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23例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失眠一号方:
风池:足少阳胆经,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完骨:足少阳胆经,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翳风:手少阳三焦经,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天柱:足太阳膀胱经,在颈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安眠:经外奇穴,当翳明与风池连线的中点取穴。
翳明:经外奇穴,当翳风与风池连线的中点取穴。
用法:单边选四穴,交替;体位:俯卧位。
失眠二号方:
百会透前顶: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五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印堂:经外奇穴,当两眉头内侧端连线中点处。
太阳双侧:经外奇穴,在头部,当目外眦与眉头连线中点向外一横指处。
太冲双侧:足厥阴肝经,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阳陵泉双侧:足少阳胆经,在小腿前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足三里双侧:足阳明胃经,在小腿前外侧,犊鼻直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用法:取全穴,并用神灯照神厥穴。
医药健闻顽固性失眠的针灸治疗顾德燕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重庆 402360)现代生活节奏快,长期沉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
常常令人心力交瘁,进而出现失眠,不仅会影响正常生活,还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很多失眠患者会想尽各种办法缓解,如服用助眠药物,短期效果好,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依赖性,且药效会逐渐减弱;还有的喜欢用酒精麻醉自己,不仅起不到助眠效果,还伤肝伤胃。
中医在治疗失眠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受到广大患者的高度认可。
在此,为大家介绍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
顽固性失眠的概述顽固性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的范畴,特点是患者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轻者出现入睡困难,或易醒且不能继续入睡,或出现时睡时醒,严重时彻夜不眠。
很多失眠患者会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治疗,如有的服用助眠药物,虽然短期效果非常好,但长期服用容易产生依赖性,且药效会逐渐减弱;有的想饮酒助眠,反而更加会破坏睡眠,并加重不良情绪。
中医学博大精深,在治疗失眠方面有奇招。
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效果虽然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很多,但通常短期效果显著,长期效果不佳,导致症状反复。
中医针灸疗法是一种自然疗法,有助于促进大脑自我调节功能的恢复,具有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国内临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在于,挑选一些可以安神养颜、辅助睡眠的穴位进行针灸。
除了治疗失眠外,还能够调节身体阴阳平衡,打通身体的经络。
平衡阴阳是通过对神门、内关、三阴交三个穴位进行针灸,调节脾胃功能及身体阴阳,既可以缓解失眠症状,还能够安神养颜。
疏通经络是通过对上述三个穴位进行针灸,可以调节身体五脏的平衡,使原本拥堵的经络得到改善,让气血更加通畅,进而提高睡眠质量。
年轻人精力旺盛,偶尔失眠并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但是长期熬夜则会出现精56医药健闻神萎靡的现象。
中老年人的精力远没有年轻人旺盛,即使偶尔失眠,也容易令人心烦意乱,第二天始终无法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更不要说经常失眠,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其他疾病。
针灸科医案记录针灸科医案记录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传统医学的重要性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尤其是针灸科作为中医药的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备受推崇。
以下将介绍几个真实的针灸科医案,这些案例不仅生动地展示了针灸的疗效,而且对读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案例一:针灸治疗颈椎病患者王女士,女性,45岁,因长期办公导致颈椎病引起的颈部疼痛和头晕症状就诊。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检,针灸师发现王女士颈椎病属于经络阻滞型,主要症状为颈部僵硬疼痛,头晕,手指麻木。
针对王女士的病情,针灸师采用了经络刺激疗法。
通过针灸穴位的刺激,疏通了阻塞的经络,促进了气血流通。
经过连续三个疗程的治疗,王女士的颈部疼痛和头晕症状明显减轻,手指麻木感也有所改善。
王女士从中得到了极大的舒缓和康复,同时也通过学习针灸自我调理方法,有效预防了病情的复发。
案例二:针灸治疗失眠症患者李先生,男性,35岁,因工作压力大导致失眠症状就诊。
李先生每晚难以入睡,容易醒来并反复翻身,而且每天早晨起床后感到疲劳和精神不集中。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检,针灸师发现李先生的失眠属于心火旺盛型,主要症状为心烦不宁,睡眠质量差。
为了治疗李先生的失眠症状,针灸师采用了心志安宁疗法。
通过在相关的穴位进行刺激,使李先生的心火得到平衡和调和,达到安抚心神的效果。
经过连续两个疗程的治疗,李先生的失眠症状明显改善,入睡时间缩短,睡眠质量提高,早晨起床后也感到神清气爽。
案例三:针灸治疗运动损伤运动爱好者张先生,男性,28岁,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后,出现了右膝关节疼痛的问题。
疼痛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训练。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检,针灸师发现张先生膝关节属于软组织损伤型,主要症状为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
为了治疗张先生的膝关节疼痛,针灸师采用了局部刺激疗法。
通过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
经过连续三个疗程的治疗,张先生的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范围扩大,他重新恢复了运动的乐趣。
王贵其,男,49岁
患有失眠和焦虑症10年,平常很难入睡,在服安神镇静西药,药量不断加大,但效果不好,且第二天觉得头脑不清醒和疲劳不堪。
舌质暗紫,苔薄白,脉弱。
面色暗灰,精神憔悴,目光呆滞。
证属心肝血虚,兼郁热内蕴。
治宜养心安神,清泄肝热。
处方:印堂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关元
太冲申脉照海行间侠溪肾俞肝俞
心俞
留针30分钟,照海,心俞,肾俞用补法,申脉,行间,侠溪,肝俞,太冲用泻法,余穴用平补平泻。
每天1次。
心藏神,神门为心经原穴;脑为元神之府,印堂可调理脑神,两穴相配可安神利眠。
四神聪、安眠穴镇静安神。
照海、申脉为八脉交会穴,分别与阴跷脉、阳跷脉想通,阴、阳跷脉主睡眠,若阳跷脉功能亢盛则失眠,故补阴泻阳使阴、阳跷脉功能协调,不眠自愈。
行间、侠溪穴泻肝胆之火,肝火息,心神安。
嘱患者卧室打扫干净,创造一个整洁安静的睡眠环境,22点以后准时洗漱完,上床准备入睡。
或仰卧或侧卧,双眼睑慢慢闭合,冥想从头到脚每一个器官、组织放松下来,而后意守丹田,直至入睡。
第二天患者自觉睡眠较好,精神倍足,精气神较前有了
明显改善。
5天后开始减服西药,并觉白天注意力较集中和头脑明显较前清醒。
治疗10天后改隔日针刺1次,1个月后完全停服西药。
患者目前可一夜睡止天亮8小时不醒,白天精神舒畅,焦虑情绪明显减少,嘱尽量少喝酒少吃烧烤食物,睡眠尽定量定时,多爬山、跑步、打太极。
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而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又有哪些呢?针灸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们整理的关于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会喜欢!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1、耳穴压丸取穴:常用穴:心、缘中、神门。
备用穴:肾、皮质下、肝、内分泌、脾。
操作:一般仅取常用穴,效不显时加选备用穴1-2穴。
贴压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绿豆或冰片(预先制备成米粒大之颗粒),贴压于一侧穴上。
然后每穴按压1分钟,使耳廓充血发热。
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睡前必须按压1次,时间为每穴约1~2分钟。
隔日换贴1次,二侧穴位交替应用。
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天。
效果:本法多用于初得或较轻的失眠症,并有一定预防作用。
2、皮肤针取穴:常用穴: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
备用穴: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上述部位均取,重点用皮肤针叩刺常用穴之两侧,手法轻度或中度。
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
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
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围内按常规叩刺20~50下。
额部横叩打三行,头部呈网状叩打。
手法同前。
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宜。
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效果:本法用于以失眠为主的神经衰弱患者。
且以病程短者疗效为好,病程长者疗效较差。
3、耳穴埋针取穴:常用穴:心、肾、缘中、神门、皮质下。
备用穴:胃、肝、枕、脾。
操作:常用穴均取,效不显时,酌加备用穴。
严格消毒耳穴后,将揿钉形皮内针埋入,上以胶布固定,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以感到轻微疼痛、胀、发热为佳。
每次一侧耳,双耳交替。
3~5天换埋针1次,2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5天。
效果:本法用于较重的失眠症患者。
4、刺血取穴:常用穴:阿是穴。
备用穴:内中魁。
阿是穴位置:多位于两耳根之上半部。
内中魁穴位置:手中指掌侧正中线,近指侧节横纹中点一穴,前后1分各一穴,左右共六穴。
针灸对身体的好处1、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属阴虚阳亢证,按着“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原则,治宜育阴潜阳,取足少阴肾经腧穴太溪,针刺补法;取足厥阴肝经腧穴行间,针刺泻法。
电针灸法治疗顽固性失眠37例临床观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19.59关键词失眠针刺疗法灸法治疗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使睡眠状态维持长久,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因此而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睡眠维持障碍,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入睡困难或睡眠质量差等。
常见导致失眠的原因主要有精神因素、个体因素、躯体原因、环境原因、情绪因素等。
既往研究发现由植物神经紊乱所引起的失眠占失眠患者的绝大多数。
2011年4月~2013年6月应用针刺后再通过电针并结合针灸法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37例,其治疗效果显著,现做如下汇报。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19~68岁,平均52岁;病程1个月~31年。
治疗方法:①电针治疗:取穴:三阴交、百会、足三里、攒竹、太冲、神门、内关、太溪;方法:被试者仰卧于床上,对所需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用普通常规毫针先刺百会、攒竹;然后再刺神门、内关,并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逐个刺入,使各个穴位得气后,神门、足三里、太溪施予提插捻转补法,太冲施予提插捻转泻法,其余穴位用平补平泻法。
针刺并施行补泻手法后,用康岭牌电针仪施予电针治疗,主要选取双侧太溪、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每次使用两组线四个穴,如先取双侧太溪、神门穴,三天后又取双侧神门、三阴交或双侧足三里与太溪等;所有穴位轮流交替使用,同时对下肢外露部分用tdp神灯或红外线灯进行照射。
留针约半小时。
1次/日,7天1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天。
②灸法治疗:当针刺并上好电针后,用12cm×20cm大小的艾灸盒,放置在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点燃两节约4cm的艾条均匀地固定于艾灸盒内并开始施灸,初灸温度较低时,将艾盒加上盖子,随着温度增高,则将盖子移偏呈半盖状,直至完全移开盖子,并注意避免灼伤患者皮肤。
灸法与电针同时进行,同样1天治疗1次,7天1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天。
30个中医针灸疗效记录1. 中风后遗症患者男,58岁,中风后遗症,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左侧肢体力量明显恢复,言语清晰。
2. 颈椎病患者女,45岁,颈椎病,颈部疼痛,手臂麻木。
经过12次针灸治疗,患者颈部疼痛缓解,手臂麻木症状消失。
3.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男,60岁,腰椎间盘突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
经过15次针灸治疗,患者腰部疼痛减轻,下肢麻木症状改善。
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女,62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疼痛,行动不便。
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膝关节疼痛缓解,行动能力提高。
5. 面瘫患者男,35岁,面瘫,面部表情僵硬,口眼歪斜。
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面部表情恢复正常,口眼不再歪斜。
6. 头痛患者女,42岁,头痛,经常性头痛,影响生活。
经过6次针灸治疗,患者头痛症状明显缓解。
7. 失眠患者男,50岁,失眠,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
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入睡变得容易。
8. 肠胃炎患者女,38岁,肠胃炎,腹痛,腹泻。
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腹痛缓解,腹泻症状消失。
9. 鼻炎患者男,28岁,鼻炎,鼻塞,呼吸不畅。
经过6次针灸治疗,患者鼻塞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变得顺畅。
10. 肩周炎患者女,55岁,肩周炎,肩部疼痛,活动受限。
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肩部疼痛减轻,活动能力提高。
11. 耳鸣患者男,40岁,耳鸣,耳朵嗡嗡作响,影响生活。
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耳鸣症状消失。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女,65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疼痛,麻木。
经过12次针灸治疗,患者双下肢疼痛减轻,麻木症状改善。
13. 哮喘患者男,7岁,哮喘,呼吸困难,咳嗽。
经过6次针灸治疗,患者呼吸困难缓解,咳嗽症状消失。
14. 网球肘患者女,48岁,网球肘,肘部疼痛,活动受限。
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肘部疼痛减轻,活动能力提高。
15. 牙痛患者男,32岁,牙痛,牙齿疼痛,影响饮食。
针灸治疗案例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已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压力或者插入针来调节人体的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针灸治疗案例,来展示针灸在不同疾病上的疗效。
首先,我想分享的是一位患有颈椎病的患者的治疗案例。
这位患者因为长期的办公导致颈部僵硬、疼痛,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经过针灸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针灸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流动,舒缓了颈部的肌肉紧张,减轻了疼痛。
患者在连续几次的针灸治疗后,颈部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其次,我想分享的是一位患有失眠症的患者的治疗案例。
这位患者因为工作压力大,长期失眠困扰,导致精神状态低落,工作效率下降。
经过针灸治疗,患者的失眠症状得到了改善。
针灸通过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改善了睡眠质量,使患者能够更快地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患者在持续几周的针灸治疗后,失眠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最后,我想分享的是一位患有消化不良的患者的治疗案例。
这位患者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胃部不适、食欲不振。
经过针灸治疗,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得到了缓解。
针灸通过调节患者的胃肠功能,促进了消化液的分泌,改善了消化不良的症状。
患者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后,胃部不适的症状明显减轻,食欲也逐渐恢复。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针灸在治疗颈椎病、失眠症、消化不良等疾病上都有着显著的疗效。
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一些慢性病、功能性疾病有着独特的疗效。
当然,在接受针灸治疗时,患者也需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中医师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其疗效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针灸的疗效,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董氏奇穴针灸——失眠处方董氏针灸失眠处方:【通山通关通天心灵五花穴下三皇镇静】临床取三组即可#穴位位置图##失眠病案分享#1. 分享:七十二岁老太太,【膀胱炎加妇科炎症】(每次小便不痛不痒就难受),失眠。
每次上火后就出现以上症状!针云白李白,三其,腕顺,手三关,心灵,妇科,镇静。
上三黄下三皇,四花门金,通肾通胃通背,火主火硬,足三火,水曲六完。
三次症状消失!今天从六十里路外坐车过来,并带俩瓶好酒以表感谢!董针强大,感恩老师!2. 女45岁,每天晚上睡不好觉,【失眠多梦】,上焦火大,我给配穴:镇静穴,心灵三穴,上三黄,下三皇,肾关,等要其九点半前泡脚,今上午给我信息睡眠质量有改善3. 自从用【董针治失眠以来,从未失手】!治一个好一个!不需辩证!镇静,心灵一,三顶就够了!董针威武,4. 分享:一少女14岁因【考试压力大,失眠数天】,噩梦连连,不言不语,去医院检查说【轻度抑郁焦虑症】,经家人开导后不可以缓解,拟针方:正会,前会,人中,木穴倒马,灵骨(双侧),火主(双侧)后,马上睡着,半小时后起来大哭一场,脸色由原来灰青转成白里透红;面代笑容说:心安定很多。
5.分享一下【三十年的重症失眠】,每天两粒安眠药,也没有用,用董针五天,刚才告诉我,昨晚睡着了五个小时!第一天镇静三穴,心灵,肝灵,手解,灵大,五花,舌头很红加了火连菊散,当天晚上就有效,去安眠药睡了两小时,第二天加水通天通山通关,下三黄,四花,当晚三点后睡着,有四小时左右,第三天四天都能睡四小时左右,前天昨天家中有事未来,让其加服了半夏秫米汤,昨晚睡得很好,今天看舌已不红去了火连火菊火散另附刘红云:失眠,有一种叫不安腿综合症,腿麻,像有一群蚂蚁在爬,不能入睡。
取穴为支沟+外三关。
外三关是典型的董氏奇穴,可以行血化淤,祛风化痰。
支沟调三焦气机,位于小臂上,对应小腿。
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23例
作者:佘畅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关键词】顽固性失眠
顽固性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的范畴[1],临床主要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也可以表现为时睡时醒,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睡,属于现代医学神经衰弱范畴,已经成为严重困扰患者的常见疾病之一,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笔者采用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3例患者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18~66岁;病程1~8年。
患者的职业有工人、公司职员、学生、退休人员等等。
全部患者均经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取百会、神庭、安眠1号、安眠2号、双侧内关、双侧神门、双侧足三里针剌得气,留针30 min。
起针后温灸涌泉穴。
然后取一侧耳穴心、脾、神门、交感、皮质下、脑点,用耳针贴压,嘱患者每日按压所贴穴位3~5次,每次按压不少于5 min。
针灸1次/d,耳穴贴压3 d换1次,左右交替。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23例中,治愈8例,好转13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1.3%。
4 病案举例
周某,女,24岁,学生,2007年3月23就诊。
主诉:入睡困难近1年,严重时整夜不能入睡,伴有心慌,食欲不振,舌红苔白,脉数。
当即取百会、内关、神门、神庭、安眠1号、安眠2号、足三里针剌,留针30min,起针后温灸涌泉穴,然后选一侧耳穴心、脾、神门、皮质下、脑点用耳针贴压。
操作完毕,患者自觉心情舒畅,治疗当晚睡眠有明显改善,继续治疗10次后痊愈。
5 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心。
因思虑太过,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与心肝脾肾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因此以交通心肾,调理脾气,养心安神为法,采用针灸疗法治疗。
针灸作为中医学的特色疗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优势[2]。
主要选择心脾肾经经穴、经外奇穴、督脉穴治疗该病。
心经原穴神门、心包经络穴内关,取之宁心安神;督脉之神庭、百会,神庭穴具有安神镇静的功效,百会穴位于巅顶,入络于脑,可清头目,宁心安神;《素问·逆调论篇》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取足阳明胃经之足三里穴调理脾胃之气,消胀除满。
安眠1号、安眠2号为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
温灸涌泉交通心肾。
利用耳针治疗可达到持续刺激,加强疗效的作用。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还须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3]。
对因情志不舒或紧张而造成的失眠,精神治疗更有其特殊的作用[4],嘱其避免情绪激动,要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患者坚持治疗[5]。
【参考文献】
[1]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3.
[2]王锐超,刘虹.针刺治疗失眠症72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3):42.
[3]沈蓉蓉.腹针结合耳针治疗失眠症32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8):37.
[4]徐丽伟.失眠证治心悟[J].吉林中医药,2007,27(2):15.
[5]梁毅然,孟宪伟.针罐、延长留针时间治疗顽固性失眠5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1):7.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