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 格式:ppt
- 大小:1020.50 KB
- 文档页数:53
第7单元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规定的一个考点。
“常见”指的是使用频率高,学生见得多、较为熟悉。
《考试说明》明确的“常见修辞手法”有九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
对《考试说明》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的考查,重在“运用”,即要求考生在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语意和语境的要求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能够对作品中修辞手法运用的表达效果作出分析和鉴赏,也与此考点密切相关。
高考中对这一考点的考查方式灵活多样。
近年来最常见的考查方式包括:在语言运用题(如仿写、扩写、拟对联等)中,根据需要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在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解说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在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在作文中要求“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等。
从近年来高考湖北卷的命题走向看,高考对修辞这一考点的考查,多与其他考点结合起来,反映出重能力、重运用、重表述、重综合的总趋势。
因此,我们对本单元的讲与练作了简化处理:“真题演练”仅列2013年高考题中主要考查修辞手法运用的三道试题;“考点梳理·考点透视”仅概要介绍常见修辞手法的一般知识和该考点的一般呈现方式;“考点梳理·解题指津”仅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归纳出解答相关试题的一般思路和要点;“考点训练”也仅设置一些基础训练题。
而包含修辞手法运用的多考点交叉的题例,我们大都放在其他相关单元中进行讲解。
1.(2013·湖北卷)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80字。
(4分)〖试题解读〗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想象要合理;描写漫画的场景,而不是介绍说明漫画的内容,场景描写要符合要求,场景描写包括“巷口”“人物”“盼”三个要素,画面主人公可以是祖孙、也可理解为母子等,想象合理即可;恰当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第7单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题:(2013·江苏卷)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试题解读〗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变换句式”的能力。
考查方式是将形象句变为平实句。
画线句子是一个比喻句,“穿上一双鞋子”,比喻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比喻改变社会环境。
从长者的话中不难体会到:改变自己容易,而改变所处的社会环境很困难。
由此便可知画线句子的含意。
参考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本单元涉及《考试说明》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表达应用”能力层级所列的两个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指的是句子的结构形式。
“选用句式”指的是根据语境和表意的需要使用恰当的句式。
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整句和散句、常式句和变式句等不同句式,在强调的重点、语意的轻重或适用的语境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选用恰当的句式是为了使表达更加准确流畅而富有表现力。
“仿用句式”指的是依照给定的例句仿写一句话或几句话。
仿用句式主要是指在语言形式上要求“仿”,在内容上一般要求“变”。
仿用句式常涉及语法、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成了近年来高考的热点。
“变换句式”指的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改换句子的结构形式或语气。
高考中以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较为多见,此外,整句和散句之间的变换以及重组句子的试题在高考中也时有出现。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中的“常见”是指使用频率高,学生见得多,较为熟悉。
对修辞手法的考查,重在“运用”,即要求考生在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语意和语境的要求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答案)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是考纲要求的考点,但全国卷近几年未做单独考查。
为了做到有备无患,本书对本考点也做到了精讲精练,达到备考无盲区的复习目标。
常考修辞手法辨识及运用“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
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应用”中隐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研究,为同学们上这一课。
修辞的类型较多,分为常用的和非常用的,根据考查情况,下面只介绍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9种修辞手法明鉴(一)比喻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
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生活是海洋。
(3)借喻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
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
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
专题07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把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放在一个专题,是因为仿用句式要求“形神兼备〞,其中“形〞里面就有修辞。
又因为修辞一般不单独设题(某某卷有时单独设题),所以本专题准备通过“微课堂〞来突破“修辞〞这一隐性考点,让考生掌握高考常考修辞的分类及其特点,便于考生在仿用句式及阅读中判定分析修辞。
在掌握修辞的基础上,再了解仿用题的各种类型,边讲边练,仿用题类型虽多,但解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相同,所以在让同学们了解仿用题的基本类型后,统一讲解仿用题通用解题技巧。
对联题作为特殊的仿用题放在“重难突破〞中攻克。
一、仿用句式“仿用句式〞是指给出一定的语境,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方式,另造一个或多个相同(相似)、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或者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与例句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表达技巧、写作风格与例句一致,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一)嵌入式这类题目一般在所给材料的中间或末尾空出一句或几句,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仿照上句或下句的句式及修辞补写一句或多句与原句在内容上有密切关系的句子,构成一个完整的语段。
[典例解析]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
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
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学生乙:老师,您耕耘三尺讲台,________,________;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学生乙: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示例2:诗词歌赋,颂不完您播撒的爱心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技巧攻略](1)注意“形似〞。
即注意句式、修辞、字数等相同或相似。
(2)注意“神似〞。
要求其主旨、情感、语意一致,合乎逻辑。
(3)注意明确例句中的隐性条件。
(4)注意修辞特点。
(二)命题式这类题目一般是仿照例句句式,围绕另一话题写句子,即仿句与例句在内容上关联不大,不需考虑与例句的衔接问题,只要句式、修辞手法相同,表现与例句相似的意蕴即可。
专题九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高考试题A组2013年高考题1.(2013大纲全国,20,6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X扬。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仿写句子要做到:①理解例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义与原句一致。
②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甚至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
③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仿句要与之保持一致。
④注意例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色彩等,仿句用词要与之相似。
⑤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与之一致。
最后可将仿句与例句及要求对照,看是否完全符合要求。
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本题示例以“平和”为话题,写了一个比喻句,再用“春天”与“秋天”对比,写出各自的特点,从而突出“平和”的内涵与作用。
可就近联想话题,如“淡泊”“从容”“宁静”等。
答案(示例):坚毅犹如青松,夏季迎灿烂阳光却无轻浮,冬季遇皑皑白雪而不屈服。
2.(2013XX,17,4分)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
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
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①。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学生乙:②。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句子要做到四统一:句式一致、字数一致、内容一致、修辞一致。
所以①处要注意仿“用……写……”加一个四字短语的格式,紧扣老师“勤耕三尺讲台”的话题,赞扬老师的奉献精神;②处要注意仿一个四字短语加“算不尽……”的格式,用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表现老师的工作特点与辛勤付出。
答案:(示例一)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示例二)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3.(2013XX,7,5分)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
【考情解读】1.仿用句式要求考生按照规定的话题(或情境),仿照给定的(或暗示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写一个或一组主旨统一、内容属同一话题的新句子。
这类试题往往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内容,能够综合考查语言运用的能力。
因此深受命题者的青睐,大家应予以高度重视。
2. 修辞手法的考查在语言文字运用上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单独考查所谓“单独考查”,就是命题者设置此题的目的只是为了考查考生对某个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对修辞手法的单独考查往往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把握运用及修辞效果的分析评价能力。
这种考点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考生易于解答。
(2)综合考查高考考修辞,注重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
有与仿写结合的,有与“连贯”结合的等等。
即使单独考修辞手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手法,往往多种修辞手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
【重点知识梳理】一、修辞方法的辨识与使用【解题指南】要正确辨识与使用修辞方法,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掌握《考试大纲》提出的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在理解其特点、形式、作用的前提下,注意几种易混修辞的辨析。
其次,要理解和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和正确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前提。
第三,要注意培养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
这里包括审题能力,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分析语境的能力(因为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例题】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专题07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1.对“英雄”的评价有不同标准,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英雄”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50字。
示例:翻开《水浒传》,林冲说: “英雄要有血性。
虽然我曾苟全忍让,但当我将匕首插进贼人的心窝,冒着风雪迈向梁山时,我就是英雄."(1)翻开《汉书》,苏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开《史记》,蔺相如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英雄需要忠诚.虽然我曾被困北海,但当我用生命拒绝劝降的诱惑,持节牧羊十九年回到汉朝时,我就是英雄。
(2)英雄需要胆识。
虽然我曾卑微无闻,但当我在朝堂上识破强秦的欺骗,不顾性命呵斥秦王时,我就是英雄。
2.仿照下面的示例,围绕“青春”另写两句话,注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示例:青春是旷野,不是为了流尽溪水,而是要长出森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青春是泥土,不是为了接收腐朽,而是要孕育收获。
青春是苗圃,不是为了培育杂草,而是要铺满鲜花.【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考点。
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
注意题干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注意句式结构“……是……,不是……,而是……”,注意内容上“旷野”与“溪水”“森林”的联系。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1.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花瓣在生命旺盛的初夏凋零,意在教导我们:学会放下;树叶于五彩绚烂的深秋飘落,意在提醒我们:不要逞强。
(示例二)山泉在崎岖险峻的石缝叮咚,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快乐;青苔于阴暗潮湿的山下翠绿,意在提醒我们:不要放弃。
2.在下面的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
要求:与画横线的句子句式大体一致,字数不一定相等,整个句子意思连贯。
太阳自有太阳的光芒,小草当有小草的春天。
人间有情,精神无价,没有尊卑贵贱之分,没有长幼贫富之别。
他们是崇高的人,如江河一样宽广、群山一样高大、蓝天一样纯净,崇高的精神构成他们的人生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他们让我们怦然心动,泪眼婆娑。
这就是朴素的力量,一种纯粹得不能自已的感动,一次次叩问着我们的良心。
答案(示例)他们是平凡的人,像泥土一样真切、小草一样普通、真理一样朴素,平凡的事业闪耀他们的道德光辉。
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前后构成对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井底的蛙,当你自在得意时,天空便小了;空中的鹰,当你搏击苍穹时,宇宙就大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水面的萍,当你随波逐流时,根基便浅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