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业发展当前形势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8
2024年山西省房车汽车营地市场前景分析引言房车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近年来在国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房车游具有灵活、自由、舒适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作为度假、旅行的方式。
而房车汽车营地作为房车旅游的重要设施,对于房车旅游的发展和市场前景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山西省房车汽车营地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当前市场现状目前,山西省房车汽车营地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山西省的房车汽车营地数量还非常有限,且设施和服务相对简陋。
目前,山西省仅有数个房车营地,且大多只提供基本的停车和供电服务,缺乏其他丰富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不过,尽管目前的市场规模还相对较小,但随着人们对房车旅游的认知度和认可度的提高,房车旅游市场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山西省旅游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房车旅游作为休闲娱乐方式,这为房车汽车营地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市场前景和机遇1. 政策扶持和环境优势在国家旅游政策的支持下,山西省的房车旅游将迎来更多的政策扶持和优惠政策。
政府对于房车汽车营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补贴和政策支持,为房车汽车营地市场的增长提供了保障。
同时,山西省的自然风景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和自然景观,适宜发展房车旅游。
山西省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遗产为房车旅游提供了可观的市场潜力,吸引更多的房车旅游者。
2. 消费升级和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房车旅游作为一种高品质、个性化的旅游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人们对于旅行的追求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光游览,更希望能够享受舒适、自由的旅行体验。
房车旅游正满足了这一需求,因此房车旅游市场的增长具有良好的前景。
3. 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山西省位于我国的中部,交通便利,与周边省份相连,具有较高的地理位置优势。
房车旅游者可以通过高速公路或铁路轻松到达山西省,这为房车汽车营地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此外,随着高速公路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日常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游和房车旅游。
山西文化旅游产品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山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然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山西文化旅游产品要想脱颖而出,实现差异化发展,就必须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一、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山西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如古老的晋商文化、灿烂的佛教文化、独特的面食文化等。
要实现差异化发展,首先要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梳理。
晋商文化是山西的一张重要名片。
可以通过修复和保护晋商大院,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展示晋商当年的辉煌和商业智慧。
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让游客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晋商的生活和经营场景。
此外,还可以开发以晋商为主题的文化演艺产品,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讲述晋商的故事。
佛教文化在山西也有着深厚的底蕴。
五台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拥有众多的寺庙和佛教遗迹。
可以加强对这些寺庙的保护和修缮,开展佛教文化讲座、禅修体验等活动,吸引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同时,开发与佛教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如佛珠、佛像摆件等,增加游客的消费选择。
山西的面食文化源远流长,种类繁多。
可以打造面食文化体验区,让游客亲自参与面食的制作过程,品尝地道的山西面食。
举办面食文化节,展示各种面食的制作技艺和独特风味,吸引美食爱好者前来。
二、创新旅游产品形式在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要创新旅游产品形式,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发展研学旅游。
针对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资源,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研学课程。
例如,在历史文化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古代建筑、了解古代文明;在自然科学方面,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地质地貌、探索生态环境。
通过研学旅游,让学生在游玩中学习,增长知识。
开发主题旅游线路。
根据不同的主题,如“晋商之路”“佛教之旅”“面食之旅”等,将相关的景点和体验项目串联起来,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
同时,根据游客的需求和时间安排,提供不同时长和难度的线路选择,满足个性化需求。
LOW CARBON WORLD2020/12综合论述西省会展旅游业发展建议付树林(太原学院旅游系,山西太原030000)【摘要】会展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通过举办一些会展项目,在吸引游客参加会展活动的同时,也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目前很多城市都认识到了会展旅游的价值,并且也开展了一系列会展旅游活动,进一步促进当地会展旅游业的发展。
山西省的会展旅游业逐渐发展,当地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导致会展旅游业的发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山西省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多角度提出促进山西省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山西省;会展旅游业;发展;品牌展会【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0)12-0239-020前言20世纪90年代,会展旅游就已经在我国出现,并且逐渐发展起来。
随着一些诸如世博会的会展活动举办,人们也认识到了会展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会展旅游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各个省市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发展会展旅游业,期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和一般的旅游形式不同,会展旅游并非以景点观光为主,其在旅游基础之上还增加了一些参观游览活动,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大城市,会展旅游极为普遍。
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发展会展旅游业,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法律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外部的法律法规来促进会展旅游业的发展,针对目前有一些展会停滞不前或者是会展中间欺骗参展单位情况的出现,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山西省会展旅游市场的秩序。
结合国家现有的法律,山西省的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为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优惠。
结合新加坡的会展旅游业发展经验可以看出,为了吸引投资商来参加展会,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助或者激励手段,让参展企业能够来到当地参与展览。
政府部门从多角度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做好宣传,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宣传当地的旅游资源,在当地市场趋于成熟之后,尽可能减少对于市场的控制,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会展旅游业的发展。
山西经济发展现状
山西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地处黄土高原,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的优势。
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山西省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煤炭、电力、冶金为核心的“三大主导产业”一直是山西经济增长的支柱。
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使得山西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然而,随着世界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煤炭产业面临一定的挑战。
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山西开始加大非煤产业的发展力度。
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等产业成为了山西经济的新亮点。
尤其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山西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与此同时,山西还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加强与河北、内蒙古、陕西等周边省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一系列跨区域合作项目的推进,有助于山西扩大产业规模和提升经济竞争力。
然而,山西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煤炭资源依赖程度高,面临国家能源转型政策的压力。
其次,传统产业占比过高,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
此外,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大力度,以提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山西正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
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总的来说,山西的经济发展正朝着多元化和可持续性的方向前进。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山西有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2024年山西省住宿和餐饮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山西省作为中国的一个交通枢纽和旅游胜地,旅游业在该省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住宿和餐饮服务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山西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山西省住宿和餐饮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估。
2. 住宿市场发展现状2.1 酒店业山西省的酒店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太原市为中心的酒店集中区。
太原市拥有大量的高星级酒店,能够满足高端商务和旅游客户的需求。
同时,一些经济型酒店也在山西省各个城市逐渐兴起,为普通旅客提供了经济实惠的住宿选择。
2.2 民宿业近年来,民宿业在山西省不断兴起。
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如平遥古城、雁门关等,逐渐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民宿业。
这些民宿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住宿体验。
2.3 住宅分享经济住宅分享经济在山西省也逐渐兴起。
通过平台的推动和规范,一些居民将空闲房屋转化为民宿,为旅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住宿选择。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利用资源,提高住宿服务供给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
3. 餐饮市场发展现状3.1 传统餐饮业山西省的传统餐饮业以本地的山西菜为主,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口味。
太原市、大同市等城市拥有大量的传统餐饮企业,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菜肴。
3.2 特色小吃山西省的特色小吃也是其餐饮市场的亮点之一。
有名的特色小吃包括陈李济饼、刀削面、老豆腐烧等,在山西省和其他地区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3.3 餐饮创新近年来,山西省的餐饮业开始注重创新,引入了一些新的餐饮概念和经营模式。
例如,一些主题餐厅、特色餐厅等受到了游客的青睐。
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也推动了餐饮业的发展。
4. 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4.1 品质问题一些低端酒店和餐饮企业的服务和质量仍然存在不足,没有满足消费者的期望。
需要加强监管和引导,提高行业的整体品质。
4.2 盈利压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酒店和餐饮企业面临着盈利压力。
第5期(总第72期) 2009年9月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Shanxi adi o&T V UniversityNo.5Sep.2009山西旅游业的S WOT分析□程 勤1,张 景2(1、山西大学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省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研究和探讨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山西旅游业;S WOT;分析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350(2009)05—0102—02,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山西省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研究和探讨山西省旅游业目前面临的机遇、优势、劣势、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机遇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历史悠久,加之独特的地理环境,共同孕育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进入“十一五”时期,随着全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山西旅游业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机遇。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山西旅游业发展赋予了新思路。
这一目标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和人天关系的和谐。
因此,一方面,旅游活动必将促进人与自然的接触,提高人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了解与认知;另一方面,旅游活动也必将促进不同社会群体间的交往与交流,增强人们的相互了解,增强人们的认同感。
通过洁净的旅游产品、旅游经营和旅游行为,将为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营造出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山西旅游业发展开阔了新视野。
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中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为目的。
山西司徒小镇发展现状山西司徒小镇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地处太行山脉的中段,自然风光秀丽,被誉为“太行明珠”。
司徒小镇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而得以迅速发展,如今已成为国内外游客争相前往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司徒小镇发展迅速,特色农业和旅游成为产业发展的重点。
小镇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山核桃、苹果、花椒等,这些农产品品质上乘,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
当地政府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了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和农批市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同时,小镇还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推广,通过举办农业展览会、农产品交易会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司徒小镇的农产品,并选择购买。
除了农产品产业,司徒小镇还积极发展旅游业。
小镇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太行山的奇峰、怪石、峡谷等,司徒古松、百步河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政府投资修建了一条风景道路,方便游客观赏山水之美。
同时,小镇还兴建了一批农家乐和特色酒店,提供符合游客需求的住宿和餐饮服务。
另外,小镇的文化旅游活动如山水画展、历史文化讲座等也备受游客的青睐。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镇的发展,司徒小镇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除了农业和旅游业外,小镇还发展了一些与特色产业相关的服务行业,如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研发等。
同时,小镇还鼓励和支持创业创新,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和项目,加快了小镇的发展步伐。
另外,为了解决小镇的基础设施问题,政府加大了对小镇的投入。
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和一批便民设施,提升了小镇的交通和生活品质。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保持了小镇的生态环境良好。
综上所述,山西司徒小镇发展现状非常不错。
通过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小镇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小镇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司徒小镇将来会变得更加繁荣和美好。
山西省休闲旅游的发展策略分析摘要: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并没有成为旅游强省。
为了促进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将休闲引入旅游,扩大旅游的内涵和外延,走休闲旅游之路,实现旅游与休闲的结合,并充分发掘山西省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以文化促发展,推进山西特色文化休闲旅游的新发展。
关键词:山西;休闲旅游;发展策略一、何谓休闲旅游休闲旅游包括两部分内容,休闲与旅游。
”休闲”一词,根据我国常用词典的解释是:休息,闲暇。
旅游,是指人们以满足某种精神和物质需要为目的,离开常驻地到其他地方作短期停留。
它既是一种文化活动,又是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
休闲旅游,主要指建立在休闲基础上的旅游,以旅游为条件实现休闲的目的。
著名学者刘邦凡教授认为,”休闲旅游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更强调人在一段时间内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存在状态,它通过人的共有行为、思想、感情、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的全面而完整的发展”。
[1]目前,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然而,整体来看,现在人们旅游的质量并不尽如人意。
要促进山西省旅游的迅速发展,必须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大打”休闲”牌,让”休闲”成为旅游的精神实质和核心内涵。
二、山西省休闲旅游资源整合1、借佛教文化做晋北休闲旅游”大蛋糕”晋北地区主要包括大同至忻州一线,以大同云冈石窟和忻州五台山享誉全球。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开凿,依山而建,东西绵延一公里。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
除云冈石窟外,五岳之北岳恒山也属大同。
恒山群临旷野,晴朗见长,能给人以旷达崇高之感。
五台山是忻州甚至是山西旅游的龙头,其地位之高,作用之大均无可比拟。
五台山三步一塔,五步一寺。
趣典掌故,奇闻轶事,无处不潜伏着佛国圣境的神奇。
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休闲资源,我们一定做好五台山”佛”字文章,大打智慧”文殊”牌。
旅游产业对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旅游产业对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旅游业是具有带动性、先导性和外向型的经济产业,在国际上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内需、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就业、提高人民收入、整合地区资源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业被确定为新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面对目前资源紧张、能源枯竭的现状,发展无污染、节能型的旅游产业是山西由“黑色工业”向“绿色工业”转变的首选出路。
【关键词】:产业转型,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影响,山西省一.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山西省坐落在太行山洗,东临黄河,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主体就是山西省。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西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
历史积淀造就了山西省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
山西省目前已形成以晋北佛教,晋中大院,晋南寻根为龙头和以太行山峡谷,芦芽山,黄河为辅助文化,山水观光产品,还推出了乡村,红色和工农业旅游项目。
2008到2014年,是山西旅游规模增长最为迅速的一个阶段,旅游景区由365处增加到543处,A级景区由60处增长至116处,其中5A级景区有3个,4A级景区有55个。
一些国内外知名酒店和企业落户山西。
从2008年至今,山西省旅游业以平均每年近30%的高速增长。
二.旅游业是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首选产业山西作为一个典型的中部地区的省份,自然、文化旅游和矿产资源丰富,并拥有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和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吧煤、铁、铝等矿产资源作为资源来对待,单纯依赖第二产业发展,致使产业结构严重失调。
山西经济是工业前倾与农业滞后的增长格局;而第二产业的发展也仅仅局限于能源原材料方面。
以传统的煤、焦、冶金、电力四大主导产业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能源重化工基地成了我们目前唯一的形象。
同时,这样的产业结构使山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空气污染指数长年居于全国甚至世界前几位,地下水系破坏,整山树林死亡,本来人均资源占有量就只有全国六分之一的匮乏状况进一步恶化,单一的产业结构还导致贫富差距加大、人才流失加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山西省武乡县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作者:张媛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6年第08期【摘要】旅游资源是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现在和将来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客体。
根据当前武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红色旅游资源发展日益成熟,但仅以此不足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为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必须渗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提高“绿色”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实现八路军红色文化、生态休闲与亲近自然相结合,实现旅游资源最优组合。
【关键词】武乡县;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对策武乡县经历六十年探索,旅游业完成了由零起步,由强到弱的跨越式发展,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武乡县诸多行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进程,2009年通过提升内部文化软实力,提出了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为支撑,扩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从而增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
2010年与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联手,深入开发八路军文化旅游资源,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打造八路军文化园、太行山大型实景剧、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三位一体的八路军主题文化公园。
一、旅游资源现状分析(一)广泛分布的八路军文化是武乡县旅游资源的主体1.八路军纪念馆背倚凤凰山,面临马牧河,交通便利,知名度较高,建筑雄伟,馆藏丰富,具有独特的文化教育意义,是我国集教育、科研、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八路军文化园与八路军纪念馆相邻,景区内分布有前广场、胜利大道、八路村、军艺社、实景剧场等七大主题景观。
同时,实景剧“反扫荡”、影视蒙太奇体验剧、军民同庆欢庆胜利大巡游,以幽默夸张的表演形式,融入当地的秧歌、八音会、说书等民俗,通过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将八路将士与当地老百姓团结一心,共同抗日的艰辛历程呈现给游客。
3.八路军游击战纪念园,设于武乡县砖壁旧址。
该景区以参观与体验为主,运用现代技术让游客亲身感受和体验八路军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十种游击战术提供平台,更有真人CS射击战。
山西旅游业发展当前形势 一、山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一)丰厚的旅游资源 山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之美誉。山西位于黄土高原、汾河谷地,地处最适合古人类生存、生产和居住条件的黄河中游,既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又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给这片黄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遗存。现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位居全国第一。有大同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和大同市、代县、平遥县、祁县、新绛县5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宋代以前地面木构建筑占全国总量的七成,享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佛教净土宗祖庭玄中寺。有中国金融业鼻祖,著名的晋商大院(王家、乔家、渠家、曹家、常家)。有作为中华民族根祖之地的历史遗存。山西是“民歌的海洋”、“民间舞蹈之乡”,从《诗经》中的《唐风》、《魏风》到今天的祁太秧歌、左权小花戏、河曲二人台、孝义皮影戏。从春秋时音乐家师旷的《阳春》、《白雪》到今天的八音吹奏、绛州鼓乐等等,源源不断。山西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现今全国三百多个剧种中,山西就有五十四个,占到六分之一,历年来山西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频出。山西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它的地形因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汾河民俗,其不同于外界的礼俗、婚俗、食俗、居住民俗、贸易民俗、禁忌民俗,生动地反映出山西人在黄土高原、汾河两岸劳动、生产和生活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中外旅游者。山西是中国面食之乡,有2000多年历史,品种达280种。山西还有好酒、好醋、好水果和好工艺品等,都深得游人青睐。山环水抱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山西还蕴藏着秀美的自然风光,山、水、林、洞资源综合指标在江淮以北各省、区、市中居首位。山西的名山大川、洞石雄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森林草甸、珍稀生物、天气景象应有尽有,得天独厚。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8处。著名的太行山峡谷,管涔山森林、天池、万年冰洞,绵山、壶口瀑布、北岳恒山、“中国死海”运城盐湖等都是游人休闲养生、陶冶性情、追求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好去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在山西日新月异的建设中,人民群众又创造出了一批新的令人惊叹的旅游景观,如太原汾河公园、平朔露天煤矿、艰苦奋斗的旗帜大寨、高峡出平湖的万家寨水利工程、大运高速公路绿化带等等。先人劳动创造的历史积淀,大自然的造化,现代勤劳朴素的山西人在共和国诞生后创造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共同组成了山西丰富旅游资源。 (二)广阔的客源市场 “九五”以来,山西省以旅游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铁路、公路四通八达。五台山至阜平旅游公路、京大高速、大运高速的开通,大大增强了山西旅游的可进出性。国内外航线可直通全国38个大城市和香港地区,2004年太原机场被批准为国际口岸,包机国际航线不断增多,大同机场、运城机场、五台山机场即将建成。交通条件的改善拉近了山西与北京等旅游客源市场的距离。山西是北京、内蒙等省市的理想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同时,山西的人文、自然、特种旅游产品也培育了一定的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基础,寻根祭祖、宗教朝圣旅游产品对海外华人、日本、韩国、东南亚等汉文化圈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以平遥古城为中心的晋商民俗文化在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产生了共鸣。国内客源市场方面,京、津、冀、豫、陕等临近省市以及华北地区发达省市、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山西观光、休闲、宗教等旅游产品情有独钟。只要我们的旅游产品包装到位,促销有力,一定会形成良好的旅游业发展态势。 二、当前制约山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山西旅游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旅游产业整体素质还比较低,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还不能达到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要求,与山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还很不相称。当前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 (一)发展旅游业的观念滞后 第一,一些地方没有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产业来办,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没有跳出山西看山西、跳出旅游看旅游的旧思维。对旅游产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缺乏大市场、大旅游的理念。旅游业是以出售旅游服务为内容,通过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来赚取利润的市场经济活动,它包括食、住、行、游、购、娱以及信息服务七大要素,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山西多数地方把重点仅仅放在了景区(点)的开发建设上,单纯追求门票收入,忽视了其他六个要素的巨大经济效益。在旅游线路的整合上,人为地以行政区划分隔旅游产品线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促销不能互动。第二,对旅游资源认识的偏颇,导致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单一性和初级化。山西是文物大省,文物资源品类繁多,但文物资源并不等同于旅游资源。由于我们过去在认识和宣传上存在一些误区,致使在一些地方形成了文物资源就是旅游资源的极端认识,只要是文物古建就进行旅游开发,导致投入大量资金,修旧庙建新庙,造成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忽视了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对自然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会展节庆旅游、修学旅游、红色旅游、工农业旅游等产品开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旅游产业投资严重不足 旅游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投入不足是多年来影响山西旅游业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旅游业虽已被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但是,全省政府引导资金的投入加起来还不如对一个中小型煤矿的投人多,有的地、市、县旅游部门连到省里开会的差旅费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搞旅游开发和促销。有的县旅游收入基本上用在了给全县干部职工发放工资上,旅游业的滚动发展难以实现。由于资金不足,旅游产品体系还不够完善,在一些国家级旅游线路上,还没有配置能接待入境游客的旅游厕所,境外游客意见甚大,这也是影响入境游数量的一个因素。在平遥古城、芦芽山等一些重点景区,游客来了吃不好,住不下,旅游饭店的档次和整体服务水平偏低,全省还没有一家五星级饭店,大型娱乐设施的建设滞后。此外,省政府用于宣传促销的经费严重短缺,不能形成整体宣传攻势。旅游支线公路和景区内交通不畅,也一直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三)旅游业发展环境不佳 山西是自然资源大省,煤炭、炼焦、钢铁、化工等产业在山西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些主导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严重地污染了环境,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同时存在着极佳旅游资源和丰富矿产资源的地方,没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给旅游业足够的重视,产业复归现象比较严重,不仅形成环境污染,而且对景区、森林、草原、空气、水源等带来严重威胁。一些重点景区途中交通不便,烟雾弥漫,恶劣的环境给旅游者造成不良印象。 (四)旅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 旅游业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产业,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和综合管理。近年来,山西一直未能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景区(点)条块分割、政出多门,一些景区分属建设、林业、土地、文物等多个部门管理,与旅游部门职能交叉,在旅游业的发展上缺乏有效的协调。机构设置和旅游规划与旅游产业发展不协调,行政区划与景区不一致,导致发展方向不明确。有些文物集中的景区城镇化、集市化严重,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破坏性开发建设,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映。旅游业除游以外的食、住、行、购、娱、信息等要素,全面行业管理空间很大,目前有些还是空白。全省旅游企业小、散、弱、差,普遍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资本市场利用率低,吸引人才的向心力差,人才流失严重。 三、对做大做强山西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为了早日把山西的旅游业建成全省的支柱产业,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式发展,现从战略上提出几点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的战略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综合性产业,其发展壮大可以为众多行业带来商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其起步、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也必须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把相关各方的积极性凝聚起来和调动起来,干出一番大事业。这一点,绝不是旅游部门单枪匹马可以做到的。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和健全的今天,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的山西,光靠市场调节,目前还是难以奏效的。外省的很多成功经验证明,旅游产业发展也是“一把手工程”。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十分迅猛,是与几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分不开的。四川省旅游业之所以能在最近几年大步追赶云南,也与几届省委、省政府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和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分不开的。一个省如此,一个地市也如此。河南的焦作市,直到上个世纪末期,旅游产业规模还很小,在全国也没什么名气。之后新来的市委书记十分重视旅游业,短短几年内,就把焦作云台山打造成了响当当的4A级景区,使焦作市跨进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成为河南各地市中发展旅游业的一面旗帜。 我们倡导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的战略,要点在于“党政一把手抓旅游”,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度增加对旅游的投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扶持旅游,形成各有关方面齐抓共上大旅游的工作格局,举全省之力,尽快把山西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而绝不是要让政府包办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各项具体问题,因此“政府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并不矛盾。旅游消费本身就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能不能赢得这个市场,提高山西旅游在这个市场中的占有率,从而促进山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所以也绝不能游离于党委、政府的工作主线之外。否则,山西的旅游业就很难尽快发展兴旺起来。 (二)坚持产业扩张战略 在竞争激烈的 环境 下,要实现做大做强山西旅游业的目标,我们需要有一支过得硬的旅游企业和企业家队伍。`这就需要我们在着力打造山西旅游企业的航空母舰的同时,更要注重放低旅游产业的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来,实现旅游企业和企业家队伍的数量扩张,进而使企业和企业家在激烈竞争中优胜劣汰,实现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 (三)坚持发展以名胜古迹观光为主的旅游开发战略 从山西总体情况来看,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度假游客还不能成为山西旅游接待的主体。这是因为:(1)山西省的旅游优势在于 文化 底蕴厚重,佛教文化、晋商文化、黄河根祖文化以及太行山和黄土高原的独特 地理 风貌是山西旅游的长项,吸引的全是观光客。如果不继续大力抓这个市场,就容易丢失自身的优势。(2)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能真正吸引大批量度假游客的,一是夏季的海滨,二是冬季的滑雪地,三是高尔夫球场。山西在这些方面是弱势。(3)从旅游度假设施来看,目前山西上档次、上规模的度假区还没有。综上所述,要进一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