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一生
- 格式:docx
- 大小:13.82 KB
- 文档页数:3
六句话改变孩子的一生
爱你!”(安全感)
2.“你是独一无二的,走你的路,做你自己!”(价值感)
3.“也许你是对的,我仅仅建议,决定权在你。
”(尊严与自我负责)
4.“相信你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如果需要,我会和你一起面对,尽我的力量陪伴你。
”(自信与支持)
5.“你无论做得怎么样,表现如何,你是我亲爱的孩子,我依然爱你。
”(接纳与鼓励)
6.“我喜欢你这种行为,不喜欢你那种行为。
这不表示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但一切都必须自己体验并承担。
”(个人化与自我负责)
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方向流动,每粒种子按照原本的样子成长。
每个孩子生来就是圆融具足,如其所转发给更多的爸爸妈妈们,从此,带着对生命无比的信任和祝福,轻轻地对孩子说:是的、是的、是的!。
妈妈的聪明与糊涂改变孩子的一生作文说起这事儿来真是让人感慨万分。
我家那位小宝贝,小时候可真是个淘气包,啥事儿都敢干,什么话都能说出口。
可是,自从我这位“超级智慧”的妈妈登场后,这小家伙就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变得乖巧懂事起来。
这不,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位“聪明妈妈”是如何用她的“糊涂智慧”改变孩子的一生的。
记得有一次,我们家的小宝贝又把家里的花瓶给打翻了,那花儿们就像是跳芭蕾舞一样,优雅地摔了个四脚朝天。
这下子,家里可就热闹了。
我这位聪明的妈妈一看这阵势,心里明白,要是再不出手,家里可就得变成“狼藉王国”了。
于是,她灵机一动,决定来个“糊涂应对”。
只见她拿起抹布,轻轻地在花瓶上擦了擦,然后神秘兮兮地说:“宝贝,你知道吗?这花瓶是古董呢,摔坏了可就不值钱了。
”小宝贝一听这话,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兴奋地围着花瓶转了几圈,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古董花瓶闪闪发光的样子。
就这样,我这位“糊涂妈妈”不仅巧妙地化解了危机,还让小宝贝对古董花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那以后,家里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悲剧”,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古董花瓶可是个“宝贝”。
还有一次,小宝贝又把玩具车开得飞快,差点撞到了电线杆上。
这次,我这位“聪明妈妈”再次展现了她的“糊涂智慧”。
她假装没有看见,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小宝贝的头,说:“宝贝,你真勇敢,不怕困难。
”小宝贝听了这话,心里美滋滋的,他觉得自己的英勇事迹被妈妈夸赞了,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
就这样,我这位“糊涂妈妈”不仅保护了小宝贝的自尊心,还让他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
从此,小宝贝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了。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出来了吧?这就是我这位“聪明妈妈”的“糊涂智慧”。
虽然有时候她会犯些小错误,但她总能用她的“糊涂智慧”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欢乐。
所以啊,我们可不能小看这位“糊涂妈妈”,她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是我们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
希望大家都能从我的妈妈身上学到一些智慧和勇气,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父母的一句话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曾经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么一个故事:“黑人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孩子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母亲答: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
到目的地黑人司机坚持不收钱,他说:小时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定會有不同的成就。
”的确,有时候父母的一句话就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因为父母是影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人。
所以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作为父母一定要积极引导孩子,鼓励他们、赏识他们,这是给孩子最好的“加油”方式。
阿瑟·米曾说:“人们往往因为一句鼓励的话而精神振奋、成就大业。
”可见,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力有多大,家长的赏识与激励往往能让孩子充满自信,充满能量,更能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态度,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父母的赏识就能给孩子树立一种积极的态度。
因为这种赏识是一种期待、一种肯定、一种信任、一种暗示、一种激励。
我从不怀疑现在的父母不关爱自己的孩子,许多父母都明白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才能使孩子具有上进心、求知欲。
但是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明白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和孩子交流,特别是当父母因为孩子的问题而生气时,盛怒之下的父母往往會因为一句话、一个举动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让他们失去自尊与自信。
特别是当自己孩子的学习长期处于下游时,部分父母粗暴的教育行为往往导致孩子失去应有的上进心、求知欲。
因此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给予更多的正面引导。
作为父母应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每一点潜质与禀赋,关注孩子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发掘自我、展现自我。
让孩子陶醉在成功与喜悦中。
只有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健全的人格修养和自信的人生态度,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
否则,简单粗暴的教育就有可能糟踏一份智慧,泯灭一种创造,扼杀一个天才。
所以家长教育孩子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教育的智慧。
妈妈的聪明与糊涂改变孩子的一生作文妈妈的聪明与糊涂,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让孩子受益匪浅,也可能让孩子吃尽苦头。
我就曾经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我小时候,妈妈总是非常聪明。
她知道怎么让我听话,怎么做事情,而且总是能够给我提供最好的建议。
比如说,有一次我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了,我很委屈地回家告诉妈妈。
妈妈听了之后,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责怪我,而是耐心地安慰我,并告诉我要学会保护自己。
她还教我了一些防身术,让我在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更好地应对。
可是,妈妈也有糊涂的时候。
有一次,她带我去超市买东西,结果我们却把购物清单忘在了家里。
当我们走到收银台时,才发现自己没有带钱。
妈妈当时就傻眼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幸好店员很友好,让我们先把东西放在那里,等到有时间再来结账。
虽然我们最后还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把东西买回家,但是这次经历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总的来说,妈妈的聪明与糊涂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
她的聪明让我学会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而她的糊涂则让我懂得了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有妈妈在身边支持我、鼓励我,我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走向成功的道路!。
妈妈的聪明与糊涂改变孩子的一生作文《妈妈的聪明改变孩子的一生》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妈妈的聪明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超级棒!我有个同学叫明明,他的妈妈就特别聪明。
明明以前特别胆小,不敢在大家面前说话。
他的妈妈没有批评他,而是经常和他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让明明扮演老师或者主持人。
慢慢地,明明变得大胆起来,现在都能在班上大声发言啦!还有我的邻居小花,她学习总是不太认真。
小花的妈妈没有打骂她,而是制定了一个有趣的学习计划,每天完成作业后可以玩一会儿游戏或者看一会儿动画片。
小花觉得这样学习很开心,成绩也越来越好了。
我的妈妈也很聪明。
我不喜欢吃蔬菜,妈妈就把蔬菜做成可爱的形状,像小兔子、小花朵,我一下子就喜欢上吃蔬菜啦!妈妈的聪明让我们变得更勇敢、更爱学习、更健康。
我爱我的聪明妈妈!《妈妈的糊涂改变孩子的一生》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事儿,是关于妈妈的糊涂。
我朋友小刚的妈妈有一次特别糊涂,居然忘记了小刚的生日。
小刚可伤心啦,觉得妈妈不爱他。
但是后来呀,妈妈知道自己错了,给小刚补过了一个超级棒的生日,还给他做了一个大大的蛋糕。
从那以后,小刚变得更懂事了,他知道妈妈有时候会犯错,但是妈妈的爱是不会变的。
还有一次,我同学小丽的妈妈糊涂地把她的作业当成了废纸扔掉了。
小丽急得哭了起来。
妈妈知道后,没有责怪小丽,而是和她一起重新把作业完成。
从那以后,小丽学会了整理自己的东西,再也不让妈妈帮忙了。
所以呀,妈妈的糊涂有时候也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变得更独立、更理解妈妈呢!《妈妈的聪明改变孩子的一生》小朋友们,我跟你们说哦,我觉得妈妈要是聪明,那对孩子可太重要啦!就说我表哥吧,他以前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的。
他妈妈可聪明啦,和他约定,如果能按时完成作业,周末就带他去公园玩。
结果呀,表哥写作业再也不磨蹭了。
我好朋友小美的妈妈也聪明。
小美不爱读书,她妈妈就每天晚上给她讲有趣的故事,慢慢地小美就爱上读书了。
我的妈妈也特别聪明。
曾见过这样一个谜语: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与你亲密无间;我不是机器,但我全心全意听命于你。
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对失败的人来说,我是罪魁祸首。
成功和失败,对我毫无差异。
培训我,我会为你赢得全世界;放纵我,我会毁掉你的终生。
我到底是谁?我平凡得让你惊奇!或许大家都对答案了然于胸,谜底便是:习惯。
每个小孩子都知道这个词语,每个父母也无数次的使用过这个词语。
习惯是什么呢?是吃饭时的细嚼慢咽,是写字时的一笔一画,是上课时的专心致志,是拜访客人时的彬彬有礼。
3岁的时候,我们习惯早睡早起;5岁的时候,我们习惯刷牙洗脸讲究卫生;7岁的时候,我们习惯整理自己的书包;9岁的时候,我们习惯独立完成作业;11岁的时候,我们习惯做事有计划;13岁的时候,我们习惯在闲暇时捧上一本书做课外阅读;13岁以后,我们习惯了习惯的陪伴。
13岁前,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为什么是13岁呢?13岁,孩子告别小学的青葱岁月,踏上中学的青春征程;13岁,孩子结束了儿童期的稚嫩,叩响心灵发展的大门;13岁,孩子的身体不再是1厘米、1厘米的长高,我们甚至听见了他们骨头拔节长高的声音;13岁,孩子从听老师话的乖宝宝变成了敢说“不”的花季少年;13岁,他们已经开始努力要挣开父母的双手。
因此,不管是从我国的教育体制,从孩子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还是从老师以及家长的感受来说,13岁都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分水岭,也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分水岭。
13岁前,孩子可塑性强,是形成个性、习惯的重要阶段;13岁后,孩子的性格和习性以及各种习惯逐渐稳定下来,再想塑造好的品质或是纠正恶习是比较困难的。
教育专家总是不遗余力地强调习惯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时期对习惯的培养。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养成,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使他化为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儿童习惯的培养,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专家的话不得不听。
培养孩子习惯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是习惯养成的第一基地,而父母则是习惯培养课堂上的第一任教师。
每天只问小孩四句话---改变孩子一生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
这四个问题是: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
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
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
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
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的,是要让对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改变孩子一生的五句话第一句话是: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
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
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
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
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
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
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
注解:要会“装”,要持续的、不间断的“装”,装久了就成了真的了,就成了习惯了,比如准时到会,每次都按时到会,你装装看,你装30年看看,装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
第二句话是:生命是一种过程。
事情的结果即使重要,但是做事情的过程更加重要,因为结果好了我们会更加快乐,但过程使我们的生命充实。
人的生命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死亡,我们不能所以说我们的生命没有意义。
世界上很少有永恒。
体验也是丰富你生命的一个过程。
注解:生命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仅仅你自己赋予你的生命一种你希望实现的意义,所以享受生命的过程就是一种意义所在。
第三句话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
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就把事情做好。
我们有时需要等待,有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技巧。
我们做事情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障碍,有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硬挺、硬冲,我们能够选择有困难绕过去,有障碍绕过去,也许这样做事情更加顺利。
大家想一想,我们和别人说话还得想想哪句话更好听呢。
尤其在中国这个比较复杂的社会中,大家要学会想办法谅解别人,要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很成熟,很不错,你才能把事情做成。
注解:如果你在考数学试题,一定要答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如果你在走路,从A到B,明明能够直接过去,但所有人都不走,你别走,因为有陷阱。
在中国办事情,直线性思维在很多地方要碰壁,这是中国特色的中国处事方式。
成绩,真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这句话充分地体现了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成绩有多么重要。
在家长看来,只有孩子好好学习,考一个好大学,这一辈子才会过得更好。
但是身为当代父母,您知道孩子该怎样教育吗?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上各种兴趣课,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
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
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没有梦想的能力(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护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农民拐卖),无法与别人共享(腰缠万贯却不快乐),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当今,最该改变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观念。
董进宇博士告诉广大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
孩子从小的教育影响着以后的发展道路,孩子的教育又要身系父母,那么正确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呢?来一起看看董进宇亲子教育给父母的八个关键教育指导吧。
第—大关键: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2、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第二大关键: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1、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2、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3、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4、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5、懂得感恩,才会成长第三大关键: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3、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4、用自信取代自卑5、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6、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第四大关键:让孩子敢于梦想1、有梦想才有创造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5、善待孩子的兴趣6、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第五大关键:随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1、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2、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弓l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5、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6、懂得倾听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第六大关键: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1、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2、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3、养成储蓄的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4、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5、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看到这里,各位家长们你们还认为成绩是改变孩子一生的唯一标准么?董进宇学习方法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得出,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独立生存能力。
每天只问孩子四句话,就能改变孩子一生
做家长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优秀,快乐成长!可偏偏有些教育方式却让孩子越来越
不听话,费力不讨好。
今天我想给各位家长分享一位母亲对女儿比较独特的教育方式,这位母亲从来没有辅导过女
儿做功课,只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问四个问题,便完成了家庭教育,十分有效,送
给各位家长!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
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
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
是让她回顾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
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非常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
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
评、表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
就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孩子便是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
随孩子成长”。
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
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其实是一种无
形害!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而
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
是要让对方能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5、调整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6、要注重孩子品格和精神的培养,而非一味的追求分数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对孩子的教育便不难了。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
三分教:指教诲要适量。说教过多只会让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七分等:指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成长步调,对孩子要保有耐心,让孩子去尝试、去
体验、去失败、去成功。孩子的成长,需时日和世事的打磨,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揠苗助长,
只能得不偿失。
祝愿各位家长都能教育出“成气”的子女!
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知识的过程,正确掌握学习方法尤其重要!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记
忆力不佳都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