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3W1H教法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20.90 KB
- 文档页数:3
小议3W1H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陈军
【期刊名称】《职业技术》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理想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出的程序结构紧凑、运行效率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算法等编程素质训练的最好语言。
但是中职学生还是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文化理论基础薄弱,而C语言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初学者难以掌握并且容易出错,很多初学者根本不明白C语言有什么
作用,为什么要学习C语言以及怎样能让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掌握C语言等等,这些都是中职学校C语言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陈军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商业学校微机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问题式教学法和过程化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小议3W1H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4.项目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5.基于“3W1H”的导学教学法在土
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阐述3W1H 教学方法当我们面对学生在讲解一个新的技能或是描述理论性与操作性均较强的内容时,经常会碰到不知道如何讲清楚这个技能点或是讲解不清楚、不全面,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不知道这个知识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个知识点,以及在哪里用,怎么用等等问题;而刚接触新课程、新理论或者新技术的学生打开书本就接触到各种抽象的概念就被搞糊涂了,感到计算机太难学,甚至打退堂鼓,甚或课程结束后仍然不懂得学以致用。
为了加强我院高职学生的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我院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业务能力,我院领导极其重视,发动教师们认真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为我国IT企业培养优秀的人才。
本人在执教过程中不断地向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取经,认真的思索改进教学方法,如何使得教学过程和方法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思考、应用和创新。
下面谈谈本人在从事《企业邮件及应用系统构建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为了提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总结了3W1H教学方法来达到这一目标。
1教学方法学习计算机专业技能应用课程的方法应当有别于理论课程,传统的学习新知识的三部曲是: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应用。
我觉得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的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何况高职院校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在专业技能课中,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以案例驱动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为什么要这样做,用到了哪些技术,从中得到哪些启发,如何在具体场景迁移应用等,以此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因此,个人调整了教学方法:以一个典型的案例出发提出问题来引导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Why);然后再通过总结的方式讲解相关理论的情况,归纳出必要的结论和概念(What);再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How);最后说明该知识点技能点应用的场合情景及注意事项(Where)。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1.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基本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则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接受课本知识。
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只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少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2.重理论轻实践,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是学科型的知识体系,注重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却忽视了教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二)中职学校学生的基础和特点1.对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性知识的学习不太适应;2.面对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不知道如何应用,因此理论学习的热情不高;3.学生具有适应形象思维的特点,更容易成为专业型,技术型人才。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具体实施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做”三位一体,就是“教、学、做”一条龙学习,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项目的实施一气呵成,有助于学生能直接融入情景教学的氛围,在项目教学中学习技能,掌握能力。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教”《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为纯理论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应用,基本结构以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硬件和软件系统等。
这部分内容以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使用教学课件讲授为主。
第二为计算机应用,以操作为主,以教师在微机实验室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采取互动式、案例教学、实训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改变了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边学边做。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对于在实训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做出解答,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教师也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教学内容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转变;教师由只重“教法”向既重“教法”又重“学法”转变。
基于3W1H教学法的《数据链技术体系与装备》课堂设计数据链技术体系与装备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数据的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等方面。
数据链技术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们来说是相对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动、具体的案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本文将以基于3W1H教学法的《数据链技术体系与装备》课堂设计为话题,具体介绍如何通过此种教学法来设计和开展相关课堂教学。
一、What(什么):数据链技术体系与装备数据链技术体系与装备是指与数据链网络系统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包括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处理和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和设备。
在本课程中,教师将重点讲解数据链技术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装备设备和相关应用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据链技术的相关知识。
二、Why(为什么):基于3W1H教学法的重要性3W1H教学法即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地)、Who (谁)、How(如何)的教学法。
通过这种教学法,教师可以更加具体、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在数据链技术体系与装备的教学中,通过3W1H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据链技术的相关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Who(谁):目标学生群体本课程面向信息技术、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特别是对数据链技术感兴趣的学生。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知识。
四、When(何时):课程设置时间本课程设计为每周一次,每次2学时,共16周,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帮助学生逐步深入地学习和掌握数据链技术的相关知识。
五、Where(何地):教学环境本课程将在教学楼的网络实验室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条件和设备。
教学环境需要具备稳定的网络、充足的服务器设备、实验控制台等设备,以保障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计算机教学论文3W1H教学法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时代带来的全新技术和革命,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质量要求是越来越高。
中职教育作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部分。
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是目前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内容以及教育方法,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另外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
把计算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认为,“以项目为导向的3w1h教学法”是一个实用有效的好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项目;3w1h教学法project-oriented 3w1h approachren fengfeng(lul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management,lvliang033000,china)abstract:a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ra has brought new technology and the revolution, the social quality of talent on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are increas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as part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s. how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students is the teachers solvedthe problem, set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and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content, should be given adequate attention. another level of computer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vocational schools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omputer educati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computer organically combined, i think, "project-oriented 3w1h approach" is a good way to practical and effective.keywords:computer education;project;3w1h approach一、以项目为导向的“3w1h”教学法什么是“以项目为导向”呢?举个例:如果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生电脑组装与维护课程。
基于3W1H教学法的《数据链技术体系与装备》课堂设计【摘要】《数据链技术体系与装备》课程是一门涉及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课程,通过3W1H教学法来设计这门课程,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
本文通过介绍课程背景、教学目标和研究意义,引入了整个课程的设计理念。
在分别介绍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安排、案例分析和学习评价,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体验。
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进行教学反思,同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对数据链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关键词】数据链技术体系与装备、3W1H教学法、课堂设计、引言、正文、结论、课程背景、教学目标、研究意义、课程内容介绍、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安排、案例分析、学习评价、教学效果评估、教学反思、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课程背景数据链技术体系与装备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据链技术的基本原理、协议规范以及相关装备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链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门课程将极大地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现代社会中,数据传输和网络通信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数据链技术体系与装备课程的重要性愈发显现。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数据链技术的核心概念和技术应用,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数据链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理解数据链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管理方法,能够熟练应用数据链路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2. 掌握数据链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动态,了解数据链路装备的各种类型和特点,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装备的性能和应用场景;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4. 强调数据链技术在现代信息通信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对数据链技术的深入理解和探索。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现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有效地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成为了许多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
一、教学方法1、理论通联实际在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要注重理论通联实际。
理论是知识的根基,实际是知识的运用,二者缺一不可。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快进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需要更加耐心地讲解和指导。
3、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在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二、教学手段1、多媒体辅助在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子白板、教学PPT等,通过图片、视瓶等多种形式展示知识点,使得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搭建实验评台,设计有趣的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学习和掌握知识,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3W1H教学法的《数据链技术体系与装备》课堂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数据链技术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数据链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据链技术体系与装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据链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不同数据链路协议的特点以及网络装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应用数据链技术解决实际网络问题,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当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掌握数据链技术成为了每个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
通过《数据链技术体系与装备》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在网络领域的实战能力,还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网络发展趋势。
这也是本课程的背景介绍和重要性所在。
1.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数据链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数据链路的基本概念、协议和技术等;二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设计和实施数据链路系统;三是激发学生对数据链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相关领域。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提升数据链技术方面的专业素养,为日后的实践工作和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方式。
在《数据链技术体系与装备》课堂设计中,我们将采用基于3W1H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即采用谁、什么、为什么、何时、如何等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实践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我们将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演示等具体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将结合多媒体技术,使用PPT、视频、模拟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课程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施方案和教法浅析一、引言计算机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应用领域广泛,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深远。
在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也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施方案和教法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施方案1. 教学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施方案应根据学生的背景和需求确定详细的目标。
2. 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
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学生实际需求和职业发展。
3.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采用讲授、实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材选择教材选择应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
教材应简洁明了,内容全面,与时俱进,并有辅助教学工具和资源。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参考资料的选用。
5. 评估方式评估方式应通过考试、实验报告、作业和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
评估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不只是注重知识的记忆。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法浅析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应用实例,讲解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计算机竞赛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热情。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软硬件,并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编程能力。
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