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文言文专题训练--------蒲松龄作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骥,字龙媒,贾人子。
美丰姿,少倜傥,喜歌舞。
辄从梨园子弟以锦帕缠头,美如好女,因复有“俊人”之号。
十四岁,入郡庠,即知名。
后从人浮海①,为飓风引去,数昼夜,至一都会。
其人皆奇丑,见马至,以为妖,群哗而走。
入山村,其间形貌亦有似人者,然褴褛如丐。
马问其相骇之故,答曰:“尝闻祖父言,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其人民形象率诡异。
但耳食之,今始信。
”问其何贫,曰:“我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
其美之极者,为上卿;次,任民社;若我辈出生时,父母皆以为不祥,往往弃置之。
”问:“此名何国?”曰:“大罗刹国,都城在北去三十里。
”天明,始达都。
时值朝退,朝中有冠盖出,村人指曰:“此相国也。
”视之,双耳皆背生,鼻三孔,睫毛覆目如帘。
又数骑出,曰:“此大夫也。
”以次各指其官职,率狰狞怪异。
然位渐卑,丑亦渐杀。
此间有执戟郎为先王出使异国所阅人多揖为上宾。
居久之,与主人饮而醉,以煤涂面作张飞。
主人以为美,设筵,邀当路者饮,令马绘面以待。
马婆娑歌“弋阳曲”,一座无不倾倒。
明日,交章荐马。
王喜,召以旌节。
既见,酒酣,王曰:“闻卿善雅乐,可使寡人得而闻之乎?”马即起舞,亦效白锦缠头,作靡靡之音。
王大悦,即日拜下大夫。
时与私宴,恩宠殊异。
久而,官僚百执事颇觉其面目之假,所至辄见人耳语,不甚与款洽。
马至是孤立,惆然不自安。
遂上疏乞休致,不许。
又告休沐,乃给三月假。
于是乘传②赴海市,见龙君。
龙君乃言:“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
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
”生稽首受命,立成千余言,献殿上。
龙君击节曰:“先生雄才,有光水国多矣!”酒炙数行,龙君执爵而向客曰:“寡人所怜女,未有良匹,愿累先生。
”于是拜为驸马都尉。
以其赋驰传诸海。
诸海龙君,皆专员来贺,争折简招驸马饮。
由是“龙媒”之名,噪于四海。
异史氏曰:“花面逄迎,世情如鬼。
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小惭小好,大惭大好。
文言文专题训练-------韩愈作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
其后乱亡相继,运祚①不长。
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
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
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
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
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
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
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②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
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
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
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老少奔波,弃其业次。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
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令入宫禁?(选自韩愈《论佛骨表》,有删改)[注]①运祚(zuò):国运,福祚,即世运。
②舁(yú):抬。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伏维睿圣A文武B皇帝C陛下D神圣E英武F数G千百年已来H未有伦比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牲牢,指牲畜。
古代人祭祀时用作祭礼的猪、牛、羊等牲畜。
B.“则议除之”与《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两句中的“则”字意思相同。
文言文专题训练-------《管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欲吞宋、郑而畏齐,思人众兵强能害己者,必齐也。
于是乎楚王号令于国中曰:“寡人之所明于人君者,莫如桓公;所贤于人臣者,莫如管仲。
明其君而贤其臣,寡人愿事之。
谁能为我交齐者,寡人不爱封候之君焉。
”于是楚国之贤士皆抱其重宝币帛以事齐。
桓公之左右,无不受重宝币帛者。
于是桓公召管仲曰:“寡人闻之,善人者人亦善之。
今楚王之善寡人一甚矣,寡人不善,将拂于道。
仲父何不遂交楚哉?”管子对曰:“不可。
楚人攻宋、郑,烧焫熯焚郑地,使城坏者不得复筑也,屋之烧者不得复葺也,令人有丧雌雄,居室如鸟鼠处穴。
要宋田,夹塞两川,使水不得东流,东山之西,水深灭垝,四百里而后可田也。
楚欲吞宋、郑,思人众兵强而能害己者,必齐也。
是欲以文克齐,而以武取宋、郑也,楚取宋、郑而不知禁,是失宋、郑也;禁之,则是又不信于楚也。
知失于内,兵困于外,非善举也。
”桓公曰:“善。
然则若何?”管子对曰:“请兴兵而南存宋、郑,而令曰:‘无攻楚,言与楚王遇。
’至于遇上,而以郑城与宋水为请,楚若许,则是我以文令也;楚若不许,则遂以武令焉。
”桓公曰:“善。
”于是遂兴兵而南存宋、郑,与楚王遇于召陵之上,而令于遇上曰:“毋贮粟,毋曲堤,无擅废嫡子,无置妾以为妻。
”因以郑城与宋水为请于楚楚人不许遂退七十里而舍使军人城郑南之地立百代城焉曰:“自此而北至于河者,郑自城之,而楚不敢隳也。
东发宋田,夹两川,使水复东流,而楚不敢塞也。
”遂南伐,及逾方城,济于汝水,望汶山,南致楚越之君,而西伐秦,北伐狄。
兵车之会六,乘车之会三,九合诸侯,反位已霸。
修钟磬而复乐。
管子曰:“此臣之所谓乐也。
”(选自《管子·霸形》)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因以郑城与宋水为请于楚/楚人不许/遂退七十里/而舍使军人城/郑南之地立百代城焉B.因以郑城与宋水为请于楚/楚人不许/遂退七十里而舍/使军人城郑南之地/立百代城焉C.因以郑城与宋水为请于楚/楚人不许遂退/七十里而舍使军人城/郑南之地/立百代城焉D.因以郑城与宋水为请于楚/楚人不许遂退/七十里而舍/使军人城郑/南之地立百代城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害,伤害,与司马迁《屈原列传》“争宠而心害其能”中的“害”意思不相同。
课后训练第三节文言翻译(包括断句)一、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刘基《郁离子》)1.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2.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二、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贾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
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汉书·贾谊传》)1.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2.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
三、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
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
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
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
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弟遽释之。
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1.用“/”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
2.请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2)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
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
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
时李责力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责力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责力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
文瓘以疑请,责力曰:“子无为嫌.。
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
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
再迁水部员外郎。
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
高三专题突破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句子。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
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
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
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
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
凝曰:“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
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之以女。
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
是时,进士多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
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
凝撤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
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
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之士。
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
凝举进士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
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
(1)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
(2)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
(3)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4)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5)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句子。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迁淳安知县。
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客车马。
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一)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益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蝎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选自《谏太宗十思疏》)(二)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
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
”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
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
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
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
”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
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
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
”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
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10、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A向B未C道D时E都F自G谓H所I行J不K变L及M见N公O论P说Q过R失S 堪T惊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越,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
文言文翻译篇【知识导学】古文和诗歌一样,是高度浓缩了的文字,要把其意思用现代汉语通俗地翻译出来,就要采用一些适当的方法。
根据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六种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最为有效和易于操作。
一、对译法所谓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例如:“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欧阳修《卖油翁》)此句就可词对词地翻译:“有”译为“有个”,“卖油翁”译为“卖油的老者”,“释”译为“放下”,“担”译为“担子”,“睨之”译为“斜眼看他”,“发矢”译为“发箭”,“十中八九”译为“十次中了八九次”,“但”译为“只”,“微颔之”译为“稍稍地对此点点头”,然后把上面所有的对换词连接起来就是准确译文:“有个卖油的老者放下担子站着斜眼看他,很久不离去。
看他发箭十次中了八九次,只稍稍地对此点点头。
”由此可见,对译法能帮我们轻松地翻译文言文。
这种对译的方法,应该说是翻译文言文的一种主要方法,使用频率非常高,必须掌握。
二、增删法增,就是增加;删,就是删除。
由于文言词汇大多是单音节词,而它们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双音节词了,所以翻译时,就要把单音节词增扩为双音节词。
例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这句就可以这样翻译:鱼,是我喜欢的;熊掌,也是我喜欢的。
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很明显,括号里的字是我们为了通顺而添加上的,“也”字删掉了,再加上了“是”字,句子就非常通顺了。
又由于有的文言虚词的意义非常虚,以至于虚得无一点实在意思,这时就可不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翻译出来,反而会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都应该删去。
例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句中的“夫”是发语词,不译,“也”是表判断的语气词,也可不译,这两个都应该删去。
文言文专题训练-------李渔作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观人之一身,眼耳鼻舌,手足躯骸,件件都不可少。
其尽可不设而必欲赋之,遂为万古生人之累者,独是口腹二物。
口腹具而生计繁矣,生计繁而诈伪奸险之事出矣,诈伪奸险之事出,而五刑不得不设。
君不能施其爱育,亲不能遂其恩私,造物好生,而亦不能不逆行其志者,皆当日赋形不善,多此二物之累也。
草木无口腹,未尝不生;山石土壤无饮食,未闻不长养。
何事独异其形,而赋以口腹?即生口腹,亦当使如鱼虾之饮水,蜩螗之吸露,尽可滋生气力,而为潜跃飞鸣。
若是,则可与世无求,而生人之患熄矣。
乃既生以口腹,又复多其嗜欲,使如溪壑之不可厌。
以致人之一生,竭五官百骸之力,供一物之所耗而不足哉!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吾辑是编而谬及饮馔,亦是可已不已之事。
其止崇俭啬,不导奢靡者,因不得已而为造物饰非,亦当虑始计终,而为庶物弭患。
如逞一己之聪明,导千万人之嗜欲,则匪特禽兽昆虫无噍类,吾虑风气所开,日甚一日,焉知不有易牙复出,烹子求荣,杀婴儿以媚权奸,如亡隋故事者哉!一误岂堪再误,吾不敢不以赋形造物,视作覆车。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
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
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
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蔬食第一》,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B.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C.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D.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刑,古代的五种刑罚,具体名称前后不一。
课后强化训练18文言句读和翻译一、(2012·绍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犭婴(明)何景明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①有洞,洞有货物,犭婴弗得自致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
”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犭婴悉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无有也。
迹之至窟旁,曰:“货安在?”犭婴据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②猿,猿曳臂去。
(选自《兽纪》)【注释】①奥:深处。
②殴躏:殴打、践踏。
1. 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解析】要求有三次停顿,实际是提示考生,“猿”和“犭婴”是两个不同的动物,所以分属两句的主语,“惟跳躁”是说习性,前后分别断开。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货物原本归我所有(或“货物本来就是我的”),你怎么能占有呢?【解析】翻译时要注意翻译出这几个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固”译为“本来”,“尔”译为“你”,“何”译为“怎么”,此句是反问句。
二、(2012·XX)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义阳①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②。
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③,乃时吞纸以实腹④。
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犬亦饥虚,起行盗食。
呼之不至,哀声动邻⑤,犹⑥不废业,卒成学士。
【注释】①义阳:地名。
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
③累日不爨(cuàn):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
④实腹:填充肚子。
高中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一)
1、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
君。”仁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仁座趋
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
者仁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候悦,使翟璜召仁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译文:
魏文侯派乐羊子攻打中山,攻破了它;魏文侯把中山封给他的儿子击。魏文侯向群臣
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您是仁爱的君主。”仁座说:“您得到中山,不
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君?”问候发怒了,仁座跑了
出去。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文侯问道:“您凭什么知道的?”翟璜
回答道:“臣听说国君仁爱臣子就直率。刚才仁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文侯
高兴了,就让翟璜叫仁座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仁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
2、子思言苟变于卫侯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
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
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
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
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
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
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
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
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
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译文:
子思向卫国国君提起苟变说:“他的才能可统领五百辆车。”卫侯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
然而苟变做官吏的时候,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孔说:“圣人选
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因此一根合抱的良木,只有几尺朽
烂处,高明的工匠是不会扔掉它的。现在国君您处在战国纷争之世,正要收罗锋爪利牙的
人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了一员可守一城的大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侯一
再拜谢说:“我接受你的指教。”
卫侯提出了一项不正确的计划,而大臣们却附和如出一口。子思说:“我看卫国,真是„君不
像君,臣不像臣‟呀!”公丘懿子问道:“为什么竟会这样?”孔说:“君主自以为是,大家便
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即使事情处理对了没有听取众议,也是排斥了众人的意见,更何况现
在众人都附和错误见解而助长邪恶之风呢!不考察事情的是非而乐于让别人赞扬,是无比
的昏暗;不判断事情是否有道理而一味阿谀奉承,是无比的谄媚。君主昏暗而臣下谄媚,
这样居于百姓之上,老百姓是不会同意的。长期这样不改,国家就不象国家了。”
子思对卫侯说:“你的国家将要一天不如一天了。”卫侯问:“为什么?”回答说:“事出有因。
国君你说话自以为是,卿大夫等官员没有人敢改正你的错误;于是他们也说话自以为是,
士人百姓也不敢改正其误。君臣都自以为贤能,下属又同声称贤,称赞贤能则和顺而有福,
指出错误则忤逆而有祸,这样,怎么会有好的结果!《诗经》说:„都称道自己是圣贤,乌
鸦雌雄谁能辨?‟不也像你们这些君臣吗?”
3、齐威王召即墨大夫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
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
“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juàn),子不
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译文: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告诉他说:“自从先生管理即墨,诽谤的话每天传来。然而我派人
视察即墨,那里土地得到开垦,人民生活富足,官吏没有要处理的案件,东方安宁;这是
先生不肯讨好我身边的人而求得他们帮助呀!”封赏他万家的封邑。齐威王又召见阿城大
夫,告诉他说:“自从您治阿城,赞誉的话每天传来。我派人视察阿称,田野没有开垦,
人民贫穷饥饿。从前赵国攻打鄄城,你不救援;卫国攻取薛陵,你不知道;这是你用丰厚
的贿赂讨好我的近臣而求得他们的赞誉呀!”当天,齐威王烹杀阿城大夫以及曾经赞誉过
他的近臣。于是群臣恐惧,没有人再敢矫饰欺诈威王,尽量向威王反映实情,齐国大治,
成为天下强国
4、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
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
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
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
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
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译文
韩昭侯任命申不害为相。申不害是郑国的贱臣,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
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
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
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
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6、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
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在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
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
赋太平,民富而府库实。
译文:
赵国一个收田租的小官赵奢到平原君赵胜家去收租税,他的家人不肯交。赵奢以法处置,
杀死平原君家中管事人九名。平原君十分恼怒,想杀死赵奢,赵奢便说:“您在赵国是贵
公子,如果纵容家人而不奉公守法,法纪就会削弱,法纪削弱国家也就衰弱,国家衰弱则
各国来犯,赵国便不存在了。您还到哪里找现在的富贵呢!以您的尊贵地位,带头奉公守
法则上下一心,上下一心则国家强大,国家强大则赵家江山稳固,而您作为王族贵戚,难
道会被各国轻视吗?”平原君认为赵奢很贤明,便介绍给赵王。赵王派他管理国家赋税,
于是国家赋税征收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