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常见线虫
- 格式:ppt
- 大小:13.72 MB
- 文档页数:153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学习要点】旋毛虫成虫和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不需在外界友育。
成虫寄生在猪、鼠等动物小肠内,幼虫寄生在横纹肌内,因生食或食含有活幼虫的猪肉而感染,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寄生,雌虫产出幼虫经血循环散布于全身组织,但幼虫仅在横纹肌内发育形成囊包。
目的要求一、了解旋毛虫生活史。
二、认识旋毛虫成虫及幼虫的形态特征。
项目与方法一、自己观察幼虫切片标本:幼虫长而细,约100×6微米。
在横纹肌内形成柠檬形囊包,囊内多含1~2条幼虫。
二、示教成虫自然形态:虫体细长,雄虫大小1.4~1.5×0.04毫米,雌虫为3~40.06毫米。
食道为长行单细胞组成。
生殖器官为单管型。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内,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期卵,被人吞食后,幼虫在小肠里,经移行至盲肠发育为成虫。
注意鞭虫的成虫及卵形态有何突出的特征?目的要求一、认识鞭虫成虫的形态特征,了解鞭虫生活史。
二、掌握鞭虫卵的形态特征。
鞭虫卵:比蛔虫卵小,呈腰鼓形,黄褐色,卵的两端各有一个透明结节,卵内含一未分裂的卵细胞。
鞭虫成虫:成虫马鞭形,头部纤细,雌虫尾部较粗钝,而雄虫尾部向腹而作360°螺旋状弯曲。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vermicularis)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又称蛲虫(pinworm ),可引起蛲虫病(enterobiasis),呈世界性分布,儿童感染较为普遍。
蛲虫寄生在人体大肠及小肠下部,雌虫在肛门周围产卵,卵经短时期发育为感染性卵,主要经口而使人感染,亦可自身感染。
目的要求一、掌握蛲虫的形态特征。
二、认识蛲虫成虫形态特征。
三、了解蛲虫的寄生部位、产卵方式以及用透明胶纸检查烧虫卵的方法。
蛔虫(Round worm)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round worm),是寄生人体的肠道线虫中体形最大者,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
神奇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摘要:本文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模式生物一般特征入手,介绍了线虫形态学、生物学特征和繁殖、基因组和遗传学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模式生物基因组最近,秀丽隐杆线虫用于生物实验材料倍受科学家们的关注。
进入21世纪以来,已经有六位科学家利用秀丽隐杆线虫为实验材料揭开了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秘密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1974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第一次把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成功地分离出线虫的各种突变体,发现了在器官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规则而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与悉尼·布雷内共同分享诺贝尔奖的有两名科学家,其中一位科学家是英国约翰·苏尔斯顿(John E. Sulston),通过显微镜活体观察线虫的胚胎发育和细胞迁移途径,于1983年完成线虫从受精卵到成体的细胞谱系。
另一位科学家是美国的罗伯特·霍维茨(H. Robert Horvitz),是利用秀丽隐杆线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
克雷格·梅洛(Craig C. Mello)和安德鲁·菲尔和(Andrew Z. Fire)利用秀丽隐杆线虫实验发现一种全新的基因调控方式—RNA干扰(RNAi)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此外,Martin Chalfie证明了GFP(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多种生物学现象的发光遗传标记的价值。
在最初的一项实验中,他用GFP使秀丽隐杆线虫的6个单独细胞有了颜色,由此获得了2008年化学奖。
究竟什么原因使秀丽隐杆线虫成为如此富有盛名的实验材料?1.秀丽隐杆线虫一般特征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食细菌的线形动物,学名是Caenorhabditis elegans,通常缩写成C.elegans其成体长仅1mm,全身透明,以细菌为食,居住在土壤中,被称为“自由生活线虫”。
1.1分类地位秀丽隐杆线虫属于线虫门(Phylum nematoda)、侧尾腺纲(Secernentea)、小杆线虫目(Rhabditida)小杆线虫科(Rhabditidae)小杆线虫属(Caenorhabditis)。
作人体线虫采集步骤引言人体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作为一种模式生物,人体线虫在研究神经、生殖、发育和老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行实验研究,采集人体线虫是一个必要的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作人体线虫采集的步骤。
仪器和材料在进行人体线虫采集之前,需要准备以下仪器和材料: 1. 无菌培养皿:用于培养人体线虫的基本工具。
2. 索引螺钉:用于标记采集点。
3. 10%漂白液:用于分离线虫和细菌。
4. 磷酸盐缓冲液(PBS):用于洗涤线虫。
5. 丁氧乙酸(Sedoheptulose):用于减少背景噪音。
6. 显微镜:用于观察和鉴定线虫。
7. 吸管:用于转移线虫。
线虫采集步骤第一步:准备培养皿1.在无菌培养皿中加入一层厚度约为1mm的NGM琼脂(Nematode GrowthMedium)。
2.使用索引螺钉在培养皿上标记采集点。
第二步:准备采样样本1.选择待采样的样本,例如喀斯特地区的土壤或果蔬。
2.将待采样样本放入一个大型培养皿中。
3.在培养皿中滴加足够的PBS液体以湿润样本。
第三步:筛选线虫1.使用显微镜检查采集点,观察是否存在线虫。
2.找到含有线虫的培养皿,记录采集点的位置。
第四步:分离线虫1.使用吸管将液体和样本转移到一个离心管中。
2.离心管中的液体与样本静置一段时间,使线虫沉淀到底部。
3.弃掉上层液体,只保留含有线虫的沉淀。
第五步:漂白处理1.向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10%漂白液。
2.轻轻摇动离心管,使线虫和细菌充分接触。
3.静置一段时间,使线虫的身体软化并与细菌分离。
第六步:洗涤线虫1.加入足够的PBS液体到离心管中,悬浮沉淀的线虫。
2.轻轻摇动离心管,使线虫与PBS充分混合。
3.离心管中的液体与线虫沉淀静置片刻。
4.弃掉上层液体,只保留沉淀的线虫。
第七步:加入减背景噪音剂1.向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丁氧乙酸。
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的吗
不是
线形动物不都是寄生的。
不是所有的线性动物都是寄生的。
线性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史复杂多样,可分为自由生活类、腐生类和寄生类三大类。
自由生活的水生物种通常生活在底栖生物中,海洋产品最多,从海滩到深海海底都有。
陆生物种通常生活在土壤、树根和落叶下。
有些线虫甚至可以在水生和陆生生活,属于两栖类。
线形动物简介
线形动物门:身体细长,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前者如醋线虫,后者如钩虫、蛲虫、蛔虫、丝虫、鞭虫、旋毛虫等。
常见的线形动物: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秀丽隐杆线虫。
线形动物的种类很多,分布十分广泛,其中自由生活的种类和人类的关系不十分密切,但有很多营寄生生活的种类,则可寄生在人体、家畜、家禽和其他经济动物、栽培的农作物或经济作物的体内,给人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
但是线形动物也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是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食菌线虫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2. 观察食菌线虫的形态、生长和繁殖过程。
3. 探讨食菌线虫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二、实验原理食菌线虫是一类以细菌为食的线虫,属于线虫动物门。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分离和培养食菌线虫,可以观察其形态、生长和繁殖过程,为线虫学研究和生物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三、实验材料1. 食菌线虫:从土壤中分离得到。
2. 马铃薯蔗糖培养基: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15g,蒸馏水1000ml。
3. 1mm和5mm的尼龙网袋。
4. 电子显微镜、显微镜、镊子、解剖针、酒精灯、酒精、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分离食菌线虫(1)将采集的土壤样品用蒸馏水冲洗,去除杂质。
(2)将冲洗后的土壤样品放入1mm尼龙网袋中,放入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中浸泡过夜。
(3)次日取出网袋,用镊子将网袋中的土壤样品放入培养皿中,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挑选出食菌线虫。
2. 食菌线虫培养(1)将分离出的食菌线虫放入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中,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2)观察食菌线虫的生长状况,记录其生长曲线。
3. 观察食菌线虫的形态、生长和繁殖过程(1)定期观察食菌线虫的形态,记录其生长、繁殖过程。
(2)观察食菌线虫的生殖器官,分析其性别比例。
4. 不同培养条件下的食菌线虫生长状况(1)将食菌线虫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培养基中,观察其生长状况。
(2)将食菌线虫分别放入不同温度、pH值的培养基中,观察其生长状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食菌线虫的分离通过观察,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定数量的食菌线虫。
2. 食菌线虫的培养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中,食菌线虫生长良好,生长曲线呈上升趋势。
3. 食菌线虫的形态、生长和繁殖过程观察发现,食菌线虫呈白色,长圆柱形,有口、咽、肠、生殖器官等结构。
食菌线虫的繁殖方式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产生卵,无性繁殖产生幼虫。
4. 不同培养条件下的食菌线虫生长状况在不同浓度的蔗糖培养基中,食菌线虫生长状况良好,但生长速度随蔗糖浓度增加而降低。
秀丽线虫的研究进展秀丽线虫(Caenorhadits elegans)是研究动物遗传、个体发育及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模式动物。
近年来,国际上以秀丽线虫为实验材料的生命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分别在2002 年和2006 年两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将秀丽线虫应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的研究日益深人,秀丽隐杆线虫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生物学家借以了解诸多基本生命现象的优良。
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在当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 世纪60年代,分子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Brenner在和Crick等人一起确立了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以后,感到分子生物学的主要问题已经解决,生物学的未来应着眼于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等复杂问题的研究。
Brenner 试图寻找一种比果蝇更简单的、具有神经细胞的多细胞生物来探索个体及神经发育的遗传调控机制。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尝试后,他最终选择了秀丽线虫(C. elegans)为研究对象。
在此之前,Nigon 和Dougherty等已经在秀丽线虫的营养生长和有性生殖等方面做了许多前期工作。
线虫作为模式动物的优势线虫的饲养条件具有简单、廉价、易操作的特点,线虫成虫体长1mm,身体半透明,以大肠杆菌为食饵,从受精卵发育到成虫仅需不到四天时间。
在自然状态下线虫是一种可以自我繁殖的雌雄同体生物,因此繁殖起来也很迅速,这种能自我繁殖的能力还非常有利于得到具有同一基因结构的纯合体线虫。
另外,秀丽线虫还存在一种雄性个体,它不能自我繁殖,必须与雌雄同体的线虫交配才可繁衍后代。
利用雄性个体,人们可以将突变基因从一种线虫转移到另一种线虫中去。
线虫还可以像培养细胞一样保存在- 80℃。
这一优势是果蝇和小鼠等模式生物所不具备的。
秀丽线虫是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动物,它的约20 000个基因中有40%和人类基因具有同源性。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知识结构]一、线形动物1 代表动物:主要包括蛔虫、秀丽隐杆线虫(自由生活的)、钩虫、丝虫、晓虫等。
2、蛔虫:(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4条,红色字)①生活习性: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②形态:蛔虫它的身体呈圆柱形。
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具有角质层(保护作用)。
雄性蛔虫尾部钩状,雌性尾部尖直,雄虫比雌虫略短。
③消化: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作用:消化食糜)。
④生殖: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雌虫每天可产卵约20万粒,蛔虫的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大约经过两—周。
⑤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⑥感染:通过口腔进入⑦预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⑧儿童容易得蛔虫病的原因: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喜欢吃生冷食物;喜欢伏地玩耍,喜欢吮吸手指;抵抗能力差。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1代表动物:蚯蚓、沙蚕、蛭2、蚯蚓:①形态结构: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前端有环带(具有生殖的作用),蚯蚓前端到环带一共_13_节。
②运动:体壁有较发达的肌肉,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
刚毛在玻璃上无法发挥作用,故蚯蚓在玻璃上无法产生运动。
(刚毛位于腹面,作用是支持和固定身体,协助运动)③生活习性: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
取食地面上的落叶④呼吸: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壁(分泌粘液)完成呼吸(气体交换)。
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
(实验时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体表保持湿润,维持正常呼吸,⑤食物:土壤中的有机物,包括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化产物⑥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土壤活动,疏松土壤:拉出的粪便,提高土壤的肥力: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饲料(益处)在土壤活动,破坏植物的根(坏处)⑦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地面的原因:蚯蚓通过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雨后地里灌满了雨水,氧气少,蚯蚓无法完成呼吸,爬出来地面呼吸3、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秀丽隐杆线虫是线形动物门。
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无毒无害、可以独立生存的线虫。
其个体小,成体仅1.5毫米长,为雌雄同体,雄性个体仅占群体的0.2%,可自体受精或双性生殖,在20°C下平均生活史为3.5天,平均繁殖力为300到350个,但若与雄虫交配,可产生多达1400个以上的后代。
自1965年起,科学家SydneyBrenner利用线虫作为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模式生物。
秀丽隐杆线虫基本的生命周期如下:秀丽隐杆线虫由雌雄同体产下卵。
卵在孵化后,会经历四个幼虫期。
当族群拥挤或食物不足时,秀丽隐杆线虫会进入另一种幼虫期,叫做dauer幼虫。
Dauer能对抗逆境,而且不会老化。
雌雄同体在L4期生产精子、并在成虫期产卵。
雄性能使雌雄同体受精,雌雄同体会优先选择雄性的精子。
秀丽隐杆线虫在实验室中20°C的情况下,平均寿命约为二、三周,而发育时间只须几天。
模式动物介绍:秀丽隐杆线⾍
曾经的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
在⼩⿏中怎么没找到我研究的⼈的同源基因呢?
还有没有其他的模式动物既能阐明我的科学问题,⼜能得到同⾏的认可呢?
费了九⽜⼆虎之⼒终于找到了它们,线⾍或者斑马鱼!哎呀!对于它们不了解啊,肿么办???
别害怕,别害怕,!为了节省⼤家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编今天就先来给⼤家介绍⼀下作为模式⽣物的秀丽隐杆线⾍。
秀丽隐杆线⾍(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第⼀个被完整测序的多细胞真核⽣物。
成⾍体长1-2毫⽶左右,⾝体半透明,在20℃的实验室条件下,线⾍的世代周期为3天,平均寿命约3周左右。
在其近2万个蛋⽩编码基因中,有60-80% 与⼈类基因同源,细胞凋亡、RNAi 和 microRNA 等⽣命现象和机制都是⾸先在线⾍中被阐明的。
秀丽隐杆线⾍是⽬前唯⼀所有体细胞发育谱系均被研究清楚的多细胞模式⽣物,加之其⽣活周期短、结构简单,因此已成为基因功能研究的新宠,尤其在细胞命运决定、器官发⽣、衰⽼与寿命等研究领域得到了⼴泛的应⽤。
⼩⼩线⾍与诺贝尔奖
1
这三位科学家在观察线⾍的细胞⽣长分化过程中,发现了多个能够调控器官发育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基因,并且在⼈类等⾼等⽣物体内也找到了相对应的同源基因。
2
这两位科学家通过显微注射线⾍发现,双链RNA能够⾼效特异地阻断相应基因的表达,进⽽阐明了RNA⼲扰(RNA interference, RNAi)的机制。
3
这三位科学家在绿⾊荧光蛋⽩(GFP)的发现和应⽤⽅⾯所做出了杰出贡献,并且⾸次利⽤线⾍证明了GFP在多细胞⽣物中的应⽤前景,向⼈们展⽰了绿⾊荧光蛋⽩作为发光的遗传标签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