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品茶的方法.doc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5
描述中国茶道四艺中国茶道四艺是指:茶叶的制作、茶具的运用、茶艺表演和品茶的方法。
这四项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
本文将对这四项艺术进行详细描述。
一、茶叶的制作茶叶的制作是中国茶道四艺中的第一项,也是最基础的一项。
茶叶的制作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炒青等过程。
首先,采摘要在合适的时间、天气和环境下进行,以保证茶叶的品质。
其次,茶叶采摘后要进行萎凋处理,这个过程是让茶叶变软、变黄的关键步骤。
接着,茶叶要经过揉捻,以激发其内在的香气和味道。
然后,茶叶发酵,这个过程会使茶叶的味道更加浓郁。
最后,茶叶需要炒青,使其保持新鲜和干燥。
二、茶具的运用茶具的运用是中国茶道四艺中的第二项,是指使用合适的茶具来沏茶。
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茶壶要选用紫砂壶或瓷壶,因为它们能够保持茶水的温度和味道。
茶杯要选择透明的玻璃杯或瓷杯,以便观察茶叶的形态和颜色。
茶盘则是用来集中放置沏茶所需的茶具和洒水等工具。
茶具的选择和运用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
三、茶艺表演茶艺表演是中国茶道四艺中的第三项,是指通过特定的动作和流程,以观赏和欣赏的方式来展示茶艺。
茶艺表演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包括了倒茶、把盏、闻香、嗅茗等动作和步骤。
茶艺表演要求表演者在紧张而精确地操作茶具的同时,准确传达茶香、茶汤的信息,并通过各种姿势和动作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四、品茶的方法品茶的方法是中国茶道四艺中的最后一项,也是茶道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品茶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如闻香、品茶、回味等。
首先,闻香是用来判断茶叶的香气和品质。
品茶则是要仔细品评茶叶的滋味、呈色等方面。
回味则是用来保存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品茶需要专注细致,用心感受茶叶带来的变化和滋味,以获得更深层次的茶道体验。
总结:中国茶道四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代表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茶叶的制作、茶具的运用、茶艺表演和品茶的方法,这四项艺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茶文化知识[Word文档]中国茶文化知识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中国茶文化知识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
那中国的茶文化知识你们又知道多少呢?下面给你们分享一些中国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中国茶文化知识1、茶文化知识之茶道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2、茶文化知识之茶德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
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
“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
3、茶文化知识之茶精神(茶道精神)当代中国茶思想或由于立场不同,或由于诉求对象互异,或由于理念差别,故旨趣相差甚远,如:中华茶艺业联谊会『静、美』;陆羽茶艺中心『美律、健康、养性、明伦』。
4、茶文化知识之茶联茶联是以茶为题材的,是茶文化的一种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
茶的对联,茶店对联,茶庄对联,茶文化对联,茶楼对联,茶馆对联,等等,都是茶联。
以茶为题材的对联,由来已久。
5、茶文化知识之茶书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
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方志、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
6、茶文化知识之茶具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
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
宋代点茶的方法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点茶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宋代点茶方法注重细节和仪式感,下面将介绍宋代点茶的方法。
宋代点茶的方法主要包括准备工作、烧水、选茶、泡茶和品茶等环节。
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点茶的第一步,包括准备茶具、洗茶具和准备茶叶。
宋代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盖、茶巾等。
在使用茶具之前,需要先用清水将茶具洗净,以确保茶具的卫生和品质。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优质的茶叶,宋代以绿茶为主,如碧螺春、龙井等。
二、烧水烧水是点茶的重要环节,烧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茶的口感和香气。
宋代多使用铁壶烧水,因为铁壶能够均匀地加热水,并且可以保持水的温度。
烧水时要注重火候的掌握,火候过大容易烧开水,影响茶汤的口感,火候过小则会导致水温不够,影响泡茶的效果。
三、选茶选茶是点茶的关键环节,好的茶叶是一切的基础。
在宋代,茶叶的选取非常讲究,要求茶叶色泽翠绿,叶片完整,有新鲜的茶香。
选茶时要注重观察茶叶的外形和香气,可以用手触摸茶叶的柔软程度,还可以听茶叶的声音,以判断茶叶的质量和新鲜程度。
四、泡茶泡茶是点茶的核心环节,泡茶的技巧和方法直接影响到茶汤的味道和香气。
宋代的泡茶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盖碗泡茶法,即将茶叶放入盖碗中,加入适量的热水,盖上碗盖,待茶汤冲泡出来后即可饮用;二是壶泡法,即将茶叶放入茶壶中,加入适量的热水,焖一会后即可倒入茶杯中饮用;三是杯泡法,即将茶叶直接放入茶杯中,加入适量的热水,待茶叶沉淀后即可饮用。
不同的泡茶方法会带来不同的茶汤口感和香气。
五、品茶品茶是点茶的最后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品茶时要注重观察茶汤的色泽、嗅闻茶汤的香气、品尝茶汤的滋味和回味。
宋代的茶人喜欢用碗盖盖住茶杯,用鼻子闻茶香,然后小口品尝茶汤,品味茶汤的醇厚和甘甜。
总结起来,宋代点茶的方法注重细节和仪式感,准备工作、烧水、选茶、泡茶和品茶等环节都需要认真对待。
通过这些环节的合理组合,才能泡出一杯色香味俱佳的好茶。
中国茶道品尝的方法茶道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品茶是茶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品味茶叶的香气、口感与色泽,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中常用的几种品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方式品味茶叶。
一、闻香品茶法闻香品茶法是茶道中最为基础的一种品茶方法,也是最能体现茶叶香气的方法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品茶所需要的茶具和茶叶,茶具应保持干净,茶叶宜选用高质量的绿茶或红茶。
2. 取一小杯清水,用来泡茶叶后漱口使用。
漱口前,可先闻一下茶叶的香气,以便为后续的品味做好准备。
3. 将适量的茶叶放入茶具中,给茶叶注入适量的沸水,浸泡时间视茶叶种类而定。
4. 等待茶叶浸泡完成后,抿一口茶汤,用舌尖轻轻舔一下唇部,再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尽量将香气体验到最大程度。
5. 可将上一步的茶汤含在口中,品味其滋味后再轻轻吞咽。
6. 注意观察茶汤的色泽、清亮度以及茶叶在杯中的分布情况,从中提取出茶叶的特点。
二、品发酵茶的方法发酵茶在中国茶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普洱茶、黑茶等。
对于发酵茶的品味,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准备干净的茶具、开水和发酵茶叶(如普洱茶)。
2. 将开水注入茶具中,加热茶具以预热,之后舀入适量的茶叶。
3. 加入适量的沸水至茶具八分满,让茶叶充分展开,并等待片刻。
4. 倒掉第一泡茶水,此泡主要是为了清洁茶叶和预热茶具,不用于品尝。
5. 第二泡起始,品味茶汤,注意茶叶的滋味、茶汤的颜色、浓度,以及茶叶中的软、硬度等。
6. 可根据个人口感,决定是否连续品味多次茶汤,每次之间用清水漱口。
三、制茶技巧的品味方法中国茶道中有许多制茶技巧,例如花茶的制作,对于这类茶叶的品味,有以下方式:1. 准备干净的茶具、开水和制茶技巧所需的茶叶。
如冠茶、牡丹茶等。
2. 将茶叶放入玻璃茶具中,注入适量的沸水。
3. 观察茶叶在茶水中的变化,细细品味茶叶的形态展示和颜色变化。
4. 呼吸茶叶所散发的香气,品味花茶与传统茶的差异,感受其独特的风味。
中国茶文化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礼貌的精华。
从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书《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中国人饮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
据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制茶方法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茶叶和茶文化就传入我国,并以“茶道”为核心逐渐形成了中国茶叶的文化传统。
唐代陆羽、宋代陆羽等人撰写的《茶经》对饮茶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茶艺茶艺是指用茶或茗汤来招待客人。
它是中国民族饮茶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文化修养,是一种艺术追求。
中国的饮茶文化历史悠久,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中国人饮茶非常讲究仪式,讲究品茗、赏言、赏行。
一杯清美、高雅、芳香、雅趣和幽雅和谐之茶是中国人生活的乐趣。
饮茶也称品茗、焚香、赏味。
2.饮茶习俗饮茶习俗由来已久,不同地区的饮茶习俗也不尽相同,而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国的茶俗。
我国唐代即有饮茶习俗,《茶经》中明确记载:“饮后以茶送人,有茶送人之义”。
唐宋时期饮茶已形成了较为完整和规范的习惯,如“送茶诗”就是反映唐代饮茶习俗的代表性诗篇。
唐宋时期将饮茶习惯发展成集饮、点、饮于一体的新风尚,并将茶叶作为礼仪形式之一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饮茶中不仅有一般人饮酒时需要做的事而成为习惯,更是为了消遣娱乐而形成了一种新风尚及对生活质量要求之心理状态。
宋代文人张先在《茶赋》中记载:“寒食迎客至家自奉,饮茶当得与君长”;陆羽《茶经》也将饮茶当成饮酒消遣之物,并提出了饮茶“不为五斗米折腰”之说。
3.饮茶文化的表现中国的茶文化表现为一种以茶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它包括饮茶、行善、乐茶等各种形式。
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饮茶,饮汤,烹茶,饮汤等,其中“饮茶法”更是被称为中国传统饮茶文明之核心。
所谓饮茶法就是把茶水放入器皿之中,以沸水冲泡,待茶水呈黄色时,即为饮茶,待茶水呈褐色时即可斟饮。
品茶时最讲究品尝茶叶鲜绿而有光泽有弹性或软滑细嫩香之品。
一杯清纯的茶、一杯高洁雅洁的茶一般要饮三遍左右。
茶文化介绍《茶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瑰宝》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一、茶之起源与发展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传说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味道清香甘甜,神农氏好奇尝试,由此发现了茶的神奇功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逐渐从药用走向食用,再到饮用,其发展历程历经数千年。
在先秦时期,茶主要作为祭品使用。
到了秦汉时期,茶的种植和饮用开始逐渐普及。
《僮约》中记载了王褒让家僮煮茶洗器的情景,这表明在当时茶已成为日常饮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文人雅士开始注重精神享受,茶成为他们清谈时的伴侣,茶文化也随之逐渐兴起。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这一时期,茶的种植区域不断扩大,制作工艺也日益精进。
唐朝是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陆羽所著的《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代及此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均有详细的记述,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唐代还出现了专门的茶市和茶馆,茶宴也成为当时社交活动的重要形式。
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更是将饮茶的境界描绘得淋漓尽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宋代茶文化进一步发展,茶类更加丰富,出现了龙凤团茶、末茶等。
点茶法成为主流,这种茶艺注重技巧和仪式,将饮茶提升到了一种艺术境界。
同时,宋代的茶馆文化也十分繁荣,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明清时期,茶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出现了红茶、黑茶、乌龙茶等多种茶类。
茶馆文化也更加普及,不仅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也是普通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时,茶文化开始向海外传播,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茶文化之茶艺操作流程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
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五道春风拂面: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六道封壶: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七道分杯: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壶: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壶: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一道闻香: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二道品茗: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艺流程的五个步骤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茶艺也逐渐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茶艺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将茶叶制作成一杯美味的茶水,并将茶水递给客人。
在茶艺中,有五个基本步骤,分别是准备、洗茶、煮茶、品茶和倒茶。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五个步骤以及它们的意义。
一、准备在茶艺中,准备是最重要的一步。
准备包括了准备茶具、茶叶、水和客人。
茶具是指用于泡茶的杯子、茶壶、茶盘等器具,茶叶是指要泡的茶叶,水是指要用于泡茶的水,客人是指要享用茶水的人。
在准备阶段,茶师需要仔细地检查茶具的清洁度和完整度,以确保茶艺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同时,茶师还需要选择合适的茶叶和水,以及根据客人的需求调整泡茶的时间和温度。
二、洗茶洗茶是茶艺中的第二个步骤,其主要目的是清洗茶叶和茶具,以去除任何杂质和异味。
在洗茶的过程中,茶师需要用清水将茶叶和茶具洗净,同时还需要用热水将茶具加热,以保持茶水的温度。
洗茶的过程中,茶师需要非常小心,以免将茶叶和茶具弄坏或弄脏。
同时,茶师还需要注意洗茶的时间和次数,以确保茶叶不会过度浸泡。
三、煮茶煮茶是茶艺中最核心的步骤之一,其目的是将茶叶煮成美味的茶水。
在煮茶的过程中,茶师需要根据茶叶的种类和客人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煮茶方法和时间。
煮茶的过程中,茶师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水温,以确保茶叶能够充分释放出香味和营养成分。
同时,茶师还需要掌握好煮茶的时间,以确保茶水的口感和质量。
四、品茶品茶是茶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让客人品尝到茶水的香味和口感。
在品茶的过程中,茶师需要将茶水倒入茶杯中,然后递给客人,让客人品尝。
在品茶的过程中,茶师需要根据客人的反应和需要,调整茶水的温度和口感。
同时,茶师还需要向客人介绍茶叶的种类和特点,以增强客人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五、倒茶倒茶是茶艺中的最后一个步骤,其目的是让客人享用到美味的茶水。
在倒茶的过程中,茶师需要将茶杯中的茶水倒入客人的杯子中,并注意倒茶的姿势和动作。
茶道品茶的方法茶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的技巧。
品茶有什么技巧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品茶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品茶的方法一、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
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茶道的文化内容中国茶文化的主体是人,茶是作为人的客体而存在的,茶是为人而存在的。
中国茶文化被称为美的哲学。
有五个方面的原因:1.中国茶文化美学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
奠定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基础的宗师是大哲学家;2.其理论基础源于一些哲学命题;3.中国茶文化美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了佛,道,儒三教的哲学理论,并得益于大批思想家哲学家的推动;4.中国茶文化美学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从小茶壶中探求宇宙玄机,从淡淡茶汤中品悟人生百味;5.中国茶文化美学从哲学的高度,广泛深刻的影响着茶人,特别是从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艺术想象力及人格的形成。
总之,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美学理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着中国茶文化这朵奇葩。
茶与茶文化的重点知识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已经成为国内外人们研究和追寻的对象。
本文将重点介绍茶与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一、茶的起源与种类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古代,相传是由神农氏发现的。
茶叶按照发酵程度可以分为六大类: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和黑茶。
每类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特点。
二、茶的品鉴与泡法品茶是茶文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茶叶的品质主要通过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等方面来判断。
泡茶的方法也因茶叶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包括选材、洗茶、注水、控制泡时间和品味等步骤。
三、茶道与茶具茶道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茶具的摆放、茶叶的选用、泡茶的技巧和品茗的仪式等来展现。
茶具是泡茶的必备工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匙、茶船等。
不同的茶具对茶的味道和口感有一定的影响。
四、茶的文化内涵茶作为一种饮品,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礼仪:茶具、泡茶和品茶都需要一定的礼仪,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尊重和谦逊。
2.艺术:茶道、茶艺表演和茶文化艺术品等都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哲学:茶文化中有很多哲学思想,如“茶禅一味”、“茶道为道”等,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4.文学:茶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提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学。
5.民俗: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婚礼、祭祀、拜访等民俗活动密切相关。
五、茶与健康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保健作用。
茶叶中的茶多酚有抗氧化和抗癌作用,能够抑制体内的自由基产生。
此外,茶叶还能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硬化、促进消化和抗菌等。
六、茶的传播与影响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也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也随着茶文化的传播而传入其他国家。
如今,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茶文化也成为跨国交流与交流的桥梁。
中国茶文化品茶的方法
中国茶文化品茶的方法
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
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
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
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
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
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
品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
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
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
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这便是品茗了。
品茶因茶叶的种类不同而异,泡绿茶首选玻璃器皿,喝花茶以细瓷盖杯为优,品乌龙茶则以宜兴紫砂为上。
壶质影响泡茶的效果,这里所指的壶质主要是指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清扬,密度低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低沉。
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让它表现得比较清扬,或者说,这种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清扬的,如绿茶、清茶等,那就用密度较高的壶来泡,如瓷壶。
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让它表现得比较低沉,或者说,这种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低沉的,如铁观音、水仙、佛手、普洱等,那就用密度较低的壶来泡,如陶壶。
中国茶文化品茶的技巧
1)赏外形
我国基本茶类分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6大类,各大茶类的茶,均具备富有特色的外形。
绿茶的外形最丰富,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形似碗钉,碧螺春茶形卷似螺,南京雨花茶形似针状,黄山毛峰茶形似兰花,黄山绿牡丹形似菊花,六安瓜片是一个个单片;乌龙茶有颗粒形、条形,有人形容铁观音形似观音,重如铁红茶有条形、碎形;黄茶有单芽形、扁形、雀舌形、环形等;白茶有芽形和兰花形;普洱茶有饼状等等。
还有新创制的一些造型茶,如海贝吐珠像一个贝壳,锦上添花像一顶草帽。
苏东坡形容茶叶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的外形,真可谓是千姿百态,给人以美的享受。
欣赏茶的外形,主要看外形是不是统一,大小是否整齐、匀净度是否好。
茶的色泽有黄绿、嫩绿、深绿、翠绿、金黄、黄褐、黑褐、砂绿、青褐、乌黑、棕红、银白等等,真是色彩缤纷。
不少顾客买茶叶时往往分辨不出茶叶的颜色,认为一些茶叶的色泽都差不多,比如嫩绿色跟翠绿色。
清雅源茶艺师提示您,每种茶都有它自己的本色,不管是什么茶,茶的色泽以鲜活为美。
如传统的西湖龙并茶以糙米色为佳,其实是绿中带点嫩黄色,这是由于狮峰山海拔比较高,茶叶长期受漫射光的照射,自然形成的品质。
有些茶商为了达到糙米色,用高火炒黄,那就不是龙井茶的本色了。
2)闻香气
香气是茶叶本身具备的芳香物质。
闻香可分为闻汤前香、汤后香两种。
汤前香在赏茶阶段进行,观察干茶的外形与色泽时,可先闻一闻干茶的香气;当茶壶已由热水温过,放入茶叶后,可先盖上壶盖数秒钟,由壶中热气烘托茶香,再闻一次茶香,香气将更为明显。
茶叶经热水冲泡后而散发的香气为汤后香。
嗅闻汤后香的方法有多种,如果是盖碗杯泡茶,可以闻盖上的香,冲泡绿茶时,摇香时可闻香,这时香气特别高;冲泡乌龙茶如用闻香杯,可以双手握住闻香杯,用鼻子深吸闻香杯中的香气。
不同的茶香气的类型不同:白茶,毫香;乌龙茶,花果香;红茶,焦糖香;绿茶,植物香;黄茶,豆香;黑茶,陈香;花茶,花香。
清雅源茶艺师说,优质的茶香,通常有以下特征:清幽持久,丰满、纯正、鲜爽。
茶汤温度太高闻香易烫伤鼻子,温度太低茶中香气
已挥发殆尽,因此,闻茶汤的最适温度是45~55℃。
3)观汤色
不同的茶叶应有不同的汤色标准,如绿茶以嫩绿明亮为好,红茶以红艳鲜亮为好,铁观音以橙黄明亮为好。
清雅源茶艺师介绍道,在茶叶审评中常用的术语有清澈,表示茶汤清净而有光泽。
茶汤以清澈纯净为贵,若夹杂茶末等物,茶汤色混涮不清,即为次。
明亮表示茶汤清净透明,茶汤以明著为好。
清雅源茶艺师建议,观察茶汤时以白底瓷杯为宜,且光线适当,所以一般选用白色的瓷杯为品茗杯。
在光的折射下,杯中奈汤的底层、中层、表层会出现3种色彩不同的美丽光环,十分神奇,令人赏心悦目。
陈年的普洱茶冲泡后,会出现金豳挂壁,白雾(鹤)升起的景象。
4)尝滋味
丰富的茶味是茶叶中呈味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呈苦味,氨基酸呈鲜味,糖呈甘味,维生素C呈酸味等,不同的茶内含物质的构成比例不同,所以形成了鲜醇、鲜爽、浓醇等不同的滋味。
品鉴茶的天然之味主要靠舌头,味觉细胞在舌头上的各部位分布,一般人的舌尖对咸味敏感,舌面对甜味敏感,舌侧对酸味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所以在品茗时应小口细品,用舌尖打转3次,让茶汤在口腔内缓缓流动,用鼻子吸气,让茶汤在舌头上慢慢往里滚动,然后咽下。
优质茶的滋味,浓醇、
鲜爽、饱满、纯爽。
茶有百味,人生也有百味,有人说:品茶如品人生、茶味人生。
5)察叶底
叶底即冲泡后的茶渣,本来是废物,清雅源茶艺师说,之所以把它作为品质项目,是因为茶叶在冲泡时吸收水分膨胀到鲜叶时的大小,比较直观,通过叶底可分辨茶叶的真假,也可分辨茶树品种及栽培状况的好坏,并能观察出采制中的一些问题。
再结合其他品质项目,便可较为全面地分析不同茶叶其各自的品质特点及影响因素。
叶底大体可分为:芽形、雀舌形、花朵形、整叶形、半叶形、碎叶形和未形等7种类型。
叶底主要看完整度、嫩度、明亮度,芽叶完整、明亮度好的茶叶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