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能量转换第一次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20.23 KB
- 文档页数:5
交流电机统一理论第1章机电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第章机电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第1章1‐1 保守系统和磁场能量1‐2 磁场能量和磁场力1‐3 电场能量和电场力机电装置的定义机电装置:9机械能与电能转换的装置9大小不一、品种繁多、功能多样大小不一品种繁多功能多样机电装置的分类•(1)机电信号变换器—实现机电信号变换的装置—在功率较小的信号下工作的传感器,通常用于测量和控制装置中测量和控制装置中。
z如旋转变压器、扬声器等。
•(2)动铁换能器通电流激磁产生力使动铁有限位移的装置—通电流激磁产生力,使动铁有限位移的装置。
z如继电器、电磁铁等。
机电装置的分类机电装置的分类(3)机电能量持续转换装置—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机电装置6直流电动机机电能量转换形式•电致伸缩与压电效应—功率小,不可逆•磁致伸缩—功率小,不可逆•电场力(静电式机电装置)—功率小•磁场力—功率大,如电机7耦合场•机电装置中—耦合电场、磁场—频率低,两者可以分开,彼此独立z电磁式:磁场耦合z静电式:电场耦合8分析方法•归纳为具有若干个电端口和机械端口的装置—大多数旋转电机有两个电端口和一个机械端口的装置9保守系统的能量和力•状态变量xx &,•能量),;,,(,2121L &&L x xx x W W =•保守力),;,,(,2121L &&L x xx x f f =磁能和磁共能•磁能磁能和磁共能衔铁静止输入净电能全部转化为磁能衔铁静止,输入净电能全部转化为磁能•磁能表达式(x=x1)磁能表达式11φψ∫∫==φψFd id W m (1-8)磁能和磁共能•磁链与磁场储能不同气隙时电磁铁磁化曲线磁场储能磁共能分步积分法化简(1‐8)式11i ψ∫∫−==110m di i id W ψψψ(1-13)•磁共能1i ∫=0'mdi Wψ11'ψi WW mm =+磁共能磁能和磁共能图1-2磁场能量和磁场力12 磁场能量和磁场力单边激励的机电装置磁场中的力和转矩•电荷的洛伦兹电磁力–电场中的洛伦兹力–磁场中洛伦兹力•载流导体的电磁力•磁性材料中的电磁力电流在磁场中产生力铁磁材料在磁场中产生力洛伦兹电磁力定律•处于电磁场中电荷q所受到的电磁力F–电磁力F(N)) (BvEqF×+=力()–电荷q(库仑)–电场强度E(V/m)–磁通密度B(T)–电荷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速度v(m/s)电场和磁场中的洛伦兹电磁力•纯电场中–力的方向和电场强度的方向一致qEF =力方向场度方向致–与电荷的运动方向无关•纯磁场中)(B v q F ×=电磁力密度•3电荷密度ρ(C/m ):单位体积内的电荷•电磁力密度F V (N/m 3):单位体积内产生的电磁力×=•电流密度)(B v E q F V +vJ ⋅=ρ•纯磁场中的电磁力密度BJ F V ×=磁性材料中的电磁力•磁性材料受力–详细计算十分复杂–需了解整体构件的磁场分布情况•简化成:只计算整体净力–多数机电能量转换装置采用刚性结构–很少要求详细计算内部应力分布•旋转电机中–电动机:磁场的旋转超前于转子磁场,定子牵引转子运动并做功–发电机:转子磁场超前于定子磁场,转子对定子做功发电机转子磁场超前于定子磁场转子对定子做功能量平衡•能量守恒:能量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亡,只能发生形式的转换•在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系统中–电源输入=机械能输出+耦合场储能增量+转换为热能–在无损系统中heatf mec el dW dW dW dW ++=d •在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系统中fmec el dW dW dt i e dW +=⋅⋅=–输入机械能=电能输出+耦合场储能增量+转换为热能heatf el mec dW dW dW dW ++=磁能产生电磁力•磁能产生力–Δt 时间内电源供给磁场的能量222ψt t ∫∫∫=−=−=Δ111)(2ψidt eidt dt R i ui W t t el磁能产生电磁力•输入电能磁能产生电磁力•A点磁能磁能产生电磁力•B点磁能•Δt时间内电磁力所做的机械功0磁能产生电磁力•情况2:–Δt时间内磁链为常量磁能产生电磁力输入电能•输入电能=0–Δt 时间内磁链为常量,e=02t i )(12−=Δ∫t el dtR i ui W 2t 01=−=∫t eidt磁能产生电磁力•磁能增量磁能产生电磁力•一般情况。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第1次作业第1章一、简答1.什么是自动控制?是相对于人工控制而言的,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生产过程或被控对象的某一物理量(输出量)准确地按照给定的规律(输入量)运行或变化。
2.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稳态精度),即稳、快、准3.什么是自动控制系统?指能够对被控制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
它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制对象组成。
4.反馈控制系统是指什么反馈?反馈控制系统是负反馈5.什么是反馈?什么是正反馈?什么是负反馈?从系统(或元件)输出端取出信号,经过变换后加到系统(或元件)输入端,这就是反馈。
当它与输入信号符号相同,即反馈结果有利于加强输入信号的作用时叫正反馈。
反之,符号相反抵消输入信号作用时叫负反馈。
6.什么叫做反馈控制系统?从系统(或元件)输出端取出信号,经过变换后加到系统(或元件)输入端,这样的系统称为反馈控制系统7.控制系统按其结构可分为哪3类?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和复合控制系统8.举例说明什么是随动系统。
如雷达自动跟踪系统,火炮自动瞄准系统,各种电信号笔记录仪等9.自动控制技术具有什么优点?⑴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⑵提高了产品的质量;⑶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使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有效的劳动;⑷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生产过程依靠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直接操作是难以实现的,还有许多生产过程因人的生理所限而不能由人工操作,如原子能生产,深水作业以及火箭或导弹的制导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自动控制更加显示出其巨大的作用。
10.对于一般的控制系统,当给定量或扰动量突然增加某一给定值时,输出量的暂态过程可能有几种情况?单调过程、衰减振荡过程、持续振荡过程、发散振荡过程二、判断1.自动控制中的基本的控制方式有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
正确2.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主要有调节时间和超调量,稳态性能指标为稳态误差。
第一次作业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 我国油液牌号以__40__°C 时油液的平均_运动______黏度表示。
2. 油液黏度因温度升高而__下降______,因压力增大而_增大_______。
3. 动力黏度μ的物理意义_表示液体在单位速度梯度下流动时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______其表达式为_µ= τ·du dy 。
4. 动力黏度的定义是_液体动力黏度与液体密度之比_______,其表达式为__ν=µ/ρ__。
5. 相对黏度又称_条件黏度________机床常用液压油的相对黏度50E 约在____4___与___10______之间。
6. 液体的可压缩系数β表示__液体所受的压力每增加一个单位压力时,其体积相对变化量__,其表达式为_β= -p ∆1· V V ∆_,K =β1,我们称K 为_液体体积弹性模量__。
7. 理想气体的伯努利方程表达式是__=++h g v p 22γ常量_。
其物理意义是在密闭管道内作稳定流动的理想流体具有压力能、动能、位能三种能量形式,这三种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但总和保持不变。
8. 雷诺数是流态判别数_,其表达式是Re =__ Re =vd __;液体流动时,由层流变为紊流的条件由___临界雷诺数Re 临_____决定,当__ Re < Re 临____时为层流,当_ Re > Re 临_____时为紊流。
9. 液体流动中的压力损失可分为__沿程_压力损失和_局部__压力损失;它们分别用公式_Δp =λ· γ· d L· g u 22__和 _Δp =ζ·γ· g u 22加以计算。
10. 油液中混入的空气泡愈多,则油液的体积压缩系数β愈__大_。
11. 容积式液压泵是靠_密封容积的变化_来实现吸油和排油的。
12. 液压泵的额定流量是指泵在额定转速和_____额定_压力下的输出流量。
13. 液压泵的机械损失是指液压泵在克服相对运动件表面的摩擦__上的损失。
第一章机电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现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最主要的动力能源是电能。
实现机械能与电能转换的装置统称为机电能量转换装置........,以下简称机电装置。
它们大小不一,品种繁多,按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1)机电信号变换器.......。
它们是实现机电信号变换的装置,是在功率较小的信号下工作的传感器,通常应用于测量和控制装置中。
例如拾音器、扬声器、旋转变压器等;(2)动铁换能器.....。
它们是通电流激磁产生力,使动铁有限位移的装置。
例如继电器、电磁铁等。
常用继电器的原理图如图1-1(a);(a) (b)图1—1把继电器作为两端口装置(3)机电能量持续转换装置..........。
例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图加图1-2(a)。
4uf(a) (b)图1-2把直流电动机作为三端口装置机电装置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形式,大体有四种:①电致伸缩与压电效应:②磁致伸缩;③电场力;④电磁力。
前两种功率很小,又是不可逆的。
应用第三种形式——电场力来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装置称为静电式机电装置.......,只能得到不大的力和功率。
实用上绝大多数的机电装置是应用第四种形式——电磁力来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称为电磁式机电装......置.。
本书以电磁式机电装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下面不加说明的机电装置仅指电磁式机电装置,或是电磁式与静电式两种机电装置。
它们都是由载流的电系统,可动的机械系统和作为耦合媒介与储存能量的电磁场三部分组成;队总体看,它们每个又都有固定的和可动的两大部件。
严格说,耦合电磁场应该是电场和磁场的综合体。
但在机电装置中,电频率较低,可动部件的运动速度大大低于光速,这样不仅可以忽略不计电磁辐射,认为机电装置是质量守恒的物理系统;而且可以把电场和磁场分别考虑,认为它们是彼此独立的。
因此在电磁式机电装置中耦合电磁场仅是磁场,但在静电式机电装置中耦合场仅是电场。
在分析研究时,机电装置总可以归纳成具有若干个电端5口和机械端口的装置。
《机电一体化系统》第一次形考答案温馨提示:标注红色选项为正确答案・一、判断题(每个2分,共18分)1、滚珠丝杆机构不能自锁。
选择一项:*对错2、转动惯量大不会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选择一项:*对错3、谐波齿轮减速器输入转速一般从刚轮输入。
选择一项:”对错4、直线运动导轨是用来支承和引导运动部件按给定的方向作往复直线运选择一项:5、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通过増大执行装置的固有频率可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选择一项:*对错6、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通过提高系统的阻尼能力可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选择一项:.对错7、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通过消除传动系统的回程误差可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选择一项:.对错定性。
选择一项:•对错9、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通过减小机构的传动误差可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选择一项:*对错二、选择题(每个5分,共30分)10、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之一:接口的基本功能是()选择一项:A. 交换B. 放大C. 传递* D.以上三者1k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是0 O选择一项:A. 动力部分B. 接口C. 控制器D. 执行机构12、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根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所要求的动作这一功能的是0 o选择一项:A. 动力部分* B.执行机构C. 控制器D. 机械本体13、()不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选择一项:A. 复印机B. 空调机* D.现代汽车14、()装置是电机一体化系统的感觉器官,它可以从待测对象那里获取能反应待测对象特性和状态的信息。
选择一项:A. 自动控制B. 传感检测C. 驱动D. 执行15、M eChatronics是两个不同学科领域名称的组合,这两个不同的学科是0 o选择一项:A. 机械学与计算机B. 机械学与自动化技术C. 机械学与信息技术* D.机械学与电子学16、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设计方案的常用方法无()。
选择一项:A. 整体设计法'B.经验法C. 取代法D. 组合法17、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动要满足伺服控制的三个主要要求是0 OA. 传动精度、高可靠性、低冲击振动B. 传动精度、高可靠性、小型轻量化C. 传动精度、稳定性、低噪声上D.传动精度、稳定性、快速响应性18、在设计齿轮传动装置时,对于转动精度要求高的降速齿轮传动链,可按什么原则进行设计0 o选择一项:J A.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B. 等效转动惯量最小C. 质量最小D. 质量最大19、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随传动级数()选择一项:A.增加而减小* B.增加而增加C. 减小而减小D. 变化而不变20、滚珠丝杠副结构外循环方式不包含()A. 内、外双循环B. 外循环螺旋槽式C. 外循环端盖式上D.外循环插管式21、执行元件:能量变换元件,控制机械执行机构运动,可分为()、液压式和气动式等。
§1.6 机电能量转换(例题2)无论直流电机 异步电机 同步电机都是以磁场为媒介,实现机电能量的转换。
同一台电机即可做发电机运行,也可做电动机运行,实现机电能量的转换。
电机内部的机电能量转换是通过电机内部的磁场做媒介进行,通过磁的关系,把电能转为机械能或把机械能转为电能。
如不考虑损耗最简单的转换关系就是:输入电(-损耗)=耦合磁场储能+输出机械能+机损 输入机械能(-机损)=耦合磁场储能+输出电(+损耗)二 转换条件1.转换功率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平均值不等于零,即-(21i T e Ω)平均≠0 如果转换功率为零就是说我们这个过程对能量没有进行转化。
这个过程研究就没意义了。
2. 稳态运行时,即正常完成能量转换时,一个工作周期内磁场储能平均值不变,即(dtnd w )平均=0。
如果平均值减少,则储能会消失,不能完成能量转换,如果储能增加,一方面转化率会降低,另一方面会危协电机的安全,严重时会烧毁电机。
三 转换过程机电能量转换的物理过程是通过两组方程描述的:①电压平衡方程;②功率平衡方程:电压平衡方程:Ω--=e e r Ri u =i l p dt di lRi +∂∂++Ωθ电压平衡方程左右各乘向量 t i ,得到:功率平衡方程: )21()21(ΩΩ---+=e i e i e i Ri i u i t t T t t t 功率平衡方程由以下几部分组成:I :[]j nj j n i u u u u i i i iu ∑==⎥⎥⎥⎦⎤⎢⎢⎢⎣⎡=132121输入的电功率II:][∑==⎥⎥⎥⎦⎤⎢⎢⎢⎣⎡⎥⎥⎥⎦⎤⎢⎢⎢⎣⎡=n j j j n i R i i i R R R i i i iRi 12321321210电机内的电阻损耗 III :Ω∂∂=∂∂==-=ΩΩ)2(2121i li p i l p i T e i p t t t T θθ 为电磁转矩旋转过程中,运动电势从电源吸收的功率的二分之一,即电功率转换为机械功率。
作业(一)
第一章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1–2一台单相双绕组变压器,额定容量S N = 250 kVA ,额定电压U1N / U2N = 10 / 0.4 kV,试求一次、二次侧的额定电流。
解:根据单相变压器额定容量和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之间的关系可得
S N=U1N*I1N=U2N*I2N
即U1N*I1N=S N I1N=S N
U1N =250
10
=25A
U2N*I2N=S N I2N=S N
U2N =250
0.4
=625A
1–3一台三相变压器,额定容量S N = 5000 kVA ,额定电压U1N/ U2N= 10 / 6.3kV,Y,d联结(即Y/Δ联结),试求:
(1)一次、二次侧的额定电流;
(2)一次、二次侧的额定相电压和相电流。
解:(1)根据三相变压器额定容量和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之间的关系可得
S N=√1N*I1N=√2N*I2N
即√3U1N*I1N=S N I1N=S N
1N
=≈288.68A
√3U2N*I2N=S N I2N=S N
√3U2N =
√3∗6.3
≈458.22A
(2)因为是Y连接,所以
U
1Nϕ=U1N=≈5.77KV U
2Nϕ
=U2N=6.3KV
I
1Nϕ
=I1N=288.68A
I
2Nϕ=I2N
√3
=
√3
≈264.55A
第二章变压器的运行分析
2–1 一台单相变压器在铁心叠装时,由于硅钢
片剪裁不当,叠装时接缝处留有较大的缝隙,那么此台变压器的空载电流将 2 。
( 选填: ①减少;②增加;③不变)
2–5 磁路线性的甲乙两台单相变压器,U1N/U2N = 220/110 V, 一次侧匝数相等(漏阻抗不计,且激磁阻抗角相等),当一次侧分别接在 220 V电源上,测得的空载电流甲台为0.4 A,乙台为0.1 A,则其空载激磁阻抗甲台为550Ω, 乙台为2200Ω。
今将两变压器原边顺极性串联后接在440 V的电源上, 二次侧空载, 这时甲台变压器的一次侧电压为88 V, 二次侧电压为352 V;乙台变压器一次侧电压为44 V,二次侧电压为176 V。
2–18 一台单相变压器,额定电压为U1N/U2N=1100/229 V,略去励磁电阻r m, r1= 0.05 Ω,x1σ= 0.4Ω,r2 = 0.002Ω,x2σ = 0.016Ω,x m = 220Ω,当二次侧电压为额定值、电流I2= 100 A、cosφ2
= 0.6(滞后)时,求一次侧电流I1及一次侧电压U1。
解:I
1
≈24.223A
U
1
≈1115.95V
2–22 一台三相变压器,Y/Δ-11联接,S N = 9000 kVA ,U1N/U2N=18 / 6 kV,空载
及短路试验数据如表2-3所示。
表2-3
试求超载25%且COSφ2 = 0.8(滞后)时电压变化率ΔU及效率η。
解:I1N=S N
3∗U1N =9000∗103
3∗18∗103
≈288.68A
短路试验z k=U1k
1k ==675
750
≈0.9Ω
r k=P1k
3∗(I1k)2=28000
3∗4332
=28000
562467
≈0.05Ω
χk=√z k2−r k2=√0.92−0.052=√=
√0.8075≈0.8986Ω
P kN=3*I
1Nϕ2*r
k
=3*288.682*0.05≈12500W
△u%=
β
*I1N(R s cosφ2+X S sinφ2)
U
1Nϕ
*100%=1.25*
288.68∗(0.05∗0.8+0.8986∗0.6)
3
√∗100%=1.25∗288.68∗0.58
10392.6
∗
100%=209.3
10392.6
∗100%≈2.01%
η=1-p0+β2
p kN
βS N∗cosφ2+p0+p kN
∗
100%=1-9000+1.252∗12500
1.25∗9000∗103∗0.8+9000+1.25∗12500*100%=1-28531.25
9024625
*1
00%=1-0.316%≈99.684%
第三章三相变压器
补充题1如下图所示,有Y,d 11 和Y, d 3 甲乙两台不同连接组别、相同变比的变压器,试将乙台正确接到电网上。
3-2对于三相变压器,允许通过三相平顶波形主磁通的磁路系统是②。
(选填:①三相心式变压器;②三相组式变压器)3-3消除三相心式变压器中的三次谐波磁通的主要方法是②③。
(选填:①采用Y/Y联接;②采用Y/△联接;
③采用△/△联接)
注:作业编号为教材《电机学》书中的习题编号,该书中有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