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
- 格式:docx
- 大小:24.43 KB
- 文档页数:6
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是法国19世纪后期的伟大诗人。
他在世时,浪漫地把自己放逐在孤独中,世人对他毁誉参半;他去世后,却受到追随者众星簇月般的膜拜,被公认为象征主义宗师,也被追认为现代派的精神之父。
本雅明称他为“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1821年,波德莱尔出生于潮流之都巴黎,他的父亲是一位浪漫的启蒙主义信仰者,有浓厚的艺术兴趣和一定的艺术修养,常给年幼的波德莱尔讲述与绘画雕像有关的神话传说,带他出入艺术展览会。
1827年,波德莱尔生父去世,不久母亲改嫁了一位性格古板的军人。
他极力想把波德莱尔培养成一个循规蹈矩的孩子,这与波德莱尔信仰启蒙思想、行为不拘的生父截然不同。
所以虽然继父也极力想要赢取他的好感,但二人的关系始终非常紧张。
这些童年的幸福、苦痛、愁.怨、亲情关系和巴黎浓郁的艺术气质都极大的影响了,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全了诗人波德莱尔,培养了他的文艺爱好,诱发了他的放浪颓废,催生了他的孤独忧郁,激起了他的反抗骄傲。
由于继父的调动,波德莱尔先后在里昂皇家中学、巴黎路易大帝中学就读,后因拒绝交出同学传递的纸条而被路易大帝中学开除。
第二年通过毕业会考之后,家人想要他进入外交界工作,但他却表示要当作家。
他开始大量涉猎文学作品,并为之着迷击节;也作为一种反抗家庭的方式,波德莱尔混迹于一群狂放不羁的文学青年之中.出入酒吧、咖啡馆,追欢逐笑,忘形于红尘。
为从放荡的生活中拯救儿子,继父奥皮克强迫波德莱尔于1841年离开巴黎,出国旅行。
但已深受现代都市生活浸染的波德莱尔很快就厌倦了这种传统的浪漫,匆匆结束行程,于1842年回转巴黎。
这次旅行不仅没能“医治”波德莱尔,反倒使波德莱尔更加不愿忍受家庭的管束。
在得到生父75000法郎的遗产后,波德莱尔开始以更激进的方式生活:处处标新立异,不与流俗,鄙视权贵和所有眼光实际的人;这一年认识并开始狂热地追求号称“黑维纳斯”的让娜.迪瓦尔(先贤祠剧场的女演员)。
波德莱尔语录
以下是波德莱尔的一些名言语录:
1.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孤独存在,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的缩影。
2. 爱情是一个现代人的不幸,因为它无法满足我们奢求的一切。
3. 绘画是一种诺言,既是对词语的背叛,也是对媒体的叛逆。
4. 艺术家的任务是根据他内心的真实感受,创造出唯一的、令人难忘的作品。
5. 动乱中的人们,不是流亡者,就是愚蠢者。
6. 在幸福中,没有一种强烈的心情可以与危险相比。
7. 随波逐流等于死去。
8. 想象是力量的源泉,创造是人类灵魂的驱动力。
9. 真正的目的地不在地图上。
10. 无法忍受无趣的人和无趣的生活。
11. 通过与旁人分享自己的痛苦,也能降低痛苦的权重。
12. 感知是一种悲伤的前提,也是一种狂喜的形式。
13. 我们内心的火焰永远不会熄灭,直到我们生命的最后一刻。
14. 创造是对抗死亡的唯一方式。
15. 世界上最美丽的事物,往往最短暂。
以上是些著名的波德莱尔语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波德莱尔诗歌《幽灵》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波德莱尔诗歌《幽灵》原文及赏析【导语】:〔法国〕波德莱尔仿佛野兽眼光的天使,我要回到你的闺房里,趁着夜色昏昏的黑暗,悄悄地走近你的身边; 我要给你,褐发的恋人,像月亮一样冰冷的吻,要给你像在墓穴周围爬行的蛇〔法国〕波德莱尔仿佛野兽眼光的天使,我要回到你的闺房里,趁着夜色昏昏的黑暗,悄悄地走近你的身边;我要给你,褐发的恋人,像月亮一样冰冷的吻,要给你像在墓穴周围爬行的蛇一样的抚爱。
从《恶之花》看“惊颤体验”与审美现代性第一篇范文《恶之花》是法国作家波德莱尔的代表作,被公认为现代派诗歌的鼻祖。
这部作品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描绘了一个充满丑恶、堕落与苦难的世界。
从《恶之花》中,我们可以看到“惊颤体验”与审美现代性的紧密结合,这也是波德莱尔诗歌的一大特色。
一、“惊颤体验”的内涵“惊颤体验”(Astonishment Experience)是指在审美过程中,主体对于事物的新奇、怪异、丑陋等方面产生的强烈震撼感。
这种体验使主体在感受到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惊恐与不适。
在《恶之花》中,波德莱尔通过描绘各种荒诞、恶心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了强烈的“惊颤体验”。
二、《恶之花》与审美现代性1. 反传统审美观念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打破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将丑、恶、堕落等负面元素融入诗歌创作中,展现了审美现代性的特征。
这种审美观念的转变,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与以往的不同。
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以及与社会现实相悖的边缘地带。
2. 创新的表现手法在《恶之花》中,波德莱尔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能够在直观的感受中,体会到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这种创新的表现手法,体现了审美现代性对于形式和技巧的追求。
3. 关注人性阴暗面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深入挖掘了人性的阴暗面,展现了人们在欲望、孤独、绝望等方面的挣扎。
这种对人性深层次的探讨,正是审美现代性的重要特征。
三、结论从《恶之花》中,我们可以看到“惊颤体验”与审美现代性的紧密联系。
波德莱尔通过独特的审美视角,创新的表现手法,以及对于人性阴暗面的关注,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惊颤与美感的世界。
这也正是《恶之花》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因所在。
第二篇范文“震惊!这是什么鬼?”在阅读《恶之花》时,你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惊叹。
确实,波德莱尔的这部作品充满了惊心动魄的元素,让人在审美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惊体验”。
波德莱尔《铁之花》名句1. “我把你的誓言、善行、温情的话,放在一个花盆里,加上泥土,再把我的眼泪作为日常的灌溉。
”就像我曾经对那个人说的,他给了我许多美好的承诺,我把这些都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心里,如同放在花盆里一般,每次回忆起来就忍不住落泪,那泪水就像灌溉花朵的水,可是最后那朵名为爱情的花却并未盛开。
2. “在浩渺无际的碧空下,除了自然万物的呼啸,没有谁会对我喝采鼓掌。
”我独自走在空旷的草原上的时候,就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感觉,周围只有风声和草声,好像全世界只有自己,没有人为我欢呼,那种孤独感油然而生,就像独自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方向。
3. “我是一片连月亮也厌恶的墓地。
”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这样,处于一种极度消沉的状态,周围的人似乎都在远离我,如同月亮也不想靠近那阴森的墓地一样,那时的我,真的觉得自己仿佛被世界抛弃了。
4. “丑恶经过我的大脑,犹如水汽经过水晶。
”你知道吗,当我看到那些社会上不好的现象时,就像丑恶的水汽从纯净的水晶旁飘过,虽然不会污染水晶,但也会在那一瞬间留下痕迹,让我心里很不舒服。
5. “我将自己的心培养起来,避免它受激情的驱使。
”就好比我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我得把自己的心守好,不能让它像脱缰的野马,被激情牵着走,不然肯定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6. “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的人。
”像那些运动员,他们为了夺冠,从训练的第一天开始就全心投入,不管多苦多累,心里只有一个目标,他们就是真正的英雄,不是吗?7. “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是你该知道我曾因你动情。
”这就像那些在生命中匆匆而过的过客,虽然最后可能各奔东西,甚至不再联系,但曾经的那份心动是真实存在的,每次想起来还是会有一丝温暖。
8. “把我们,唉,把我们这些弱者,也像碎石一样,粉碎在这些牙齿之间吧。
”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像个弱者,那些困难就像巨大的牙齿,好像随时都能把我粉碎,那种无力感让人很绝望。
本雅明论波德莱尔的几个母题说到本雅明和波德莱尔,这俩人的名字,咱们就不禁要停下脚步,想一想,心里头涌上一股复杂的情感。
你看,本雅明可是那个风靡一时的文化理论大师,波德莱尔呢,哎呀,他可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尤其是在诗歌上,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
不过,今天我们要聊的,可不仅仅是他们俩的名字,而是本雅明如何解读波德莱尔的一些“母题”——嗯,就是那种反复出现的主题,大家听过没?这些“母题”其实说白了,就是波德莱尔作品里的那些反复出现在每首诗里的重要元素。
得了,话不多说,咱们先来看看本雅明怎么分析这些东西。
说起波德莱尔的诗歌,有个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充满了城市的气息,尤其是巴黎的风貌。
你要知道,巴黎在波德莱尔的眼里,几乎就是一座充满诱惑和堕落的城市。
你看他笔下那些流浪汉、妓女、街头的马车,仿佛每一条街道都散发着一种既脏乱又充满激情的气息。
这些人走在繁忙的街头,脸上没有什么笑容,只是匆匆而过,一切都那么冷漠,那么陌生。
但是,本雅明就看到这里面深藏的另一层意义。
他认为,波德莱尔通过这种种描写,把现代社会的“陌生感”给揭示出来了。
你说,为什么我们生活在城市里,身边那么多的人,为什么却常常感觉自己那么孤独,甚至陌生?这不就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结果吗?本雅明的看法是,波德莱尔就是通过那些看似丑陋的城市图景,揭示了现代人的孤立与异化。
不过呢,波德莱尔的诗歌可不止这些,他还特别钟爱一种“美学的堕落”,简单点说,就是用美的方式去展现丑陋和堕落。
你看看,他的诗歌里经常提到一些灰暗的场景,有时候还是些令人不寒而栗的东西。
比如在《恶之花》里,他把自己与巴黎的阴暗面紧密联系在一起。
可本雅明并不是只看这些表面,他看到的更深的东西是波德莱尔把“堕落的美学”作为一种反叛的力量,试图打破传统的美学规范,重新定义“美”的含义。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哎,咱们生活中也常常能看到一些被世俗标准看作不够“体面”的东西,结果却反而成了某种另类的美。
波德莱尔及其作品1.评价波德莱尔是19世纪中期法国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西方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
他的诗歌创作承前启后,在欧美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2.文学主张(1)波德莱尔反对文学以客观真实作为描写对象,反对文学的道德教化作用。
(2)波德莱尔认为“丑恶经过艺术的表现化而为美,带有韵律和节奏的痛苦使精神充满了一种平静的快乐,这是艺术的奇妙的特权之一。
”因此,“从恶中去发掘美”,把社会之丑恶、人性之丑恶作为审美对象在诗歌中加以表现,是波德莱尔毕生的艺术追求。
(3)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上,波德莱尔大力倡导一种独特的象征手法。
在被誉为“象征主义宪章”的《感应》一诗中,他提出诗人的使命就是通过神秘的心灵感应,通过丰富的想像力,采用象征的语言,译解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这部谜一样的“天书”。
3.创作《1845年沙龙》和《1846年沙龙》,这两篇论文较为系统地提出了颇具独创性的文艺观。
波德莱尔的重要著作有诗集《恶之花》,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文艺论集《浪漫主义艺术》和《美学珍玩》等。
4.《恶之花》(1)评价①《恶之花》是波德莱尔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中惊世骇俗的不朽名著。
②尽管《恶之花》还有浪漫主义的余韵,但它从根本上确立了新的美学原则,开创了新的创作方法,掀开了欧美现代诗歌史的新篇章,直到20世纪的欧美文学都受到了它的深刻影响。
(2)恶之花的含义“恶之花”的法文原意是“病*态的花”。
“恶”字在法文中有多重含义,如疾病、邪恶、丑恶、怪诞、痛苦、损害等等。
而“花”的含义则具有文学色彩,指美好、神奇的东西,如艺术、诗歌等等。
波德莱尔用“恶之花”作为诗集的题名,其用意是通过诗歌展示人世间丑恶的事物,从恶中去发掘美,给世人以震撼与惊醒。
(3)内容简介《恶之花》第二版分为六个部分:《忧郁与理想》、《巴黎风貌》、《酒》、《恶之花》、《叛逆》、《死亡》。
诗集中的诗不是按写作年代顺序排列的,而是按诗人要表达的主旨重新组合编排。
诚如作者所言,《恶之花》“是一本有头有尾的书”。
第十五课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波德莱尔诗歌赏析(一)思想热身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7),法国诗人、散文家、美学评论家。
他的诗集《恶之花》标志着西方文学的思想感情与写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巴黎的忧郁》则将散文诗这一形式推向成熟。
因其思想的复杂与丰富,他成为后世不同流派竞相争夺的精神领袖。
请查询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些诗歌流派的特点以及波德莱尔与这些流派的关系。
1.怎么看待波德莱尔中学时因为拒绝交出同学递来的小纸条而被学校开除的事件?2.“恶之花”这个书名,你觉得矛盾吗?恶之上能否开出花朵?3.波德莱尔说:“诗除了自身之外别无目的;诗不可能有其他目的,纯粹为了写诗的快乐而写下的诗,才是最伟大、最高贵、真正符合崇高的诗名的。
”芥川龙之介说:“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
”木心则表示:“有时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有时波德莱尔不如一碗馄饨”。
如何看待这三句话?4.如果听觉、嗅觉、触觉相互交融,会产生什么样的神秘体验(参见本课《应和》与《黄昏的和歌》)?最亲密的情侣因为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隔阂是什么样的体验(参见本课《穷人的眼睛》)?又如何描述这种体验?(二)经典细读陌生人(选自《巴黎的忧郁》)——喂!你这位猜不透的人,你说说你最爱谁呢?父亲还是母亲?姐妹还是兄弟? ——哦……我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没有姐妹也没有兄弟。
——那朋友呢?——这……您说出了一个我至今还一无所知的词儿。
——祖国呢?——我甚至不知道她坐落在什么方位。
——美呢?——这我会倾心地爱,美是女神和不朽的……——金子呢?——我恨它,就象您恨上帝一样。
——哎呀!你究竟爱什么呀?你这个不同寻常的陌生人!——我爱云……过往的浮云……那边……那边……美妙的云! (亚丁译)※ ※ ※不可救药(选自《恶之花》)Ⅰ 从碧空掉进任何天眼 都难透视的那铅色冥河 泥水之中的一个观念、 一个形态、一个存在; 受到对畸形之爱的诱惑, 从事冒冒失失的行旅 在恶梦的惊涛骇浪里 像泅水者一样挣扎、逆着像一群狂人似的 不断歌唱、在黑暗中不断回旋的巨大的漩涡、 凄惨苦战的一个天使;想逃出爬虫群栖之处、寻求光明、寻求钥匙、在徒劳的摸索之中、中魔术的一个不幸者;在张开放磷光的大眼、使黑夜更黑、使其他一切都看不清的、那些粘滑的妖魔鬼怪的监视之下,在地底湿气冲鼻难闻的深渊之旁,没有灯光、走下一座没有扶手的、永劫阶梯的一个亡魂;陷进北极的坚冰之中,像掉进水晶网里,正寻思从何处苦命海峡落进这座狱中的一只航航船;——这都是不可补救的命运的明显的象征,完美的画面,令人想到恶魔的工作常常做得非常出色!Ⅱ变成自己的镜子的心这就是明与暗的相对!摇曳着苍白的星光的、又亮又黑的真想之井,含讥带讽的地狱灯塔,恶魔的恩宠的火炬,唯一的安慰与荣光,——这就是“恶”中的意识!(钱春绮译)※※※应和自然是一座神殿,那里有活的柱子不时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语音;行人经过该处,穿过象征的森林,森林露出亲切的眼光对人注视。
入地狱的女子波德莱尔的赏析
女同性恋题材在艺术领域从来就是一个引人注目同时禁忌的话题,波德莱尔也并非是第一人。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他在此题材中所呈现的暧昧态度。
他无疑重视这一题材(下文将详细论及)——《累斯博斯女人》这一标题在他脑海中已酝酿许久,尽管所占的篇幅和篇数并不多。
他既明白地表达出“被诅咒的女人”,也给予女同性恋者以女英雄的地位(下文详细论及);这里既有波德莱尔的诗歌里的一切女性的,复杂而神秘的态度,也有圣西门主义者的意见。
女同性恋者既是对象,也是意象,于是我深觉有必要在不甚丰富完整的前人的论述中增添一点对于波德莱尔笔下女同性恋者的深入探讨——同时也作为女性作者的意见。
在这里,有必要对意象做一说明,象征主义的典型文本,情感不是直接抒发或被描述出来,而是用诗歌的完整的意象暗示出来的。
有些学者称之暗示的方式为累计不加解释的意象, 有些学者称之为意象的交浑或者更确切的比喻为意象的交响。
象征主义对暗示性的重视, 也在提醒读者对诗歌进行观察时去发现诗歌中所揭示的精神状态, 而这一途径, 就是通过从事物所引起的梦幻中产生的种种意象。
在利用这一途径的时候不能仅仅单纯的分析文本中模糊的意象, 也应该从整体的暗示性效果去推测象征作用。
解读恶之花诗歌原文翻译《恶之花》原文翻译:恶之花(法)波德莱尔为了取悦于野蛮的人,为了向魔鬼们神气十足的奴仆,献媚,我们竟侮辱。
我们所热爱的人们,奉承我们所厌恶的人们,我们竟使被人无故鄙视的弱者伤心,我们竟沦为奴颜婢膝的刽子手,我们竟向极度的愚昧。
向公牛脑袋般的愚蠢致敬,我们竟为腐败,所发出的微光祝福。
我们竟亲吻呆若木鸡的蠢物,并表示无限崇拜,最后,为了把眩晕。
淹没在狂热中,我们竟至于,仿佛因诗才而骄傲、以表现日趋,没落的事物所引起的兴奋。
为荣的神父,未渴而饮,未饥而食,快把灯吹灭吧,别再迟疑,让我们躲入黑暗深处。
《恶之花》解读:恶之花其色艳而冷,其香浓而远,其态俏而诡,其格高而幽。
它绽开在地狱的边缘,说某人是恶之花,意思是说她外表及其美丽动人,但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人物。
《恶之花》是波德莱尔的代表作,也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
波德莱尔描写丑和丑恶事物,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他认为应该写丑,从中“发掘恶中之美”,表现“恶中的精神骚动”。
波德莱尔在描绘人的精神状态时往往运用丑恶的意象。
他认为丑中有美。
与浪漫派认为大自然和人性中充满和谐、优美的观点相反,他主张“自然是丑恶的”,自然事物是“可厌恶的”,罪恶“天生是自然的”,美德是人为的,善也是人为的;恶存在于人的心中,就像丑存在于世界的中心一样。
恶之花是来自于波德莱尔的长诗《恶之花》,这是一卷奇诗,一部心史,一本血泪之书,恶之为花。
扩展资料:19世纪的末期法国精神上的压抑与惶惑不安,生活上的焦虑孤独空虚与无聊,肉体上的欲望的沉沦,成为西方世界的普遍精神状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五花八门的现代派文学派别先后出现,到20年代形成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一八四八年革命是法国文学的一个转折点。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失去了前期的热情和锐气,强调以“科学的精神”追求更精确的描写和纯客观的分析。
19世纪80年代,在法国,正式打出了象征主义的旗号,并逐步形成了象征主义作家队伍。
恶之花波德莱尔名句用黑色描写太阳1. 波德莱尔说太阳像黑色的魔镜,只映照出世界的阴影。
就像那阴沉的午后,我和朋友站在空旷的广场,朋友望着那被乌云半遮的太阳说:“看呐,这太阳黑得像能吸走所有希望。
”2. 波德莱尔笔下,太阳是黑色的灾星,散发着让人绝望的光。
我曾听一位老者讲述,在大旱之年,那太阳就像黑色的恶魔,烤焦了大地,他无奈地说:“这太阳黑得像死神的镰刀,收割着生机。
”3. 按照波德莱尔的看法,太阳这个黑色的圆盘,悬在头顶就像诅咒。
记得有次旅行被困沙漠,那太阳如同黑色的热锅倒扣,同行的人喊道:“这黑太阳要把我们烤化了!”4. 波德莱尔觉得太阳似黑色的漩涡,吞噬着世间的美好。
我跟小伙伴说起这个,小伙伴瞪大了眼睛说:“那太阳难道像黑色的大口,把快乐都吞掉了?”5. 波德莱尔说太阳宛如黑色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播撒着黑暗。
我在书中看到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人在瘟疫时期,看着太阳叹息:“这太阳黑得像病气在弥漫。
”6. 波德莱尔眼里,太阳是黑色的铅球,沉甸甸地压着世界。
有次暴雨前,邻居看着那昏黄发黑的太阳说:“这太阳咋黑得像要把房子压垮似的。
”7. 波德莱尔描述太阳为黑色的火种,点燃的是痛苦。
我看到画家作画时,把太阳画成黑色,他自言自语:“这黑色太阳就像折磨灵魂的火焰。
”8. 波德莱尔将太阳视为黑色的巨眼,冷漠地注视着苦难。
我参加一个诗歌朗诵会,有人朗诵到这里,听众中有人小声说:“这太阳黑得像根本看不到人间的悲喜。
”9. 波德莱尔心中的太阳犹如黑色的印章,盖在天空宣告着绝望。
我跟同学讨论时,同学皱着眉头说:“那这个黑太阳就像给世界判了死刑的印章呗。
”10. 波德莱尔说太阳仿佛黑色的毒瘤,生长在天空散发着腐气。
我路过一个垃圾场时,那股难闻的味道加上头顶有些发黑的太阳,我不禁想:“这太阳黑得像这垃圾场的扩大版。
”11. 波德莱尔笔下的太阳像黑色的礁石,阻挡着希望的潮水。
我在海边听到渔夫抱怨:“这太阳黑得像海底冒出来的坏东西,让鱼都不咬钩了。
波德莱尔诗歌《黄昏的谐调》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波德莱尔诗歌《黄昏的谐调》原文及赏析【导语】:〔法国〕波德莱尔是时候了,花儿在枝干上发颤每朵都在吐香,像个香炉一样; 音响和清香在墓霭之中荡漾; 忧郁的圆舞曲和倦人的昏眩! 每朵都在吐香,像个香炉一样; 小提琴像一颗伤痛的心〔法国〕波德莱尔是时候了,花儿在枝干上发颤每朵都在吐香,像个香炉一样;音响和清香在墓霭之中荡漾;忧郁的圆舞曲和倦人的昏眩!每朵都在吐香,像个香炉一样;小提琴像一颗伤痛的心呜咽;忧郁的圆舞曲和倦人的昏眩!天空又愁又美,像大祭台一样。
波德莱尔:《忧郁》四⾸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9⽇-1867年8⽉31⽇),法国⼗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
《忧郁》四⾸诗|波德莱尔译|钱春绮忧郁之⼀⾬⽉,整个城市使它感到⽓恼,它从瓮中把⼤量阴暗的寒冷洒向附近墓地的苍⽩的亡魂,把⼀⽚死⽓罩住多雾的市郊。
我的猫在⽅砖地上寻找垫草,不停地摇着它那⽣疮的瘦⾝,⽼诗⼈的魂在落⽔管⾥升沉,像怕冷的幽灵似的发出哀号。
⼤钟在悲鸣,冒着烟⽓的柴薪,⽤假声伴奏伤风的钟摆之声,这时,在⼀个患浮肿的⽼妇⼈死后留下的发臭的扑克牌⾥,红⼼侍从和⿊桃皇后在⼀起闷闷地交谈他俩过去的爱情。
忧郁之⼆我有⽐活了⼀千年更多的回忆。
⼀只在抽屉⾥塞满了账单、诗词、情书、诉状、抒情歌曲以及⽤收据包裹着⼀些浓密的头发的⼤橱,也不及我烦闷的脑⼦藏着这样多的秘密。
它乃是⾦字塔、⼤坟场,它收容了⽐万⼈冢更多的死⼫。
——我是⼀块连⽉亮也厌恶的墓地,那⼉,爬⾏者长蚯蚓,像悔恨⼀样,⽼是缠住我最亲爱的死者不放。
我是充满枯蔷薇的旧⽇⼥客厅,杂乱地放着⼀些过时的流⾏品,发愁的粉画,布歇的褪⾊的油绘,独⾃发出拔塞的⾹⽔瓶的⾹味。
在多雪之年的沉重的雪花下⾯,当阴郁的冷淡所结的果实——厌倦,正在扩⼤成为不朽之果的时光,还有什么⽐这跛⾏的岁⽉更长?——活的物质啊,今后,你不过是⼀块在多雾的撒哈拉沙漠深处沉睡、被茫茫的恐怖所包围的花岗⽯!不过是个不见知于冷淡的⼈世、古⽼的⼈⾯狮,在地图上被遗忘,野性难驯,只会对⼣阳之光歌唱。
忧郁之三我像是⼀个多⾬之国的王者,富豪⽽却⽆⼒,年轻⽽已⽼衰,他嘲笑那些卑躬屈膝的教师,对爱⽝和其他动物感到厌腻。
猎物、鹞鹰、或者看到他的百姓死在阳台前,都不能使他开⼼。
听到宠爱的⼩丑唱滑稽的歌,也不能使这冷酷的病夫解忧;饰有百合花纹的床变成坟墓,任何君王都感到满意的侍⼥,也想不出作什么猥亵的打扮能使这年轻的活⼫露出笑脸。
度米文库汇编之诗人波德莱尔的名言名句摘抄【1】:或许你我终将行迹不明但是你该知道我曾因你动情不要把一个阶段想象得很好而又去想象等候后的结果那样的生活只会充满依靠我的心思不为谁而逗留而心总要为谁而跳动。
--波德莱尔《恶之花》【2】:他生下来。
他画画。
他逝世。
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波德莱尔《麦田里的乌鸦》【3】:或许你我终将行迹不明,但是你该知道我曾为你动情。
- -波德莱尔《恶之花》【4】:我认识你完满面具下隐蔽的全部 /是什么让你成为你 --波德莱尔【7】:而终将归于黑暗的眼睛,不论曾多么光彩照人,也只不过是一面充满哀怨的镜子。
--波德莱尔《恶之花》【11】:不懂得使自己的孤单为大家接受的人,也不懂得在碌碌众生中自立。
--波德莱尔《巴黎的郁闷》【12】:英豪就是对任何事都倾尽全力,从头至尾,心无旁鹜的人--波特莱尔【14】:经过掩饰,我会掘出一个地狱。
--波德莱尔【15】:惟有能证明和他人同等的人材和他人同等,惟有懂得赢取自由的人材配享有自由。
--波德莱尔《巴黎的郁闷》【16】:我们的罪固执,我们的悔胆怯;我们为坦率要求巨大的酬金,我们快乐地走上泥泞的大道,认为不值钱的泪能洗掉浑浊。
--波德莱尔《恶之花郭宏安译》【18】:又苦又甜的是在冬季的夜里 ,对着闪耀又冒烟的炉火融融,听那遥远的回想慢慢地升起 ,映着茫茫雾气中歌唱的排钟。
--波德莱尔《裂钟》【19】:陈词滥调中包含的无穷的深刻的思想,是由蚂蚁世世代代掘成的洞窟 --波德莱尔【21】:我的心思不为谁而逗留而心总要为谁而跳动 --波德莱尔《恶之花》【22】:帅气的红桃侍卫和黑桃皇后,正在郁闷的诉说着逝去的爱情--波德莱尔《恶之花》【24】:厌烦和巨大的伤心后边,充塞着雾霭沉沉的生计。
--波德莱尔【25】:欲念的大树呀,你以快乐作为肥料,跟着你树皮的增厚加硬,你的树梢希望与太阳靠近。
--波德莱尔《恶之花》【26】:就把这一滴像猫眼石碎片相同 /闪着红光的苍白眼泪收进手掌/放进远离太阳眼睛的他的内心 --波德莱尔《月亮的忧愁》【27】:魔鬼不断地在我的身边蠢动,像摸不着的空气在四周涟漪;我把它吞下,胸膛里阵阵灼痛,还充满了永久的、罪恶的欲望。
【名人故事】波德莱尔:写《恶之花》彼罚款
波德莱尔是法国近代着名诗人,他出生于巴黎的一个工艺画家之家。
父亲在他6岁时
去世了,母亲也随即改嫁,家庭的不幸使波德莱尔从小养成了孤僻的性情。
1857年,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出版了。
这本初版仅收入100首诗的小册子以极端浪漫主义的面目出现,顿时轰动了当时的巴黎文坛,同时也遭到了官方报刊评论的严厉批判。
一些评论者认为《恶之花》有伤风化,甚至有人向法院提出诉讼。
结果,法庭判决给诗人
和出版商罚以重金,诗人被判处罚金300法郎,并勒令从原版中删去《首饰》等6首诗。
这场官司之冤一直到90年后才彻底结束。
1946年法国制宪全议因一些进步议员的抗议,重新审查了这个判决,最后才将它彻底推翻,予以平反。
《恶之花》出版之时,虽然
遭到官方报刊强烈攻击,但当时被流放在英法海峡之间盖尔勒赛岛上的雨果却对这本诗集
大加赞赏,说这本书“象星星一样闪烁在高空”、给法国诗坛带来了新的寒颤。
半个世纪后,高尔基也高度评价了波德莱尔的创作与反抗精神,说他是“
生活
在邪恶中,而热爱着善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