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石油产品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67.50 KB
- 文档页数:48
一填空题1.石油是原油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
原油是地下岩石中生成的、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份的可燃性矿产物。
古代动、植物的遗体,由于地壳运动压在地层深处,在缺氧、高压、高温的条件下,经历了数百万年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逐渐变成黑色或深棕色亦或为暗绿、赤褐色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流体或半流体。
2.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简称“烃”。
如烷烃、环烷烃、芳香烃,这是原油的主要成份。
3.非烃类化合物对原油加工和成品油质量有不利影响,是燃料与润滑油的有害成分。
4.天然气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而且是以气体状态从地下岩石中来到地面的。
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
5.汽油是应用于点燃式发动机(即汽油发动机)的专用燃料。
汽油一般为水白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汽油芳香味。
按辛烷值划分牌号。
6.柴油是应用于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发动机)的专用燃料。
十六烷值表示柴油燃烧性能的项目,是柴油在发动机中着火性能的一个约定值。
按凝点划分牌号。
7.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指液体物质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D类火灾指金属类火灾。
8.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热量传播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途径传播。
9.初始温度高,爆炸极限范围大;初始压力高,爆炸极限范围大;混合物中加入惰性气体,爆炸极限范围缩小,特别对爆炸上限的影响更大。
混合物含氧量增加,爆炸下限降低,爆炸上限上升。
10.存放在密闭容器中的石油,由于温度升高,体积随之增大,其蒸气压也随之增大。
黏度小的品种膨胀快,黏度大的品种如润滑油膨胀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答案正确的打√,答案错误的打×)1.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称为烃类的化合物。
(√)2.不同的产地的原油在化学组分上有一定的差异。
(√)3.不饱和烃在原油中有较大含量。
石油产品分析课程学习计划第一章: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针对石油产品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石油产品的性质、组成和分析方法,具备独立从事石油产品分析工作的能力。
第二章: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石油产品的基本性质、组成及其分析方法;2. 掌握石油产品分析工作的基本技能;3. 了解石油产品分析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分析思维。
第三章:课程大纲1. 石油产品概论- 石油产品的分类及特性- 石油产品的组成和构成- 石油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工艺2. 石油产品的分析方法- 石油产品的理化分析方法- 石油产品的色谱分析方法- 石油产品的质谱分析方法3. 石油产品分析实验- 石油产品的密度测定- 石油产品的粘度测定- 石油产品的热值测定4. 石油产品的应用- 石油产品分析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石油产品分析在能源工业领域的应用- 石油产品分析在化工领域的应用第四章: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教学方法包括: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对石油产品的基本性质、分析方法进行系统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设备,进行石油产品分析实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 论文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石油产品分析相关的论文研究,加深对研究领域的理解和认识。
第五章:课程考核本课程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论文研究等方面的表现,占总成绩的20%。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情况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50%。
第六章: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石油产品分析技术与方法》参考书目:《石油产品分析导论》《石油化学分析方法》《石油产品分析实验指南》第七章:课程总结本课程以提高学生对石油产品分析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为目的,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具备独立从事石油产品分析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