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加工工艺学-果蔬腌制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66
第五章蔬菜腌制严格按照HACCP操作规程作业,先进的生产设备与传统生产工艺相结合,专业生产泡菜第一节蔬菜腌制品的特点和分类一、腌渍食品的概念:是将新鲜的蔬菜经过适当处理后用食盐和香料等进行腌制,使其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制成鲜香嫩脆、咸淡(或甜酸)适口且耐保存的制品。
二、蔬菜腌制品的特点增加了保藏性携带运输方便增加风味,丰富产品种类生产投资少,见效快,方法简单1、发酵性腌制品:利用低浓度的盐分,在腌制过程中经过乳酸发酵,一般还有轻微的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利用发酵所产生的乳酸与加入的食盐及香辛料等的防腐作用,保藏蔬菜并增进其风味。
如泡菜和酸菜。
2、非发酵性腌制品:在腌制过程中,不经过发酵或经微弱的发酵,主要是利用高浓度的食盐、糖及其它调味品来保藏和增进其风味。
非发酵性腌制品依其所含配料及味道不同,分咸菜、酱菜、糖醋菜三大类。
三、蔬菜腌制品的分类第二节、蔬菜腌制原理一、食盐的防腐作用1.高渗透压作用2.抗氧化作用3.降低制品的水分活度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1.乳酸发酵2.酒精发酵3.醋酸发酵三、蛋白质的分解作用1.鲜味的形成2.香气的形成3.色素的形成一、食盐的防腐作用(一)食盐保藏的原理1、高渗透压作用:1%的食盐溶液可产生618.082kPa的渗透压,通常腌菜用盐浓度为4%~15%。
2、抗氧化作用3、降低水分活性作用(二)影响食盐防腐效果的因素1、微生物的种类:酵母菌>霉菌>细菌2、pH值:pH值降低,食盐防腐效果增强。
在中性溶液中,抑制酵母菌活动的食盐浓度必须达到25%,而当pH值为2.5时,浓度14%的食盐溶液就足以抑制其活动;对高度发酵的腌制品,如酸白菜不需加盐就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
3、温度:低温对微生物的活动有抑制作用。
冬季盐浓度可低些,夏季盐浓度应提高。
4、氧气:有氧条件可促使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密封可提高盐溶液的保藏效果。
在中性溶液中能忍受的最高食盐浓度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主要是乳酸发酵、还有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作用。
第五章蔬菜腌制韩国独资“青岛三豪食品有限公司”严格按照HACCP操作规程作业,先进的生产设备与传统生产工艺相结合,专业生产泡菜第一节蔬菜腌制品的特点和分类一、腌渍食品的概念:是将新鲜的蔬菜经过适当处理后用食盐和香料等进行腌制,使其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制成鲜香嫩脆、咸淡(或甜酸)适口且耐保存的制品。
二、蔬菜腌制品的特点增加了保藏性携带运输方便增加风味,丰富产品种类生产投资少,见效快,方法简单1、发酵性腌制品:利用低浓度的盐分,在腌制过程中经过乳酸发酵,一般还有轻微的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利用发酵所产生的乳酸与加入的食盐及香辛料等的防腐作用,保藏蔬菜并增进其风味。
如泡菜和酸菜。
2、非发酵性腌制品:在腌制过程中,不经过发酵或经微弱的发酵,主要是利用高浓度的食盐、糖及其它调味品来保藏和增进其风味。
非发酵性腌制品依其所含配料及味道不同,分咸菜、酱菜、糖醋菜三大类。
三、蔬菜腌制品的分类第二节、蔬菜腌制原理1一、食盐的防腐作用1.高渗透压作用2.抗氧化作用3.降低制品的水分活度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1.乳酸发酵2.酒精发酵3.醋酸发酵三、蛋白质的分解作用1.鲜味的形成2.香气的形成3.色素的形成一、食盐的防腐作用(一)食盐保藏的原理1、高渗透压作用:1%的食盐溶液可产生618.082kPa的渗透压,通常腌菜用盐浓度为4%~15%。
2、抗氧化作用3、降低水分活性作用(二)影响食盐防腐效果的因素1、微生物的种类:酵母菌>霉菌>细菌2、pH值:pH值降低,食盐防腐效果增强。
在中性溶液中,抑制酵母菌活动的食盐浓度必须达到25%,而当pH值为2.5时,浓度14%的食盐溶液就足以抑制其活动;对高度发酵的腌制品,如酸白菜不需加盐就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
3、温度:低温对微生物的活动有抑制作用。
冬季盐浓度可低些,夏季盐浓度应提高。
1。
第一章果蔬加工原理及原料的预处理1、果蔬加工定义:以新鲜果蔬为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处理,消灭或抑制果蔬中存在的有害微生物,保持或改进果蔬的食用品质,制成不同于新鲜果蔬的产品的过程,可称其为果蔬加工。
2、果蔬中的化学成分:叶绿素、花青素、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
3、果蔬败坏的原因:(1)、微生物败坏: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导致食品败坏的主要原因,因为生物引起的败坏,通常表现为生霉、酸败、发酵、软化、腐烂、膨胀、产气、变色、浑浊等。
(2)、化学败坏:变色,包括酶褐变、非酶褐变、叶绿素和花青素在不良的处理条件下变色和褪色、胡萝卜素的氧化以及各种金属离子与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起的变色。
变味,主要是加工制造和储藏中造成的芳香物质的损失和异味的产生。
4、果蔬加工保藏方法①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完全生机)②抑制食品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抑制微生物和酶)(假死)③运用发酵原理的食品保藏方法(不完全生机)④运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无生机原理)5、原料成熟度:①可采成熟度(绿熟):指果实膨大长成,但风味还未达到顶点②加工成熟度(坚熟):指果实已具备该品种应有的加工特性;③生理成熟度:指果实质地变软,风味变淡,营养价值降低,一般称这个阶段过熟。
6、常用去皮方法:手工去皮、机械去皮(旋皮机,擦皮机)、化学去皮(碱液去皮:浸碱法、淋液法)、热力去皮、酶法去皮、冷冻去皮、真空去皮。
7、烫漂处理的作用:①破坏酶活性;②增加细胞透性;③排除果肉组织内的空气;④可以降低原料中的污染物;⑤可以排除某些果蔬原料的不良气味;⑥使原料质地软化,果肉组织变得富有弹性,果块不易破损,有利于装罐操作。
8、防止酶促褐变的方法:①单宁,酪氨酸含量少的加工原料②钝化酶(热烫、食盐浸泡、亚硫酸盐)③控制氧供给。
第二章果蔬罐藏1、食品罐藏:就是将食品密封在容器中,经高温处理将大部分卫生物消除掉,同时防止外界微生物再次入侵的条件下,使食品于室温下长期贮存的保藏方法。
第四节果蔬的糖制和腌制教学目的1.掌握糖制和腌制的原理2.了解果脯蜜饯和酱菜等加工原理一、糖制(以蜜饯为例)1.原理(1)高浓度的糖液会形成较高的渗透压,微生物由于在高渗环境下会发生生理干燥直至质壁分离。
(2)高浓度的糖液使水分活度大大降低,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水分大为减少。
(3)糖制使氧在糖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也使微生物的活动受阻。
2.糖的特性与应用(砂糖)糖的溶解度与晶析(过饱和现象);蔗糖的转化;糖吸湿性糖的甜度:糖液浓度、糖液温度糖液的沸点温度3.果脯蜜饯加工工艺a. 原料预处理(1)选择、清洗、去皮和切分(2)硬化处理(3)硫化处理(4)染色(5)果坯腌制b.加糖煮制(1)蜜饯生产中常用糖的种类白砂糖、饴糖、淀粉糖浆、果葡糖浆及蜂蜜(2)煮制方法:常压煮制和真空煮制c.烘烤与上糖衣4.果脯蜜饯加工中的品质控制——煮烂与皱缩采用成熟度适当的果实为原料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此外,将经过前处理的果实,不立即用浓糖液煮制,先放入煮沸的清水或1%的食盐溶液中热烫数分钟,再按工艺煮制;或在煮制前用氯化钙溶液浸泡果实,也有一定效果。
——成品褐变5腌制1.原理(朊解、脂解和发酵)(1)蔬菜腌制中的生物化学变化——食盐的渗透作用——微生物与酶的作用(微生物发酵)——有害的发酵及腐败作用——蛋白质分解作用——脆度的变化2.影响因素(1)食盐和pH (2)原料组成(3)空气或氧气(4)温度6.泡菜加工工艺根据泡菜风味特征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保持原有风味之一般泡菜;酸度较高者,通常称酸泡莱;具有甜味或淡甜味之甜泡菜。
原料处理:如原料体积过大,要进行切分。
盐水配制:取硬度较高之水使用可更好地保持脆度。
也可适度加入保脆剂。
盐水含盐6%~8%,另可加入2.5%白酒、2.5%黄酒、1%甜醪糟、2%红糖及3%干红辣椒。
亦可加入其他香料,以使制品具备更诱人的风味。
入坛泡制:原料入坛泡制后,应注意坛口的密封性。
泡菜成熟:20~25℃下2~3d即可完成,冬天需较长的时间。
第七章 蔬菜腌制主要内容:1.蔬菜腌制品的分类2.腌渍保藏理论3.蔬菜腌制品加工工艺技术第一节 蔬菜腌制品的分类一、腌渍及腌渍制品概述制品是以蔬菜为原料,按照腌渍的保藏措施,所得的各类加工制品。
它是人们喜爱并经常食用的一种加工制品,如各类咸菜、泡菜、糖醋菜等。
这些制品以糖、盐、醋等作为主要辅料,不但可以调味,而且起到保藏作用。
果蔬腌渍加工生产工艺及设备都比较简单,是一种最大众化的普遍的加工方法。
这类产品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有很多是属于我国的土特产品(或称为传统食品),如四川榨菜,北京八宝酱菜、浙江肖山萝卜干和小黄瓜等。
盐腌主要用于蔬菜的加工,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蔬菜加工方法,蔬菜腌渍品因腌渍方法的不同,而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和品种。
根据所用的原料、腌制过程、发酵程度和成分的状态及风味,主要可以分为发酵性蔬菜腌渍品(包括干盐处理、盐水处理)和非发酵性蔬菜腌制品(包括咸菜类、酱菜类和糖醋菜类)。
第二节腌渍保藏理论蔬菜腌渍的原理主要是利用食盐的高渗透作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以及其他一系列的生物化学作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增加产品的色香味。
其变化过程比较复杂而且比较缓慢。
一、食盐的防腐作用在果蔬腌渍加工中,采用不同的方法,使产品的最后含盐(氯化钠)量的百分率增高,即利用一定浓度溶液所产生的扩散和渗透作用,使原料本身脱水、酶受抑制,微生物处于生理干旱状态,迫使其处于假死或休眠状态,可使产品保持不坏。
一旦产品所含浓度下降,微生物得以活动,产品就会败坏变质。
1.高浓度盐含量可以提高原料的渗透压高浓度的盐液可以产生高的渗透压,而当溶液的渗透压大于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时,微生物细胞内水分就会外渗而使其脱水,最后导致微生物原生质和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从而使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甚至会由于生理干燥而死亡。
所以,利用高的渗透压作用能起到很好的防腐作用。
通常情况腌渍时所用盐浓度通常为4 — 15%。
对有些耐渗透压强的微生物,如霉菌和酵母菌,糖浓度要达到20 — 25%时,才能抑制其生长危害。
果蔬加工技术一、果蔬贮藏与保鲜(一)果蔬的种类及常用品种1.果品的种类依果实构造分为一一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柑橘类、坚果类和柿枣类2.蔬菜依食用部位不同分为一一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果菜类及其他类(二)果蔬加工保藏基本原理果蔬加工品是利用食品工业的各种加工工艺处理新鲜果蔬而制成的产品。
果蔬加工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果蔬在加工过程中己丧失了生理机能。
果蔬加工原理是在充分认识食品败坏原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L食品的败坏食品变质、变味、变色、生霉、酸败、腐臭、软化、膨胀、混浊、分解、发酵等现象统称败坏。
败坏后的产品外观不良,风味减损,甚至成为废物。
造成食品败坏的原因是复杂的, 往往是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起主导作用的是有害微生物的危害。
因此,保证食品质量便成为食品生产中最重要的课题,自始至终注意微生物的问题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3.微生物4.褐变褐变:在果蔬加工品中加工制品变褐这一现象称为褐变。
褐变影响产品外观,降低其营养价值。
褐变可分为酶促褐变(生化褐变)和非酶褐变(非生化褐变)。
(1)酶促褐变(2)非酶褐变非酶褐变是在没有酶参与的情况下发生的褐变称为非酶褐变。
非酶褐变的类型包括:①美拉德反应②焦糖化褐变③抗坏血酸褐变(三)食品保藏方法根据加工原理,食品保藏方法可以归纳为五类:(1)抑制微生物和酶的保臧方法(2)利用发酵原理的保藏方法(3)运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4)应用防腐剂保藏方法(5)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法(四)果蔬采收及采后生理1.果蔬的采收果实的成熟度一般可划分为三种:(1)可采成熟度一一果实的生长发育已经达到可以采收的阶段,但还不完全适于鲜食。
加工范围:贮运、罐藏和蜜饯加工(2)食用成熟度一一此时采收的果实食用品质最佳。
表现该品种固有的色、香、味和外形,其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也达到最高点,风味最好。
加工范围:适鲜食、短期贮藏、制汁、酿酒(3)生理成熟度果实在生理上已达到充分成熟,种子颜色变深褐色,果肉开始软绵或溃烂加工范围:以食用种子的核桃、板栗及作培育用的种子,宜在这时采收2.果蔬采后生理变化果蔬采后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呼吸作用,蒸腾作用(1)果蔬呼吸类型:呼吸跃变型:也称呼吸高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