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资本主义历程与简述经济全球化及其原因
- 格式:docx
- 大小:15.55 KB
- 文档页数:2
经济全球化的总结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的商品、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象。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对全球经济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影响和挑战进行总结,旨在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全球经济现象。
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然而,直到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全球化的速度才真正加快。
以下是经济全球化的几个关键阶段:1. 国际贸易的自由化:1947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随着关税和贸易壁垒的逐渐降低,国际贸易规模逐年扩大。
2. 跨国公司的崛起: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
它们通过在不同国家建立生产和销售网络,实现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3. 金融全球化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
国际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的开放使得跨国投资和货币交易更加便捷和高效。
4. 信息技术的革新与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快速。
跨国公司可以更轻松地与全球供应商和消费者进行合作和交流。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各国和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国投资的增加: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海外并购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全球生产和市场的范围。
这为各国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的机会。
2. 资源配置的优化: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以按照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行专业化生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 跨国合作的加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加强了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
4.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拉动了全球经济增长,但也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经济全球化知识点概括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并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经济体系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日益激烈,国家间的联系和交流更加紧密。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经济全球化进行知识点的概括。
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跨越国界,包括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经济发展与合作的过程。
全球化使得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国际间分工更加细化,推动了国际间的经济繁荣。
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1.技术革命的推动: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全球联系日益紧密,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全球贸易制度的建立和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得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三、经济全球化的特点1.商品贸易的增长:国际贸易额不断增加,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更加频繁,贸易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2.资本流动的加剧: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日益便捷,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推动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
3.劳动力流动的扩大:随着移民和人口迁徙的增加,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增强,促进了人员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增长的推动:全球化使得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财富的不断积累。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3.劳动力市场的改变:全球化使得劳动力更加流动,国际间的劳动力竞争加剧,一方面带来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问题。
4.文化冲击的出现:全球化使得不同文化间的融合,但也带来了文化冲击和文化多样性的消失的担忧。
5.环境问题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也使得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如气候变化、资源浪费等,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同地区的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关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考点: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背景、含义、原因背景: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趋势。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含义: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呈加速发展的趋势。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的社会化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科技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国的时间、空间距离;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
例题1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其背景因素包括()①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②两大阵营的互相对抗③区域经济合作加强④冷战结束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C解析:两大阵营的互相对抗出现在冷战时期,是不利于经济全球华发展的因素,故选C。
例题2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B.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C.国际贸易大幅度增长所致D.生产的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答案:A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的社会化迅速发展,这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答案A。
1.当今,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根本力量是()A.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增长B.跨国公司的出现C.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D.国际分工合作的加强2.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一趋势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B.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C.加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D.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3.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因素不包括()A.科学技术B.国际贸易C.跨国公司D.战争4.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B.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题是和平与稳定C.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赶上发达国家D.区域集团化趋势消失1.【答案】C【解析】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是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根本力量,答案C。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历程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
从最早的工商业革命开始,到现代的全球化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挑战。
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工商业革命。
随着农业革命的到来,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人口增长迅速,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
通过机械化和大规模生产,工业革命带动了经济的迅速增长,推动了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的崛起。
这些资本家通过投资和创业获得巨额利润,从而积累了大量财富。
在19世纪,工业革命迅速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地区。
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工人们得以通过出卖劳动力而获得收入,而资本家则通过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从而获得利润。
这种雇佣关系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石。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金融领域的壮大与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使得国家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同时,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工会运动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力量关系。
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政府的干预和调节,建立了一定程度的福利国家,为公民提供了社会保障和福利。
然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繁荣,也导致了贫富分化的加剧。
在一些国家,贫困和社会不公平问题成为社会稳定的威胁,挑战着资本主义的合法性。
此外,全球化的加速使得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周期的波动也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影响。
当前,资本主义国家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同时,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也引发了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转型。
总的来说,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变化。
从工业革命的兴起到现代的全球化经济,资本主义在推动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同时也面临了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等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
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后,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通讯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等为主体的现代高技术群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人流,使相隔数千里、甚至上万里的世界瞬间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人际、组织、民族、国家间交往的时空,为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交通工具和手段。
二、发达国家的商品、资本的过剩和技术的超前与其资源、能源、市场、廉价劳动力缺乏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因。
事实上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国际化趋势一直是在逐渐发展着的,大体经历了商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三个阶段。
而经济全球化只是这种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变和飞跃。
跨国公司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由于它们拥有雄厚的技术资源(据有关资料统计,现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有90%被控制在跨国公司手中)和资金资源,贮存有大量的过剩商品,加之受到本国、本地区生产资源、消费市场和有限廉价劳动力的限制,这就迫使他们要进行商品、资本和技术的输出。
尽管这种输出客观上促进了输入国的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但其主观动机则是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为目的的。
因此,在整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提倡者和推动者。
三、发展中国家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综合国力上的差距,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不得不投入到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去,这是客观上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又一内在动因。
由于种种原因,20世纪后半期,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生产力、经济和社会整体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因此,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缩小这一差距,便积极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以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来发展本国的经济。
此举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70年代到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全球化是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它深刻影响着国际贸易、金融资本流动、产业竞争等方方面面。
然而,世界经济全球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一、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爆发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从传统的手工业经济向工厂制造业转变,生产力迅速提高,商品生产大规模扩张。
这一转型释放了巨大的劳动力,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也导致了劳动力和资源的不断流动。
同时,由于工业革命带动的技术创新和交通运输的进步,世界开始进入第一次全球化时代,商品和资本开始跨国流动。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老祖宗,通过殖民和贸易扩张,迅速崛起为全球海洋霸主。
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加入,形成了全球贸易和海上运输的庞大体系。
二、世界大战和经济重建然而,第一次全球化并未持续太久,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断了世界经济的连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世界贸易急剧下降,各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萧条。
为了恢复战后经济,国际社会开始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强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并且限制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
然而,战争未能阻断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开始积极从战争中恢复,重建经济。
在美国与苏联的带领下,经济交流和合作再度蓬勃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得国际货币体系得以重建,陆续出台的全球经济合作和开放政策更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三、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新势力20世纪80年代至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动力。
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更加迅速和便捷。
跨国公司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销售,形成了全球供应链。
同时,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也加速了国际金融资本的流动,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全球化在今天的世界中变得越发复杂和多样化。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现代世界最主流的经济制度。
它的出现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背景资本主义的形成是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
在封建社会中,存在着个体或一家族掌握生产工具,占有剩余劳动产生的财富的现象。
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逐渐形成:商业资本家通过出售商品获得利润而无需自己亲自劳动。
这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资本主义的初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期发展大约始于16世纪。
在欧洲,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萌芽提供了生存空间。
在英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包括商人出现,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
17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着多种新科技的应用,生产率急剧提高,资本家开始大规模投资、生产商品,工厂和机械流水线开始出现。
三、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国家干预经济运行的程度还相对较小。
在市场的作用下,经济运行效率和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18世纪末,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提出自由市场经济主张,此后自由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四、资本主义全球化与国际金融市场19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走向全球化,国际贸易兴起。
金本位和债券市场相继形成,国际金融市场得到了发展。
此时,巴塞尔银行家委员会和国际信贷银行等组织相继成立,国际货币体系得到了完善。
五、资本主义对全球经济形势及经济不均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不断发生,但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持了稳定。
在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在发达国家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然而,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其一是资本主义经济与环境问题的不协调。
其二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对于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平,经济不均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结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几经曲折,却始终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在21世纪,随着全球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各国都将经济发展放到了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许多国家致力于推进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全球市场的未来仍将充满机遇和挑战。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发展的?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政府对市场和私营经济的支持,全球经济日益互连互通,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普遍趋势。
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扩张和深化。
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已经远超过过去的边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普遍趋势。
下面我们将从如下3个方面来介绍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历程。
一、经济全球化的三个阶段1970年代前,经济全球化只是国际贸易的简单增长,这一时期被称为“全球化前阶段”。
1970年代到1990年代初期,经济全球化进入了第二阶段。
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制造和贸易活动,资本和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配置和整合。
1990年代后期开始的至今,经济全球化进入了第三阶段,这一时期被称为“超级全球化时期”。
这个时期,经济联系逐渐深化,全球流通的货物、资本和人员数量大幅增加,经济全球化持续不断地推进。
二、经济全球化的优势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增长和减贫效果显著,这是由于全球化创造了更广泛的市场和投资机会,通过技术和知识转移增加了工人的生产效率。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争议和责难,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1.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经济全球化使得状态较好的人的收入和财富增长更快,加剧了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从而对经济公平性构成威胁。
2.产业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来源,而富裕的西方国家则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工业和技术创新。
3. 跨国公司的权力扩张:跨国公司掌握了全球经济的领导权,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影响政府的政策。
三、经济全球化鼓励的政策与解决方法要最大限度地从经济全球化的优势中获益,需要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1.国家政策的制定和监管应追求全球经济的公平性和平等。
2. 应促进国际贸易和在贸易条件下的跨国投资。
3. 社会保障措施和公共开支应加强,保障贫穷群体的利益。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交通运输的改善,为商品和资本的流通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但随着战争的爆发,重大贸易中断和经济萧条加剧。
随后,根据1919年签署的《凡尔赛条约》,苏格兰的国际性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开始建立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战后重建和冷战期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国际贸易的发展相对缓慢。
然而,在1970年代中期,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进步,跨国公司的兴起,以及一系列的贸易自由化倡议,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开始加速。
1980年代和1990年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剧。
1980年,中国和印度等大型发展中国家开始实施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
同时,欧洲共同体(现在的欧盟)加深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欧洲内部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取代了之前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并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
此后,许多国家相继加入WTO,使得全球贸易规则更加统一,贸易壁垒逐渐降低。
2000年以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全球化进程。
跨国公司可以更轻松地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使得不同国家间的生产环节互相依存。
然而,全球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贫富差距的扩大、环境破坏、劳工权益等问题引发了对全球化的质疑和反对声音。
在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试图限制贸易和资本流动。
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关键节点。
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但也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和应对相关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在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并不存在世界经济,也不存在经济全球化的问题。
也就是说,只有以交换为基本特征的商品经济才需要市场,才需要打破地域、民族国家的界限,进行区域间和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交往。
历史上第一个商品经济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诞生的第一天起,资本就在寻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推动着经济全球化。
因此,经济全球化并非是战后以来或冷战之后出现的新现象,它“是一种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论述,关于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起人类历史就开创了“世界历史”的观点,清楚地表明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
从16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时代[2],至今已经历了500余年。
在此其间,市场经济不断向全球扩张,从而启动并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战后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新科技革命、跨国公司的大发展和信息社会的来临,使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的由来和历史进程事物发展的趋向性和规律总是在历史发展变迁的进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的,探讨和研究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趋向性必须对其发展历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经济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相伴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如果将经济全球化看作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那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了资本主义扩张的不同表现。
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大体上已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扩张孕育了经济全球化的萌芽根据世界史学者的研究,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商业往来是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开始的。
实际上,欧洲早期探险家航海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东亚的黄金和市场,但他们不经意间发现的新航路为西欧国家向世界各地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贡德?弗兰克为此指出:“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发生了一次鲜明的‘断裂’,其原因不仅在于1492年和1498年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和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而且主要在于由此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3]。
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3、发展——蒸汽时代(19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年—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④二战时期(1939--1945),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 年-至今)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形成过程: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经济全球化的起源与对世界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涉及到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增加联系和相互依赖。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和贸易自由化浪潮。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运输的发展,经济全球化逐渐加速并深入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格局。
经济全球化的起源
经济全球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贸易自由化政策的推动,跨国公司开始崛起,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资本流动日益便利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经济全球化逐渐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加速了技术和经验的传播,推动了全球生产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贫富差距的加剧、环境问题的恶化和文化冲突的加剧等负面影响,需要全球协作来解决。
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各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在面对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贸易争端等时,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也为各国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展望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格局下,经济全球化将继续深入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
为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需要加强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促进全球化进程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着深远影响。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需要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实现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与稳定。
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经济全球化是指各个国家经济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的过程。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但真正步入全面发展的阶段则是在20世纪末。
在19世纪末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速,并开始寻求新的市场和资源来源。
这导致了第一波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
西方国家将大量生产资本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输送,并通过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形式将这些国家引入国际经济体系。
这一时期的全球化主要是由跨国公司的控制和帝国主义的经济实力驱动的。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
各国之间的保护主义措施增加,贸易壁垒加剧,经济全球化进程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此后,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球经济都陷入了衰退和混乱。
战后,随着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以及冷战结束后的全球政治格局的重塑,第二次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出现了。
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通讯和交通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市场也愈发国际化。
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更加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庞大的供应链网络,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促使不同国家的企业通过分工合作来提高效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平等性加剧了贫富差距,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了贫困和落后的困境。
另一方面,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思潮抬头,一些国家开始对全球化进行反思,并采取保护国内产业的措施。
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由工业革命时期的第一波全球化浪潮开始,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中断,然后在20世纪后半叶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全球经济仍在朝着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热点2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一、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市场1、概念:是指世界范围内通过外贸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是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国家和非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经济整体。
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科技进步的促进,近代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殖民扩张与掠夺。
3、过程:(1)雏形初现:新航路开辟后,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张,贸易数量和品种急剧增加,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以欧洲市场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荷兰:建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抢占殖民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好望角,在北美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 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垄断世界航运业。
法国:在北美建立路易斯安那,在“七年战争”中败于英国,签订《巴黎和约》,丧失了北美殖民地。
英国: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1607年在北美洲建立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夺取了新阿姆斯丹改名为纽约;18世纪英法进行了“七年战争”,于1763年打败法国,取得了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世界各地交通更加便捷。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为殖民扩张与加强世界联系提供了条件。
4、内容: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
经济全球化专题讲座高中历史必修Ⅱ“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教学研究郭燕红(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级教师)【知识结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5世纪末—18世纪60年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的进行,欧亚非及美洲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世界市场形成雏形。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本主义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产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迅猛发展的新阶段,形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迎来发展的高潮,真正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全面到来。
【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1.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标要求:(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本专题讲述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包括3个学习要点: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
首先,从背景、过程及影响等角度掌握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是本专题的重点。
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分析每个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这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在分别掌握每个重大事件影响的基础上,梳理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和历史趋势。
简述经济全球化及其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特点:
实质:是发达国家因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
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即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
新一轮扩张。
特点: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
表现:
①国际贸易迅速的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②
国际金融的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③ 国际直接投资
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④ 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越来越
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⑤ 国际组织的建立。
⑥ 经济管理制度
的国际化等。
形成原因: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贸易
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迅速发展的原因:
(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层出不
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市场经济制
度的普遍认可。
(5)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
的必要条件。
(6)跨国公司的推动。
土木103班
15号
荣准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 (19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
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④二战时期(1939--1945),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
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
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
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
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土木103班
15号
荣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