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经济法考点之食品安全法立法与适用范围
- 格式:docx
- 大小:12.72 KB
- 文档页数:2
第8卷第9期2009年9月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 l of G uangzhou University (Soc ial Science Editi on )Vol .8No .9Sep .2009 收稿日期:2009206229 基金项目:广东省2007年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行政控权、行政惠民与和谐社会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邓成明(19632),男,湖南城步人,广州大学教授,法学博士,从事宪法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研究。
① 惩罚性赔偿是来自英美法的概念,我国学者一般是沿用外国学者界定的概念。
N ,“x y D L f T ”,L R 5,(5),M y,5R 6(K B 63)转引自王利明《惩罚性赔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年第期,第页。
无形损失、履行差错与十倍赔偿———对《食品安全法》第96条第2款的法经济分析邓成明1,阳建勋2(1.广州大学法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2.厦门大学法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突出存在的无形损失和履行差错,是《食品安全法》规定十倍赔偿的原因。
但十倍赔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性赔偿,因为其赔偿的基数是消费者支付的价款,而不是消费者所受到的损失。
因此,十倍赔偿仍不足以使食品经营者内部化其外部效应,也不会加重食品经营者的成本风险,更不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
鉴于法律限制了十倍赔偿的适用范围和赔偿金的数量,加之不安全食品的判断标准及其证明责任增加了获得十倍赔偿的难度,消费者获得十倍赔偿之路并不平坦,十倍赔偿对食品消费者的激励不会导致滥诉行为。
关键词:食品安全;十倍赔偿;惩罚性赔偿;无形损失;履行差错 中图分类号:D 9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394X (2009)0920016206 2009年6月1日,我国《食品安全法》取代原《食品卫生法》开始正式实施。
针对我国长期存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损害消费者人身和财产权利的现实,为更有力地保护公民的食物安全权和健康权,严格规制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行为,《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保障制度和消费者权利救济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第96条第2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新《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的法律思考作者:李婷婷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01期摘要近些年,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问题食品”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甚至社会大众的财产权益和人身安全。
为此,国家在2015年修订了《食品安全法》,其中第148条第2款再次明确了惩罚性赔偿的适用。
虽然该条款加大了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惩治力度,但也存在着主张权利的主体范围不清、赔偿金数额计算标准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新《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的具体内容加以研究,以指出我国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新法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作者简介:李婷婷,西安财经学院经济法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7.01.018一、问题的提出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也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
自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食品工业及食品贸易的飞速发展,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繁发生,“问题食品”越来越多,例如,苏丹红鸭蛋、染色馒头、敌敌畏火腿等,其中最为震惊的当属2008年乳制品行业的“三鹿奶粉”事件,同时,生产制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加工厂”也屡禁不止。
一桩桩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唯利是图,置消费者等社会大众的生命健康于不顾,同时也说明我国食品安全立法和监管方面存在着不足。
2015年《食品安全法》第148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的构成要件,何谓惩罚性赔偿?现代法律制度中的惩罚性赔偿,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它是相对于补偿性赔偿而言的。
具体来说,惩罚性赔偿是违法者在主观恶意、故意甚至诈欺的支配下,对受害人实施了具有超出一般放任、过失等极具恶劣性质的违法行为,并使其遭受人身或财产损害时,法院判决违法者向受害人另行支付的补偿性赔偿之外的、超过实际损失的一笔额外的金钱赔偿。
《食品安全法》“十倍赔偿”制度的法理分析与现实考察作者:李岩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9期摘要:《食品安全法》中确立了“十倍赔偿”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这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有效遏制食品侵权事件的发生。
但该项制度实施以来,遇到了“举证难”、“赔偿数额不合理”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基于对惩罚性赔偿的法理分析,同时结合对相关实例的研究,旨在为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制度;法理基础;完善中图分类号:X83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149-02一、问题的提出我国《食品安全法》以全新视角构建了食品安全法律保障制度,其确立的“十倍赔偿”制度一直备受瞩目。
新制度增强了人们的消费信心,有利于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但是,各地出现类似纠纷时,处理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障碍。
本文基于对惩罚性赔偿的法理分析,同时结合对相关实例的研究,旨在为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二、“十倍赔偿”制度的理论探究“十倍赔偿”属于惩罚性赔偿(punitive damages)。
惩罚性赔偿(punitive damages),也称示范性赔偿(exemplary damages) 或报复性赔偿(vindictive damages),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1] 。
惩罚性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中普通法的一种法律救济措施[2]。
最早确立于英美侵权行为法中,如今已在英美法系国家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且为诸多大陆法系国家所借鉴。
此前,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立法上应用范围比较狭窄,而且在赔偿数额方面仅规定为“一倍”。
此次《食品安全法》中“十倍赔偿”的规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立法实践中都是很大的突破。
实际上,在《食品安全法》中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其深层次的法理基础。
(一)《食品安全法》中赔偿责任的属性笔者认为,《食品安全法》中赔偿责任的经济法属性,是在《食品安全法》中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最深层次的法理基础。
国家司法考试真题:经济法多选66.根据《反垄断法》规定,下列哪些选项不构成垄断协议?()A.某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的企业就防止进口原料时的恶性竞争达成保护性协议B.三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代表聚会,就商品房价格达成共识,随后一致采取涨价行动C.某品牌的奶粉含有毒物质的事实被公布后,数家大型零售公司联合声明拒绝销售该产品D.数家大型煤炭企业就采用一种新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达成一致意见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核垄断协议。
《垄断法》第13条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下列垄断协议:(一)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二)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三)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四)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五)联合抵制交易;(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本法所称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
第14条规定,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一)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二)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三)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第15条规定,经营者能够证明所达成的协议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一)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二)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三)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四)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五)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六)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七)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属于前款第一项至第五项情形,不适用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经营者还应当证明所达成的协议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并且能够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选项A属于第15条第(六)项规定的“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情形,不构成垄断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第一条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食品安全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
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一)食品安全的概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指“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要求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的所有危险都不存在,起初是一个较为绝对的概念。
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绝对安全是很难做到的,食品安全更应该是一个相对的、广义的概念。
一方面,任何一种食品,即使其成分对人体是有益的,或者其毒性极微,如果食用数量过多或食用条件不合适,仍然可能对身体健康引起毒害或损害。
譬如,食盐过量会中毒,饮酒过度会伤身。
另一方面,一些食品的安全性又是因人而异的。
譬如,鱼、虾、蟹类水产品对多数人是安全的;可确实有人吃了这些水产品就会过敏,会损害身体健康。
因此,评价一种食品或者其成分是否安全,不能单纯地看它内在固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更要紧的是看它是否造成实际危害。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在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解上,国际社会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即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根据我国1995年10月30日公布施行的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是指食品应当具有的良好的性状,也就是食品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食品应当无毒无害,不能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
换句话说,食品必须保证不致人患急、慢性疾病或者潜在性疾病;(2)食品应当具有相应的营养,以满足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3)食品应当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1、《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许可;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有关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2、《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预先核准企业名称,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后,办理工商登记。
县级以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审核相关资料、核查生产场所、检验相关产品;对相关资料、场所符合规定要求以及相关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应当作出准予许可的决定。
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依法取得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后,办理工商登记.法律、法规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的有效期为3年。
第二十一条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食品生产经营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需要重新办理许可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
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食品生产经营要求情形的,应当责令立即纠正,并依法予以处理;不再符合生产经营许可条件的,应当依法撤销相关许可。
司法考试经济法试题及答案2017 ------------------------------------------------------------------------------- 1 2016年 ---------------------------------------------------------------------------- 2 2015年 ---------------------------------------------------------------------------- 5 2014年 ---------------------------------------------------------------------------- 7 2013年 --------------------------------------------------------------------------- 10 2012年 --------------------------------------------------------------------------- 12 2011年 --------------------------------------------------------------------------- 14 2010年 --------------------------------------------------------------------------- 17 2009年 --------------------------------------------------------------------------- 19 2008年 --------------------------------------------------------------------------- 21 2007年 --------------------------------------------------------------------------- 24201728.某景区多家旅行社、饭店、商店和客运公司共同签订《关于加强服务协同提高服务水平的决定》,约定了统一的收费方式、服务标准和收入分配方案.有人认为此举构成横向垄断协议。
总257期 第5期 2011年5月贵州社会科学Guizhou Social Sciences Vo l.257,No.5M ay 2011作者简介:邓雪儿,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刘智慧,民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法学。
论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应承担的侵权责任兼评 食品安全法 第55条之连带责任邓雪儿 刘智慧(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2249)摘 要:我国 食品安全法 第55条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法律在规制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方面的不足。
广告法(修订稿) 已将参与广告代言、证明、推荐的 广告其他参与者 列为广告主体。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消费者因其引导产品消费行为致人身、财产权利受到损害的,从对其予以救济的角度看,承担民责任最直接有效,且其中侵权责任最具可行性。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应承担侵权责任不仅有其法理依据而且满足其构成要件。
对其所应承担的侵权责任不应笼统地以无过错连带责任一概规定而应予区别对待。
关键词:名人;产品代言;虚假广告;侵权责任;连带责任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24(2011)05-128-131作为媒体产业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广告和名人之间的联系如今日渐紧密:广告商借由名人的偶像 光环 来吸引大众,为商品生产商吸引客户;名人凭借代言广告来提高自己的出镜率并赚取丰厚的利润。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近年来,许多由名人代言的虚假广告被曝光,因此惹出官司的也不胜枚举。
虚假广告,是指商品宣传的内容与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不符,可能使宣传对象或受宣传影响的人对商品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误的联想,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广告,实质上是 一种冠以广告之名的不诚信行为或欺诈行为 。
[1]这类广告的内容往往夸大失实,语意模糊,令人误解。
虚假广告行为在法律上表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作为是指故意发布虚假广告;不作为就是广告发布者有义务说明或者警告,而不作为。
司法考试经济法试题及答案201728.某景区多家旅行社、饭店、商店和客运公司共同签订《关于加强服务协同提高服务水平的决定》,约定了统一的收费方式、服务标准和收入分配方案。
有人认为此举构成横向垄断协议。
根据《反垄断法》,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只要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中的经营者达成协调市场行为的协议,就违反该法B.只要经营者之间的协议涉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标准等问题,就违反该法C.如经营者之间的协议有利于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就不违反该法D.如经营者之间的协议不具备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就不违反该法29.某蛋糕店开业之初,为扩大影响,增加销售,出钱雇人排队抢购。
不久,该店门口便时常排起长队,销售盛况的照片也频频出现于网络等媒体,附近同类店家生意随之清淡。
对此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属于正当的营销行为B.构成混淆行为C.构成虚假宣传行为D.构成商业贿赂行为30.霍某在靓顺公司购得一辆汽车,使用半年后前去靓顺公司维护保养。
工作人员告诉霍某该车气囊电脑存在故障,需要更换。
霍某认为此为产品质量问题,要求靓顺公司免费更换,靓顺公司认为是霍某使用不当所致,要求其承担更换费用。
经查该车气囊电脑不符合产品说明所述质量。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霍某有权请求靓顺公司承担违约责任B.霍某只能请求该车生产商承担免费更换责任C.霍某有权请求靓顺公司承担产品侵权责任D.靓顺公司和该车生产商应当连带承担产品侵权责任56.某区质监局以甲公司未依《食品安全法》取得许可从事食品生产为由,对其处以行政处罚。
甲公司认为,依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原则,应适用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而非《食品安全法》,遂提起行政诉讼。
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条例》不是《食品安全法》的特别法,甲公司说法不成立B.《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法律规范属于公法C.若《条例》与《食品安全法》抵触,法院有权直接撤销D.《条例》与《食品安全法》都属于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中的“法律”67.李某花2000元购得某省M公司生产的苦茶一批,发现其备案标准并非苦茶的标准,且保质期仅为9个月,但产品包装上显示为18个月,遂要求该公司支付2万元的赔偿金。
司法经济法考点之食品安全法立法与适用范围
司法经济法考点一
食品安全法立法背景及其目的
司法经济法考点之食品安全法立法与适用范围
食品安全法第1条指出了该法的立法目的:“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这里包括两个要点:
二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该条文从公众的健康权和生命权等基本人权的高度揭示食品安全的意义,表明了我国法律“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
司法经济法考点二
食品安全法的适用范围
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部调整与食品安全有关行为的专门法律,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
根据该法第2条第1款的规定,在我国境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受该法约束:
(1)食品生产和加工(以下称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
(2)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3)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
(4)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5)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相关阅读:
一、注意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
二、注意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食品外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
三、注意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限,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
四、看产品标签,注意区分认证标志。
五、看食品的色泽,不要被外观过于鲜艳、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六、看散装食品经营者的卫生状况,注意有无健康证,卫生合格证等相关证照,有无防蝇防尘设施。
七、看食品价格,注意同类同种食品的市场比价,理性购买“打折”、“低价”、“促销”食品。
八、购买肉制品、腌腊制品最好到规范的市场、“放心店”购买,慎购游商(无固定营业场所、推车销售)销售的食品。
十、不购买和食用三无产品
看过“司法经济法考点之食品安全法立法与适用范围”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