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不同部位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准确性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177.15 KB
- 文档页数:2
不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方法的敏感性对比研究张静;徐建国;李青【期刊名称】《临床麻醉学杂志》【年(卷),期】2004(020)009【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探头对于静脉注射亚甲蓝、低灌注压和运动的反应灵敏性.方法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均轮流采用额贴(NELLCOR MAX-FAST,方法Ⅰ)、手贴(NELLCOR MAX-A,方法Ⅱ)、手夹(PALCO LABS.INC,方法Ⅲ)三种探头监测SpO2,待三者读数稳定3 min后:(1)静脉给予亚甲蓝注射液0.5 mg/kg两次,间隔为1 min,观察三种监测方法的SpO2变化和恢复情况;(2)亚甲蓝试验恢复后10 min,用袖带将右侧上肢灌注压降至50、40 mmHg,轮流观察同侧食指、中指手贴或手夹SpO2的变化情况;(3)右侧食指、中指分别采用手贴和手夹监测SpO2,待读数稳定后2 min,该侧手做水平摆动1 min,前额采用额贴式探头监测SpO2,待读数稳定后2 min,头部上下、左右摆动1 min,观察运动1 min后的SpO2值以及停止运动后恢复初始值所需时间.结果所有患者SpO2初始值均为98%~100%,第1次给予亚甲蓝后,三种方法的SpO2值均迅速下降,额贴、手贴、手夹最低值和到达最低值的时间的均值分别为74%(39s)、77%(45s)、78%(46s),1 min时的值分别为92%、91%、89%.再次给予亚甲蓝,额贴、手贴、手夹最低值和到达最低值的时间的均值分别为69%(36 s)、72%(49s)、74%(53s),恢复至初始值的时间分别为121s、133s、160s.袖带降压至50 mmHg,手贴、手夹最低值分别为95%、97%,降至40 mmHg,手贴、手夹最低值分别为94%、96%.右侧手水平摆动1 min或头部上下、左右摆动1 min时额贴、手贴、手夹所测SpO2值分别为99%、97%、82%,恢复至初始值的时间分别为0s、3s、10s.结论额贴、手贴、手夹三种方法均能迅速反映注射亚甲蓝对SpO2监测值的影响,其中额贴对亚甲蓝的反应最为迅速,其次为手贴;对于低灌注压的反应,手贴快于手夹;对于运动的反应,手贴较手夹受干扰小,额贴受运动干扰最小.【总页数】3页(P532-534)【作者】张静;徐建国;李青【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相关文献】1.不同潮气量下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异指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的准确性 [J], 彭永保;郑剑锋;张冰;李钢;周群2.不同颜色指甲油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数值的影响 [J], 冯静;王春丽;柏昊3.不同颜色指甲油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数值的影响 [J], 冯静; 王春丽; 柏昊4.新生儿不同监测部位脉搏血氧饱和度与血气分析对比研究 [J], 杭美芳5.CO中毒动脉血氧饱和度与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对比研究 [J], 胡光荣;王天群;贾广生;何永捍;孙辉;张德新;王新春;于凯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部位监测对新生儿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手掌及足底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方法:将84例新生儿疾病患儿同时监测手掌及足底SpO2记录出现SpO2数据时间和数值与桡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值进行对比。
结果:手掌与足底Sp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掌SpO2值与SaO2值差,显著小于足底与SaO2值差(P<0.05);手掌监测出现SpO2值时间显著快于足底(P<0.05)。
结论:新生儿手掌监测SpO2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比足底高。
【关键词】新生儿血氧饱和度【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380-0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能反映血液氧合状态及氧含量水平,常用脉搏氧饱和度仪进行测定,其优点是无创、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已广泛用于临床为医生临床治疗提供快速有效的依据。
研究发现近红外光谱法对ICU患者压疮易患部位进行血氧评估和监测,为临床压疮评估提供一种新方法[1],但有研究发现各个监测部位所测得的结果存在差异。
我院新生儿科对84例患儿同时进行手掌和足底SpO2监测,分别与血气分析中SaO2比较,同时对两个部位第一次出数据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l.l 对象选择20l3年3月至20l4年3月入住新生儿科的新生儿84例,纳入标准 SpO2> 0.800,无休克,无严重贫血,入住前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84例中男46例,女38例,年龄9.0±0.8 d。
新生儿肺炎26例,早产儿30例,新生儿窒息l2例,新生儿黄疸16例。
l.2 方法l.2.l 材料选择2台同一型号多功能监护仪(菲利普M8l05A),同一时期购买,性能一样,统一型号的新生儿黏贴式血氧传感器探头,雅培手持式床旁血气分析仪,秒表。
l.2.2 操作方法固定2名护士配合操作,84例新生儿分别于同一时间在足底,手掌两处进行SpO2监测,监测时间为l0 min,每隔2 min记录l次数据。
附录A
(规范性)
新生儿心脏杂音听诊部位
新生儿心脏杂音听诊的部位及具体定位见表A. 1以及图A. 1。
表A. 1新生儿心脏杂音听诊部位
二尖瓣听诊区a)
图A.1新生儿先心病筛查心脏杂音听诊部位示意图
附录B
(规范性)
新生儿心脏杂音强度分级
心脏杂音强度分级一般采用Levine 6级分级法,杂音级别为分子,6为分母,新生儿心脏杂音强度分级见表B. 1。
表B. 1新生儿心脏杂音强度分级
示例1:
比如听诊杂音的响度为2级者,则记为2/6级杂音。
附录c
(规范性)
新生儿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部位及探头放置方法应按照图C. 1所示摆放探头并进行测量。
右手手掌+任一脚的脚掌
图C.1测量部位及探头放置方法。
血氧探头于婴幼儿前额和甲床监测脉搏氧饱和度的对比
刘会云;刘云;万群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07(22)1
【摘要】婴幼儿末梢脉搏氧饱和度的监测方法多见于将探头包绕,环夹与指(趾)末节或夹于耳垂、腕部手表式监测等,而这些监测脉搏氧饱和度的常用方法常因肢体手术不便监测或麻醉苏醒过程中患儿的烦躁、挣扎、哭闹、不合作等诸多影响因素带来干扰,而不能顺利进行,影响对脉搏氧饱和度的监测,从而进一步影响对病情的观察。
为使患儿得到术中持续动态的氧饱和度监测,现探讨一种新的监测婴幼儿氧饱和度的改良方法。
【总页数】2页(P93-94)
【作者】刘会云;刘云;万群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山东,滨州,256601;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山东,滨州,256601;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山东,滨州,2566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9
【相关文献】
1.婴幼儿固定血氧饱和度探头新发现
2.ICU两种血氧饱和度探头脱落率检测的对比观察
3.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探头致手指损伤1例报道
4.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探头
致手指灼伤5.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探头致新生儿腕部皮肤烧伤1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19年第4卷第32期V ol.4, No.32, 201990新生儿不同部位血标本采集效果的比较沈慧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儿科,上海 201900)【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两种部位血标本采集的效果。
方法 对在我院收治的需采集血标本的80例新生儿进行研究分析。
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n=40)选择桡动脉进行血标本采集,对照组(n=40)选择股静脉。
分析两组患儿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以及血标本发生凝固,溶血等情况和采血后患儿出现皮下血肿和瘀斑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比较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观察组患儿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儿有效率7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新生儿进行血标本采集时,选择桡动脉进行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股静脉,同时选择桡动脉采血的时间较短,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血标本;桡动脉;股静脉【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32.90.02新生儿血标本采集作为新生儿辅助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检查项目,对临床诊断有着重大意义。
由于新生儿血管细,血容量较少,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穿刺过程中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后造成的不良后果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临床操作中,通常选择患儿股静脉进行穿刺,新生儿股静脉易滑动,且不容易暴露,周围血管神经丰富,容易导致穿刺失败,造成穿刺部位血肿等情况,本文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新生儿不同部位血标本采集的效果。
两种不同类型的脉搏血氧仪在高原地区检测外周血氧饱和度的准确性研究李秋阳;张亚博;单旭征;陈小菊;昝海峰【期刊名称】《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年(卷),期】2022(43)2【摘要】目的了解两种不同类型的高性价比脉搏血氧仪在高原地区对于外周血氧饱和度(peripheral oxygen saturation,SpO_(2))检测的准确性,为进入高原地区工作或旅行的平原人提供高性价比的脉搏血氧仪。
方法收集为了工作或旅行进入高原地区平原人用A、B、C三种不同的脉搏血氧仪(A为本研究的金标准,B为指环式、C为指夹式)检测的SpO_(2)数据,根据使用的脉搏血氧仪不同分为A组、B组和C 组,利用IBM 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将A、B、C三组数据做配对样本检验。
结果获得了39位进入高原地区的平原人在相同外界环境下用三种脉搏血氧仪测得的SpO_(2)数据,A组、B组和C组的SpO_(2)(%)平均数分别为93.6±1.8、91.4±3.4和93.9±3.6,其中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68,P<0.05);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2 099,P>0.05)。
结论指夹式C脉搏血氧仪在高原地区检测SpO_(2)比指环式B脉搏血氧仪更为准确。
【总页数】4页(P108-111)【作者】李秋阳;张亚博;单旭征;陈小菊;昝海峰【作者单位】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08【相关文献】1.新生儿不同部位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准确性比较2.不同潮气量下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异指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的准确性3.脉搏血氧仪在青藏高原地区进行野外测绘时的应用4.高原地区非全麻患者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与吸氧流量的相关性研究5.基于WPA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仪的研究与实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动脉血标本采集部位效果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3-05-10T15:09:53.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孙国东陶菲[导读] 桡动脉血标本采集时间短、操作简便,安全,可作为新生儿动脉血标本采血的首选方式。
孙国东陶菲 (辽宁抚顺市中心医院儿科 113006)【摘要】目的比较新生儿动脉血标本采集部位的效果,如成功率、操作所要时间及安全性。
方法将30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桡动脉、股动脉和头皮动脉三组各一百例,比较三组采血成功率和优缺点。
结果经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85%(85/100);经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62% (62/100);经头皮动脉采血组成功78率78%(78/100),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桡动脉血标本采集时间短、操作简便,安全,可作为新生儿动脉血标本采血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新生儿动脉采血部位效果分析对新生儿进行日常的诊疗护理或是突发疾病的急救工作一般都需要进行血标本的采集工作,经动脉采血已成为新生儿临床护理救治的常用技术与关键环节,而如何做到操作安全、迅速及准确,也是广大护理人员探索的问题。
现对2012年-2013年在我院新生儿采血的300组病例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比较经桡动脉、股动脉和头皮动脉的不同血标本采集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新生儿科的需要进行动脉血标本采集的新生儿,其中男婴165例,女婴135例。
经统计学分析,P>0.05,三组新生儿的性别、体重、日龄或是采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选用的血标本采集病例都是由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操作,具有可比性。
1.2操作方法1.2.1经桡动脉采血先将全部采血需要的用品配齐,经桡动脉采血一般选用的针是5.5号的头皮针,之后将新生儿放置身旁,露出其左或右臂前段,并将上肢平伸外展,这时操作者利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桡动脉的穿刺点位置进行触摸,感知动脉搏动进行定位,确定了穿刺点的位置后,用百分之五碘伏以点为中心对新生儿的皮肤进行消毒,同时施针者的按压新生儿的手部位也要消毒。
新生儿不同部位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准确性比较
王香香;王忠英
【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
【年(卷),期】2014(029)003
【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手掌及足底SpO2监测的准确性.方法将86例新生儿疾病患儿同时监测手掌及足底SpO2,记录出现SpO2数据时间和数值,与桡动脉SaO2值进行对比.结果手掌、足底Sp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掌SpO2值与SaO2值差值显著小于足底(P<0.01);手掌监测出现SpO2值时间显著快于足底(P<0.01).结论新生儿手掌监测SpO2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比足底高.【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王香香;王忠英
【作者单位】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江西,赣州,3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2
【相关文献】
1.新生儿不同部位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的结果比较 [J], 冯艳华;雷雨云;廖桂姨
2.新生儿不同监测部位脉搏血氧饱和度与血气分析的比较研究 [J], 蒋丽;李雪梅;李佳;唐良梅;谢亚南
3.新生儿不同监测部位脉搏血氧饱和度与血气分析的比较研究 [J], 蒋丽;李雪梅;李佳;唐良梅;谢亚南
4.新生儿脉搏血氧灌注指数的分布以及不同监测部位的差异性研究 [J], 刘宏程;张飚瑞;薛阳
5.新生儿不同监测部位脉搏血氧饱和度与血气分析对比研究 [J], 杭美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摘要:综述新生儿监测脉氧饱和度的不同部位,如选择手、足、前额、耳垂等部位,认为新生儿经皮血氧饱和度的理想监测部位为手掌。
关键词:新生儿;脉氧饱和度;理想部位;综述脉氧饱和度监测主要是根据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HbO)和还原血红蛋白2(Hb)吸收光谱不同,当发光电子管产生不同光线穿透含血管的组织时,在接受电子管一侧就能检测到光线被吸收的差异,传感器将这些信息传入微处理机,即可计算出相关的数据[1]。
脉氧饱和度作为临床中一项重要的生理参数,其准确度与部位的敏感性,对指导临床有重要的价值。
脉氧饱和度探头通常置于富有动脉搏动的指(趾)端等部位,在心室收缩和舒张过程中,人体的动脉血管会随之产生扩张和收缩性搏动,使测量部位血液容量变化完成监测[2]。
新生儿的手指和脚趾小,脉氧饱和度探头容易移位或脱落,使发射光分散,接受光不均匀等造成脉氧饱和度偏差,因此,选择合适的部位,对检测脉氧饱和度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虽然有良好脉搏搏动的血管床部位都可作为测量部位,如新生儿可选择手、足、耳垂、前额作为监测部位,但研究发现各个部位的准确性存在差异[3]。
蒋丽相关性最好,加之新生儿等[4]认为新生儿手、足脉搏血氧饱和度与血气分析SaO2手背、手心、足背、足心因体表面积大于指尖(趾尖),传感器易于固定,避免了因固定不牢致探头松脱、接触不良或外界光线影响监测结果,新生儿手掌、足部皮肤又薄,光线容易透过这些部位,所以能及时准确监测出脉氧饱和度值[5]。
同时,赵冬莹等[96]也认为新生儿监测血样饱和度探头通常放于手掌与手背、足背与足底更理想。
手掌与手背、足背与足底都比较理想。
那么这四个部位再比较,有没有更理想的选择呢?王香香等[7]认为,手掌监测脉氧饱和度的准确度比足底的高,同时对两个部位第一次出数据时间进行比较,发现手掌部位灵敏度明显高于足底,这可能是因为手掌离心脏近,足底离心脏远,手掌动脉血管搏动强于足底。
有报道,人体上肢井穴温度高于下肢井穴温度,上下肢井穴分布在肢体较远端[8],监测部位皮肤温度低,使监测脉氧饱和度延长时间显示或数据偏低。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血氧饱和度与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对比分析姚新美;屈玲艳;谭丽芬【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血氧饱和度与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差异,寻求最合适的监测部位.方法采用同期标准对照的方法,对100例新生儿分别在手掌、前臂、足背、前额4个部位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并与桡动脉血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值进行比较.结果足背、前额部位测得的血氧饱和度值均低于Sa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掌、前臂所测得的SpO2值与血气分析中SaO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掌、前臂测得的SpO2与血气分析中SaO2值最接近,是经皮监测血氧饱和度的首选部位.【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7(032)022【总页数】2页(P2071-2072)【关键词】新生儿;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护理【作者】姚新美;屈玲艳;谭丽芬【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浙江桐乡314500;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浙江桐乡314500;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浙江桐乡314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新生儿监护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测手段,经皮血氧饱和度仪以其操作简便、能连续监测血液中血氧饱和度的特点,得到临床广泛使用[1]。
常用的监测部位以手指、脚趾、耳垂多见[2],但由于新生儿手指、脚趾较小,难以固定,操作较困难,现大多采用手掌、前臂、足背、前额4个部位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但因检测部位的不同可致所测结果差别较大,目前对哪个部位所测的SpO2值准确度和可信度最高尚无定论。
为探讨SpO2监测的最佳部位,笔者对100例新生儿进行了同期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新生儿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早产儿19例,足月儿81例;日龄2~17 d。
新生儿动脉采血不同部位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不同部位采血的效果观察与对比,探索更加实用、安全、快捷的动脉采血方法。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02例患儿随机均为两组,一组经股动脉采血,另一组经桡动脉采血,对比两组一针穿刺的成功率以及穿刺采血用时。
结果:经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经股动脉组,且其穿刺采血用时显著低于经股动脉组,p0.05,具有统计学可比性。
1.2方法1.2.1经桡动脉穿刺法经桡动脉组采取经桡动脉穿刺采血法,常规采血消毒物品有一次性5.5号头皮静脉针、橡皮塞以及2ml注射器。
患儿取平卧位或者侧卧位,将一侧上肢的腕部充分暴露,操作者的左手握住患儿的手部;于桡侧的1/4处以右手扪及患儿桡动脉的搏动最明显处,以此作为穿刺点;对穿刺点及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大于5cm,操作者右手持针翼于腕横纹处附近向着逆桡动脉血流的方向与穿刺点皮肤呈15~20。
角进针,头皮针见到回血或者穿刺后有脱空感后,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持注射器缓慢轻柔转动,使头皮针针柄随之转动,带动头皮针的针尖斜面一同转动[3],一边旋转一边抽取1ml血样。
取样后迅速的拔出针头并套上橡皮塞,送检,立即使用无菌棉球对穿刺点行局部按压直至停止出血为止,使用胶布将棉球妥善固定。
1.2.2经股动脉穿刺法使用自带5号针头的2ml注射器。
取平卧位,暴露患儿穿刺部位,使下肢取屈膝外展位,必要者可在臀下方垫一小垫,一人帮助固定患儿的双腿;操作者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同时以左手食指及中指扪及股动脉的搏动最显著处加以固定,右手持注射器以与皮肤呈90。
或45。
角穿刺进针,而后向上方逐渐提针,抽取1ml血样后迅速的拔出针头,套上橡皮塞后送检;以无菌棉球加压止血。
1.2.3效果评定标准以一针刺入后即见回血或提针过程中见回血后固定针头,且采集到所需血量为一次穿刺成功标准;以连续穿刺两次及以上未见回血或者采血量不足为一次穿刺失败标准。
以从准备采血到按压止血结束的全过程所用时间计算采血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