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集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键入文字]
巴尔扎克的作品对中国影响
巴尔扎克作品对中国影响
巴尔扎克的作品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七、八十年。
最早出现在中国文坛的是1915 年商务印书馆出的巴尔扎克短篇集《哀吹录》,收有四个短篇《猎者斐里朴》、《耶稣显灵》、《红楼冤狱》和《上将夫人》,由著名的早期翻译家林纾(林琴南)与陈家麟用文言意译,虽然文字很生动,情节也吻合原作,但删节不少。
《哀吹录》出版后的第二年,即1917 年,周瘦鹃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在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在“法兰西之部”里,收有巴尔扎克的短篇《男儿死耳》,虽然亦是用文言文翻译,但比林纾的翻译更为信达,而且编有巴尔扎克小传,为我国读者第一次介绍了这位法国大作家的生平及创作简况,并且较公允。
巴尔扎克像
五四以后,巴尔扎克的作品渐渐地丰富起来,特别到了三十年代,《世界文库》不但译载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而且在第八期上由穆木天翻译了他的《小于人间喜剧总序》,还有几幅巴尔扎克的画像。
巴尔扎克的作品集也在1936 年第一次出版,是蒋怀青译的《巴尔扎克短篇小说》,收有八篇短篇小说,王任叔写了前言《巴尔扎克》,并附有《巴尔扎克重要作品目录》,还把《人间喜剧》中六个场景的中、外名称作了介绍。
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是《欧也妮·葛朗台》,1936 年由穆木天翻译,当时文章《欧也尼·葛朗代》。
客观地说,解放前翻译的巴尔扎克的译作品并不算多,但翻译的论述巴尔扎克的文章却为数不少,西蒙、法郎土、圣·佩甫、显克维支等著名人物的论述都介绍翻译成了中文。
还出现了中国文人对巴尔扎克的评述,有的还相当有份量。
解放后,尤其五十年代,曾有计划地介绍过外国文学。
巴尔扎克一些重要作品,如
1。
天府新论2006年6月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李 菡 [摘要]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小说《人间喜剧》,淋漓尽致地揭露批判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幕。
作品在艺术上颇有成就:善于细节描写,达到精细入微,生动逼真;成功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
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具有个性;服从各种人物生活和思考所必须遵循的逻辑。
作品具有巨大的艺术力量,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峰。
[关键词]巴尔扎克;批判现实主义;典型人物塑造;细节描写;哲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33(2006)6月-224-2[作者单位]李菡,四川师范大学基础部 四川成都 610061(一)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
他一生辛勤创作的《人间喜剧》共包括96部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
被恩格斯誉为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称赞巴尔扎克“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小说是社会的缩影。
《人间喜剧》正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巴尔扎克说“我企图写出整个社会的历史”,“拿破仑用刀来完成的事,我要用笔来完成”,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这正如丹纳所说,巴尔扎克“让小说承担了它不能承担的重量”,《人间喜剧》简直就像一套百科全书。
巴尔扎克用那枝饱蘸着墨水的鹅翎笔,无情地挑开了当时法国社会头上“自由、平等、博爱”的美丽帷幕,既展现了这幕布后面的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又揭露了种种阴谋与欺诈,眼泪与鲜血,呻吟与罪恶。
人间“喜”剧,这是一个多么富于讽刺意味的绝妙标题啊!(二)巴尔扎克的小说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峰。
他的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细节的真实对作品的逼真性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巴尔扎克曾说:“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它就毫无足取了。
”精细入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是巴尔扎克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
巴尔扎克是谁巴尔扎克因为巨大的成就而被人们称为是现代小说之父,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创作了许多的作品,而且有许多都成为历史上不朽的巨著。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巴尔扎克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巴尔扎克的简介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
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第一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却完全失败。
而后他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曾一度弃文从商和经营企业,出版名著丛书等,均告失败。
商业和企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拖累终身,但为他日后创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
1829年,巴尔扎克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标志着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的诞生。
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
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同时也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的地位。
巴尔扎克也是拿破仑的热烈崇拜者。
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
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在1850年8月17日夜与世长辞。
巴尔扎克与老太太的故事巴尔扎克与老太太之间的故事是发生在他成名之后,有一次他正在从事创作,可是突然有一位老太太找上门来,手中还拿着一个非常旧的本子,可以看出这是非常久远的一个小孩子的作业本。
老太太希望巴尔扎克可以帮他看看这个孩子的作业到底怎么样,是不是以后可以有着非常的成就。
巴尔扎克在看完作业本之后又仔细的询问了老太太这个孩子和她是否是亲人或者亲戚的关系,老太太摇头表示否认。
在这种情况下巴尔扎克说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这个孩子字迹非常的潦草,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没有用心,所以这样不用心的人以后一定也不会有所成就。
可是老太太看了他一眼后轻轻的说,“可是你已经成为一代小说家了啊!”巴尔扎克这才知道这是自己的作业本,而这位老太太正是巴尔扎克的老师。
巴尔扎克,法国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世界文学界的伟人,现实主义大师。
主要作品为《人间喜剧》(90多部小说之总称)包括《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等。
是世界文学中规模最宏伟的创作之一,也是人类思维劳动最辉煌的成果之一。
马克思称它"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奠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有300 篇短篇和长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俊友》等,课文收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
流传剧本37 部,长诗两首,十四行诗154 首,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等,历史剧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等。
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左拉自然主义创始人。
代表作有《小酒店》《萌芽》《金钱》等。
其主要小说结编为《卢贡-马卡尔家族》。
《萌芽》在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无产者移象。
契诃夫,19 世纪末期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著名的剧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套中人》、《变色龙》、《哀伤》、《苦恼》、《万卡》等,剧本《万尼亚舅舅》、《伊凡诺夫》、《海鸥》、《樱桃园》等。
高尔基,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
著有《高尔基全集》69 卷。
其中著名的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母亲》是他的代表作。
马克·吐温,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晚年著有《败坏了赫德莱保的人》。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著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藤叶》等。
被誊为 "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
巴尔扎克在中国作者:曹文刚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1期摘要:中国翻译界对巴尔扎克的译介显现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特点,先是译介他的短篇,后来译介中短篇,数量由少到多,在选择作品时有实用取向,新时期完成了巴尔扎克全部作品的翻译,注重译本序文的写作是中国译者的一大特色。
中国批评界对巴尔扎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缩短了他和中国读者的距离,由于左倾因素的干扰,加之一些批评家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巴尔扎克受到了误解和曲解,中国读者与他无法靠得更近。
新时期,中国批评界突破了过去单一的政治观照的格局,排除了非文学因素,对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使中国接受者得以重新走近巴尔扎克。
关键词:巴尔扎克;译介;中国批评家;中国读者;现实主义中图分类号:I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149-02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
马克思十分推崇巴尔扎克,认为他“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1];恩格斯称赞他作品中有着“了不起的革命辩证法”[2]。
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共90多部小说,写了2000多个人物,有法国社会“百科全书”之称,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大厦,随着岁月的流逝,它愈显巍峨壮观。
我国著名的法国文学研究专家柳鸣九说:“巴尔扎克是一座富矿,是说不尽的,他提供了对文学具有永恒意义的经验。
”[3]一、翻译界对巴尔扎克的译介1915年,林纾和陈家麟合作翻译了巴尔扎克的《哀吹录》短篇集,收录了四个短篇小说。
1917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周廋鹃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收入了巴尔扎克另一个短篇小说《男儿死耳》。
这些译介虽然不能使国人了解巴尔扎克的全貌,但对他的东渐具有开拓意义。
1919年到1930年这段期间,巴尔扎克的作品被译介到中国的很少。
三十年代巴氏作品的译介数量有所增加,但远逊于同期译介到中国的其他法国作家,如仲马父子、雨果、福楼拜、左拉、莫泊桑等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接受者的审美取向、作品的风格特点、译介者的才力等。
论巴尔扎克的小说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毅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却完全失败。
曾一度弃文从商和经营企业,出版名著丛书等,均告失败。
商业和企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拖累终身,但也为他日后创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
1829年,他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
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但他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他的小说善于描写细节,精细入微,生动逼真;成功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人物形象生动、充满个性。
其作品具有巨大的艺术力量,是法国现实批判主义的最高峰。
一百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巴尔扎克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早已确定无疑了,这主要是由他的长篇小说取得的伟大成就所奠定的。
但是,综观他的创作,不能不看到他的中篇和短篇小说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组成了他的鸿篇巨制《人间喜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不少是翘楚之作,堪称世界中短篇小说中的精品。
巴尔扎克在法国中短篇小说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19世纪初,法国中短篇小说正处于发展的转折期。
在此之前,中短篇小说应该说还处于萌芽状态,尽管已有不少著名的作品问世。
从16世纪开始,玛格丽特·纳瓦尔的《七日谈》、德·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莱夫王妃》、伏尔泰(1694—1778)的哲理小说《老实人》、《天真汉》、《查第格》、《如此世界》,狄德罗的《两个朋友》和《众口铄金》,萨德侯爵(1760一1814)的《爱情的策略》等,在中短篇小说的发展史上都是不可不提的作品。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作品简介《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最出色的画幅之一”。
小说叙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围绕欧也妮的爱情悲剧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台家庭内专制所掀起的阵阵波澜、家庭外银行家和公证人两户之间的明争暗斗和欧也妮对夏尔·葛朗台倾心相爱而查理背信弃义的痛苦的人世遭遇三条相互交织的情节线索连串小说。
《欧也妮·葛朗台》是一幅法国19世纪前半期外省的色彩缤纷的社会风俗画。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金钱对人的思想灵魂腐蚀和摧残。
小说形象地告诉我们:资产阶级的每一个金钱都充塞着“污秽和鲜血”,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冷酷的“现金交易”再也没有任何联系了。
老葛朗台的“人生就是一场交易”这句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即使家财万贯,也舍不得花费一分钱;而现在的人纵使有一毛钱,他也会装着有家财万贯。
不过别误会,我这里并不是夸葛朗台低调,而是说现在有些人的虚伪。
巴尔扎克因《欧也妮葛朗台》而出名,如果我也塑造一位与葛朗台相反的人,那么我应该也会出名吧!在许多人心目中,“葛朗台”就是吝啬鬼的代名词。
通过与其兄弟——一位巴黎商业巨头的财产相比我们便可看出他富可敌国,然而他却不舍得花费一分一毫。
其居住场所之简陋,饭食之节俭无疑会让每个人感到吃惊。
我在阅读时总会问自己:他只得这么做吗?财产又带不到他们所谓的天堂里去。
他有这么多的财产起码也要过一位中产阶级的生活吧。
起码要用其中的一些钱为自己的家人提供一定的条件吧!虽然有钱不一定就会幸福。
第八讲巴尔扎克及其创作一、文学地位:“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
”“从今以后,他的名声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这样的棺柩,表明的就是不朽。
” ——雨果二、生平(1799~1850)1.失败的商人,成功的作家2.沉重的债务,失败的婚姻1850年8月18日,巴尔扎克带着未曾实现的梦想和莫大的遗憾与世长辞。
三、巴尔扎克的创作巴尔扎克的创作生涯,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1829到1834年,是《人间喜剧》的酝酿阶段,发表小说42篇,大多是中短篇精品。
《苏城舞会》《高布赛克》(1830)《驴皮记》(1831 )《夏倍上校》(1832)《欧也妮·葛朗台》(1833)2.1835到1842年,即有计划地为《人间喜剧》大厦准备构建的阶段,发表16部长篇、10部中篇和8个短篇,篇篇堪称佳作。
《高老头》(1835)序幕并点出整套作品的中心——金钱在当今社会中的杠杆作用。
•《禁治产》(1836)《古物陈列室》(1839)《幻灭》(1839)等3.1842到1848年,系统地出版《人间喜剧》的阶段。
巴尔扎克一面修改、汇编旧作,一面不断补充新作。
《农民》(1844)是本阶段的新成果。
《人间喜剧》以每年三至四卷的速度出版,至1846年9月,16卷本已全部出齐《贝姨》(1846)、《邦斯舅舅》(1847)补编为17卷,于1848年出版。
至此一座由90余部小说构成的《人间喜剧》大厦已基本落成。
四、巴尔扎克复杂的世界观1.哲学观:巴尔扎克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这一点决定了他客观冷静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宗教观:巴尔扎克并非宗教信徒, 却肯定宗教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
《< 人间喜剧> 前言》:“基督教, 特别是天主教,”“既然是压制人类邪恶的一套完整的制度, 因此它也是稳定社会秩序的最大因素。
”《巴尔扎克论文集》:“宗教就是全部社会。
它不是神的设施,而是人的需要。
自考/备考辅导2016年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指导: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原名:奥诺雷巴尔萨】1、《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创作的小说总集。
共有长、中、短篇小说96部。
它采用分类整理、编目和人物再现的办法,把众多的人物和篇章连成一个整体。
全部作品分成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风俗研究是主干部分,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六个部分。
《人间喜剧》用“编年史的方式”,完整地反映了巴尔扎克的时代,描写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和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
作品中巴尔扎克表达了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舒昂党人》是《人间喜剧》的第一部作品(成名作),是他第一部署名巴尔扎克的作品,是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开端。
巴尔扎克善于从经济角度写社会。
(斯丹达尔善于从政治角度写社会。
)《纽沁根银行》银行家纽沁根的发家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马克思说《幻灭》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
马克思说巴尔扎克在小说中“以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而著称”。
巴尔扎克1831年参加保王党,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指出“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
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人间喜剧》就是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2、巴尔扎克思想的矛盾与创作的关系:巴尔扎克的思想是矛盾的。
他是一个中小资产阶级作家,但又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和封建道德观念。
在哲学思想上,他基本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也没有摒弃反科学的神秘主义。
这构成了巴尔扎克世界观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作为一个保王党人,他的思想倾向是带有明显的贵族色彩,可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他的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倾向和政治立场。
这种思想的矛盾性反映在创作中也是矛盾的。
恩格斯在评论巴尔扎克时指出“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
“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贵族阶级方面”,为“上流社会”的必然崩溃唱挽歌。
(一)法国现实主义文学1、现实主义是19世纪 30 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2、巴尔扎克的“分类整理”《人间喜剧》是将作品分成“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
对法国社会的上半期的社会生活做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1829年巴尔扎克发表了《朱安党人》,迈开了走向现实主义的第一步。
他的《人间喜剧》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其中的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
巴尔扎克笔下的著名金融资本家的形象有纽沁根3、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因为他的小说展示了新旧交替时期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精神心理面貌,展示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画面”。
4、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5、斯丹达尔与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法国第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是:司汤达6、射向古典主义的两支投枪: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雨果《<克伦威尔>序》7、司汤达(斯丹达尔)的著名的文学评论集是《拉辛与莎士比亚》,它是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他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实践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它的发表,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该作品被称为19世纪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其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司汤达出版的游记《罗马、那不勒斯和弗罗伦萨》;第一次使用“司汤达”的笔名;他出版的第一部小说是《阿尔芒丝》;《红与黑》原名为:《于连》;“玛蒂尔德小姐”是法国著名小说《红与黑》中的人物;8、斯丹达尔是世界上第一个自觉运用心理分析的小说家;9、把现实主义从理论到创作都臻于完善,代表了西欧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10、阿尔封斯·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期一位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小东西》(爱赛特);以描写普法战争为主的短篇小说集《周一故事集》中有《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的世界性名著,11、巴黎公社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有欧仁.鲍狄埃、路易丝.米雪尔、于勒.瓦莱斯、让-巴蒂斯特.克莱芒等。
巴尔扎克,19世纪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雨果赞他“作品比岁月还多”。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小说总集,由九十多部长,中,短篇小说组成。
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风俗研究”——“将反映一切社会现象”,分为6个“生活场景”:私人生活场景(《高老头》,《夏倍上校》,《高利贷者》等):外省生活场景《欧也妮葛朗台》《古物陈列室》等)巴黎生活场景《纽沁根银行》《邦斯舅舅》政治生活场景(《一件恐怖时代之轶事》等)乡村生活场景《农民》《乡村医生》军队生活场景《舒昂党人》第二部分是哲学研究《驴皮记》——在现象之后紧接而来的是原因。
第三部分是“分析研究”(《婚姻生理学》等)《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以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巴黎社会为背景。
福楼拜,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福楼拜早年受到悲观主义与唯美主义的影响,还有着斯宾诺莎无神论的印记。
主要作品《包法利夫人》《萨朗波》(再现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社会生活的史诗小说)《情感教育》《一颗纯朴的心》莫泊桑,19世纪后期法国小说家,他在中短篇小说方面不论其数量还是质量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短篇小说之王《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温泉》《皮埃尔和让》1880年莫泊桑和福楼拜集体出版了小说集《梅塘之夜》狄更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也是世界公认的通俗小说家。
主要作品:处女作《匹克威克外传》,自传体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远大前程》《双城记》反映法国大革命,在叙事艺术上,《双城记》开创了作者我,主人公我,叙述者我的第一人称三个我的叙事模式。
夏洛蒂。
勃朗特,19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特。
勃朗特与她妹妹艾米丽。
勃朗特,安妮。
勃朗特都是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
在英国文学史上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1846年,夏洛蒂三姐妹分别完成《教师》《呼啸山庄》《艾格妮丝。
格雷》三部长篇小说,结果《呼啸山庄》《艾格尼丝。
格雷》被出版商接受,夏洛蒂的《教师》被退回,她开始创作另一部长篇小说《简爱》,夏洛蒂。
巴尔扎克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早已确定无疑了,这主要是由他的长篇小说取得的伟大成就所奠定的。
但是,纵观他的创作,不能不看到他的中篇和短篇小说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组成了他的鸿篇巨制《人间喜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不少是翘楚之作,堪称世纪中短篇小说中的精品。
巴尔扎克的中短篇小说已经包含了他的长篇小说的基本内容,可以说这是他的创作的一个缩影。
正如他的长篇小说给法国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那样,他的中短篇小说也给这个法国的这一文学样式注入了新内容。
首先,巴尔扎克在中短篇小说中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的黑暗面。
反映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在以往的短篇故事中已屡见不鲜,可是,像巴尔扎克那样入木三分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在短篇小说史上则是由他开始。
令人惊叹的是,巴尔扎克在1830年已清醒得认识到金钱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在他的中短篇小说中,金钱的作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戈布塞克》的主人公说:“金钱是你们当今社会的决定因素,金钱代表人间的一切力量。
”这是一针见血的断语。
戈布塞克宣称:“我毫不费力就控制了社会,而社会却丝毫不能左右我。
”资产者主宰了复辟王朝的经济命脉,进而控制了复辟王朝的权力机构,这是当时历史发展的本质现象,巴尔扎克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出来。
此外,这个短篇小说描写的雷斯托伯爵夫妇在财产上引起的**,也是日益频繁出现的社会现象。
《长寿药水》描写堂璜为了争夺财产不惜扼死父亲,这一幕令人惊心动魄。
《红房子旅馆》描写银行家靠谋财害命发家;资产阶级的每个毛孔本来就充满了血腥气,他们的财富是建立在残酷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基础之上的,无异于谋财害命。
这篇小说被认为是《人间喜剧》中“安置得最好的基石之一”。
《法西诺卡纳》描绘的是对金钱的追逐,小说主人公在人生的搏斗中败北。
但他的失败是由于对金钱的贪婪追求造成的,因为黄金的光彩久而久之损害了他的视力,终于导致他失明,他被情妇骗走了钱财。
《皮埃尔格拉苏》则是犀利地讽刺了大腹便便的资产者的愚蠢无知,他们对绘画一窍不通,却附庸风雅,以致被狡猾的画商欺骗,把赝品当做真迹,白白耗费了数以十万计的金钱。
主人公格拉苏由于艳羡资产者的财产,甘愿去娶一个丑陋的姑娘做妻子,他的选择暴露了灵魂的丑恶卑劣。
这是一出金钱婚姻的小小闹剧。
《家族复仇》描写了科西嘉岛民固有的一种陋习:一旦两家结仇,便世代沿袭下去,斗个你死我活。
梅里美的著名中篇《高龙八》就写的是家族复仇,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嫉恶如仇、泼辣倔强的女性。
似乎是同样的题材,到了巴尔扎克笔下,却具有了不同的意义。
巴尔扎克看到,家族复仇乃是封建制度的残余,它是残忍的,同资产阶级法律相抵触,人们有理由反对这种封建意识。
然而,作为这种意识的维护者的巴尔托洛梅奥并非一个可恶的人物。
在某种意义上,他也是受害者。
他的女儿接受了资产阶级思想的熏陶,坚决对这种意识进行了挑战。
巴尔托洛梅奥没想到,她会因为生活无着,贫病交加而死。
对她的死,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更大的罪恶在于社会方面:一对年轻人即使有反抗封建意识的勇气,可是没有金钱作为后盾,最后仍然以悲剧告终。
巴尔扎克的观察极为深刻:金钱的力量早已超过了旧传统的作用,它更能置人于死地。
法国文学中只有巴尔扎克从这个角度去处理这个题材,从而写出了一幕动人的悲剧。
如此执著于描写金钱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又如此力透纸背地写出了人与人的金钱关系,不能不说,这些中短篇确实不同凡响,显示出巴尔扎克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见解,使他凌驾于一般小说家之上,成为中短篇小说大师。
同样,巴尔扎克也毫不留情地批判贵族。
《大望楼》中的梅雷伯爵为了惩罚妻子,砌起一道墙,把她禁闭起来,活活饿死她,这个情节生动地刻画出一个残酷无情的贵族形象。
《萨拉金》暴露了18世纪摧残人性的意大利风俗:阉割少年,让他日后男扮女装出现在舞台上,而一手制造这种现象的红衣大主教却依仗权力,把内心痛苦不堪的藏比内拉当中私有财产来霸占,他的保护是一种极为自私的占有欲。
《长寿药水》了的堂璜保留了传说中的荒淫无耻的大贵族特点。
《戈布塞克》中的伯爵夫人为了情人而挥霍掉自己的财产,转而觊觎丈夫那一份,她千方百计把丈夫与世人隔绝开来,根本不考虑丈夫的死活。
这是一个堕落的贵妇形象。
在巴尔扎克笔下,贵族已不再是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人物了,而死垂死、没落的阶级,他们的地位正日益为发出铜臭味的资产者所取代。
巴尔扎克描写贵族的角度已不同于以往的小说家,他是以高屋建瓴的姿态来描写贵族不可逆转的灭亡命运的。
不过,巴尔扎克对法国大革命仍然抱有偏见和错误看法,从《恐怖时期的一段插曲》可以看到他对处决路易十六的反对态度。
巴尔扎克并非只有揭露和批判,而没有赞美和褒奖。
在他赞颂的人物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下层人民。
《无神论者望弥撒》着意刻画了一个挑水夫,他为了支持一个穷苦的医科大学生学习,不惜把自己存了一辈子、为了买一马和一只水桶的积蓄慷慨地拿出来,而且像一个忠仆那样照顾这个年轻人的起居。
他的牺牲精神显示了劳动者的优秀品格。
《海滨惨剧》描写了一个嫉恶如仇的渔民,他为了家族的尊严,不愿意让堕落的儿子在街头示众而亲手处决了这个不孝之子。
这篇酷似梅里美的《马特奥法尔戈纳》。
不过,《海滨惨剧》中的渔民似乎更有理由处死儿子:他的儿子偷盗成性,是个孬种,处死他是为民除害;而《马特奥法尔戈纳》中的山民只因儿子出卖了一个强盗便处死他,未免太过于严厉。
巴尔扎克还描写了这个渔民处死儿子以后的疯癫状态,写出了这个人物仍然有亲子之爱,进一步描绘了他的纯洁心灵,颇有独到之处。
在文学史上,迄今为止,对下层人物的歌颂在短篇小说中并不多见。
狄德罗的《两个朋友》歌颂了两个平民的友情,是一篇力作,但这样的作品几乎是凤毛麟角。
因此,巴尔扎克能在下层人物身上看到优秀品质,加以讴歌,确实难能可贵。
另外,《刽子手》歌颂了西班牙人民抗击拿破仑入侵的英勇斗争事迹。
《泽马尔卡斯》写的是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时期怀才不遇的一代青年,泽马尔卡斯是他们的代表。
他一再被人利用,最后穷困潦倒,郁闷而死。
利用他做工具的政客有着梯也尔的影子,狡猾卑鄙,言而无信,并没有什么才干,却飞黄腾达,历经社会变迁而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庸才同马尔卡斯相比照,更衬托出后者的悲剧命运。
这是一篇政治小说,它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前途渺茫、无所作为的状况。
它写于巴尔扎克试图涉足政界、遭到失败之后,反映了巴尔扎克对七月王朝政治局面的失望态度。
《费拉居斯》在巴尔扎克的中篇小说里是题材颇为特殊的一个。
在这篇描写工会领袖的小说中,可以看到巴尔扎克对当时的下层社会的关注程度。
他对秘密团体藐视当时社会的法律表示了赞赏,他对下层人物因贫穷而犯下过失,便受到社会严厉惩罚,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的状况,表示了同情;他对这些外貌粗鄙、言语裡俗的人物内心充满深厚柔和的情感,对能为自己所爱的对象献身的高尚情操,表示了赞美。
巴尔扎克是一个思想家。
他并不满足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描绘,他还力图洞悉造成这些社会现象的内在原因,挖掘出生活的哲理。
他的小说往往由于具有某种哲理性而不同于他人的作品。
《人间喜剧》中有不少关于绘画与音乐题材的小说,反映了巴尔扎克在艺术方面深湛的知识。
《不为人知的杰作》就结合了狄德罗关于绘画的精辟见解,而又有所发挥,最后将作者自己的艺术观点上升为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艺术的任务不在于摹写自然,而在于再现自然。
”同时,巴尔扎克又十分注重形式,认为应把美与形式联系起来,指出要“经过长期的搏斗”,才能抓住形式。
全篇的立意在于抨击企图找到“绝对美”的艺术家,他讽刺了这类艺术家的努力是徒劳的,不切实际的。
巴尔扎克针砭的是只追求形式美而不顾内容,或者将两者割裂开来的艺术家。
有时,巴尔扎克的“哲理”其实是对人物心理的一种解剖和挖掘。
《红房子旅馆》中的法国青年普罗塞佩马尼昂由于有过谋财害命的念头而悔恨不已,认为自己确实有罪,良心极为不安,无法宽解。
杀人犯泰伊番也因此而精神受到刺激,始终有负罪感。
《长寿药水》中的堂璜头脑中的杀父之恋,在巴尔扎克看来是社会中的常见现象。
他认为盼望亲人早死,以便夺得遗产的念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
至于《海滨惨剧》、《刽子手》,则探索了亲属观念对人的头脑所起的巨大作用。
这两篇小说的主人公即使一时能做出超乎常人的行动,但是到头来依然免不了陷入精神危机之中。
巴尔扎克列入“哲理研究”中的小说不同于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哲理小说,后者的哲理小说近乎预言式的小说,它们通过滑稽的形式,貌似童话的内容,拨不开合理的社会现象的迷雾,让人们认清眼前的现实。
而巴尔扎克的小说或直接探索人生哲理(多为长篇),或者探求人的精神心理现象的特点,已迥异于以往的哲理小说。
即令没有列入“哲理研究”的小说,有的也包含了作家深邃的思索。
例如,有的评论家就认为《萨拉金》是“《人间喜剧》中最奇特的故事之一,最复杂的故事之一,也许时能最好地阐明巴尔扎克的心理学最隐蔽的某些领域的故事之一”。
这就是小说涉及的雌雄莫辩的问题而言的。
结构主义批评家罗兰巴特曾对此作过深入分析。
《沙漠里的爱情》也是一篇能令人无穷回味的隽永之作。
作者显然以人兽的爱情来映衬人与人之间冰水般的冷漠关系。
总之,巴尔扎克扩宽了中短篇小说的内涵,扩大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的范围,这是他对中短篇小说的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