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通信 第十三章 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检验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x
- 大小:22.59 KB
- 文档页数:6
铁路通信维护规则综合管理目录1 总则2 维护组织3 维护管理4 质量管理5 障碍管理6 跨局通信网停机要点管理7 机房管理8 仪表管理9 运维支撑系统的运用管理附件1 铁路通信维护工作表样式、管理制度和资料名称附件2 主要通信设备使用年限参照表附件3 通信设备备品备件配置标准参考表附件4 通信仪器仪表配置参考标准附件5 一级备品备件库使用申请流程图铁路通信维护规则设备维护目录1 通信线路(附录A 线路标桩、警示牌标准;附录B 线路的图例和符号)2 传输网3 接入网4 时钟同步网5 时间同步网6 数据通信网7 电话交换8 调度通信9 会议通信10 电报通信11 应急通信12 广播与站场通信13 综合视频监控14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核心网15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网16 列车无线调度通信固定设备17 无线通信中继设备18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19 通信地理信息管理系统20 通信电源21 监控监测系统及网管设备22 专线电路及接入设备23 铁塔、机房空调、箱式机房设备综合管理1 总则1.1 铁路通信是铁路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提高效率的重要工具。
为满足铁路运输经营需要,确保铁路通信安全畅通,规范通信维护管理,统一通信维护标准,特制定本规则。
1.2 铁路通信设备包括通信线路、传输、接入网、时钟及时间同步、数据通信、电话交换、调度通信、会议通信、电报通信、应急通信、广播与站场通信、综合视频监控、列车无线调度通信、数字移动通信(GSM-R)、通信电源、监控监测系统等。
1.3 铁路通信维护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强度与性能并重的原则;优化修程修制和生产组织,提高维护工作效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升通信设备的维护质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运行维护支撑体系,实现维护、管理信息化。
1.4 铁路通信维护工作必须执行国家、铁路总公司有关网络安全、通信保密的规定。
1.5 本规则是铁路通信技术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的准则,各铁路局应认真贯彻执行。
电务设备高铁类作业指导书第一章高铁设备技术要求一、CTC车站设备主要技术要求(一)基本功能1.CTC(调度集中)设备应保证调度员能对所辖区段内的行车、调车作业进行集中控制;能下放或收回车站对行车、调车作业的控制权。
2.CTC系统应实时显示轨道电路占用与空闲、区间占用与空闲、信号开放与关闭、道岔位置、临时限速等状态。
3.CTC系统应实现车站信息站间传输,能显示与本站相邻的车站及区间的列车运行状况。
4.CTC系统应能完成运输计划、调度命令的下达,车次号自动追踪、传递与修改,列车占用丢失报警,运行图自动描绘及有关运输指挥管理图、表等内容的显示、存储和打印等功能。
5.CTC网络中各网络节点应采用统一的时钟并自动校核。
6.CTC系统在办理列车、调车进路时,应受到车站(场)相应联锁关系、照查条件的限制和有关行车特殊要求的约束。
对违反安全控制条件的人工操作,系统应能进行安全提示。
7.CTC系统应具有自检、诊断、报警、存储再现等功能。
(二)工作要求1.通则1.1 机柜安装螺丝紧固、不松动。
柜内模块、板件、网络设备、电源设备、终端设备等安装、插接牢固,防护措施良好。
1.2 各设备工作正常,指示灯显示正确。
协议转换器等带有拨码开关的设备、器材拨码开关设置正确。
1.3 接线端子紧固、不松动,电缆、电线焊接、插接及接地、等电位连接牢固。
防雷单元正常、无异状,接地装置良好,地线接地电阻<1Ω。
1.4 机柜、终端及设备、器材,UPS、工控机防尘过滤网、风扇清洁干净,无粉尘。
1.5 各部风扇运转正常、无异常声音,各设备无过热现象、无异味。
1.6 配线无异常、不老化,绑扎、防护措施良好。
1.7 铭牌、标识齐全。
2.电源设备2.1 电压、电流显示正常、不超标,交流电源电压允许偏差为-10%~+10%,断路器容量满足负荷的1.5倍要求。
2.2 UPS供电和电源直供切换试验正常,UPS主、备切换试验正常,电池性能良好,UPS放电时间≥10min。
成都铁路局工务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普速桥路维修)二〇一五年四月目录第一节桥隧作业部分 (3)(一)桥隧路设备检查 (3)(二)制作桥枕 (6)(三)单根抽换桥枕 (10)(四)桥枕修理 (15)(五)更换护木 (20)(六)护木修理 (25)(七)扣件螺栓涂油(松开螺栓) (33)(八)钢结构手工除锈油漆 (37)(九)更换明桥面k 型扣件垫板作业 (42)(十)支座捣垫砂浆作业(小于50mm) (47)(十一)制作更换人行道板 (52)(十二)清理隧道排水沟 (57)(十三)隧道漏水整治(U型槽) (61)第二节路基作业部分 (66)(十四)主动防护网安装 (66)(十五)被动防护网安装 (73)(十六)危石打刷处理 (82)(十七)浆砌片石 (87)(十八)干砌片石 (93)(十九)混凝土作业 (98)(二十)钢筋制作 (103)(二十一)搭拆脚手架 (110)(二十二)砂浆抹面及勾缝作业 (116)第一节桥隧作业部分(一)桥隧路设备检查1.作业条件1.1网内检查1.1.1 V≤160km/h的线路区段可在天窗点外作业,必须按规定设置好防护,来车时要及时下道。
1.1.2 160km/h<V≤200km/h的线路区段必须纳入天窗点内作业。
1.2网外且不影响行车的检查不受封锁时间限制1.3作业时间:根据工作量确定。
2.人员要求:作业负责人由不低于工班长或指派胜任的桥路工担任,防护员0-2人,作业人员至少2人一组。
3.作业机具安全带、安全绳、刻度放大镜、望远镜、检查锤、钢卷尺、石笔、数码照相机、吊线锤、检查记录本、记录笔、通信设备(对讲机)、信号旗(灯)、照明灯具。
4.配合要求无5.安全风险构成5.1违章作业风险5.1.1检查工具侵限,造成碰撞事故。
5.1.2高处检查时向下抛掷检查工具,造成行车事故。
5.2从业人员伤害风险5.2.1需上道或穿越线路时,未按规定设置防护,致使作业人员下道不及时,造成机车车辆伤害。
成都铁路局工务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普速桥路维修〕二〇一五年四月目录第一节桥隧作业部分 (3)〔一〕桥隧路设备检查 (3)〔二〕制作桥枕 (6)〔三〕单根抽换桥枕 (10)〔四〕桥枕修理 (15)〔五〕更换护木 (20)〔六〕护木修理 (25)〔七〕扣件螺栓涂油〔松开螺栓〕 (32)〔八〕钢结构手工除锈油漆 (36)〔九〕更换明桥面k 型扣件垫板作业 (41)〔十〕支座捣垫砂浆作业〔小于50mm〕 (46)〔十一〕制作更换人行道板 (51)〔十二〕清理隧道排水沟 (56)〔十三〕隧道漏水整治〔U型槽〕 (60)第二节路基作业部分 (65)〔十四〕主动防护网安装 (65)〔十五〕被动防护网安装 (72)〔十六〕危石打刷处理 (81)〔十七〕浆砌片石 (86)〔十八〕干砌片石 (92)〔十九〕混凝土作业 (97)〔二十〕钢筋制作 (102)〔二十一〕搭拆脚手架 (109)〔二十二〕砂浆抹面及勾缝作业 (114)第一节桥隧作业部分〔一〕桥隧路设备检查V≤160km/h的线路区段可在天窗点外作业,必须按规定设置好防护,来车时要及时下道。
1.1.2 160km/h<V≤200km/h的线路区段必须纳入天窗点内作业。
不受封锁时间限制1.3作业时间:根据工作量确定。
:作业负责人由不低于工班长或指派胜任的桥路工担任,防护员0-2人,作业人员至少2人一组。
安全带、安全绳、刻度放大镜、望远镜、检查锤、钢卷尺、石笔、数码照相机、吊线锤、检查记录本、记录笔、通信设备〔对讲机〕、信号旗〔灯〕、照明灯具。
无5.安全风险构成5.1违章作业风险5检查工具侵限,造成碰撞事故。
5高处检查时向下抛掷检查工具,造成行车事故。
5.2从业人员伤害风险5需上道或穿越线路时,未按规定设置防护,致使作业人员下道不及时,造成机车车辆伤害。
5横越线路未执行“一站、二看、三通过”的规定,上道前未严格执行“手比、眼看、口呼”制度,造成机车车辆伤害。
5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特别是高空检查时,未按规定穿戴安全帽、安全带,造成人身伤害。
铁路行车岗位作业指导书(助理值班员)目次第一章岗位描述 (2)第一节任职资格 (2)第二节岗位职责 (3)第三节岗位关联图 (4)第四节岗位安全风险点 (4)第五节岗位安全红线 (4)第二章岗位主要使用设备 (6)第三章岗位作业标准 (7)第一节岗位标准 (7)第二节礼仪要求 (7)第三节着装要求 (7)第四节接班要求 (7)第五节班中作业要求 (7)第六节交班要求 (9)第四章岗位作业流程 (10)第一节作业流程图 (10)第二节作业程序 (11)第五章应急处置 (13)第一节应急预案 (13)第二节应急处置 (13)第六章关于本作业指导书的说明 (19)第一章岗位描述第一节任职资格一、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服从指挥,团结协作。
二、文化水平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历)及以上文化程度。
三、专业要求具有本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中专、中技、职高)毕业或经1年及以上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四、职业资格必须具有《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和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五、工作经历本站连续从事信号员、调车长工作2年及以上。
六、身体要求符合部体格检查标准七、基本技能要求1.熟悉《技规》等有关的规章制度。
2.掌握车站线路、股道、道岔等设备。
3.掌握车站信、联、闭设备。
4.掌握车站电力接触网及隔离开关位置。
5.掌握正常及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有关规定。
第二节 岗位职责第三节岗位关联图1.与车站值班员的关系:直接接受车站值班员指挥、服从命令。
2.与客运值班员岗位的关系:确认客运乘降发车条件,签认《客运作业完毕确认薄》。
3.与机车乘务员岗位的关系:车机联控,相互配合,做好命令的交接,通报有关安全信息和注意事项。
第四节岗位安全风险点第五节岗位安全红线一、公共部分1.当班打牌、饮酒、脱岗、睡觉,违反规定使用手机。
2.作业中坐卧钢轨、轨枕头及道床边坡,违章钻、扒车。
3.作业中不按规定进行防护(监护)或采取防护措施。
4.移动设备停留时不按规定采取防溜措施。
5T运用作业指导书2011年6月目录目录 0前言 (1)5T运用相关术语解释 (2)第一章TFDS一班作业指导部分 (5)一、TFDS动态检车工长一班作业指导 (5)二、TFDS动态检车组长一班作业指导 (6)三、TFDS动态检车员一班作业指导 (8)四、TFDS动态值班员一班作业指导 (10)第二章TFDS一列作业指导部分 (12)一、接车准备 (12)二、作业基本程序 (12)三、TFDS动态检查列车拦停范围和质量标准 (13)四、TFDS动态检查范围和预报质量标准 (14)五、TFDS对通过列车重点故障预报范围和预报质量标准 (16)六、故障复核与拦停、预报程序 (17)七、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19)第三章TFDS一辆作业指导部份 (20)一、侧架工位 (20)二、制动梁工位 (22)三、钩缓及互钩差工位 (24)四、中间部工位 (26)第四章TPDS系统作业指导部分 (28)一、TPDS动态值班员一班作业标准 (28)二、技术作业范围和质量标准 (29)(一)TPDS报警等级划分 (29)(二)TPDS通用货物列车技术作业范围和质量标准 (29)三、TPDS一列作业标准 (30)(一)TPDS动态值班员的一列作业标准 (30)(二)列检值班员TPDS一列作业标准 (30)(三)到达、有调中转、无调(有站停时间)中转列车预报程序 (31)(四)直通列车预报程序 (32)(五)作业标准用语 (33)四、TPDS预报轴承及车轮位置的确认规定 (35)第五章5T系统联控指导部分(讨论稿) (37)一、TFDS故障联控内容 (37)二、TPDS报警联控内容 (37)前言货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即:5T)作为近年来铁路货车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是以科技保安全的创新典范。
为进一步适应我段5T集中作业,进一步规范我段5T运用工作,更好地发挥5T 系统先进的安全防范作用,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依照《铁路运用货车维修规程》(2010年11月第一版)、《TFDS-1列车动态检查范围和质量标准》(运装货车〔2007〕640号)、《货车安全防范系统(TPDS、TADS、TFDS)运用管理细则》(运装货车〔2007〕102号)、《关于开展5T运用管理标准化工作的通知》(运装货车〔2009〕401号)、《关于对运装货车〔2007〕102号文件内容进行调整的通知》(运装货车电〔2008〕2851号)要求,结合我段现场实际,对TFDS、TPDS 运用工作及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
通信系统施工安装项目音频配线架模块配线作业指导书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音频配线架模块配线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音频配线架科隆模块配线安装施工。
2作业条件及施工准备2.1作业条件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施工准备车站音频配线架科隆模块配线安装所涉及的机柜施工完成,施工劳动组织配备、材料准备及设备工器具的配置。
3引用施工技术标准(1)《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82-2006)(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3)《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5-2009)(4)《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6-2009,J949-2009)(5)《通信系统施工蓝图》。
4作业内容(1)施工准备:根据盘面布置图对机柜内模块位置、数量进行检查确认。
(2)音频配线架(VDF)科隆模块定位。
(3)音频配线架(VDF)科隆模块安装。
(4)音频线缆开剥整理排列: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线缆长度比划,开剥芯线进行缠绕管防护,开剥处进行热缩管防护。
(5)音频线缆卡接成端:在模块处用卡刀将芯线卡接到模块上。
(6)音频线缆成端测试:用短路筛子进行通断测试。
(7)填写记录。
5施工技术标准(1)核对音频配线架(VDF)科隆模块和线缆的规格、型号、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机柜柜内电缆走向顺直,余留形状、大小一致、绑扎牢固。
(3)科隆模块模块卡线牢固、平直、整齐,接触良好。
6工序流程及操作要点6.1工序流程图图4-4-1工序流程图6.2操作要点(1)施工准备1)按照装配图清点核对设备、材料及配件数量。
2)核实现场线缆敷设,机柜设备、模块安装情况。
第七章无线子系统设备安装与配线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GSM-R数字移动通信工程无线子系统设备安装与配线施工。
2. 作业准备工程开工前所要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安装所需要的工具,机房条件的检查,货物开箱和货物清点等等。
2.1 工具准备:通用工具:丈量工具包括卷尺、水平尺、角度仪、指南针、记号笔;钻孔工具包括电锤、电钻、配套钻头若干;禁固工具包括各种螺丝刀、固定扳手、固定扳手、内六角扳手、套筒扳手,羊角锤;钳工工具包括钢锯、手钳、斜口钳、鲤嘴钳、锉刀;辅助工具包括镊子、油漆刷、剪刀、电烙铁、焊锡丝、裁纸刀、热吹风、吸锡器、液压钳、梯子、滑轮、绳子、发电机、电焊机、电源插座。
专用工具:馈线剪、安全刀、馈线施工等专用工具。
通用仪表:万用表、天馈分析仪、功率计。
2.2 机房条件检查机房接地系统:系统接地的目的在于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抗击外界电磁干扰,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接地系统包括室内部分、室外部分及建筑物的地下接地网,为保证接地系统有效,不允许在接地系统中的连接通道设置开关、熔丝类的可断开器件。
接地系统的室外部分包括建筑物接地、天线铁塔接地、天馈线接地,其作用是迅速泄放雷电引起的强浪涌电流,本系统设计要求电阻不大于4欧姆,接地线应尽可能直线走线。
室外接地排为镀锌铜排,非镀锌铜排螺丝连接处涂凡士林处理。
如果传输信号线及一次整流设备的交流电源线是经过室外露天环境引入室内的,则传输信号线和交流供电线要经过相应的防浪涌保安单元后才能接入设备。
2.3 开箱检查填写开箱检查记录,施工方与设备厂商现场督导、监理共同确认。
3. 技术要求3.1 设备到达现场后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数量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2 设备引入电源前加接的防雷隔离装置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3 设备防护地线的设置及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4 设备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十三章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检验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通信工程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检验。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检验工程师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2.2 外业技术准备2.2.1 单项设备上电检验之前,应确认设备配线正确、供电正常、接地良好。
2.2.2 系统检验前,设备单机检验应完成并合格。
系统检验前应确认相关的传输通道良好。
2.2.3 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
3. 技术要求3.1 数字同步网时钟设备性能检测3.1.1 数字同步网2、3级节点时钟特性应满足下列要求:3.1.1.1 连续同步工作30天,2、3级时钟的频率准确度应分别不低于±1.6×10-8和±4. 6×10-6。
3.1.1.2 牵引入和保持入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牵引入/保持入范围3.1.1.3 恒温下,漂动的产生应不超过表一、表二给出的MTIE、TDEV限值。
3.1.1.4 抖动的产生:2 048kHz和2 048kbit/s,接口的输出抖动,采用折角频率分别为20Hz 和100kHz的单极点带通滤波器测量时,60s内测得的固有抖动不应超过0.05UIp-p。
STM-N接口的输出抖动不应超过下表的限值。
3.1.1.5 输入漂动容限:MTIE限值见表一,TDEV限值见表二。
3.1.1.6 输入抖动容限:最大可容忍的正弦输入抖动的限制范围见下表。
3.1.1.7 相位不连续性:当从钟进行内部检测或者重组操作时,2、3级时钟输出的相位不连续性应满足下表中MTIE的规定。
3.2 数字同步网时钟设备功能检验3.2.1 数字同步网节点从钟的定时输入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定时输入应能冗余配置;定时输入信号类型包括2 048 kbit/s和2 048 kHz两种;2级节点时钟设备的定时输入信号至少4个,3级节点时钟设备的定时输入信号至少2个;对于2 048kbit/s信号,应具有按SSM信息和按优先级进行人工或自动倒换的功能;对于2 048 kHz信号,应具有按优先级进行人工或自动倒换的功能。
3.2.2 数字同步网节点从钟的时钟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设备应能配置2级节点时钟或3级节点时钟;设备的时钟功能应能冗余配置;设备时钟应具有自由运行、快捕、锁定、保持功能。
3.2.3 数字同步网节点从钟的定时输出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定时输出应能冗余配置;定时输出信号类型至少包括2 048 kbit/s和2 048 kHz两种;至少提供300路定时输出信号;对于2 048kbit/s信号,应具有SSM功能。
3.2.4 教字同步网节点从钟的监测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3.2.4.1 应具备对所有定时输入信号进行监测的能力;3.2.4.2 检测项目传辐性能监测参数:信号丢失、循环冗余校验、双极性破坏、告警指示信号等;定时性能监测参数:原始相位数据、最大时间间隔误差、时间偏差、相对频率偏差等。
3.2.5 数字向步网节点从钟的监控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信息上报的通信功能;监控管理功能。
3.3 时间同步系统检验3.3.1 时间同步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3.3.1.1 定时功能:时间同步系统应通过卫星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卫星原子钟的时间信号,根据卫星授时系统时间信号对本地设备时间进行校准。
3.3.1.2 授时功能:时间服务器应能采用NTP广播方式和/或NTP客户端/服务器方式发播标准时间,从而使得各服务器中的其他设备达到时间同步。
3.3.1.3 守时功能:时间同步系统应能将本地钟已校准的标准时间保持。
3.3.1.4 其他功能:时间同步系统应支持远端访问,允许通过FTP远程对系统进行升级。
为了加强安全性,C/S之间的通信采用MD5安全协议,以保护C/S不受到攻击。
3.3.2 时间同步系统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3.3.2.1 时间同步系统:时间服务器单NTP物理端口每秒应能处理5 000个NTP服务请求。
3.3.2.2 卫星授时系统接收机/天线:卫星授时系统接收机可为12并行通道接收机,高增益授时天线,可接收以UTC时钟为基准的卫星授时系统时钟。
UTC时间精度小于20ns。
考虑到网络因素,用户终端的同步时钟精度为1~10ms(典型值)。
4. 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的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同步及时钟分配设备安装与配线→同步及时钟分配设备单机调试→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调试→时间同步系统网管调试→数据分析→故障处理→全部数据检验合格→检验完成。
5. 施工要求5.1 同步及时钟分配设备安装与配线5.1.1 时间同步系统设备的机架安装应和设备安装与配线作业指导书相关要求。
5.1.2 站厅子钟的吊装和室内子钟的安装应平直、牢固,安装方式符合设计要求;所有子钟的安装位置应远离自动喷淋系统的喷头,安装高度宜为下沿距地面不小于2.2m。
5.1.3 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的配线走线、绑扎和电缆头制作的要求,应符合设备安装与配线作业指导书相关要求。
5.1.4 子钟与母钟(或母钟输出接口)之间布线的长度应小于系统的要求。
5.1.5 调度所时间同步系统卫星天线的架设和馈线的引入应按下列要求进行:5.1.5.1 安装前应确认天线的型号、规格与设计要求一致。
5.1.5.2 检查天线的外观有无凹凸、破损、断裂等现象,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处理。
5.1.5.3 检测天线的驻波比,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5.1.5.4 天线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5.1.5.5 按照施工地区的环境条件采用合适的天线固定方式,满足天线强度要求。
5.1.5.6 室外安装天线支撑架时,连接地线应就近焊接于防雷接地装置。
5.1.5.7 检测连接天线和GPS接收器的射频馈线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5.1.5.8 室外安装天线时,馈线入室之前,在尽量接近进楼点处安装防雷器;防雷器应接地可靠;防雷器和馈线接头应经良好防水处理。
5.1.5.9 馈线的固定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采用馈线夹具、吊线、走线槽(架)等方式进行;馈线弯曲半径应符合所用电缆的技术要求。
室外安装天线时,馈线应通过馈线密封窗导入室内。
5.2 同步及时钟分配设备单机调试5.2.1 参照产品说明书,对下列时间同步设备进行功能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5.2.1.1 设备工作状态检查:所有部件工作状态指示都应为正常,卫星接收机、时钟卡应处于跟踪状态。
5.2.1.2 倒换功能检查:电源板、时钟板的冗余备份功能正常;当部件故障时,能自动倒换到备份部件,系统工作正常。
5.2.1.3 告警功能检验:设备面板、机架及列柜上应有正确的告警指示及音响信号,且通信口上应送出相应告警信息。
5.2.1.4 通信功能检验:应能接收人机命令,并能送出正确的响应信息;能正确送出设备的告警事件信息。
5.2.1.5 当外时钟标准信号源故障时,母钟能利用自身的稳定信号源工作,并按自身的计时精度输出校时信号。
5.2.1.6 当中断外部校时信号时,子钟能按自运行计时精度正常显示时间。
5.2.2 参照产品说明书,对下列时间同步设备的单机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5.2.2.1 出厂检验报告检查项目母钟:同步精度、自由运行精度、卫星定位信号恢复时自动校准完成时长;显示子钟:同步精度、自由运行精度;NTP接口处理能力。
5.2.2.2 单机调试项目:NTP接口的时间精度、NTP协议。
5.2.3 测试BITS输出端口,应符合下列指标要求:静态相位差≤15ns;电气隔离度≥55dB。
5.3 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调试5.3.1 检查既有时钟同步网输出的2 048kHz、2 048kbit/s同步信号,应符合设计要求的同步精度和稳定度。
5.3.2 对传送同步信号的SDH传输网的时钟功能和性能调试,应符合SDH传输网的相关要求。
5.3.3 参照相关测试规范或产品说明书,对BITS系统的下列性能进行检查,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频率准确度、牵引入/保持入范围、漂动、抖动、输入漂动容限、输入抖动容限、漂动传递特性、相位瞬变、保持性能、相位不连续性。
5.3.4 测试调度中心(所)时间同步输出接口至车站、段所的链路传输误码、传输时延,确认调度中心(所)与各车站之间的时钟传输通道连接正常。
5.3.5 时间服务器应能采用NTP客户端/服务器方式发播标准时间,NTP协议功能试验正常;测试调度所NTP时间输出端口至客户端的时间同步精度。
5.3.6 观察子钟复位及走时状态,子钟应能正常复位追时至与母钟显示时间一致。
5.4 时间同步系统网管调试5.4.1 参照产品说明书对监测功能进行试验,网络管理计算机应能监视各站母钟、子钟运行状态,控制对所有车站或部分车站的连续监控,故障可以定位到任一母、子钟。
5.4.2 参照产品说明书,对告警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5.4.2.1 能实时接收时钟设备送出的各种告警、事件及清除信息;5.4.2.2 能根据转发条件向上一级中心转发告警信息、事件。
5.4.3 参照产品说明书,对配置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5.4.3.1 能显示时钟设备当前配置,并运行参数;5.4.3.2 能修改时钟设备的配置,并运行参数。
5.4.4 参照产品说明书,对性能数据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5.4.4.1 能定时或随机调取性能数据;5.4.4.2 能根据转发条件向上一级中心转发数据。
5.4.5 参照产品说明书,以仿真终端形式直接访问时钟设备,进行终端仿真试验。
5.4.6 参照产品说明书,根据库中信息作出各种报表,进行统计功能试验。
5.4.7 参照产品说明书,建立和修改监控系统本身的运行参数(如增、删设备,修改轮询时间),进行系统维护功能试验。
5.4.8 参照产品说明书,对下列安全性能进行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用户权限设置;记录关键性操作;程序运行密码保护。
5.4.9 参照产品说明书,对通信功能进行调试,应能够完成通信链路的建立和拆除。
5.4.10 参照产品说明书,对监控管理系统软、硬件故障进行统计试验。
6. 劳动组织7. 材料要求检验内容主要为仪表对设备性能的测试检验及设备本身的监测功能检验,无特殊其他材料要求。
8. 设备仪表配置9. 质量控制及检验9.1 检验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资格考试取的资格认可后上岗操作。
9.2 检验所用仪表经过功能检验合格。
9.3 时钟系统设备检查之前应安装完好,其外观应完整,无损伤及任何变形;文件资料和附件齐全;各种部件、设备的型号、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的配线用电缆和电线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