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移植手术护理配合
- 格式:pdf
- 大小:4.53 MB
- 文档页数:33
ECMO护理要点ECMO(体外膜肺氧合)是一种重要的治疗工具,用于救治重症患者的肺功能衰竭。
以下是ECMO护理的要点:1. 团队合作:ECMO护理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包括尽职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
团队成员需要密切合作,互相配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团队合作:ECMO护理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包括尽职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
团队成员需要密切合作,互相配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2. 设备检查:在开始ECMO治疗之前,护士需要仔细检查所有设备的正常工作。
包括ECMO机器、动脉插管装置、静脉插管装置等。
确保所有设备都正常运转。
设备检查:在开始ECMO治疗之前,护士需要仔细检查所有设备的正常工作。
包括ECMO机器、动脉插管装置、静脉插管装置等。
确保所有设备都正常运转。
3. 监测和记录:ECMO护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ECMO机器的参数。
护士需要记录患者的血氧水平、血流量、动脉压力等数据,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监测和记录:ECMO护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ECMO机器的参数。
护士需要记录患者的血氧水平、血流量、动脉压力等数据,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4. 防感染:ECMO患者因为疾病的严重性和免疫功能下降,更容易感染。
护士需要做好消毒和洗手等防护措施,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
防感染:ECMO患者因为疾病的严重性和免疫功能下降,更容易感染。
护士需要做好消毒和洗手等防护措施,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
5. 管路管理:ECMO治疗涉及插管和导管的使用。
护士需要定期检查插管和导管的位置,确保其正确并无移位或堵塞。
同时,要定期更换管路,避免感染和机械故障。
管路管理:ECMO治疗涉及插管和导管的使用。
护士需要定期检查插管和导管的位置,确保其正确并无移位或堵塞。
同时,要定期更换管路,避免感染和机械故障。
6. 镇静与镇痛:ECMO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深度镇静和镇痛以减轻不适感。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镇静和镇痛药物的剂量和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标准与规范·肺移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肺移植(lung transplantation)是一种已确定的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治疗方案[1],包括终末期肺及肺血管疾病,目的是减轻患者的躯体残疾和精神损害,延长生存期并改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2]。
肺移植开展初期,主要目标是为了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随着肺移植技术的发展,移植后长期存活患者增多,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逐渐成为评价肺移植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肺移植技术的快速发展需伴随有高水平的护理技术,否则会影响器官移植整体水平的提高,影响患者满意度,所以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1 术前护理1.1术前评估1.1.1一般情况评估:身高、体重、民族、文化、婚姻状况、既往史、过敏史、意识、活动、视力、听力、全身皮肤状况。
1.1.2全身情况评估:营养状况、身体机能、体重指数、胸围、实验室检查、各脏器功能、有无伴发感染性疾病等。
1.1.3患者风险评估:自理能力、疼痛评估、跌倒风险、压疮风险、血栓风险评估、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评估、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评估等。
1.1.4综合评估:心理、精神、经济、社会支持等方面。
1.2 护理措施1.2.1 多学科术前康复:营养师、康复师、内科医师、外科医师、心理治疗师、专科护士共同参与制定个性化的术前康复计划,调整患者最佳的术前生理机能及心理状态。
1.2.2 手术前全面准备:建立患者个人档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肺移植知识,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简要说明手术及麻醉方式,术前、术后用药,术后重症监护,围术期患者配合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肺移植手术及预后的认知。
2 术后护理2.1术后评估2.1.1全身情况评估:意识、生命体征、出入量、心功能分级、营养状况、检验检查指标、水肿情况、全身皮肤状况、肌力分级、身体机能及活动、自理能力。
肺移植手术护理常规
肺移植是一种复杂的手术,手术后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照顾。
以下是肺移植手术护理的几项常规措施:
1. 监测:手术后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体温和血压。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病情评估:定期进行病情评估,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氧饱
和度和胸部X光结果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问题。
3. 呼吸治疗: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呼吸治疗,包括氧疗、吸痰、
呼吸机支持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进行适当的呼吸治疗。
4. 液体管理: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包括输入和输出的液体量。
确保患者的水分平衡,减少不必要的液体负荷。
5. 导管护理:对插入的管道(如气管插管、胸管等)进行护理,避免导管的滑出或感染。
定期更换导管,保持通畅。
6. 抗感染措施:采取有效的抗感染措施,包括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手卫生和注意环境清洁等。
7.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
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促进康复。
8. 心理支持:提供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手术后可能出现的身体和情绪变化。
以上是肺移植手术护理的一些常规措施,护士们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并根据医嘱和临床判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于任何问题或变化,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和协调。
肺移植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肺移植是治疗晚期肺实质疾病及晚期肺血管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
【护理常规】1.术前(1)心理护理:术前进行3个月科普宣教和心理疏导,以提高患者配合的积极性。
(2)加强呼吸康复训练及营养支持:训练缩唇呼气和有效咳嗽,避免连续咳嗽;加强营养,体重不低于标准体重的70%。
(3)病房准备:在监护室的基础上使用单间,术前1d用高锰酸钾1.5g+福尔马林(3ml/m³)对监护病房及物品熏蒸12h以上,有效开窗通风后,紫外线消毒1h后备用。
2.术后(1)血流动力学监测与缺血再灌注(IR)损伤监护:肺移植后供肺都有不同程度的IR,主要表现为大量泡沫样痰、肺功能减退等肺水肿表现。
通过中心静脉压监测(4~8cmHo)控制输液总量和速度,增加胶体液的比例,降低左心室前负荷。
①保留Swan-Ganz管,监测心功能及维持合理的脱水状态。
②严格控制液体平衡,避免输液过多或过快,可随时用利尿药。
③移植肺液体渗出量与肺楔压成正比,故应注意肺楔压,防止肺水肿。
④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常不稳定,如术后移植肺有明显的V/Q失调,通气一般仅能达50%左右,而灌注可达95%以上,由于绝大部分灌注到移植肺,使术后肺水肿的危险性增大,应严密监护。
(2)呼吸功能监测和机械通气的应用:呼吸功能监测和机械通气模式的调整依靠呼吸体征、无创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的动态观察来进行。
①采用保护性辅助通气原则,通常采用SIMV+PSV通气模式,使用呼吸机时应遵循两个原则:最低浓度氧,吸氧浓度初始为60%,以后根据监测指标逐步下调;最低吸气压力峰值,吸气压力峰值控制在30mmHg以下。
如肺活量及吸气力量足够,氧浓度在30%~50%,检查血气稳定,应尽早拔管。
多数患者数小时至 24h即可拔管,拔管后应及时拍摄X线胸片。
②在患者自主呼吸期间,仍需密切监测呼吸频率、幅度、肺部呼吸音等,每日雾化吸入3次或4次,必要时协助叩背咳痰,配合口服祛痰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
同种异体肺移植术的手术配合术前准备:手术前一天,用40%福尔马林熏蒸空气消毒两间手术室,一间用于修整供体肺,一间用于肺移植手术。
除消毒准备一套常规的肺叶切除器械和敷料外,尚要准备一些特殊用物:刨冰器械一套,无菌冰块6盒,4℃生理盐水15瓶,4-0Prolene线20根,主动脉阻断钳2把,侧壁钳4把,体外循环插管器械一套,除颤器一台。
手术配合过程:1、病人准备。
当病人送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进行查对后,为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置病人于左侧卧位。
2、供体肺修整及保护的配合。
手术前洗手护士在另一手术间备好无菌手术台,台上置冰水浴和肺修整手术器械,同时把3盒冰刨成冰屑,再加入适量冰水盛在一容器内。
医生将供体的整套心肺放在冰水浴中进行修整,游离出右肺动脉、右上下肺静脉袖及右主支气管,待供肺修整好后,洗手护士用冷盐水垫包好供肺,放入备好的冰水容器内,巡回护士将该容器推入肺移植手术间备用。
3、受体右全肺切除的配合。
洗手护士在手术前30 min洗手,准备好无菌台,摆放好手术器械及一切术中使用的无菌用品,并与巡回护士一起清点器械和敷料。
洗手护士协助医生消毒皮肤、铺巾。
为了减少肺功能损害和缺血,要求洗手护士必须非常熟悉右全肺切除术的整个手术步骤,术中必须准确无误地传递器械。
当右肺动脉、上下肺静脉及右主支气管游离出来后,洗手护士需迅速传递阻断钳,医生阻断右肺动脉5min,同时观察病人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率及血压。
当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时,结扎右肺动脉并切断,之后带双线给医生双重结扎右上下肺静脉,在结扎线之间切断肺静脉,最后在距右上叶支气管开口约1.5cm处切断右主支气管(这时只有左侧肺通气),用碘酊、酒精、生理盐水消毒处理右主支气管切口,并用温生理盐水垫包盖好断端切口。
右肺切除后,洗手护士将其用容器装好,手术结束后送病理检查。
4、供体肺植入受体的配合。
洗手护士先将带双针的4-0Prolene吻合线若干根用特殊的长持针器一一夹好待用,同时准备好3套生物蛋白胶,将供体肺放入病人右侧胸腔后,外面仍用冰盐水垫包盖,洗手护士迅速传递侧壁钳两把,夹住受体右上、下肺静脉入左心房的左房壁,切断肺静脉结扎线,将上、下肺静脉开口沟通,并与供体上、下肺静脉行端-端吻合,采用4-0 Prolene线连续缝合法。
肺部手术的护理配合1.3 敷料胸包、敷料包。
1.4 切口后外侧切口。
1.5 特殊用品支气管残端缝合器、大直角钳、肺动脉钳、无创伤针线。
1.6 手术步骤及配合(1)消毒皮肤至胸腔探查同“胸部后外侧切口手术”第1~9步,配合同“胸部后外侧切口手术”第1~9步。
(2)分离胸膜粘连,递海绵钳夹大纱球分离,递弯血管钳止血,递4号丝线结扎。
(3)切断下肺韧带。
牵开肺叶,显露肺门,递胸科止血钳分离、钳夹下肺韧带,递胸科长剪剪断,递扁桃体钳夹4号丝线结扎,递肺钳,将肺上叶向外牵开显露肺上叶动脉、静脉。
(4)切开纵隔胸膜,递扁桃体钳夹持,递扁桃体剪剪开,递4号丝线结扎。
(5)处理肺上叶动脉、静脉,递扁桃体钳游离血管,递直角钳游离后壁并绕过血管,钳口分开,递扁桃体钳夹4号丝线,递于直角钳夹线引过,共2条丝线分别在近、远端结扎,近端递中圆针4号丝线再贯穿缝扎一道,远端递扁桃体钳夹住,递刀切断,递4号丝线再结扎一道。
(6)分离下肺动脉及下肺静脉,结扎切断方法同第5步。
(7)分离支气管周围组织递扁桃体钳或“花生米”分离,递刀切开或扁桃体剪剪断支气管周围组织。
(8)切断缝合支气管,切除全肺,递支气管残端缝合器,递气管钳夹住远端支气管,递刀切断,远端递小圆针1号丝线缝扎。
(9)肺充气检查残端,递生理盐水倒入胸腔充气检查,漏气处递小圆针1号丝线加强缝合。
(10)支气管残端用周围胸膜或肺组织包埋,递小圆针1号丝线间断缝合。
(11)放置引流管以下步骤同“胸部后外侧切口手术”第10~16步,配合同“胸部后外测切口手术”第10~16步。
2 肺叶切除(右肺上叶)手术配合2.1 麻醉全身麻醉。
2.2 体位侧卧位或仰卧位。
2.3 敷料胸包、敷料包。
2.4 切口后外侧切口或胸前弧形切口。
2.5 特殊用品支气管吻合器、肺叶器。
2.6 手术步骤及配合(1)消毒皮肤至胸腔内探查同“胸部后外侧切口手术”第1~9步,配合同“胸部后外侧切口手术”第1~9步。
肺部移植手术的护理在进行肺部移植手术后,患者需要接受特殊的护理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以下是一些肺部移植手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病房环境- 为患者提供一个清洁、安静和温度适宜的病房环境。
-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 控制感染风险,确保病房内的卫生情况良好。
- 确保病房内设备的正常运转,如呼吸机、监测设备等。
呼吸护理- 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包括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 定期清洁呼吸道,保持通畅。
- 鼓励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如深呼吸等。
- 监测患者的咳嗽情况,及时处理咳嗽引起的不适。
免疫抑制药物管理- 根据医嘱准确给予免疫抑制药物,保持药物的稳定血药浓度。
- 监测患者的免疫抑制药物血药浓度,及时调整剂量。
- 注意免疫抑制药物的副作用,如感染风险增加、消化道不适等。
- 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和副作用等。
感染控制- 强调患者和家属的手部卫生,包括勤洗手、正确使用消毒液等。
- 定期检查患者的伤口,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迹象。
- 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 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 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血液检查等。
- 提供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和补充剂。
- 定期评估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心理支持- 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和应对手术后的生活变化。
- 定期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和需求。
- 鼓励患者参与支持性心理治疗,如心理咨询等。
- 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应对手术后心理问题的方法和资源。
以上是肺部移植手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通过综合管理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和手术成功率。
护理团队应密切配合,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问题,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护理。
肺移植手术后,患者需要哪些特别的护理措施?肺移植,作为现代医学的杰出成就之一,为无数终末期肺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然而,手术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终结,相反,它标志着一段更加细致的康复之旅的开始。
对于肺移植患者而言,术后的护理措施不仅关乎身体的恢复,更直接影响着移植肺的长期存活和生活质量。
那么,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我们应该如何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生机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肺移植手术后患者所需的特别护理措施。
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守护移植肺的第一道关卡肺移植手术后的患者如同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术后的护理工作尤为关键。
首先,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不可或缺的。
这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的持续观察。
由于手术对身体的巨大冲击,患者的生命体征可能会出现波动,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除了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对于肺移植患者来说,特别需要注意呼吸系统的变化。
移植肺的功能恢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期间可能会出现排异反应、感染等风险。
因此,定期的肺功能测试、胸部X光或CT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此外,肺移植患者的体液管理也至关重要。
严格的出入量记录、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是防止肺水肿、保障移植肺良好灌注的重要措施。
医护人员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以确保患者的内环境稳定。
二、药物治疗与免疫抑制,平衡身体攻防的微妙舞蹈肺移植手术的成功,犹如在生命之树上嫁接了一段新的枝桠。
然而,要让这新枝桠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却并非易事。
患者的免疫系统,这位身体内的“守门人”,时刻警惕着外来入侵者,却也可能对新移植的肺发起攻击。
因此,药物治疗与免疫抑制在这场康复之舞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1. 免疫抑制剂:守护新肺的“和平使者”免疫抑制剂,顾名思义,是一类能够抑制免疫系统活性的药物。
在肺移植术后,它们的作用尤为重要。
这些“和平使者”被派往患者体内,旨在平息免疫系统对新移植肺的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