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西亚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西亚》(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其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的关系及影响。
(2)了解西亚的宗教信仰及宗教矛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像资料认识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对当地农牧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农牧业发展特点,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懂得自然环境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干旱环境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自然环境特征与农牧业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西亚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两个重要原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是哪两个原因?(学生回答)明确: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
过渡:今天,我们继续来分析导致西亚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其他原因。
二、新课学习(一)探索三: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活动:1.读图,请说出西亚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
(学生读图说出)明确:西亚地区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小部分属于地中海气候。
2.读图,参与玲玲和贝贝的讨论,并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回答)贝贝:为什么阿拉伯半岛上河流稀少?玲玲:因为这里降水太少了……明确:北回归线穿过阿拉伯半岛的中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沙漠广布,许多国家没有河流,被称为“无流国”。
讲解:由于西亚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沙漠广布,在干旱的自然环境下,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1)畜牧业是西亚许多国家传统的经济部门。
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羊羔皮等畜产品都很著名。
用羊毛织成的地毯,是阿富汗、伊朗等国重要的出口商品。
提问:读图说一说,西亚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读图回答)明确:(2)由于西亚降水稀少,农作物需引水灌溉,因而农业多分布于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
阅读:枣椰树枣椰树是热带和亚热带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三节《西亚》,主要介绍了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西亚地区的地理特点,以及该地区的文化、宗教和经济发展情况。
教材内容生动有趣,通过图片、地图和案例等多种形式呈现,有助于学生对西亚地区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准确标示出西亚地区的位置;能够描述西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区的尊重和包容心态,增强他们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理解和描述西亚地区的复杂文化和宗教背景。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对西亚地区的了解程度有所差异。
部分学生可能对西亚地区的文化和宗教背景缺乏了解,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同时,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也需要提升。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使用幻灯片或展示板展示西亚地区的美丽景观图片,如约旦的佩特拉古城、以色列的死海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西亚地区有了解吗?你们知道西亚地区有哪些国家吗?请举例说明。
第二环节:学习地理位置1. 展示西亚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西亚地区的位置。
可以使用互动白板或投影仪进行展示。
2. 引导学生使用地图上的经纬度坐标,标示出西亚地区的位置。
例如,让学生找出以色列、约旦、黎巴嫩等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并进行标记。
第三环节:了解自然环境1. 介绍西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资源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西亚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沙漠气候,气温高,降水稀少,沙漠和荒漠地形较多,水资源匮乏。
2. 利用图片和案例,让学生感受西亚地区的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流程示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新闻热点“巴以冲突”,列举发生在西亚战争。
西亚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西亚战争频发。
下面我们一起探究西亚地区战争频发的原因。
观看视频,思考西亚战争频发的原因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战争给西亚地区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以时事热点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与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 新课讲授 (第一课时) 我们将从位置之争、淡水之争、石油之争、宗教之争四方面探究西亚战争频发。
一、位置之争1、读亚洲分区图,找出西亚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1、读图可知,西亚位于亚洲的西南部。
引导学生读图找到西亚地区位于亚洲的位置。
时事导入入 西亚长期以来战争频发的原因 引导探究主要原因小组探究课堂小结2、读西亚政区图,找出西亚所连接的大洲和濒临的海域。
注意“里海”与其它四海不同,并不是海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
西亚位置极其特殊,处于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间,因此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
3、读西亚政区图,请找出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以色列。
4、读图,请找出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及其沟通的海洋。
阅读材料“霍尔木兹海峡”,思考霍尔木兹海峡的作用。
霍尔木兹海峡是西亚石油输出的唯一出口,是世界上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被誉为“世界油阀”。
5、展示图片:丝绸之路示意图,引导思考西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为何从古到今战争不断。
西亚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交通要道及中转站。
第三节西亚学习目标1、能通过读图,说出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能通过判读地图和分析资料,举例说明西亚的自然条件对农牧农业政策发展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快乐目掌内容,要求:阅读文字及地图,注记要点,思考活动题,完阅读教材P46-39成下列问题:1.西亚地处、、、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和 (内陆湖)之间,联系洲、洲和洲,所以被称为“”。
2.土耳其海峡沟通了海和海。
3.霍尔木兹海峡沟通了和海。
4.被称为“西方的海上生命线”。
5.西亚的主要气候类型为,主要的气候特征是。
6.是西亚许多国家传统的经济部门,土耳其的,阿富汗的等畜产品很著名,用羊毛制成的地毯是、等国的重要的出口商品。
7.西亚的灌溉农业多分布在和上,其中平原是西亚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8.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灌溉技术应用最广的是和9.伊拉克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二、合作探究1.谈谈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如果把霍尔木兹海峡封锁,禁止船舶进出波斯湾,可能会产生哪些后果?3.为什么西亚的许多国家成为“无流国”?三、课堂小结1.西亚的地理位置2.西亚的气候及农业达标训练1.波斯湾进出阿拉伯海的唯一通道是( )A.土耳其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2.西亚地区的气候是(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温和多雨3.西亚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伊朗 B.伊拉 C.土耳其4.下列各项中,属于阿富汗、伊朗等国的重要出口商品是( )A.羊毛地毯 B.咖啡 C.黄麻5.节水农业取得显著成绩的国家是( )A.伊拉克 8.沙特阿拉伯 C.以色列6.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A.中南半岛 B.阿拉伯半岛 C.印度半岛7.读“西亚和北非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五海”与“三洲”的名称。
水域:A ;B ;C ;D ;E 大洲:①;②;③;(2)G是山脉,它属于亚洲、欧洲分界线的一部分。
F是运河,它是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3)该地区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该地区有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西亚》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2.难点:西亚地区的人文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亚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西亚地区的人文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课堂分享3.案例分析展示西亚地区的人文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巩固提升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分享等环节,使学生充分了解了西亚地区的地理特征,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西亚地区的人文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课堂小结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5.不足之处: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6.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地图识别西亚地理位置,理解其位于亚洲西南部的战略意义。
(2)分析西亚自然环境特点,如沙漠气候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
(3)探讨人文特点,如多元文化和宗教信仰对西亚社会的影响。
2.教学难点补充:(1)解释自然环境与人文特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干旱气候如何塑造了当地的生活方式。
湘教版七下地理7.3西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7.3西亚说课稿1,主要介绍了西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情况。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西亚地区的深入理解,从而形成对这一地区的基本认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数据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西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他们对西亚地区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对其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方面的认识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对西亚地区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情况,提高学生对西亚地区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讨论问题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区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地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情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对西亚地区的深入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地图、图片、数据、文字材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西亚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1)地理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气候:分析西亚的气候特点,理解其对农业、人口分布等的影响。
(3)自然资源:介绍西亚的石油、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探讨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4)经济发展:分析西亚各国的经济发展特点,了解其优势和劣势。
(5)人口分布:探讨西亚人口分布的原因,理解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西亚》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通过读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能力目标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情感目标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教学难点1.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结构分析本节内容设计思想:(1)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地区和国家出发,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2)围绕西亚之所以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重要的地理位置、匮乏的水资源问题逐一展开,将本区的气候特征、经济发展、居民特征和国家风俗习惯等内容连带写出;(3)以上述知识为线索,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重点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以及总结规律、原因分析、信息判断等项能力的培养;【新课引入──“长期的热点地区”】教师设问:结合时事材料,“西亚为什么会战争不断?这个地区为什么会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呢?”一、【三洲五海之地】1、西亚地理位置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西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并找出西亚地区的咽喉要地。
引导学生指图说出“三洲五海之地”的含义和具体位置,并指出本区还有哪些重要的海域和咽喉要道。
教师应特别指出“里海”与其它四海的不同,并强调“海洋”与“湖泊”以及“内流湖”在概念上的差别。
2、位置的重要性A、古代交通地位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商路——丝绸之路,东起我国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新疆、西亚到达欧洲。
第三节《西亚》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通过读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能力目标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情感目标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教学难点1.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结构分析本节内容设计思想:(1)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地区和国家出发,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2)围绕西亚之所以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重要的地理位置、匮乏的水资源问题逐一展开,将本区的气候特征、经济发展、居民特征和国家风俗习惯等内容连带写出;(3)以上述知识为线索,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重点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以及总结规律、原因分析、信息判断等项能力的培养;【新课引入──“长期的热点地区”】教师设问:结合时事材料,“西亚为什么会战争不断?这个地区为什么会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呢?”一、【三洲五海之地】1、西亚地理位置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西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并找出西亚地区的咽喉要地。
引导学生指图说出“三洲五海之地”的含义和具体位置,并指出本区还有哪些重要的海域和咽喉要道。
教师应特别指出“里海”与其它四海的不同,并强调“海洋”与“湖泊”以及“内流湖”在概念上的差别。
2、位置的重要性A、古代交通地位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商路——丝绸之路,东起我国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新疆、西亚到达欧洲。
<二>读教材P52《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示意图》1、在图上找出从波斯湾将石油运往日本的海上石油运输路线。
这条条航线经过哪些大洋和著名的海峡?2、找出从波斯湾到欧洲洲西部和美国的两条海上石油运输路线,说说两条航线经过哪些大洋和著名的海峡。
在这两条航线中,哪一条要短一些?3、阅读P52的材料,总结西亚石油资源和生产特点。
(三)达标反馈:<一>选择题1、霍尔木兹海峡位于A.地中海与红海之间B.地中海与黑海之间C.阿拉伯海与波斯湾之间D.阿拉伯海与红海之间2、有关西亚国家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特阿拉伯占据了整个阿拉伯半岛B.伊朗和伊拉克扼守着波斯湾的唯一出口——霍尔木兹海峡C.土耳其的领土全部位于亚洲境内D.西亚东部的阿富汗与我国相邻3、下列西亚国家中,不濒临波斯湾的一组是A.伊朗和沙特阿拉伯B.阿曼和科威特C.叙利亚和土耳其D.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二>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1.大洲名称:甲,乙。
2.水域名称:①②③④3.运河A是,沟通了海和海。
4.海峡名称:B ,C 。
5.国家名称:D ,E ,F ,G 。
6.用一句话归纳出本地区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四)梳理小结导。
在引导学生认真读图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西亚重要的战略地位,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从而突破重难点。
在知识讲解中间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使学生看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
【精讲】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教师让小组代表板演讲解—《西亚石油海上运输线路图》,教师对学生疑难问题、系统知识要精讲和梳理。
【训练】在前三个环节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知识。
教案:西亚【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47-P53。
主要包含“五海三州之地”、“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世界石油宝库”、“阿拉伯国家”等内容。
【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准确指出西亚的地理位置,理解“五海三洲之地”的含义。
2.掌握西亚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理解干旱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3.了解西亚作为“世界石油宝库”的地位,认识石油对该地区经济的重要性。
4.认识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文化特征,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宗教信仰、语言和生活习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如教材、网络、图书等)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开放心态。
2.增强学生对全球资源分布不均和地区发展差异的认识,激发其关注国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石油资源及其经济意义、阿拉伯国家的文化特征。
难点:理解干旱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以及石油资源对西亚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找出西亚的大致位置,并提问:“为什么西亚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五海三州之地”讲解:介绍西亚的地理位置,指出其位于亚洲西部,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同时濒临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等五海(里海为内陆湖,但传统上仍被称为海)。
活动:学生分组在地图上标出西亚的边界、五海和三洲,并讨论这一地理位置对西亚地区的重要性。
三、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讲解:介绍西亚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等),强调其干旱少雨的特点。
分析:探讨干旱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如灌溉农业的重要性、畜牧业的发展条件等。
案例:以以色列的节水农业为例,说明科技在克服干旱环境挑战中的作用。
第三节 西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认识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
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土耳其海峡。
能在西亚的填充图上准确的填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
的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西亚也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是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源地。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能够正确填图
教学难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提高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
由新闻直接指出硝烟弥漫的战场——伊拉克。找学生指出伊拉克所在的位置,
由此引出伊拉克的所属区域——西亚地区。联系实际、从新闻出发吸引学生兴趣。
板书:第三节 西亚
(三)、讲授新课
通过读图确认伊拉克的位置,了解西亚的范围
读图找出亚洲欧洲、非洲,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大西洋、
印度洋
五海三洲之地
通过读图掌握西亚的地理(海陆)位置:
间接的沟通着大西洋与印度洋
位于亚洲的西南,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带
位于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
所以被称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交通要道(古代、现代)
找学生介绍历史上所学的古代丝绸之路的知识。
从古代起,西亚地区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简单介绍现代铁路、公路、航空
运输途经西亚的情况。强调其重要性
主要国家、首都
指导学生读世界地图以及图2-17西亚的国家图。在图2-17中找出西亚的主
要国家及其首都
伊拉克—巴格达、阿富汗—喀布尔、
土耳其—安卡拉、科威特—科威特、
伊朗—德黑兰、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叙利亚—大马士革、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 等国
利用填充图册12页的题目进行练习。填注两洋、三洲、五海、大洲分界线、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埃及、土耳其、
科威特等名称的位置。
阿拉伯国家、宗教
启发学生根据所看新闻报道回忆西亚地区居民的外貌、穿着打扮,西亚居民
多数为阿拉伯民族,主要为白色人种,日常生活中以白色头巾、白色长袍包裹全
身,男子蓄须,女子以面纱遮脸。语言以阿拉伯语居多。宗教以伊斯兰教为主
麦加是伊斯兰教第一圣城。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将耶路撒冷做为圣
城。
简单介绍巴勒斯坦地区以及巴以之间的矛盾冲突。试着分析引发矛盾、战争
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良好习惯。
(四)、小结与作业:
目标检测上的题目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西亚
五海三洲之地
交通要道
主要国家、首都
宗教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