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管理定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375.50 KB
- 文档页数:84
中间业务是一个中性的名词概念。
顾名思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必然包含着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经营各项银行业务或提供金融服务时,均以中间代理人的身份或服务者的身份出现,从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中介性服务业务; 第二层是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形式上是独立于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之外的业务,实质上是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相伴而生并长期依存的中介业务。
要探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真正属性与定义,有必要从中间业务定性的依据、中间业务的基本概念和中间业务与信用业务的关系等方面去论证。
一、商业银行业务的基本分类是中间业务分类的前提由于银行信用中介职能的发挥,单位与个人等经济主体都和商业银行建立了信用关系,因而商业银行可以为单位和个人的各项资金清算办理技术性的金融服务,利用其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电子化程度高和员工整体素质较好的优势和特殊地位,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理财服务。
如信息服务、咨询服务、代发工资、代理支付各项费用、代保管贵重物品,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多种信托服务和理财业务,从而形成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我国现行的金融法律和行政法规,并没有明确界定商业银行业务的分类办法,因而各项业务的属性和定义,还有待权威部门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操作需要来确定。
按照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和发展情况,商业银行的业务大都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或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四大类。
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信用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传统业务。
其中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通过运用其自有资金及负债或银行信用转变而成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代表了银行对其营运资金的运用,也是商业银行赖以取得利息收入的重要业务,主要包括现金资产业务、贷款资产业务、票据承兑业务、票据贴现业务、投资资产业务、融资资产业务、固定资产业务、无形资产业务和递延资产业务。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和筹集资金,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1.1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生长一、商业银行的起源⏹意大利是银行最早产生的起源地。
⏹我国早在十一世纪就出现了“银行”一词。
南北朝的典当业,唐朝的“飞钱”:中国最早的汇兑业务,明清时期的寺库、钱庄、票号。
⏹从17世纪开始,银行这一新型行业的金融机构开始由意大利流传到欧洲其它国度,在英国出现了由金匠业等演变为银行业的历程。
⏹英格兰银行(1694年)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它的创建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标记。
二、商业银行的形成和生长1.商业银行的形成2.商业银行的生长1.2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成果一、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欠债和金融资产为经营东西,能够利用欠债进行信用创造,全方位经营种种金融业务的综合性、多成果的金融办事企业。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2.支付中介3.信用创造4.金融办事1.3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一、宁静性原则1.寄义:要求银行在经营运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力,包管银行资产和主顾存款及利益的宁静。
2.为什么必须对峙宁静性原则?(1)自有资本比例低。
(2)欠债经营的特殊性。
(3)经营中面临种种风险。
二、流动性原则1.寄义:商业银行保持随时以适当的代价获取可用资金的能力,以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和银行支付的需要。
2.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的要领:⏹一是保持适当的现金准备⏹二是保持一定比例的短期有价证券⏹三是保持弹性欠债能力⏹四是包管资产欠债比例协调三、盈利性原则即追求利润最大化。
如何实现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①扩大资产、欠债范围、获取范围效益②扩大业务范畴、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③低落本钱、用度、提高收入利润率④降低风险、淘汰损失⑤提高办事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四、“三性”之间的干系及协调1.干系:宁静性与流动性之间具有统一性;宁静性与盈利性之间具有对立性;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具有对立性。
2.协调:在包管宁静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
1.4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与羁系一、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即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形式:(1)单位银行制(2)分行制(3)银行控股公司制⏹单位银行制⏹分行制⏹银行控股制二、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银行内部各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织治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