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
- 格式:doc
- 大小:49.01 KB
- 文档页数:5
固定资产折旧1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折旧,按下列规定处理:(一)下列固定资产应当提取折旧:1.房屋、建筑物;2.在用的机器设备、运输车辆、器具、工具;3.季节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机器设备;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5.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6.财政部规定的其他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二)下列固定资产,不得提取折旧:1.土地;2.房屋、建筑物以外未使用、不需用以及封存的固定资产;3.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4.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5.按照规定提取维简费的固定资产;6.已在成本中一次性列支而形成的固定资产;7.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8.财政部规定的其他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得计提折旧。
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适用的的固定资产;(2)以前年度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
(3)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4)融资租出的固定资产(二)折旧的时间范围:企业在具体计提折旧时,一般应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三)提取折旧的依据和方法:1.纳税人的固定资产,应当从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从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2.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当估计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除,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由于情况特殊,需调整残值比例的,应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最好使用直线法: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5%)/可使用月数,新增固定资产本月不计提折旧,下月开始计提折旧,以前年度少计提的部分本、、期要补足,2、最新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类别固定资产原值期初原值预计年限折旧率本期计提折旧办公设备办公家具运输设备其他设备一、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的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固定资产的计量和折旧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固定资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们的计量和折旧会计处理方法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固定资产计量的概念、计量方法以及折旧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一、固定资产计量的概念及计量方法1. 固定资产计量的概念固定资产计量是指对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估值、登记和记录的过程。
固定资产的计量需要考虑到其初始成本、累计折旧等因素,以确保资产价值的正确反映和准确记录。
2. 固定资产计量的方法(1)成本计量法成本计量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购买或建造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计量时应包括购买价格、运输费用、安装费用等直接与资产获取有关的费用。
(2)市场价值计量法市场价值计量法是指根据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计量,也称为重估计量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部分固定资产市场价格较为频繁波动或者存在明显升值的情况。
(3)收益计量法收益计量法是将固定资产的计量依据设置为其未来预期收益。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难以确定或者收益相对稳定的情况,如土地使用权。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其使用寿命期间按合理分摊原则分配到各个会计期间,以反映其价值的递减以及与其使用相关的经济效益。
1. 直线法直线法是最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之一,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残值)/ 使用寿命这种方法假设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使用寿命内是平均递减的,因此每年折旧额是固定的。
2. 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是一种相对较为复杂的折旧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 累计折旧)/ 预计使用寿命总和这种方法适用于固定资产价值递减速度在使用寿命内不规则变化的情况。
3. 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倍率递减法。
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 累计折旧)* 倍率倍率通常是2的倒数,即按照每年折旧额为上一年折旧额的2倍来计算。
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分录累计折旧是指一定期限内,企业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率,以折旧方法计算出的累计金额。
在会计中,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减值表现,一方面反映了固定资产的逐渐损耗和价值的减少,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提供了在固定资产完成折旧后进行再投资或置换的资金来源。
对于公司来说,累计折旧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通过分录来记录。
以下是与累计折旧相关的分录:1. 购买固定资产的分录:固定资产(借):XXX应付账款/现金(贷):XXX累计折旧(以累计折旧账户为准)从零开始计算。
2.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分录:折旧费用(借):XXX累计折旧(贷):XXX3. 处置固定资产的分录:处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借):XXX固定资产(贷):XXX差额(利润或亏损)(贷/借):XXX4. 固定资产出售的分录:现金/应收账款(借):XXX处置固定资产(贷):XXX累计折旧(贷):XXX固定资产(贷):XXX差额(利润或亏损)(贷/借):XXX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录仅仅是较为常见的情况,实际情况可能还会根据具体的公司情况而有所不同。
此外,根据会计原则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和相关会计准则进行具体处理。
累计折旧的分录记录不仅仅是为了客观反映固定资产的减值,还有助于企业做出未来经营决策。
根据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情况,企业可以预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置换或再投资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企业还可以根据累计折旧的金额和速度,合理安排维修、保养和更新固定资产的计划,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
总之,累计折旧是一个重要的会计概念,通过相应的分录记录和核算,可以客观反映固定资产的减值情况,并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会计准则来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法,从而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七个相关概念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长期使用、拥有并不易于变现的有形或无形资产,通常持续使用期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固定资产的七个相关概念。
1. 资产原值:资产原值是指企业购买或建造固定资产时的实际支付价款。
它包括购买或建造资产的直接费用和与资产直接相关的间接费用。
资产原值是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初始成本以及计算资产折旧或摊销时的基础。
2. 累计折旧:累计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消耗、老化和技术更新等原因逐年减少其价值的过程。
企业按照一定方法和周期进行累计,以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动。
累计折旧是计算固定资产净值的重要参考指标。
3. 净值:净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累计折旧后的价值之差。
净值反映了固定资产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济效益。
净值可以通过减去累计折旧和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项来计算,其数值越大,说明资产的状况越好。
4. 定期盘点:定期盘点是指企业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检查、清点和核实的过程。
通过定期盘点,企业可以掌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确保固定资产的记录准确性,并及时做好固定资产的维修和管理工作。
5. 折旧方法:折旧方法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规定和原则,将固定资产的原值按照一定的比例或期限进行摊销的方法。
常见的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年限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和会计规定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
6. 固定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负债表是企业会计报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于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
固定资产负债表包括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净值等重要指标的详细数据,有助于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财务状况。
7. 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是指企业从购买固定资产开始到实际收回全部投资的时间。
投资回收期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资金安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较短的投资回收期意味着资产的使用寿命会更长,更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
工作底稿—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SHU LUN PAN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CO., LTD被审计单B公司审核员: 李辰日期:索引号:C1-0-1位:审查项目:固定资产会计期间:复核员:刘佳日期:页次:调整事项说明及调整分录调整事项说明如下:1、(底稿见索引C1-3-3),经查验,新建车间2005年6月已完工交付使用,应结转为固定资产,并计提相应的折旧:ADJ1#:借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1,600,贷在建工程1,200,应付账款-××建筑公司400, ADJ2#:借主营业务成本-生产成本-折旧费38,贷累计折旧-房屋建筑物-提取数38,2、(底稿见索引C1-3-4),实际已经作报废处理的资产,账面应予以调整:ADJ1#:借固定资产清理100,累计折旧95,贷固定资产-机器设备196, ADJ2#:借其他应付款-暂收款80,贷固定资产清理80, ADJ3#:借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20,贷固定资产清理20,3、(底稿见索引C1-3-4),已经被拆除的资产,账面应予以调整:ADJ1#:借固定资产清理1,437,累计折旧562,贷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2,000, ADJ2#:借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1,437,贷固定资产清理1,437,4、(底稿见索引C1-5),经查验,抵债的是房屋租赁权而非所有权,应予以调减固定资产:ADJ1#:借长期待摊费用1,350,贷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1,350, ADJ2#:借其他业务支出-房屋出租支出11,贷累计折旧-房屋建筑物-213,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SHU LUN PAN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CO., LTD被审计单B公司审核员:李辰日期:索引号:C1-0-2位:审查项目:固定资产会计期间:复核员:刘佳日期:页次:5、(底稿见索引C1-6-1),经查验,出售给关联方的生产线出售行为实质并未实现。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为了反映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消耗而设置的一项费用,并且这项费用是以固定资产原值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折旧率计算得出的。
折旧是指企业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价值的减少而核算的费用,这个费用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以及使用寿命来确定的。
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折旧费用会在损益表中列示,而累计折旧则会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发现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与累计折旧并不总是相等的,这种情况可能会给企业财务报表带来一些混淆。
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以下是固定资产折旧费与累计折旧不相等的原因:1. 折旧方法不同不同的折旧方法会导致折旧费与累计折旧不相等。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加速折旧法和减值法等,不同的折旧方法会导致折旧费用的数值不同,从而导致累计折旧与折旧费用不相等。
直线法是按照资产的使用寿命平均分摊折旧费用,而加速折旧法则是在资产的使用寿命早期设置较高的折旧费用,而在后期则设置较低的折旧费用,这样就会导致折旧费用与累计折旧不相等。
2. 资产残值不同资产残值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的预计未来收益,根据资产残值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折旧费用的计算,从而导致折旧费用与累计折旧不相等。
如果两个资产的原值相同,但一个资产的残值较低,那么这个资产的折旧费用就会比另一个资产高,进而导致累计折旧与折旧费用不相等。
3. 调整折旧政策企业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折旧政策,例如重新测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残值,这样就会导致折旧费用与累计折旧不相等。
一旦调整了折旧政策,之前未按新政策计算折旧费用的资产就会出现折旧费用与累计折旧不一致的情况。
4. 非折旧损耗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非折旧损耗,比如因为物理损耗、技术陈旧或者市场变化而使资产的价值减少,这些损耗会导致折旧费用与累计折旧不相等。
5. 错误操作企业在折旧会计处理中可能发生错误,比如计算折旧费用时出现了计算错误或者输入错误,这些错误也会导致折旧费用与累计折旧不相等。
论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与减值准备对财务报表的优化作者:高梦博陈骏兰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第6期摘要:本文从累计折旧与减值准备的含义、联系与区别、二者对于财务报表的优化作用以及在哪些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采用这种方式等方面来分析,并以南方航空为例,以实例支撑,详细分析,得出结论。
关键词:累计折旧;减值准备;优化报表;南方航空一、累计折旧与减值准备的含义累计折旧是在固定资产发生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即固定资产的价值发生了转移(如生产设备的生产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土地、房屋及建筑物的价值转移到企业生产产品、创造利润等方面)之后的减少。
我国允许企业采用的累计折旧方法有四种,分别为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企业会计准则第 4号——固定资产》第十七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由此可见,会计准则中并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生产情况来确定预计净残值率、使用年限等,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减值准备是在企业账簿上记录的固定资产净值的基础上,如果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现有的市场公允价值低于账面净值,则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将账面价值调整可以公允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金额。
因为市场中的公允价值并无确凿准确的证据表明其具体金额,所以减值准备的计提也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二、累计折旧与减值准备的联系和区别(一)累计折旧与减值准备的联系1.二者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我国会计中,有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和重置成本,其中历史成本因其具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其金额,具有可靠准确和简便性而被我国大部分企业所选用。
但是,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和技术方面的落后,其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也在不断下降,如果账面价值仍按照最初记录的历史成本反映,就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
为了准确的在账面上呈现出固定资产的价值,我们需要用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在每个月末对于固定资产计提累计折旧。
浅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关系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产负债表》内容上看,“折旧”与“减值准备”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固定资产帐面价值的减少。
无论是计提减值准备,还是提取折旧,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正确计算损溢、减少风险损失、合理确定成本补偿尺度”的“谨慎”原则。
也正是因为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所以导致实务中对两者的差别认识不清。
为此,本文着重就两者的区别作一探析。
一、两者的性质目的不同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认为累计折旧已经表示了固定资产价值的减损,再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显得多余和重复。
其实,两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目的也不完全一样。
累计折旧是“资产价值损耗的计量”,它把固定资产的价值按照一定标准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的期限内,以实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属于成本的分配手段或分摊过程。
折旧表示的固定资产价值的减损,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的价值转移,它可以从商品销售中得到补偿。
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质上是从“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可收回金额与帐面价值进行定期比较。
当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时,确认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整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以使帐面价值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价值。
固定资产减值所表示的价值减损,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或内部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与生产经营的关系不大,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由此可见,计提折旧是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分摊,并不表示固定资产价值的实际减少。
尽管折旧特别是加速折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映诸如技术进步等因素带来的资产贬值的作用,但这并非折旧的主要作用,折旧不能及时反映与调整可收回金额与帐面价值的偏差;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正是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基础上,以一种更灵活、更及时的方式,确保固定资产现时价值计量信息的有用与相关。
因此,也有人认为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历史成本的修正,反映了固定资产当前的价值,是一种资产计价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