立位下将一只脚向一侧走一步
•站立位下将一只脚抬离地面超过10厘米
•站立位下将一只脚抬离地面超过20厘米
3.注意事项:在进行Berg平衡评定量表评估时,要确保老年人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避免摔倒等意外发生。
同时,对于有严重疾病或不
能完成评估的老年人,需要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评估。
平衡能力评定的量表
平衡能力评定常用的量表如下:
1. 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用于评估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包括平衡站立、立坐转移、站立转身等项目。
2. 自报量表(Self-Reported Questionnaires):通过问卷调查个体主观感受的平衡能力。
常用的量表包括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和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 Scale (ABC)。
3. Tinetti平衡量表(Tinetti Performance-Oriented Mobility Assessment):用于评估老年人的平衡和步态,包括站立平衡测试和步态测试。
4. 局灶平衡量表(Functional Reach Test,FRT):通过测量个体前方的最远可达位置,评估其平衡能力。
5. Fugl-Meyer平衡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Balance,FMA-B):用于评估中风患者的平衡功能。
6. 味觉塔阶量表(Sensory Organization Test,SOT):通过测量个体在不同视觉、平衡感觉和下肢感觉条件下的平衡能力,评估平衡功能。
7. Timed Up and Go Test(TUG):通过测量个体站起、行走一定距离并返回座位所需的时间,评估平衡和步态能力。
这些量表可用于临床评估、康复训练和研究中,帮助识别和量化个体的平衡能力及变化情况。
平衡功能分级量表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量表:
1.Berg平衡量表(BBS):Berg平衡量表是一种常用的评估老年人平衡功能的量表,包括14个
项目,每个项目最高分为4分,最低分为0分,总分56分。
根据所代表的活动状态,将评分结果分为三组:0-20分,平衡能力差,只能坐轮椅;21-40分,平衡能力可,能辅助步行;41-56分,平衡能力好,能独立行走。
2.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GMFM是一种评估儿童运动功能的量表,包括88个项目,
每个项目最高分为3分,最低分为0分,总分264分。
根据评分结果将儿童运动功能分为三个等级:GMFCS I-III级、GMFCS IV-V级和GMFCS VI级。
3.Bruininks-Oseretsky动作熟练度测试:该测试用于评估动作技能水平,包括7个项目,每个
项目最高分为7分,最低分为0分,总分49分。
根据评分结果将动作技能水平分为三个等级:低水平、中水平和高水平。
4.儿童运动发展测评量表:该量表用于评估儿童的运动发展水平,包括6个项目,每个项目最高分
为10分,最低分为0分,总分60分。
根据评分结果将儿童运动发展水平分为三个等级:低水平、中水平和高水平。
除了以上介绍的量表外,还有其他的平衡功能分级量表,具体应用应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量表。
同时需要注意,量表的评估结果仅供参考,不应替代医生的诊断。
结果分析:最高平衡评分为14分,对训练后平衡能力变化进行比较。
注:1、无支撑坐位时双足应着地;2、检查健侧伸展防护反应时,术者要从患侧向健侧轻推患者接近失衡点,观察有无反应,同理,检查患侧,要从健侧轻推。
1.坐到站:尽量不用手支撑。
()4不用手扶持独立稳定地站起
()3用手扶持独立地站起
()2经过几次努力用手扶持站起
()1需要较少的帮助站起
()0需要中度或最大的帮助站起
2.无支撑站立:没有扶持下站立2分钟
()4安全站立2分钟
()3监护下站立2分钟
()2无扶持下站立30秒
()1经过几次努力无扶持站立30秒
()0无扶持不能站立30秒
3.无靠背的坐位:双足稳定支撑于地板,手臂交叉维持2分钟
()4安全坐2分钟
()3监护下坐2分钟
()2坐30秒
()1坐10秒
()0没有支撑不能坐10秒
4.站立到坐。
()4少量用手帮助安全地坐下
()3用手帮助控制身体下降
()2后方的腿靠着椅子控制身体下降
()1独立地坐但不能控制身体下降
()0扶持下坐
5.转移:从椅到椅或床到椅
()4少量用手帮助下安全转移
()3大量用手帮助下安全转移
()2口头提示或监护下转移
()1需要一人帮助下转移
()0需要二人帮助下转移
6.闭眼无支撑下站立:站立10秒
()4安全站立10秒
()3监护下站立10秒
()2站立3秒
()1站立稳定但闭眼不超过3秒
()0需要帮助以防摔倒
7.双脚并拢无支撑站立
()4自己并拢双脚安全站立1分钟
()3自己并拢双脚监护下站立1分钟
()2自己并拢双脚站立不超过30秒
()1帮助下并拢双脚站立15秒
()0帮助下并拢双脚站立不超过15秒
8.站立下向前伸手:双手向前抬高90度,尽可能向前
伸手指
()4向前伸超过25厘米
()3向前伸超过12.5厘米
()2向前伸超过5厘米
()1监护下向前伸手
()0尝试向前伸手时失去平衡
9.站立时从地板捡起物体:物体放在双脚前方
()4轻松安全地捡起物体
()3监护下捡起物体
()2离物体3-5厘米不能捡起物体但能独自保持平衡()1不能捡起物体,尝试时需要监护
()0不能尝试或需要帮助维持平衡以防摔倒
10.站立时转身往左、右肩后看。
()4看到双侧后方,重心转移良好
()3看到一侧后方,另一侧缺乏重心转移
()2只能轻微侧身,可维持平衡
()1监护下尝试侧身
()0帮助下尝试侧身
11.360度转身:顺时针、逆时针两个方向
()4安全地360度转身:4秒内两个方向
()3安全地360度转身:4秒内一个方向
()2安全地360度转身但速度较慢
()1口头提示或监护下转身
()0帮助下转身
12.站立时交替抬腿置于小矮凳上:连续4次共8步()4独立安全地站立,20秒内完成8步
()3独立站立,超过20秒完成8步
()2没有监护下完成4步
()1少量帮助下完成2步或以上
()0帮助下以防摔倒或不能尝试
13.一只脚放在另一脚前方站立:步长必须超过脚的长度,步宽与该儿童平时步宽相似。
()4双脚一前一后独立保持30秒
()3一只脚在另一脚稍前方独立保持30秒
()2更小的步长独立保持30秒
()1帮助下迈步保持15秒
()0站立或迈步时失去平衡
14.单脚站立
()4独立单脚站立超过10秒
()3独立单脚站立5-10秒
()2独立单脚站立3秒或以上
()1尝试抬腿不能保持3秒但能独立站立
()0不能尝试或帮助下防止摔倒
Berg平衡量表评价记录表
二、平衡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对于人的转移,活动能力是一个基础,临床进行转移及其他运动训练前,一定要先对平衡功能进行评价,必要的话,进行训练后再进行其他运动训练。
静态平衡(1级平衡):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姿势。
例如:坐或站时保持稳定状态
的能力,肌肉的等长收缩。
动态平衡:分为2级平衡:指人体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
3级平衡:是指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Berg平衡量表是常用的评价平衡功能的定量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