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投资问题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上学期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投资

【摘要】高等教育作为继基础教育,中等教育之后的较高发展阶段,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成为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高等教育投资的差异性更是明显。我们要从缩小投资差异,增加投资数量,完善投资机制,有效利用投资等方面努力改变现状,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投资;高等教育差异

近几年,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话题,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的质量一直成为教育界人士所谈论的热点。我国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纵观全局,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仅靠地方上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的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而这一切又与我国的教育投资问题息息相关,处在当下信息化、现代化的社会中教育的投资问题深深影响着我国的社会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投资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在这里主要论述一下高等教育的差异性问题。

高等教育投资的差异性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高等教育投资不平衡

教育投资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投资量,我国四大经济区的教育投资所占的比例也不同,自1987年到1991年,直辖市的投资2.59-2.54%,高类地区2.95-3.35%,中类地区3.30-3.72%,低类地区4.26-4.32%。在上海、北京、天津等相对发达的地区虽然在投资比例上没有中低类地区的比例高,但其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拥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故其教育投资的实际经费却远远高于这些地区,而经济落后区如中部的经济贫困区、西部地区则由于经济发展差,能够用于教育的投资也很有限,再加上政府的教育拨款也很有限,所以总体上,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难以得到保证。

(二)城市和农村高等教育投资的不均衡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城市占有绝大多数的高等教育机构,相对来说农村则拥有很少的高等教育机构。城市与农村的区别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水平的差异,而教育投资更是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城市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设施以及一流的师资力量,因而即便得到的政府投资不是很多,也能保证教学质量的顺利,然

而根据现实状况,城市往往能得到较多的教育投资,为自身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农村则不然,发展水平低,交通落后,人均费用低,可供用来投资的经费也相当少,因而,农村的教育很难得到保证。仅以河南省周口为例,项城市每年得到的经费要比丁集、南顿等地投资多,单就基础设施而言,就相差很多。

(三)重点高等学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投资差异

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差异不只存在于地区之间,在全国范围内也存在差距。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与河南师范、安徽师范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其每年收到的财政费用也有很大的差别。无论是从当地还是中央教育部来说,其考虑的是人才的培养的问题,那么,这在政策上也会出现倾斜,重点学校自然成为其投资的重点,因为每年的教育经费都有一定的数额,所以普通学校所接受到的教育拨款相应的就会减少,这就形成了不同性质学校之间的差异。

(四)高等学校内部的投资差异

对于大部分的高等学校而言,学校内部都设有不同性质的专业,总体上包括文、理科两种类型。对于高等学校中的设备来说,一台实验仪器要花上几万甚至几十万,投资相当大,而文科专业对设备没有很严格的要求。由于理科学习中牵涉到很多的实验,需要很多的实验设备以供操作,所以其在学校投资中也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相比较文科来说,其花费要远远大于文科的花费。

(五)教育事业经费的分配与使用构成中,人员经费比例急剧上升,公用经费所占比例下降。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人员经费与事业经费从总体上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人员经费呈逐渐增长的趋势,而公用经费的投入则是下降。从1980年到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中人员经费从43.04%-56.28%,公用经费从56.96%-43.72%.随着我国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满足要求的人才进入,需要投入更多的经费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样地,无形之中也削减了公用经费的比例,致使两者的比例出现了较大的差距。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投资差异面临如此多的问题,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事情的出现总是有原因的,我们应当在现在的问题中不断总结出原因,然而,造成事物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一、财政投入总量和相对量偏低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国家的财政投入是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国际上通常把一个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作为衡量该国教育投资水平指标,而且称之为国家对教育的努力程度。教育经费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我国教育投资总量和相对量都比较低。1993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00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要求。但10多年来,这个4%的目标似乎遥不可及。这严重影响着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教学仪器设备达标学校的比率以及图书配备达标学校的比率等指标的提高,进而影响着教育投资的效益,也最终影响着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不同地区、高校之间的不合理竞争,即攀比心理

国内近几年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各个地区为体现本地区的教育能力而相互攀比,加大对教育的投资而忽视了适度发展的需要,各地区的不同水平导致不同地区高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各大高校更是各自为战,不顾学校实际情况,甚至借贷。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9年,我国公办高校贷款规模高达2000一2500亿元。巨额的债务,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机。为了偿还债务,有的学校加收学费,导致学生负担过重,交不起学费,致使部分学费流失,无法收回;有的学校采取用新贷款偿还旧贷款的办法维持债务,高校的发展也因此陷入了恶性循环中。

三、高校内部对教育经费的不合理利用

每年中央和地方都会拨款给各大高校,由于经费有限,所以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来发展自身。而部分高校由于缺乏合理完善的资金使用结构,大肆的扩建学校,扩招学生使得自身发展步履维艰,更有些地方的学校私自处理教育经费,不公开化,部分资金更是无故流失,不知所踪。学院的规模太小,造成资源浪费,势必增加单位培养成本;规模过大,则可能导致管理工作的失效甚至混乱,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学校的差异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各个地方、各个学校的差异不断拉大,如不及时解决,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制约教育发展的严重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以参考,希望对解决目前的高等教育投资差异问题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