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精神障碍患者的精准药学服务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3
药学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创新精神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痛苦。
药学作为一门学科,始终致力于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在精神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药物治疗的历史、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以及药学在创新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药物治疗的历史在追溯药学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药物治疗的历史。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草药来治疗一些精神疾病。
例如,在中国古代,就有使用岩白菜治疗痴呆的记载。
然而直到20世纪以后,药物治疗在精神疾病中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1. 抗焦虑药物抗焦虑药物可以缓解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的情绪稳定性和生活质量。
常见的抗焦虑药物包括苯二氯苯酮类药物、苯酮酸类药物等。
2. 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状,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睡眠和食欲等症状。
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3. 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首选药物,其主要作用是减轻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等症状。
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氯丙嗪、奋乃静等。
三、药学在创新治疗中的应用1. 精准医学与个体化治疗精神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个体化的过程,每个患者的病情和反应都有所不同。
药学致力于研究个体差异,通过基因检测、代谢酶活性测定等手段,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 新药的研发与应用药学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另一个创新点是新药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新药被开发出来,并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例如,近年来的抗精神病药物研究已经从传统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发展到了与多巴胺系统相关的其他新途径,如阿片受体、谷氨酸受体的调节等。
3. 药学监察和用药安全药学在精神疾病治疗中还起着重要的监察和用药安全的作用。
药师会对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进行监测,确保患者按照医嘱正确用药,避免用药不当或滥用药物。
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必要性李丽;何文富【摘要】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ation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by the clinical pharmacists in the psychiatric hospital .METHODS: 43 cases of irrational medical orders we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medical order reviews from all discharged patients in a certain psychiatric hospital in2014.RESULTS: The irrational medical orders involved patients like paranoia schizophrenia , anxious disorder and epilepsy , etc.Through reference of the medication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and suggestions that given to the clinician based on the selection of drug categories ,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 method of administration , dosage of administration and treatment course , the clinical pharmacists could monitor the administration process of patients and then find out , prevent and solve the related problems , so as to guarantee the safe , effective and economic medication in patients .CONCLUSIONS: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advocate the pharmac eutical service concept of “taking patients as the center”, further contribute the construction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system in the psychiatric hospital , and the clinical pharmacists should develop pharmaceutical care in in-depth clinic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临床药师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必要性。
•案例分析!精神科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案例分析"徐子跃,徐汝1#(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药剂科临床药学室,江苏镇江212021)[摘要]探讨临床药师在精神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内容和切入点。
通过分析临床药师在精神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体会,对临床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
临床药师以提供用药咨询、关注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参与疑难病例讨论等方面为切入点,开展药学服务工作,为医师提供用药帮助,参与临床治疗用药方案调整,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药师参与临床实践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综合能力还无法满足对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
[关键词]临床药师#精神科#药学服务#药学D O I!。
. 39(9/H.iss;. 1009-))19. 2021.。
彳.QM中图法分类号[ED%文章编号:1009-))19(2021)04-0709-04 文献标识码:B临床药学是以患者为对象,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 为目的,以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为核心,研究和实践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用药医嘱或处方审核,及时发 现纠正医师处方、用药医嘱及护士给患者用药的不规 范、不适宜,负责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登记、搜集整 理报告工作,防范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协助临 床遴选药物,制订药物治疗方案,监护患者用药情况,随时提出改进措施,指导安全、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 疗水平。
监测血药浓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 谢、排泄及相互作用等过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并接受临床医师用药咨询。
1临床资料病例%患者,女,病史1(年,既往有明显的被害 妄想、被跟踪监视感,嫉妒妄想,思维内容荒缪,并曾 在症状支配下出现杀人行为,曾经多次住院,均诊断 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本次人院出现病情波动,表 现为紧张、发呆,交流过程中内心不暴露。
有高血压 病史1年,血压曾最高达1(0/100 m m H g #m m H g=0. 133 k P a$有糖尿病史2年,血糖浓度 7 m m o l/L,最高血糖浓度14 m m o l/L。
精神专科医院构建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精神专科医院构建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药学服务与药学监护服务干预,分析两组干预对指标控制(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治疗一年后,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精神专科医院构建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率和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服务;精神分裂症;依从性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是一个必要且长期过程,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
患者通常需要长期药物治疗[1],因此,确保患者具有较高的用药依从率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精神病药物在体内的过程比较复杂,容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伴随基础疾病的精神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同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和其他药物,产生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疾病,复发率很高。
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自杀或伤害他人,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3]。
在精神专科医院构建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模式,可以促进精神科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分析了药学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近一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年龄20~60岁,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分裂症相关诊断标准;②处于急性期治疗后的恢复期,有自知力,有自理能力;③有至少一名家属与其一起生活。
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②伴有其他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组间基线资料P>0.05。
临床药师在精神疾病药物治疗中的实践与经验研究主题:临床药师在精神疾病药物治疗中的实践与经验引言:精神疾病被认为是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健康问题。
药物治疗是精神疾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精神疾病药物的个体差异性和副作用较多,给药调整和监测是十分重要的。
临床药师作为药物治疗的专家,其在精神疾病药物治疗中的实践与经验对患者的疾病康复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临床药师在精神疾病药物治疗中的实践与经验,为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研究问题及背景:1. 临床药师在精神疾病药物治疗中的具体角色和职责是什么?2. 临床药师如何协助医生进行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确定?3. 临床药师如何进行患者用药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依从性?4. 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监测和副作用管理方面的实践与经验是什么?研究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临床药师进行深度访谈,收集其在精神疾病药物治疗中的实践与经验。
研究对象为在精神疾病领域工作多年的临床药师,通过意向抽样选择适当的受访者。
访谈内容包括临床药师在精神疾病药物治疗中的角色和职责、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患者用药教育和指导、药物治疗的监测和副作用管理等方面。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收集到的访谈数据将进行内容分析,提取关键词和主题,整理出临床药师在精神疾病药物治疗中的实践与经验。
研究结果将以文字、表格等形式进行呈现,准确、详细地描述临床药师的角色和职责、药物治疗方案的具体实施、患者用药教育和指导的方法和效果、药物治疗的监测与副作用管理的经验等。
结论与讨论:通过对临床药师在精神疾病药物治疗中的实践与经验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刻理解临床药师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临床药师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制定与调整、患者用药教育和指导以及药物治疗的监测和副作用管理等方面的实践与经验对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依从性有着重要作用。
此外,本研究还可以反思临床药师在精神疾病药物治疗中面临的挑战和改进的空间,为优化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1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恶性综合征的病例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引起恶性综合征( Neurdeptics induced malignant syndsome,NM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临床广泛接受的为多巴胺功能不全理论[1-2]。
抗精神病药物( 尤其是多巴胺阻滞剂) 使多巴胺的黑质-纹状体通路及其他通路迅速阻断,干扰多巴胺对中枢体温的正常调节作用,从而引起高热,并且能阻断纹状体多巴胺受体,引起肌强直、震颤,进一步造成肌溶解,再者抗精神病药物拮抗多巴胺的同时还可引起自主神经调节异常,进而引起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大量出汗及血压调节异常。
本文通过介绍 1 例 NMS 患者的药学监护过程,临床药师对其诊疗提出合理建议,旨在为 NMS 患者的个体化药学监护提供参考。
临床药师现就临床上发现的1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恶性综合征的病例分析如下:1.病史摘要患者女 79岁主因咳嗽、发热3天入院。
患者3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发热,未测体温,周身不适,咳嗽较重但无明显咳痰、咽痛,夜间睡眠差,家属给患者服用感冒和止咳药物后,咳嗽缓解;4月16日中午患者外出散步后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昏睡,可叫醒,不能言语,高热,震颤,全身无知觉,不能坐立及行走,气促且无规律腹式深呼吸,尿失禁;下午三点由我院救护车接到急诊科治疗。
查体:患者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体温39.1℃,心率99次/分,血压:120/70mmHg,血糖17.7mmol/L,行胸部CT检查:1.慢支改变;2.右肺下叶小结节;3.心脏起搏器术后,心影大,请结合临床;4.扫及胆结石;化验:血常规检测+CRP检测( 2023-04-16) 结果:C反应蛋白:15.11mg/L;白细胞:14.10*10^9/L;中性细胞数:12.90*10^9/L;中性细胞比率:91.50%;血红蛋白:133.00g/L;血小板:202.00*10^9/L;离子1检测:钾:7.11mmol/L,给与抗炎、退热、降血钾对症治疗。
临床药师在精神科开展药学服务模式的实践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精神科中开展药学服务模式的实践。
方法根据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我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疾病和临床用药的特点,结合案例分析,总结并分析临床药师在该院精神科开展药学服务模式的工作模式、工作内容等。
结果该院临床药师以精神科病人的用药安全、合理为工作重点,以血药浓度监测与药物基因组学为手段、为临床提供药学信息,深入临床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同时协助协助医师为病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结论临床药师在精神科开展有针对性的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得到了临床医师及病人的认可与信任。
关键词:药剂师;精神科;药学服务1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工作模式临床药师的基本职责是为临床医生、病人、护士提供药学服务,提升医院整体治疗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为精神科临床药师,由于病人认知及智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给临床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使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更具有专科特色,且更具有挑战性。
目前我院针对精神疾病病人的药学服务工作分为以下三点:(1)一级药学服务:每周查房4~5次,对病人进行科学、系统的药学问诊,全面了解病人的病史及不良反应情况;对病人进行用药教育,交代所用药物的用法用量及用药注意事项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嘱病人依时、遵医嘱服药;病人出院时进行用药宣教。
(2)二级药学服务:以血药浓度监测、药物基因组学、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提供药学信息为手段,根据药学实验室检测结果了解病人用药依从性、药物治疗效果等情况,为病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对病人进行用药监护,了解是否药物不良反应等。
(3)三级药学服务: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协助医护寻找原因,根据药学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药物治疗方案调整;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时调整药学监护计划,从而完成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1]。
2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工作实践根据我院精神科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在临床工作中,临床药师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用相关文献资料提供药学信息、血药浓度监测与药物基因组学等手段开展具体工作。
药学心理学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1-24T04:01:59.605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9期作者:杨林[导读] 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和革新中,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效,杨林福泉市仙桥中心卫生院贵州福泉 550500摘要: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和革新中,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效,在临床药学服务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疾病的种类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患者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疾病的诊疗也需要医院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协调合作,临床药学服务在用药操作中自身价值逐渐彰显出来。
原有的药事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约束性,和临床药学服务之间的关系不太紧密,从而造成用药不合理问题,患者的负面反应较多,给整个医疗质量的提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在临床药学服务中充分彰显出药学心理学的作用,我们应认真了解现在的发展局势,并不断优化药学心理学内容,让其更好地满足医院发展需求,给患者提供更佳的用药服务,确保治疗成效和医疗质量的提升。
下面该文主要论述了要学心理学在药学服务中的运用情况。
关键词:药学心理学;药学服务;运用前言在临床上的药物运用中需要遵循合理性的要求,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身的疾病种类和临床症状或药理学的基础知识等,给患者选用最好的用药干预方法,并采用联合用药方式或者单一用药方式进行干预,从而达成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医学行业迅猛发展视角下,药物行业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效,不少新型药物出现并被运用到市场发展中,从而造成了用药不合理的问题,且其发生率也相对较高,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这种现象得到了不同医疗部门的重点关注,因而诸多医疗机构以及药品流通环境中,均配有专业的药剂师或者临床药师,其目的在于规范合理用药,进而提高用药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1心理药学的相关概念阐述实际上,心理药学也可以被称为精神药学,是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用药操作的一项研究学科,其中包含精神病患者的用药质量管理、用药剂量控制以及用药的种类选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