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言文翻译小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罔:________(2)殆:________(3)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
”解题思路:1. 理解题目要求,明确考查内容为文言文翻译。
2. 分析文段,找出关键词语。
(1)罔:迷惑。
根据句意,这里表示因为学习而不思考,导致心中迷惑。
(2)殆:疑惑。
根据句意,这里表示因为思考而不学习,导致心中疑惑。
3. 根据关键词语进行翻译。
(1)罔:迷惑。
翻译为“迷惑”。
(2)殆:疑惑。
翻译为“疑惑”。
4. 总结孔子对学习与思考关系的看法。
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
只学习不思考会导致迷惑,因为学习的内容无法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只思考不学习会导致疑惑,因为思考的内容没有依据。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解题步骤:1. 阅读文段,理解句意。
2. 分析关键词语,找出其在句子中的含义。
3. 根据关键词语进行翻译。
4. 总结孔子对学习与思考关系的看法。
解答:(1)罔:迷惑。
翻译为“迷惑”。
(2)殆:疑惑。
翻译为“疑惑”。
(3)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只学习不思考会导致迷惑,因为学习的内容无法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只思考不学习会导致疑惑,因为思考的内容没有依据。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总结:在解答文言文翻译题时,我们要注意以下要点:1. 理解文段内容,把握句子大意。
2. 分析关键词语,找出其在句子中的含义。
3. 根据关键词语进行翻译,注意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
4. 总结作者观点,分析文章主题。
通过以上解题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完成文言文翻译题,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1、李邕鉴真迹萧诚自矜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
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
萧诣邕云:”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
”李欣然愿见。
萧故迟四旬日,未肯出也。
后因论及,李故请见,曰:”许而不去,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被窃去。
”李诚以为信矣。
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
”遽令走出。
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物,平生未见。
在坐者咸以为然。
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
”及见,略开视,置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封氏闻见记》【译文】萧诚十分擅长书法,李邕也自己写东西说自己擅长鉴别书法。
两个人都住在南中。
萧诚写了副字认为不错,就拿给李邕看,李邕觉得一般,萧诚对李邕挑剔自己的做法很不满,就造了几张假的古字画,天天把玩,把字画弄得很旧,看见的都说这是数百年前的字画,萧诚对李邕说:”我有王羲之的真迹,珍藏了很久,现在想拿给你看看。
”李邕很希望看看,萧诚故意拖延数天,不肯拿出来。
后来两人谈及此事,李邕执意要求看看,说:”你答应了却不让我看,不是在骗我吗?”萧诚于是让家仆回去取来,家仆没拿到,惊呼:”前几天有客人来,见过,估计被他偷了。
”李邕信以为真,萧诚过了很久说:”我放在某个地方,后来忘了。
”就让李邕跟着去取,到了地方后,李邕观摩了很久,没怀疑是假货,说:”这样的真迹我这辈子都没见过。
”在座的都认为这就是真迹。
又过了几天,等到李邕的客人们都聚会,于是萧诚对李邕说:”你从来都看不起我的书法,前几天给你看了几张我小时候写的字,你怎么就认为它是王羲之的真迹,你是怎么看的?”李邕大惊说:”你再拿来我看看?”看到后,稍微瞟了几下,扔在床上说:”现在仔细看看,还是不怎么样。
原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要加以改正。
”二、题目:请将以下文言文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何晏注曰:“器者,各适其用也。
”王弼注曰:“不器者,不拘于物也。
”或曰:“不器者,无适也。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某种器物。
”何晏注释说:“器物,各有其用途。
”王弼注释说:“不拘泥于器物,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
”有人说:“不拘泥于器物,就是没有固定的目标。
”三、题目:请将以下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不是一位君子吗?”四、题目:请将以下文言文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翻译: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统治天下并不包括在内。
父母都健在,兄弟之间没有过错,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英才并加以教育,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
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统治天下并不包括在内。
”五、题目:请将以下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翻译: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简直是自讨苦吃!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那就更加危险了!做善事不要追求名声,做恶事不要接近刑罚。
高中文言翻译试题及答案一、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并给出其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 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5.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三、将下列文言文中的成语或熟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含义。
1.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 画龙点睛。
3. 一丘之貉。
4.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试题答案一、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并给出其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1.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经常复习它,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2. 孟子说:“上天将要让一个人担负重大的责任,一定会先让他经历内心的痛苦,身体的劳累,饥饿和贫穷,以及各种挫折,这是为了磨练他的意志,增强他的能力。
”3. 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
”4. 韩愈在《师说》中说:“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的。
”5.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夕阳的余晖和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与天空融为一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从前,有一个楚国人过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是我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但剑没有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太糊涂了吗?三、将下列文言文中的成语或熟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含义。
1.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旦说出的话,即使用四匹马也追不回来,形容话一出口就无法收回。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夫文言文者,古之遗言,载道之书也。
其辞简而意深,其句奇而意赜,非精通者不能窥其奥妙。
是以学者欲窥文言文之妙,必先练习翻译,以通其义,达其情。
今为之专练,以俾学者有所依循。
一、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言:“学之而又时习之,岂不快哉?有友自远方来,岂不乐哉?人不知我,我不愠,岂非君子之行哉?”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曰:“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之师。
择其善者而效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孟子言:“得道则众助之,失道则众弃之。
众弃之极,亲戚亦叛之;众助之极,天下皆顺之。
”四、原文:《庄子·逍遥游》云:“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翻译:《庄子·逍遥游》中言:“蝉与学鸠笑之,曰:‘我跃起而飞,触于榆枋,有时不至而堕于地而已,何必要飞九万里而南行呢?’”五、原文:《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夫学者,所以求道也。
道不可求,而求之者,其道愈远。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翻译:《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夫学者,所以求道也。
道不可求,而求之者,其道愈远。
道不远于人之心,而人自远之。
”夫翻译文言文,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反复练习。
学者当以原文为本,以白话文为辅,细心揣摩,逐字逐句,方能使文言文之妙,跃然纸上。
吾辈当勉之,以期精通文言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翻译:古人之乐,非今日之乐也。
彼时乐在山水之间,与自然为伍,心旷神怡,悠然自得。
今人虽享尽世间繁华,然心灵空虚,难得片刻宁静。
故欲寻古人之乐,须回归自然,感悟天地之大美。
答案:古人之乐,与今人之乐大相径庭。
古时之人,乐于山水之间,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以放松,神态自若。
彼时之乐,源自内心深处,与世无争,悠然自得。
反观今日之人,虽物质生活丰富,然内心空虚,难得片刻宁静。
欲求古人之乐,需回归自然,感悟天地之大美,方能体会到那一份纯真与宁静。
古人之乐,在于与自然融为一体。
彼时之人,乐于行走于山川之间,观山川之壮丽,赏花草之芬芳,听鸟鸣之声声,感受大自然之韵律。
今人虽身处繁华都市,然心灵却与自然渐行渐远。
若欲寻古人之乐,便需放下世俗之累,投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古人之乐,还在于内心的宁静。
彼时之人,知足常乐,不慕名利,不争权夺利。
他们懂得顺应自然,顺应人心,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今人却往往为名利所累,为权势所困,难以享受到内心的宁静。
若欲寻古人之乐,便需学会放下,学会宁静,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
古人之乐,更在于传承。
彼时之人,重视文化传承,注重道德修养。
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今人虽重视知识,却忽视道德修养,导致社会风气日益浮躁。
若欲寻古人之乐,便需重视文化传承,弘扬传统美德,让古人之乐得以传承。
总之,古人之乐,是一种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传承文化之美的生活方式。
在今日社会,我们应借鉴古人之乐,努力寻找那份纯真与美好,让心灵得以安宁,让生活更加美好。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哪个词语不属于文言文中的实词?
A. 山
B. 水
C. 月
D. 人
2. 下列哪个句子符合文言文的语法结构?
A. 人皆知已之善
B. 吾欲之南海
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 吾闻之,斯是
已矣
3. 下列哪个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正确?
A. 舟夜降矣,诸少年争笑之
B. 吾欲之南海,何如?
C. 之死矢靡它
D. 吾之不肖,不如师者
4. 下列哪个句子中的“以”字用法不正确?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 吾是以知天下之不齐也
C. 以其无礼于晋,且
贰于楚也 D.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5. 下列哪个句子中的“其”字用法不正确?
A. 其闻道也固早矣
B. 其闻道也固早矣,固非吾之所能及也
C. 其闻道也固早矣,固非吾之所能及也,吾闻之,斯是已矣
D. 其闻道也固早矣,固非吾之所能及也,吾闻之,斯是已矣
二、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
6. 翻译下列句子:
① 吾欲之南海,何如?
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 吾闻之,斯是已矣。
④ 吾之不肖,不如师者。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C
3. D
4. C
5. C
二、翻译题
6.
① 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
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 我听说,这就是已经够了。
④ 我的才能不如师傅。
翻译练习答案:1、卫懿公有臣曰弘演,远使未还。
狄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与禄位者鹤也;所富者宫人也。
召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
狄人追及懿公于荥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
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号,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表。
”因自刺其腹,内懿公之肝而死。
齐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无道,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
”于是救卫于楚丘2、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偃兵。
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
夫兵不可偃也。
譬之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
若用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
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
【译文】古代的圣王主张正义战争而没有废止过战争3、卞庄子好勇,养母,战而三北。
交游非之,国君辱之。
及母死三年,齐与鲁战,卞庄子请从,见于鲁将军曰:“初与母处,是以三北。
今母死,请塞责而神有所归。
”遂赴敌,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一北。
”又入,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再北。
”又入,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三北。
”将军曰:“毋没尔宗,宜止之,请为兄弟。
”庄子曰:“三北,以养母也,是子道也。
今士节小具而塞责矣。
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
”遂返敌,杀十人而死。
君子曰”三北已塞,又灭世断宗,于孝不终也。
”4、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与我者,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壁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壁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确,其取弥确。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5、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
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不得见,亦可以止矣。
”桓公曰:“不然。
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
”于是弗果用。
(《礼记·檀弓下第四》)【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⑴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译文:⑵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译文: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
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⑴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
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⑴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惠王谓卜皮曰:“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对曰:“臣闻王之慈惠也。
”王欣然喜曰:“然则功且安至?” 对曰:“王之功至于亡。
”王曰:“慈惠,行善也。
行之而亡,何也?”卜皮对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
不忍则不诛有过,好予则不待有功而赏。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⑴然则功且安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晋君与范献子游于河,大夫皆在。
君曰:“孰知栾氏之子?”大夫莫对。
舟人清涓舍楫而答曰:“君奚问栾氏之子为?”君曰:“自吾亡栾氏也,其老者未死,而少者壮矣,吾是以问之。
” 清涓曰:“君善修晋国之政,内得大夫而外不失百姓,虽栾氏之子,其若君何?若君不修晋国之政,内不得大夫而外失百姓,则舟中之人,皆栾氏之子也。
”君曰:“善哉言!”(《尸子·贵言》)⑴君奚问栾氏之子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虽栾氏之子,其若君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君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⑴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有忧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贾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
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汉书·贾谊传》)⑴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能也。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
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多矣,悲夫!⑴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多矣,悲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⑴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8分)(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1)诚然,卿不朕欺(2分)译文:(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译文:(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译文:12、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
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
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
老而不教,死无思也。
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荀子·法行》)(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3) 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13、翻译:把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1)盍去诸?(2分)译文:(2)是非若所知也。
(2分)译文:(3)不病于无鸡乎?(1分)译文:(4)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3分)译文:14、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5分)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
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①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
②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15、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第八章)(1)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___________________(2)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1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
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
所以贵虚无(注)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说苑》)(注)虚无:虚心、谦虚的意思。
①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2分)②故曰巧伪不如拙诚(2分)③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2分)④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2分)1.⑴夫子患病,没有人在地下伺候他,请让我们用活人(为他)殉葬。
(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莫”“请”的翻译、介宾短语后置和省略句式)⑵尽管如此,但他患病应当去伺候的人,哪一个比得上他的妻子和家臣呢?(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虽然"的古今异义和固定结构“孰若”的翻译)2.⑴宋国有人得到(一块)宝玉,把它献给子罕。
(提示:本题重点考查不定指代词“或”和兼词“诸”的翻译)⑵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宝玉当作珍宝,如果(你)把宝玉献给我,(我们)(就)都失去了珍宝。
(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固定结构“以……为”的翻译和省略句式)3.⑴你是鲁国的上卿,辅佐过两代君王,你的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人家可能会认为你吝啬,而且也不给国家带来光彩。
(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实词“相”“爱”的翻译和“衣”“华”的词类活用)⑵别人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而我却给妾和马那么好的待遇,恐怕(这)不是国相该做的事吧!(提示:本题重点考查“美”的词类活用和固定结构“无乃……乎”的翻译)4.⑴那位相貌美的人自以为美,(但)我不觉得她美;那位相貌丑的人自以为丑,(但)我不觉得她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