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情况年报表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1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2009年统计年报和2010年定期报表)江苏省统计局制定2009年12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江苏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1 —目录一、总说明 (2)二、报表目录 (3)三、调查表式(一)综合年报表式1.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I301表) (4)2.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I302表) (5)(二)综合定期报表表式1.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I401表) (6)(三)基层报表表式1.劳动情况年报表(I102-1表) (7)2.劳动情况季报表(I202-1表) (8)四、附录(一)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表甲栏分组目录 (9)(二)主要指标解释 (11)— 2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一、总说明(一)为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有关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及劳动报酬等方面的资料,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进行宏观决策和调控提供依据,特制定《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二)本报表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变动情况。
(三)本报表制度是对各省辖市统计局报送的要求。
基层单位劳动情况表的布置方式由各省辖市统计局自行确定。
(四)本报表制度中的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的资料来源为各基层单位劳动情况表,填报范围为辖区内各类企业、事业和机关的资料。
(五)各省辖市统计局应按照省统计局报表制度和具体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全部数据文件以文本文件格式通过电子邮件报送省统计局,电子信箱:jsrkc_js@。
规下的劳动工资报表报表名称:2021年度劳动工资报表报表所涉及的人员:全公司员工报表所涉及的时间范围: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报表目的:记录和总结2021年度公司员工的劳动工资情况,为公司管理层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报表内容:I. 员工信息统计1. 员工总人数:报表统计期内全公司共有员工XXXX人。
2. 员工分类统计:根据员工职位和部门进行分类统计,具体分类如下:a. 行政部门: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行政等职能部门。
共计XX人。
b. 技术部门:包括研发、工程师等技术岗位。
共计XX人。
c. 销售部门:包括销售人员、客户经理等销售岗位。
共计XX人。
d. 生产部门:包括生产线员工、工人等生产岗位。
共计XX人。
e. 其他部门:包括市场、采购等其他职能岗位。
共计XX人。
II. 薪酬情况统计1. 平均工资:根据员工实际发放工资计算,全公司平均工资为XXXX 元。
2. 薪资分布统计:根据员工工资水平进行分布统计,具体分布如下:a. 高薪水层次:工资超过公司平均工资的员工占比X%。
b. 中等薪水层次:工资在公司平均工资附近波动的员工占比X%。
c. 低薪水层次:工资低于公司平均工资的员工占比X%。
III. 奖金与津贴发放情况1. 年度奖金发放情况:根据员工绩效评估结果,全公司共发放奖金XXXX元。
2. 特殊津贴发放情况:统计特殊津贴的发放情况,如交通津贴、餐补等。
IV. 加班与福利统计1. 加班情况统计:根据员工加班记录,统计全公司员工的加班时长和加班费用。
2. 社保与福利发放情况:统计全公司员工的社保和福利发放情况,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V. 薪资调整和涨幅情况1. 薪资调整情况:记录全公司员工的薪资调整情况,包括晋升、加薪、调岗等。
2. 薪资涨幅统计:根据薪资调整情况,统计全公司员工的薪资涨幅情况。
VI. 员工满意度调查1. 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根据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汇总员工对薪资待遇的满意度情况。
劳动情况统计年报企业(单位)详细名称:年表号:I102-1表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企业(单位)法人代码:文号:国统字(2007)118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联系:报出日期:201年月日平衡关系:01=07+10;12=13+14;16=17+18+19+20+21+23;24=25+26+27+28+29+30+32;33=34+352021 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析报告内容提要一、单位基本情况夏邑县孔庄乡第一初级中学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单位基本性质为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单位属于普通初中教育。
我单位在编人数85人,年末实有人数85人。
二、资产情况分析(一)资产整体情况截至2021年12月31日,资产合计4,846.40万元。
其中:流动资产0.01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00%;固定资产4,801.41万元,占资产总额的99.07%;无形资产44.98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93%;在建工程0.00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00%。
资产整体情况表1. 固定资产情况经盘点统计,本单位固定资产总量为4,801.41万元。
其中:土地、房屋及构筑物4,699.54万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97.88%(房屋4,691.04万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97.70%);通用设备75.78万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1.58%(汽车0.00万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0.00%;单价50万元含以上通用设备0.00万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0.00%);专用设备1.52万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0.03%(单价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0.00万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0.00%);文物陈列品0.00万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0.00%;图书档案8.12万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0.17%;家具用具装具动植物16.45万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0.34%。
表1:固定资产情况表单位:万元固定资产类别实有数量实有原值原值占比合计——4,801.41 100.00%土地、房屋及构筑物—— 4,699.54 97.88%其中:房屋47,312.00 4,691.04 97.70%通用设备 214 75.78 1.58%其中:汽车0 0.00 0.00% 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0 0.00 0.00%专用设备 9 1.52 0.03%其中:100万以上专用设备 0 0.00 0.00%文物和陈列品 0 8.12 0.00%图书档案 8500 8.12 0.17%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1426 16.45 0.34%固定资产各分类存量情况表2. 无形资产情况本单位无形资产总量为44.98万元。
劳动统计报表表式
(一)综合年报表
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
表号:I301表
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号:国统字(2008)119号
计量单位:人、千元
续表一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0年月日
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
表号:I302表
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号:国统字(2008)119号
计量单位:人
续表
本年减少人数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0年月日
(二)综合定期报表
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
表号:I401表
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号:国统字(2008)119号
计量单位:人、千元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0年月日
(三)基层年报表
劳动情况
表号:I102-1表
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
企业(单位)法人代码□□□□□□□□-□文号:国统字(2008)119号
用工单位填报:由用工单位填报
补充资料:1、本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工年末人数人,
其中:已统计在本单位从业人员中的人数人。
2、本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工全年平均人数人。
3、本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工劳动报酬千元,
其中:已统计在本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内千元。
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0年月日
(四)基层定期报表
劳动情况
企业(单位)法人代码□□□□□□□□-□
企业(单位)详细名称:表号:I202-1表企业□事业□机关□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文号:国统字(2008)119号
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0年月日。
各单位的从业人员 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
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各单位的从业人员反映了各单位实际参加生产或工作的全部劳动力。
职工 指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不包括返聘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在国有经济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人员(1998年以后的数据均为在岗职工数据,其他相关指标如职工工资总额,职工平均工资等指标也从1998年按此口径进行了相应调整)。
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职工工资总额 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工资总额的计算原则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
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按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还是未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包括在工资总额内。
专业技术人员 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及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且已在1983年以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或在1984年以后聘任了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具体指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含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及实验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教学人员(含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中学、小学)、民用航空飞行技术人员、船舶技术人员、经济人员、会计人员、统计人员、翻译人员、图书资料、档案、文博人员、新闻、出版人员、律师、公证人员、广播电视播音人员、工艺美术人员、体育人员、艺术人员及政工人员。
主要指标解释1、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
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
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
从业人员不包括:(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2、非全日制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且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的人员。
非全日制人员不包括不定时工作制人员,如:老师,编辑等不坐班人员。
3、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在岗职工还包括:(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2)处于试用期人员;(3)编制外招用的人员;(4)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在岗职工不包括:(1)本单位使用的且由本单位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务派遣人员,应统计在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指标中;(2)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由承包劳务的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
4、劳务派遣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指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
注意:无论用工单位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派出单位)不填报这些人员。
重点指标区分:劳务派遣人员和劳务外包人员劳务派遣人员无论用工单位是否直接支付工资,劳务派遣人员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派出单位)不填报这些人员。
劳动工资年报表
企业名称:咸宁市鹏程劳务有限公司
32=33+…+38+40 41=42+43 43≥(44+45) 46≥47
说明:1、在岗职工包括临工,不应把临工计入其他从业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
2、专业技术人员: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及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
特别注意:按照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
即行政机关不统计专业技术人员。
注:本表定于2006年1月1日前报开平市统计局一份。
咨询电话:2212342 传真电话:2235996 电子邮箱:tongjiju@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200 年 月 日。
劳动工资统计年报表模板
一、填报单位:XXXX
二、填报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三、统计范围:XXXX年度本单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总额。
四、指标解释:
1. 职工人数:指报告期内实际参加工作的职工人数,包括合同制职工、临时工等。
2. 工资总额:指报告期内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等。
3. 人均工资:指报告期内职工平均每人所得工资额,计算公式为:工资总额/职工人数。
4. 增长率:指报告期内工资总额与上期相比的增长率,计算公式为:(本期工资总额-上期工资总额)/上期工资总额100%。
五、表格样式:
序号职工人数工资总额人均工资增长率
:--: :--: :--: :--: :--:
1 XXXX XXXX XXXX XXXX
2 XXXX XXXX XXXX XXXX
3 XXXX XXXX XXXX XXXX
... ... ... ... ...
总计 XXXX XXXX XXXX XXXX
六、填报要求:
1. 本表必须按照本单位实际情况填写,不得虚报、瞒报、漏报。
2. 本表必须加盖公章,并由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
3. 本表必须按时报送,不得延迟。
劳动情况表号:I102-1表企业(单位)法人代码□□□□□□□□-□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企业(单位)详细名称:文号:国统字(2010)200号2010年有效期至:2011年6月)2、上年末从业人员数(B15)人;3、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01)=上年末从业人员数(B15)+本年从业人员增加人数(11)-本年从业人员减少人数(20) (01=B15+11-20)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201 年月日简要劳动统计指标及说明1、单位从业人员各单位的从业人员是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
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2、非全日制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且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从业人员。
3、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4、其他从业人员各单位其他从业人员是指劳动统计制度规定不作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各单位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
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
但不包括在各单位中工作并领取劳动报酬的在校学生。
单位其他从业人员与在岗职工之和为该单位全部单位从业人员。
5、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6、人才资源具体包括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机关、民主党派和有关群众团体机关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工作的公务员;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在各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技术工人岗位上工作的技术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