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2
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分析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分析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
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摘要】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逐步降低了市场准入壁垒,开放了服务市场,并允许外资企业进入我国服务市场,这势必给我国不发达的服务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认真分析研究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仅可以发现我国服务贸易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弥补这些不足,同时也可以为政府采取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客观依据,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缩小我国服务贸易逆差。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不能简单的从一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来衡量。
因为服务贸易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因此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也就相应的复杂众多。
在此,本文运用前面提到的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其中影响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一、生产要素与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形成方面,基础设施、高素质人力资本、知识和科学技术是三个关键的要素。
服务贸易基础设施是提高一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服务贸易的方式、规模和质量,因此也左右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的发展。
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其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瓶颈”,正是由于基础设施的缺乏和落后,这不仅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而且耽误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许多敏感服务部门的基础设施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施与一个国家整体的信息化程度有关,廉价而有效的电子通信系统,与互联网联结水平,移动电话的持有状况等都直接影响国内产业或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利用。
发达国家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大量投入就是要以此确立在信息产业发展及服务竞争中的地位。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摘要:本文着眼于中国近年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通过对贸易竞争优势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的计算,分析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可以看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薄弱,但正在逐年提高,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
本文也分析了影响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最后提出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对策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自由化,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步兴起,世界经济服务化趋势十分明显。
服务贸易正逐步赶上并将最终超过货物贸易居于主导地位。
在服务贸易当中,金融服务贸易又因金融业的巨大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备受世人关注。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现状金融服务贸易是指由一成员方的金融服务贸易提供者向另一成员方提供的任何与金融有关的服务①。
学术界常用的评价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指标有: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一)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也称TC指数,指一国某一产业或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TCit=(EXit-IMit)/(EXit+IMit)其中,TCit为目标国第t年在服务贸易i部门的竞争优势指数;EXit为目标国第t年在服务贸易i部门的出口额;IMit为目标国第t年在服务贸易i部门的进口额。
该指数的优点在于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影响,无论进出口绝对值是多少,它均介于-1和1之间,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间是可比的。
若TCit大于0,说明该国第t年在服务贸易i 部门具有竞争力,TCit小于0,则该国第t年在i部门不具竞争力。
数据的绝对值越大,说明该国该产业竞争力越强(大于0)或越弱(小于0)。
本文采用1997—2009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数据,测算贸易竞争力指数得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除2001年外一直小于O,说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非常弱。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与印度的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服务贸易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产业。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经济的崛起使得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攀升,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目前中国服务贸易与印度的服务贸易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市场准入、专业化能力以及国际品牌塑造等方面。
因此研究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了解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与印度进行比较,探索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和前景,对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探讨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优化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包括服务贸易的种类、服务贸易的主要渠道以及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等方面。
2. 国际竞争力分析,包括比较双方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环境、行业、产业链等方面的优劣势比较,探索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优势和劣势,找到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3. 成功经验借鉴,通过对印度和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服务贸易的研究,寻找成功经验,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4. 政策建议,结合前面的研究,提出适合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统计分析和SWOT分析等方法,以系统性和实证性的方法来探讨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三、研究预期成果1. 了解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服务贸易产业界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2. 比较分析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找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和优势,为制定服务贸易产业的战略方案提供参考。
3. 分析成功经验,并提出适合我国发展的政策建议,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73·
第1期
投资与创业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宇 翔
(上海大学,上海 200000)
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完善,我国服务贸易近年来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和显著
的增长,进出口规模也屡创新高。自我国复关以来,在遭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
机的打击后,货物贸易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略微下降。同时,自多哈回合谈判以来,WTO各成员国货物贸易关税已经
降至极低水平,继续下探空间较小。虽然我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但是我们要抓住历史性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十九大报
告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把我国建设成贸易强国。
2018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为25313.3亿元,其中服务贸易逆差为8481.8亿元,逆差总额仍然较大,我国服务贸易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就对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关键词:
国际分工;服务贸易;金融危机;服务贸易竞争力
一、背景及意义
为了研究我国从入世以来,在GATS条款下对于所作出的关于服务贸易承诺的实施情况、以及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额的快速扩大,是否产生与之相匹配的服务贸易额度。同时,为进一步比较我国服务出口和进口的体量大小,比较契合目前我国去库存和调结构、转发展的总体趋势。对于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期,我国在服务产业领域的相关研究较少,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晚。本文的研究比较符合当前对于相关内容的讨论和研究。针对服务贸易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国内部分和国外部分。其中国外部分的研究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期主要是集中于对于“服务”的解读,Balassa(1965年)提出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各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Browning&singelmann(1975年)以功能划分方法明确了生产者服务概念,Melvin(1989年)利用要素禀赋理论分析了生产者服务贸易,此外Hill(1977年)、Deardorff(1985年)、Sampson(1985年)、Sundberg(1988年)、Burgess(1995年)都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我国国内对于服务贸易的研究相较于国外则起步较晚,张南(1996年)从服务产品的特性和实物产品之间的相互演变关系来研究服务贸易竞争力;赵露茜(1999年)从科技发展水平和研究开发人力资源状况的角度来分析服务贸易竞争力;杨颖(2001年)则借助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以及具体从服务贸易部门发展来剖析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康承东(2001年)则从比较优势指数(CAI)展开研究。而王蕾(2007年)则利用了出国和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对比分析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利用OECD的统计数据对整个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进行了评估。金孝柏(2015年)则提出依托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发展教育服务贸易,在此背景下考
虑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新路径,同时提出依托国际法
基础,发展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理念,也指出了我国目前
国内的法律环境抑制了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而改善法律
环境也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唐海涛(2017年)在法律视角
下考虑了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问题,提出了法律壁垒和一
些解决路径。整体看来,我国关于服务贸国际易竞争力的
研究比较单薄,研究的角度也较为单一。因此,开展全面
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迫在眉睫。同时,对于提升我国服
务贸易的质量和数量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从2010年至2017年的最新数据看来,我国服务贸易
进出口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服务贸易出口额2017年表现
出强势的上升势头,同比增长10.7%,达到15407亿元;服
务贸易进口额则表现出较大的波动幅度,从2017年的数据
看来,较2016年有小幅增长,同比增长5.2%,达到31584
亿元,进出口差额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我国2014年服
务贸易出口总额为2222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五位,所占比
重为4.6%,较上年增长8%;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为3820亿
美元,位列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所占比重为8.1%,较
上年增长16%。从整体来看,我国贸易出口远低于进口,
说明我国贸易出口水平还比较低,这与我国贸易大国的地
位不相匹配。
我国在主要服务贸易领域与主要发达国家(以美国为
例)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从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显
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看,差距明显。以2014年和
2015年为例,2014年我国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为-0.149,同
·74·
第1期
投资与创业
期美国为0.178;2015年我国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为-0.19,同期美国为0.189。我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美国则呈增长趋势。说明两国服务贸易分别保持顺差和逆差,且两个竞争力差别较大。表1 中美各部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年份金融保险旅游专利 运输中美 中 美 中 美 中 美 中 美2013年0.0661.7440.710 1.003 1.128 0.980 0.063 2.937 1.002 0.6392014年0.1431.7010.429 1.059 1.157 0.981 0.078 2.941 1.024 0.6402015年0.2171.7320.458 1.055 1.243 0.978 0.050 2.895 0.952 0.660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较大的部门,即竞争力较强的部门是旅游和运输;美国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较大的部门则是金融、保险和专利部门。说明两国在某些优势部门上没有重合,我国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美国在金融、专利、保险等高附加值部门方面依然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我们需要发挥比较优势,一方面缩小高附加值领域差距,另一方面发挥自身优势,继续保持旅游和运输等部门的竞争力优势。TC指数是竞争优势指数,也叫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指数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大,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指数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弱,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等于0时表示该产业竞争力处于中间水平。RCA指数,即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测算部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某一产业贸易的比较优势。一般认为,一国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2.5-1.25之间,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1.25-0.8之间,则认为该国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CA小于0.8,则表明该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三、结论及建议(一)结论 中国目前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竞争力已经得到巨大提升,体现在货物贸易方面,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主要出口商品是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进
口商品是机电产品、矿产品。但是在服务贸易方面,我们
与世界传统贸易强国之间有着较大差距。与美国相比,我
国RCA指数和TC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在金融、保险
等核心部门竞争力十分孱弱。
(二)建议
一是加强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的人才培养。服务行
业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具备丰富专业知
识的人才,注重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研发。同时,也
要注重对国外专业人才的引进,这些专业人才一方面具备
丰富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带
回国内。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本要素十分丰富的国家,我们
要发挥我们的长处,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具备专业知
识的合格的行业人才。
二是完善相关行业的监管制度,提高行业开放程度。
目前,我国相关管理制度和行业规范依然不够完善,存在
制度上的缺陷,我们需要在借鉴学习的同时,结合自身的
特点,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规范的管理体制。此外,我们
要继续发扬改革开放的精神,加大对于保险、金融等行业
的开放程度,有利于吸收先进的技术,打破垄断,激发国内
企业的创新动力。也扩大了国外贸易市场。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知识密集型产业出口的鼓
励力度。我国需要迅速转变以往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的角色,
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世界工厂,转变为以出口知识密集
型产品为主的服贸强国。扶持重点行业,培育重点项目,树
立典型企业。为相关行业企业打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参考文献
[1]Michaely,M.Trade,Income Levels, and Dependence[M].North–
Holland,Amsterdam and New York,1984.
[2]王清.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J].财经科学,2014(9).
[3]宋淑艳.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8(23).
[4]李惠娟,蔡伟宏.中美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的比较研究:基
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