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业命题比赛万科城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参赛题
- 格式:doc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9
深圳万科城实验学校初中部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压轴题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ADC 与△ABC 关于直线AC 对称,AE 与CD 垂直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EAF =45°,且AF 与AB 在AE 的两侧,EF ⊥AF .(1)依题意补全图形.(2)①在AE 上找一点P ,使点P 到点B ,点C 的距离和最短;②求证:点D 到AF ,EF 的距离相等.2.在《经典几何图形的研究与变式》一课中,庞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落在三条等距的平行线1l ,2l ,3l 上,90BAC ∠=︒,且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1,求AB 的长度”.在研究这道题的解法和变式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法:(1)小明说:我只需要过B 、C 向1l 作垂线,就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求出AB 的长. (2)小林说:“我们可以改变ABC 的形状.如图2,AB AC =,120BAC ∠=︒,且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1,求AB 的长.”(3)小谢说:“我们除了改变ABC 的形状,还能改变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如图3,等边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分别落在三条平行线1l ,2l ,3l 上,且1l 与2l 之间的距离为1,2l 与3l 之间的距离为2,求AB 的长、”请你根据3位同学的提示,分别求出三种情况下AB 的长度.3.问题情景: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如图1,△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BC的中点,且满足∠ADE=60°,DE交等边三角形外角平分线于点E.试探究AD与DE 的数量关系.操作发现:(1)小明同学过点D作DF∥AC交AB于F,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论证就可以解决问题,请您按照小明同学的方法确定AD与DE的数量关系,并进行证明.类比探究:(2)如图2,当点D是线段BC上任意一点(除B、C外),其他条件不变,试猜想AD与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拓展应用:(3)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且满足CD=BC,在图3中补全图形,直接判断△ADE的形状(不要求证明).4.探究:如图①,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若∠B=30°,则∠ACD 的度数是度;拓展:如图②,∠MCN=90°,射线CP在∠MCN的内部,点A、B分别在CM、CN上,分别过点A、B作AD⊥CP、BE⊥CP,垂足分别为D、E,若∠CBE=70°,求∠CAD的度数;应用:如图③,点A、B分别在∠MCN的边CM、CN上,射线CP在∠MCN的内部,点D、E在射线CP上,连接AD、BE,若∠ADP=∠BEP=60°,则∠CAD+∠CBE+∠ACB=度.5.在等腰ABC ∆中,AB AC =,AE 为BC 边上的高,点D 在ABC ∆的外部且60CAD ∠=,AD AC =,连接BD 交直线AE 于点F ,连接FC .(1)如图①,当120BAC ∠<时,求证:BF CF =;(2)如图②,当40BAC ∠=时,求AFD ∠的度数;(3)如图③,当120BAC ∠>时,求证:CF AF DF =+.6.在△ABC 中,已知∠A =α.(1)如图1,∠ABC 、∠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①当α=70°时,∠BDC 度数= 度(直接写出结果);②∠BDC 的度数为 (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2,若∠ABC 的平分线与∠ACE 角平分线交于点F ,求∠BFC 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3)在(2)的条件下,将△FBC 以直线BC 为对称轴翻折得到△GBC ,∠GBC 的角平分线与∠G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M (如图3),求∠BMC 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7.如图,在等边ABC ∆中,线段AM 为BC 边上的中线.动点D 在直线AM 上时,以CD 为一边在CD 的下方作等边CDE ∆,连结BE .(1)求CAM ∠的度数;(2)若点D 在线段AM 上时,求证:ADC BEC ∆≅∆;(3)当动点D 在直线AM 上时,设直线BE 与直线AM 的交点为O ,试判断AOB ∠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8.请按照研究问题的步骤依次完成任务.(问题背景)(1)如图1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 请说理证明∠A+∠B=∠C+∠D .(简单应用)(2)如图2,AP 、CP 分别平分∠BAD 、∠BCD ,若∠ABC=20°,∠ADC=26°,求∠P 的度数(可直接使用问题(1)中的结论)(问题探究)(3)如图3,直线AP 平分∠BAD 的外角∠F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 若∠ABC=36°,∠ADC=16°,猜想∠P 的度数为 ;(拓展延伸)(4)在图4中,若设∠C=x ,∠B=y ,∠CAP=13∠CAB ,∠CDP=13∠CDB ,试问∠P 与∠C 、∠B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用x 、y 表示∠P ) ;(5)在图5中,AP 平分∠B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猜想∠P 与∠B 、D 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9.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42,0)A ,(0,42)B ,C 为AB 的中点,P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D 是线段OA 上一点,且PO PD =,DE AB ⊥于E .(1)求OAB ∠的度数;(2)当点P 运动时,PE 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PE 的值. (3)若45OPD ∠=︒,求点D 的坐标.10.如图,已知△ABC 中,AB=AC=10cm ,BC=8cm ,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cm/s 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1)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 后,BP= cm ,CQ= cm . (2)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 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3)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4)若点Q 以(3)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11.(1)探索发现:如图1,已知Rt △ABC 中,∠ACB =90°,AC =BC ,直线l 过点C ,过点A 作AD ⊥l ,过点B 作BE ⊥l ,垂足分别为D 、E .求证:AD =CE ,CD =BE .(2)迁移应用:如图2,将一块等腰直角的三角板MON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三角板的一个锐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O 重合,另两个顶点均落在第一象限内,已知点M 的坐标为(1,3),求点N 的坐标.(3)拓展应用: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直线y =﹣3x+3与y 轴交于点P ,与x 轴交于点Q ,将直线PQ 绕P 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所得的直线交x 轴于点R .求点R 的坐标.12.(1)问题发现:如图1,△ACB 和△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 .①请直接写出∠AEB 的度数为_____;②试猜想线段AD 与线段B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拓展探究:图2, △ACB 和△DCE 均为等腰三角形,∠ACB =∠DCE =90°,点A 、D 、E 在同-直线上, CM 为△DCE 中DE 边上的高,连接BE ,请判断∠AEB 的度数线段CM 、AE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3.问题背景:(1)如图1,已知△ABC 中,∠BAC =90°,AB =AC ,直线m 经过点A ,BD ⊥直线m ,CE ⊥直线m ,垂足分别为点D 、E .求证:DE =BD +CE .拓展延伸:(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 =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 =∠AEC =∠BAC .请写出DE 、BD 、CE 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实际应用:(3)如图,在△ACB 中,∠ACB =90°,AC =BC ,点C 的坐标为(-2,0),点A 的坐标为(-6,3),请直接写出B 点的坐标.14.现给出一个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该结论是正确的,用图形语言可以表示为:如图1在ABC ∆中,90︒∠=C ,若点D 为AB 的中点,则12CD AB =. 请结合上述结论解决如下问题:已知,点P 是射线BA 上一动点(不与A,B 重合)分别过点A,B 向直线CP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其中Q 为AB 的中点(1)如图2,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AE 与BF 的位置关系____________;QE 与QF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2)如图3,当点P 在线段AB 上不与点Q 重合时,试判断QE 与QF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3)如图4,当点P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写出主要证明思路.15.在△ABC 中,AB =AC ,D 是直线BC 上一点,以AD 为一条边在AD 的右侧作△ADE ,使AE =AD ,∠DAE =∠BAC ,连接CE .(1)如图,当点D 在BC 延长线上移动时,若∠BAC =40°,则∠ACE = ,∠DCE = ,BC 、DC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2)设∠BAC =α,∠DCE =β.①当点D 在BC 延长线上移动时,α与β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点D 在直线BC 上(不与B ,C 两点重合)移动时,α与β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3)当CE ∥AB 时,若△ABD 中最小角为15°,试探究∠ACB 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无需写出求解过程).16.如图,在ABC 中,3AB AC ==,50B C ∠=∠=,点D 在边BC 上运动(点D 不与点,B C 重合),连接AD ,作50ADE ∠=,DE 交边AC 于点E .(1)当100BDA ∠=时,EDC ∠= ,DEC ∠=(2)当DC 等于多少时,ABD DCE ≌△△,请说明理由;(3)在点D 的运动过程中,ADE 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求出BDA ∠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17.阅读材料并完成习题:在数学中,我们会用“截长补短”的方法来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请看这个例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BAD=∠BCD=90°,AB=AD ,若AC=2cm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延长线段CB 到E ,使得BE=CD ,连接AE ,我们可以证明△BAE ≌△DA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E=AC=2, ∠EAB=∠CAD ,则∠EAC=∠EAB+∠BAC=∠DAC+∠BAC=∠BAD=90°,得S 四边形ABCD =S △ABC +S △ADC =S △ABC +S △ABE =S △AEC ,这样,四边形ABCD 的面积就转化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AC 面积.(1)根据上面的思路,我们可以求得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cm 2.(2)请你用上面学到的方法完成下面的习题.如图2,已知FG=FN=HM=GH+MN=2cm ,∠G=∠N=90°,求五边形FGHMN 的面积.18.探究发现:如图①,在ABC 中,内角ACB ∠的平分线与外角AB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 .(1)若80A ∠=︒,则E ∠= ;若50A ∠=︒,则E ∠= ;(2)由此猜想:A ∠与E ∠的关系为 (不必说明理由).拓展延伸:如图②,四边形ABCD 的内角DCB ∠与外角AB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BF CD .(3)若125A ∠=︒,95D ∠=︒,求F ∠的度数,由此猜想F ∠与A ∠,D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9.直线MN 与PQ 相互垂直,垂足为点O ,点A 在射线OQ 上运动,点B 在射线OM 上运动,点A 、点B 均不与点O 重合.(1)如图1,AI 平分BAO ∠,BI 平分ABO ∠,若40BAO ∠=︒,求AIB ∠的度数; (2)如图2,AI 平分BAO ∠,BC 平分ABM ∠,BC 的反向延长线交AI 于点D . ①若40BAO ∠=︒,则ADB =∠______度(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说理);②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ADB ∠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试求ADB ∠的度数:若变化,请说明变化规律.(3)如图3,已知点E 在BA 的延长线上,BAO ∠的角平分线AI 、OAE ∠的角平分线AF 与BOP ∠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分别相交于的点D 、F ,在ADF 中,如果有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的4倍,请直接写出ABO ∠的度数.20.如图(1),AB =4cm ,AC ⊥AB ,BD ⊥AB ,AC =BD =3cm .点 P 在线段 AB 上以 1/cm s 的速度由点 A 向点 B 运动,同时,点 Q 在线段 BD 上由点 B 向点 D 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 t (s ).(1)若点 Q 的运动速度与点 P 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 =1 时,△ACP 与△BPQ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并判断此时线段 PC 和线段 PQ 的位置关系;(2)如图(2),将图(1)中的“AC ⊥AB ,BD ⊥AB”为改“∠CAB =∠DBA =6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 Q 的运动速度为x /cm s ,是否存在实数x ,使得△ACP 与△BPQ 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详见解析;(2)①详见解析;②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题意能力,按照题目所述依次作图即可.(2)①本题考查线段和最短问题,需要通过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将所求线段转化为其他等量线段之和,以达到求解目的.②本题考查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证明,继而利用角的平分线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补全图形,如图1所示(2)①如图2,连接BD,P为BD与AE的交点∵等边△ACD,AE⊥CD∴PC=PD,PC+PB最短等价于PB+PD最短故B,D之间直线最短,点P即为所求.②证明:连接DE,DF.如图3所示∵△ABC,△ADC是等边三角形∴AC=AD,∠ACB=∠CAD=60°∵AE⊥CD∴∠CAE=12∠CAD=30°∴∠CEA=∠ACB﹣∠CAE=30°∴∠CAE=∠CEA∴CA=CE∴CD垂直平分AE∴DA=DE∴∠DAE=∠DEA∵EF⊥AF,∠EAF=45°∴∠FEA=45°∴∠FEA=∠EAF∴FA=FE,∠FAD=∠FED∴△FAD≌△FED(SAS)∴∠AFD=∠EFD∴点D到AF,EF的距离相等.【点睛】本题第一问作图极为重要,要求对题意有较深的理解,同时对于垂直平分线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要清楚,能通过题目文字所述转化为考点,信息转化能力需要多做题目加以提升.2.(123【解析】【分析】(1)分别过点B,C向l1作垂线,交l1于M,N两点,证明△ABM≌△CAN,得到AM=CN,AN=BM,即可得出AB;(2)分别过点B,C向l1作垂线,交l1于点P,Q两点,在l1上取M,N使∠AMB=∠CNA=120°,证明△AMB≌△CAN,得到CN=AM,再通过△PBM和△QCN算出PM和NQ的值,得到AP,最后在△APB中,利用勾股定理算出AB的长;(3)在l3上找M和N,使得∠BNC=∠AMC=60°,过B作l3的垂线,交l3于点P,过A作l3的垂线,交l3于点Q,证明△BCN≌△CAM,得到CN=AM,在△BPN和△AQM中利用勾股定理算出NP和AM,从而得到PC,结合BP算出BC的长,即为AB.【详解】解:(1)如图,分别过点B,C向l1作垂线,交l1于M,N两点,由题意可得:∠BAC=90°,∵∠NAC+∠MAB=90°,∠NAC+∠NCA=90°,∴∠MAB=∠NCA,在△ABM和△CAN中,===AMB CNA MAB NCA AB AC ∠∠⎧⎪∠∠⎨⎪⎩, ∴△ABM ≌△CAN (AAS ),∴AM=CN=2,AN=BM=1,∴AB=22251=+;(2)分别过点B ,C 向l 1作垂线,交l 1于P ,Q 两点,在l 1上取M ,N 使∠AMB=∠CNA=120°,∵∠BAC=120°,∴∠MAB+∠NAC=60°,∵∠ABM+∠MAB=60°,∴∠ABM=∠NAC ,在△AMB 和△CNA 中,===AMB CNA ABM NAC AB AC ∠∠⎧⎪∠∠⎨⎪⎩, ∴△AMB ≌△CNA (AAS ),∴CN=AM ,∵∠AMB=∠ANC=120°,∴∠PMB=∠QNC=60°,∴PM=12BM ,NQ=12NC , ∵PB=1,CQ=2,设PM=a ,NQ=b ,∴2221=4a a +,2222=4b b +,解得:3a 23b , ∴222323⎛⎫+ ⎪ ⎪⎝⎭33,∴AB=22AP BP +=()22AM PM BP ++=2213;(3)如图,在l 3上找M 和N ,使得∠BNC=∠AMC=60°,过B 作l 3的垂线,交于点P ,过A 作l 3的垂线,交于点Q ,∵△ABC 是等边三角形,∴BC=AC ,∠ACB=60°,∴∠BCN+∠ACM=120°,∵∠BCN+∠NBC=120°,∴∠NBC=∠ACM ,在△BCN 和△CAM 中,BNC CMA NBC MAC BC AC ∠=∠⎧⎪∠=∠⎨⎪=⎩, ∴△BCN ≌△CAM (AAS ),∴CN=AM ,BN=CM ,∵∠PBN=90°-60°=30°,BP=2,∴BN=2NP ,在△BPN 中,222BP NP BN +=,即22224NP NP +=,解得:23 ∵∠AMC=60°,AQ=3,∴∠MAQ=30°,∴AM=2QM ,在△AQM 中,222AQ QM AM +=,即22234QM QM +=,解得:3∴AM=23,∴43 在△BPC 中,BP 2+CP 2=BC 2,即BC=222243221233BP CP ⎛⎫+=+= ⎪ ⎪⎝⎭, ∴AB=BC=221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求解.3.(1)AD =DE ,见解析;(2)AD =DE ,见解析;(3)见解析,△ADE 是等边三角形,【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通过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DF EDC ∆∆≌即可得解; (2)根据题意,通过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FD DCE ∆∆≌即可得解; (3)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即可.【详解】(1)如下图,数量关系:AD =DE .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60B BAC BCA ∠∠∠︒===∵DF ∥AC∴BFD BAC ∠∠=,∠BDF =∠BCA∴60B BFD BDF ∠∠∠︒===∴BDF ∆是等边三角形,120AFD ∠︒=∴DF =BD∵点D 是BC 的中点∴BD =CD∴DF =CD∵CE 是等边ABC ∆的外角平分线∴120DCE AFD ∠︒∠== ∵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是BC 的中点∴AD ⊥BC∴90ADC ∠︒=∵60BDF ADE ∠∠︒==∴30ADF EDC ∠∠︒==在ADF ∆与EDC ∆中AFD ECD DF CDADF EDC ∠∠⎧⎪⎨⎪∠∠⎩=== ∴()ADF EDC ASA ∆∆≌∴AD =DE ;(2)结论:AD =DE .证明:如下图,过点D 作DF ∥AC ,交AB 于F∵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60B BAC BCA ∠∠∠︒===∵DF ∥AC∴BFD BAC BDF BCA ∠∠∠∠=,=∴60B BFD BDF ∠∠∠︒===∴BDF ∆是等边三角形,120AFD ∠︒=∴BF =BD∴AF =DC∵CE 是等边ABC ∆的外角平分线∴120DCE AFD ∠︒∠== ∵∠ADC 是ABD ∆的外角∴60ADC B FAD FAD ∠∠∠︒∠=+=+∵60ADC ADE CDE CDE ∠∠∠︒∠=+=+∴∠FAD =∠CDE在AFD ∆与DCE ∆中AFD DCE AF CDFAD EDC ∠∠⎧⎪⎨⎪∠∠⎩=== ∴()AFD DCE ASA ∆∆≌∴AD =DE ;(3)如下图,ADE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BC CD =∴AC CD =∵CE 平分ACD ∠∴CE 垂直平分AD∴AE =DE∵60ADE ∠=︒∴ADE ∆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相关内容,熟练掌握三角形综合解决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探究:30;(2)拓展:20°;(3)应用:120【解析】【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依次求出∠A ,∠ACD 即可;(2)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接计算得出即可;(3)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出结论,直接转化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在△ABC 中,∠ACB =90°,∠B =30°,∴∠A =60°,∵CD ⊥AB ,∴∠ADC =90°,∴∠ACD =90°﹣∠A =30°;故答案为:30,(2)∵BE ⊥CP ,∴∠BEC =90°,∵∠CBE =70°,∴∠BCE =90°﹣∠CBE =20°,∵∠ACB =90°,∴∠ACD =90°﹣∠BCE =70°,∵AD ⊥CP ,∴∠CAD =90°﹣∠ACD =20°;(3)∵∠ADP 是△ACD 的外角,∴∠ADP =∠ACD +∠CAD =60°,同理,∠BEP =∠BCE +∠CBE =60°,∴∠CAD +∠CBE +∠ACB =∠CAD +∠CBE +∠ACD +∠BCE =(∠CAD +∠ACD )+(∠CBE +∠BCE )=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垂直的定义,解本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锐角互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综合题.5.(1)见解析;(2)60AFD ∠=;(3)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AE 垂直平分BC ,F 为垂直平分线AE 上点,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1)的结论可得AE 平分∠BAC ,∠BAF=20°,由AB=AC=AD ,推出40ABD ADB ∠=∠=,根据外角性质可得AFD BAF ABF ∠=∠+∠计算即可;(3)在CF 上截取CM=DF ,连接AM ,证明△ACM ≌△ADF (SAS ),进而证得△AFM 为等边三角形即可.【详解】(1)证明:∵AE 为等腰△ABC 底边BC 上的高线,AB=AC ,AE BC ∴⊥,∠AEB=∠AEC=90°,BE=CE ,∴AE 垂直平分BE ,F 在AE 上,BF CF ∴=;(2) ,AB AC AD AC ==,AB AD ∴=,100BAD BAC CAD ∠=∠+∠=,40ABD ADB ∴∠=∠=,由(1)知,AE 平分∠BAC ,20BAF CAF ∴∠=∠=,60AFD BAF ABF ∴∠=∠+∠=,故答案为:60°;(3) 在CF 上截取CM=DF ,连接AM ,由(1)可知,∠ABC=∠ACB ,∠FBC =∠FCB ,ABF ACF ∴∠=∠,AB AC AD ==,ABF D ∴∠=∠,ACF D ∴∠=∠,在△ACM 和△ADF 中,AC AD ACM ADF CM DF =⎧⎪∠=∠⎨⎪=⎩∴△ACM ≌△ADF (SAS ),,AF AM FAD MAC ∴=∠=∠,60FAM DAC ∴∠=∠=,∴△AFM 为等边三角形,FM AF ∴=,CF FM MC AF DF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1)(1)①125°;②1902α︒+,(2)1BFC 2α∠=;(3)1BMC 904α︒∠=+ 【解析】【分析】(1)①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易得∠ABC+∠ACB=11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BDC ;②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易得∠ABC+∠ACB=180°-∠A ,采用①的推导方法即可求解; (2)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得BFC FCE FBC ∠=∠-∠,然后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 (3)由折叠的对称性得BGC BFC ∠=∠,结合(1)②的结论可得答案.【详解】解:(1)①∵12DBC ∠=∠ABC ,∠DCB =12∠ACB , ∴∠BDC =180°﹣∠DBC ﹣∠DCB=180°﹣12(∠ABC +∠ACB ) =180°﹣12(180°﹣70°) =125° ②∵12DBC ∠=∠ABC ,∠DCB =12∠ACB , ∴∠BDC =180°﹣∠DBC ﹣∠DCB=180°﹣12(∠ABC +∠ACB ) =180°﹣12(180°﹣∠A ) =90°+12∠A =90°+12α. 故答案分别为125°,90°+12α. (2)∵BF 和CF 分别平分∠ABC 和∠ACE ∴1FBC ABC 2∠=∠,1FCE ACE 2∠=∠, ∴BFC FCE FBC ∠=∠-∠=11(ACE ABC)A 22∠-∠=∠ 即1BFC 2α∠=. (3)由轴对称性质知:1BGC BFC 2α∠=∠=, 由(1)②可得1BMC 90BGC 2∠=︒+∠, ∴1BMC 904α∠=︒+.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中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角度计算,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1)30°;(2)证明见解析;(3)AOB ∠是定值,60AOB ∠=︒.【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直接得出结论;(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C AC =,DC EC =,,60ACB DCE ∠=∠=︒,由等式的性质就可以BCE ACD ∠=∠,根据SAS 就可以得出ADC BEC ∆≅∆;(3)分情况讨论:当点D 在线段AM 上时,如图1,由(2)可知ACD BCE ≅∆∆,就可以求出结论;当点D 在线段AM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可以得出ACD BCE ≅∆∆而有30CBE CAD ∠=∠=︒而得出结论;当点D 在线段MA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通过得出ACD BCE ≅∆∆同样可以得出结论.【详解】(1)ABC ∆是等边三角形,60BAC ∴∠=︒.线段AM 为BC 边上的中线,12CAM BAC ∴∠=∠, 30CAM ∴∠=︒.(2)ABC ∆与D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C BC ∴=,CD CE =,60ACB DCE ∠=∠=︒,ACD DCB DCB BCE ∴∠+∠=∠+∠,ACD BCE ∠∠∴=.在ADC ∆和BEC ∆中AC BC ACD BCE CD CE =⎧⎪∠=∠⎨⎪=⎩, ()ACD BCE SAS ∴∆≅∆;(3)AOB ∠是定值,60AOB ∠=︒,理由如下:①当点D 在线段AM 上时,如图1,由(2)可知ACD BCE ≅∆∆,则30CBE CAD ∠=∠=︒,又60ABC ∠=︒,603090CBE ABC ∴∠+∠=︒+︒=︒,ABC ∆是等边三角形,线段AM 为BC 边上的中线AM ∴平分BAC ∠,即11603022BAM BAC ∠=∠=⨯︒=︒ 903060BOA ∴∠=︒-︒=︒.②当点D 在线段AM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ABC ∆与D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C BC ∴=,CD CE =,60ACB DCE ∠=∠=︒,ACB DCB DCB DCE ∴∠+∠=∠+∠,ACD 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 ()ACD BCE SAS ∴∆≅∆,30CBE CAD ∴∠=∠=︒,同理可得:30BAM ∠=︒,903060BOA ∴∠=︒-︒=︒.③当点D 在线段MA 的延长线上时,ABC ∆与D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C BC ∴=,CD CE =,60ACB DCE ∠=∠=︒,60ACD ACE BCE ACE ∴∠+∠=∠+∠=︒,ACD 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 ()ACD BCE SAS ∴∆≅∆,CBE CAD ∴∠=∠,同理可得:30CAM ∠=︒150CBE CAD ∴∠=∠=︒30CBO ∴∠=︒,∵30BAM ∠=︒,903060BOA ∴∠=︒-︒=︒.综上,当动点D 在直线AM 上时,AOB ∠是定值,60AOB ∠=︒.【点睛】此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中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解题.8.(1)见解析;(2)∠P=23º;(3)∠P=26º;(4)∠P=23x y+;(5)∠P=1802B D︒+∠+∠.【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证明;(2)如图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1=∠2,∠3=∠4,列方程组即可得到结论;(3)由AP平分∠BAD的外角∠F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推出∠1=∠2,∠3=∠4,推出∠PAD=180°-∠2,∠PCD=180°-∠3,由∠P+(180°-∠1)=∠D+(180°-∠3),∠P+∠1=∠B+∠4,推出2∠P=∠B+∠D,即可解决问题;(4)根据题意得出∠B+∠CAB=∠C+∠BDC,再结合∠CAP=13∠CAB,∠CDP=13∠CDB,得到y+(∠CAB-13∠CAB)=∠P+(∠BDC-13∠CDB),从而可得∠P=y+∠CAB-13∠CAB-∠CDB+13∠CDB=23x y+;(5)根据题意得出∠B+∠BAD=∠D+∠BCD,∠DAP+∠P=∠PCD+∠D,再结合AP平分∠B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得到12∠BAD+∠P=[∠BCD+12(180°-∠BCD)]+∠D,所以∠P=90°+12∠BCD-12∠BAD +∠D=1802B D︒+∠+∠.【详解】解:(1)证明:在△AOB中,∠A+∠B+∠AOB=180°,在△COD中,∠C+∠D+∠COD=180°,∵∠AOB=∠COD,∴∠A+∠B=∠C+∠D;(2)解:如图2,∵AP、CP分别平分∠BAD,∠BCD,∴∠1=∠2,∠3=∠4,由(1)的结论得:3124P BP D∠+∠=∠+∠⎧⎨∠+∠=∠+∠⎩①②,①+②,得2∠P+∠2+∠3=∠1+∠4+∠B+∠D,∴∠P=12(∠B+∠D)=23°;(3)解:如图3,∵AP平分∠BAD的外角∠F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1=∠2,∠3=∠4,∴∠PAD=180°-∠2,∠PCD=180°-∠3,∵∠P+(180°-∠1)=∠D+(180°-∠3),∠P+∠1=∠B+∠4,∴2∠P=∠B+∠D,∴∠P=12(∠B+∠D)=12×(36°+16°)=26°;故答案为:26°;(4)由题意可得:∠B+∠CAB=∠C+∠BDC,即y+∠CAB=x+∠BDC,即∠CAB-∠BDC=x-y,∠B+∠BAP=∠P+∠PDB,即y+∠BAP=∠P+∠PDB,即y+(∠CAB-∠CAP)=∠P+(∠BDC-∠CDP),即y+(∠CAB-13∠CAB)=∠P+(∠BDC-13∠CDB),∴∠P=y+∠CAB-13∠CAB-∠CDB+13∠CDB= y+23(∠CAB-∠CDB)=y+23(x-y)=21 33 x y+故答案为:∠P=2133x y+;(5)由题意可得:∠B+∠BAD=∠D+∠BCD,∠DAP+∠P=∠PCD+∠D,∴∠B-∠D=∠BCD-∠BAD,∵AP平分∠B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BAP=∠DAP,∠PCE=∠PCB,∴12∠BAD+∠P=(∠BCD+12∠BCE)+∠D,∴12∠BAD+∠P=[∠BCD+12(180°-∠BCD)]+∠D,∴∠P=90°+12∠BCD-12∠BAD +∠D=90°+12(∠BCD-∠BAD)+∠D=90°+12(∠B-∠D)+∠D=1802B D︒+∠+∠,故答案为:∠P=1802B 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多边形的内角和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方程组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9.(1)45°;(2)PE的值不变,PE=4,理由见详解;(3)D(8,0).【解析】【分析】(1)根据A,B,得△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OAB的度数;(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OC=∠BOC=45°,OC⊥AB,再证明△POC≌△DP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C=PE,即可得到答案;(3)证明△POB≌△DPA,得到PA=OB=DA=PB,进而得OD的值,即可求出点D的坐标.【详解】(1)A,B,∴OA=OB=∵∠AOB=90°,∴△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AB=45°;(2)PE的值不变,理由如下:∵△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为AB的中点,∴∠AOC=∠BOC=45°,OC⊥AB,∵PO=PD,∴∠POD=∠PDO,∵D是线段OA上一点,∴点P在线段BC上,∵∠POD=45°+∠POC,∠PDO=45°+∠DPE,∴∠POC=∠DPE ,在△POC 和△DPE 中,90POC DPE OCP PED PO PD ∠=∠⎧⎪∠=∠=︒⎨⎪=⎩, ∴△POC ≅△DPE(AAS),∴OC=PE ,∵OC=12AB=12×, ∴PE=4;(3)∵OP=PD ,∴∠POD=∠PDO=(180°−45°)÷2=67.5°,∴∠APD=∠PDO−∠A=22.5°,∠BOP=90°−∠POD=22.5°,∴∠APD=∠BOP ,在△POB 和△DPA 中,OBP PAD BOP APD OP PD ∠=∠⎧⎪∠=∠⎨⎪=⎩∴△POB ≌△DPA(AAS),∴PA=OB=DA=PB ,∴DA=PB=∴OD=OA−DA=8,∴点D 的坐标为(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图形与坐标,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1)BP=3cm ,CQ=3cm ;(2)全等,理由详见解析;(3)154;(4)经过803s 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解析】【分析】(1)速度和时间相乘可得BP 、CQ 的长;(2)利用SAS 可证三角形全等;(3)三角形全等,则可得出BP=PC ,CQ=BD ,从而求出t 的值;(4)第一次相遇,即点Q 第一次追上点P ,即点Q 的运动的路程比点P 运动的路程多10+10=20cm 的长度.【详解】解:(1)BP=3×1=3㎝,CQ=3×1=3㎝(2)∵t=1s ,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BP=CQ=3×1=3cm ,∵AB=10cm ,点D 为AB 的中点,∴BD=5cm .又∵PC=BC ﹣BP ,BC=8cm ,∴PC=8﹣3=5cm ,∴PC=BD又∵AB=AC ,∴∠B=∠C ,在△BPD 和△CQP 中,PC BD B C BP CQ =⎧⎪∠=∠⎨⎪=⎩∴△BPD ≌△CQP(SAS)(3)∵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BP 与CQ 不是对应边,即BP≠CQ∴若△BPD ≌△CPQ ,且∠B=∠C ,则BP=PC=4cm ,CQ=BD=5cm ,∴点P ,点Q 运动的时间t=433BP =s , ∴154Q CQ V t ==cm/s ; (4)设经过x 秒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154x=3x+2×10, 解得80x=3 ∴经过803s 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解题关键还是全等的证明和利用,将动点问题视为定点问题来分析可简化思考过程.11.(1)见解析(2)(4,2)(3)(6,0)【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ACB=∠ADC ,再判断出∠CAD=∠BCE ,进而判断出△ACD ≌△CBE ,即可得出结论;(2)先判断出MF=NG,OF=MG,进而得出MF=1,OF=3,即可求出FG=MF+MG=1+3=4,即可得出结论;(3)先求出OP=3,由y=0得x=1,进而得出Q(1,0),OQ=1,再判断出PQ=SQ,即可判断出OH=4,SH=0Q=1,进而求出直线PR的解析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ACB=90°,AD⊥l∴∠ACB=∠ADC∵∠ACE=∠ADC+∠CAD,∠ACE=∠ACB+∠BCE∴∠CAD=∠BCE,∵∠ADC=∠CEB=90°,AC=BC∴△ACD≌△CBE,∴AD=CE,CD=BE,(2)解:如图2,过点M作MF⊥y轴,垂足为F,过点N作NG⊥MF,交FM的延长线于G,由已知得OM=ON,且∠OMN=90°∴由(1)得MF=NG,OF=MG,∵M(1,3)∴MF=1,OF=3∴MG=3,NG=1∴FG=MF+MG=1+3=4,∴OF﹣NG=3﹣1=2,∴点N的坐标为(4,2),(3)如图3,过点Q作QS⊥PQ,交PR于S,过点S作SH⊥x轴于H,对于直线y=﹣3x+3,由x=0得y=3∴P(0,3),∴OP=3由y=0得x=1,∴Q(1,0),OQ=1,∵∠QPR =45°∴∠PSQ =45°=∠QPS∴PQ =SQ∴由(1)得SH =OQ ,QH =OP∴OH =OQ+QH =OQ+OP =3+1=4,SH =OQ =1∴S (4,1),设直线PR 为y =kx+b ,则341b k b =⎧⎨+=⎩ ,解得1k 2b 3⎧=-⎪⎨⎪=⎩ ∴直线PR 为y =﹣12x+3 由y =0得,x =6∴R (6,0).【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12.(1)①60°;②AD=BE.证明见解析;(2)∠AEB =90°;AE=2CM+BE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由条件△ACB 和△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易证△ACD ≌△BCE ,从而得到:AD=BE ,∠ADC=∠BEC .由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可求出∠ADC ,从而可以求出∠AEB 的度数.②由△ACD ≌△BCE ,可得AD=BE ;(2)首先根据△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C=BC ,CD=CE ,∠ACB=∠DCE=90°,据此判断出∠ACD=∠BC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出△ACD ≌△BCE ,即可判断出BE=AD ,∠BEC=∠ADC ,进而判断出∠AEB 的度数为90°;根据DCE=90°,CD=CE ,CM ⊥DE ,可得CM=DM=EM ,所以DE=DM+EM=2CM ,据此判断出AE=BE+2CM .【详解】(1)①∵∠ACB=∠DCE ,∠DCB=∠DCB ,∴∠ACD=∠BCE ,在△ACD 和△BCE 中, AC BC ACD BCE CD CE =⎧⎪∠=∠⎨⎪=⎩, ∴△ACD ≌△BCE ,∴AD=BE ,∠CEB=∠ADC=180°−∠CDE=120°,∴∠AEB=∠CEB−∠CED=60°;②AD=BE.证明:∵△ACD ≌△BCE ,∴AD=BE .(2)∠AEB =90°;AE=2CM+BE ;理由如下:∵△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DCE= 90°,∴AC = BC , CD = CE , ∠ACB =∠DCB =∠DCE -∠DCB , 即∠ACD = ∠BCE ,∴△ACD ≌△BCE ,∴AD = BE ,∠BEC = ∠ADC=135°.∴∠AEB =∠BEC -∠CED =135°- 45°= 90°.在等腰直角△DCE 中,CM 为斜边DE 上的高,∴CM =DM= ME ,∴DE = 2CM .∴AE = DE+AD=2CM+BE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题时需注意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相似问题.13.(1)证明见解析;(2)DE =BD +CE ;(3)B(1,4)【解析】【分析】(1)证明△ABD ≌△C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BD ,AD=CE ,结合图形解答即可;(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角的定义证明∠ABD=∠CAE ,证明△ABD ≌△C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BD ,AD=CE ,结合图形解答即可;(3)根据△AEC ≌△CFB ,得到CF=AE=3,BF=CE=OE-OC=4,根据坐标与图形性质解答.【详解】(1)证明:∵BD ⊥直线m ,CE ⊥直线m ,∴∠ADB =∠CEA =90°∵∠BAC =90°∴∠BAD +∠CAE =90°∵∠BAD +∠ABD =90°∴∠CAE =∠ABD∵在△ADB 和△CEA 中ABD CAE ADB CEA AB CA ∠=∠⎧⎪∠=∠⎨⎪=⎩∴△ADB ≌△CEA (AAS )∴AE =BD ,AD =CE∴DE =AE +AD =BD +CE即:DE =BD +CE(2)解:数量关系:DE =BD +CE理由如下:在△ABD 中,∠ABD=180°-∠ADB-∠BAD ,∵∠CAE=180°-∠BAC-∠BAD ,∠BDA=∠AEC ,∴∠ABD=∠CAE ,在△ABD 和△CAE 中,ABD CAE BDA AEC AB CA ∠∠⎧⎪∠∠⎨⎪⎩=== ∴△ABD ≌△CAE (AAS )∴AE=BD ,AD=CE ,∴DE=AD+AE=BD+CE ;(3)解:如图,作AE ⊥x 轴于E ,BF ⊥x 轴于F ,由(1)可知,△AEC ≌△CFB ,∴CF=AE=3,BF=CE=OE-OC=4,∴OF=CF-OC=1,∴点B 的坐标为B (1,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4.(1)AE//BF;QE=QF ;(2)QE=QF ,证明见解析;(3)结论成立,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AAS 得到AEQ BFQ ∆≅∆,得到AEQ BFQ ∠=∠、QE=QF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E//BF ;(2)延长EQ 交BF 于D ,根据AAS 判断得出AEQ BDQ ∆≅∆,因此EQ DQ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证明;(3)延长EQ 交FB 的延长于D ,根据AAS 判断得出AEQ BDQ ∆≅∆,因此EQ DQ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证明.【详解】(1)AE//BF ;QE=QF(2)QE=QF证明:延长EQ 交BF 于D ,,AE CP BF CP ⊥⊥//AE BF ∴AEQ BDQ ∴∠=∠AQE BQD AEQ BDQ AQ BQ ∠=∠⎧⎪∠=∠⎨⎪=⎩, AEQ BDQ ∴∆≅∆EQ DQ ∴=90BFE ︒∠=QE QF ∴=(3)当点P 在线段BA 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结论成立证明:延长EQ 交FB 的延长于D因为AE//BF所以AEQ BDQ ∠=∠AQE BQD AEQ BDQ AQ BQ ∠=∠⎧⎪∠=∠⎨⎪=⎩AEQ BDQ ∴∆≅∆EQ=QF90BFE ︒∠=QE QF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AS ,平行线的性质,根据P 点位置不同,画出正确的图形,找到AAS 的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1)70°,40°,BC +DC =CE ;(2)①α=β;②当点D 在BC 上移动时,α=β或α+β=180°;(3)∠ACB =60°.【解析】【分析】(1)证△BAD ≌△CAE ,推出∠B=∠ACE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即可;(2)①证△BAD≌△CAE,推出∠B=∠ACE,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即可;②分三种情况:(Ⅰ)当D在线段BC上时,证明△ABD≌△ACE(SAS),则∠ADB=∠AEC,∠ABC=∠ACE,推出∠DAE+∠DCE=180°,即α+β=180°;(Ⅱ)当点D在线段BC反向延长线上时,α=β,同理可证明△ABD≌△ACE(SAS),则∠ABD=∠ACE,推出∠BAC=∠DCE,即α=β;(Ⅲ)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由①得α=β;(3)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或在线段BC反向延长线上移动时,α=β,由CE∥AB,得∠ABC=∠DCE,推出∠ABC=∠BAC,易证∠ABC=∠ACB=∠BAC,则△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CB=60°;当D在线段BC上时,α+β=180°,由CE∥AB,得∠ABC+∠DCE=180°,推出∠ABC=∠BAC,易证∠ABC=∠ACB=∠BAC,则△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CB=60°.【详解】(1)如图1所示:∵∠DAE=∠BAC,∴∠DAE+∠CAD=∠BAC+∠CAD,∴∠BAD=∠CAE.在△BAD和△CAE中,AB ACBAD CAE AD AE=⎧⎪∠=∠⎨⎪=⎩,∴△BAD≌△CAE(SAS),∴∠ACE=∠B12=(180°﹣40°)=70°,BD=CE,∴BC+DC=CE.∵∠ACD=∠B+∠BAC=∠ACE+∠DCE,∴∠BAC=∠DCE.∵∠BAC=40°,∴∠DCE=40°.故答案为:70°,40°,BC+DC=CE;(2)①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α=β.理由如下:∵∠DAE=∠BAC,∴∠DAE+∠CAD=∠BAC+∠CAD,。
八年级(上)科学竞赛试题卷1.本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2.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
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将选出的答案选项字母填在答题卷的相应空格内)1、下面是某中学生对自己的估测,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A、身体的密度约为2.0×103千克/米3B、安静时每分钟的脉搏为20次C、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2×106帕D、步行的速度约为1.2米/秒2、如图所示,将一个普通的乒乓球轻轻放入漏斗中,用电吹风从管口向上吹,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B、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C、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D、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3、早春播种后用地膜覆盖,种子可较早萌发。
这说明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是( )A、充足的水分B、充足的空气C、适宜的温度D、黑暗的环境4、非洲草原上,当一群斑马遇到狮子攻击时,会头向内围成一圈,同时用后肢猛踢。
你认为斑马的这种行为属于( )A、先天性行为,攻击行为B、后天学习行为,攻击行为C、先天性行为,防御行为D、后天学习行为,防御行为5、如图所示,A、B是两只相同的齿轮,A被固定不能转动,若B齿轮绕A齿轮运动半周,到达图中C的位置,则B齿轮上所标出的竖直向上的箭头所指的方向()A、竖直向上B、竖直向下C、水平向左D、水平向右6、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临界点(T=374.3℃,P=22.05MPa)以上时,水就处于超临界状态,该状态的水即称之为超临界水。
超临界水具有通常状态下水所没有的特殊性质,它可以和空气、氧气及一些有机物质均匀混合。
如果超临界水中同时溶有氧气和有机物,则有机物可迅速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氮气、水等小分子化合物。
下列有关超临界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超临界水可处理有机废物 B、超临界水是水的一种状态C、超临界水是一种新物质D、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不形成二次污染7、某人看到“前方危险”的告示牌后停下了,而一只狗却仍然前行,这种差异的本质是人类拥有( )A、视觉中枢B、语言中枢C、躯体感觉中枢D、躯体运动中枢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反映了( )A、地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B、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C、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人类对植物生长的影响9、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 )A、失去感觉,但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且能运动D、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10、我们在养花时,需要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还要把花转移到室内,并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
八年级科学竞赛试题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选均得零分。
将选出的答案选项字母填在答题卷的相应空格内)1、在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下列各条标语中,有益于环境改善的是A.要想吃得好,就吃蛙蛇鸟B.城市有绿化,生活现代化C.用餐要干净,筷子一次性D.农村要致富,开荒砍大树2、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A.竖直下落B.斜向东下落C.斜向西下落D.斜向南下落或斜向北下落3、某人用一些简单的气象观测仪器对气温、气压、湿度进行观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气压升高、湿度降低,天气可能变坏B.气压降低、湿度增大,天气可能变好C.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湿度变小,天气可能变坏D.气温升高、气压逐渐降低、湿度增大,天气可能变坏4、某同学在春天买了5盆同样大小的同种植物,每天向花盆内浇同样量的水和液体肥料,不久植物开始发芽。
为了研究植物生长与水和肥料间的关系,对5个花盆作了如下处理,然如果想要证明:过多施肥会引起植物枯萎,可以比较哪2个花盆?A.1与2 B.2与3 C.3与4 D.4与55、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自制米尺量得一小桌每边长为0.980米,后来把自制米尺跟标准米尺对比,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为1.002米,则小桌的每边实际长度为A.1.000米B.0.980米C.1.020米D.0.978米6、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某同学发现遥控器不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对着房中某些物体,按一下按钮,有时竟然也可以控制电视。
这是因为A.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发生了反射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可以沿任意曲线传播C.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会自动拐弯D.这种情况纯属偶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7、小明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8、人的胃属于A.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9、如图是某物质凝固过程的图像,以下物质不能用此图表示的是 A .玻璃 B .水 C .铁 D .水晶10、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地球上空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23小时56分C. 24小时4分D. 24小时5611、汽车前进主要依靠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使车轮转动,利用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使汽车前进,通常产生驱动力的轮子只有两个,或前轮驱动,或后轮驱动,其余两个轮子被拉着或推着前进,武汉制造的“富康”小汽车是采用前轮驱动的方式,而“城市猎人”越野车则采用四轮驱动方式,则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富康”车,前轮受到摩擦力方向向后,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B .“富康”车,前轮受到摩擦力方向向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C .“城市猎人”越野车,前轮受到摩擦力方向向后,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D .“城市猎人”越野车,前轮受到摩擦力方向向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12、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A .将延后B .将提前C .不变D .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13、显微镜观察切片时,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所观察到的物象与低倍镜相比是A .视野亮,细胞数目多B .视野暗,细胞数目多C .视野亮,细胞数目少D .视野暗,细胞数目少14、有茶色玻璃汽车内的人能看到车外的人,而在车外的人不容易看到车内的人,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1)车外射入的光线要被茶色玻璃吸收一部分,车内的人受到较弱的光照射;(2)车外人反射到茶色玻璃上的光比车内人反射到茶色玻璃上的光强;(3)车内比车外暗,车内人的瞳孔张开得比车外大。
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血糖降低++++-+八年级上科学竞赛试题考生须知:(考试时间2008年6月1日星期日9:00~11:00)1、本卷共四大题,36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卷包括试题卷与答题卷两部分,将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相应的位置,写在试题卷中不得分;3、本卷可能用到的数据有:H:1 O:16 C:12 N: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08年1月,长江中下游大雪倾城,冰冻成灾。
受灾的各地纷纷撒盐熔雪以保道路畅通,我市中心城区5天吃盐1400吨。
撒盐的目的是…………………………………………( A )A.降低雪的凝固点 B.提高雪的凝固点C.增人路面摩擦 D.减小路面摩擦2、火鸡根据猛禽的外形特征来辨认它们,并决定是否逃跑。
科学家利用不同纸卡模型试了地面火鸡的逃跑反应,结果如左下图所示。
若用右下图所示的纸卡模型进行测试(箭头所示),则地面火鸡的反应是( C )A.均无逃跑反应B.均有逃跑反应C.模型向左时有逃跑反应,向右则无D.模型向右时有逃跑反应,向左则无3、著名的物理学家居里大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特定的粒子。
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是…( C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4、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老鼠,这些老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维持正常;当它们进食后,它们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要让老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
根据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请问下列何种假设较能解释这些突变老鼠所面临的状况………………………( D )A.胰岛素分泌不足B.体内细胞缺乏胰岛素C.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元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5、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
八上科学竞赛题考生须知: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姓名等相关内容。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5.本卷所用的g=10N/Kg试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器材中不属于用电器的是( ▲ )A .电灯B .电风扇C .电视机D .电插座2.兔的心脏受Ⅰ、Ⅱ两种神经支配,某学者为了研究Ⅰ、Ⅱ两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定正常情况下兔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阻断Ⅰ神经或Ⅱ神经后的心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所作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Ⅰ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Ⅱ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 .Ⅰ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Ⅱ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C .Ⅰ、Ⅱ两种神经的作用相同,都是减缓心率D .Ⅰ神经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Ⅱ神经对心率没有明显影响3.如图所示,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内装不同的液体,乙液体的深度大于甲液体,已知甲量筒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小于乙量筒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试分析正确的是( ▲ )A .乙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甲液体的密度B .乙液体的质量一定大于甲液体的质量C .甲乙两液体对量筒底部的压力可能相等D .甲容器底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4.某同学用如右图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 、B 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唯一操作是( ▲ )A 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B 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D.将电池个数增加5. 下列与人关系密切的四种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伊利”纯牛奶B .“娃哈哈”矿泉水C .肥皂水D .血液6.小池里有一个小木船,小木船上装满了木头漂浮在水面上,忽然来了一阵大风,将小木船吹翻了,木头全部漂浮在水面上,则小池的水面将( ▲ )A.上升B.不变C.下降D.无法确定7.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动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应是( ▲ ) A. 电压表、电流表示数都变大B.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C.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D. 电压表、电流表示数都变小8.为了纪念一些科学家对科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正常时90仅阻断Ⅰ神经180 仅阻断Ⅱ神经 70很多科学量的单位是用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下列用这种方法来命名单位的量是( ▲ ) ①力 ②长度 ③电阻 ④质量 ⑤大气压 ⑥密度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⑧⑤9.在实验室准备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其中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是( ▲ )A .①③④⑥B .①②③④⑥C .②③④D .④⑤⑥10.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后《生活中的水》以后,几位同学在描述有关水的话题:甲同学说: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之所以不选择水作温度计的填充液,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大;乙同学说:1牛的水可以产生对容器底部10牛的压力;丙同学说:1牛的水不可能产生10牛的浮力;丁同学说: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其浮力与其体积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密度无关。
L市实验学校8年级上科学竞赛-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八上科学竞赛题考生须知: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姓名等相关内容。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5.本卷所用的g=10N/Kg试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器材中不属于用电器的是( ▲ )A .电灯B .电风扇C .电视机D .电插座2.兔的心脏受Ⅰ、Ⅱ两种神经支配,某学者为了研究Ⅰ、Ⅱ两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定正常情况下兔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阻断Ⅰ神经或Ⅱ神经后的心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所作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Ⅰ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Ⅱ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 .Ⅰ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Ⅱ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C .Ⅰ、Ⅱ两种神经的作用相同,都是减缓心率D .Ⅰ神经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Ⅱ神经对心率没有明显影响 3.如图所示,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内装不同的液体,乙液体的深度大于甲液体,已知甲量筒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小于乙量筒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试分析正确的是( ▲ )A .乙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甲液体的密度B .乙液体的质量一定大于甲液体的质量C .甲乙两液体对量筒底部的压力可能相等D .甲容器底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4.某同学用如右图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 、B 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唯一操作是( ▲ )A 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B 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正常时90 仅阻断Ⅰ神经 180 仅阻断Ⅱ神经70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D.将电池个数增加5. 下列与人关系密切的四种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伊利”纯牛奶B .“娃哈哈”矿泉水C .肥皂水D .血液6.小池里有一个小木船,小木船上装满了木头漂浮在水面上,忽然来了一阵大风,将小木船吹翻了,木头全部漂浮在水面上,则小池的水面将( ▲ )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无法确定7.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动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应是( ▲ )A. 电压表、电流表示数都变大B.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C.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D. 电压表、电流表示数都变小8.为了纪念一些科学家对科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很多科学量的单位是用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下列用这种方法来命名单位的量是( ▲ )①力 ②长度 ③电阻 ④质量 ⑤大气压 ⑥密度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⑧⑤9.在实验室准备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其中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是( ▲ )A .①③④⑥B .①②③④⑥C .②③④D .④⑤⑥10.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后《生活中的水》以后,几位同学在描述有关水的话题:甲同学说: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之所以不选择水作温度计的填充液,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大;乙同学说:1牛的水可以产生对容器底部10牛的压力;丙同学说:1牛的水不可能产生10牛的浮力;丁同学说: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其浮力与其体积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密度无关。
八年级(上)科学竞赛试卷考生须知:1.本卷共4大题,34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试卷分为试题卷(共6页)和答题卷(共4页)。
请在答题卷上写上考生姓名、学校、考号、所在地。
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选均得零分。
将选出的答案选项字母填在答题卷的相应空格内)1、蝴蝶的成虫有长长的、卷曲着的舌,只能吸食花蜜和露水;蜻蜓的幼虫叫水雷,生活在水中,能捕食蚊子的幼虫等。
诗句“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分别描绘了它们的:A.防御行为、取食行为B.防御行为、迁徙行为C.取食行为、繁殖行为D.迁徙行为、繁殖行为2、判断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是上弦月的是: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3、小许同学把如下5种常见动物:①青鱼②青蛙③乌龟④白鹅⑤黄牛。
用斜线将它划分成①②③//④⑤两类,小许同学这样划分的依据可能是:棒*;A生殖方式B发育方式 C心脏结构 D呼吸方式4、2005年10月12日9时,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神舟飞船”中完成各项实验,绕地球76圈后于17日返回地面。
下列关于航天员在飞船中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的说法错误的是:A、透过飞船观察窗看到的星星,个个明亮清晰,不停的闪烁。
B、俗话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5天中费俊龙、聂海胜经历了更多的日出日落。
C、透过飞船观察窗,看到的夜间的月亮比在地球上看到的亮得多。
D、航天员在飞船里洗澡,在打开水龙头前,必须先把双脚固定好,不然被水一冲就会翻斤斗5、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和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以考虑用过滤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B.水分子可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到;C.“水能载舟”,是由于水有浮力。
八年级科学竞赛试题卷请同学们注意:1、试卷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左边装订线内填写班级、考号、姓名;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题号对应;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2分)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在0℃时可能会结冰B、水能溶解所有物质C、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D、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2、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B.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杆,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C.鸭足中的蹼能使在划水时增大对水的压力,在沙地上行走时减小压强。
D.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主要原因是水面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3、一杯鸡尾酒有几颜色,且不同颜色层界线明显,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的()A、质量不同B、体积不同C、密度不同D、温度不同4、如图所示,在木棍的下端粘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放入密度不同的A、B、C 三种液体中,它竖直在液体中的情况如图。
则()A、木棍受到的浮力相同,B液体的密度最大B、木棍受到的浮力相同,C液体的密度最大C、木棍在B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大,C液体的密度最大D、木棍在C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大,B液体的密度最大5、美国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在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毫米厚的铝片。
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
后来圣迪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
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钢罐内与内表面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冰冻管,使水结冰,冷冻后铝膜就与钢罐接牢了。
使铝片与钢罐接牢的原因是()A.水结冰时放热使它们焊牢了B.水结冰把它们冻牢了C.水结冰时体积膨胀产生较大压力使它们压牢了D.水结冰时放热使它们粘牢了6、据美联社报道,“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由于车轮陷入到细沙中而被困在火星表面的一个沙丘上,一直动弹不得,这与沙丘能够承受的压强较小有关。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竞赛试题 浙教版考生须知:(考试时间2008年6月1日星期日9:00~11:00)1、本卷共四大题,36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卷包括试题卷与答题卷两部分,将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相应的位置,写在试题卷中不得分;3、本卷可能用到的数据有:H :1 O :16 C :12 N :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08年1月,长江中下游大雪倾城,冰冻成灾。
受灾的各地纷纷撒盐熔雪以保道路畅通,我市中心城区5天吃盐1400吨。
撒盐的目的是…………………………………………( A )A .降低雪的凝固点B .提高雪的凝固点C .增人路面摩擦D .减小路面摩擦2、火鸡根据猛禽的外形特征来辨认它们,并决定是否逃跑。
科学家利用不同纸卡模型试了地面火鸡的逃跑反应,结果如左下图所示。
若用右下图所示的纸卡模型进行 测试(箭头所示),则地面火鸡的反应是( C )A .均无逃跑反应B .均有逃跑反应C .模型向左时有逃跑反应,向右则无D .模型向右时有逃跑反应,向左则无3、著名的物理学家居里大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特定的粒子。
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是…( C )A .电子B .中子C .质子D .原子核4、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老鼠,这些老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维持正常;当它们进食后,它们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要让老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
根据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请问下列何种假设较能解释这些突变老鼠所面临的状况………………………( D )A .胰岛素分泌不足B .体内细胞缺乏胰岛素C .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元D .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5、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
八年级科学竞赛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0—16 S—32 Na-23Mg-24 Ca-40 Cl-35. 5 Al-27 Cu-64 Fe-56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A.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B,促进植物的呼吸C.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增加光合功效D.加快蒸腾作用2.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3,由NaHS、MgSO」、NaHS03组成的混合物中, 质量分数w(0)为A. 1. 75a%B. 1-1. 75a% 已知S元素的质量分数w(S)=a%,则0元素的( )C. 1. 25a%D.无法计算4.“非典”时期,各大酒店和商场等公共场所,大多用臭氧机消毒。
而我们所学的臭氧层对地球上的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是因为它能:( )A.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B.增强紫外线的杀菌能力C.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D.透过更多的紫外线5.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我们中学生应尽的义务。
你认为下列传闻有科学依据的是( )A、一商贩在街上出售自称可溶解任何物质的溶剂。
B、某地有一个神秘的“死亡谷”,野兔等低矮动物走进谷底常会窒息死亡。
C、有人称,他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只需添加少量,就能将水变成汽油。
D、苯甲酸钠是一种防腐剂。
为防止食品腐败,可在食品中加入大量的苯甲酸钠6.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法制氧气时,加入的少量二氧化镐在化学反应前后:()A.质量减少B.质量增加C.化学性质改变D.化学性质不变7.交警用装有重铭酸钾(K£n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酒中的乙醇分子可以使橙红色重铭酸钾变为绿色硫酸铭,重铭酸钾(KKrQQ中铭元素的化合价是:()A. +3B. +5C. +6D. +78.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24g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水18g,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可能是()A.1: 3B. 1: 11C. 2: 1D. 1: 89.1942年,中国物理学家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半年之后,美国科学家根据这一方案进行实验,证实了中微了的存在。
科学学业命题比赛万科城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参赛题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38小题,每小题1.5分,共57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原创)深圳近年来水资源紧缺,80%的饮用水来自东江。
从东江调水到深圳市各大水库改变了水循环的哪一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和地下径流2.(原创)课堂上老师演示了电解水的实验,根据电解水时发生的变化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包含氢气和氧气 B.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C.氢气和氧气混合后形成水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3.(原创)质量为150克的烧杯,装满了水,质量共为550克,现投入质量为50克的小石块,溢出了20克水。
由此可以知道小石块的密度为()A .2.5 B. 2.5千克/米3 C. 2.5克/厘米3 D.无法计算4.(改编)图钉帽上的压力是20N,压强是2×105帕,那么图钉尖作用在墙上的压力和图钉尖对墙的压强分别是()A.等于20N,大于2×105帕; B.大于20N,等于2×105帕;C.等于20N,小于2×105帕; D.小于20N,大于2×105帕;5.(改编)下列四个事例中,用于增大压强的是()A.推土机上安装两条履带 B.铁轨铺在枕木上C.用滑雪板滑雪 D.把刀刃磨薄6.(原创)在学校科技节的演示实验比赛中,小明把一枚1角的金属硬币(人民币)轻轻地放在平静的水面上,发现硬币漂浮在水面上而没有下沉。
其原因是()A.硬币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B.硬币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C.硬币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D.硬币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与它受到的重力相等7.(改编)有四个容量都为500毫升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A.海水 B.纯水 C .酒精 D.汽油8.(原创)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为了宣誓主权,民间保钓组织的渔船前往钓鱼岛海域,此船从江河驶入大海后,所受的浮力将()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判断9.(改编)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B.高锰酸钾溶液 C.糖水 D.食盐水10.(改编)实验课上,第三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将现有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其中不正确的是()A.加入硝酸钾晶体 B.降低溶液的温度C.蒸发部分溶剂 D.用吸管吸出一部分溶液11.(改编)现有4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①蒸发掉20克水②蒸发掉24克水③加入3.2克氯化钠④加入5克氯化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只有①12.(改编)在大气的分层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是()A.对流层和平流层 B.平流层和暖层C.中间层和暖层 D.对流层和中间层13.(原创)下列不属于构成天气的要素的是()A.二氧化碳含量 B.降水 C.气压 D.湿度14.(原创)如下实验器材中,利用大气压强制成的是()A.玻璃漏斗 B.胶头滴管 C.湿度计 D.酒精灯15.(原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龙卷风来袭时房顶被掀起是由房顶上方压强过大导致的B.两艘并排行驶且靠的很近的货船容易相撞是浮力原因导致C.波音747飞机是利用气体流速和压强关系设计的D.地铁列车进站时候,站台上的人感觉有风迎面吹来16.(改编)平放桌面上的一块面积为200cm²的手帕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A .200帕 B. 2000帕 C. 20000帕 D. 1000帕17.(原创)某地受高气压控制时,可能发生的天气现象是()A.大雪 B.阴天 C.晴 D.降水18.(原创)每年夏秋季节,深圳都会遭受多次台风袭击。
9月初,某个台风中心在位于深圳东南方30公里的南海海域朝深圳袭来,此时深圳的风力和风向最有可能是()A.3级,东南风 B.10级,南风C.7级,东北风 D.8级,西北风19.(原创)降水形成的条件不包括()A.气温不断降低 B.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C.有凝结核 D.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50%20.(原创)下列说话正确的是()A.纬度因素是是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B.海陆位置只影响某地的降水多少,对气温没有影响C.地形因素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D.海洋的比热比陆地的比热小,是中国东部季风区形成的主要因素21.(原创)根据下面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判断与该气候类型符合的城市是()A.北京 B.杭州 C.乌鲁木齐 D.深圳22.(改编)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北京某中学科学研究小组,委托宇航员把一株植物幼苗水平放置在飞行于太空的宇宙飞船中,培养若干天后,猜猜看,这种情况下根、茎生长的方向会是(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向下生长、茎向下生长C.根水平方向生长、茎向上生长 D.根和茎都水平方向生长23.(改编)下列各项神经活动中,不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 )A.听到开饭铃响就分泌唾液B.突然看见一只苍蝇飞到眼前,就会眨眼睛C.学生听到铃声就进入教室D.骑车人看到红灯就停止前进24.(改编)酒也是“穿肠毒药”,过量饮酒带来的危害也不少。
每年不知有多少人因喝酒造成了意外,多少人把命断送在这酩酊酣热之际。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以下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A.大脑、小脑、脑干 B.小脑、大脑、脑干C.大脑、脑干、小脑 D.脑干、小脑、大脑25.(改编)做膝跳反射试验中,若试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得会弱一些,原因是( )A .反射弧发生变化B .传出神经受阻C .感受器受到抑制D .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26.(改编)某青年20岁,正在读大学一年级,成绩中等,但身高不足140厘米,他很可能是患( )A. 呆小症 B .侏儒症 C .糖尿病 D .甲亢27.(原创)当我们在电脑键盘上输入一系列指令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 )对所输入的指令进行运算和处理,并把处理结果在屏幕上显示,对此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人的手相当于CPU ,都是接受信息的器官B .人的脑相当于CPU ,都是处理信息的器官C .人的眼相当于屏幕,都是传导信息的器官D .人的脊髓相当于键盘,都是接受信息的器官28.(改编)下列各项中属于人在寒冷时,减少热量散失反应的是( )A.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B.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C. 汗腺分泌汗液很少D. B 与C29.(改编)如图1所示,当闭合开关S 后看到灯L 1发光,灯L 2不发光,则可能的原因是()A. 灯L 1断路B. 灯L 1短路C. 灯L 2断路D. 灯L 2短路30.(改编)击剑比赛中,当甲方运动员的剑(图中用“S 甲”表示)击中乙方的导电服时,电路导通,乙方指示灯亮。
下面能反映这种原理的电路是( )31.(改编)如图1所示,下列用电器的正常工作电流最接近4A 的是( )32.(原创) 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玻璃杯B.钢尺C.橡胶手套D.塑料尺33.(改编)下列能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物理量是( )A .导体两端的电压B .导体中的电流C .导体的材料D .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34.(改编)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 向右端滑动时灯逐渐变暗,则下列接第9题图 A . B . C . D .图1 A.家用电冰箱 B.电视机 C.节能灯 D.电压力锅法正确的是( )A .M 接C ,N 接BB .M 接A ,N 接BC .M 接C ,N 接DD .M 接A ,N 接D35.(改编)重庆市高速公路收费站于去年开始对过往的超载货车实施计重收费,某同学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计重秤原理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称重表相当于一个电压表B.电路中的R 1是没有作用的C.当车辆越重时,称重表的示数越小D.当车辆越重时,称重表的示数越大36.(改编)如图所示电路,两个灯泡完全相同,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是3V 。
关于电源电压和灯L 2两端的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V 3VB .1.5V 3VC .3V 1.5VD .6V 3V37.(原创)从欧姆定律可以导出公式R=IU 。
对电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A.当电压增大时,电阻也增大B.当电压为零时,电阻也为零C.当电流增大时,电阻减小D.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与电流、电压无关38.(改编)如图3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键S 闭合时,发现只有两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电路中的电阻R 或灯L 有一个出现了故障,则可能是( )A.电流表○A 示数为零,电路R 短路 B.电流表○A 示数为零,灯L 断路 C.电压表○V 2示数为零,电阻R 短路 D.电压表○V 2示数为零,灯L 断路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9—48)本部分10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共43分39.(4分,每空2分)(改编)如下图,表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的三次操作。
(1)比较A 、B 图可以发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2)比较B 、C 图可以发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40.(4分)(改编)在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甲、乙两同学对“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探究。
他们各自将一根新鲜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萝卜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如图1所示).为了使漂浮的萝卜沉下去,两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甲: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如图2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沉入水底。
乙:也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一半插入萝卜中(如图3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叶沉入水底。
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他们在萝卜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的大小。
(2)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目的、过程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虽然两同学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甲同学的方法更科学。
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2分)。
41.(6分)(改编)请同学们根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问题:①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
③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克,④t3℃时,在120克水中加入20克A物质,所得溶液为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可在加入克A物质或蒸发掉克水,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42.(4分)(原创)读中国年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2)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那些地形区相吻合。
(3)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和气温的关系是。
(4)我国台湾省东北部的火烧寮年降水量远比台湾岛其他地区多,主要是因素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