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北宁乡式铁矿的成因与质量
- 格式:pdf
- 大小:413.45 KB
- 文档页数:6
湘西北古者钒矿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郭素雄; 陈明辉【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9(033)004【总页数】7页(P628-634)【关键词】北古者钒矿;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湘西北【作者】郭素雄; 陈明辉【作者单位】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五队湖南吉首 416007; 湖南发展集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15;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610 引言我国钒矿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钒钛磁铁矿型,另一种是黑色页岩型钒矿。
钒钛磁铁矿的V2O5含量绝大多数在0.20%~0.33%之间,而黑色页岩型钒矿的V2O5含量在0.50%~2.00%之间[1],据统计黑色页岩型钒矿钒的储量占国内钒总储量的87%[2],可见黑色页岩型钒矿更具经济价值和资源潜力。
古者钒矿位于湘西州吉首境内,地理坐标:东径109°41′00″—109°45′06″,北纬28°23′00″—28°25′00″,面积24.17 km2。
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大。
早在20世纪70年代,湖南冶金地质二四五队曾对湘西下寒武统石煤进行过综合考察[3-4],并对区内钒矿作了概略评价。
近年来,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五队在成功勘查省内最大钒矿古丈岩头寨钒矿[5]之后,紧接着对古者钒矿进行了勘查,提交了(332+333)V2O5资源量85万吨[6],达中—大型规模。
古者钒矿矿层(矿体)仍分别沿北西和北东方向向矿权范围以外延伸,矿区周边具有再次寻找大中型钒矿床的资源前景。
本文以该区矿床地质特征为基础,结合地质勘查成果进行综合研究,以期为该区周边或其他范围进行同类型钒矿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1 区域地质概况在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上,本区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上扬子台褶带江南地轴西南段,古丈复背斜南西倾伏端。
区内主体构造呈NE向,主要褶皱、断层构造分别为万岩溪背斜,天桥山—得胜营向斜、古丈—凤凰断裂带等。
我国铁矿矿床的主要类型我国幅员辽阔,分布有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各时代的各类岩浆(喷发)岩;沉积了从太古宙到第四纪各个时代的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系、火山沉积岩系、沉积变质岩系,为不同类型铁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
现介绍如下:(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
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
主要分布于吉林东南部、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晋北、内蒙古南部、豫中、鲁中、皖西北、江西新余、陕西汉中、湘中等地。
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
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典型铁矿床分布于辽宁鞍山—本溪一带,因此,一般称为“鞍山式”铁矿。
这类铁矿是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建造有关的铁矿床。
大致与国外阿尔戈马型铁矿相当。
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多集中于2000~3000Ma)老变质岩区。
铁矿床主要产于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太古宇鞍山群、迁西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系中的不同层位;山西、内蒙古古元古界五台群、吕梁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地层中,变质作用大多数属于绿片岩至角闪岩相,个别产于麻粒岩相中。
湖南、江西等省产于板溪群或震旦系松山群。
多数地区含铁变质岩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
受变质铁硅建造中铁矿层是多层的,也有1~2层的,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矿层厚度一般几十至百米,最厚可达350m左右。
延长较稳定,个别矿层长可达几十公里以上。
矿床规模大多数为大型或特大型。
湖北巴东县刘家湾铁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浅析孙唯衡;吴鹏;张雷【摘要】巴东县刘家湾铁矿属鄂西宁乡式铁矿,含矿层位为泥盆系上统黄家磴组(D3h)和写经寺组(D3x),其中写经寺组上段(D3x2)底部为主要矿层.对矿层地质特征及矿石组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铁矿的成矿环境、铁质来源、成矿机制进行了讨论,指出该矿床沉积于滨海—浅海相古地理环境.【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5(029)004【总页数】5页(P387-390,403)【关键词】宁乡式铁矿;地质特征;成因;沉积环境【作者】孙唯衡;吴鹏;张雷【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22;湖北省地质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22;湖北省地质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泥盆系宁乡式铁矿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南的鄂、湘、赣、川、滇、黔、桂及甘南等地区。
赵一鸣等[1]依据铁矿分布情况和各矿床集中区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地质环境的差异,大致划分出7个成矿区,廖士范等[2]根据古地理条件和沉积环境,也划分出7个成矿区,周家云等[3]在两种划分方案的基础上将宁乡式铁矿划分为表1所示8个成矿区。
其中以鄂西—湘西北成矿区最重要,该成矿区宁乡式铁矿储量占全国宁乡式铁矿总储量的一半左右。
各成矿区情况见表1。
在鄂西,宁乡式铁矿一般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和宜昌市范围。
巴东县刘家湾铁矿地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构造剥蚀地貌,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坪八面山台褶带恩施台褶束中北部,位于鄂西—湘西北成矿区,属鄂西宁乡式铁矿。
巴东刘家湾铁矿所在鄂西地区受加里东运动影响,曾长期处于陆地环境,并遭受强烈剥蚀夷平作用,普遍缺失中志留世晚期—中泥盆世早期沉积地层,直至中泥盆世晚期,随海侵超越古陆,华南海域迅速扩大,开始接受陆表海沉积[4]。
泥盆系是区内铁矿资源的赋存层位。
第6卷第2期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 V ol.6,No.21997年4月 GEOL OGICAL EX P L ORATION FOR N ON -FERROUS METALS April ,1997湘西北黑色岩系中贵金属矿化地质特征及成矿控制因素鲍振襄 陈 放(有色总公司湖南地勘局5队 吉首 416007)摘 要 从共生的镍钼钒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入手,将黑色岩系中的贵金属矿化划分为镍钼-金银(铂钯)矿化和钒-银矿化两类。
并通过成矿条件与控矿因素探讨,指出其主导成矿作用和矿床(化)成因以及找矿意义。
关键词 黑色岩系 镍钼钒矿床 贵金属矿化 有机成矿作用①近年来,我国华南地区的黑色岩系引起许多专家、学者们注意。
在以黑色岩系为容矿层的镍钼钒多金属矿床和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贵金属矿化已在各地发现,尤其是湘西北地区黑色岩系可能是铂族元素的一种重要的矿源。
因此,地质界不少专家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范德廉等人(1973、1991;孙一虹,1986)强调黑色岩系成岩成矿过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并早在1973年就报道过含铂性问题。
丁传谱等人(1978)认为湘西北天门山地区镍钼矿床属陆源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同生矿床。
梁有彬等人(1995)的研究提供了湘西北天门山地区铂族元素赋存状态的新资料,亦认为矿床成因属同生沉积多金属矿床。
杜乐天(1994)则认为黑色岩系是典型的沉积热液岩。
李有禹(1995)认为湘西北黑色岩系中伴生元素镍钼及铂族元素的富集成矿,与海底喷气(流)作用有关,其矿床成因应为海底喷气沉积矿床。
本文将根据作者多年来对湘西北黑色岩系及与其共(伴)生的镍钼钒多金属矿床及其贵金属矿化地质特征的研究,着重探讨其成矿条件与控矿因素,并指出其成因及找矿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东南缘,邻近江南地轴的武陵褶断束内。
在地层分区上,在早寒武世时基本上属于武陵山过渡区,隶属于扬子区和江南区的过渡地带。
赋矿地层为寒武系下统木昌组,其含矿岩系为一套碳硅泥质黑色岩系,与下伏地层震旦系上统灯影组或留茶坡组①总体上呈整合接触关系。
湖南省主要成矿作用与矿床成矿系列唐分配;安江华;李大江;邓蕾;付胜云【摘要】湖南省地处扬子与华夏陆块结合部,构造活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成矿作用有沉积、岩浆热液与热卤水3种类型.省内地层分布广泛,从中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沉积类型较多样,伴随着沉积作用形成了丰富的铁、锰、铜、镍、钼、钒、石膏、芒硝、石盐、煤等沉积型矿床.全省构造运动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有色金属矿床大都与中性-酸性侵入岩及浅成斑岩有关,且同时代不同地区、同地区不同时代、同地区同时代不同岩石类型和不同岩石特征的岩体其成矿作用不同.与热卤水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分布于雪峰隆起区及两侧,矿化以锑、金为主,另有铅锌、汞等.笔者在深入分析成矿作用与矿产特征的基础上,依据陈毓川等(2006)划分的“全国矿床成矿系列”,将全省矿产资源划分为10个矿床成矿系列,20个亚系列,并归并为3个系列组.其中,与沉积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组合划分了5个成矿系列,13个亚系列;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划分了3个成矿系列,4个亚系列;与热卤水作用有关,划分了2个成矿系列,3个亚系列.该划分方案基本涵盖了省内目前已发现的主要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可为地质找矿“按图索骥”提供依据,将对全省找矿部署起着十分积极的指导作用.【期刊名称】《矿床地质》【年(卷),期】2015(034)006【总页数】15页(P1255-1269)【关键词】地质学;矿床成矿系列;沉积成矿作用;岩浆成矿作用;热卤水成矿作用;湖南省【作者】唐分配;安江华;李大江;邓蕾;付胜云【作者单位】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长沙410116;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长沙410116;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长沙410116;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长沙410116;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长沙410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自程裕淇、陈毓川等发表“三论"矿床成矿系列以来(程裕淇等,1979;1983;陈毓川等,2006),矿床成矿系列的概念引起了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中国主要富铁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赵一鸣【摘要】中国铁矿总资源量相对较多,但大部分为贫矿,富铁矿的资源量很少,只占已探明铁矿总资源储量的4.6%;其中,可直接入炉的炼钢用富矿和炼铁用富矿则更少,仅11.8亿吨,占全国探明铁矿总资源储量的2.27%.已知主要富铁矿矿床的成因类型有:①沉积变质贫铁矿(BIF)中的热液改造型;②沉积变质贫铁矿(BIF)中的风化淋滤型;③陆相火山-侵入岩型;④海相火山(-侵入)岩型;⑤矽卡岩型;⑥热液充填交代型.文章简要介绍了各类富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矽卡岩型和海相火山(-侵入)岩型富铁矿有一定的找矿潜力.%The proven total reserves of iron ores in China are relatively abundant,but the iron ores mainly belong to low-grade ores.The reserves of high-grade iron ores are rare,and only possess 4.6 %of the total proven reserves of iron ores.Among them,the high-grade ores for steelmaking and for iron-smelting are even rarer,and only amount to 1180 million tones,which make up 2.27% of the proven reserves of iron ores in China.The main genetic types of iron deposits of high-grade ores in China include;@hydrothermal reformed type in sedimentary metamorphosed iron deposits (BIF); (~) weathered leaching type in sedimentary metamorphosed iron deposits (BIF) ; ③ iron deposits related to continental volcano-intrusive activities;@iron deposits related to marine volcanic (intrusive) activities;@skarn iron deposits;@hydrothermal iron deposits.Among these iron deposit types of high-grade iron ores,the skarn iron deposits and iron deposits related to marine volcanic (intrusive)activities are relatively important and have favorable ore-prospecting potential.【期刊名称】《矿床地质》【年(卷),期】2013(032)004【总页数】20页(P685-704)【关键词】地质学;富铁矿;成因类型;地质特征;找矿潜力;中国【作者】赵一鸣【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中国已探明的铁矿资源量相对较多,但大部分为贫铁矿,富铁矿只占极少数;因此,从上世纪50年代起,对富铁矿的寻找和研究就一直比较重视。
推荐——湖南省湘中南区地质发展简史全国珍二○○七年元月中元古代—早古生代志留纪中晚元古代地壳活动性大,为大幅度快速沉降,武陵运动从北西向南由造山过渡到造陆性质,晚元古代中期,北区相对稳定,向南较活动,雪峰运动属造陆性质;晚元古代晚期(震旦纪)地壳活动性质进一步分化为湘西北稳定型,湘中过渡型,湘东南活动型。
古气候方面依次为温湿、干热与湿热交替,干寒与温湿交替。
古地理方面,中元古代属边缘海槽盆,晚元古代,总体为浅海,湘东南属边缘海槽盆。
沉积建造从早至晚为:活动型火山—杂陆屑复理石建造,次稳定型复陆屑式建造,兼有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的类复理式—复理石建造,冰积建造、稳定型陆源粘土建造,碳酸盐建造,远硅质建造。
生物单调,仅低等的微古植物等繁育。
火山活动较强烈频繁,以基性岩浆及火山碎屑的海底喷溢、喷发为主,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活动规模较小,前者属幔源型,后者属壳源重熔型。
早古生代,大体维持了晚震旦世构造,古地理特点,并有发展。
地壳活动性质,湘东南为活动型。
早寒武世早至中期,湘东南为边缘海槽盆,沉积杂砂、粉砂、粘土,属杂陆屑复理式建造,浊流沉积;生物为海绵骨针,晚期大体维持先期环境,湘东南(城步、新宁、衡阳一线南东)仍为边缘海槽盆,以浊流沉积为主。
中晚寒武世大体维持了早寒武世晚期轮廓。
湘东南区仍属边缘海槽盆,沉积杂砂、粉砂、砂质粘土与碳质粘土,硅质表明浊流与深静水沉积相向出现,晚寒武世出现碳酸盐沉积;沉降幅度、速度大,沉积厚度湘东南最大可达3681m。
早奥陶世早、中期,湘东南仍为边缘海槽盆,晚期为滞流性静水硅质、粘土、炭质沉积,中奥陶世为浊流与静水沉积交替出现,浊流规模变小,表明地壳活动趋稳定及剥蚀区渐夷平,晚奥陶世仍为边缘海槽盆,生物有笔石,沉积灰绿色岩屑、杂砂、凝灰质杂砂、粉砂及粘土,为浊流沉积,厚度大于1000m,表明本区大幅拗陷,接受丰富陆源碎屑并快速堆积所致。
湘南晚奥陶世多缺失顶部,代表加里东期的宜昌上升。
宁乡式铁矿成因新解——后生热液成因的地质与地球化学证据祝新友;王京彬;王艳丽;程细音【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5(006)001【摘要】宁乡式铁矿床广泛分布于华南及四川盆地等地区,矿体呈层状产于浅海相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中,局部形态复杂,常见穿切关系及以鲕状赤铁矿为胶结物的角砾状矿石,围岩蚀变弱.矿床及矿石未遭受明显的后期热变质影响.矿石矿物为鲕状赤铁矿,大部分矿床中还共生有磁铁矿、菱铁矿,少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白云石、方解石.石英砂粒表面遭受溶蚀而不平.矿石中常见完整的化石与鲕粒共存,部分化石被镜铁矿、磁铁矿交代,细粒白云石作为胶结物.矿石碳酸盐的δ13C为-2.8‰~-4‰,δ18O为18.7‰~20.7‰,87Sr/86 Sr为0.7132 ~ 0.7176,不同于正常沉积的海相碳酸盐岩,而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相似,且自近矿围岩→赤铁矿矿石→磁铁矿矿石→菱铁矿矿石,δ13C、δ18O降低,86Sr/87 Sr升高.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宁乡式铁矿可能并非简单的浅海相正常沉积矿床,而更可能是后生的,成矿作用可能与盆地卤水作用有关,沿特定层位交代成矿.【总页数】10页(P7-16)【作者】祝新友;王京彬;王艳丽;程细音【作者单位】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 100012;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 100012;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100012;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 100012;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相关文献】1.宁乡式铁矿成因新解——后生热液成因的地质与地球化学证据 [J], 祝新友;王京彬;王艳丽;程细音;2.赣西六市矿区“宁乡式”铁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J], 姜智东;廖成平;石磊;刘地福3.闽粤地区海底热液喷气成因铁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J], 王守伦;刘其严4.桂东北“宁乡式”铁矿中赤铁矿鲕粒成因的新认识 [J], 丘达光5.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的岩浆热液交代成因:地质与地球化学证据 [J], 冯孝良;管仕平;牟传龙;侯增谦;李胜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4卷增刊22020年12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Vol . 34 ,Sup 2.Dec . ,2020鄂西宁乡式铁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成矿模式总结万传辉,王莎莎,刘林,斯小华,刘云勇(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3)摘要:宁乡式铁矿是一种泥盆纪海相沉积赤铁矿,是中国铁矿的重要类型之一,占中国沉积铁矿探明资源储量的50%以上,其中鄂西宜昌、恩施地区是最重要的宁乡式铁矿产出地。
通过总结概述其成矿区域地质背景、含矿地层及含矿岩系特征,分析其沉积盆地的空间配置、盆地类型,探讨成矿作用,建立鄂西宁 乡式铁矿的成矿模式。
成矿作用详细分为沉积期成矿作用、成岩期成矿作用和后期改造作用三个阶段。
成 矿模式可以总结为成矿准备、晚泥盆世早期成矿、晚泥盆世晚期成矿和成矿后改造四个过程。
关键词:宁乡式铁矿;泥盆纪;成矿模式;鄂西中图分类号:P 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1211 (2020)S 2 -0045-07DOI :10. 16536/j . cnki . issn . 1671 -1211.2020. S 2. 008宁乡式铁矿——泥盆纪海相沉积鲕状铁矿,是中国重要的铁矿类型和最重要的沉积铁矿类型。
已查明铁矿资源储量38. 05亿t ,约占全国铁矿总资源量的 7%,占全国沉积铁矿探明储量的73. 5%。
广泛分布于 湖北、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甘肃等地[1]。
其中鄂西的宜昌、恩施地区是最重要的宁乡式铁矿产出 地,资源储量占全国宁乡式铁矿的一半以上。
大约3.29 万k m 2的范围内星罗棋布93个矿区,其中大型矿区5个、 中型矿区20个〇(图1)。
官店铁矿资源储量4.21亿t ,居 湖北省各铁矿之首,也是全国资源储量最大的宁乡式铁矿。
图例 |Q |l | K|2 |J|3 |T|4 |P|5 |D+C 丨6 | S卜 |Q卜 |e卜 |Z |l0「^~|l l |# 112图1鄂西泥盆纪沉积铁矿分布图(底图据资料[2]修改)Fig . 1 Map of Devonian sedimentary iron deposit,Western Hubei1.第四系;2.诛罗系;3. _•叠系;4.志留系;5.寒武系;6.白垩系;7.二叠系;8.石炭系、泥盆系并层;9.奥陶系;10.震旦系;11.中型铁矿;12.大型 铁矿。
铁矿石是怎样形成的铁矿石是含有铁元素或铁化合物,并且铁矿石也是钢铁生产企业的重要原材料。
对于形成铁矿石的原因。
令人好奇,接下来就跟着店铺一起去看看铁矿石的形成原因吧。
铁矿石的形成地球上分散在各处含有铁的岩石,风化崩解,里面的铁也被氧化,这些氧化铁溶解或悬浮在水中,随着水的流动,逐渐沉淀堆积在水下,成为铁比较集中的矿层,在整个聚集过程中,许多生物起着积极的作用。
铁矿层形成后,再经过多次变化,譬如地壳中的高温高压作用,有时还有含矿物质多的热液参加进来,使这些沉积而成的铁矿或含铁较多的岩石变质,造成规模很大的铁矿;这些经过变质的铁矿或含铁较多的岩石,还可以再经过风化,把铁进一步集中起来,造成含铁量很高的富铁矿。
还有些铁矿是岩浆活动造成的。
岩浆在地下或地面附近冷却疑结时,可以分离出铁矿物,并在一定的部位集中起来;岩浆与周围岩石接触时,也可以相互作用,形成铁矿。
铁矿石的分类磁铁矿(MagnetITe)是一种氧化铁的矿石,主要成份为Fe3O4,是Fe2O3和FeO的复合物,呈黑灰色,比重大约5.15左右,含Fe72.4%,O27.6%,具有磁性。
在选矿(Beneficiation)时可利用磁选法,处理非常方便;但是由于其结构细密,故被还原性较差。
经过长期风化作用后即变成赤铁矿。
赤铁矿(Hematite)也是一种氧化铁的矿石,主要成份为Fe2O3,呈暗红色,比重大约为5.26,含Fe70%,O30%,是最主要的铁矿石。
由其本身结构状况的不同又可分成很多类别,如赤色赤铁矿(Redhematite)、镜铁矿(SPEcularhematite)、云母铁矿(Micaceoushematite)、粘土质赤铁(RedOcher)等。
褐铁矿(Limonite)这是含有氢氧化铁的矿石。
它是针铁矿(Goethite)HFeO2和鳞铁矿(LepidoCRocite)FeO(OH)两种不同结构矿石的统称,也有人把它主要成份的化学式写成mFe2O3.nH2O,呈现土黄或棕色,含有Fe约62%,O27%,H2O11%,比重约为3.6~4.0,多半是附存在其它铁矿石之中。
名词解释中国矿藏资源大冶式铁矿:内生铁矿的一种,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热液铁矿床。
大红山铁矿(白云鄂博铁矿):内生铁矿的一种,与中性钠质或偏钠质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
攀枝花式铁矿:内生铁矿的一种,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晚期铁矿床。
宁乡式铁矿:外生铁矿的一种,属浅海沉积铁矿,以赤铁矿、菱铁矿为主,北方以宣龙式铁矿为代表,南方以宁乡式铁矿为代表。
綦江式铁矿:外生铁矿的一种,属海陆交互相和湖相沉积铁矿,以菱铁矿为主。
鞍山式铁矿:外生铁矿的一种,属前寒武纪沉积变质铁矿,以鞍山铁矿为代表。
石碌式铁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富铁矿类型。
中国地貌与地质构造红层地貌:是指中生代白垩纪—早第三纪,在几乎遍及全国的大小不同、数量众多的中、新生代陷落盆地中所堆积的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所构成的一种地貌类型。
马兰黄土:中国第四纪黄土分期名称之一(华北晚更新世黄土,典型的风力堆积物),标准剖面地点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川北山坡上,因附近清水河右岸有马兰阶地而命名。
雅丹地貌: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
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
丹霞地貌:暴露地表的为岩性较硬的砾岩、砂砾岩时,受断裂、垂直节理及流水切割等作用,形成峭壁悬崖、石峰林立的丹霞地貌(粤北仁化盆地的丹霞山最为发育,故有此称)。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黄土地貌:发育在黄土地层(包括黄土状土)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陆相淡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
风沙地貌:风力作用于地表,风力与沙质地表相互作用的产物。
大尺度的形态有沙丘沙堆,平沙地。
小尺度的形态有沙波纹,沙垄等。
中国近海平原海岸:在沿海冲积平原和潟(xi)湖平原地区发育的海岸。
台湾暖流:黑潮暖流在台湾东北海域分出的一个分支,沿台湾岛向北流向东海北部。
江西乌石山沉积型铁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过程李胤;胡立;许宏铭;赵成;周敏娟【摘要】乌石山沉积型铁矿产于泥盆系锡矿山组粗碎屑岩内,属于“宁乡式”沉积型铁矿,矿体呈条带状展布,顺层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鲕状赤铁矿、菱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及少量碳酸盐.依据区内成矿特征及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表明铁的物源来自于武功古陆,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原始铁矿质矿源层富集阶段、铁矿层固结成岩阶段、铁矿层变形改造阶段.【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7(037)003【总页数】3页(P393-395)【关键词】铁矿;地质特征;成矿过程;乌石山【作者】李胤;胡立;许宏铭;赵成;周敏娟【作者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京210018;江西省物化探大队,南昌330002;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京210018;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京210018;赣西地质调查大队,南昌3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宁乡式”铁矿是我国最重要的沉积型铁矿,广泛分布于南部的鄂、湘、赣、川、滇、黔、桂诸省以及甘南地区,其中以鄂西-湘西北成矿区矿床最为集中、储量最大,次为湘-赣成矿区[1-2],含矿建造主要为中上泥盆统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成矿时代以晚泥盆世为主,层位、品位较为稳定,占全国沉积铁矿资源量80%以上[3]。
乌石山沉积型铁矿行政区划属于江西省永新县所辖,为一中型富矿床,是赣西地区典型的“宁乡式”铁矿类型。
本文旨在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及成矿过程的阐述,对区域性同一层位、相邻矿区的找矿工作有所启示及思考。
研究区位于武功山-北武夷前缘褶冲隆起带中西部,受浙赣沉积坳陷带及其晚泥盆世海侵范围的控制。
区内出露石炭系杨家源组(C1y)主体为细晶质-微晶质灰岩,局部夹细脉状石膏层、黑色泥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与成矿关系不密切;泥盆系见有锡矿山组(D3x)、麻山组(D3m)、嶂岽组(D3z),三者之间呈整合接触,其中锡矿山组(D3x)与成矿关系密切,麻山组(D3m)为细层状-薄层状泥灰岩夹大量泥岩、钙质粉砂岩,嶂岽组(D3z)为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层面见有大量云母,这两者与成矿关系不密切。
鄂西“宁乡式”赤铁矿成矿规律及成矿原因探讨作者:王建兰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年第03期摘要:赤铁矿在鄂西地区分布广、储量大,总储量超过40亿吨。
鄂西赤铁矿成矿规律性强,富集带与区域构造有着空间的一致其中第三层(Fe3)厚度最大,品位也最高,具备大量开发利用的潜力。
与碳酸盐相沉积模式极为相像,鄂西赤铁矿也因在前滨海环境中,大量氧化铁胶体因具备抗浪的生物本能,与细粒-粉砂物质胶结在一起,形成鲕粒。
后经搬运富集,形成矿床。
关键词:宁乡式铁矿;赤铁矿;成矿规律;成矿原因1 区域地质鄂西地区行政区域上主要有恩施州和宜昌市,多山地、丘陵。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鄂黔滇挤压带的北东部分。
具体到赤铁矿沉积时的大地构造位置则属于泥盆纪川湘凹陷浅海盆地。
鄂西地区常见赤铁矿床露头,矿床大多呈缓倾斜状展布,延伸范围极长,但受褶皱和断层、以及后期剥蚀形成的地形控制,矿床不连续。
鄂西地区铁矿主要是泥盆系“宁乡式”海相沉积型赤铁矿。
前震旦系火山沉积轻变质型铁矿仅分布于神农架林区铁厂河、九冲河一带,就其规模、经济价值只占次要地位。
本区泥盆系为一套浅海相沉积物。
按其岩相垂直变化,整个泥盆纪期间,为一由海进至海退大的沉积旋回,其沉积物由石英砂岩开始,经页岩、泥灰岩到砂、页岩而告终。
但由于海水在进退过程中并不十分稳定,又可划分为四个次一级沉积旋回,其沉积物均从石英砂岩开始,至页岩或泥灰岩结束。
岩相的纵向变化是:区域内黄家磴组下部石英砂岩、上部砂页岩东厚西薄;而写经寺组泥灰岩、页岩东薄西厚;写经寺组东部保存完好,西部上段则遭受侵蚀,局部残缺不全乃至全部缺失。
2 矿床特征概述本区赤铁矿资源极为丰富,资源储量近40亿吨,比较大的有宜昌火烧坪、建始官店、巴东黑石板、宣恩长潭河、恩施铁厂坝等。
本区泥盆系“宁乡式”海相沉积型赤铁矿主要有四个含矿层:第一(Fe1)、第二含矿层(Fe2)规模小,矿层薄,品位低,目前基本不具备开发利用价值;上部第四含矿层(Fe4)多为鲕绿泥石铁矿,夹层多,选冶困难,目前暂难利用;中部第三含矿层(Fe3)产于写经寺组下段之底部,为本区主要铁矿层。
52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赣西宁乡式铁矿的成矿环境与矿床成因张纪助(江西乌石山矿业有限公司,江西 吉安 343400)摘 要:随着宁乡式铁矿开采量的增加,亟待了解其成矿环境、特点、成因等问题。
研究赣西宁乡式铁矿的成矿环境与矿床成因。
论述赣西乌石山铁矿的概况,分析该矿区的矿物成分信息;探究赣西宁乡式铁矿的成矿环境,阐明矿区的成矿背景;进而从地形、岩性、地壳运动等因素,了解赣西宁乡式铁矿床的成因。
旨在提高宁乡式铁矿的开采效率。
关键词:赣西;宁乡式;铁矿;成矿环境;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18-0052-2收稿日期:2021-09作者简介:张纪助,男,生于1990年,汉族,江西都昌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矿山地质。
我国社会的发展,正逐步向开发矿产资源的方向转变,其中以铁矿的储量最为广博,占总铁矿资源的九分之一,主要分布于鄂、滇、黔、桂、赣、冀、皖等省份,以宁乡式铁矿与宣龙式铁矿居多。
宣龙式铁矿早在寒武纪时代就已经成矿,成矿时间较早,矿产类型较多,主要位于燕山凹陷地带,与内蒙古相邻[1]。
而宁乡式铁矿,在泥盆纪时代才开始成矿,成矿时间较晚,主要分布于鄂、赣、黔等南方地区。
本文将着重对赣西宁乡式铁矿的成矿环境与矿床成因进行研究。
据调查表明,宁乡式铁矿的储存量在38.4亿吨,占我国总铁矿量的75%左右,专家预测未来的宁乡式铁矿含量将会达到成百上千亿吨。
其中以赣西矿床为重中之重。
赣西铁矿为赣西地区的主要发展方向,作为该地区的经济命脉,赣西宁乡式铁矿的开采活动一直备受瞩目。
赣西宁乡铁矿以乌石山铁矿为主,主要位于永新县内,总面积在4.5万公顷左右,占宁乡式铁矿总量的一半以上。
乌石山铁矿的地点东西方向位于麻石岭,南北方向位于南东冀,此矿区的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属于复合归并关系。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宣龙式铁矿的开发利用率更佳,而宁乡式铁矿的开发利用率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