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宝葫芦的秘密》试题带答案

整理《宝葫芦的秘密》试题带答案

整理《宝葫芦的秘密》试题带答案
整理《宝葫芦的秘密》试题带答案

《宝葫芦的秘密》试题

1、《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是做什么的?( C )

A.幼儿园的小朋友 B.画家 C.少先队员 D.科学家

2、宝葫芦是在哪儿出现的? ( C )

A.森林里 B.山洞里 C.河里 D.路上

3、《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第一个愿望是( B )

A.变出房子 B.变出鱼 C.变出熏鱼 D.变出卤蛋

4、《宝葫芦的秘密》中,郑小登是谁?( A )

A.王葆的好朋友 B.班级的组长 C.班级的班长 D.王葆的邻居

5、《宝葫芦的秘密》中,我们的生物学老师是( B )

A.王老师 B.李老师 C.张老师 D.顾老师

6、王葆参加了什么小组?( D )

A.美术小组 B.舞蹈小组 C.书法小组 D.科学小组

7、王葆对什么很感兴趣?( B )

A.植物 B.鱼类 C.画画 D.音乐

8、什么鱼和王葆说话了?( C )

A.鲫鱼 B.鲤鱼 C.金鱼 D.鲨鱼

9、王葆有哪些亲人?( A )

A.奶奶爸爸妈妈 B.爷爷爸爸妈妈

C.姐姐爸爸妈妈 D.弟弟爸爸妈妈

10、王葆去找图书馆小组的同学借《科学画报》时,《科学画报》被谁借走了?( B )

A.苏鸣凤 B.萧泯生 C.姚俊 D.郑小基

11、即使《科学画报》还回来,也轮不到王葆,因为已经有5个人预约了,第一个预约的是谁?( A )A.苏鸣凤 B.萧泯生 C.姚俊 D.郑小基

12、《宝葫芦的秘密》中,《科学画报》是谁捐给班级图书馆的?( B )

A.苏鸣凤 B.王葆 C.姚俊 D.郑小基

13、借书人把《科学画报》还回来了,可是同学们却怎么找也找不到,它到哪儿去了?( C )A.窗台上 B.校医室 C.王葆的书包里 D.郑小基的书包里

14、姚俊和王葆下棋,姚俊的“马”突然不见了,怎么回事?( B )

A.掉到地上了 B.跑到王葆嘴里了 C.在姚俊的口袋里 D.变没有了

15、王葆在路上撞见杨栓儿,杨栓儿认为王葆的各种好东西是怎么来的?( D )

A.宝葫芦变出来的 B.王葆买的 C.别人送的 D.王葆偷的

16、王葆在电影院时播放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C )

A.黑猫警长 B.葫芦兄弟 C.花果山 D.机器猫

17、王葆从电影院回到家时被什么东西给绊倒了?( A )

A.自行车 B.凳子 C.绳子 D.玩具

18、王葆在电影院里落下了什么东西?( D )

A.游戏机 B.书包 C.铅笔盒 D.望远镜和两本新书

19、王葆在电影院里碰到了那个人?( A )

A.老大姐 B.老师 C.爸爸 D.妈妈

20、在数学考试时宝葫芦把谁的卷子变到了王葆手里?( A )

A.苏鸣风 B.郑小凳 C.杨拴 D.萧泯生

21、刘先生是教王葆的什么老师?( D )

A.语文老师 B.英语老师 C.美术老师 D.数学老师

22、王葆的班级和学校的哪个班级结成了友谊班?( C )

A.初三一班 B.高一二班 C.高二一班 D.初二二班

23、宝葫芦变出来的东西实际上是哪里来的?( D )

A.变出来的 B.买回来的 C.和别人换的 D.拿别人的

24、王葆对郑小登他们朗读的报告是谁写的?( A )

A.别人写的 B.王葆写的 C.老师写的 D.爸爸写的

25、王葆知道了宝葫芦变的东西是从哪来的时候很生气,他把宝葫芦摔哪去了?( D )

A.树上 B.石头上 C.地上 D.河里

26、宝葫芦一直呆在王葆身上的什么地方?( A )

A.兜儿里(口袋里) B.肚子里 C.头发里 D.背上

27、王葆把宝葫芦劈开后里面有什么?( B )

A.一滩水 B.什么也没有 C 葫芦种子 D.一股烟雾

28、宝葫芦被劈碎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D )

A.地震了 B.起火了 C.打雷了 D.恢复原状了

29、宝葫芦被王葆用火烧了以后怎么了?( D )

A.烧坏了 B.烧跑了 C.烧黑了 D.什么事情也没发生

30、宝葫芦想用什么方法让王葆出名?( D )

A.电视 B.报纸 C.钱 D.一大堆奖状、锦标和奖章

31、宝葫芦想让王葆离开谁?( D )

A.同学 B.老师 C.爸妈 D.所有认识的人

32、王葆打算今年暑假组织一个锻炼小组,一块去学什么?( D )

A.学画画 B.学外语 C.学唱歌 D.学游泳

33、王葆在河边经历了一些事,想跑回家时被谁拽住了?( C )

A.宝葫芦 B.老师 C.杨拴儿 D.郑小凳

34、王葆回到学校的教导处时谁也在哪里?( A )

A.爸爸和刘先生 B.妈妈和爸爸 C.杨拴儿和郑小凳 D.奶奶和爸爸

35、在教导处刘先生让王葆坐下给王葆倒了一杯什么( D )

A.一杯雪碧 B.一杯可乐 C.一杯果汁 D.一杯开水

36、宝葫芦变的那些东西最后多被搬到哪里去了?( C )

A.商店 B.家里 C.学校 D.仓库

37、《宝葫芦的秘密》作者是谁?( A )

A.张天翼 B.苏鸣凤 C.姚俊 D.郑小凳

38、同学们想逗金鱼说话,金鱼说了什么?( C )

A.说了你好 B.叫了大家的名字 C.没有说话 D.说了大家好

39、王葆从梦中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什么地方?( C )

A.草地上 B.沙发上 C.自己家的床上 D.学校的桌子上

40、宝葫芦的故事是怎么回事?( B )

A.王葆的一次经历 B.王葆的一场梦 C.王葆的一次旅游 D.王葆的一次实验

3.读了这个故事以后,让我知道了做什么事不能全靠别人,要经过自己的努力。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阅读测试

一、填空题(25分)

1.《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林汉达先生所著,先写的是《春秋故事》,另外,还有《西汉故事》、《战国故事》、《东汉故事》和《三国故事》。

2.三家分晋,是赵、魏、韩三家。

3.《宦官五侯》的五个宦官是、、、、。

4.《起死回生》之所以把秦越人叫做“扁鹊”,是因为他的医术高明。。

5.张良原是韩国公子,被秦始皇抓住便改名为张良,又叫姬良。

6. “千金一笑”是周朝的天王周幽王为了让褒姒一笑,点燃烽火,结果被西戎杀了。

7.“仙鹤坐车”讲的是卫懿公将仙鹤分了等级。

8.管仲和鲍叔牙是中古时候最要好的朋友,有句成语管鲍之交代表了他们的友谊。

9.“一鸣惊人”讲的是霸主楚庄王的故事。

10.“负荆请罪”是讲的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的故事。

二、填字题(5分)

毛(遂)自荐混出(昭)关一鼓作(气)退(避)三舍兄弟相(残)

三、判断题(10分)

1. 郑国在外表上加入了中原联盟。(√ )

2.晋文公靠着秦穆公的帮助,做了国君。(√)

3.秦桓公有个特别的爱好,喜欢玩仙鹤。()

4.老马识途是诸葛亮想的。()

5.苏武被匈奴扣留了。(√)

6.晋襄公桃园打鸟。()

7.《破釜沉舟》讲得是章邯带兵打胜仗的故事。()

8.项羽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先生出山。()

9.孟获被擒了七次还不投降。()

10.刘备统一了天下。()

四.连线题(10分)

千金一笑陈胜揭竿而起苏秦指鹿为马周幽王破釜沉舟赵高. 悬梁刺股曹植自贬三级诸葛亮完璧归赵廉颇煮豆燃萁蔺相如负荆请罪刘备三顾茅庐项羽

五.选择题(25分)

1.是( c )把石头当成老虎给射烂了。 A.刘备 B.掘突 C.李广

2.汉军东征时韩信出了一计,名叫( a )A.暗度陈仓B.瞒天过海c.空城计

3.《老马识途》中是( b )出的主意让老马带路。 A.齐桓公 B.管仲 C.黄花 D.燕庄公

4.《张良拜师》中的老头儿,给张良的是( c )。 A.《孙子兵法》B.《孙吴兵法》C.《太公兵法》

5.《“仁义”大旗》中是( b )讲“仁义”。 A.公孙固 B.宋襄公 C.公子目夷

6.百里奚的妻子是( b )A姜氏 B杜氏

7.自己输了还认为仁义在自己这一边的人是( c )。A公子小白B公子目夷C宋襄公

8.老关在宫中从来没有开过一次笑脸的人是(c )。A程婴B姜氏C褒姒

9、战国时期(b )统一中原. A.魏国 B.秦国

10.河伯取妇发生在( b ) A.魏国 B.楚国

11.秦国兼并了( c )个国家。 A.5 B.6 C.7

12.子都暗箭射死了( c )。A.瑕叔盈 B.公子小白 C.颖考叔

13. “苏武牧羊”这个故事发生在( c ) 。A.战国 B.东汉 C.西汉 D.三国

14.( c ) 统一了三国。A.吴国 B.蜀国 C.晋国

15.( a )射老虎很厉害 A.李广 B.马陵

16..卧龙先生是( c )A. 刘备B曹操C诸葛亮

17、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了( a )。A、百里奚 B、公孙枝 C、西门豹

18、( b )在邺城识破了巫婆的阴谋。A、乐羊 B、西门豹 C、乐舒

19、张角自称为( a )。 A.天公将军 B.人公将军

20.晋国自从晋悼公起用了( b ),又做了中原的吧主。A、晏平仲 B、赵武 C、费无极

21.伍子胥趁着士兵们拿住( a )正在乱哄哄的当儿。A、皇甫讷 B、公子胜 C、公子光

22《林汉达》里没有的故事是( d )故事。 A.西汉。 B.东汉。 C.战国。 D.水浒。

23.“淳于髡”画线字的正确读音是( d ) 。 A.kǔn。 B.xiàn。C.xī。D.kūn。

24. 商鞅变法,( a )被秦孝公称他为“商鞅”。 A.卫鞅。 B.齐威王。 C.魏王。

25. 张良与他的师傅,是因师傅让他( b ) 认识的。 A.捡衣服。 B.捡鞋子。 C.梳头发。

六、简答题(25分)

1.春秋五霸是谁? 1、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2.请将下列皇帝按先后顺序排列:汉高祖、汉文帝、汉昭帝、汉景帝、汉惠帝、汉武帝?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

3、汉朝一共有多少个皇帝,持续了多少年? 3、汉朝一共有29个皇帝,(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历210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共历195年),汉朝一共405年。

4、请写出《烽火戏诸侯》的主要内容附参考答案: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阅读测试

一、填空

1、林汉达先生、《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

2、赵、魏、韩

3、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唐衡

4、他的医术高明。

5、韩、姬良

6、周、周幽王、褒姒

7、卫懿公

8、管鲍之交

9、楚庄王 10、廉颇、蔺相如二、填字题

遂昭气避残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四、连线题

千金一笑陈胜揭竿而起苏秦指鹿为马周幽王破釜沉舟赵高. 悬梁刺股曹植自贬三级诸葛亮完璧归赵廉颇煮豆燃萁蔺相如负荆请罪刘备三顾茅庐项羽五、选择题

1、C 2、A 3、B 4、C 5、B 6、B 7、C 8、C 9、B 10、A 11、B 1

2、C 1

3、

C 14、C 15、A 16、C 17、A 18、B 19、A 20、B 21、A 22、

D 23、D 24、A 25、B 六、简答题

1、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2、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

3、汉朝一共有29个皇帝,(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历210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共历195年),汉朝一共405年。

4、烽火戏诸侯简要故事情节: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爱丽丝漫游奇境》阅读题

姓名()

1、《爱丽丝漫游奇境》作者是谁?( A )

A.卡罗尔 B叶圣陶 C 安徒生

4.爱丽丝为什么会去追兔子?( C )

A她不想睡着 B她听到兔子说话 C她看到兔子拿出一块怀表5.爱丽丝和小动物们怎样把衣服弄干?( B )

A晒干 B奔跑 C讲故事

6.奔跑比赛后爱丽丝的奖品是什么?( C )

A糖果 B奖杯 C别针

7.兔子的仆人是谁?( B )

A爱丽丝 B比尔 C帕特

8.公爵夫人的柴郡猫会(A )?

A会笑 B会哭 C会皱眉

9.眼泪池塘是怎么形成的?( C )

A小动物们哭的 B天然的 C爱丽丝哭的

10.疯狂的茶会上有哪些人?(可多选)( ABDE )

A爱丽丝 B三月兔 C柴郡猫 D帽匠 E睡鼠

11.三月兔和帽匠把睡鼠放到哪里去了?( A )

A茶壶里 B桌子上 C房间里

12.那把小金钥匙打开的门通往哪里?( C )

A伯爵夫人的家 B三月兔的家 C王后的花园

13.王后的花园里种满了什么花?( A )

A白玫瑰 B红玫瑰 C山茶花

14.三个园丁被砍头了吗?( B )

A砍头了 B没砍头

15.王后组织了一场什么游戏?( C )

A足球赛 B跳绳赛 C槌球赛

16.球是什么做的?( C )

A气球B火红鹤C刺猬

17.比赛爱丽丝进球了吗?( B )

A进了 B没进

18.王后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 A )

A砍掉他的头 B立刻给我离开 C抓进监狱去

19.假甲鱼讲了什么故事?(可多选)( AB )

A上学的故事 B龙虾方阵舞的故事 C王后的故事

20.国王和王后在法庭上审判什么事情?(B )

A砍假海龟头的事 B谁偷了水果馅饼的事 C爱丽丝掉进兔子洞的事21.谁是第一个证人?( C )

A爱丽丝 B厨师 C帽匠

22.爱丽丝在什么地方醒来?( C )

A床上 B沙发上 C姐姐的腿上

21、“黛娜”是爱丽丝家里的一只(A )

A、猫

B、狗

22、爱丽丝在眼泪的池塘里遇见了一只( A )

A、老鼠

B、鹦鹉

23、见到毛毛虫之后,爱丽丝吃了( B ),能一会变大又一会变小。

A、点心

B、蘑菇

24、爱丽丝和小动物游出眼泪的池塘后,他们( B),衣服就干了。

A、听老鼠讲奇特的故事

B、参加会议式赛跑

25、爱丽丝最终( A )

A、回到了现实

B、留在了兔子洞

26. 公爵夫人那只会笑又会隐身的猫叫( A )

A、柴郡猫

B、疯猫

27. 红心王后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 A )。

A、砍掉他们的脑袋

B、大坏蛋

28. 陪审员中可怜的( A )被爱丽丝夺走了铅笔。

A、白兔

B、白棋

29、国王在法庭上传召的最后一个证人是( B )

A、兔子

B、爱丽丝

30.《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的作者是( B )。

A、笛福

B、刘易斯·卡罗尔

31.( A )岁的爱丽丝在睡梦中开始了一段神奇美妙的冒险旅程。

A、10岁

B、6岁

32.爱丽丝最先是看到(B ),立刻追了上去。

A 、老虎 B、兔子

33.王后的士兵其实是( A )。

A、扑克牌

B、玫瑰花

34.( A )小时候也到海里的学校上学。

A、素甲鱼

B、鹰头狮

35.爱丽丝的身体长高以后,她( B )又让自己变小了。

A 、喝水 B、扇扇子

二、填一填

1、爱丽丝帮小兔子去屋子里找寻羊皮手套和扇子。

2、兔子派可怜的进屋对付变大了的爱丽丝。

3、爱丽丝和王后进行了比赛。

4、《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是(),是()国人。

5、爱丽丝发现了一瓶药水,上面写着()两个大字,喝完后,她发觉身体变小了。

6、爱丽丝从玻璃盒子里拿出一块点心,上面用葡萄干嵌着()两个字,吃完后,吃完后她的身体迅速长高。

7、故事讲述了爱丽丝追随()来到了一个奇怪的洞里,她发现了一瓶药水,上面写着“()”两个字,出于好奇,她喝了药水,一下子变得(),吃了一块小点心后又变成了(),她哭出的眼泪变成了()……在这个变来变去的世界里,她所遇到的动物们也非常奇特和古怪的,如()的柴郡猫、()的三月兔和帽匠、()的王后。爱丽丝是个()的孩子。

三、说一说

1、读了这本书,爱丽丝奇遇中的那一件事让你最感兴趣?

2、如果你是爱丽丝,你愿意留在兔子洞吗?为什么?

四、附加题:

爱丽丝在兔子洞中遇到一群稀奇古怪的人和动物,你还记得吗?

2、比尔是一只什么小动物?

4、奇怪王国里的士兵们其实就是一副什么?

5、爱丽丝和谁进行了一场疯狂的茶会?

6、公爵夫人的婴儿最后竟然变成了一只什么?

7、谁给爱丽丝说了很长一段它曾经在学校里的故事?

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 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就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与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与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就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就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与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就是决定群落组成与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就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与理论的三大类。 3 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 1、概念与术语 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与,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就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福就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就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与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的就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就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小气候,就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广温性就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 狭温性就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窄,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窄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狭温性动物。 2、什么就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就是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就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就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宝葫芦的秘密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题及答案 1、《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是做什么的?(C ) A.幼儿园的小朋友B.画家C.少先队员D.科学家 2、宝葫芦是在哪儿出现的? (C ) A.森林里B.山洞里C.河里D.路上 3、《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第一个愿望是(B ) A.变出房子B.变出鱼C.变出熏鱼D.变出卤蛋 4、《宝葫芦的秘密》中,郑小登是谁?(A ) A.王葆的好朋友B.班级的组长C.班级的班长D.王葆的邻居 5、《宝葫芦的秘密》中,我们的生物学老师是(B ) A.王老师B.李老师C.张老师D.顾老师 6、王葆参加了什么小组?(D ) A.美术小组B.舞蹈小组C.书法小组D.科学小组 7、王葆对什么很感兴趣?(B ) A.植物B.鱼类C.画画D.音乐 8、什么鱼和王葆说话了?(C ) A.鲫鱼B.鲤鱼C.金鱼D.鲨鱼 9、宝葫芦变出来的东西实际上是哪里来的?(D ) A.变出来的B.买回来的C.和别人换的D.拿别人的 10、王葆从梦中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什么地方?(C ) A.草地上B.沙发上C.自己家的床上D.学校的桌子上 11、宝葫芦的故事是怎么回事?(B ) A.王葆的一次经历B.王葆的一场梦 C.王葆的一次旅游D.王葆的一次实验 《宝葫芦的秘密》问答题 1、王葆为什么向得到一只宝葫芦? 答:因为王葆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奶奶每次讲的故事都是不一样的,故事里的人有了宝葫芦都过上了好日子。所以王葆也想有只宝葫芦。 2、王葆得到鱼的同时又向宝葫芦要了些什么?

答:王葆得到鱼后,又要了熏鱼、卤蛋、葱油饼、核桃糖、花生仁、两个苹果、两串冰糖葫芦。 3、王葆捐给班上图书馆的是一本什么书? 答:王葆捐给班上图书馆的是一本《科学画报》。这是一本去年全年的合订本,上面还有王葆的图章。 4、再后来,王葆怎么对待宝葫芦了?王葆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这个他曾经喜爱的宝贝呢? 答:王葆把宝葫芦扔到水里、刀劈、火烧,因为这一切并没有使王葆得到幸福和快乐,倒是他无聊苦恼。因为这样一来,什么事都不用他去做,也不用费脑筋,整天没事可做,甚至他想做个飞机模型玩,还没等动手,宝葫芦就把整个现成的飞机给拿来了。这样的日子多没意思!这还不算,还因为宝葫芦替他偷东西,这事儿不搞告诉别人,得保密,弄得他失去了朋友,一个人这样孤零零的,多苦恼啊?哪个好孩子愿意这样呢?王葆本质上是个好孩子,他虽然不肯动脑筋,但他决不愿意享用偷来的东西。所以当他明白宝葫芦给他的东西都是怎么得来的以后,他就气的拼命要把宝葫芦扔掉、刀劈、火烧。 5、王葆是怎样向大家说明情况的? 答:王葆当着大家的面,打兜儿里抽出了那个神秘的宝葫芦,把宝葫芦的故事一一讲了出来。王葆觉得很松快。 6、宝葫芦给王葆遗留的麻烦是什么? 答:宝葫芦给王葆遗留的麻烦:一是不知道这些东西怎样归还原主;二是同学们乐意研究宝葫芦的故事,向王葆提了许多问题。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 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 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 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属 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 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映 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 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有 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 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 道 B )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 )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生态学复习题含答案

一、基本概念 生物系统 生物系统: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环境系统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物种 物种: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形成,而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隔离 生态因子、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非周期因子、非密度 制约因子、密度制约因子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第一性周期因子:光;温度 次生性周期因子:湿度;溶解氧 非周期因子:自然灾害 非密度制约因子:系统中对种群的作用大小与密度变化无关的因子,如天气和污染物等非生物因子 密度制约因子:系统中对种群的作用大小随种群本身密度变化而变化的因子,如竞争者和疾病等生物因子 限制因子、生态幅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到某个最小量的因子限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幅:耐受性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即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耐性定律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 成分。 耐受性定律: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能耐受的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生态上的最高点 驯化、休眠、滞育、适应、适应组合 适应:有机体面对所有的环境胁迫成分所采取的降低生理压力的改变

驯化:生物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休眠: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适应组合: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所表现出的协同的适应性 滞育:昆虫等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某一特定发育时期,由于内在原因,出现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周期性出现的,比休眠更深的新陈代谢受抑制的生理状态,是对有节奏重复到来的不良环境条件的历史性反应,是生物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光补偿点 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现象:生物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 生理有效辐射、生理无效辐射 生理有效辐射:能被光合作用利用的辐射(红光和蓝紫光) 生理无效辐射:很少被光合作用利用的辐射(绿光) Bergman规律、Allen规律 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有效积温法则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 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发育时期内的有效温度与发育时间的乘积是一个 常数K=N(T-C) K:有效积温,常数,用“日度”表示 N:发育历期,天数 T:发育期内的平均温度,C? C:生物学零度,C? 范霍夫定律(Q10定律)

(完整版)生态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 (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2.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1)收获量测定法(1分) (2)氧气测定法(黑白瓶法)(1分):根据初始瓶(IB)、黑瓶(DB)、白瓶(LB)溶氧量,即可求得:初级净生产量=LB-IB;呼吸量=IB-DB;总初级生产量=LB-DB。 (3)CO2测定法(1分) (4)发射性标记物测定法(1分) (5)叶绿素测定法(1分) 3.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有三种(1分) (1)促进模型;(1分) (2)抑制模型;(1分) (3)耐受模型。(1分)

宝葫芦的秘密

宝葫芦的秘密》班级“童书共读”活动小记 / 2012-06-16 14:00:37 / 个人分类: 阅读时间:2012年3月—2012年4月 阅读者:三六班全体孩子、老师 阅读书目名称:张天翼着名童话《宝葫芦的秘密》 阅读过程: 一、书籍内容简介 小学生王葆,好吃零食,又爱幻想,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一个像宝葫芦一样的宝贝,可以不费事不操心地获得一切。一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 他有了一个宝葫芦,心里想要的东西,那个东西就会摆在他的眼前。什么金鱼、画报、玩具……要什么便有什么。他和同学下象棋,想吃掉对方的某一只棋子,那只棋子会倏地飞进他的嘴里。他想炫耀一下自己的本领,为班里做一个起重机模型,这个模型即刻在教室里出现。可当模型倒坍后,大家要求他重新安装起来时,他却手足无措,当众出丑。 考算术时,他望着考卷发楞,可别人完成的考卷与他的空白考卷却在不知不觉中互相对换,此事被监考老师当场发现,使他羞得无地自容。 王葆有了宝葫芦,不但没有得到幸福和欢乐,反而增添了不少麻烦和苦恼。他逐渐认识到宝葫芦不是好东西,便主动向同学们揭露了宝葫芦的秘密,并毅然表示与这个“宝贝”决绝。 王葆惊醒,原是南柯一梦…… 这部长篇童话是张天翼的代表作,也是深深影响了数代中国孩子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二、阅读目标: 1、继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接触更多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2、培养孩子更规范的独立阅读习惯,如正确的读书姿势、借助工具书 识字、批注等好习惯。 3、初步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和摘抄能力。 4、初步感知书籍文字版与电影版的异同,培养对电影作品的鉴赏能 力。 三、阅读形式: 1、分章节自读,要求:利用工具书标注陌生字音;概括每个章节的内 容。(每周阅读课开火车检查朗读并交流) 《宝葫芦的秘密》班级读书会教案及设计思路 今天,在学校试教了一遍,自我感觉还不错,学生也挺高兴的。心中的石头总算小小地落了地。希望周三能更好!加油! 贴上我的教案和设计思路,敬请品评。 活动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感受作品的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3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游戏 一、整体感知,交流感受 师:读书真是有意思。它用小故事讲述大智慧,带给我们一份感悟,一种心情,带给我们阅读的快乐。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班级读书会。读书会,其实是最轻松的,因为在读书会里,你发言、交流,没有对,也没有错,可以放心大胆地说。 我们今天读书会交流的是一篇长篇童话,题目叫——(宝葫芦的秘密) 师: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什么事呢

生态学试题答案整理培训讲学

生态学试题答案整理

1、环境生态学:指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结合系统科学、物理学、化学、仪器分析、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生物与受人干预的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及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 4、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5、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6、微环境:是指区域环境中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圈层的细微变化而产生的环境差异所形成的小环境,如生物群落的镶嵌性就是微环境作用的结果。 7、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得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有效积温:是生物某发育时期内日有效温度(即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的差值的)总和。 8、生态幅度:一种植物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能力为其“生态幅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种生物会变化以适应环境,产生不同的“生态类型”。 9、物候:生物长期是适应于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

10、温周期:温度有日变化,除了赤道地区以外,还有季节变化,植物对这两种节律性的变化反应敏感,并以适应,在这样的温度变化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1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环境中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物质。 12、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13、光补偿点:植物同化器官中,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14、光饱和点: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到达一定程度光合效率不会增加,如继续增加,光合效率下降,这点谓之饱和点。 15、生态幅:每种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适应范围,即有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耐受范围,就称为该种生物的生态幅 16、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中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17、出生率:泛指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18、死亡率:是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个体的数量除以该时间段内种群的平均大小。 19、年龄结构:是各个年龄级的个体数目与种群个体总体的比例。 20、性比:是反映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比例的参数。 21、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目

最新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精选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 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 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 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 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 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 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 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 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 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25.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 26.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 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

杨持 生态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就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2、什么就是环境,生态学环境指什么? 环境则指生物生活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与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环境系统。 生态学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与。 3、种的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8.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Z)与逻辑斯谛增长模型(L)。 A前者适用于资源无限的条件下,后者适用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B、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就是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就是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C 。Z的增长曲线呈“J”型;L的增长曲线呈“S”型。 9、什么就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些类型?<附:成因> 种群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定义: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三种类型①均匀型②随机型③成群型 成因:(1)均匀分布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另一原因就是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中以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2)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只有在环境的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的情况下或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易产生随机分布(3)成群分布就是最长见的内分布型a、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b、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c、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12、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种内关系,而将生活于同一环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 生物的种间关系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有9种相互作用类型:偏利作用、原始作用、互利共生、中性作用、竞争(直接干涉型)、竞争(资源利用型)、偏害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可概括分为两大类,即正相互作用与负相互作用。

宝葫芦的秘密简介

宝葫芦的秘密 作品简介:小学生王葆,好吃零食,又爱幻想,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一个像宝葫芦一样的宝贝,可以不费事不操心地获得一切。一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他有了一个宝葫芦,心里想要的东西,那个东西就会摆在他的眼前。什么金鱼、画报、玩具……要什么便有什么。他和同学下象棋,想吃掉对方的某一只棋子,那只棋子会倏地飞进他的嘴里。他想炫耀一下自己的本领,为班里做一个起重机模型,这个模型即刻在教室里出现。可当模型倒坍后,大家要求他重新安装起来时,他却手足无措,当众出丑。考算术时,他望着考卷发楞,可别人完成的考卷与他的空白考卷却在不知不觉中互相对换,此事被监考老师当场发现,使他羞得无地自容。王葆有了宝葫芦,不但没有得到幸福和欢乐,反而增添了不少麻烦和苦恼。他逐渐认识到宝葫芦不是好东西,便主动向同学们揭露了宝葫芦的秘密,并毅然表示与这个“宝贝”决绝。他使劲地把宝葫芦一扔,轰然一响,宝葫芦炸成碎片。王葆惊醒,原是南柯一梦……这部长篇童话是张天翼的代表作,也是深深影响了数代中国孩子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 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张天翼祖籍湖南,出生于江苏南京,曾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儿童文学》编委等职。张天翼先生是少年儿童非常热爱的儿童文学作家,为我国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解放后,除了编辑刊物、培养青年文艺工作者外,张天翼先生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儿童文学创作中去。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张天翼就开始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先后完成了《秃秃大王》、《大林和小林》、《奇怪的地方》、《宝葫芦的秘密》等作品。这些作品以隽永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小读者,成为永恒的经典,被孩子们珍藏在记忆的深处。

生态学试卷及标准答案

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 (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2.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1)收获量测定法(1分) (2)氧气测定法(黑白瓶法)(1分):根据初始瓶(IB)、黑瓶(DB)、白瓶(LB)溶氧量,即可求得:初级净生产量=LB-IB;呼吸量=IB-DB;总初级生产量=LB-DB。 (3)CO2测定法(1分) (4)发射性标记物测定法(1分) (5)叶绿素测定法(1分) 3.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有三种(1分) (1)促进模型;(1分) (2)抑制模型;(1分) (3)耐受模型。(1分)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附件1: 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A、 B、A 二、填空题 1、环境、可持续发展; 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 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 三. 简答题 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C、B、A、A、C、A、A、 D、B、B、D、B、B、A、C、A、D、A、B、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 3、B、C、D; 4、B、C、D 三、名词解释题 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测试试题(带答案)

《宝葫芦的秘密》考级试题 1、《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是做什么的?(C ) A.幼儿园的小朋友B.画家C.少先队员D.科学家 2、宝葫芦是在哪儿出现的? (C ) A.森林里B.山洞里 C.河里 D.路上 3、《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第一个愿望是(B ) A.变出房子 B.变出鱼 C.变出熏鱼D.变出卤蛋 4、《宝葫芦的秘密》中,郑小登是谁?(A ) A.王葆的好朋友B.班级的组长C.班级的班长 D.王葆的邻居 5、《宝葫芦的秘密》中,我们的生物学老师是(B ) A.王老师 B.李老师C.张老师 D.顾老师 6、王葆参加了什么小组?(D ) A.美术小组 B.舞蹈小组 C.书法小组 D.科学小组 7、王葆对什么很感兴趣?(B ) A.植物 B.鱼类 C.画画D.音乐 8、什么鱼和王葆说话了?(C ) A.鲫鱼B.鲤鱼C.金鱼 D.鲨鱼 9、王葆有哪些亲人?(A ) A.奶奶爸爸妈妈B.爷爷爸爸妈妈 C.姐姐爸爸妈妈D.弟弟爸爸妈妈 10、王葆去找图书馆小组的同学借《科学画报》时,《科学画报》被谁借走了?(B )A.苏鸣凤 B.萧泯生 C.姚俊D.郑小基 11、即使《科学画报》还回来,也轮不到王葆,因为已经有5个人预约了,第一个预约的是谁?(A ) A.苏鸣凤 B.萧泯生 C.姚俊D.郑小基 12、《宝葫芦的秘密》中,《科学画报》是谁捐给班级图书馆的?(B ) A.苏鸣凤 B.王葆 C.姚俊D.郑小基 13、借书人把《科学画报》还回来了,可是同学们却怎么找也找不到,它到哪儿去了?(C )A.窗台上B.校医室C.王葆的书包里 D.郑小基的书包里 14、姚俊和王葆下棋,姚俊的“马”突然不见了,怎么回事?(B ) A.掉到地上了B.跑到王葆嘴里了C.在姚俊的口袋里D.变没有了 15、王葆在路上撞见杨栓儿,杨栓儿认为王葆的各种好东西是怎么来的?(D ) A.宝葫芦变出来的 B.王葆买的 C.别人送的 D.王葆偷的 16、王葆在电影院时播放的电影叫什么名字?(C ) A.黑猫警长 B.葫芦兄弟 C.花果山 D.机器猫 17、王葆从电影院回到家时被什么东西给绊倒了?(A ) A.自行车 B.凳子C.绳子 D.玩具 18、王葆在电影院里落下了什么东西?(D ) A.游戏机 B.书包 C.铅笔盒D.望远镜和两本新书 19、王葆在电影院里碰到了那个人?(A ) A.老大姐 B.老师 C.爸爸 D.妈妈 20、在数学考试时宝葫芦把谁的卷子变到了王葆手里?(A ) A.苏鸣风 B.郑小凳C.杨拴D.萧泯生 21、刘先生是教王葆的什么老师?(D )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宝葫芦的秘密1

宝葫芦的秘密1 篇一:《宝葫芦的秘密》试题带答案《宝葫芦的秘密》试题 1、《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是做什么的?( C ) A.幼儿园的小朋友B.画家C.少先队员D.科学家 2、宝葫芦是在哪儿出现的? ( C ) A.森林里B.山洞里C.河里 D.路上 3、《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第一个愿望是( B ) A.变出房子B.变出鱼 C.变出熏鱼 D.变出卤蛋 4、《宝葫芦的秘密》中,郑小登是谁?( A ) A.王葆的好朋友B.班级的组长 C.班级的班长 D.王葆的邻居 5、《宝葫芦的秘密》中,我们的生物学老师是( B ) A.王老师 B.李老师C.张老师 D.顾老师 6、王葆参加了什么小组?( D ) A.美术小组B.舞蹈小组C.书法小组D.科学小组 7、王葆对什么很感兴趣?( B ) A.植物B.鱼类 C.画画 D.音乐 8、什么鱼和王葆说话了?( C ) A.鲫鱼B.鲤鱼C.金鱼 D.鲨鱼 9、王葆有哪些亲人?( A ) A.奶奶爸爸妈妈B.爷爷爸爸妈妈 C.姐姐爸爸妈妈 D.弟弟爸爸妈妈 10、王葆去找图书馆小组的同学借《科学画报》时,《科学画报》被谁借走了?( B ) A.苏鸣凤 B.萧泯生 C.姚俊D.郑小基 11、即使《科学画报》还回来,也轮不到王葆,因为已经有5个人预约了,第一个预约的是谁?( A ) A.苏鸣凤 B.萧泯生C.姚俊D.郑小基 12、《宝葫芦的秘密》中,《科学画报》是谁捐给班级图书馆的?( B ) A.苏鸣凤B.王葆C.姚俊D.郑小基 13、借书人把《科学画报》还回来了,可是同学们却怎么找也找不到,它到哪儿去了?( C ) A.窗台上 B.校医室 C.王葆的书包里 D.郑小基的书包里 14、姚俊和王葆下棋,姚俊的“马”突然不见了,怎么回事?( B ) A.掉到地上了 B.跑到王葆嘴里了 C.在姚俊的口袋里 D.变没有了 15、王葆在路上撞见杨栓儿,杨栓儿认为王葆的各种好东西是怎么来的?( D ) A.宝葫芦变出来的 B.王葆买的 C.别人送的 D.王葆偷的 16、王葆在电影院时播放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C ) A.黑猫警长 B.葫芦兄弟 C.花果山 D.机器猫 17、王葆从电影院回到家时被什么东西给绊倒了?( A ) A.自行车 B.凳子C.绳子D.玩具 18、王葆在电影院里落下了什么东西?( D ) A.游戏机B.书包C.铅笔盒D.望远镜和两本新书 19、王葆在电影院里碰到了那个人?( A ) A.老大姐B.老师 C.爸爸 D.妈妈 20、在数学时宝葫芦把谁的卷子变到了王葆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整理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 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 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 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 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优质.参考.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