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谱原理及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3.84 MB
- 文档页数:95
核磁共振的原理及其应用发展摘要:核磁共振是能够深入到物质内部而不破坏被测量对象的一种分析物质构造的现代技术,它通过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能量变化来获得关于原子核的信息,具有迅速、准确、分辨率高等优点,因而在科研和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核磁共振在化学化工、生物化学、医药等方面的应用,并指出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将成为21世纪一个异常广阔的谱学研究领域.关键词:核磁共振:NMR谱仪引言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波谱学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科学。
核磁共振是根据有磁的原子核,在磁场的作用下会引起能级分裂,若有相应的射频磁场作用时,在核能级之间将引起共振跃迁,从而得到化学结构信息的一门新技术。
最早于1946年由哈佛大学的伯塞尔(E. M. Purcell)和斯坦福大学的布洛赫(F. Bloch)等人用实验所证实川。
两人111此共同分享了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⑵。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提供分子的化学结构和分子动力学的信息,已成为分子结构解析以及物质理化性质表征的常规技术手段⑶,在物理、化学、生物、医药、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化学中更是常规分析不可少的手段。
从70年代开始,在磁共振频谱学和讣算机断层技术等基础上,乂发展起一项崭新的医学诊断技术,即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并在医学临床上获得巨大成功。
本文主要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在化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1•核磁共振原理泡利(W.Pauli)在1924年首先提出原子核具有磁矩,并认为核磁矩与其本身的自旋运动相联系,用此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国。
核磁矩卩与核自旋角动量L之间的关系为:e 厂⑴式中是质子质量,e为单位电荷,g称为朗德因子(Landefactor),对于不同的核它有不同的值,它反映核内部自旋和磁矩的实验关系。
实验工作中,常常用磁旋LL(Magnetogyric-ratio)y这个物理量表示核磁矩与核自旋的关系,其定义为:A = Y L(2)Y随核的结构不同而不同,对于氢核,即质子,核磁矩比电子的自旋磁矩小得多,一般要小三个数量级。
核磁共振波谱的作用与特点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简称NMR)是基于核自旋的一种分析技术,它通过对核磁偶极矩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获得物质的分子结构及其组成、构象、动力学等相关信息。
下面将从作用和特点两个方面来具体介绍核磁共振波谱。
一、作用1. 提供化合物的结构信息核磁共振波谱是通过对磁场下化合物中核自旋与磁场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得出各个核自旋所处的化学环境及数量等信息,从而提供化合物的结构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化合物的分子量、化学式、官能团、键长、键角、扭曲角等,不仅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而且可以提供化合物的局部构象信息。
2. 了解化合物的电子状态核磁共振波谱可以通过核自旋共振现象直接观察化合物的原子核磁矩的磁量子数。
从而可以了解化合物电子结构的信息,进而去探讨物质的电子可能的交换和自由基反应等反应机制。
3. 追踪分子动力学核磁共振波谱可以通过利用自旋弛豫实现分析分子动力学。
分子的自旋弛豫常数与其所处的化学环境有关,可以针对特定化学环境获得化合物的动力学与动力学参数的相关信息。
从而为研究化合物的开环反应、光学反应、物理性质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二、特点1.非破坏性分析核磁共振波谱是一种非破坏性分析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医学、食品等领域的样品不会产生破坏性损坏。
这保持了原样品的完整性,同时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为对生物和药物等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方便。
2.分析灵敏度高核磁共振波谱是一种极具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可以对样品进行非常高的灵敏性分析。
与传统分析化学技术相比,它可以通过调整实验参数减少样品的浓度,仍然保持较好的分析结果。
3. 数据采集时间较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核磁共振仪器的数据采集速度已经快得惊人,数十万个数据点可以在数分钟内完成采集,大大缩短了数据采集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
4.强大的结构鉴定功能核磁共振波谱为化学结构鉴定提供了非常独特和强大的手段。
标题: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功能原理解析一、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外加磁场和射频场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共振吸收谱线的现象进行结构分析的方法。
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是一种高性能的核磁共振仪器,其工作频率达到600MHz。
其基本原理包括磁共振原理、工作频率原理和谱线测定原理。
二、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功能分析1. 样品的制备和加载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具有样品自动加载系统,能够快速、高效地加载样品,且可容纳多个样品同时测试。
在加载样品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制备处理,包括溶解、稀释和去除杂质等步骤。
2. 信号的产生和检测在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中,通过外加强磁场和射频场的作用,样品中的核自旋将发生共振现象,并产生共振信号。
波谱仪内部的探测器会检测并转化这些共振信号为电信号,然后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最终输出为NMR波谱图。
3. 谱线的分析和解释通过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得的NMR波谱图,可以通过不同核自旋的化学位移、耦合常数和弛豫时间等参数进行谱线的分析和解释,进而获得物质结构和性质的信息。
4. 数据的处理和解读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配备了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能够实现对测得的波谱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读。
用户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峰识别、积分峰面积、化学位移校准等操作,获得清晰、准确的数据结果。
三、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应用领域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在化学、生物学、药物研发、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有机化学中,可以用于分析化合物结构、判断立体构型和研究反应动力学;在生物医药领域,可用于蛋白质结构解析、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等;在材料科学中,可用于表征各类材料的结构和性质等。
四、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正朝着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多维谱、上线反应监测等方向不断发展。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946 年美国科学家布洛赫(Bloch) 和珀塞尔( Purcell )两位物理学家分别发现在射频* (无线电波*0.1〜1OOMHZ,10〜109卩m的电磁波能与暴露在强磁场中的磁性原子核相互作用, 引起磁性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发生磁能级的共振跃迁, 从而产生吸收信号,他们把这种原子对射频辐射的吸收称为核磁共振(NMR> NMR 和红外光谱,可见—紫外光谱相同之处是微观粒子吸收电磁波后在不同能级上跃迁。
引起核磁共振的电磁波能量很低, 不会引起振动或转动能级跃迁, 更不会引起电子能级跃迁。
.根据核磁共振图谱上吸收峰位置、强度和精细结构可以研究分子的结构。
化学家们发现分子的环境会影响磁场中核的吸收,而且此效应与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1950年应用于化学领域,发现CHCHOH中三个基团H吸收不同。
从此核磁共振光谱作为一种对物质结构 (特别是有机物结构) 分析的确良非常有效的手段得到了迅速发展。
1966 年出现了高分辨核共振仪,七十年代发明了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仪,以及后来的二维核磁共振光谱( 2D-NMR,从测量1H到13C 31P、15N,从常温的1〜2.37到超导的5T以上,新技术和这些性能优异的新仪器都核磁共振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从有机物结构分析到化学反应动力学,高分子化学到医学、药学、生物学等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4-1 核磁共振原理一、原子核自旋现象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和中子组成,它有自旋现象原子核大都围绕着某个轴作旋转运动,各种不同的原子核,自旋情况不同。
原子核的自旋情况在量子力学上用自旋量子数I 表示,有三种情况:①1=0,这种原子核没有自旋现象,不产生共振吸收(质量数为偶数(M),电子数,原子数为偶数(z) 为12G,16O,32S)②1=1、2、3、…、n,有核自旋现象,但共振吸收复杂,不便于研究。
③匸n/2 (n=1、2、3、5、…)有自旋现象,n〉1时,情况复杂,n=1时,1=1/2,这类原子核可看作是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这类原子核的磁共振容易测定,适用于核磁共振光谱分析,其中尤以1H最合适。
核磁共振波谱仪原理
核磁共振波谱仪原理是通过核磁共振现象,利用外加恒定磁场、射频场和梯度磁场,对样品中的核自旋进行探测和分析的一种
仪器。
核磁共振是指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具有自旋的原子核能够吸收
特定频率的射频波并发生能量跃迁的现象。
当样品置于外加恒定磁场中时,核自旋会沿着磁场方向取向,形成两个能级。
当射
频场的频率与能级之间的能量差相等时,核自旋会吸收能量并
发生过渡。
通过测量吸收射频波的频率,可以得到样品中核自
旋的信息。
核磁共振波谱仪主要由磁场系统、射频系统和探测系统组成。
磁场系统由恒定磁场和梯度磁场构成。
恒定磁场用于使样品中的核自旋取向,而梯度磁场用于空间编码和空间选择性激发。
射频系统通过产生特定频率的射频场来与样品中的核自旋作用,引起能量跃迁。
探测系统用于接收和测量吸收的射频信号。
在进行核磁共振实验时,首先需要校准磁场系统,以确保磁场的
稳定性和均匀性。
然后,通过梯度磁场进行空间编码,将样品分
成细小的体积元。
接下来,应用射频脉冲激发特定频率的核自旋,使其发生能量跃迁。
在激发过程中,探测系统接收吸收的射
频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
最后,通过频谱
分析,可以得到样品中核自旋的信号强度与频率的分布情况,从
而推断样品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
总的来说,核磁共振波谱仪利用核磁共振现象,通过恒定磁场、
射频场和梯度磁场对核自旋进行探测和分析,从而获得样品的化学信息。
这一技术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