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定义对象和
- 格式:ppt
- 大小:60.01 KB
- 文档页数:10
现代汉语修辞学修辞是一种艺术,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技巧。
修辞,在古人那里,称为“文”,即写作;在今人眼里,则称为“语言表达技巧”。
我们现代汉语修辞学就是借鉴了前人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语言学为指导,遵循认识论、方法论和创作论三大原理,注重提高语言能力和表达效果,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和系统性的鲜明特点。
现代汉语修辞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修辞的本质,二是研究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现代汉语修辞学主要研究什么是修辞?怎样运用修辞?一般说来,我们对修辞的基本定义是:“利用语言符号和人类普遍共同的生活知识,对语言进行选择或调整,使其所表达的意思更鲜明、更强烈、更生动,更完美。
”(黄伯荣《现代汉语》, 2002年第3版),这也可以说是汉语修辞学的全部内容。
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对象就是现实的口语表达活动中存在的各种语言现象,包括运用什么修辞格,怎样用这种修辞格等问题,目的是创造出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从词义上讲,修辞是一种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增强语言艺术魅力的表达技巧。
汉语的修辞是研究在言语交际中如何选用词语,如何安排句子结构,怎样掌握语言节奏,如何处理停顿等技巧。
这里不但包含着语法修辞,还涉及到逻辑修辞。
言语交际活动中的各种形式都可以通过适当的修辞而得到充分的发挥。
所以修辞在汉语表达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修辞手段的创造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感情色彩很浓的活动,是语言感情活动在语言交际中的反映。
因此修辞活动必然会与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状态密切相关。
为此,我们要从现代语言观出发,按照现代语言学的观点去考察修辞现象。
我们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就是修辞格。
1、标志性特征一,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它的根据是在长期的语言交际实践中,人们发现并总结出来的,同时又是广泛被人们承认的。
二,灵活性和简练性。
这是因为要想真正做到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就必须了解它们的规律和作用。
语言表达活动应该遵循这些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节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一、修辞什么是修辞?“修辞”这个词,在我国古代出现的并不多,到了现代,使用的频率才逐步提高。
修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那个事物:一是指人们对它的认识或描述,即关于它的知识。
前者是客观存在物;后者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我们把前者称之为“修辞”,而把后者称之为“修辞学”。
客观存在:修辞修辞主观认识:修辞学在给修辞下定义的时候,首先应当把这两者区分开来。
到底什么是修辞呢?修辞,就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所有方法、技巧,以及调整语言的一切活动。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
修辞学是语言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修”与“辞”本来是两个词。
它们何时开始连用的?从我们掌握的材料看,它们最早出现在《易》经的《乾·文言》中:子曰:“君子进德修业也。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这儿“修辞”的含义,与今天理解的不同。
唐代孔颖达疏:“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
”(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因此,“修辞立其诚”是从政治的要求出发,作为君子居业的条件提出的。
宋代王应麟解释说:“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
(《困学纪闻·易》)认为指的是既要求有内容、情感的真实,又要求言辞、文辞富有文采。
之后“修辞”两字连用,在古代是指修饰、整理争讼用辞的本领,最初主要指口语表达的技巧。
到了现代则既指调整和修饰书面语,又指调整和修饰口语。
“修辞”不能混同于“修词”。
“词”应指一个个具体的词儿;而“辞”指的是语辞,应包括词句和篇章,两者不能混用。
二、修辞现象(一)什么是修辞现象在修辞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具体的语文现象,都是修辞现象。
什么是修辞过程,一篇文章或一席演说的形成,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1.材料收集前提2.主题确定,材料取舍前提3.写说发表修辞过程前两个阶段虽与修辞的关系密切,是修辞的前提,但终究不是修辞本身,第三阶段写说发表的全过程,才是修辞过程。
汉语修辞学第一讲现代汉语修辞学课程概说一第一讲的重点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2、了解汉语修辞学发展简史及不同时期的特点二本课的范围、性质、目的和功能三本课的学习方法四汉语修辞学发展简史1、汉语修辞学的发展简史先秦时期:《易·小取》的“立诚”说、《论语》“辞达”说汉代: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魏晋:曹丕《典论·论文》、刘勰《文心雕龙》、陆机《文赋》隋唐:刘知己《史通》史论修辞的原则韩柳等的文论修辞司空图、白居易、杜甫诗论修辞宋元:陈骙《文则》第一部汉语修辞学专著王构《修辞鉴衡》第一部以修辞命名的书明清:胡震亨《唐音癸签》断代修辞学资料汇编《李笠翁曲论》、金圣叹的文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2、汉语修辞学的分期及其特点据袁晖、宗廷虎主编《汉语修辞学史》的观点以20世纪为分水岭,分为古代和现代汉语修辞学。
古代汉语修辞学内容丰富,但分散于经解、文论等论著中,未形成独立学科,缺少整体性、系统性。
现代汉语修辞学吸收西方修辞学理论又基础传统修辞学的基础,具有科学性、体系性、系统性特点。
第二讲修辞学概说一、第二讲的重点1、“修辞”的不同含义2、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二、“修辞”的含义“修辞”可以指修辞学、修辞现象、修辞活动所谓修辞现象就是修辞活动所产生的“痕迹”。
它表现为高度的一致性。
古代的活用、今天的活用,古代的诗歌音乐美、今天的诗歌音乐美都有内部一致性,都是为了追求特殊修辞效果而进行一定修辞活动之后所留下的有明显规律性、系统性的可观察、分析的现象。
所谓修辞活动就是为追求一定的修辞效果而利用语言材料所进行的言语交际行为。
三、修辞学及其研究对象修辞学是研究言语交际行为过程中影响表达及接受效果的规律的学科。
修辞学探讨的是隐藏于修辞现象、修辞活动背后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成规模的体现出一定系统性的抽象又客观存在的规律。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与语言材料的运用有关的有一定交际目的的具体修辞活动、修辞现象背后的规律。
现代汉语修辞学绪论一、什么叫“修辞”?修辞,就是表达者(写说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而应和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
二、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是什么?对象:研究现代汉语运用中的诸种修辞现象。
范围:由于各民族语言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在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方面就存在差异,比方说汉语中可以利用汉字的形、音、义等方面的一切可能性,而在世界其他民族语言中就未必都能做到。
同时,由于各民族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运用中产生的修辞现象也不尽相同,因此,各国修辞学都有自己的传统,修辞学研究的范围就不尽相同。
大致说来,古代汉语修辞学的研究一般着重于辞格、字句锻炼、篇章布局等几个方面;而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的范围,除了在中国传统修辞学研究的上述方面作进一步研究之外,还研究修辞与题旨情境的适应关系问题、修辞与语体风格的适应关系问题、修辞与社会心理与个性心理的关系问题、根据不同交际目标建构不同修辞文本的规律等等。
即如修辞文本(即传统所说的“辞格”)的分析,亦不仅仅局限于表达一个方面,而是从表达与接受两个方面来进行。
三、修辞学与语法学、逻辑学的关系如何?与语法学的关系:修辞学和语法学是一种既有密切关联又有显著区别的两个学科。
两者都以语言为研究对象,但在研究任务上有很大的不同。
修辞学是系统地研究如何适应语言活动中特定的题旨情境要求,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力图将语言的表达和接受效果提升到尽可能高的水平的种种规律的科学。
而语法学则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
与逻辑学的关系:修辞学与逻辑学也是一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诸种规律的科学。
而逻辑学则是一门“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及其相互联系的规律、规则,以帮助人们正确地思维和认识客观真理。
”“从说话写文章的内容上考察思维符合不符合逻辑规则及规律,也就是反映、认识客观现实的方法正确不正确,这是逻辑的事。
(3)现代“修辞”的定义:“修辞”这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理解:――它可以是指一种修辞现象,如“《芙蓉镇》在修辞方面很有特色。
”;――也可以指一种修辞活动,如“语言大师都善于修辞。
”;――还可以指修辞学,如“学点儿修辞能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
”在现代,“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1)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或规律;(2)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3)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和修辞著作。
一般情况下,总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进行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
即: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力。
二、修辞的性质和原则:1 、性质:修辞是一种以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为目的的言语活动。
一切形式的言语活动都是离不开修辞。
2 、原则:(1)语言材料的规范性和变易的适度性。
(2)信息的真实、切题、适量。
三、修辞的途径人们通过对各种语言单位或者言语材料的选择、安排或加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这种选择、安排、加工的过程就是修辞的途径。
四、修辞的目的和作用目的:是为了恰当地表现写说者写说的内容。
所谓恰当是指合度。
合度一是指形式与内容相统一、融洽,二是指信息量合度,三是指说话要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
第二节词语锤炼一.什么叫词语的锤炼?(又叫“炼字”)二、原则:――切合题旨和语境1 、因文制宜:2 、因人制宜:3 、因地制宜:―因场所、地域的不同而有差异。
三、要求:1 、准确2 、得体――适合一定的语境。
3 、简炼(不用“烦字”)四、内容:一般从词语的内容(意义)和词语的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
(一)词语意义的锤炼:A 、利用词语同义关系进行锤炼: 1、“同义词语”的内容(1)意义相近的词语(又叫近义词语)a 、语汇意义略有些不同。
b 、适用范围、对象不同。
c 、语法特点不同。
(2)同指词语:a 、临时性同指的词语b 、非临时性同指词语2 、同义词语锤炼的内容:(1)同义词语的选用a 、语体色彩不同的语境,选用不同的同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