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时间 dt 内,若磁链和转角都发生变化,则磁能的变化 (全微分)应为:
Wm Wm Wm dWm d 1 d 2 d 1 2
而:
dWm i1d 1 i2d 2 Te d mech
是由转子的角位移所引起
的磁能的变化,它是“动 态电路”所特有的项目。
2 D L11 L22 L12
2 2 以上研究的是两绕组系统的情况。对于具有n个绕组的系统,
可以 采用类似的方法来分析,并得到相应的表达式
1 1 ' 2 2 Wm Wm L11 i1 L12 i1i2 L22 i2
第二节 双边激励机电装置中的机电能量转换
Wm Wm i1, i2 所以: 1 2 从而:dWm i1d 1 i2 d 2 We d
相应地,由电流和转角的变化所引起的磁共能的变化为:
' ' ' Wm Wm Wm ' dWm di1 di2 d i1 i2
而
' dWm 1di1 2di2 Te d mech
d 线圈内感应电动势: e dt 线圈的电压方程为: u iR e
图7-2 单边激励的机电装置
设线圈的磁链为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输入装置的净电能为:dWe eidt id
设作用在转子上的电磁转矩 为 Te ,在 dt 内转子转过的角度 为 d mech,则装置的微分总机械能 输出为:
Wm 0 , 0 0 0 i , 0 d
磁场能量的图解表示:图中 i 曲线是 0 时磁路的磁化 曲线,面积oabo则代表系统的磁场能量。 若以电流
i 为自变量,对磁链
进行积分,可得
i0 ' Wm i0 , 0 0 i, 0 di
第一节 机电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能量关系
能量守恒原理:在质量守恒的物理系统中,能量既不能产生、也不 能消灭,而仅能改变其存在的形态。 一、机电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能量关系 对于由电系统、机械系统和联系两者的耦合磁场组成的机电装 置,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电动机惯例)有:
由电源输 耦合磁场内 装置内部的 输出的 入的电能 储能的增加 能量损耗 机械能 电动机中,电能和机械能为正值; 发电机中,电能和机械能为负值。 能量损耗分分为三类: 1、电系统(绕组)内部的电阻损耗; 2、是机械部分的摩擦损耗、通风损耗,统称机械损耗; 3、类是耦合电磁场在介质内产生的损耗,包括磁滞和涡流损耗等。
i1d 1 i2 d 2 1di1 2 di2 i1d 1 i2 d 2 Te d mech 1di1 2 di2 Te d mech
类似地:
i10 i20 ' Wm i10 , i20 , 0 0 1i1,0, 0 di1 0 2 i10 , i2 , 0 di2
e2t
由电流的变化所引起,称为变 压器电动势
e2
由转子的旋转运动所引起,称为 运动电动势
运动电动势是一项机电耦合项,是否存在运动电动势,是静止电路 与动态电路的主要差别之一。
对于线性系统 1 L11 i1 L12 i2 2 L22 i2 L21 i1
二、磁场储能
单边激励的机电装置 设电源电压为 u ,线圈中的电流 为 i ,电阻为R;则在时间 dt 内,由电 源输入装置的总电能应为 uidt ,消耗 在电阻R上的电能为Rdt 。于是在时 dt i2 间 内,输入装置的净电能 为: dWe
dWe uidt i 2 Rdt u iR idt
0
1a
1b
W 结果: m 10 , 20 , 0 0 10 i1 1,0, 0 d 1 0 20 i2 10 , 2 , 0 d 2
采用电流作为自变量,根据磁共能的定义
' Wm Wm i1 1 i2 2
微分磁共能:
' dWm d i1 1 i2 2 dWm
所 以
di1 di2 L11 L12 d e1 L11 L12 i2 i1 dt dt dt di1 di2 L21 L22 d e2 L21 L22 i2 i1 dt dt dt
在时间 dt 内,输入系统的微分净电能
dWe e1i1 e2i2 dt i1d 1 i2d 2
上式说明,电能的输入是通过线圈内的磁链发生变化,使线圈 产生感应电动势而实现;换言之,产生感应电动势是耦合场从电源输 入电能的必要条件。
二、磁场储能的变化
对两绕组系统,磁能: Wm Wm 1, 2 ,
双边激励的机电装置 旋转电机定、转子绕组都接到电源,就成为定、转子双边激 励的机电装置。 双边激励的机电装置有两个电 端口和一个机械端口,系统可由三 个独立变量来描述。
取定子和转子磁链ψ1、ψ2和转
子转角θ为自变量,则装置的磁场 储能:
图7-5 双边激励的机电装置
Wm Wm 1, 2 ,
定子和转子绕组分别接到电压为u1和u2的电源,绕组内的电
流为il和i2。则感应电动势为:
e1
d 1 d , e2 2 dt dt
在时间 dt内,由定、转子绕组输入 装置的净电能:
dWe e1i1 e2i2 dt i1d 1 i2d 2
图7-5 双边激励的机电装置
i
电端口 u
电阻损耗 i 2 R
机械损耗
R
无损耗的 Te e 磁储能系统
R
Tmech 机械端口
无损耗磁储能系统,在时间 dt 内,其能量关系为:
dWe dWm dWmech dWe :系统的微分电能输入; dWm :为微分储能增量, dWmech:系统的微分机械能输出。
把损耗移出,整个系统成为“无损耗系统”,便于导出磁场储能 和相应的机电耦合项——电磁转矩,又使过程成为单值、可逆,给整 个分析带来很大方便。
' ' 所以 Wm Wm 1, 2 i1 i2
' Wm 从而:dW ' di di d m 1 1 2 2
1 1 ' 2 2 Wm Wm L11 i1 L12 i1i2 L22 i2 2 2
对于线性系统,定、转子绕组的磁链可分别表示为
1 L11 i1 L12 i2 2 L22 i2 L21 i1
相应地
L L i1 22 1 12 2 D D L L i2 21 1 11 2 D D 分别代入磁能和磁共能的积分式,得到
在 lb段上,d 0, 2 0, d 2 0, 于是 10 1b dWm 0 i1 1,0, 0 d 1
2 20
Wm 10 , 20 ,0
o
1c
10
d 在 lc段上, 0, 1 0, 1 10 , 于是 dWm 0 20 i2 10 , 2 , 0 d 2 1c
' Wm 称为磁共能。
0
d
b
Wm
' Wm
a
0时的 曲线 i
在图 7-4中,用面积 0ac0来代表
c
0
图7.4 磁能和磁共能
i
磁能与磁共能之和可用矩形面积 a b obac来代表,在一般情况下磁能和磁 0 共能互不相等。 Wm 0时的 曲线 d i 若磁路为线性,曲线是一条直线, ' 磁能和磁共能相等。 Wm L 为线圈的自感, L i. 1 1 ' c Wm Wm i L i 2 2 2 0 i 图7.4 磁能和磁共能 磁能密度: m B0 H dB w 0 1 1 B2 线性磁性介质,μ 为常值,则 wm 2 HB 2 上式表明,在一定的磁通密度下,介质的磁导率越大,磁场的储 能密度就越小。所以对于通常的机电装置,当磁通量从0开始上升时, 大部分磁场能量将储存在磁路气隙中;当磁通减少时,大部分磁能将 从气隙通过电路释放出来。铁心中的磁能很少,常可忽略不计。
把电机作为一个具有电端口和机械喘口的两端口装置,把电阻损 耗和机械损耗移出,则装置的中心部分将成为一个由动态耦合线圈所 组成的“无损耗磁储能系统” 电阻损耗 i 2 R
i
电端口 u
机械损耗
R
e
无损耗的 T 磁储能系统 e
R
Tmech 机械端口
图7-1 把损耗抽出使系统成为“无损耗磁储能系统”
dWmech Te d mech
从而磁能增量 dWm dWe dWmech id Te d mech 装置的磁储能系统是无损耗系统,是一个保守系统,磁场储能Wm
W 则是一个状态函数, m 的值由独立变量 和 ( 为电角度 )的瞬时值
唯一地确定,而与路径无关;
定子磁链为 0,转子角度为 0 时的磁 场储能,通过积分来求得。 在图7-3所示的路径 2上积分:
0
1
Wm 0 ,0
2b
Wm 0 ,0 路径 2a dWm 路径 2b dWm
2
2a
图7.3 确定Wm 0 ,0 的不同路径
0
在路径 2a上,由于 0 ,所以 Te 0 ,由于 d 0 ,
故 dWm 0 。在路径 2b上,由于 d 0 ,所以 Te d 0 , 于是: Wm 0 , 0 0 0 i , 0 d 单边激励机电装置的磁场能量公式,对线性或非线性系统均适用。
d 2 e2 dt
所以
e1
e1t
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