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磁生电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44.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物理-八年级“电生磁”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电生磁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 了解电流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3. 理解电生磁现象对实际生活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电生磁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 电流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1. 磁场的产生和作用;2. 磁感线、磁通量的概念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2. 实验教学法;3. 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磁铁和线圈,引出电生磁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知识讲解(1)磁场的产生和作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讲解,引导学生认识磁场的产生和作用。
(2)磁感线、磁通量的概念和计算通过讲解磁感线、磁通量的概念和公式,引导学生掌握磁感线和磁通量的计算方法。
(3)电流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认识电流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3.实验操作设计实验:在磁场中测量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步骤:(1) 将导线串联起来,接上电池和电流表;(2) 将导线置于磁场中;(3) 测量电流方向和大小。
4.巩固设计例题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 计算磁通量的公式是什么?(2) 在电磁铁中通入电流,会发生什么现象?5.拓展引导学生探究电生磁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电动机的原理及应用。
(2)电磁炉的原理及应用。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力争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实验、应用相结合起来,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掌握知识点的程度,教学设计整齐和紧密。
登陆21世纪教育助您教考全无忧
磁生电内容特色
深大附中钟国洪
体现课改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通过学生各种活动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讨论和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建立自己的三维目标
一、通过奥斯特实验引出研究的问题:电能生磁,那么反过来,通过磁场能产生电流吗?然后让学生进行各种尝试,通过演示学生的各种成功和失败的做法,结合老师的引导,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磁生电的条件。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规律的能力。
二、根据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的一些现象,提出新的问题,过渡到进一步的探究内容: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展示学生的研究方案,引导进行讨论和完善方案)、学生自己得出相应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勇于发表自我见解的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知识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1世纪教育网精品资料·第 1 页(共 2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素材大全磁生电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2. 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难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 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蹄形磁铁、线圈、开关、灯泡、导线等。
2.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是否也能产生电流呢?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3. 课堂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
4. 实验演示: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感应电流的方向,探讨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电磁感应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评价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对作业和课后练习的批改,了解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2. 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将电磁感应现象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参考资料:1.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物理教材。
磁生电
竖放?斜放?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另外:磁场的强弱对实验有没有影响?
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情况逐一进行实验,探索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
播放flaf课件:磁生电(由于实验室无器材)
1置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于磁场中,开关断开,导体在磁场中上下左右运动
2置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于磁场中,且保持导体与磁场相对静止
3更换强磁体,增强磁场,仍保持导体与磁场相对静止
4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上下运动
5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运动
6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斜着运动
教师按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每完成一个实验步骤后,请学生将观察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
实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上述实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
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或斜着运动时)
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而上下运动或者静止时却不能呢?如果把磁感线想象成一根根实实在在的线,把导线想象成一把刀,表达起来会方便些,讨论一下如何表达?讨论分析: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而上下运动或静止时不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产生感应电流。
) 通过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归纳、概括后,教师板书:
1.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①具有闭合电路;
②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应线运动。
2.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为什么一定要强调“闭合电路”?如果电路不。
磁生电”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理念磁生电一节教学的设计,应体现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课程的价值。
包括:一、目标设计应围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这个总体目标。
二、教学内容选取:应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把握教材因素,结合地方、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拓展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为目的。
四、教学手段、器材:结合教学实际,力图直观、清晰、高效。
器材可行、大方。
五、教学评价:注重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注重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评价。
以鼓励性、导向性评价为主,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使评价具有促进性、发展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磁生电过程中能够转化。
2. 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 初步了解发电机的构造、工作过程,我国使用的交流电主要参数。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磁生电现象,感知逆向思维。
2.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电磁感应转化成发电机这一应用技术的过程,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认识在创新中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器材小电动机、耳机、电流表、导线、线圈框、u型磁体、手摇发电机、小灯泡、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师:电动机的使用。
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请列举电动机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实例,并简要说明使用电动机的意义。
生:议论、发现。
师:电动机及其他用电器运作时,消耗大量的电能从何得来?生:积极思考:可能(导入:注重提出问题、引发探索、激发兴趣。
)二、提出问题师:电能从何而来的,同学们做出了多样的猜测。
这些猜想,人们大都变成了现实。
现在我们一起重点探索一下:机械能T电能首先,我们再观察一下电动机的转动。
要求:①同桌的二位同学合作进行;②画出电路图。
生:连接电路,电动机运转。
师:很好!我们观察到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
反过来,想想让电动机转动(如用手转动它的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生:猜想、创新师:与周围的同学说说你这样猜想的原因吧?(科学猜想)生:议论。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和现象。
2. 知道安培环路定理的含义和应用。
3. 了解电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4. 能够计算电感的大小和复制图中简单的电感电路。
二、教学重点1. 安培环路定理的含义和应用。
2. 电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三、教学难点1. 应用安培环路定理解决复杂电路问题。
2. 理解电感的基本特性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实验演示法3. 讨论和解答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引入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和现象,通过介绍变压器、电磁铁等实例引起学生兴趣。
(2)以安培环路定理为例,举一个简单的电路问题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2. 讲授环节(1)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和现象①电流产生磁场的基本规律。
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即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2)安培环路定理①定理的含义。
②利用安培环路定理解决电路问题的基本方法。
(3)电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①介绍电感的基本概念和参数。
②介绍电感的特性和实际应用。
3. 演示环节(1)演示电路中电感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电感的特性。
(2)演示如何应用安培环路定理解决复杂电路问题。
4. 引导讨论环节(1)分组讨论利用安培环路定理解决一些具体的电路问题。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方法和电感的基本特性。
5. 练习检测环节(1)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出一些综合性的电路问题,考查学生对安培环路定理和电感原理的灵活应用能力。
六、教学方式1. 教师讲解并板书。
2. 实验演示。
3. 分组讨论。
4. 练习检测。
七、教学评估方法1. 讲授环节中的提问。
2. 分组讨论中的汇报。
3. 练习检测题。
八、教学资源准备1. 电磁铁、变压器等示教工具。
2. 相应的板书资料。
3. 实施分组讨论的助教哥同学。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素材大全磁生电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2.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3. 感应电流的方向4. 发电机的分类与应用5. 磁生电的实验设计与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感应电流的方向。
2. 教学难点:磁生电的实验设计与操作,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介绍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的贡献。
3. 课堂讲解: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磁生电的过程。
4. 实验演示:展示发电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
5. 评价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2. 实验器材:发电机模型、电磁铁、导线、开关等。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 网络资源:用于拓展学生视野,了解磁生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电生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关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相似(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能力目标(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经历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生磁”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教学重点:1、奥斯特实验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难点:安培定则应用一、引入:教师演示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当直导线通电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磁针发生偏转这现象说明了什么?二、新课:1、叙述电与磁联系发现的发展史,指出其重大意义。
2、电流的磁效应:重做奥斯特实验,引导学做实验、观察实验:把磁针放在导线的上方,观察通电时小针针N极指向有什么变化?改变电流方向,重做上述实验,再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从这个实验现象中,你有什么发现?结论:a、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b、电流磁场方向与导线上电流方向有关。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了解什么是螺线管。
探究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1)问:你认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会是什么样?(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问:如何验证你的猜想?问;如何用实验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相似?采用什么方法探究?需要用到哪些器材?(引导学生讨论)(2)学生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现象(3)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入手归纳实验结论。
(学生讨论后,展示结论)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1)你认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会与什么有关?( 你的猜想)(2)如何验证猜想?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什么具体关系?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引导学生阅读P70页图9.3---6及旁边“?”的文字后,让学生说他们的方法)(4)小组间交流(5)教师出示结论: 安培定则(6)闯关:学案6、7 题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磁生电教案2八年级物理教案●一、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1)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
(2)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3)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4)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它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5)我国市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周期0.02秒,每秒电流方向改变100次。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利用实验采用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初步渗透探究式学习方法。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说出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简述发电机的原理,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3. 说出什么是交流电,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4. 说出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的意思,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
(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2.观察和理解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三、媒体平台1.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蹄形磁铁、矩形线圈、铁架台、示教电流表。
2.多媒体课件撷英●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1.复习导入奥斯特的实验表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既然电可以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2.课前热身通过全体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猜测,谁是正确的呢?准备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注意观察。
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交流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它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是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
七、磁生電【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電磁感應現象;知道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知道發電機的原理;能說出發電機為什麼能發電;知道什麼是交流電;知道發電機發電過程是能量轉化的過程.●知道我國供生產和生活用的交流電的頻率是50 Hz的意思;能把交流電和直流電區分開來.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磁生電的條件,進一步瞭解電和磁之間的相互聯繫,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聯繫簡單現象探索物理規律的能力.●觀察和體驗發電機是怎樣發電的,提高學生應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自然現象之間是相互聯繫的,進一步瞭解探索自然奧妙的科學方法.●認識任何創造發明的基礎是科學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創造發明的意識.【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探索概括出電磁感應.。
通過實驗知道交流發電機的工作原理。
難點:由實驗現象概括物理規律--電磁感應.。
應用原理分析問題--發電機工作原理。
【教學方法】探究、實驗、討論法【教學器材】演示電流錶、蹄形磁鐵、導體、開關、投影、微機、掛圖、手搖發電機一台、小燈泡.【教學過程】一、通過實驗,引入新課重做奧斯特實驗,請同學們觀察後回答:1.此實驗叫什麼實驗?(奧斯特實驗)2.它揭示了一個什麼現象?(電流周圍存在著磁場,電流的磁場方向跟電流方向有關)[師]電流周圍存在著磁場,即電能生磁.那麼逆向思維將會怎麼樣?(先找學生帶著感情朗讀課本第一自然段,然後請學生提出問題)[生甲]磁能否生電?[生乙]怎樣能使磁生電?[師]下面我們用實驗來探究磁能否生電.我們先設計實驗,從實驗需要器材、實驗條件、實驗操作入手.第五節磁生電[板書](一)什麼情況下磁能生電[板書][生甲]實驗器材:蹄形磁體、電流錶、導線、直導線、鐵架台、細線[生乙]將直導線用導線和電流錶相連,用細線將直導線懸掛在鐵架臺上(不要掛太高).[生丙]讓直導線在蹄形磁體的磁場中靜止,換用不同強度的磁體,觀察到電流錶指針不偏轉.[生丁]這說明沒有產生電流.[生戊]讓直導線在蹄形磁體中上、下運動,觀察到電流錶指標不偏轉.這說明沒有產生電流.[生庚]將直導線在磁場中左右運動,觀察到電流錶指標偏轉.[生辛]這表明有電流產生.[生1]將直導線在磁場中斜著運動,觀察到電流錶指標偏轉.[生2]這表明有電流產生.[師]如果把磁感線想像成一根根實實在在的線,把導線想像成一把刀,表達起來會方便些,討論一下如何表達.[生甲]導體在磁場中運動,就有電流產生.[生乙]閉合電路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運動,就有電流產生.[師]他們回答的準確嗎?應怎麼表達?[生丙]不準確.閉合電路中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上、下運動,就有電流產生.[師]那麼怎樣表達能準確?[生](討論得出)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師]回答得非常好.我們把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1.電磁感應[板書]2.感應電流[板書][師]電磁感應現象是英國的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的,他經過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才發現了這一現象,這種熱愛科學,堅持探索真理的可貴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一現象的發現進一步揭示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繫,導致了發電機的發明,開闢了電的時代,所以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二)發電機[板書][師]發電機是怎樣發電的呢?[演示1]把一台手搖發電機跟小燈泡連接起來,當搖動手柄使線圈在磁場中快速轉動,觀察到什麼?[生甲]觀察到小燈泡發光.[生乙]有感應電流產生,並通過小燈泡.[演示2]用電流錶換下小燈泡,緩慢搖動大輪,觀察.[生甲]電流錶指針左右擺動.[生乙]這表明發電機發出的電的大小和方向是變化的.[師]從上面演示可以看出,發電機能發電,且發出的電的大小和方向是變化的.那麼它的構造是怎樣的?工作原理是什麼?看掛圖.[生甲]發電機的構造由定子和轉子組成,包括磁極、線圈、銅環、電刷等.[生乙]當ab向下cd向上運動,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有感應電流,ab邊電流方向從a→b.[生丙]當ab轉過平衡位置,ab向上運動,cd向下運動,做切割磁感線運動,ab邊的電流方向從b→a.[師]從發電機工作過程我們能看出,線圈轉動一周,電流方向變化兩次.週期性改變方向的電流叫交變電流,簡稱交流.在交流電流中,電流在每秒內週期性變化的次數叫做頻率.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線圈轉動一周所用的時間叫週期.(邊講解邊板書)1.交變電流[板書]2.頻率[板書]3.週期[板書][師]週期和頻率是用來表示交流電特點的兩個物理量.4.我國供生產和生活用的交流電週期是0.02秒,頻率是50赫茲.[師]我們看課本想想做做,通過做、想、觀察得出結論.[生甲]磁體近似於蹄形,一邊N極,一邊S極.[生乙]線圈通過銅環、電刷和燈泡連接.[生丙]搖把是通過皮帶帶動線圈轉動.[生丁]當慢慢轉動搖把,線圈在磁場中轉動,電流錶中指針擺動,線圈轉動一周,指針來回偏動兩次.[生戊]發電機中線圈轉動越快,小燈泡越亮.[師]同學們做得非常認真,回答得也很好,值得表揚.下面我們看螢幕(微機播放關於發電機的內容),看看從中獲得什麼資訊?[生甲]實際發電機也是由轉子(轉動部分)和定子(固定部分)組成.[生乙]大型發電機一般採取線圈不動,磁極旋轉的方式來發電.[生丙]發電機發電過程是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師]我們現在根據板書進行小結.三、小結根據板書與學生一起歸納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1.電磁感應、感應電流2.發電機四、佈置作業動手動腦學物理①②③④參考答案:1.人用手搖發電機,把手運動的機械能通過發電機轉化成電能.電流流過小燈泡使電能轉化成光能.2.手搖發電機燈泡的亮度是一明一亮閃,而手電筒燈泡的亮度不變.3.振動;振動;電流.4.汽車、拖拉機等設備中都有發電機,它們是靠發動機帶動的,發動機把汽油、柴油等的化學能轉化成機械能,發電機把機械能轉化成電能.五、板書設計第五節磁生電一、什麼情況下磁能生電 1.電磁感應 2.感應電流二、發電機1.交變電流2.頻率3.週期4.我國供生產和生活用的交流電週期是0.02秒、頻率是50赫茲.【佈置作業】 1.複習、默寫概念;2.P29動手動腦學物理:1---63. 同步6.2(以上明天交)4. 指導6.2(後天交)【教學後記】。
第七节 磁生电 教学设计(1课时)
天荣中学 黎燕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的能量
转化。
·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我国供生产和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能把交流电
和直流电区分开来。
2.过程和方法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点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发现磁生电的条件。
2.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连接电路,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磁生电的条件。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掌握电能生磁的理论并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所以在教授时采用逆
向思维,思考磁生电的现象并了解发电机的原理。另外,由于知识有限,学生在
设计探究实验时考虑缺乏全面思考,通过法拉第和科拉顿两位科学家实验设计的
对比,让学生亲自完善实际方案,培养学生周全思考的能力。
四、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踢形磁铁,导体,开关,电流表
演示实验:演示电流表,手摇发电机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引入 演示:奥斯特实验 让学生复习电流能够产生磁场 引导学生逆向思考:磁场能否产生电流? 回忆复习旧知识 逆向思考猜想
温故知新,以旧知识
逆向思考引出新知
识,培养逆向思维
新课 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1.磁场能够产生电流吗? 提问:①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②要使磁能生电须哪些器材?③怎样连接器材? 2.由教材P78的9.7-1所 对比电能生磁,学生猜想:磁场能够产生电流。 生:磁铁,导线,检验是否有电流产生的电流表,控制电路的开关。 思考提出各种想法方案进行
学生在引导下自主
设计完善实验方案,
发挥思考和动手能
力。
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流的实验。 3.实验表格见附图 4.实验结果分析: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5.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并与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的实验相比较,分析科拉顿失之交臂的原因,并为其改善实验方案。 二.发电机 1.用课件介绍发电机的构造 师:①磁极是什么形状?②线圈是通过哪些装置和灯泡连接起来?③摇把是通过什么带动线圈转起来的? 2.实验演示:把手摇发电机与电流表连接起来观察电表指针情况。 师: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灯泡和电流表的情况有什么变化? 师:指针摆动的次数和线圈转动的次数有什么关系? 3.分析实验现象,介绍交变电流与其能量转化的关系。 4.介绍频率和周期。 动手实践,记录比较实验结果:①开关闭合与否导体在磁场中静止时,电流表都不偏转②开关闭合,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上下运动,电流表不偏转③开关闭合,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左右运动,电流表偏转 ④开关闭合,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斜向左右运动,电流表偏转 结合结果,分析导体要“切割”磁感线才有感应电流产生。 对科拉顿的失败进行分析并对其方案进行修改:导体切割磁感线与产生感应电流的同时性。 认真观察幻灯片。 边观察,边回答老师的问题。 观察线圈转动时电流表的指针的摆动情况。 生: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可以看到电表的指针随着线圈的转动而左右摆动。 生:线圈每转一次,指针向左右各摆一次。 通过老师指导分析原因。 T=1/f f=1/T 市电:T=0.02S ,f=50Hz
通过分析修改方案,
帮助学生进一步了
解电磁感应。
对实验归纳总结,从
现象中提炼规律。让
学生经历实验探索
出规律的过程。
课堂练习:图中,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体的横截面,导体是闭合电路中的
一部分,它在磁场中按如图示的方向运动,其中不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六、板书设计
一、电磁感应
1.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
2.概念: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
3.产生条件: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二、发电机
1.原理: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2.构造:定子和转子
3.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三、电流
1.交流电: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周期性变化
2.直流电:电流的方向不变
七、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