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蛔虫及其他线虫动物

蛔虫及其他线虫动物

蛔虫及其他线虫动物
蛔虫及其他线虫动物

蛔虫及其他线虫动物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蛔虫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认识原腔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认识人体常见的寄生线虫。

二、实验材料

1.猪蛔虫浸制标本及横切面装片。

2.人体常见寄生线虫浸制标本和虫卵装片。

3.其他原腔动物常见种类标本。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显微镜、放大镜、蜡盘、尖头镊、解剖剪、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大头针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蛔虫(Ascaris)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

将猪蛔虫浸制标本置于盛水的蜡盘中,观察其外形。

1.外形观察

形态结构蛔虫体长圆形,体表光滑,外包厚角质膜,左右背腹具四条纵走的体线,口端有三个唇片,一片背唇,两片腹唇。泄殖孔位距腹唇2 mm左右,肛门在体后端腹面。

雌雄个体区别蛔虫雌、雄异体,雌性较粗大,雄性较细小;雌性体后端尖直,雄性体后端向腹面弯成钩形;雌性生殖孔在体腹前1/3处,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并,开口称泄殖孔,自孔中伸出两根交合刺,是雄虫交配时用以固着的器官。

2.内部结构解剖及观察

首先判断虫体的背腹面,雌虫腹面有阴门和肛门,雄虫末端弯曲面为腹面。将蛔虫背面朝上置蜡盘上,用解剖针从背面中线处轻轻划破其体壁,从前端至后端,把它向两侧展开,再用大头针以45 斜插固定在蜡盘上(注意划针时不能太深,以免划破内部器官)。解剖完毕,可加一些水在蜡盘里,使虫体浸润在水中,然后按下列顺序观察。

图5-1 蛔虫内部解剖

A.雌虫;B.雄虫;C.虫卵。(自江静波等)

(1)体线

蛔虫背面和腹面的正中各有一条背线和腹线,在身体的两侧分别可见到侧线,是体壁表皮层加厚的部分,将体壁的肌肉层分隔成4列。

(2)原体腔

打开蛔虫体壁,在体壁与肠壁之间为宽广的原体腔(图5-1)。原体腔不与外界相通,其内充满着体液和白色迂回细管状的生殖系统,可输送养料。

(3)消化系统

紧接着口的是肌肉质的咽头,然后是一条薄扁略呈绿色的肠和直肠,最后通肛门。注意线虫动物已具有完全的消化管。

(4)生殖系统

雌虫在体中部靠后端有左右成对的细线状卵巢,各连着较粗的输卵管,再通最粗大的子宫,一对子宫会合成短的管状阴道,开口在距身体前端腹面约1/3处。雌性生殖系统呈双管状,象“Y”形。

雄虫在体中部靠前端有一条细长、弯曲呈管状的精巢,精巢连着一段较粗的输精管,再与最粗大的贮精囊相通,经细而直的射精管通雄性生殖孔,并开口于泄殖腔中,以泄殖孔通至体外。雄性生殖系统呈单管状。

3.取虫卵涂片观察

取蛔虫虫卵作镜检。一般在输卵管至子宫之间取的卵为未受精卵,在子宫与阴道之间取的卵为受精卵,注意区别两者的形态,了解蛔虫的受精部位。

(二)蛔虫横切面装片观察

取蛔虫横切面玻片标本置低倍镜下,由外至内观察下列各部分,注意与解剖结构作比较。

1.体壁

体壁由角质膜、表皮层和肌肉层构成(图5-2)。

角质膜为虫体最外层无细胞结构的透明膜。

表皮层在角质膜内的薄层,其细胞界限不明显,仅可见颗粒状的细胞核及纵行纤维。表皮层向内增厚而形成的4条纵行体线,依位置分别称为背、腹线和侧线。背、腹线内各含背神经和腹神经,腹神经比背神经粗,由此可区分背、腹线。侧线位体左、右两侧,其内各有一小孔为排泄管。

肌肉层表皮层以内是较厚的纵肌层,它们被4条纵行体线分隔成4列,每一列由许多纵肌细胞组成。每一纵肌细胞其基部染色深,含有细纤维部分,富有弹性、能收缩,称收缩部;纵肌细胞端部染色浅,称原生质部,是原生质和细胞核的部分。

2.原体腔

在体壁与肠壁之间的大空隙,其内充满体腔液和生殖腺。注意体壁与内脏之间无体腔

图5-2 人蛔虫横切面(A.雌虫;B.雄虫)

1.角质膜;2.上皮;3.纵肌层;4.肌细胞核;5.肌细胞原生质部分的突起;6.背线;7.腹线;8.背神经;9.腹神经;10.侧线;11.纵排泄管;12.肠;13.肠腔;

14.肠上皮的微绒毛;15.原体腔;16.子宫;17.卵巢;18.卵巢的合胞体中轴;

19.输卵管;20.卵;21.精巢;22.储精囊。(自刘凌云等)

膜,也并不与外界相通,称为原体腔。

雌虫在原体腔可见到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卵巢的横切面管径最小,形似车轮,中央形成轴,周围有辐射状排列的卵原细胞,通常可见数个;输卵管管径较粗,常常中空,或含有尚未成熟的卵细胞;子宫一对,位近腹线处,管径最粗,腔内充满近成熟或完全成熟的卵子(图5-2A)。

雄虫在原体腔可见到管径最小、染色深、数量最多的精巢;管径较粗、染色较浅、内含有颗粒状精细胞的为输精管;管径最大、形成明显的腔、腔内含有已发育成条形精子的为贮精囊(图5-2B)。

3.肠壁

为一扁圆形的管子,位于横切面的正中,近背腺端。肠壁由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其包围的空腔即为肠腔。

(三)示范标本观察

1.线虫动物门Nematoda

蛲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虫体白色,细线头状,前端两侧具翼膜。雌虫较长,后端细尖;雄虫较短,尾部卷曲。妊娠雌虫多于夜间蠕动至人或动物的肛门、会阴附近的皮肤上产卵(图5-3)。

图5-3 人蛲虫

A.雌虫;B.雄虫;C.交合刺;D.雄虫尾部侧面观;E.虫卵。(自刘凌云等)

鞭虫Trichris trichura成虫前端细长如马鞭,雌虫比雄虫个体较大,末端圆钝,生殖器官为单管型;雄虫有交合刺一根,尾端向腹面呈螺旋状卷曲(图5-4)。

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寄生于

人体的小肠内。虫体头部有一相当深的口囊,在口囊的腹面两侧有钩齿两对,雌虫较大,生殖孔在身体的后半部;雄虫较小,尾部有一盘形的交合伞,背肋小枝3分叉(图5-5)。

2.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

铁线虫Gordius aquaticus成虫长约30 cm,自由生活,雌、雄异体,雄虫尾部叉状;雌虫尾部尖锥状。成虫产卵于水中,幼虫寄生于节肢动物的血腔内,成熟后离开宿主,回到水中(图5-6)。

3.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猪巨吻棘头虫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寄生于猪肠管内。虫体长圆筒形,乳白色或淡红色。表面有明显的横皱纹。前端有一可伸缩的吻,上有5-6

列倒钩,吻能插入宿主肠壁,

图5-4 人鞭虫(♀)1.口;2.食道;3.肠;4.卵巢;5.输卵管;6.子官;7.阴道;8.阴门。(自刘凌云等)

图5-5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板口钩虫

A、B、C.十二指肠钩虫的口囊,交合伞(背面观)及尾端;D、E、F.美洲板口钩虫的

口囊,交合伞(背面观)及尾端。(自刘凌云等)

尾部圆钝形。卵排出后,被金龟子幼虫吞食,在其体内发育,猪吞食幼虫而受感染,在肠内发育成成虫(图5-7)。

图5-6 铁线虫

A.外形;B.头端:1.纤毛帽;2.色素环;C.雄虫尾端:1.肛门;2.尾叶;3.肛后新月;D.雌虫尾端:1.肛门;E.幼虫。(自刘凌云等)

图5-7 猪巨吻棘头虫

A.雌虫;B雄虫。(自刘凌云等)

4.轮虫动物门Rotifera

轮虫Rotria身体蠕虫形,或长圆筒形,躯体外观上分节,中部“节”比前后端的“节”较大。头冠分成左右两个轮盘,两个轮盘间有一个吻(图5-8)。

图5-8旋轮虫(Philodina)的结构(腹面观)(自刘凌云等)

五、作业与思考题

1.蛔虫的消化道有何特点?

2.为什么说蛔虫的体腔是假体腔?

3.绘蛔虫的横切面图,注明其主要结构名称。

附录:粪便内蠕虫卵的检查

1.操作

(1)普通涂片法

用吸管取生理盐水一滴放于载玻片中央,用牙签取芝麻大小的粪便一粒置载玻片生理盐水中拌匀,覆上盖玻片。先在低倍镜下顺序检查,发现有可疑虫卵,将视野移至中央,转换高倍镜证实。此法为最基本的检查法,但最少要重复3次才较准确。

(2)漂浮法

用一试管加入粪便1-2 g,加饱和食盐水少许,用玻棒拌成粥状,再加饱和食盐水至满,静放试管于试管架中15-20分钟后,试管口覆以盖玻片片刻,使虫卵沾于载玻片上,取下盖玻片检查。但此法不适用于有盖的虫卵及未受精蛔虫卵。

图5-9 常见寄生虫卵

A、B.钩虫卵;C.蛲虫卵;D.绦虫卵;E.华枝睾吸虫卵;F.日本血吸虫卵;G.鞭

虫卵;H.蛔虫卵(受精);I.蛔虫卵(未受精)。(自刘凌云等稍修改)2.观察(各种虫卵的特征)

钩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两头钝圆,卵壳薄,卵细胞和壳之间有较大而清楚的空隙(图5-9A,B)。

蛲虫卵芒果形,无色透明,一侧扁平,另一侧隆起,卵壳较厚,内含一幼虫(图5-9C)。

猪绦虫卵圆形,黄褐色。胚膜厚,具辐射状条纹,内含1个六钩蚴。在粪便检查到的虫卵,其卵壳多已脱落(图5-9D)。

华枝睾虫卵在寄生蠕虫卵中最小。黄褐色,虫卵如灯泡状,前端稍窄,有一小盖及肩峰,后端钝圆,有一逗点状突起。卵内含一毛蚴(图5-9E)。

血吸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卵壳较薄,无盖,一侧有小刺,小刺常因虫卵位置不同或卵壳上附着污物而不易看见。成熟卵内含有1毛蚴(图5-9F)。

鞭虫卵呈纺缍形,黄褐色,卵两端各有一个结节,卵壳由两层膜组成(图5-9G)。

蛔虫卵受精卵呈椭圆形,外被一层较厚的卵壳,壳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膜,可保持水份,防止卵干躁(图5-9H);未受精卵为长椭圆形,卵壳较薄,蛋白膜的凹凸较浅(图5-9I)。

线虫习题

线虫习题 一、选择题: 1. 蛔虫对人体引起的最严重危害是( ) A.夺取营养B.影响肠道的吸收 C.引起并发症 D.出现变态反应 E.肺蛔虫症 2. 鞭虫与蛔虫在生活史中相似之处是( ) A.感染阶段均为幼虫 B.均寄生于人体小虫 C.均经皮肤感染 D.均需中间宿主 E.都属于土源性蠕虫 3. 下列有钻孔习性的肠道蠕虫是( ) A.蛔虫 B.鞭虫巴微小膜壳绦虫 D.钩虫 E.牛带绦虫 4. 线虫卵卵壳由外向内依次为( ) A.受精膜、蛔甙层、壳质层B.蛔甙层、壳质层、蛋白质层 C.受精膜、壳质层、蛔甙层 D.壳质层、蛔甙层、受精膜 E. 蛋白质层、受精膜、蛔甙层 5.肉眼鉴别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的主要依据是() A. 虫体大小 B. 口囊中的钩齿或板齿 C. 虫体形态 D. 口囊和交合伞 E. 阴门位置 6.在外界孵化并发育成感染期幼虫的线虫有() A.蛔虫 B.钩虫 C.蛲 虫 D.鞭虫 E.丝虫 7.寄生于人小肠的寄生虫是() A.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B. hook worm C. Brugia malayi D. Wuchereria bancrofti E. Clonorchis sinensis

8.以宿主血液为食的土源性线虫是() A.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B. hook worm C. Filaria D. Ascaris lumbricoides E. Clonorchis sinensis 9.钩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 A. 腹痛 B. 贫血 C. 消瘦 D. 脾功亢进 E.肛周瘙痒 10.钩虫与蛔虫生活史共同点是() A.感染阶段是虫卵 B.经口食入 C.寄生于小肠 D.成虫寿命1年 E.以上都不是 11.经皮感染的线虫是() A.蛔虫 B钩虫 C鞭虫 D 旋毛虫 E.蛲虫 12.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肺部炎症的线虫有() A.蛲虫、鞭虫 B.钩虫、蛲虫 C.蛔虫、鞭虫 D.蛔虫、钩虫 E.丝虫、蛲虫 13.钩虫的成虫寄生在() A.肌肉组织 B.大肠 C.十二指肠 D.淋巴 管 E.血管 14.最适合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查虫卵的线虫是() A.蛔虫 B蛲虫 C鞭虫 D 旋毛虫 E. 钩虫 15.下列主要通过“肛门—手—口”方式引起自身重复感染的是() A.蛔虫 B.微小膜壳绦虫 C.钩虫 D.蛲虫 E.丝虫 16.蛲虫病的主要症状为() A.消化功能紊乱 B.贫血 C.肠梗阻 D.肛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

线虫、蛔虫

医学蠕虫 ●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绦虫纲 ●蠕虫线形动物门:线虫纲 ●棘头动物门:与医学关系不大 环节动物门:与医学关系不大 线虫(Nematode) ●概述 ●分类地位:线形动物门,线虫纲。 ●种类很多,分布广泛。绝大多数营自生生活,寄生线虫仅占少数,而寄生于人体的线虫 均为线虫纲的种类。常见的约几十种,我国重要的人体寄生线虫仅10多种。 一. 成虫形态特征 ●1.呈圆柱形或线形,不分节。 ●2.具原体腔(假体腔)。 ●3.消化道完全,由口、咽管(食道)、中肠、直肠和肛门组成。 ●4.雌雄异体。生殖系统为管状,雄性为单管型,雌性多为双管型。 二.生活史特征 ●1.发育过程:虫卵幼虫成虫 ●2.幼虫发育过程有蜕皮现象,一般幼虫经4次蜕皮后才发育为成虫。 ●3.发育类型: ●(1)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不需中间宿主,肠道线虫多属此类; ●(2)生物源性线虫(间接发育型):需中间宿主,组织寄生线虫多属此类。 三重要种类 似蚓蛔线虫 ●简称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人体蛔虫病。有时 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据估计我国有几亿人感染该虫。 ●此外,犬蛔虫和猫蛔虫感染人体可引起幼虫移行症。 一、形态 ●1、成虫:是人体肠道线虫中最大者。 ●雌虫:长20~35cm,雄虫:15~31cm。 ●虫体呈圆柱形,状似蚯蚓。头端有3个排列成品字形的唇瓣。体表有环纹,两侧有 明显的侧索,内有排泄管。背索和腹索不明显。雄虫尾部向腹面卷曲,生殖系统为单管型,有1对交合刺;雌虫尾部不卷曲,生殖系统为双管型。

2.虫卵 ●受精卵:呈宽椭圆形,中等大小,(45~75X35~45μm)。卵壳厚,由三层组成,以中间 层(壳质层)最厚,外层受精膜和内层蛔甙层极薄。虫卵外表尚有一层呈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常被胆汁染成棕黄色。卵壳内常含有一个卵细胞,其与卵壳两端之间有新月形空隙。 ●未受精卵:呈长椭圆形,卵壳较薄,表面也有蛋白质膜。卵内不含卵细胞,而含许多 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 ●脱蛋白质膜蛔虫卵。

试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

实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一)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熟悉线虫的基本构造,掌握动物常见线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实验器材 1.器械。光学显微镜、手持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平皿、载玻片与盖玻片等。 2.试剂。乳酸酚透明液等。 3.标本。 (1)浸渍标本。 网尾科线虫:丝状网尾线虫、鹿网尾线虫和胎生网尾线虫等。 原圆科线虫:毛样缪勒线虫、柯氏原圆线虫和肺变圆线虫等。 后圆科线虫:野猪后圆线虫和复阴后圆线虫等。 毛圆科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奥斯特属线虫等。 钩口科线虫:羊仰口线虫、牛仰口线虫、长尖球首线虫、萨摩亚球首线虫和椎尾球首线虫。 盅口科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微管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有齿食道口线虫、长尾食道口线虫和短尾食道口线虫等。 冠尾科线虫:有齿冠尾线虫。 圆线科线虫:马圆线虫、无齿圆线虫和普通圆线虫等。 毛尾科线虫:猪毛尾线虫、绵羊毛尾线虫(T.ovis)、球鞘毛尾线虫及斯氏毛尾线虫等。 毛形科线虫:旋毛虫等。 颚口科线虫:刚棘颚口线虫和陶氏颚口线虫。 吸吮科线虫:罗氏吸吮线虫和丽嫩吸吮线虫等。 丝状科线虫:马丝状线虫、鹿丝状线虫和指形丝状线虫等。 尖尾科线虫:马尖尾线虫。 (2)封片标本。动物横纹肌中的旋毛虫幼虫、颚口线虫的中间宿主(剑水蚤)等。 (3)病理标本。后圆线虫引起猪支气管堵塞、食道口线虫幼虫引起动物肠道的结节病变、毛尾线虫头部钻入动物肠壁、钻入动物胃壁的颚口线虫等病理标本。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 1.挑取捻转血矛线虫或粗纹食道口线虫的雌雄虫各一条,分别放在两张载片上,滴加乳酸酚透明液1-2滴,盖上盖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透明虫体的详细构造。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封片标本的形态构造。 3.用肉眼或借助手持放大镜观察虫体浸渍标本及病理标本。 四、实验注意事项 1.乳酸酚透明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不宜滴加太多,以防溢出载玻片之外而腐蚀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 2.虫体在滴加乳酸酚透明液后,应尽快放到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若虫体透明过度,则不利于虫体内部形态构造的观察。 3.雄虫尾端交合伞常包裹在一起,可用解剖针轻轻移动盖玻片,让交合伞展开便于观察交合伞内肋的形态。

似蚓蛔线虫蛔虫

似蚓蛔线虫(蛔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预习提要 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虫卵随粪便排出,在外界适宜土壤环境中发育为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被人吞食后,幼虫在小肠内孵出,侵入肠粘膜静脉经血液移行至肺,再进入消化道而发育为成虫。 目的要求 一.掌握蛔虫受精卵及未受精卵的形态。 二.掌握诊断蛔虫病的粪便直接涂片技术操作。 三.熟悉蛔虫成虫的基本形态特征。 实验内容 一.虫卵 临时玻片。载玻片上滴加保存在5%福尔马林中之浓集粪渣虫卵悬液一滴,加盖玻片,先置低倍镜找虫卵后,小心转向高倍镜(勿使液体接触镜头)观察。 (一)受精卵:椭圆形,卵壳较厚而透明,壳的表面通常有一层粗糙不平的蛋白质膜,新鲜粪便中的卵因受宿主胆汁染色呈棕黄色,卵内有一大而圆的卵细胞。 (二)未受精卵:多为狭长椭圆形,也呈棕黄色,卵壳及蛋白质膜均较受精卵薄,卵内含有许多折光性强的卵黄颗粒。 (三)脱蛋白质膜卵(示教):受精卵及未受精卵外面的蛋白质膜有时可脱落,此时虫卵无色而透明,观察时应注意与其他虫卵和植物细胞(多角形)鉴别。 (四)感染性卵(示教):受精卵排出体外,在外界经过一定时间可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卵内含有幼虫。此种虫卵在新鲜粪便中看不到。 二.成虫(示教) (一)液浸标本 1.外部形态: (1)色泽形状:活体为肉红色,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呈灰白色。虫体圆柱形,形似蚯蚓,两端较细,体表光滑而有细纹,两侧可见明显的侧线。 (2)雌雄虫识别:雌虫比雄虫大,雌虫尾端钝圆,雄虫尾端向腹面弯曲。 (3)头尾端识别:头端中央有口孔及三片唇瓣围绕,尾端或直或弯曲。 (4)背腹面鉴别:腹面有肛门(尾端)及雌虫阴门(虫体前1/3处)的开口。 (5)雄虫交合刺:仔细观察雄虫弯曲的末端,有二根白色的交合刺,有时因脱落或缩入泄殖腔内不能见到。 2.内部器官: (1)消化器官:为一连续纵行直管。前端始自口腔,下连食道,食道以下依次为中肠和直肠,雌虫直肠通于尾端肛门,雄虫直肠与射精管相通而成为泄殖腔。 (2)生殖器官: 雌虫:为两组相同的管状构造,盘绕于虫体后2/3体腔内。卵巢细长如线,一端游离,一端逐渐膨大形成输卵管,其下连接子宫,子宫为最粗的部分,内充满虫卵,两组子宫的末端合并而形成阴道,阴门开口于虫体腹面前1/3处。

资源动物学汇编

第一章绪论 一、生物资源的一般概念 1、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 (1)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统称为自然资源。 (2)生物资源: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2、生物资源的价值 (1)生物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 ☆自然产品的价值(如薪柴、饲料、野味等) ☆商业性收获产品的价值(如市场上出售的野味、木材、鱼、药用生物等) ☆生态系统功能的间接价值(如流域保护、气候调节、土壤肥力、光合作用、科研、鸟类观赏等) (2)生物资源的价值 (1)直接价值 ☆消费使用价值 ☆生产使用价值 (2)间接价值 ☆非消费使价值 ☆选择价值 ☆存在价值 二、生物资源的特性 (1)生物资源的系统性 (2)生物资源的可更新性(再生性) (3)生物资源的地域性 (4)生物资源的周期性 (5)生物资源的有限性 (6)生物资源的增殖性 三、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简史 1、直接利用野生生物资源阶段 2、引种、驯化、选种、育种阶段 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用化学合成、生物技术去改造生物资源 四、动物资源 动物资源:是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动物,包括陆地、湖泊、海洋中的一般动物和一些珍稀频危动物。 动物资源既是人类所需的优良蛋白质的来源,还能为人类提供皮毛、畜力、纤维素和特种药品、在人类生活、工业、农业和医药上具有广泛的用途。 动物资源按照主要用途分为: 1、珍贵特产动物; 2、食用动物资源; 3、药用动物资源; 4、工业用动物资源; 5、实验用

医用寄生虫线虫部分总结,个人亲手总结

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和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成感染阶段 生物源性线虫:丝虫旋毛形线虫必须在中间宿主内发育才能感染宿主

蛔虫的生活史 蛔虫卵在外界潮湿,荫蔽,氧气充足的土壤中,受精卵中的卵细胞发育成幼虫,经过第一次蜕皮,发育成第二期幼虫这种虫卵就做感染期卵 人吃感染期卵,虫卵先到达胃和小肠,在小肠诶幼虫释放出孵化液,幼虫孵出,侵入肠粘膜及粘膜下层,进入静脉或者淋巴管,气管,进入肺,穿过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开始第二次第三次蜕皮,幼虫沿着气管支气管逆行到达咽喉部,随着吞咽下行到胃和小肠,在小肠内进行第四次脱皮,称为童虫,经过数周发育,形成成虫 毛首鞭形线虫生活史 成虫常寄生于盲肠,但是感染严重时,也可以在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端寄居,以宿主的组织液和血液卫视 虫卵排出后在土壤中发育成感染期卵,经口食入,幼虫在小肠内孵出,自肠腺隐窝侵入肠粘膜,摄取营养,之后返回长枪,移行至盲肠发育成成虫。 钩虫生活史

两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需要充足的氧气和其他适宜条件,温度在25-30 经第一次蜕皮可变为第二期杆状第二次蜕皮可以变成丝状幼 进入感染阶段钻入宿主皮肤,进入血液护着淋巴管,随着血液进入肺部,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此后,它的穿刺能力逐渐消失,沿着湿润的肺泡壁,向阻力最弱的方向前行,借助支气管,器官上皮细胞的纤毛向上运动移动至咽,随着吞咽,经食管,胃,到达小肠,到达小肠的幼虫,第三次蜕皮,形成口囊第四次蜕皮发育成虫 蠕形住肠线虫生活史 成虫寄居与人体的盲肠和阑尾以及结肠直肠回肠下段,也可出现在小肠上段甚至胃及食管处,以其头端附着于肠粘膜或者呈游离状态 以肠腔内容物,血液,组织为食 雌雄交配后,雄虫多即死亡,雌虫子宫内充满虫卵后脱离宿主肠壁,在肠腔内向下移行,在肠内温度和低氧环境下,一般不排卵或者只排少数卵,当宿主睡眠时,肛门括约肌比较松弛,雌虫可以从肛门爬出,受到温度和空气的刺激,开始大量的排卵。雌虫排卵后大多干瘪死亡,少数雌虫可以爬进肛门或者阴道或者尿道,开始异位损害 虫卵在肛门附近,氧气充足,很快可以发育成感染期卵,当患者用手搔抓肛门附近的皮肤,虫卵污染手指,再经口自身感染,虫卵进入十二指肠内孵出幼虫,幼虫沿着小肠下行途中蜕皮两次,再到结肠蜕皮一次发育成成虫 丝虫生活史 旋毛形线虫生活史 幼虫:刚产出的幼虫为新生幼虫在骨骼肌发育成为成熟的幼虫称为感染性幼虫成囊期幼虫肌肉期幼虫 成熟幼虫蜷曲于骨骼肌内的梭形囊包一个囊包通常有1-2条幼虫,囊包壁由内外两层构成内层厚而外层薄 成虫寄居于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幼虫则寄居于同一宿主的骨骼肌细胞内 因此被旋毛形线虫寄居的宿主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旋毛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不需要再外界发育,但是必须转换宿主才能继续下一代生活史 宿主主要是由于食入含有活幼虫囊包的肉制品而感染,囊包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幼虫从囊包中出来,并钻入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的肠粘膜中,之后又返回肠腔,幼虫经过4次蜕皮发育成成虫,少数虫体可以侵入腹腔或肠系淋巴系统,之后雌雄虫交配,雄虫就死亡,雌虫子宫内的虫卵发育成幼虫之后雌虫产出又幼虫,产生于肠粘膜的幼虫,侵入局部淋巴管或者静脉,随着血液或者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但只有到达骨骼肌的幼虫才能进一步发育,,在幼虫周围形成囊包,幼虫最终定居于骨骼肌,成熟囊包对新宿主有感染性 幼虫若侵入骨骼肌以为的器官组织,则不能形成囊包,并且很快会死亡,人体感染一般是旋毛虫的终结

中国土源线虫防治方案(包括蛔虫)

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2010年版) 为贯彻落实《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流行区分类及确定 (一)分类标准。 以县(市、区)为单位,根据人群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和钩虫)感染率的高低,将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区分为3类: Ⅰ类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20%; Ⅱ类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5%且<20%; Ⅲ类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5%。 (二)类别确定。 抽样方法:以县(市、区)为单位,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以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单位,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200人,不足200人的村全部检查,受检率不低于90%。 调查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1粪3检,检查土源性线虫卵,计算总感染率、分虫种感染率和感染度。随机抽取钩虫阳性者粪样50份,不足50份的

取全部钩虫阳性者粪样,用试管滤纸培养法分离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 二、防治策略和措施 采取以健康教育为先导,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主要防治措施包括: (一)健康教育。对不同地区的重点人群,采取有针 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广泛宣传寄生虫病的危害和核心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增强群众参与查病、驱虫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学校对中小学生开展以“饭前便后要洗手”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在农村提倡“下地耕作要穿鞋、不用新鲜粪便施肥”,针对家庭主妇开展“注意饮食卫生,生食瓜果要洗净”的宣传,促进家庭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 (二)传染源控制。各地根据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程度和流行的主要虫种,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药物驱虫的对象、频次和方法。驱虫药物的选择和推荐的用药剂量见《土源性线虫病驱虫用药方案》(见附件)。 Ⅰ类地区:对3周岁以上居民每年服药1次(人群感染率在50%以上的地区,第1年服药2次),连续3年,每次 驱虫覆盖率不低于60%。 Ⅱ类地区:对重点人群每年服药1次,连续3年,每次驱虫覆盖率不低于80%。以钩虫感染为主的地区,重点人群为职业暴露人群;其他地区重点人群为3—14周岁儿童。

线虫100

关于线虫,吸虫,绦虫形态描述的研究 1.线虫 线虫在动物寄生虫中占很大比例。Davidson等(2004)利用组织学方法在佛罗里达州的长臂猿体内发现了广州管圆线虫,并证实广州管圆线虫可致非灵长类动物神经系统发病[1]。曹杰等(2005)对野生动物园的25种动物的700多个粪样进行了检查,检出16种寄生虫,危害严重的有血矛属线虫、狮弓首蛔虫、片形吸虫、鞭虫等[2]。刘建丽等(2007)对哈尔滨虎园东北虎等猫科动物进行两次粪样检测,共采集149个样品,检出狮弓形蛔虫、猫弓形蛔虫等大量存在[3]。曹伊凡等(2010)对114个野生动物尸体的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线虫的平均感染率为64.91%(74/114) [4]。戴荣四等(2010)介绍线虫通常呈乳白、淡黄或棕红色。大小差别很大,小的不足1毫米,大的长达8毫米。多为雌雄异体,雌性较雄性的为大。虫体一般呈线柱状或圆柱状,不分节,左右对称。假体腔内有消化、生殖和神经系统,较发达,但无呼吸和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前端为口孔,肛门开口于虫体尾端腹面。口囊和食道的大小、形状以及交合刺的数目等均有鉴别意义。如杆形目虫体的食道上具有食道球及前食道球,尖尾目的食道上只有食道球,而无前食道球。蛔虫目食道简单呈圆柱状,头端有唇3个。旋尾目食道常由前端的肌部与后端的腺部构成,头端有偶数的唇(2、4、6或更多),雄虫尾部呈螺旋状旋曲。丝虫目的食道亦常由肌部和腺部两部分构成,无唇,阴户在虫体前端。圆形目的食道简单或呈瓶状,雄虫尾端具有由肋状物支撑的角质交合伞,往往有两根等长的交合刺。毛首目往往区分为前后两部,食道很长,呈串珠状,雄体只有一根交合刺。膨结目的食道简单,雄虫具有肉质交合伞,无肋状物支撑,只有1根交合刺。驼形目具有单核的食道腺,无唇。在中国畜禽中已发现线虫病原350余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中常见的有:寄生在马属动物肠道的副蛔虫圆形线虫、尖尾线虫、胃线虫和皮下组织的副丝虫;寄生在反刍动物真胃的血矛线虫、肠道的仰口线虫、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5]。2.吸虫 吸虫是另一类寄生蠕虫。冯文和等(2001)在对合肥动物园里9种44只食草动物寄生虫调查时发现寄生虫15种,其中吸虫2种。国内的野生动物感染片形吸虫的比例很大,上海曾经有金毛羚牛因肝片吸虫致死的报[6]。何牧等(2003)对100只野生猕猴(四川绵阳地区)消化道寄生虫调查时发现肠道寄生虫8种,50.0%为吸虫感染。般呈叶片状或长椭圆形,附着器官有角质的钩、棘刺及吸盘。呼吸由外寄生的有氧呼吸到内寄生的厌氧呼吸。消化系统相对趋于退化,一般较简单,有口、咽、食道及肠管。肠管通常有两支,互相对称,末端封闭成盲管,有的种类可合为一,或通于排泄管。排泄系统由焰细胞、排泄小管、排泄囊、排泄孔组成。神经系统由神经节、神经纤维及围绕食道的神经环组成,并有神经支对称分布于虫体各部。生殖系统趋向复杂,生殖机能发达,除裂体科吸虫外,皆为雌雄同体,生殖器官发达,构造复杂,雄性生殖器官由睾丸、输精管、贮精囊、阴茎囊、前列腺、阴茎等部分组成。雌性生殖器官由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卵膜、梅氏腺、卵黄腺及子宫等部分组成。单殖亚纲和盾腹亚纲生活史简单,没有无性世代,亦无宿主的交替。复殖亚纲生活史较复杂,出现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转变,及宿主的轮换。幼虫期所寄生的宿主为中间宿主,成虫的寄生称终末宿主,一般生活史要包括卵、毛蚴,无性世代的胞蚴、雷蚴、尾蚴和囊蚴。尾蚴寄生于水生或陆生软体动物的腹足类,囊蚴分别寄生于甲壳动物的虾、蟹、昆虫、软体动物、鱼类、植物等生物体上[7]。 3.绦虫 绦虫是脊椎动物常见的一类寄生虫。杨建发(2006)对野生猕猴和食角蟹猴体内寄生虫的调查研究后,发现了带科绦虫、细颈囊尾蚴[8]。肖映珍等(2001)在长沙西北部的47只狼体内共检出了15 种蠕虫,其中包括泡状带绦虫(44.7%)等。绦虫头节实际上是吸附器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二)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熟悉线虫的基本构造,掌握小动物常见线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实验器材 1.器械。光学显微镜、手持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平皿、载玻片与盖玻片等。 2.试剂。乳酸酚透明液等。 3.标本。 (1)浸渍标本。 钩口科线虫:犬钩口线虫、锡兰钩口线虫及管形钩口线虫等。 尾旋科线虫:狼尾旋线虫。 双瓣科线虫:犬恶丝虫。 尖尾科线虫:疑似钉尾线虫。 异刺科线虫:鸡异刺线虫等。 比翼科线虫:斯氏比翼线虫、气管比翼线虫。 裂口科线虫:鹅裂口线虫。 毛细科线虫:有轮毛细线虫、鸽毛细线虫和膨尾毛细线虫等。 锐形科线虫:旋锐形线虫和钩状锐性线虫。 龙线科线虫:四川鸟蛇线虫和台湾鸟蛇线虫。 (2)病理标本。异刺线虫引起的鸡盲肠病变、锐形线虫引起的鸡腺胃和肌胃病变、鸟蛇线虫引起鸭下颌和腿部瘤样肿块等。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 1.挑取犬钩口线虫、旋锐形线虫或钩状锐性线虫的雌雄虫各一条,分别放在两张载片上,滴加乳酸酚透明液1-2滴,盖上盖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透明虫体的详细构造。 2.用肉眼或借助手持放大镜观察虫体浸渍标本及病理标本。 四、实验注意事项 1.乳酸酚透明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不宜滴加太多,以防溢出载玻片之外而腐蚀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 2.虫体在滴加乳酸酚透明液后,应尽快放到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若虫体透明过度,则不利于虫体内部形态构造的观察。 五、实验报告 1.绘犬钩口线虫虫体头端、雄虫尾端构造;或绘出旋锐形线虫与钩状锐性线虫的前部、雌虫及雄虫后部的形态构造图,并标出各部的名称。 2.列出实验中所观察线虫的中间宿主、终末宿主与寄生部位。 附:参考资料 (一)小动物常见线虫的形态特征 1.犬、猫钩虫。钩口科(Ancylostomatidae)的钩口属 (Ancylostoma)、板口属 (Necator)和弯口属 (Uncinaria)的一些线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主要以十二指肠为主),是犬、猫较为常见的重要线虫之一。主要的种类有:犬钩口线虫(A.caninum)、锡兰钩口线虫(A.ceylanicum)、管形钩口线虫

第七章 原腔动物门

第七章假体腔的动物(Pseudocoelomate)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e) ●轮虫动物门(Rotifero)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 ●鳃曳动物门(Priapulida) ●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 ●铠甲动物门(Loricifera) ●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 进化地位 该类群包括9个门的动物,外部形态差异大,相互间亲源关系不清楚。 ●共同特征: 均有假体腔(Pseudocoelomate),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的腔。即外胚层的表皮与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组成体壁,而肠壁并没有中胚层参与,仍然是由内胚层形成的,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Nematoda) ●是假体腔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已记录的约有15000种,估计全部种类不少于50万种, 是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类群。 一. 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外形 头部不明显,身体圆柱形(也有粗短型:橄榄、卵形),两端细 ●2.体壁 ●–角质层、表皮层(上皮细胞)和肌肉 ●–上皮细胞是一层合胞体 ●角质膜(体表具角质层,无纤毛) 由上皮分泌形成。 结构:皮层、中层(基质)和基层(斜行纤维) 蜕皮:线虫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脱去旧的角质膜,长出新的角质膜。 2.原体腔 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份,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又叫假体腔或初生体腔,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 皮肌囊:线虫动物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和纵肌层组成。 上皮:结构为合胞体,即细胞界限不清,具多核。上皮向内突出形成侧线、背线和腹线。 肌层:无环肌 原体腔出现的意义: 提供体内器官发展和运动的空间; 有效地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动物界分类(全部35门与主要12门)

动物分类表(动物界) 在动物界之下,共38个门如下: 1原生动物门全都是单细胞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其中我们熟悉的有眼虫、草履虫 2中生动物门结构简单的内寄生动物,有记录的种类不多 3多孔动物门又称海绵动物门.海绵是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4扁盘动物门到目前为止,此门被丝盘虫一种动物独占~~~厉害,不得不服~~ 5古杯动物门顾名思义,“古”意思是此类动物已灭绝了,“杯”就是说它们长得像杯子 6腔肠动物门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说了7栉水母动物门也有人把这个门归入腔肠动物门,作为栉水母纲 8扁形动物门有涡虫、吸虫、绦虫等我们常听说的寄生虫 9螠虫动物门海洋底栖动物,身体呈柱形或长囊形 10舌形动物门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虫,分类地位尚难确定11奇怪动物门在1994年新发现的一类动物,人类对它们所知甚少12纽形动物门比扁形动物略高等的类似动物 13颚胃动物门体形很小,生活在浅海的细沙中,人们了解得不多 14线虫动物门一个庞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长过的——蛔虫 15腹毛动物门身体腹面长有纤毛的一类动物 16轮虫动物门很小,与原生动物类似

17线形动物门与线虫动物类似的一类动物 18鳃曳动物门生活在靠近两极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栖动物,有记载的种类极少 19动吻动物门和鳃曳动物类似 20棘头虫动物门身体前端有吻的一类动物 21铠甲动物门198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门,目前没有准确分类 22内肛动物门苔藓状的小动物 23环节动物门蚯蚓、蚂蟥、沙蚕……都是身体呈环节状,这还用说? 24星虫动物门与前面说的螠虫动物相似 25软体动物门包含有大量常见动物,我将在后面详细解说 26软舌螺动物门已灭绝 27缓步动物门很强的一类动物,能忍受高温、绝对零度、高辐射真空和高压 28有爪动物门身体呈蠕虫状,足呈圆柱形,末端有爪,近乎灭绝 29节肢动物门动物界中种类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动物,留到下面介绍这个庞大的家族 30腕足动物门有时你会在街头地摊上看见一些像贝壳的化石就是这类动物留下的 31外肛动物门曾经与内肛动物为同一门合称苔藓动物,现已分开32帚虫动物门又一个很小的门,又是只有10几种动物,又都是海洋底栖动物 33古虫动物门在5.3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中早就灭绝了,在近几年

动物界的分门

根据许多动物学家的意见,将动物界分为42门,为了反映各门动物发展的水平及相互关系,又可将某些门联合成更大的形态类群。现将此42门及其分类地位列出如下:1.原生动物门全都是单细胞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其中我们熟悉的有眼虫、草履虫2.菱形虫门结构简单的内寄生动物,有记录的种类不多3.直泳虫门与菱形虫类似的动物4.多孔动物门又称海绵动物门。海绵是原始的多细胞动物5.扁盘动物门到目前为止,此门被丝盘虫一种动物独占丝盘虫 6 古杯动物门顾名思义,“古”意思是此类动物已灭绝了,“杯”就是说它们长得像杯子7.腔肠动物门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说了8.栉水母动物门也有人把这个门归入腔肠动物门,作为栉水母纲9.扁形动物门有涡虫、吸虫、绦虫等我们常听说的寄生虫10.螠虫动物门海洋底栖动物,身体呈柱形或长囊形11.舌形动物门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虫,分类地位尚难确定12.微颚动物门在1994年新发现的一类动物,人类对它们所知甚少13.纽形动物门比扁形动物略高等的类似动物14.颚胃动物门体形很小,生活在浅海的细沙中,人们了解得不多15.线虫动物门一个庞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长过的——蛔虫16.腹毛动物门身体腹面长有纤毛的一类动物17.轮虫动物门很小,与原生动物类似18.线形动物门与线虫动物类似的一类动物19.鳃曳动物门生活在靠近两极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栖动物,有记载的种类极少20.动吻动物门和鳃曳动物类似21.棘头虫动物门身体前端有吻的一类动物22.铠甲动物门198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门,目前没有准确分类23.内肛动物门苔藓状的小动物24.环节动物门蚯蚓、蚂蟥、沙蚕……都是身体呈环节状,这还用说?25.环口动物门最近新发现的一类动物26.星虫动物门与前面说的螠虫动物相似27.软体动物门包含有大量常见动物,我将在后面详细解说28.软舌螺动物门已灭绝29.叶足动物门寒武纪的奇虾等30.缓步动物门很强的一类动物,能忍受高温、绝对零度、高辐射真空和高压31 有爪动物门身体呈蠕虫状,足呈圆柱形,末端有爪,近乎灭绝32.节肢动物门动物界中种类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动物,留到下面介绍这个庞大的家族33.腕足动物门有时你会在街头地摊上看见一些像贝壳的化石就是这类动物留下的34.外肛动物门曾经与内肛动物为同一门合称苔藓动物,现已分开35.帚虫动物门又一个很小的门,又是只有10几种动物,又都是海洋底栖动物36.古虫动物门在5.3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中就灭绝了,在近几年才发现37.棘皮动物门一个我们熟悉的门,有海星、海胆、海参和海百合38.须腕动物门没有嘴和消化管的非寄生动物,生活在深海中,分类地位有争议39.异涡动物门仅2种,在波罗的海附近分布曾先后被认为扁形动物和软体动物40.毛颚动物门只有50种左右,还是海洋动物41.半索动物门身体呈蠕虫形,有人将它们归入脊索动物门42.脊索动物门包括大部分脊椎动物 1 藻类植物(Algae)o 1.1 蓝藻门(Cyanophyta)o 1.2 裸藻门(Euglenophyta) o 1.3 金藻门(Chrysophyta) o 1.4 甲藻门(Pyrrophyta) o 1.5 黄藻门(Xanthophyta)(Chromophyta) o 1.6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o 1. 7 绿藻门(Chlorophyta)o 1. 8 轮藻门(Charophyta) o 1. 9 褐藻门(phaeophyta) o 1.10 红藻门(Rhodophyta) ·2 地衣植物门(Lichenes)·3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o 3.1 苔纲(Hepaticae)o 3.2 藓纲(Musci)o 3.3 角苔纲(Anthocerotae)·4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o 4.1 石松亚门(Lycophytina) o 4.2 水韭亚门(Isoephytina) o 4.3 楔叶蕨亚门(Sphenophytina)o 4.4 裸蕨亚门(Psilophytina) o 4.5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5 种子植物门(Spemaiophyla)o 5.1 裸子植物亚门Gymnospermae 5.1.1 银杏纲(Ginkgopsida) 5.1.2 松柏纲(Coniferopsida) 5.1.3 苏铁纲(Gycadopsida) 5.1.4 买麻藤纲(Gnetopsida) 5.1.5 红豆杉纲(Taxopsida) o 5.2 被子植物亚门(木兰门)Angiospermae或Magnoliophyta或flowering plants 5.2.1 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 Liliopsida 5.2.1.1 百合亚纲Liliidae 5.2.1.2 泽泻亚纲Alismatidae 5.2.1.3 槟榔

蛔虫及其他线虫动物

蛔虫及其他线虫动物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蛔虫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认识原腔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认识人体常见的寄生线虫。 二、实验材料 1.猪蛔虫浸制标本及横切面装片。 2.人体常见寄生线虫浸制标本和虫卵装片。 3.其他原腔动物常见种类标本。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显微镜、放大镜、蜡盘、尖头镊、解剖剪、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大头针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蛔虫(Ascaris)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 将猪蛔虫浸制标本置于盛水的蜡盘中,观察其外形。 1.外形观察 形态结构蛔虫体长圆形,体表光滑,外包厚角质膜,左右背腹具四条纵走的体线,口端有三个唇片,一片背唇,两片腹唇。泄殖孔位距腹唇2 mm左右,肛门在体后端腹面。 雌雄个体区别蛔虫雌、雄异体,雌性较粗大,雄性较细小;雌性体后端尖直,雄性体后端向腹面弯成钩形;雌性生殖孔在体腹前1/3处,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并,开口称泄殖孔,自孔中伸出两根交合刺,是雄虫交配时用以固着的器官。 2.内部结构解剖及观察 首先判断虫体的背腹面,雌虫腹面有阴门和肛门,雄虫末端弯曲面为腹面。将蛔虫背面朝上置蜡盘上,用解剖针从背面中线处轻轻划破其体壁,从前端至后端,把它向两侧展开,再用大头针以45 斜插固定在蜡盘上(注意划针时不能太深,以免划破内部器官)。解剖完毕,可加一些水在蜡盘里,使虫体浸润在水中,然后按下列顺序观察。

图5-1 蛔虫内部解剖 A.雌虫;B.雄虫;C.虫卵。(自江静波等) (1)体线 蛔虫背面和腹面的正中各有一条背线和腹线,在身体的两侧分别可见到侧线,是体壁表皮层加厚的部分,将体壁的肌肉层分隔成4列。 (2)原体腔

动物资源考试题

动物资源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自然保护区: 2.动物驯化: 3.直接价值: 4.生物资源: 5.生物资源的系统性: 6.引种: 7.缓冲区: 8.生产使用价值: 9.生物资源的周期性: 10.保护生物学: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动物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 2.资源动物的基本特征()、()、 ()、()。 3.动物的地理分布是指()与()有关的分布。

4. 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是在单位面积或某一自然地段上的自然生态系统中,能够长期不断地获得人类所需的某种或某类生活物质能接近或能达到的最大理论产值。要维持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应使资源种群保持在N(种群内个体数)=K(环境容纳量)/2水平,如果N>K/2表示()如N

A.核心区 B.缓冲区 C.操作区 D.试验区 3.下列哪项是有刺泡动物()。 A.牛 B.蚯蚓 C.珊瑚 D.金鱼 4.下列哪项是有性生殖()。 A.二分裂 B.出芽生殖 C.多分裂 D.接合生殖 5.两栖类心脏为()。 A.两心房一心室 B.一心房一心室 C.两心房两心室 D.一心房两心室 6. 原生动物资源的经济价值不包括()。 A.鱼的天然饵料 B. 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C. 生命科学研究材料 D.害虫的生物防治 7.鸟类的科学研究价值不包括那一项() A.根据鸟类飞行机理,发明了飞机。 B. 华丽的羽毛可作为装饰工艺品。 C.鸟类的眼睛非常敏锐,视力调节为双重调节,据此设计制造成“警戒雷达”,用于监视敌机或导弹。 D.根据企鹅适于潜水和雪原上疾驰的特性,研制成功特殊的雪地交通工具。 8.下列哪种动物的皮不具有药用价值()。 A.驴皮 B.鼠兔皮 C.刺猬皮 D.老虎皮

寄生虫概述

第一章线虫 第一节概述 线虫ne matode属于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种类多分布广多数营自生生活少部分营寄生生活极少数既可营自生生活又可营寄生生活寄生人体的常见线虫约10余种 一形态特征 1.成虫 虫体呈圆柱状或线状两侧对称两端常稍细体表光滑不分节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雌虫尾端多尖直雄虫尾端多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交合伞各种虫体大小不一小的不足1cm 如旋毛虫大的可达1m以上如麦地那龙线虫 体壁由外至内由角皮层皮下层及纵肌层组成 角皮层由皮下层分泌物形成质坚具弹性覆盖于体表及口腔肛孔排泄孔阴道等部位角皮层可形成环纹嵴刺乳突唇瓣交合伞等结构 皮下层由合胞体组成含丰富的糖原颗粒线粒体内质网及脂酶磷酸酶等皮下层在背腹和两侧向内增厚突出形成4条纵索背腹索内有神经干侧索中有排泄管纵肌层由单一纵行排列的肌细胞组成被纵索分为4区根据肌细胞的大小数量及排列 方式可分为3种肌型如蛔虫肌细胞大而少的为少肌型如蛲虫 钩虫肌细胞细而密的为细肌型如鞭 虫 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腔隙无上皮细胞故称原体腔其内充满液体内部器官浸浴其中消化系统包括口孔口腔食管中肠直肠和肛门口孔在头部顶端常有唇瓣围绕不同虫种口腔形状不一有的变大形成口囊如钩虫咽管圆柱状下段常膨大咽管壁肌肉内有咽管腺分泌各种酶类肠壁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含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核蛋白体等肛门在虫体末端腹面雌虫肛门与生殖孔分开雄虫的射精管与直肠末端汇合形成泄殖腔通体外 生殖系统为细长弯曲的管状结构雌性生殖系统多为双管型有2套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子宫最后汇人阴道阴门开口在虫体腹面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由睾丸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组成通入泄殖腔泄殖腔背面伸出交合刺1~2根 排泄系统位于虫体两侧皮下层各有1条排泄管纵贯虫体有横管相连横管中央腹面有一小管通至位于虫体近咽管附近腹面的排泄孔

线虫

线虫习题 一、选择题: 1.蛔虫对人体引起的最严重危害是( ) A.夺取营养 B.影响肠道的吸收 C.引起并发症 D.出现变态反应 E.肺蛔虫症 2.鞭虫与蛔虫在生活史中相似之处是( ) A.感染阶段均为幼虫 B.均寄生于人体小虫 C.均经皮肤感染 D.均需中间宿主 E.都属于土源性蠕虫 3.下列有钻孔习性的肠道蠕虫是( ) A.蛔虫 B.鞭虫巴微小膜壳绦虫 D.钩虫 E.牛带绦虫 4.线虫卵卵壳由外向内依次为( ) A.受精膜、蛔甙层、壳质层 B.蛔甙层、壳质层、蛋白质层 C.受精膜、壳质层、蛔甙层 D.壳质层、蛔甙层、受精膜 E. 蛋白质层、受精膜、蛔甙层 5.肉眼鉴别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的主要依据是() A. 虫体大小 B. 口囊中的钩齿或板齿 C. 虫体形态 D. 口囊和交合伞 E. 阴门位置 6.在外界孵化并发育成感染期幼虫的线虫有() A.蛔虫 B.钩虫 C.蛲虫 D.鞭虫 E.丝虫 7.寄生于人小肠的寄生虫是() A.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B. hook worm C. Brugia malayi D. Wuchereria bancrofti E. Clonorchis sinensis 8.以宿主血液为食的土源性线虫是() A.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B. hook worm C. Filaria D. Ascaris lumbricoides E. Clonorchis sinensis 9.钩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 A. 腹痛 B. 贫血 C. 消瘦 D. 脾功亢进 E.肛周瘙痒 10.钩虫与蛔虫生活史共同点是() A.感染阶段是虫卵 B.经口食入 C.寄生于小肠 D.成虫寿命1年 E.以上都不是 11.经皮感染的线虫是() A.蛔虫 B钩虫 C鞭虫 D旋毛虫 E.蛲虫 12.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肺部炎症的线虫有() A.蛲虫、鞭虫 B.钩虫、蛲虫 C.蛔虫、鞭虫 D.蛔虫、钩虫 E.丝虫、蛲虫 13.钩虫的成虫寄生在() A.肌肉组织 B.大肠 C.十二指肠 D.淋巴管 E.血管 14.最适合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查虫卵的线虫是() A.蛔虫 B蛲虫 C鞭虫 D旋毛虫 E. 钩虫 15.下列主要通过“肛门—手—口”方式引起自身重复感染的是() A.蛔虫 B.微小膜壳绦虫 C.钩虫 D.蛲虫 E.丝虫16.蛲虫病的主要症状为() A.消化功能紊乱 B.贫血 C.肠梗阻 D.肛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 E.吸血 17.肛门拭子法可用来检查()

资源动物学

自然资源:自然物质经过人类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统称为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生物资源的价值(1)直接价值☆消费使用价值:不经过市场流通,直接被消费者利用的自然产品的价值。☆生产使用价值:市场上正式交换产品的价值。(2)间接价值☆非消费使价值☆选择价值:防止生物灭绝,在生物学和经济学两方面作好准备。☆存在价值:现在不利用,为以后作准备。生物资源的特性:系统再生、地域有限、周期增殖动物资源:目前人类可以利用的动物,是优良蛋白质的来源,在人类生活、工业、农业和医药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分类1、珍贵特产动物2、食用动物资源3、药用动物资源4、工业用动物资源5、实验用动物资源6、观赏性动物资源7、害虫害兽的天敌动物资源8、其他作用的动物资源。 1.原生动物(一)鞭毛虫纲(二)肉足虫纲(三)孢子虫纲(四)丝孢子虫纲(五)纤毛虫纲经济价值(一)鱼的天然饵料(二)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三)生命科学研究的材料(四)在石油勘测中的作用 2.腔肠动物辐射对称,固着或漂浮生活;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形态;再生能力强。分类概述(一)水螅纲:大多生活于海水,少数生活于淡水。生活史中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二)钵水母纲:全部生活于海水中,大多为大型水母类,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三)珊瑚纲:全为海产,只有水螅型。经济价值(一)食用(二)仿生学的应用(三)装饰用(四)药用价值(五)科研价值 3.扁形动物最早出现内、中、外三个胚层的动物。背腹扁平,两侧对称。营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分类概述(一)涡虫纲(二)吸虫纲(三)绦虫纲 4.线虫动物外部形态:身体圆柱形,两端变细。内部结构:体壁由角质层、表皮层、肌肉层组成,假体腔。分类概述无尾感器纲和尾感器纲经济价值(一)害虫的生物防治(二)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资料(三)作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指示生物 5.轮虫动物的资源价值1、水产动物的天然饵料2、水质调控3、生命科学研究的材料 6.环节动物(一)多毛纲:沙蚕、沙蠋、巢沙蚕(二)寡毛纲:颤蚓、尾鳃蚓、带丝蚓、蚯蚓(三)蛭纲:扁蛭、宽体蚂蟥、山蛭、经济价值(一)鱼类的饵料(二)食用(三)饲料(四)改良土壤(五)药用价值蚯蚓的用途中医药产品。保健食品轻化产品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处理城市垃圾、改善环境、净化市容。动物的饲料。养花种草的高级肥料。水蛭特种水产动物,是名贵中药材,可治疗跌打扭伤、妇女闭经、高血压、心力衰弱、多发性脑血栓,消除散积、消肿,疗效显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 7.软体动物(一)无板纲(二)单板纲(三)多板纲(四)掘足纲(五)腹足纲(六)瓣鳃纲(七)头足纲经济价值(一)食用(二)饵料(三)药用(四)观赏和饰用(五)工业 8.节肢动物1、异律分节和身体分节2、附肢分节3、几丁质外骨骼4、体腔和循环5、消化系统6、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7、神经系统8、生殖和发育分类概述(一)有鳃亚门:三叶虫纲、甲壳纲(二)有螯亚门:肢口纲、蛛形纲(三)有气管亚门: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经济价值甲壳动物1、食用2、饵用1)枝角类2)桡足类3)介虫类4)糠虾类和磷虾类3、药用4、饰用(三)昆虫资源1、传粉2、食用3、饲用或饵用4、药用5、工业6、绢丝昆虫资源7、天敌昆虫8、观赏昆虫9、食腐性昆虫 9.棘皮动物(一)游移亚门(二)有柄亚门经济价值(一)食用(二)药用10.鱼类的主要特征1、体多呈纺锤形,并常覆有保护性鳞片2、终生生活于水中,以鳃呼吸3、以鳍运动,具奇鳍和偶鳍由于生活于水中我国鱼类资源(一)软骨鱼1、板鳃亚纲2、全头亚纲(二)硬骨鱼纲1、肺鱼亚纲2、总鳍亚纲3、辐鳍亚纲经济价值(一)珍稀鱼类(二)药用(三)食用(四)观赏(五)其他用途1、科学实验材料2、榨油3、工业原料和化学试剂4、制革、人工牛黄5、生态链中的作用11.两栖动物体温不恒定,卵生,幼体水生,成体可陆生,用肺呼吸。我国两栖动物资源(一)蚓螈目体型长圆柱状,有头、躯干、尾之分,无四肢,体表有环缢纹,以穴居为主。(二)有尾目成体分头、躯干、尾、四肢。皮肤光滑或粗糙,无鳞。躯干上肋沟显著或不显著。四肢有蹼或无蹼。(三)无尾目成体体型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