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采血技术评分标准

静脉采血技术评分标准

静脉采血技术评分标准
静脉采血技术评分标准

静脉采血技术评分标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静脉采血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监考人员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特别备注

无菌技术操作 一、无菌持物钳(镊)使用法 (一)目的 取用或者传递无菌敷料、器械等 1、无菌持物钳(镊)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条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移互物品旁进行操作;

3、无菌钳(镊)使用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持物筒、持物钳使用的有效期《4小时; 5、不可直接从盖孔中取、放无菌持物镊(钳); 6、避免无菌持物镊(销)在空气中暴露过 二、无菌容器使用法 (一)目的 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二)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容器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 2、无菌容器寸丁开后,须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期为24小时; 3、取、放无菌物品后,立即将无菌容器盖好,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4、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部,手指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三、铺无菌盘法

(一)目的 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以供实施治疗时放置无菌物品使用。 (二)注意事项 1、操作前必须规范洗手; 2、操作区域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3、手及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苗面; 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使用的有效期为4小时,已开启过的无菌治疗包 小时内有效; 5、灭菌化学指示物未变色或包布潮湿、破损、 四、戴无菌手套 (一)目的 灭菌时间过期时不可使用。 1、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须戴无菌手套;

2、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保无菌效果,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免受感染. (二)注意事项 1、戴手套时须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立即更换; 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4、注意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手套的大小要合适。 5、戴手套后双手要始终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内的水平。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50项护理基础操作评分标准[1]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目录 第一项一般洗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 第二项无菌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 第三项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 第四项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 第五项鼻饲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5) 第六项女病人导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6) 第七项胃肠减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7) 第八项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 第九项鼻塞(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9) 第十项换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0) 第十一项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1) 第十二项血糖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2) 第十三项口服给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3) 第十四项密闭式输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 第十五项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5) 第十六项静脉留置针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16) 第十七项静脉采集血标本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7) 第十八项静脉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8) 第十九项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9 第二十项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0) 第二十一项肌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1) 第二十二项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2) 第二十三项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3) 第二十四项酒精拭浴降温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4) 第二十五项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5) 第二十六项经鼻/口腔吸痰法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6) 第二十七项气管切开(呼吸机)病人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7) 第二十八项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8) 第二十九项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9) 第三十项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30) 第三十一项除颤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1)

静脉采血操作技术规范评分表流程图

静脉采血技术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为患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 二、准备 1、个人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治疗盘、碘伏、棉签、止血带、采血针1-2个、真空采血管,污物杯、输液贴、一次性治疗巾,试管架、手消毒凝胶、锐器盒 3、环境准备:洁净,宽敞,光线适宜 三、评估要点 1、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按要求进行采血前准备。 2、是否空腹。 3、病情、一时状态、合作程度。 4、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 四、操作程序 1、核对医嘱及试管条形码。 2、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呼唤患者、核对床头卡及手腕带),评估患者病情、血管情况,向患者解释目的和注意问题、询问患者是否进食 3、一看:初步选择采血静脉,在穿刺部位肢体下放一次性治疗巾、止血带 二扎:在穿刺部位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止血带,末端向上,嘱患者握拳 三摸:以手指探明所选静脉的走向和深浅 4、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待干,消毒直径范围大于5cm 5、再次核对患者检验时间、项目及标本容器是否一致。 6、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一手持采血针,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30角自静脉上方或者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滑行入静脉,见回血,再顺静脉进针少许,用胶贴固定蝶翼,采血针另一端与真空管相连,当采集到需要量时反折针头,换采血管,采血顺序:血培养--不含添加剂的采血管--凝血标本管--其他标本管 7、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用干棉签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出针头,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按压。 8、再次核对标本标签条形码内容、床号姓名,撤去治疗巾。 9、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予相关知识宣教,整理床单位,处理生物垃圾,洗手。 五、注意事项 1、核对:患者身份:床号、姓名、电子条形码、腕带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合作程度,需空腹采血者了解空腹时间、血管状况和肢体活动度等 3、采集:按无菌操作原则穿刺,见回血后按顺序依次插入采试管中(血培养—红管—蓝管—绿管—紫管—黑管) 4、操作完毕宣教:穿刺部位压迫力度、时间以不出血为宣,禁止局部按摩 5、一般在早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或禁食6h以上采集,输入脂肪乳时应等待8h后采集,否则为脂血 6、禁止从输液测肢体采血,避免用力挤压或指腹按摩取血 7、同时采集多种标本时,根据采血管的要求依次采集 8、尽可能缩短止血带的结扎时间 9、采集时血液速勿过快或过慢,以免引起溶血;血液沿着试管壁流入 10、标本避免过度震荡及禁止旋转在高温、低温的环境中以免溶血 11、注意不同体位采血,检验的结果不同,如:立位比卧位血浆总量少12% 12、及时送检 13如遇多项检验者,应捆绑送检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精选.docx

项目操作标准分值扣分细则得分 1.洗手,双人核对医嘱 评估 2.评估患者:患者病情、治疗情况、体温、血型、 7 分 输血史、过敏史、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疼痛、心理 状态、认知水平及合作程度 1.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操作 2.患者了解输血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前准 排空大小便;舒适卧位,情绪稳定 备 3.用物准备:生理盐水、血制品、一次性输血器、 10分 棉签、弯盘、表、碘伏、输血单、输液卡 1.双人查对输血申请单,核对血袋包装、血液性质、 配血报告单上的各项信息,确认无误后签名 2.洗手,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治疗护理项目单和腕 带,向患者解释输血过程及目的。 3.核对并检查生理盐水,开启瓶盖,消毒瓶塞,检 查并打开输血器,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一次排气 成功(液体不能排出头皮针以外),对光检查,关闭 调节器。 4.药液输完,关闭输液器,水止。输血器再次排气 后,检查输血管有无气泡,再次核对(床号、姓名、操作药物),连接输血器。 5.打开输血器,液体滴入通畅;据病情、年龄调节 滴速。 . 取下输液器及液体瓶 步骤 6.再次检查输液部位有无红肿,再次查对患者信息 74 分并签字,询问患者感受,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7.待患者滴入生理盐水 30-50ml 后,再次观察患者反 应及穿刺部位有无异常 . 8.双人再次核对输血单,确认无误后,以手腕旋转 动作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防 止红细胞破坏。 9.打开储血袋封口,消毒,插入输血器至针头根部, 缓慢将储血袋挂于输液架上 10. 调节滴速,开始速度宜慢,观察15 分钟,无不 良反应后,将滴速调节至要求速度 11.再次核对并签字,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3 分未洗手扣 1分,未核对医嘱扣 2 分,未 双人核对扣 1 分 4 分少评估一项扣分 2 分一项不符合扣 1 分 3 分少一项扣 1分 5 分少一项扣 1分 3 分未双人核对扣 2 分,核对不符合要求扣 1分,少一个签名扣分 3分 未洗手扣 1 分,未查对扣 2 分,查对不12 分 认真扣 1 分 使用前未检查扣 2 分,未消毒扣 2 分, 未插入针头根部扣 1 分,排气不成功扣15 分 2 分,液体排出扣 1 分,未检查扣 2 分。 未关闭输液器扣 2 分,输血器未再次排 3 分 气扣 2 分,未检查扣 1 分,未核对扣 2 分,核对不全扣 1 分,连接方法不对扣 3 分 5 分。 少做一项扣 1 分 3 分 少做一项扣 1 分 6 分 观察时间不对扣 1 分,未观察不得分, 4 分 观察不全面少一项扣 1 分 未双人核对扣 3 分,核对不全面扣 1 分,4 分未摇匀扣 2 分,震荡剧烈扣 3 分,摇匀 方法不对扣 1 分。 2 分未消毒不得分,消毒不合要求扣 1 分,4 分未插入针头根部扣 1 分。 开始速度快扣 2 分,观察时间不对扣1 4分 分,观察后未调节合适滴速扣 1 分。 未核对扣 1 分,未签字扣 1 分 2分

静脉采血评分标准

静脉血标本采集法评分标准 项目内容标 分 考号及得分 评估10 分核对医嘱核对医嘱及检验申请单 2 评估患者 1.全身情况:目前病情,进食情况等。 2.局部情况:注射部位皮肤及血管情况、肢体活动情况。 3.心理方面:合作程度,及有无恐惧,焦虑等。 4.健康指导:采血标本的目的,要求和意义。 2 2 1 1 评估环境环境清洁,光线充足,根据情况开窗,开灯。 2 计划20分预期目标 1.在规定时间内(分钟)正确完成操作,患者对操作满意。 2.患者明确采集血标本的目的和要求,并积极配合。 3.标本量准确,能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选择合适的试管与容 器。 1 1 1 准备 护士: 1.着装整洁,洗手,带口罩。 2.熟悉血标本采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 3 2 准备用物: 1.试管架上放标本容器(真空采血管或血培养瓶); 2.治疗盘:压脉带,皮肤消毒剂,棉签,小枕,一次性手套, 一次性采血针,弯盘,(按需要备酒精灯、火柴),检验单, 试管贴标签。 3.评估用物质量。 2 8 5 实施45 分1.带用物到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3 2.戴手套,备好采血针。 2 3.选择静脉,垫小枕,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2 4.在静脉上方5-6cm处系压脉带,嘱患者握拳,再次常规消毒穿刺部位 皮肤。 3 5.按静脉穿刺法进针,见回血后,连接真空采血管,抽吸血液至所需量, 松压脉带,松拳。 15 6.干棉签按压穿刺点皮肤,迅速拔针。 2 7.将采血针丢入锐器盒内,集中处理,其他用物按分类处理。 3 8.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衣被。 1 9.再次核对检验单、检查项目及血标本。 2 10.在检验单上粘贴采血管条码;在采血管上注明床号、姓名,及时送检。 5 11.脱手套,洗手,取口罩。 2 1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5 评价25 分1.护士无菌观念强,一针见血,采集的标本准确无误。10 2.能与患者有效沟通,患者满意,采血后无皮下出血10 3.口述:(1)1个患者同时留几种血标本:则按先培养,次抗凝,后非 抗凝,分别将标本注入标本容器内,血液沿试管壁缓慢注入,切勿将气泡 注入,以免溶血。(2)全血标本、血清标本、血培养标本留取方法。 5 4.规定时间:12分钟(每超过1—60秒扣1分)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

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侧缘,在锁骨中点稍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呈弓形而稍向下,资料Word 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器沿钢丝送入静脉(送扩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

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最新知识点)

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科室: 姓名:分数: 项目项 目 总 分 考核评价要点 分 值 扣分标准 扣 分 记 录 操作准备质量素 质 要 求 20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语 言文明、态度和蔼 3、洗手 2 2 2 一项不符 合扣1分 环 境 整洁、安静、安全2 一项不符 合扣1分病 人 理解目的、愿意合作、体位舒 适 2 一项不符 合扣1分 物 品 1、备齐用物:输液架、治疗盘、 无菌盘、输血器、输液贴、止 血带、安尔碘、棉签罐、弯盘、 治疗巾、注射器、7-8号头皮 针 2、遵医嘱备药物、生理盐水、 医嘱单、同型血液及配血单 10 少一件扣 1分

操作流程质量评 估 65 1、双人核对医嘱、核对病人、 同型血液及配血单,向病人解 释,取得合作 2、评估病人病情、血型、静 脉条件、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3、询问过敏史,了解需要,洗 手,戴口罩 4 4 3 一项不符 合扣1分 流 程 1、核对,备好输血前用药置 无菌盘内,拉开生理盐水瓶口 保护套,消毒瓶塞,输血管插 入瓶塞内 2、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 姓名及血型 3、备输液贴,挂生理盐水于 输液架上,排气方法正确 4、铺治疗巾,选择合适静脉, 在穿刺部位上方(近心端)约6 cm处扎紧止血带 5、常规消毒皮肤,方法正确, 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6、再次核对,取下针套,排 气 7、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 4 4 3 3 4 4 1 5 2 2 4 4 2 3 一次性排 气不成功 扣3分 穿刺不成 功扣10分 二次穿刺 成功扣5 分 其它一项 不符合扣1 分

针头平行送入,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打开调节器 8、固定针头,按医嘱正确执行输血前用药 9、双人再次核对病人、同型血液及配血单 10、以无菌技术将输血器针头移入储血袋塑料管内,缓慢将血袋倒挂于输液架上 11、调节滴数:先缓慢滴入15分钟,如无不良反应,根据病情调节滴数,核对 12、协助病人卧位舒适,整理床单位 13、正确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终末质量观 察 指 导 15 1、输血开始速度宜慢,观察15 分钟无反应后再根据需要调 节滴数 2、输血过程中经常观察病人 情况,注意输血反应 3、血液输完后生理盐水冲 管,输两袋以上每袋之间必须 2 2 2 2 一项不符 合扣1分

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图及评分标准

九病区护理操作流程图与评分标准 一、备用床 (一)备用床流程图 ↓ 移开床旁桌20cm,椅放于床尾 ↓ 湿扫床褥→头尾掉换翻转床褥,卷放于床尾椅上→翻转床垫→铺好床褥↓ 对齐中线→展开大单→先床头后床尾再中间铺好近侧大单→转至对侧同 法铺好 ↓ 被套放于床头展开铺于床上→打开开口→“S”形放入棉被→角线吻合铺 平套好→系带 ↓ 棉被两侧与床沿平齐向内折,床尾塞入床垫下 ↓ 套好枕套→角、线吻合→开口背门→放置床头棉被上。 ↓

(二)备用床考核评分标准 操作所用时间7min 成绩 评分标准: ①本操作以100分计算,80分达标。 ②一般情况下,扣分以2分为单位,即凡有错误或出现漏掉某程序并影响下一程序时、动作没有达到轻稳、操作未节力、清洁物品落地、操作过程中用手触摸头面部、辅助动作等,每次扣2分。但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如没有翻转褥垫、棉被

二、暂空床 (一)暂空床流程图 ↓ 移开床旁桌20cm,椅放于床尾 ↓ 湿扫床褥→头尾掉换翻转床褥,卷放于床尾椅上→翻转床垫→铺好床褥↓ 对齐中线→展开大单→先床头后床尾再中间铺好近侧大单→必要时铺橡胶单及中单,橡胶单上缘距床头45~50cm,中单完全覆盖橡胶单→ 转至对侧同法铺好 ↓ 被套放于床头展开反铺 ..于床上→棉被对齐被套封口处放好并展开→从床头卷向床尾翻出铺平→系带 ↓ 棉被两侧与床沿平齐向内折,床尾塞入床垫下,再四折于床尾↓ 套好枕套→角、线吻合→开口背门→放置床头大单上。 ↓

(二)暂空床考核评分标准 姓名操作所用时间8min 成绩 ①本操作以100分计算,80分达标。 ②一般情况下,扣分以2分为单位,即凡有错误或出现漏掉某程序并影响下一程序时、动作没有达到轻稳、操作未节力、清洁物品落地、操作过程中用手触摸头面部、辅助动作等,每次扣2分。但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如没有翻转褥垫、棉被里外不平等,则按不达标处理。 ③超时者每超过1分钟扣2分。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操作标准分值扣分细则得分 评估7 分1.洗手,双人核对医嘱 2.评估患者:患者病情、治疗情况、体温、血型、 输血史、过敏史、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疼痛、心理 状态、认知水平及合作程度 3分 4分 未洗手扣1分,未核对医嘱扣2分,未 双人核对扣1分 少评估一项扣0.5分 操作前准备10分1.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患者了解输血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排空大小便;舒适卧位,情绪稳定 3.用物准备:生理盐水、血制品、一次性输血器、 棉签、弯盘、表、碘伏、输血单、输液卡 2分 3分 5分 一项不符合扣1分 少一项扣1分 少一项扣1分 操作步骤74分1.双人查对输血申请单,核对血袋包装、血液性质、 配血报告单上的各项信息,确认无误后签名 2.洗手,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治疗护理项目单和腕 带,向患者解释输血过程及目的。 3.核对并检查生理盐水,开启瓶盖,消毒瓶塞,检 查并打开输血器,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一次排气 成功(液体不能排出头皮针以外),对光检查,关闭 调节器。 4.药液输完,关闭输液器,水止。输血器再次排气 后,检查输血管有无气泡,再次核对(床号、姓名、 药物),连接输血器。 5.打开输血器,液体滴入通畅;据病情、年龄调节 滴速。.取下输液器及液体瓶 6.再次检查输液部位有无红肿,再次查对患者信息 并签字,询问患者感受,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7.待患者滴入生理盐水30-50ml后,再次观察患者 反应及穿刺部位有无异常. 8.双人再次核对输血单,确认无误后,以手腕旋转 动作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防 止红细胞破坏。 9.打开储血袋封口,消毒,插入输血器至针头根部, 缓慢将储血袋挂于输液架上 10.调节滴速,开始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无不 良反应后,将滴速调节至要求速度 11.再次核对并签字,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 12.将呼叫器放于患者可触及位置,交待注意事项及 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 13.血制品已输完,向患者解释血液已输完,输注生 理盐水。消毒生理盐水瓶口,取下血袋,将输血器 针头插入生理盐水瓶中,调节滴速。 14.直到将输血器内的血液全部输入体内再拔针,按 压穿刺部位 15.整理床单元及用物 16.双人再次进行输血“八对”。 17.洗手,记录 3分 3分 12分 15分 3分 3分 3分 6分 4分 4分 2分 4分 4分 2分 2分 2分 2分 未双人核对扣2分,核对不符合要求扣 1分,少一个签名扣0.5分 未洗手扣1分,未查对扣2分,查对不 认真扣1分 使用前未检查扣2分,未消毒扣2分, 未插入针头根部扣1分,排气不成功扣 2分,液体排出扣1分,未检查扣2分。 未关闭输液器扣2分,输血器未再次排 气扣2分,未检查扣1分,未核对扣2 分,核对不全扣1分,连接方法不对扣 5分。 少做一项扣1分 少做一项扣1分 观察时间不对扣1分,未观察不得分, 观察不全面少一项扣1分 未双人核对扣3分,核对不全面扣1分, 未摇匀扣2分,震荡剧烈扣3分,摇匀 方法不对扣1分。 未消毒不得分,消毒不合要求扣1分, 未插入针头根部扣1分。 开始速度快扣2分,观察时间不对扣1 分,观察后未调节合适滴速扣1分。 未核对扣1分,未签字扣1分 未协助安置体位扣1分,未放置呼叫器 扣1分,交待事项不全扣1分,未交待 扣2分 未向患者解释扣1分,未消毒扣2分, 其他一项未做扣1分 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 一项未做扣一分,处理不当扣0.5分 未核对不得分,核对不全扣一分 少做一项扣1分 质量评价9分1.操作准备、熟练,查对规范 2.与患者沟通有效 3.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 4.在规定时间内(15分钟)完成操作 2分 4分 3分 操作不熟练扣1分,查对不规范扣1分 一处未有效沟通扣1分 污染三次以上不得分 超时1分钟扣1分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规范方案和评分标准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 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 ?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 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 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 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 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 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 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 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 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 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 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程中,针尖 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入静脉,到位 率比锁骨下路高。也可以经此路放置Swa n-Ga 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心内膜起搏器。 ⑵ 锁骨下路病人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张幵便于进针。右肩部可略垫高(也可不垫),头低位约15?30°,从锁骨中内1/3 的交界处,锁骨下缘约1?1.5cm (相当于第二肋骨上缘)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

静脉采血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静脉采血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考核人得分 分扣流程操作要求值分 职业1 符合护职业规范要求 4 规范 2 核对查对医嘱 2 (1)护士洗手,核对,解释 6 3 评估 (2)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局部皮肤组织及血管情况 4 (3)评估环境清洁、安静程度 2 (1)护士:洗手、戴口罩 2 (2)用物:核对、检查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4 4 准备 (3)患者:理解并配合操作 2 (4)环境:清洁、安静 2 (1)核对、解释6 (2)携患者取舒适体位,铺垫巾,选择合适静脉,穿刺部位下置6 静脉垫圈/垫 枕 (3)系止血带(穿刺部位上方6cm) 2 (4)消毒皮肤,再次核对 6 (5)注射器采血:活动针栓检查注射器,进针,见回血后固定针8 头,按需留取适量血液;采血针采血;进针,见回血后固定针柄, 5 操作另一端插入血标本容器中,留取适量血量(6)松开止血带,迅速拔出针头,按压局部片刻,勿按揉 4 (7)操作核对后,根据检查的目的不同将标本置于不同的容器中,6 采血培养标本时,先将密封瓶纸撕开,取血后将取血瓶口棉塞取出,迅速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瓶口,将血液注入培养瓶中轻轻摇匀,再将瓶塞在火焰上消毒后塞好。 (8)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和用物 2 4 6 指导正确指导患者/家属 4 7 处置用物、生活垃圾及医疗废弃物分类正确处置 2 8 洗手流动水洗手 4 9 记录观察采血后患者局部反应并记录 (1)患者感觉良好,无不适,知晓 告知注意事项 4 (2)操作过程规范、准确,符合无菌操作及标准预防原则 6

10 评价 (3)采集方法正确,标本不发生溶血,抗凝标本无凝血,符合检4 验要求 (4)指导沟通到位,体现人文关怀 4 11 得分 (准备+评估+操作程序+提问)得分×整体评价得分 静脉采血护理操作技术【目的】为患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协助疾病诊断及治疗。【用物准备】基础治疗盘、注射器或采血针、止血带、胶布、化验单、血标本容器、备用针头或头皮针、弯盘、静脉垫枕/圈、试管架。 【指导内容】 1.向患者解释采血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按照检验的要求,指导患者采血前做好准备。 3.采血后,指导患者采取正确按压方法。 【注意事项】 1.根据检验项目、目的准备标本容器,在选择的容器外必须粘贴标识。 2.在采血过程中,应当避免导致溶血的因素:取血清标本时,取下针头,缓慢注入干燥试管中,勿将泡沫注入,避免震荡;采全血或血浆标本时,取下针头,慢慢注入抗凝管中,轻轻转动试管防止血液凝固或溶血。 需要抗凝的血标本,应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3. 4.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 【相关知识】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防发生差错。 2.标本采集前须明确检测项目、目的、采集量及注意事项,正确采集。 3.采集血培养标本,须事先检查容器有无裂缝,瓶塞是否干燥、紧密,有无混浊、变质等。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不可混入防腐剂、消毒剂及其他药物,以免影响检验结果。培养标本宜在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采集各项标本均应做到:及时采集,量要准确,按时送验,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4.

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评分表流程

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评分表流程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一、目的 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补充血浆蛋白、补充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补充抗体、补体、排除有害物质 二、准备: 1、个人准备:着装整齐、戴口罩、洗手 2、用物准备:治疗盘、输血器、0.9%生理盐水100ml、0.5%碘伏或洗必泰、棉签、污物杯、手消毒凝胶、无静脉通路需备止血带、垫巾、输液贴~ 3、环境准备:洁净、光线适宜、或有足够的照明 三、评估 评估病情对输血知识的了解程度~血管情况~输血史~解释告知输血的注意事项、目的、方法 四、操作程序 1、取血:根据输血医嘱~护士凭输血申请单到血库取血 2、查对:三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血袋完整性) 八对:与血库人员共同查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血袋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的种类、血量,~签字取血。 3、再查对:回病房后与另一个护士再次三查八对~并记录在输血登记本上 4、血袋在室温下复温15-20分钟 5、按静脉输液法建立静脉通路~连接0.9%生理盐水100ml与输血器~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6、再次查对:八对

7、接血袋:以手腕旋转动作轻轻摇匀血袋内血液~常规消毒血袋口~血袋缓慢挂与输液架上 8、调滴数:开始滴入速度不宜超过20滴/分~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调节滴速,成人一般为40-60滴/分, 9、操作后查对:八对 10、协助舒适卧位~整理用物~洗手~记录,输血时间、种类、血量、血型、血袋号、有无输血反应, 11、续血时的处理:如果输两袋以上的血液时~应在上一袋血液即将滴尽时~常规消毒生理盐水瓶塞~接生理盐水输入~然后再接着输入另一袋血液 12、停止输血:输血结束后~继续滴入生理盐水~直到输血器内血液全部输完再拔针,同静脉输液法, 13、输血袋的处理:输血空袋注明输血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及执行者~送输血科放置冰箱内存放24小时后做医疗废物处理 14、洗手~记录 五、注意事项 1、在取血和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在输血前一定要有两名护士,或一名护士和一名医生,进行三查八对 2、输入两瓶以上血液时~两瓶之间需输入少量的生理盐水 3、输血时~血袋内不得随意加入药品~如含钙、碱性药品、高渗、或低渗液~以防血凝集或溶血。 4、血液不能过早取回。取出血液后~必须在30min内输注。 5、输血开始要缓慢滴入~速度不超过20滴/min,10,15min后再按所需的速度滴入。

静脉采血操作以及评分标准.docx

v1.0可编辑可修改 静脉采血操作及评分标准 时间:科室:外四姓名:得分: 分扣扣分 项目内容扣分标准 值 分理由 采集血标本,包括全血标本、血清标本及血培5说不全-3 目的 养标本。 治疗盘、注射器、止血带、标本容器(各类试5少一件-1 用物 管)、小垫枕、必要时备无菌手套及无菌纱布。 1.核对医嘱、检验单上的姓名、床号、住院号、10未核对-5 检验项目,检查标本容器有无破损,是否符合容器未符合-5 检验要求要求 2.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5未洗手-5 3.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床号及姓名,向病5未核对-3 人及家属做好解释未解释-2 操 4.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5未安置体位-3 位未放置物品-2 作 5.选择合适的静脉,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小5选择静脉不-3 步 枕,在穿刺部位上方 6cm在扎紧止血带;常规何时 -2消毒局部皮肤,待干,嘱患者握拳消毒不到位 骤 5.按静脉注射术将针头刺入静脉,如见回血,15未一针见血 证明针头已入静脉,抽动活塞,抽血到所需量 6.抽血毕,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迅速拔5按压位置错-1 出针头,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嘱患者屈误0 肘按压进针点片刻未屈肘 7.立即取下针头,将血液注入标本容器内5-2 -3

v1.0可编辑可修改 8.采血完毕,协助患者去舒适卧位,整理床单5未采取卧位-3 位,处理用物未整理-2 9.将血标本贴上标签连通检验单及时送到检验10标签帖错-5 室,并记录执行时间。未及时送检-5 13.洗手、记录5未记录-5 14.操作熟练,体现人文关怀5酌情扣分 1.采集标本的方法、时间、量必须正确。10方法不对 1-2 2.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抽取血标本,以项 免影响检验结果。 注 意3.一般采取肘部浅静脉为采血点。 事 4.同时抽取几个项目的标本时,一般应先注入 项 血培养瓶,其次注入抗凝管,最后注入干燥 试管。 5.严格注意区菌操作。 考核人签名: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目录 一、手卫生 (3) 二、无菌技术 (5)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6) 四、口腔护理技术 (11) 五、鼻饲技术 (12) 六、导尿技术及护理 (13) 七、胃肠减压技术 (15) 八、灌肠技术……………………………………………………………………….. 九、氧气吸入技术…………………………………………………………………... 十、换药技术 十一、雾化吸入疗法 十二、血糖监测 十三、口服给药法 十四、密闭式输液技术 十五、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十六、静脉留置针技术 十七、静脉采血技术 十八、静脉注射法 十九、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 二十、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方法 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

二十二、皮内注射技术 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 二十四、物理降温法 二十五、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法 二十六、经鼻/口腔吸痰法 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二十八、心电监测技术 二十九、血氧饱和度检测技术 三十、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技术三十一、除颤技术 三十二、轴线翻身法 三十三、患者搬运法 三十四、患者约束法 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法 三十六、咽拭子标本采集法 三十七、洗胃技术 三十八、“T”冠引流护理 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 四十、膀胱冲洗的护理 四十一、脑室引流的护理 四十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四十三、产时会阴消毒技术 四十四、早产儿暖箱的应用

四十五、光照疗法 四十六、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 四十七、听诊胎心音技术 四十八、患者入/出院护理 四十九、患者跌倒的预防 五十、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 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 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 1 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 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 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

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 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 °,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 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 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 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 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 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 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 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 入静脉,到位率比锁骨下路高。也可以经此路放置Swa n-Ga 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心内膜起搏器。 ⑵ 锁骨下路病人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张开便于进针。右肩部可略垫高(也可不垫),头低位约15?30°,从锁骨中内 1/3的交界处,锁骨下缘约1?1.5cm (相当于第二肋骨上缘)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

中心静脉穿刺操作指南及评分标准精选文档

中心静脉穿刺操作指南 及评分标准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及评分标准 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

静脉采血评分标准及操作流程

静脉采血操作评分标准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 准备 审核执行医嘱,绑定试管:在护士站审核执行采血医嘱;检查采血管质量(效期、是否松动、有无裂痕),并在抽血系统扫描绑定,打印采血汇总审核单;双人查对汇总单和电子医嘱是否相符(涉及纸质化验单时,如配血,需核对化验单、电子医嘱及采血管是否一致)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七步洗手法洗手 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试管架、已绑定的采血管、采血针2枚、采血汇总核查单、压脉带、消毒用碘伏棉棒或75%酒精棉片、棉签、手套、胶带、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锐器桶 携用物至床旁 评估:评估病情、过敏史、是否空腹、情绪、穿刺部位皮肤及静脉情况 解释、问二便 核对:确认患者身份(姓名、年龄),核对采血汇总单条目与采血管信息是否相符戴手套 选静脉 协肋患者取合适体位,选择合适静脉,如贵要静脉、头静脉、前臂内侧静脉等 消毒 扎压脉带:在穿刺部位以上7.5~10cm处扎压脉带 消毒:使用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逆时针各消毒一次,消毒范围≥

5cm×5cm,松压脉带,待干 检查采血针:有效期及包装是否完好 查对、进针 再次查对患者身份,确认无误后扎压脉带,嘱患者握拳,进针 固定 用胶带(布)固定采血针针柄 放血、混匀 将针头插入第1个真空采血管放血,当血液开始流入采血管时松开止血带,嘱患者继续握拳,按照采血要求依次采血和混匀 拔针和废弃针头、压迫止血 所有血标本采集完后,让患者松拳,去除胶带(布),拔出针头,将针头弃入锐器盒;用棉签顺着血管按压穿刺部位3~5min,直至不出血为止 脱手套 查对 交代注意事项 若患者能自己按压,指导其按压穿刺点3~5min至不出血为止 整理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放置呼叫器于易取处 整理用物、垃圾分类处置 洗手、签字 及时更新采血时间,并送检 采血注意事项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要求(试行)为规范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有关管理规定,制定本基本要求。 一、总则 (一)申请临床用血的医疗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设住院部的门诊部及卫生所不得开展输血。临床用血统一由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合法血站供给,医疗机构不得擅自采集血液(对患者进行自身输血除外)。 (二)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健全工作制度,遵循合理、科学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三)三级医院应设立输血科,二级医院设立输血科或血库,一级医院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立血库或贮血室。 (四)输血科(血库)的主要职能: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二、布局和设施 (一)布局要求 1、输血科(血库)应有独立的业务用房,选址应远离污染源,并尽可能临近手术室、病房,以便于取血。 2、房屋建筑设施应达到卫生学标准,布局合理,按工作流程分室分区,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室或各区域有明显的标识。血液贮存、发放处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室设在半清洁区。 (二)用房面积 1、科室用房面积应能满足其任务和功能的需要,原则上三级医院不少于80m2,二级医院不少于50m2,贮血室不少于30m2。 2、使用面积与床位数参考比例推荐标准: 床位数(张)使用面积(m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