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和协同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金和协同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金和协同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金和协同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金和协同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概述

协同管理平台是在OA(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的基础上,将现代化办公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以基础管理为核心,实现协同办公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通过网络,将跨时间、跨地点的同一组织机构内的人员组织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协同工作、实时交流与沟通,实现日常办公中的各种功能。通过协同管理平台与其它信息系统的互相联接,建立一个以协同管理平台为核心,其它信息系统整合在一起的真正的协同平台,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和方便,从而极大地扩展了办公手段,实现了办公的高效率。

金和协同管理平台的功能

金和协同管理平台具有以下功能:

企业门户:为组织机构内的用户、工作组和部门提供访问信息及信息发布的可定制的工作环境和信息展示的个性化的平台。

工作台:帮助用户将日常经常使用的各种工作或业务模块定制整合在一起,建立一个高效的工作平台,方便快速获取信息,提高日常办公效率。

个人事务:为用户提供的日常工作平台,实现日常工作的各种数据互相转换,达到用户方便工作、领导高效管理的目的。

信息发布:可根据信息来源和分类自由定制信息栏目、信息类型、信息页面布局等,进行实时或滚动显示信息。

信息交流:提供寻呼、邮件、博客、视频、论坛、调查问卷等多种交流方式,使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组织内部的用户进行及时的沟通,达到信息及时共享交流、组织内部快速协同工作的目的。

公文管理:公文管理通过实现跨机构、部门的电子公文交换,提升公文处理速度,加强档案管理,帮助实现收发文处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行政办公:为组织加强资源管理,提高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组织用户的满意度。

知识管理:建立一个实现知识创新和共享的知识管理体系,将人员、流程和知识紧密集成在一起,对知识进行完成规范化的管理。

人事管理:通过对组织内的人员及信息进行多方位、全面的管理,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改善管理人员的能力,从而提高组织整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效能。

工作流引擎:采用符合WFMC流程标准、拖拉式的设计工具,灵活再现组织内部的工作流系统,建立起以工作流为核心的数字神经网,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强化了办公工作的规范性。

自定义表单:提供可视化的自定义表单和二次开发工具,方便实现个性化的业务流,形成新的业务模块,并可实现多个异种数据库中的数据相连,从而实现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数据级的整合。

金和协同管理平台采用了SOA/MVC架构模式,使用了大量先进的诸如Ajax、RSS等web2.0的技术。整个平台可以从逻辑上切为三个部分,企业底层架构,业务模块,扩展定

制三个部分,层次结构非常清晰,模块之间可以进行拆分和组合,充分考虑了系统的柔性和开放性。因此政府和企业的IT建设规划人员必须了解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建设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协同管理平台。

以下是金和协同管理平台的标准功能架构,可供建设规划人员参考:

金和协同管理平台支持服务分布布署,采用B/S结构,支持移动办公模式,其应用拓扑图如下:

数据库服务器储存的是最重要的数据,包括协同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的数据。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不同存储容量和高可用功能的存储系统,例如IBM的DS4000系列,或用于入门级的IBM DS300/DS400存储系统。

应用程序服务器运行的是组织的个性化业务系统。

邮件服务器运行的是组织的电子邮件系统。

IOA服务器运行的是协同办公系统,支持具有组织特色的协同管理平台的运行。

配置方案

为了能够成功的构建金和协同办公系统,在这里我们采用IBM专为成长型企业量身打造的东方系列服务器

新推出服务器的根据标准的基准测试环境,我们推荐如下配置环境,可分别满足各个等级的同时在线用户:

X3610 2* Intel Xeon5405 2.0Ghz, 4×1GB MEM, 2*146GB SAS HD , 满足500并发用户

X3100 Intel Xeon 3065 2.33GHz,2×1GB MEM ,2×160GB SATA HD ,满足100并发用户

面向成长型企业和部门级单位,IBM 东方系列服务器是经济适用、易于部署、简单易用的服务器平台。是两款专门设计用于满足成长型企业的需求的服务器,可以提供极高的性能和灵活性,帮助您简化日常运营活动,节约您的时间和金钱。

这两款服务器

1.关注环保,节约能源成本

2.易于部署,易于设置,帮助企业管理不断发展的业务

3.采用业界最新的设计理念,通过提供最先进的服务器技术保护企业投资

高校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高校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解 决 方 案

目录 第1章总体概述 (7) 1.1系统建设背景 (7) 1.2系统建设目标 (7) 1.3系统建设原则 (7) 1.4系统构建方案 (9) 5.2.1业务开发平台 (9) 5.2.2系统日志管理 (12) 5.2.3权限实现机制 (13) 5.2.4报表实现方案 (16) 5.2.5操作性实现方案 (17) 5.2.6运行环境 (18) 5.2.7接口实现方案 (19) 第2章系统规划方案 (21) 2.1系统建设总论 (21) 2.2系统技术架构 (21) 2.3遵循的信息化标准 (23) 第3章软硬件支撑平台 (23) 3.1网络拓扑图 (23) 3.2应用支撑软件 (24) 3.3推荐硬件配置 (24) 第4章系统安全建设方案 (24) 4.1保障物理安全 (25) 4.2保障网络安全 (25) 4.3强化数据安全 (27) 4.4重视数据备份 (28) 4.5系统安全保障 (28) 4.6加强安全制度建设 (31)

4.8系统容灾方案 (33) 第5章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功能说明 (35) 5.1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结构图 (35) 5.2系统维护管理 (36) 5.2.1系统日志信息管理 (36) 5.2.2数据维护模块 (36) 5.2.3机构院系管理 (37) 5.2.4外部资源管理 (37) 5.2.5用户管理 (37) 5.2.6角色管理 (38) 5.2.7用户角色切换 (38) 5.2.8访问活动分析 (39) 5.2.9课程教学分析 (41) 5.2.10系统设置 (42) 5.2.11数据维护 (42) 5.2.12新闻通知管理 (42) 5.2.13外部资源管理 (44) 5.2.14调查问卷 (44) 5.2.15个人门户 (45) 5.3课程基础资源管理 (46) 5.3.1课程基础信息设置 (46) 5.3.2课程网站模板管理 (46) 5.3.3课程栏目管理 (47) 5.3.4课程网站首页定制 (47) 5.3.5课程大纲管理 (48) 5.3.6在线Web网页编辑器 (49) 5.3.7文件上传下载 (50) 5.3.8视频资源管理模块 (50)

软件部门管理工作总结

软件部门管理工作总结 篇一:软件部,工作总结 篇一:技术中心软件部年工作总结 20XX年技术中心软件部年工作总结 个人感言: 20XX年是公司成立的一年,在络岗位上也忙碌了一年;忙忙碌碌一年下来,对自己的络方面的知识的扩充及新的络应用等方面还是没有去更好的了解,这不仅仅是因为工作忙,也是自己没有花经历花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因此在20XX年公司新厂房的弱电建设中,将好好利用这次机会,把自己的知识好好扩充,使新办公场所新的络氛围,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办公络环境。 主要工作内容: 1、 oa软件前期选型; a、主要分别寻找了金和软件、通达软件、用友致远、泛微软件、金碟oa等5家公司; b、在5家公司中主要金和软件、用友致远、泛微软件接触,并请他们提供测试软件给我们进行软件的测试、了解; c、在测试过程中主要对软件的界面、流程的灵活度、可支持的功能等进行测试; d、在测试后对泛微软件的性能有一个比较高的评价。

2、邮件服务器的更换(将由域名的邮件服务器更换为); a、在263、163、35互联等几家供应商寻找合适的供应商; b、在供应商平台上进行邮件域名指向及稳定性的测试; c、制定邮件系统切换计划,并根据计划在1个月内进行切换完成; d、新的域名体现了新公司成立; a、公司提出需要有自己的电话语音台,即语音需要为 b、根据要求我们与电信租用了30b+d的语音光纤; c、出于节约成本考虑,我们直接在集团的电话程控上做转换; 3、公司成立 4、新厂房弱电工程建设; 自身做得比较好的部分: a、在邮件服务器转换中,在确定需求后,1周内就签定协议,并制定转换计划在1个月内就全部转换成功,并无重大异常; b、 oa系统的前期选型中,在原本工作量就比较饱和的情况下,还坚持多找几家公司进行对比、测试,并最终提出采用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泛微协同商务系统; 自身己不足及后期改善: 1、公司主叫号码电话更换中,未能引起足够的风险意思,在切换过程中使公司内部电话短暂无法使用半个多小时;改善:对各类项目,无论大小,都必须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并根据可能出现的风险,需要书面提出,并做好预防措

天正软件—协同设计平台使用流程教学教材

天正软件—协同设计系统 T-CD 北京天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一、系统登陆 (3) 1.查询用户名 (3) 二、系统界面介绍 (4) 1.项目管理区 (5) 2.人员管理区 (5) 三、系统基本设置 (6) 1.工具 (6) 四、权限控制 (8) 1.院领导即“企业管理层” (8) 2.管理人员即“项目管理层” (8) 3.设计总负责人 (8) 4.设计师 (8) 5.系统管理员 (8) 五、项目管理 (9) 1.项目建立 (9) 2.项目信息修改 (10) 3.项目人员配置 (11) 六、各专业设计阶段工作流程 (14) 1.建筑专业 (14) 2.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 (23) 3.图纸信息查看 (34) 4. 图纸备档及电子签名 (36) 5. 图纸拆分及图纸目录 (40) 6. 图纸对比 (43) 7. 电子会议 (45)

一、系统登陆 1. 查询用户名 1.1 点击,在查询框中输入真实姓名 1.2双击显示结果 1.3输入密码点击“登录”进入系统,初始密码:111。

二、系统界面介绍 T-CD主界面由五部分组成(如图): A区——院标及菜单显示区:显示企业院标,菜单信息,可针对企业院标做专版设置。 B区——项目管理区:显示企业项目及项目信息,包含项目管理、管理体系。 C区——人员管理区:显示人员构成及人员信息,可分别对企业和项目人员进行查看与管理。 D区——文档操作区:对所选文档内容进行设计操作,包含图纸管理、图纸交流、图纸比对、电子签名、图纸拆分、打印归档。 E区——交流会话区:用于人员进行交流,包含即时通讯功能和电子会议。

PS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浪潮eHR 是一套B/S结构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系统,旨在帮助用户实现人力资源基础数据信息化管理,同时优化、改进和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降低管理成本与风险,提高人力资源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使人力资源管理者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精力投入到人力资源成本分析、规划和决策等影响集团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工作上,支持其他部门共同实现集团的经营战略目标...... 1. 重点难点分析 目前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正在向经济强国的方向进军,所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世人瞩目,围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企业的探索已达十余年,现在,已经到了需要突破和发生质变的时刻。 作为中国大型集团企业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管理软件供应商,秉承“务实、专注、持续”的战略发展理念,结合多年来为国内用户供应管理软件的研发经验,浪潮HR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深入研究探索了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理念与最佳实践。经过研究发现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薄弱 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优化困难 数据分散,管理协调困难、不及时 数据真实性无法保证,难以正确监控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信息集成层次不高,无法更宏观地利用HR数据 对信息化的理解与现实的偏差 具有较高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但业务与技术存在偏差 缺乏评价标准、系统之间的转换有难度 如何突破以上所列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发展的瓶颈,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理人思考与探索的方向。 2. 方案概述 浪潮HR 是一套B/S结构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系统,旨在帮助用户实现人力资源基础数据信息化管理,同时优化、改进和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降低管理成本与风险,提高人力资源日常操作管理工作的效率,使人力资源管理者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精力投入到人力资源成本分析、规划和决策等影响集团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工作上,支持共同实现集团的经营战略目标。 系统将实现如下设计目标: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息标准:? 通过本系统的建设,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标准,整合集团人力资源信息,建立集团内部员工信息数据库,对员工全方面的信息实施高效、准确的管理。? 采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规划、收集、整理人力资源数据资源,规范为统一的综合数据库,充分利用各种统计、查询等方法和工具,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分级、分块管理和维护,实现整个集团的信息互通共享;? 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 建成人力资源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人力资源业务的程序化和规范化,优化流程并固化流程,定制实际有效的模型和方法,规范人力资源业务的管理工作。提供多种信息咨询,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正规化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数据资源的作用。? 融合先进的管理理念:? 本系统的宗旨在于使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便捷化迈进。浪潮根据多年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发和研究之经验,整合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在对现有人力资源业务流程结合最佳操作方案进行重组、再造,实现各模块信息的逻辑关联性。? 整合目前使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金和OA协同办公管理系统

金和OA协同办公管理系统 金和OA协同办公管理系统 金和OA系统 金和OA协同办公管理系统简介: 金和OA协同办公管理系统C6软件(简称金和OA),本着简单、适用、高效的原则,贴合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实行通用化、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产品设计,充分体现企事业单位规范管理、提高办公效率的核心思想,为用户提供一整套标准的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帮助企事业单位迅速建立便捷规范的办公环境。 金和OA协同办公管理系统C6软件,通过了软件产品检测中心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的检测、通过了国家信息产业部的双软认证,并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获得了软件产品著作权证书。 当前企业为什么要选择OA协同办公管理软件、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发展的必然 公司随着不断的发展,进入了网络时代,信息化管理需求大大增加,传统的办公模式已经极大地束缚了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埋没了人的智慧和潜能,使员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手工处理那些繁杂、重复的工作。手工模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需要用先进的生产工具来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 二、企业规范化的管理是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管理方式造成整个公司办公环境的混乱、无序、推诿、低效等问题时有发生,管理成本、办公费用居高不下,不但给公司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也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办公环境。领导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不能及时、有效的对各项工作按轻重缓急来处理,给许多领导带来了繁重的工作压力。因此需要一套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让所有的工作不但能有条不紊,还能节省时间、成本并提高效率。 三、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是企业的追求 如何提高本公司的办公效率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而传统的办公模式却成为制约效率提升的最大瓶颈,比如通信、文件下发、批复、归档,繁多的会议等使办公人员陷入忙乱无效的工作中,无法快速提升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 四、远程申请、审批是目前无法解决的难题 公司现在在各地都有许多分支机构和下属部门,文件的上传下达、申请、审批都受到了时间的限制,领导异地出差、开会同样会导致公司的一些紧急、重要的文件得不到审批,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五、节约办公成本 针对公司办公耗材浪费的情况,通过OA系统的实施,可以大大节省这方面的开销。

协同管理(综合管理系统平台解决方案)

综合管理系统平台解决方案 1.概述 一个完善、成熟的计算机自动化办公系统应具备如下三点: 1.沟通(Communication):沟通是员工之间协同工作的基础,良好的交流环境和灵活的交流手段可以使员工之间方便的进行交流和问题讨论。 2.协调(Coordination):协调是保证工作顺利进展的前提,当一项工作由多人完成时,相互之间的协调变得至关重要,良好的协调手段可以保证多人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够步调一致,顺利进行。 3.控制(Control):控制是工作圆满完成的指导和保证,完善的监督控制手段可以使领导能够全面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控制各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保证工作圆满完成。 2.1 平台解决的客户问题 ●客户总提出现有的办公系统太通用,希望做成有自己特色的办公系统。同时希望系统 修改非常方便灵活(不论是应用程序还是流程)。便于以后的二次开发。客户希望在上线后能自己进行二次开发,简单易用。不要上太多系统。 ●客户希望能通过简单的拖拉即可画出一个个工作流程,并且自己可以设计喜欢的处理界 面。希望系统采用图形化界面设计,又采用B/S架构,从而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对系统进行维护。 ●客户不仅希望能够拥有公文流转的功能,还希望能建立CRM、资产资料管理、项目管理、 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应用程序,更希望所建立的应用程序能同公文流转实现无缝集成,二者密切配合。 ●客户希望能集成现有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客户希望能轻松制定直观的统计报表(饼图、柱状图、折线图)。

●客户希望有一套简单实用的档案管理系统。以供上传、检索及下载。 ●客户希望有网络硬盘的功能,可让员工们将重要的文档放在服务器上,可以通过授权的 方式共享文档。可以给不同权限的群组赋不同的上传文件大小限制及文件柜的大小。●客户希望能管理好公司的所有计算机的配置信息及维修信息 ●客户希望能在内部快速信息传递,又能给外部发送邮件,还要有仿QQ的即时交流平台, 反映公司文化的论坛. 对于不同层次: 1、对于高层领导而言,企业信息化是决策支持系统(DSS)。企业信息化运用科学的数学模型,结合内部/外部的信息为条件,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2、对于中层干部而言:企业信息化是信息管理系统(IMS),企业信息化利用业务各环节提供的基础"数据",提炼出有用的管理"信息",把握业务进程,提高办公效率; 3、对于普通员工而言:企业信息化是事务/业务处理系统。企业信息化为办公室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手段和环境,使之准确、高效,愉快地工作。 2.2 平台的功能 该系统是一套开发平台,拥有如下开发功能: ●可视化开发管理流程(如请假流程、费用报销流程) ●可视化开发应用程序(如CRM、固定资产管理、项目管理、采购管理等应用程序) ●可视化开发统计报表(如饼图、柱状图、折线图、交叉报表) ●公文留痕 ●系统信息集成 系统集成的功能套件: ◆工作流程管理 可定义各种工作流程,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可进行流程监控,流程委托,流程查询等。 ◆电子邮件功能 可发布新闻,发布公告,内部信息传递,外部邮件传递等功能 ◆网络硬盘 通过赋权限,可以指定不同级别的人员不同的文件上传大小限制及个人文件柜的大小。可通过密码共享个人文档。 ◆档案管理 通过赋权限,可以指定文件夹管理人员,指定员工的查询权、维护权及下载权. ◆论坛交流 提供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的平台。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一、公司简介 深圳市人元科技有限公司自1999年以来一直专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事务管理(I D/IC卡一卡通管理、指纹门禁、考勤、消费)为核心业务的管理咨询、管理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 公司多年来一直为多家軟件公司和科技公司提供软件产品和技术支持,现已成功实施一卡通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项目客户1000多个,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现已成为华南和华东地区人力资源管理及一卡通管理系统知名供应商。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的企业宗旨,本着“诚信、专业、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通过专业化、规范化服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及咨询实施服务,帮助客户构筑核心竞争力以支持客户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员工进步不懈努力,致力于成长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系统集成及信息化服务供应商。 二、JLHR系统特点: 实用 1、组织、部门、岗位、职务、职级、工种、籍贯、民族、学历、婚姻状况等全面的人事信息管理以 及家庭关系、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奖惩记录、培训记录、调职记录、大事记录等全面的人事档案管理。 2、灵活准确的考勤计算:灵活的考勤规则,科学的班制定义,个人、批量、倒班、模糊等多种排班 方法;正班、加班、迟到、早退、旷工、请假、出差、待料等全面的考勤项目。 3、快速准确的薪资计算:自定义计算项目、自定义计算公式、批量调薪、批量录入、自动计算个人 所得税、灵活输出银行代发工资文件、面额统计表、工资明细报表、工资汇总表、工资条等多种自定义报表。 4、宿舍管理、招聘培训管理、保险、合同、证件、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等全面的辅助管理。 5、食堂管理、出入管理、消费管理、图书管理、门禁管理等全面的一卡通解决方案。 6、多帐套管理。 7、简繁体支持。 8、及时的预警功能。可自定义各种提醒预警,不同人员可设置不同提醒预警。时刻提醒,使工作更 主动! 易用 1、界面友好、结构清晰,操作便捷。 2、用户可自行设置自己的工作界面,轻松拥有个性化的用户界面。 3、多途径操作,方便快捷的完成工作。 4、万能查询、任意项目查找、自定义组合排序。

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v3

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阅读摘要:信息化建设与现代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从集团企业信息化愿景描述开篇,然后提出当前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瓶颈,并寻找解决方法,同时提出集团信息化整体规划。 提示:文中加粗下滑线斜体文字为阅读要点。 目录 一.智慧集团企业展望 (2) 二. 集团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5) (一)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果 (5) (二)信息化工作瓶颈 (6) 三. 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 (7) (一)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架构 (7) (二)集团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 (8) (三)集团信息化建设工作内容 (9) (四)信息化体系建设 (12) (五)信息化应用建设 (13) 四. 总结 (17)

一.智慧集团企业展望 智慧型企业是具有前瞻性的,能够最充分、敏捷、灵活、有效地运用资源的企业,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并且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员工中得到快速“内化”,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无论企业规模有多大,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智慧型企业可以突破人力的局限,将自己的管理边界扩展得更远。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和智慧企业建设目标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建设智慧集团企业是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目标。 什么是智慧企业,或者说什么是智慧集团企业?通过以下七个应用场景的描述,可以体验智慧集团企业的魅力: 场景1---胶工小李 下午17时,小李通过信息终端(手机、电脑等)接收到其工作林段的天气情况、最佳割胶时间、胶水预测产量等数据信息。夜间小李进入胶林开始工作,在自动割胶刀的帮助下快速完成了工作,并有效提高了个人产能。小李割胶完成后离开胶林,自动胶水采集器将帮助小李进行胶水收集,采集器完成胶水收集后将自动发送所在胶林产量信息到数据库,并将该数据信息分发给小李。小李获得信息后,在自动胶水采集器前收集胶水后送往收胶站。 场景2---收胶站小王 小王开始一天工作了,首先通过信息终端将获取到所属地区胶林产量信息,此时胶工小李将胶水送达收胶站,小王对送达胶水进行过

XXX协同管理平台某供应链集成解决方案

XXX协同管理平台某供应链集成解决方案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XXX互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前言 (6) 1.1. ERP系统简介 (6) 1.2. 企业信息化现状 (6) 1.3. 企业集成需求 (6) 1.3.1. 总体需求描述 (6) 1.3.2. 详细需求详述 (7) 第二章平台与技术规范 (8) (8) 2.1. 集成标准介绍 (8) 1. 用友API标准接口 (8) 2. 协同服务器与某服务器连通 (8) 3. 某组织架构等基础档案集成 (8) 4. 某业务单据与协同审批流程集成 (8) 5. 某多服务器集成 (8) 6. 某多账套集成 (8) 7. 数据权限继承方式 (8) 8. 手机移动应用M3 (9) 2.2. 集成范围说明 (9) 第三章集成场景与方案 (9) (9) 3.1. 需求解读及落地 (9) 3.1.1. 建立远程业务应用平台 (9) 3.1.2. 建立业务线上审批平台 (10) 3.1.3. 建立业务信息共享平台 (11) 3.1.4. 建立业务评估体系 (12) 3.1.5. 建立协同报表查询平台 (13) 3.1.6. 建立外部企业连接平台 (14) 3.1.7. 建立业务查询追溯机制 (14)

3.1.8. 建立业务的移动应用 (15) 3.1.9. 促进财务从核算向管理转型 (15) 第四章分类业务集成方案 (15) (15) 4.1. 采购管理集成方案 (15) 4.1.1. 采购管理难题 (15) 4.1.2. 采购管理问题分析 (15) 4.1.3. 采购管理集成需求 (16) 4.1.4. 采购管理集成解决方案 (16) 4.1.5. 采购管理集成效益展现 (38) (38) (38) 4.2. 销售管理集成方案 (38) 4.2.1. 销售管理存在难题 (38) 4.2.2. 销售管理问题分析 (39) 4.2.3. 销售管理集成需求 (39) 4.2.4. 销售管理集成方案 (40) 4.2.5. 销售管理集成的效益展现 (63) 4.3. 库存管理集成方案 (63) (63) 4.3.1. 库存管理难题 (63) 4.3.2. 库存管理问题分析 (64) 4.3.3. 库存管理集成需求 (64) 4.3.4. 库存管理集成解决方案 (64) 4.3.5. 库存管理集成效益展现 (81) 4.4. 应付管理集成方案 (82) (82) (82) 4.4.1. 付款业务管理难题 (82)

质量管理与CAD一体化集成(协同设计系统)建设方案

1协同设计系统建设意义 1.1建设背景 传统设计管理模式下,延期、返工、变更等情况时有发生,并且普遍性存在,这不仅会增加成本、降低利润,还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 影响当下进度、质量、成本的因素有很多,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很大

1.2建设目标 精诚协作-构建交流平台,改变单兵模式,生产全程信息化管理,减少了错漏碰缺,提升设计质量; 避免返工-上游专业发生变化自动通知下游专业,避免差错与无谓返工; 集中管理-将散落的资源自动收集起来形成权威过程与成果库; 安全共享-图档资料、知识资源、涉密资料分别单独存储,没有权限的用户无法检索到,图档资料根据权限只能在线浏览,无法下载、拷贝、修改; 质量管理-实现设—校—审全程带图电子化管理,杜绝ISO贯彻两张皮; 过程追踪-图纸版本随校审统一管理,实现电子化圈阅审图与图纸历史追溯; 远程办公-笔记本/平板/手机/4G上网,领导出差照常办公,不耽误院内生产工作; 提高效率-自动电子签名,自动图纸比较,自动图纸分析提取图名,自动图纸质量检查进一步提升了设计效率; 提升管理-工时进度生产过程中动态采集,项目真实情况一目了然; 建立设计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企业领导/设计项目负责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设计进展状况、调阅设计图纸(含草图)、查阅办理过程、掌握实时的设计进度信息、质量信息以及标准规范执行的情况。 协同设计平台定位:建立以数据为中心,以“流程+事务”驱动的生产模式。

“协同设计平台”是面向设计生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套软件产品,它以设计项目为管理单元、以设计标准为前提、以设计流程为核心,严格控制设计成果的设计、修改、批阅、 校审、出版、签章(盖章)、归档、分享与利用的全过程,达到精细化生产管理的目标。 2协同设计关键技术 2.1支持分布式部署 大型的集团公司一般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协同设计系统可以采用分布式部署的方式,即在集团总部服务器部署主文件服务器,在异地的分公司也部署从文件服务器,在不同公司的人员登录协同设计系统的时候,将根据人员所在地来自动调整访问文件服务器的位置。另外系统采用C/S与B/S架构的混合模式,结合屏幕校审、数字签名等技术,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实现了各分支机构与总部间的异地协 同设计。同时,通过集中—分散同步处理技术,保证了异地协同过程中文件的上传

资源管理平台系统-技术方案

资源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文档修改记录 版本号修改内容描述修改人修改日期V0.1 建立 V1.0 修订

目录 1概述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建设目标 (1) 1.4 设计原则 (2) 1.5 术语及缩略语 (2) 1.6 引用文件 (3) 2主要功能与战术技术指标 (3) 2.1 总体要求 (3) 2.1.1 可定制性 (4) 2.1.2 可靠性 (4) 2.1.3 可扩展性 (4) 2.1.4 实用性 (4) 2.1.5 安全性 (4) 2.1.6 易维护性 (5) 2.2 主要功能要求 (5) 2.2.1 集成架构设计 (5) 2.2.1.1 硬件设施及基础监控层 (5) 2.2.1.2 采集管理平台层 (5) 2.2.1.3 资源层 (5) 2.2.1.4 应用层 (6) 2.2.2 业务系统集成注册发布管理 (7) 2.2.3 数据采集处理功能 (7) 2.3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8) 2.3.1 响应时间 (8) 2.3.2 可用性指标 (8)

3系统总体设计 (10) 3.1 系统体系结构 (10) 3.1.1 系统组成 (10) 3.1.2 组成架构 (12) 3.1.3 技术体制 (14) 3.2 系统使用流程 (14) 3.2.1 用户角色 (14) 3.2.2 工作流程 (16) 4分系统设计 (18) 4.1 系统运维管理功能 (18) 4.2 注册发布管理功能 (18) 4.2.1 功能组成 (19) 4.2.2 形式审查 (19) 4.2.2.1 功能说明 (19) 4.2.2.2 业务流程 (19) 4.2.2.3 外部信息关系 (20) 4.2.3 数据审核 (21) 4.2.3.1 功能说明 (21) 4.2.3.2 业务流程 (21) 4.2.3.3 外部信息关系 (22) 4.2.4 数据发布 (23) 4.2.4.1 功能说明 (23) 4.2.4.2 业务流程 (23) 4.2.5 数据查询 (23) 4.2.5.1 授权内数据查询 (23) 4.2.5.1.1 功能说明 (23) 4.2.5.1.2 业务流程 (24) 4.2.5.2 授权外数据查询 (24)

OA厂商泛微致远金和通达华天动力哪家比较好

O A厂商泛微致远金和通 达华天动力哪家比较好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选型须知 临近年末,很多企事业单位都会赶工期上马一些信息化项目,而OA系统无疑是其中关注和采购的重点,那么如何选好OA系统呢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究竟该如何取舍呢本文就为选型者提供一个实用的参考。 一般来说,OA系统的选型者包括CIO、网管、行政主管这三大角色。其中CIO和网管们会对OA系统进行比较全面的评测,包括技术和功能两大方面,并且会追究一些技术细节,比如技术架构、开放性等。 行政主管,如人事主管、财务主管则更多的关注于理念和功能,包括是否能够解决自己的主要问题,是否方便使用等。而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则是OA系统的价格、维护、服务等。 综合来看,选好OA系统需要关注五大要素,即实用性、易用性、开放性、服务、性价比。为了避免海选的状况,我们挑选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五个OA系统,结合这五大要素进行重点评测,希望能够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OA系统。 2、各系统简介 1)泛微软件 泛微可能是目前品牌度最高的OA系统,他从产品包装到市场推广的各个环节都做得非常完善,可以说是OA厂商中市场运作能力最强的一家公司。 虽然有很多人说泛微的OA系统来自于荷兰某ERP软件的盗版,但现在追究这个已经没有意义了,这套OA系统已经被泛微打造得非常复杂。这个“复杂”是一把双刃剑,好的地方是功能非常多,设置非常细,系统内部与外部的整合性也不错;坏的地方则是实在太难用了,事实上,泛系统的实施和使用非常麻烦在业内也是出了名的。 打开泛系统的界面,能够看到其丰富的功能包含了人事、财务、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加之精心设置的演示数据非常讨好。如果深入的体验一下,则可以明显的看到无论是普通用

协同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措施.doc

A协同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措施P1 OA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书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 目录 第1部分OA办公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总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1需求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 1.2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 1.3客户价值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6 1.3.1. 形成、传播、发展组织机构习惯的好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3. 2. 让管理工作变得轻轻松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3.3. 协作性、灵活性显著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3.4. 管理效率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6 1.3.5. 规范性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 1.3.6. 实现知识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6 1.4OA办公管理系统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4.1. 灵活的个性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7 1.4. 2. 统一的沟通平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7 1.4.3. 在线表单设计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7 1.4.4. 在线流程设计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7 1.4.5. 支持在线模板引用

PDM是协同设计的支撑平台

基于AutoCAD协同设计技术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发表时间:2008-6-23 陈小兵王静廖文和张永军来源:万方数据 关键字:产品数据管理AutoCAD协同设计系统体系结构 产品数据管理(PDM)是以软件为基础的一种使能技术,它是帮助工程技术人员或其他人员管理所有产品相关信息和所有与产品信息相关的开发过程的工具;产品协同设计的目的是智力共享、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或不同专业特长的智力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综合各方优势,提高企业的整体设计水平。PDM系统已经成为协同设计的必不可少的支撑平台。 产品数据管理 (PDM)是以软件为基础的一种使能技术,它是帮助工程技术人员或其他人员管理所有产品相关信息和所有与产品信息相关的开发过程的工具;产品协同设计的目的是智力共享、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或不同专业特长的智力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综合各方优势,提高企业的整体设计水平。PDM系统已经成为协同设计的必不可少的支撑平台。 AutoCAD已在国内外被广泛地使用,在众多的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大量的DWG格式的文件。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设计资源,利用AutoCAD提供的协同设计工具,对于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设计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AutoCAD提供的协同工具,对基于AutoCAD协同设计技术的PDM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实现技术进行了研究。 1 AutoCAD的协同设计技术 1.1 AutoCAD协同设计工具集 AutoCAD提供了大量的工具来协调各设计成员之间的图形和共享AutoCAD图形数据,这些技术贯穿于设计的整个过程中。 在设计初期,AutoCAD提供的技术包括:建立专业图形符号库、CAD标准(DWS 格式文件)等,使用专业图形符号库和CAD标准能够提高专业产品设计的效率,保证设计人员采用相同的绘图标准。在设计过程中,能否达到协同设计主要取决于设计人员之间图形信息的获取与信息反馈是否及时、便捷,设计资源能否共享。这一阶段,AutoCAD提供的技术包括:设计中心、外部参照技术等。外部参照技术是实现设计人员之间协同设计的重要工具。 在设计后期,协同设计主要体现在设计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既要快捷、准确、通畅,又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这一阶段,AutoCAD提供的技术包括:电子传递、发布电子图形集等。 1.2外部参照技术

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随着云计算在企业内应用,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云计算的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实现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可伸缩性并且提高了服务器的利用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但是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越来越复杂,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就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来支撑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展。 云管理平台最重要的两个特质在于管理云资源和提供云服务。即通过构建基础架构资源池(IaaS)、搭建企业级应用、开发、数据平台(PaaS),以及通过SOA架构整合服务(SaaS)来实现全服务周期的一站式服务,构建多层级、全方位的云资源管理体系。那么有没有合适的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可以推荐呢? SmartOps作为新一代多云管理平台,经过6年多的持续研发和实际运营,已经逐渐走向成熟,能通过单一入口广泛支持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AWS等超大规模公有云的统一监控、资源编排、资产管理、成本管理、DevOps 等管理功能,同时也支持私有云和物理裸机环境的统一纳管。SmartOps平台具有统一门户、CMDB配置

数据库、IT服务管理、运维自动化和监控告警等主要模块,支持客户自助在线处理订单、付款销账、申报问题、管理维护等商务运营流程,而且对客户的管理、交付、技术支持也都完全在平台上运行,这极大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并大幅降低成本,业务交付速度更快、自动化程度更高、成本更具竞争力、用户体验更佳。 同时,SmartOps正在构建适应业务创新发展的云管理平台,实现从服务中提炼普惠性的服务方案,并构建软件化、工具化、自动化的快速上线对外提供服务的通道。SmartOps不仅是一个云管平台,也是一个面向企业用户的服务迭代的创新平台,一切有利于企业用户数字化发展的个性化服务,都有可能在普遍落地后实现技术服务产品化、工具化的再输出。不仅如此,下一步,SmartOps还将融入更多的价值,包括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面向企业用户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价值。借助平台化的管理工具,为企业财务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成本参

身份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身份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1. 应用背景 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企业信息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诸如OA、CRM、ERP、OSS等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应运而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与此同时,各个应用系统都有自己的认证体系,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加,一方面企业员工在业务系统的访问过程中,不得不记忆大量的帐户口令,而口令又极易遗忘或泄露,为企业带来损失;另一方面,企业信息的获取途径不断增多,但是缺乏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展示的平台。 在上述背景下,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逐步提上日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业务系统统一认证、单点登录(SSO)和信息综合展示的企业门户(Portal)。现有的门户产品多集中于口令方式的身份认证,如何更安全的进行统一认证,并保证业务系统访问的安全性,成为关注的焦点。 2. 基于CA认证的统一身份管理平台 时代亿信推出的基于CA认证的统一身份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以资源整合(业务系统整合和内容整合)为目标,以CA认证和PKI技术为基础,通过对用户身份的统一认证和访问控制,更安全地实现各业务系统的单点登录和信息资源的整合。 平台兼容口令认证、PFX证书文件认证、USB智能卡认证等多种认证方式,并采用SSL 加密通道、关键信息加密签名、访问控制策略等安全技术充分保证身份认证和业务系统访问过程的安全性。 2.1 系统功能及架构 平台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门户系统(Portal):各业务系统信息资源的综合展现; 平台管理系统:平台用户的注册、授权、审计;各业务系统的配置;门户管理; CA系统:平台用户的数字证书申请、签发和管理; 用户统一认证:用户身份的CA数字证书认证、认证过程的SSL加密通道; 单点登录(SSO):业务系统关联(mapping)、访问控制、访问业务系统时信息的加密签名和SSL加密通道; 图1 基于CA认证的统一身份管理平台架构 2.2 系统的实现和安全机制 2.2.1 用户注册和授权 (1)企业每一个用户在平台完成用户注册,得到自己的统一帐户(passport); (2)如果采用证书文件或USB智能卡认证方式,则CA系统自动为平台用户签发数字证书,并与用户的统一帐户对应。 (3)注册的用户可以由管理员进行分组,并根据分组设定相应的业务系统访问权限。 2.2.2 业务系统的配置 接受统一认证的业务系统必须完成以下工作: (1)安装业务系统访问前置并配置证书和私钥,用以建立客户端与业务系统之间的SSL 加密通道,并接收处理平台提供的加密签名的用户认证信息; (2)提供关联(mapping)接口和访问验证接口,并在平台进行配置。关联信息主要是平台统一帐户与业务系统用户信息(可能包括业务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的对应关系。

OA协同管理系统项目解决方案

OA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书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

目录 第1部分OA办公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总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1需求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2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3客户价值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3.1.形成、传播、发展组织机构习惯的好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3. 2.让管理工作变得轻轻松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3.3.协作性、灵活性显著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3.4.管理效率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3.5.规性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3.6.实现知识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4OA办公管理系统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4.1.灵活的个性设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4. 2.统一的沟通平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4.3.在线表单设计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4.4.在线流程设计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4.5.支持在线模板引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4.6.修订、清稿及用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4.7.先进的技术架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2部分OA办公管理系统解决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一) 公文管理平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1发文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2收文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3部请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2.4催办督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4.1.催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4.2.督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2.5公文管理的主要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2.5.1.收文/发文流程自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2.5.2.公文模板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2.5. 3.手写签名、审批意见、公章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2.5.4.分类及综合查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2.5.5.监控/协办/缓办/取回/转流程等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二) 知识管理平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2.6知识文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2.6.1.知识发布与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2.6.2.知识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2.6. 3.借阅与授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2.6.4.推荐与收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2.6.5.评分与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2.6.6.信息订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2.6.7.转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2.6.8.发起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2.6.9.移交归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