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碧薇为什么没有跟徐悲鸿和张道藩结婚?_1
- 格式:docx
- 大小:14.54 KB
- 文档页数:3
徐悲鸿妻子四十年的离异生活是怎样度过的?1921年,留学欧洲的徐悲鸿、蒋碧微夫妇在中国驻德国公使馆的一次酒会上结识了英俊潇洒的青年画家张道藩。
为了经常聚首联络感情,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成立了一个“天狗会”。
徐悲鸿、蒋碧薇、张道藩都是其中的成员,这层联络给了张道藩更多的机会接近蒋碧薇。
张道藩成了她家中的常客,并不断地向蒋碧薇射出爱神之箭。
由于徐悲鸿整天潜心作画,还几度只身前往南洋卖画,他对蒋碧微的情感日趋淡漠。
再加上娱乐小报“花边新闻”又对徐悲鸿与其学生孙多慈的师生关系进行加油添醋的渲染,给本来就已不和睦的家庭平添一层阴影。
1926年2月,蒋碧薇收到张道藩从意大利寄来的一封长信,张道藩向她端出了一颗赤裸裸的爱心。
他就像一股清泉,流进了蒋碧微的心里。
孤独中的蒋碧薇,发现张道藩给了她几倍于丈夫的温存,于是他们开始通信。
最初,蒋碧薇把自己的烦恼通过信笺告诉了张道藩,后者安慰着她并给予了足够的关怀与体贴。
在漫长的通信过程中,他们的心产生了碰撞。
蒋碧微对这份感情投降了,她接纳了张道藩。
终于在1937年初,他们俩走到了一起。
心灰意冷的女人,一旦决定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就会对以前的怀抱不再留恋。
后来,迁居重庆的蒋碧薇几乎每天都收到张道藩寄自南京的信,满纸情话、缠缠绵绵,挑起她的无限眷恋,此时徐悲鸿在她心中已无存了。
蒋碧薇做张道藩情妇二十年,光写的情书就有两千多。
1945年,徐悲鸿与蒋碧微签署了离婚协议,结束了28年的婚姻。
1949年初,国民党要员纷纷逃离大陆,身居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宣部长的张道藩亲自安排蒋碧薇去了台湾。
日后的蒋碧薇以情妇的身份与张道藩相伴。
蒋碧薇毕竟不是张道藩的妻子,不能与他一同公开出入社交场所。
张道藩为了避免家中的麻烦,将妻女远送到澳大利亚,毫无顾忌地与蒋碧薇同居一室。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恋情好似一盆燃烧日久的木炭,温度渐渐低下来了。
蒋碧薇日益感到张道藩心事重重,大有倦鸟思归之势。
1958年底,蒋碧微决定暂避一段时间,到南洋旅行。
两幅奔马图一段师生情辽宁省博物馆藏徐悲鸿《奔马图》(图一,以下简称“辽博本”),画心高115厘米,宽107厘米,画面绘一匹高头骏马昂首奔驰于茫茫原野之上。
该画右上部题“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竟爽亦徒然,子科先生惠存,乙亥(1935)危亡之际,悲鸿,”该件作品1964年4月由辽博征集人员从北京荣宝斋购人,现为馆藏二级文物,1999年经鉴定为真迹并登人辽博文物账、卡。
1998年3月在辽宁美术出版社《现代三大师――辽宁省博物馆藏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精品集》中出版。
“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竟爽亦徒然”“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竟爽亦徒然”是徐悲鸿题款中较有影响的一句话。
对它的解释目下也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忧国说”。
艾中信教授在评价“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时说:画上所题诗句,内里寄托之意十分明显,画家爱憎之情毫不掩饰地流露于画中。
如“哀鸣思战门,迥立向苍苍”,“问汝健足杲何用,为觅生刍尽日驰”,“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等,表达的是对国事、时局以至社会疾苦的深刻体会。
卢贤生先生在《一代宗师徐悲鸿》里说: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忧世的心情。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驻沪19路军与上海人民奋起抗日,徐悲鸿激于爱国热情。
画了一匹昂首屹立的马,命名为《独立》,表达出希望祖国独立强蛊的时代意识,使人感奋。
1935年,徐悲鸿画《奔马》一幅,在画上题写了“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另外一种是“情感说”。
台湾的孙多慈女士是当年“慈悲恋”的女主角,张健初先生著《孙多慈与徐悲鸿爱情画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6月版)中有孙多慈回忆她当年和徐悲鸿师生恋的内容:1935年夏,孙多慈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毕业,徐悲鸿(引者注: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也想借助庚款留学名额,将她送到国外继续深造。
徐悲鸿把自己的打算告知孙多慈时,手中正在作一幅噬奔马图》。
徐悲鸿妻子是谁?徐悲鸿与两位妻子的爱情故事徐悲鸿的妻子:徐悲鸿,著名的现代画家,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那么他的妻子又是何许人也呢,接下来就由小编来为大家揭秘一下徐悲鸿的妻子。
第一位妻子蒋碧薇徐悲鸿的第一位妻子名叫蒋碧薇,江苏宜兴人,十二岁由父母做主与人订亲,十七岁那年到了上海,遇到了徐悲鸿。
当时徐悲鸿年少英俊,才华横溢,在绘画方面已显日后的大气象,蒋碧薇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
第二年便与徐悲鸿私奔至日本,而后又流浪北平,又到巴黎时,他们认识了从伦敦来到巴黎的张道潘,那是1921年的事情。
这次会面,给张道藩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徐悲鸿的妻子张碧薇。
几番接触,张道藩向蒋碧薇射出了爱神之箭。
1925年,国内政局动荡不安,留学生官费停发,为了能继续留学,徐悲鸿只身前往新加坡筹款,这时蒋碧薇就靠徐悲鸿的朋友予以照料,张道潘是最热心的一个。
张道潘不但有钱,而且是个花花公子,蒋碧薇便成了他的无数个女人中一个,只是他们保持了比较长久的关系。
徐悲鸿除了艺术之外,几乎不懂得怎样呵护自己的妻子。
1926年2月,蒋碧薇收到了张道藩从意大利寄来的一封求爱长信。
张道藩的这封信使蒋碧薇陷入万分痛苦的境地。
最终蒋碧薇十分理智地回了一封长信,劝张道藩忘了她。
张道藩在极度失望中与一位名叫苏珊的法国姑娘结了婚。
1928年,徐悲鸿受聘为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全家由上海迁居南京丹凤街中央大学宿舍。
住的是一幢两层的旧式楼房,共住有四家教授,徐悲鸿居住四间房子,蒋碧薇的父母也与他们住在一起。
由于拥挤,徐悲鸿总到艺术系画室去作画。
1929年11月,蒋碧薇生下了女儿徐静斐。
蒋碧薇与张道藩在国内重逢的时候,张道藩已当上了南京市政府的主任秘书。
已做了母亲并怀上第二个孩子的蒋碧薇长期缺乏对丈夫的理解,而徐悲鸿醉心于艺术,对妻子也少有体贴,双方性格都很倔强,渐渐产生了感情裂痕。
蒋棠珍是从遇到徐悲鸿之后,人生轨迹才开始改变的。
13岁那年,由父母做主,将她许配给了苏州望族查家的二公子查紫含。
在当时蒋家和查家连亲,可谓门当户对。
但她却在18岁那年对徐悲鸿一见钟情,且非他不嫁。
一个才华初显,一个热烈浪漫,门禁森严的蒋家并不颔首这份姻缘,爱情的力量下蒋碧薇做了一件让自己六十年后都不后悔的事,私奔。
渡轮上,徐悲鸿说你改个名字吧?她问:改什么好呢?他说:“初见时,碧水蓝天,微风轻拂,你就叫碧微好了。
”从此,蒋棠珍改名蒋碧微。
两年的日本留学生活,日子清贫,时光却美好温软。
那时很穷,但蒋碧微得到了徐悲鸿所有的爱,她看上一件风衣,徐悲鸿毫不犹豫地卖了画为她买回来,在他心里她本该锦衣玉食,却为爱吃苦。
这份爱,成全了他的激情,为爱人画了很多经典之作,人们都说,那时的徐悲鸿“笔底有烟霞”。
始于初见,终于白首,大概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但这世间感情大多分分合合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同年,在康有为的帮助下,他再次带她远赴法国。
欧洲繁盛的艺术文化底蕴让徐悲鸿像吸足养分的海绵,将心力完全铺在了艺术上,忽略了蒋碧微的情感需求,他们开始貌合神离,却不明白溃烂已从内部开始了。
1927年,徐回国,担任了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彼时,生活已安逸稳定,但徐悲鸿每月有一半的时间都呆在南京,常年分离嫌隙渐生,她指责他爱艺术胜过爱自己,他嫌弃她的虚荣。
他寡言,她亦沉默。
三年后,学校传出徐悲鸿爱上学生孙多慈。
那时的徐悲鸿虽有家室,却无责任,且任性妄为,骨子里旧时代妻妾成群的观念作崇,并没觉得自己有错,认为红袖添香是一种雅趣,看似多情,实则无义。
孙多慈,大家闺秀,她温柔、安静,每天执笔作画,静得如同画中女郎,徐悲鸿无数次从画室经过,痴痴看着她的模样。
丈夫出轨,女人们的报复无非是三大蠢招:•一是作践自己,二是虐待孩子,三是加害情敌。
蒋碧微敢爱敢恨,她没有作践自己,也没有恃孩子作崇,只是看到沉醉在温柔乡里如胶似漆的他们,一起去写生,随意在街头拥抱,就连吻照都被同学偷拍下来,传得到处都是。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蒋碧微个人资料成就背景_蒋碧微主要成就人物事迹蒋碧微(1899-1978)女,江苏宜兴人,一作碧薇,原名棠珍,字书楣。
是画家徐悲鸿的妻子。
1978年2月16日,蒋碧薇在台北去世。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蒋碧微的个人资料成就背景,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蒋碧微生平简介1898年农历2月,蒋碧微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世代望族的大家庭里,13岁那年,蒋碧微由父亲做主定下亲事。
但几年后,徐悲鸿闯入了她的生活。
1917年,冲破封建礼教,瞒着家人与徐悲鸿结合后远赴日本,又去法国。
1921年,留学欧洲的徐悲鸿夫妇在一次酒会上认识了青年画家张道藩。
徐悲鸿回国后,蒋碧微还留在巴黎,和张道藩等经常在一起聊天、跳舞。
1926年2月,张道藩在一封长信中正式表达其对蒋的爱意,蒋予以回绝。
此后,张道藩和法国姑娘苏珊结婚。
1927年,蒋碧微回国,在上海生子徐伯阳,之后,又添一女丽丽(后改名徐静斐)。
三年后,徐悲鸿恋上学生孙多慈,徐悲鸿因“师生恋”与蒋碧微的感情出现裂痕,并转向在法国时认识的张道藩。
1930年,张、蒋、徐三人又一次在国内相逢。
徐悲鸿是时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而张道藩已当上了南京市政府的主任秘书。
1933年,蒋碧微随徐悲鸿第二次赴欧洲,她出色的交际才能和特立独行的个性帮助徐悲鸿成功举办了中国近代名家绘画展及个人画展,破除了西方人轻视中国文化艺术的偏见,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迈出第一步。
其间,徐悲鸿经过与法、德、比、意等国著名艺术家进行切磋和交流,逐渐形成融会古今中外技法的独特风格。
此后,徐悲鸿声誉日隆。
然而,两人经过二十多年的痛苦煎熬,仍未能破镜重圆。
1945年,徐悲鸿与蒋碧微离婚,并于次年与廖静文喜结良缘。
1949年,蒋碧微留下与徐悲鸿的一子一女与张道藩去台湾,开始了他们的同居生活,但是1958年,在张道藩法国太太苏珊的干涉下,两人最终分开,此后蒋碧微独自过了二十年。
徐悲鸿鲜为⼈知的妻⼦蒋碧薇徐悲鸿素描的蒋碧薇肖像⼤家都知道,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爱⼈是廖静⽂,鲜少有⼈知道,他还有⼀个台湾的妻⼦,叫蒋碧薇。
蒋碧薇原名是蒋棠珍,碧薇是徐悲鸿给她起的名字。
她于1898年4⽉9⽇出⽣于江苏宜兴,⽗亲蒋梅笙是⼀位饱读诗书的学⼠,在当地办了⼀所⼩学,蒋碧薇⾃⼩跟着⽗亲读书,⼗三岁的时候,⽗母做主,将蒋碧薇许配给了苏州望族查家的⼆公⼦查紫含。
蒋家和查家的连亲,可以说是门当户对。
蒋家在宜兴也属于名门⼤户,⼩时候的蒋碧薇,就有⼀种⼤家闺秀的风范,少⾔纳语,可是却⼜⼼思敏锐,她的眼睛稍微有点肿眼泡,可是,谁看到她,谁都会说她很漂亮。
蒋碧薇的漂亮,是⼀种藏绌的美。
她美得不招摇,不夸张,安安静静,亭亭⽟⽴,⼀举⼀动间,都透着⼤家闺秀的隽秀。
在知书达理的⽗亲和母亲的培养下,她就好像⼀株郁郁葱葱的⽟兰,散放着动⼈的魅⼒。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安静的⼥孩⼦,竟然会做出私奔这么⼀件惊世骇俗的事情。
蒋碧薇私奔的对象,就是徐悲鸿。
多年以后,不知道蒋碧薇⼩姐会不会后悔⼗⼋岁的⼀时冲动。
假如,她按照当时的礼仪,嫁⼊了查家的豪门,那么以后她的命运,将会改写。
她也许会做⼀个标准的贤妻良母,平平安安地度过⾃⼰的⼀⽣。
⼈⽣的⼗字路⼝,总会有⼀个重要的⼈,影响着你的⼀⽣。
这个⼈,或许是你的初恋,或许是你的朋友,也或许就是⼀个路⼈甲。
这个⼈,是我们道路上的杠杆,他或许只是⽆意做过,却扭转了我们⼈⽣的轨迹。
这条路,或许是充满泥泞的,也或许是铺满鲜花的。
这就是命运。
蒋碧薇⾃从遇到了徐悲鸿,她的⼈⽣,就发⽣了彻天换地的变化,当年⽂静娴淑的⼀个⼥⼦,竟然做出了破天荒的事情,这与她的⽓质和从⼩的教养很不符,但是她做了。
还在宜兴时,徐悲鸿在初级师范教授图画,和蒋碧薇的姐夫和伯⽗是同事关系,他经常拜访蒋碧薇的⽗亲,当蒋碧薇⼗⼋岁的时候,蒋碧薇的⽗亲蒋梅笙被上海复旦⼤学招聘,成为该学校的⼀名教授,⼀家⼈来到了上海。
可能是缘分吧,徐悲鸿当时在宜兴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家⾥给他包办了⼀场婚姻,有了⼀个⼉⼦,家庭负担加重,徐悲鸿的⽗亲⼜患了重病,为了养家,徐悲鸿⼀⼝⽓接了三家学校的应聘,每天三⼗⾥路,为了节省路费,都是步⾏去上课。
蒋碧薇——徐悲鸿的妻子蒋碧薇介绍中文名:蒋碧薇外文名:Jiang Biwei别名:棠珍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宜兴出生日期:1899-4-9逝世日期:1978-12-16主要成就:珍藏的徐悲鸿作品捐给台北历史博物馆性别:女旧爱:徐悲鸿蒋碧微(1899-1978)女,江苏宜兴人,一作碧薇,原名棠珍,字书楣。
徐悲鸿的妻子。
碧薇是徐悲鸿为她起的名字,后徐悲鸿有了婚外情,与徐悲鸿分手。
1978年2月16日,蒋碧薇在台北去世。
私奔13岁就由父母做主,和苏州查家公子查紫含订下了婚约。
徐悲鸿早年曾与蒋碧薇的伯父蒋兆兰和姐夫程伯威同在宜兴女子学校教书,由此建立了同蒋家的联系,深得蒋碧薇父母的喜爱。
他对蒋碧薇一见钟情,成了蒋家的常客以后,便如痴如迷地恋上了她。
蒋碧薇也为徐悲鸿的气质和性格所吸引。
但作为一个订了亲的女子,除了慨叹“恨不相逢未嫁时”,只能是闺阁饮泪。
这一年,传来查紫含在考试中企图作弊的消息,待嫁闺中的蒋碧薇想到自己将托付终生的夫君如此没有出息,痛苦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接受了徐悲鸿的安排,于1917年一起私奔东渡[1] ,去了日本,这一大胆的举动给蒋家带来极大的麻烦,但是最终还是原谅了他们。
一对如愿以偿的恋人在兴奋和喜悦中开始了美满生活。
分居1934年8月,蒋碧薇和徐悲鸿回到了国内,蒋碧薇没想到的是,徐悲鸿仍旧对孙韵君念念不忘,蒋碧薇觉得夫妻感情将无法挽回,于是,和徐悲鸿开始分居。
[2]离婚她无力摆脱困境,写信给张道藩,展示自己无所适从的矛盾心理。
张道藩回信提出四条出路,供其择一,即:一离婚结婚(双方离婚后再公开结合);二逃避求生(放弃一切,双双逃向远方);三忍痛重圆(忍痛割爱,作精神上的恋人);四保存自由(与徐悲鸿离婚,暗地做张道藩的情妇)。
结果,蒋碧薇选择了最后一条路。
同年6月,徐悲鸿来到重庆,此时他并不十分清楚蒋碧薇的变化,试图与之破镜重圆,许多同人也纷纷出面说和。
但蒋碧薇打定主意分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徐悲鸿妻子蒋碧微生平简介蒋碧微怎么死的?导语:蒋碧微(1899-1978)女,江苏宜兴人,一作碧薇,原名堂珍,字书楣,早年随父蒋梅笙到上海,1917年冲破封建礼教,与徐悲鸿结合后赴日,又去法蒋碧微(1899-1978)女,江苏宜兴人,一作碧薇,原名堂珍,字书楣,早年随父蒋梅笙到上海,1917年冲破封建礼教,与徐悲鸿结合后赴日,又去法国,在法国结识张道藩。
后与徐悲鸿离异,1946年回南,得张道藩助选为“国大代表”,并获蒋介石颁发之勋章。
1949年后与张道藩去台湾,1958年又与张分手,撰有《我与徐悲鸿》,《我与张道藩》。
1898年农历2月,蒋碧微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世代望族的大家庭里,13岁那年,蒋碧微由父亲做主定下亲事,但几年后,徐悲鸿闯入了她的生活。
1917年,蒋碧微冲破封建礼教,瞒着家人与徐悲鸿结合后远赴日本,又去法国。
1921年,留学欧洲的徐悲鸿夫妇在一次酒会上认识了青年画家张道藩,徐悲鸿回国后,蒋碧微还留在巴黎,和张道藩等经常在一起聊天、跳舞。
1926年2月,张道藩在一封长信中正式表达其对蒋的爱意,蒋予以回绝,此后,张道藩和法国姑娘苏珊结婚。
1927年,蒋碧微回国,在上海生子徐伯阳,之后,又添一女丽丽(后改名徐静斐),三年后,徐悲鸿恋上学生孙多慈,徐悲鸿因“师生恋”与蒋碧微的感情出现裂痕,并转向在法国时认识的张道藩。
1930年,张、蒋、徐三人又一次在国内相逢,徐悲鸿是时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而张道藩已当上了南京市政府的主任秘书。
1933年,蒋碧微随徐悲鸿第二次赴欧洲,她出色的交际才能和特立独行的个性帮助徐悲鸿成功举办了中国近代名家绘画展及个人画展,破除了西方人轻视中国文化艺术的偏见,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迈出第一步。
生活常识分享。
徐悲鸿三段感情均瞄准18岁女生徐悲鸿三段感情均瞄准18岁女生搜狐文化:我们在一些活动上看到廖静文先生参加一些画展,对于廖静文先生和徐悲鸿先生的感情路,以及和其他妻子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吕立新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徐悲鸿与最后的爱人廖静文吕立新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吕立新:他和蒋碧薇是事实上的夫妻,他们当时没有办婚姻手续,但是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其实是他的第二任妻子。
徐悲鸿在农村17岁就结婚了,但时间不长他的妻子就生病死了。
他20多岁的时候遇到了17岁的美少女,姑苏大户蒋碧薇,徐悲鸿带着蒋碧薇私奔到了日本,他们的爱情故事今天还在姑苏流传。
后来他带蒋碧薇在法国留学八年,这时他们遇到了青年才俊张道藩,后来的国民党高官,他们三人演绎了很复杂的情感关系。
回到国内之后,徐悲鸿在中央大学做教授,很快的遇到了来求学的孙多慈,又是一个18岁的美少女,但苦恋八年后,孙多慈嫁给了许绍棣,浙江的大户。
孙多慈之后,徐悲鸿在广西遇到了当时19岁的廖静文,但他只和廖静文生活了7年,就去世了。
搜狐文化:徐悲鸿先生在不同的年龄段都会遇到18、19岁的美少女,他在当时是不是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帅哥?吕立新:没错。
对徐先生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一定特别喜欢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
另外,徐先生有着美貌和才华,必将吸引很多人。
他出国之前,康有为先生在60岁时收徐悲鸿为徒,那时康有为先生已经不再收弟子了,可是见到了徐悲鸿就收下他,包括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都曾极力来提携徐悲鸿,可见他的才华是打动众人的,另外,我们现在能够看到徐悲鸿先生很多照片,长得很清秀,他是一个江苏的帅哥,很漂亮。
随着年龄增长,他的学识、才华、沉稳越发的打动少女,如果说他和蒋碧薇在最初还有理想、冲动私奔的话,他后面的就是用自己的才华打动了后两位。
搜狐文化:刚才谈到徐悲鸿的爱情时,还有一点值得关注,跟他生活的几个女性中,有两个跟他生活了几年,后来又跟别的人结婚了。
吕立新:苦恋。
他和蒋碧薇的婚姻时间很长,他们一直到四几年才分开。
蒋碧薇为什么没有跟徐悲鸿和张道藩结婚?
本文导读:张道藩是在巴黎时遇见蒋碧薇的,那时他还是个无名的小画家,一见蒋立即奉为女神。
多年后他在写给蒋的心里深情回忆:“那一天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穿的一件鲜艳而别致的洋装。
上衣是大红色底,灰黄的花,长裙是灰黄色底,大红色花。
你站在红地毯上,亭亭玉立,风姿绰约,显得那么雍容华贵。
”连衣服上的图案都记得那么清楚,可见当时确实是惊艳到了。
一见倾心后,张道藩马上展开了攻势,如果说徐悲鸿是用定情物戒指俘虏了少女蒋碧薇的心,他则是用情书攻势打开了少妇蒋碧薇的心门。
蒋碧薇做了张道藩的情妇几十年,两个人的情书写了两千多封,他们不仅在分离时写,连同居一楼也爱写信交流。
张道藩一次次的表白,开始都被蒋碧薇拒绝了,无奈之下,她娶了法国女子苏珊为妻,那时蒋碧薇还一心想着和徐悲鸿白头到老呢,直到徐悲鸿恋上了孙多慈,她才慢慢接受了张。
蒋徐之间,到底孰是孰非?究竟是谁的出轨导致了他们婚姻的终结?只怕除了当事人,没有谁能说得清楚。
但有一个时间节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直到徐悲鸿为了追求孙多慈,发表和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的声明,她看了后才决然和张道
藩公开同居。
张道藩曾提出四条出路,供蒋碧薇选择:
一,离婚结婚(双方离婚后再公开结合)
二,逃避求生(放弃一切,双双逃向远方)
三,忍痛重圆(忍痛割爱,做精神上的恋人)
四,保存自由(与徐悲鸿离婚,暗地做张道藩的情妇)
按理来说,第一个选择是不错的出路,但蒋碧薇选择了第四条,也许他不想让张为难,也许是她对名分不那么在乎。
张道藩待她,平心而论是很不错的。
1949年,他撤往台湾,不忘亲自安排蒋碧薇赴台。
在台湾,他蒋妻子女儿送往澳大利亚,公然和蒋碧薇出双入对。
蒋做了张30年的情妇,张原本允诺在她60岁时娶她,到了60岁的时候,张道藩不表态,蒋碧薇大怒,和他吵了一架,两人从此分手。
当年张道藩为之如痴如狂的美人,如今也老了,但仍然那么骄傲。
分手后,她拒绝了张道藩的资助,陆续卖了一些徐悲鸿的画为生,那副《琴课》倒是没舍得卖,至死都摆在卧室里。
托那笔分手费,她晚年虽然寂寞,总还不算潦倒。
张道藩去世后,蒋碧薇毅然打开了心门。
写下了五十万字的回忆录,上篇叫《我和悲鸿》,下篇叫《我与道藩》。
再
不凡的传奇也有落幕的一天,幸好还有一支笔,可以写出那些埋在心底的往事。
徐悲鸿的侄女曾这样评价蒋碧薇:她那么骄横,你说她也蛮可怜的。
这一辈子,实际上从来没有结过婚。
她跟徐悲鸿,两个人是私奔的。
跟张道藩,也是同居关系,没有名分。
一个人从来没有正式结过婚就是可怜吗?至少,骄傲了一辈子的蒋碧薇自己并不这么认为。
在《我与道藩》中,她说:你和我用不尽得血泪,无穷的痛苦,无穷的痛苦,罔顾一切,甘冒不韪,来使愿望达成,这证实了真诚的人性,尊贵的爱情是具有无比力量的。
当你同情他人没有获得世俗的幸福时,也许人家也在同情你从来没有真正地活过爱过。
所以,人,最好还是不要轻易地去可怜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