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种猪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格式:pdf
- 大小:614.12 KB
- 文档页数:1
2021年第11期为了改良猪群的生产性能,提高养猪收益,很多猪场选择从国内外引进种猪,除要引进高质量种猪外,在引种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特别是引种前的防疫措施。
如果忽视引种前的准备工作和防疫,很可能引入病猪或隐性猪,不利于猪场的正常生产。
1做好引种前的准备工作在引种前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工作。
(1)制定合理的引种计划。
应该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包括猪舍规模、现存猪场数量及品种等确定要引进种猪的数量、级别。
应把好种猪的生产性能关、环境适应关和疫病关,确保引进生产性能良好、无任何疫病、能较快适应环境的种猪。
(2)调查了解目标种猪场的情况。
引种前要对目标种猪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包括相关证件手续、信誉度、种猪技术服务水平、售后服务技术、种猪健康状况、种猪系谱等,再确定是否从此场引种。
如果确定从目标猪场引种,以后引种也尽量选择从这家种猪场选购,以免增加疫病的可能。
总之,要做对目标猪场及目标种猪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坚持从非疫区引进种猪猪场引种防疫的首要步骤和关键是要从非疫区引进种猪。
首先要充分了解引种场和引种地区的养殖情况。
不仅要充分调查了解目标引种场的信誉度、资质和证件等信息,还要充分了解引种地区的养殖情况。
负责引种的工作人员要到当地在做好调研,了解生猪疫病发生情况(疫病种类、流行特点、范围、影响),查看目标猪场的免疫档案、养殖档案、消毒记录、治疗情况等,一定要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可靠。
在获得相关信息后再咨询专业防疫人员的意见,最终选择引种地区。
注意在引种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规定,不可不上报就私自引种。
确定引种时需要按照《动物防疫法》等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后再进行运输。
同时要求取得《非疫区证明》等证明后才能装车运输。
3做好运输防疫措施装运种猪的车辆必须合法且车况良好,,符合运输标准,尽量不使用运输商品猪的外来车辆。
在运载种猪前1d ,应使用高效消毒剂对车辆和运输工具彻底消毒,至少消毒2次,并空置1d 后再进行装猪。
养猪场引进种猪群进场操作与注意事项!
1.在种猪群运到之前,猪舍应清洗打扫干净和喷洒灭菌药液,空置3-7天后才运进种猪。
此种猪舍应与其他原有种猪猪舍分开。
2.检查饮水器和饲料器是否能正常使用。
3.安排新进的种猪与猪场内原有的母猪至少接触30天,而后按新老母猪10:1的比例转入配种猪群。
4.配种前的种猪栏,按1.4平方米安排1头种猪,1个猪栏约养10头种猪。
5.猪入栏第一天,即供含有维生素电解质的饮水以减少应激。
6.种猪入栏后一星期,对猪舍内外进行灭虫处理。
7.让种猪吃育成种猪饲料597S#,每头每天2.2公斤,吃4个星期。
8.按免疫程序对种猪进行免疫注射。
9.后备种猪从准备配种猪舍转入配种栏后,先休息15天,发情后再进行配种。
10.适宜配种的种猪猪龄为:后备种母猪7个半月,体重130公斤以上;种公猪8个月。
11.发现种猪有病情时应立即医治,2、3天后如病情未好转,应从速向兽医或公司职员报告。
引进种猪实施方案引进优质的种猪,是提高养猪业生产效益的重要举措。
为了有效实施种猪引进计划,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实施:一、选定优质种猪供应商。
首先,我们需要对种猪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评估,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丰富经验的供应商合作。
供应商应具备以下条件,种猪来源可靠,健康状况良好,具有良好的遗传背景和生长性能。
同时,供应商的售后服务也是我们考察的重点,包括种猪运输、疫苗接种、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二、建立完善的检疫隔离制度。
引进种猪需要建立完善的检疫隔离制度,确保引进的种猪不会带入疾病,影响养猪场的健康状况。
在引进种猪之前,需要对种猪进行全面的检疫检测,排除疾病携带者。
同时,在引进后需要进行一定期限的隔离观察,确保种猪的健康状态。
三、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
引进种猪后,需要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包括饲料配比、饲养环境、生长监测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种猪的生长潜力,提高养猪效益。
四、建立健全的遗传改良体系。
引进种猪不仅要求种猪本身具有优良的遗传背景,还需要建立健全的遗传改良体系,对种猪的后代进行选育和改良。
通过遗传改良,可以逐步提高养猪场的种猪品质和生产性能,实现长期稳定的生产效益。
五、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
为了有效实施种猪引进计划,我们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提升养猪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通过技术培训和交流,可以使养猪员工更好地掌握种猪引进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引进种猪的顺利实施和后续管理工作。
六、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机制。
引进种猪后,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机制,对引进种猪的生长情况、疾病防控情况、生产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种猪引进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养猪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引进种猪实施方案需要从供应商选择、检疫隔离、饲养管理、遗传改良、技术培训和监测评估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实施,确保引进种猪的顺利实施和养猪业的长期发展。
外地引种的注意事项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种猪交流日益频繁,各地都在引进种猪,即使是种猪场,也需要经常少量引种,以更新血源,改善种猪质量。
从外地引种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严防疫病传入:引种之前,必须详细了解被引种地区的疫情,对一些危害大的传染病可先抽血检疫,确认健康才确定引种。
引种的运输车辆要严格消毒。
种猪引回后,至少要隔离饲养观察30天以上,经检疫肯定无病,并按本场的免疫程序免疫后才进场饲养。
2、考虑血缘关系:用于更新猪群血缘时,引种猪的头数不宜过多,个体间应避免有血缘关系,要有清楚的系谱记录。
个体生产性能记录应在同期平均数以上。
3、引种不宜太滥:商品猪场引进父母代种猪,应根据本场的生产需要和特点,确定引入品种和数量,选定引种的种猪场。
引种场应相对固定在l~2个场,避免到处引种。
尽管确认引种场无疫病发生,但各场常见病的细菌的菌群是有不同类型或亚型。
也就是说,每到一个场引种,都有可能引入一些自身场没有的常见病的细菌。
4、注意引种龄期:在种猪4月龄左右,体重50~70千克时引种为宜。
引种时种猪日龄太小、体重过轻,日后生长发育体型变化大,很难挑选准确,造成淘汰率高;体重过大,不利运输及增加经济负担。
养殖户引进种猪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引进种猪对于养猪户来说是大事情,所以需要千万小心要毕竟出
点问题种猪质量不好,母猪产仔的质量也就差了点最后出栏那就再差点,那么农场主养殖户引进种猪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1、做好引种前的争取时间工作:引种前要制定详细的拟定引种计划,有选择地购进种猪。
引进种猪要选择正规、信誉漂亮的大型养猪场,并要掌握该养猪场繁殖的该种猪的选育标准。
最好不要到集市上
所和流动商贩处购猪。
2、选购种猪时注意事项:从猪场引进种猪,除了要向种猪销售区
县索要合格证具有兽医检疫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外,还应注意仰仗
种猪种猪的外形表现、发育特点以及亲缘关系的表现等。
养殖户技术引进种猪种粮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3、注意种猪的运输:在种猪的运输奶牛中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激,注意运输的头数、送水和通风换气,运送轿车种猪的车具要经过认真
消毒,并且车厢内要铺有垫料,运输途中每运输2小时要停车饲喂1次。
4、种猪进场后的项目管理:对新引进的种猪要进行及时、彻底的
消毒,并按猪的大小、公母需要进行分群饲养。
种猪进场后,要隔离
饲养30–45天,待确定无疫病后再以合群饲养,并及时做好预防接种
其他工作。
事前的准备工作,选购种猪的细节,运输问题还是进场后才种猪
的管理,这些就可以是需要养殖户注意的。
养猪场引进种猪应注意的事项养猪品种是关键,猪场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条件,适时引进高产猪种,既能提高生猪产品的质量和市竞争力,又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是促进养猪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由于各地种猪场疫病多而复杂,养猪场如果盲目引种,不但会引进疫病,形成猪病传染、流行,生猪大批死亡,也会引进不纯正的种猪,给猪场的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种猪在汽车长途运输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因素的刺激,导致猪生病理变化,如不注意预防,会发生死猪,因此,养猪场在引进猪种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是:一、引种准备1.制定科学的引种计划养猪场在引种前,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引种计划,应充分考虑到引种猪的日龄,要做到有层次,以便于猪场设施设备的有效应用。
2.做好技术咨询通过向畜牧部门及养猪协会进行咨询,调查引种地区的动物疫病发生及与疫病发生有影响的自然条件等,引种猪场所在地区应是国家畜牧兽医部门划定的非疫区,要尽量选择新建种猪场,建场时间最好不超过5年以上;供应种猪的场必须具有国家畜牧兽医等职能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许可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法定销售种源资格证照。
对猪群来源应要清晰、有档案可查,要做到心中有底。
3.准备种猪隔离舍隔离舍要单独设立,使之远离已有猪群,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若为封闭式隔离猪舍,最好采用熏蒸消毒的办法,消毒后杜绝人员进入,空舍7d后方可进猪。
同时做好种猪运输前后人员、资金、物质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4.办理有关引种审批手续引种前应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将引种地点、品种、数量等向本地区县级以上动物防疫部门进行申报,办理有关引种审批手续。
二、种猪挑选1.查阅种猪系谱在引进种猪的始终,均要聘请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参谋指导,以确保自身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
选种时,要通过查阅原种猪场的谱系,对该种猪的后代及种猪本身表现做出鉴定,,要以本品种的主要性能为挑选依据如了解该品种血统是否近亲,后代表现良好。
养猪场引进种猪细节管理在养猪业中,引进高质量的种猪对于提高猪群的产仔率和商品猪的质量至关重要。
种猪的质量不仅关乎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更直接影响着整个养猪业的发展。
为了确保养猪场引进种猪的成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管理方面。
一、种猪的选择种猪的选择是引进成功的关键。
首先,养猪场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明确引进种猪的品种。
其次,要选择具有良好遗传背景和健康状况的种猪,避免携带遗传疾病和传染病。
最后,在选择种猪时还要考虑其适应能力和生产性能,确保其适应本地气候和生产环境,并具备良好的繁殖能力和生长速度。
二、隔离检疫引进种猪后,首要任务是对其进行隔离检疫。
通过隔离检疫可以确保引进种猪不会传染给原有猪群,同时也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隔离检疫的时间一般为30天,期间需要对种猪进行体检,并进行常规的血液检测、糞便检测和病原学检测等。
只有在隔离期结束后,并且确保种猪健康状况良好,才能将其引入到正式的养殖环境中。
三、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种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首先,养猪场需要为种猪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保证其营养均衡和摄水量充足。
其次,应注意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种猪群体行为异常和疾病传播。
另外,养猪场还要定期对种猪进行体重测定和体况评估,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确保种猪保持在良好的生理状态。
四、疫病防控疫病的防控是养猪场引进种猪时必须重视的方面。
养猪场应制定科学的疫病防控计划,包括定期对种猪进行疫苗接种、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定期进行疫病监测等。
此外,在引进种猪前,最好进行疫病筛查,确保种猪的健康状况。
对于已经引进的种猪,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疫病的扩散。
五、遗传改良种猪的遗传改良是养猪场引进种猪的长远目标之一。
通过选择性繁殖和基因筛查等手段,可以逐步改良种猪的遗传特性,提高产仔率和肉质品质。
养猪场可以与相关的科研机构和专家合作,共同开展遗传改良的研究工作,以提升种猪的繁殖能力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