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学案第二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27.49 KB
- 文档页数:6
化学导学案
提问复习引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的分子有什么根本特点?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板书一、分子的构成
自主预习课本P48 探究实验
自主探究实验1:水蒸发
〔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变化过程〕
自主探究实验2:水通电
〔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变化过程〕
二、分子、原子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自主讨论:会运用分子观点来解释物质的变化
展示水、氧气、氢气微观分子示意图
关键词:一个某分子是由几个某原子和几个某原子构成。
三、分子与原子与物质的区别与联系
自主检测:
1、以下的说法是否正确:
(1)、分子大,原子小。
〔〕
(2)、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那么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
(3)、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要大。
〔〕
(4)、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5)、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5、以下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响中可分的是〔〕
A、碘受热升华
B、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C、铁矿石磨成粉末
D、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
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培养抽象思维水平、想像力和分析、推理水平。
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难点:原子概念的理解【课前预习】1.分子有那些性质?2.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情境导入】二、自主探究:知识点3: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比较1、分子【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51~52页并思考下列问题: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这个说法对吗?2.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有哪些?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2)水氢气+氧气;(3)蔗糖放入水中一会就“不见了”。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成了。
⑴分子的概念: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⑵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反应物的分子分解结合聚集生成物。
但有的物质直接由构成。
以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加热氧化汞时,分解为和,每2个构成1个氧分子,很多聚集成金属汞。
【交流讨论】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分子、原子各是怎样变化的?2.分子、原子的概念3.比较分子、原子的相同点区别及联系2、原子:⑴原子的概念:。
⑵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小;运动;有间隔。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定义特征区别联系4、分子、原子、物质间的联系【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知识归纳】1.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能够相互结合形成。
3.化学变化的实质:。
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课本P53~54 第2、4、5题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准确的是()A.分子质量大于原子的质量B.分子能运动而原子不能运动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2.已知“o”、“●”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 3.1.2 分子原子【引入】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三种微粒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分子和原子【展示图片】大量氢气分子组成了氢气这种物质,大量水分子组成水这种物质,大量二氧化碳分子,组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大量的铜原子,组成了金属铜,大量的铁原子组成了金属铁,大量碳原子组成了金刚石【分析】由以上的图片我们能了解到,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或者原子组成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是由这些微粒组成的物质,看不到这些微粒,这是因为这些微粒特别特别的小,小到我们肉眼和普通的显微镜都看不到,科学家们是通过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的。
那分子和原子到底有多小呢?我们如果把一滴水放大的地球那么大,一个水分子仅相当于一个乒乓球那么大,一个氢原子的直径大约1.48*10-10次方,如果把氢原子与直径为1cm的小球相比,就相当于一个苹果与一个地球相比,分子和原子很小,那是不是没有质量呢?【学生】不是,有质量【教师】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次方kg,1滴的水中有1.7*10的21次方个水分子,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1亿个人,来数一滴水里面的分子,每个人每分钟数100个,要数3万年,从上面的数据我们知道分子和原子,都非常非常小,分子和原子都是微粒,那么它们应该有微利具有的特性,就都能不停的运动和微粒间有间隙【板书】二、分子1、有微粒的基本性质体积很小,质量很小不断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教师】现在我们用微观的方法来复习下我们学过的水的电解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结合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66页的分解图【教师】大家根据这张图,能看出什么?【展示】将水分子模型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将氧气分子拆开成氧气原子【学生】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板书】2、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分析】我们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大家说说,水分子的性质和氢气分子,氧气分子的一样吗?【学生】不一样,氧气能助燃,氢气能燃烧,水能灭火【分析】大量的水分子构成了我们肉眼看得到的水,大量的氧气分子构成了氧气,在氧气和水中都有氧原子,而氧气能助燃,水能灭火,说明有助燃性质的是氧气还是氧原子呢?【学生】氧气【教师】氧气是由什么构成的,是不是氧气分子,所以助燃性质是氧气分子的性质,那么水灭火的性质是什么的性质,是水分子还是氧原子【学生】水分子【教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一种微粒【板书】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一种微粒【分析】水电解是一个什么变化,物理还是化学变化【学生】化学变化,因为生产了新的物质【教师】现在大家分析下,在上述的变化过程中,什么东西是保持不变的,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学生】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变化,由水分子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不变的是原子,反应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后也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新的原子生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导学案一、课前导学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它们在物质世界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了解分子和原子的特性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本导学案将帮助我们回顾、巩固和拓展我们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理解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掌握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稳定和不稳定状态。
三、导学内容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的复合粒子。
分子和原子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个分子都是由一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
例如:一个氧气分子(O2)是由两个氧原子(O)组成的。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分子是原子的集合体,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它包含了物质的所有性质。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是不可再分的。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带负电。
原子的稳定性原子将尽最大努力使其外层电子填满,以达到稳定状态。
填满外层电子壳的原子是稳定的,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而外层电子壳不满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四、思考问题1.分子和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什么是原子的稳定状态?3.为什么原子会追求稳定状态?五、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分子和原子的重要性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的特性和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属性和行为。
深入了解分子和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课后作业1.列举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
2.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性质会发生变化?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回答。
完成以上课后作业后,请同学们提交作业,并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参考答案: 1. 氢元素(H)的原子结构: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0个或1个中子,电子层中有1个电子。
氧元素(O)的原子结构:原子核中有8个质子、8个中子,电子层中有2个电子。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探究导学】一、几种分子模型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1、分子是由构成。
(分子与原子之间的联系)2、一个水分子是由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是由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构成。
3、分子既可以由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种原子构成。
二、请从微观构成的角度观察分析氧化汞的分解示意图,把以下总结出几点信息或结论补充完整。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而却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__。
2.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_____________(填“变”或“不变”)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填“变”或“不变”)。
4. 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5. 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还有的物质是由直接构成的(金属汞)记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有:(1)金属,如铜是由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构成的;金是由________构成的;(2)金刚石和石墨(非金属)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3)稀有气体也是由_______直接构成的,如氦气是由________构成的三、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知识拓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分子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分子的变化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只由___________构成;混合物:由___________构成;例子.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表示纯净物的是(),表示混合物的是()一、选择题1、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①②⑤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⑤2、1995年东京地铁发生沙林毒气事件,很多人中毒。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名师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名师教案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探究,使学生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的变化,并进一步构建学生的微粒观。
【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的第二课时。
该节课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分子的构成。
首先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的不同情况从而揭示出分子的概念,并从中指出分子的构成以及得出原子的概念。
该节课使我们对宏观世界的认识延伸到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是我们研究微观世界的基础,对后面学习原子和离子打下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该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微观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的构成。
虽然学生已经了解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也能利用微观粒子去解释一些宏观世界的现象,但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以及学生的抽象思维属于刚起步阶段,因此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刚接触到看不到、摸不着的微观世界时从心理上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对于分子、原子的概念、分子构成的理解上还是模糊不清、理解不能够到位;同时对于初学者来说构建微观粒子模型和微观粒子的规范表达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宏观实验使学生知道分子的概念。
2.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flash动画、投影图片、拖动原子模型等方法使学生知道原子的概念以及了解分子的构成。
3.通过分析、讨论、类比、推理、模型等方法,培养学生将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相结合的方法。
4.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艰难曲折的,并体会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1.分子、原子的概念;2.分子的构成。
/ 8 【教学难点】分子的概念。
【课前准备】 1.课前作业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详细任务请登录“优教-同步学习网”,浏览“名师预习”)。
九年级化学预习学案(学生用)
课题
姓名:班级:日期
知识要点: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案(提示:教师列出预习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解决问题)预习提纲:
第二课原子
我能自学
阅读教材P49-53,完成下列各题:
1.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有______和______等,如:氧气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如:氧分子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3.回顾教材中分子分解示意图,在水分解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
_________。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而原子___________。
4.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我的问题:。
我能参与
一、情景体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制造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使人们能够看到分子
和原子。
我国科学工作者通过运用STM 技术移动单个的分子或原子,写下了当时世界上
最小的汉字“中国”,用原子绘出了祖国地图,用C 60分子组合出纳米算盘、纳米锁和
纳米钥匙……这是多么令人惊奇的事啊!
二、同步学习
(一)微观探究: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
1. (P 51讨论2)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在该变化中, 分成更小的粒子—
— , 又重新组合成新的 。
2. (P 52)水的电解的反应:在该变化中, 分成更小的粒子—— ,
又重新组合成新的 。
【分析】(1)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分成更小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_又
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 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探究结论】原子的定义: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P 52)氧化汞分解的反应:
(二)微观认识物质的分类
【回顾】宏观对物质的分类:
【识别】微观对物质的分类(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填空):
混合物: 物质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二)物质的微观构成情况: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三、反馈练习:
1、化学是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
A、原子的质量很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很小
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数目不变
2、下列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水
B.水银
C.二氧化碳
D.氧气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固态物质的分子之间无间隔
B.液态物质的分子不运动
C.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了变化
D.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发生变化
我能运用
4、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其中
可以相互结合构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因此,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的氢气、氧气一经混合,其化学性质均已改变
C.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D.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6、下列不同物质的微观粒子示意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表示纯净物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表示单质的是,可以表示氧化物的是。
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液氧
D.过氧化氢(H2O2)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9、下图为水分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A. B. C. D.
其中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10、以下物质:(1)矿泉水(2)干冰(固态二氧化碳)(3)双氧水(4)液氧(5)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的固体(6)五氧化二磷(7)海水(8)氢气(9)氯酸钾(10)水银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11
+
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氢分子
(1)宏观:①;
②;
(2)微观:③;
④。
我能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还存在的问题:。
预习检测:
疑惑问题:
预习总结及体会(提示学生如实写出自己的想法):
给老师的建议:
教师评语:
备注:本预习学案必须在预习课上完成,课后由科代表交于老师出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